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工商業什麼球和明

歷史工商業什麼球和明

發布時間:2021-03-07 11:19:05

Ⅰ 歷史,我國的工業發展

一、近代工業的起步
洋務運動引進機器生產,傳播了自然科學知識,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創辦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這是不同於傳統手工業生產的新興工業形式。他的出現表明中國經濟領域近代化開始起步。
二、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產生。
隨著封建經濟解體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於外商企業的刺激和洋務運動的誘導,中國民族工業(民族資本主義)開始興起。代表企業:陳啟沅在南海創辦的機器繅絲廠。
三、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有了初步發展。
主要是《馬關條約》簽訂後清政府放鬆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民族工業有了初步發展成為戊戌變法運動的根本原因)。
四、「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黃金時代」,短暫繁榮。
其原因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鼓舞了民族資產階級;「一戰」期間,帝國主義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五、民族工業日益萎縮。
「一戰」後,帝國主義卷土重來(尤其日本),民族工業再度受挫。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黨發動內戰等因素,民族工業停滯不前。
六、新中國的工業化
1、工業化的起步(1953~1956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
特點:優先發展重工業;發展生產力(工業化)與變革生產關系(三大改造)並舉;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
成就:①工業:鞍鋼、沈陽機械、長春汽車、東北工業基地形成。②交通運輸:武漢長江大橋、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
2、曲折發展(1956~1876年)
①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社會主義建設蓬勃展開。但出現「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左」傾錯誤,影響了工業化進程。
②成就:大慶油田的建成結束了靠「洋油」的時代;新興工業,如電子、航天、原子能工業從無到有。
3、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至今)
①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②從農村到城市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改革原由經濟體制中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環節),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建立起獨立的現代化工業體系。
③20世紀90年代後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1992年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進入新時期。

滿意請採納,謝謝

Ⅱ 歷史上有幾次工業革命

歷史上有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如下:

1.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是一場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革命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而這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Ⅲ 八下歷史與社會的復習資料 開頭是工商業的興起

以下資料
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第一課 工商業的興起
一、 工廠從這時發展而來
1、時間:世紀 地點:義大利
2、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場有哪些不同?
所有者 勞動者 生產方式 場地與規模 相互關系 效率
手工作坊 作坊主 作坊主與家人、幫工 封建式 小 作坊主與學徒、幫工的關系 低
手工工場 手工工場主 手工工場工人 資本主義性質 大 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 高
最根本的不同:手工工場存在僱傭關系
3、作用:
(1)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2)進一步促進了貿易的發展
(3)促進了社會階級、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
A、商人的變化:成為資產階級的前身
經營方式:由單純的經商改變為既是手工工場主又是商人
經濟地位:實力超過皇宮貴族
政治地位:甚至可擔任市長
變化原因:16世紀以後,西歐各國君主為了富國強兵,大力發展工商業,推行有利於商人的政策。
B、貴族的變化:經濟上陷入了困境之中,走向沒落
C、農民的變化:一部分失去土地,成為手工工場的工人。成為工人階級的前身
4、其它知識點:
(1)手工作坊――手工工場――工廠
(2)西歐手工工場發展,但西歐還處在農業社會中
(3)中國明清也出現了手工工場(資本主義的萌芽)

第二課 沖破思想的牢籠
一、 蒙娜麗莎的微笑 (文藝復興運動)
1、時間:14世紀 地點:義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 對象:天主教會
2、原因:(1)新興的資產階級認為自己能創造財富,也應該享受生活。要求重視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概念)(2)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3、代表人物及作品:
義大利 達.芬奇 《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英國 莎士比亞 《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四大悲劇)
文藝復興美術三傑:達芬奇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文藝復興文學三傑: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亞
4、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重視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張一切以人為本,要求一切從人出發,最終一切為了人,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
5、評價: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來
6、中國同主題的文藝作品:湯顯祖 《牡丹亭》
二、「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
1、領導人:馬丁路德 興起國家:德國 時間:16世紀 對象:天主教會
2、主張:在信仰問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信仰,不要教會
3、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的比較:
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相同,都是在西歐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的歷史年代,具有反封建的性質,並把矛頭對准了不在話下教會,兩者都向古代尋求和汲取養料,尋找經典依據,人文主義通過恢復古希臘文化的形式,宣傳人文精神,而路德也從基督教的經典中尋找理論支持
4、結果:宗教改革運動席捲了整個德國,各地的教會紛紛獨立,瑞士、英國等西歐國家也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宗教改革運動,相繼擺脫了羅馬教會的控制,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5、評價:突破了傳統宗教的束縛,永久地結束了羅馬天主教會對於西歐的封建統治,是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又是一次思想解放,它為資產階級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

三、近代科學的誕生
1、時間:15、16世紀
2、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指出只要認識自然,掌握自然的規律,就能夠征服自然,讓自然界為人類造福。
3、原因:(1)生產力提高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和研究手段,是自然科學發展的根本原因
(2)新航路的開辟拓寬了人們的研究視野
(3)文藝復興,人的認識和創造能力被確信
4、評價:為未來工業文明的昌盛奠定了第一塊,也是最重要的一塊基石,為科學的振興鋪平了道路。
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測,人們逐漸找到了自然界跳動的脈搏,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人類迎來了技術發明的高潮。
5、對於我們現代化建設的啟示:
科教興國 重視知識的作用 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環境保護)等
6、代表人物:
波蘭 哥白尼 日心說 科學革命的開端
義大利 布魯諾 宇宙是無限的
英國 牛頓 萬有引力定律(物理學領域) 把科學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7、科學的作用:可以幫助人類認識自然,提示自然界的奧秘,從而以科學理發的態度看待世界。

四、理性之光(思想啟蒙運動)
1、時間:17、18世紀 國家:英法等
2、含義:激烈地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
3、原因:科學的發展促進了人們對社會的思考。用理性之光碟機散黑暗
4、代表人物:
法國 伏爾泰 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自下而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剝奪。(政治自由)
法國 盧梭 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主權思想。(在法國大革命中體現。《人權宣言》)
法國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

事件 首先興起 主張 代表 斗爭對象
文藝復興 義大利等 以人為中心 文學三傑、藝術三傑 封建神權
宗教改革 德國等 信仰上人人平等 馬丁路德等
啟蒙運動 英法等 理性、天賦人權、人民主權 伏爾泰 盧梭等
自然科學 義大利等 知識就是力量 哥白尼 牛頓等

第三課 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一、「發現新大陸」(新航路的開辟)
1、原因:(條件) 最根本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1)對東方商品的需求,東方的絲綢、瓷器、寶石和香料等奢侈品輾轉運往歐洲,在歐洲人看來,東
方非常富裕
(2)在資本主義萌芽影響下,對貨幣需求量增加,「拜金狂「們希望在歐洲以外的地方能夠攫取黃金。《馬可波羅流氓》中關於東方遍地黃金的描述廣為流傳後,更激起了人們對東方的嚮往
(3)土耳其人阻斷了傳統的通商道路,需要開辟一條直接通往東方的新商路。
(4)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能夠製造適合遠航的大船,親從義大利人那裡學到了大量航海知識。葡萄牙國王擁有一批來自各國的船員。
(5)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已經傳入歐洲,並在這個時候普遍應用於航海事業。地球儀、航海地圖、以及與航海有關的圖書為航海准備了技術條件。
(6)古希臘人托密的地圓說逐漸被人們接受。
(7)國王支持
(8)航海傢具有探險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2、人物與事件
時間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人物 迪亞士 哥倫布 達伽瑪 麥哲倫
國別 葡萄牙 義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線 西歐-好望角 西歐-美洲 西歐-好望角-印度 環球航行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其中:哥倫布到達美洲被歐洲人稱為「發現新大陸」
(1) 時間:1492年
(2) 意義:人們深受鼓舞,(3) 越來越多的航海家加入海上探險的先烈,(4) 去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促成美國等「移民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又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
(5) 哥倫布發現美洲不(6) 是個人的功勞,(7) 新航路的開辟勢在必行,(8) 即使沒有哥倫布和西班牙的探索,(9) 也會有其他國家和別的航海家進行探險,(10) 並發現新大陸,(11) 哥倫布發現美洲,(12) 並不(13) 是偶然事件,而(14) 是當時的許多客觀條件所造成的,而(15) 哥倫布只是根據這些客觀條件第一個實現了這個偉大任務的先行人物。
3、作用:歐洲航海家的這些活動對人類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
二、全球聯系的加強
三、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
1、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或新航路開辟的評價)(如何評價哥倫布)
積極影響:
(1)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人口的遷移(歐洲人來到美洲)
(2)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物種的流動(玉米、馬鈴薯、番茄、花生(美洲)――亞歐)
(3)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擴大(荷蘭(17世紀最發達的商業國家之一)――海上馬車夫)
(4)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文明的交融
(5)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科技成果的傳播(佛郎機和鳥嘴銃)
消極影響:
(1)方便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殖民國家對美洲、非洲、亞洲進行殖民擴張,野蠻地屠殺當地居民,掠奪土地和財富。(掠奪黃金等)造成了亞非拉國家的落後與貧窮。
(2)屠殺土著(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3)販賣黑奴,給非洲造成了慘重的損失(16世紀開始)
其它: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屬拉丁語系。

第四課 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英國、法國、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
一、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 時間:1640――1688年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2、 條件:
(1)利用地處大西洋航路要沖的有利條件,積極進行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
(2)圈地運動積累了巨額資本,使得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3)隨著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要求掌握政治權力,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
3、過程:
(1)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導火線)
(2)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討伐議會」挑起了內戰(標志)
(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斷頭台
(4)1688年,資產階級發動政變,採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復辟王朝
(5)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由議會制約國王權力的政體;英國開創;日本、泰國、比利時、西班牙、瑞典、荷蘭、葡萄牙等國也先後採用了君主立憲制)
4、領導人物:克倫威爾
5、人民群眾(議會組織軍隊很多農民、手工業者參加議會軍隊作戰,大大增加了議會軍隊的戰鬥力)
說明傑出人物是歷史的推動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二、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的產生(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民族獨立戰爭)
1、時間:1773年――1781年
2、領導人:華盛頓
3、根本原因:英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美利堅民族的形成及其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同英國對殖民地的經濟壓制和殖民壓迫統治相沖突。
4、過程:
(1)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導火線)
(東印度公司的茶葉便宜,為何北美人民要拒絕呢?)
(2)1775年,來剋星頓槍聲,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3)1776年7月4日,通過了《獨立宣言》,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誕生(《獨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次以綱領形式提出的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自下而上,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同時宣告美利堅合眾正式誕生。)
(4)1781年,獨立戰爭勝利
5、勝利原因:北美人民對獨立的渴求,戰爭本身所具有的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性以及資產階級的推動。
6、1787年,美國制訂憲法,確定了共和政體,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根據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美國創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亞等國先後採用。)
7、美國國旗、版圖的變化說明:獨立後的美國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

三、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法國革命前的三級等級制度:國王擁有最高的權力「朕即國家」――路易十四
第一等級:教士
第二等級:貴族(第一二等級被稱為是特權等級)
第三等級:資產階級、工匠、城市貧民、農民
2、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發展
3、導火線:1789年,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
4、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裝起義: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獄(標志、國慶紀念日),攻佔巴士底獄、《人權宣言》
《人權宣言》:「主權在民」、是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人民武裝起義的成果之一,是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核心內容是闡明資產階級的人權要求和以法治國的主張。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與啟蒙運動的關系:伏爾泰認為人生下來就應該是自由和平等的,《人權宣言》宣布,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可以說,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聊備一格姝思想准備,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
(2)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舉行起義 廢除和君主制,建立共和制,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台
(法國國歌誕生 《萊茵軍戰歌》――《馬賽曲》
(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 羅伯斯庇爾掌權,實施革命政策――革命達到頂峰
5、意義: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也沉重地打擊諆遙封建制度。法國大革命是總也給 ,但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共和正體最終確立起來了,並延續至今。
三次革命中都突出了人民群眾的力量,說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三次革命後都建立了先進的政治制度,這也是西方先進的原因之一

第五課 面臨挑戰的中國
一、 最後的盛世(經濟)
1、明朝、清朝的建立:1368年 朱元璋 1644年 皇太極
2、盛世的表現:
(1) 人口眾多:17世紀初,(2) 中國人口已近兩億;19世紀超過三億,(3) 佔世界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
(4) 商品經濟發達:江南農民種桑養蠶,(5) 從事絲織業;松江一帶棉紡織業發達
(明清時「湖廣熟,天下足」)
(6) 手工業繁榮促進了商業的發達:徽商、晉商、工商業市鎮的出現(農村――城市)
(7) 對外貿易處於出超地位(葡萄牙王宮的「瓷室」,(8) 對中國茶葉的需求)
(9) 經濟的繁榮帶來了社會生活的變化:服(10) 務性行業、茶館、酒樓、戲院等
(11) 農業仍然是中國經濟的主體,(12) 男耕女織仍然是當時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3、 西方經濟狀況:西方各國的工商業逐漸興趣,4、 手工工場逐漸取代手工作坊,5、 商人的地位不6、 提高,7、 思想領域,8、 從文藝復9、 興到宗教改革,10、 從近代科學的誕生到啟蒙運動的興起,11、 人們的思想發生了重要變化,12、 與此同13、 時,14、 西方殖民紛紛開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15、 在上述變化的基礎上,16、 資產階級日益壯大,17、 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革命的爆發,18、 西方一些國家先後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
19、 正確的消費觀念:

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民族關系)
1、明清民族政策:明修長城(今天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朝修建的),清修廟
(明:以防為主,比較被劫的防禦政策 清:積極主動,採取懷柔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
2、清民族政策:
(1) 在河北省承德市修建避暑山莊,(2) (是統治者避暑,(3) 圍獵的場所,(4) 更是他們實行「懷柔政策」、籠絡少數民族首領的場所,(5) 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接見土爾扈特部的回歸。
(6) 西藏:賜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7) 後設駐藏大臣(18世紀前期),(8) 實行「金瓶掣簽制」,(9) (保證確定轉世靈童的公平性,(10) 防止一些地方分裂分子利用這個機會製造分裂。使西藏與中央政府的關系越來越密切(11) 。
(12) 西南:改土歸流,(13) 從中央派遣官員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14) 進行直接管理
(15) 清統治者對破壞國家統治的分裂勢力予以狠狠打擊(粉碎准噶爾貴族的分裂勢力;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叛亂)
3、意義:這些措施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連續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疚,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4、清代疆域版圖基本與現在相似
5、雅克薩之戰(康熙、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

三、專制帝國
1、明清時期,中國的專制皇權高度加強,表現:
(1)明:朱元璋廢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2)明:設特務機構:東廠和西廠、錦衣衛(可以經過不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偵察、逮捕、審訊臣民)
(3)清:設軍機處(雍正)
(4)清:興文字獄(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等)
(5)明清:八股取士(禁錮人心,科舉製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
(6)明清:修建貞節牌坊
(7)明清:禁止世俗生活
2、西方的君主專制與中國的專制皇權有什麼相同之處,各自的發展軌道如何:
王權至上,由統治者牢牢掌握著國家政權,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和加強對臣民的監控。西方君主專
制導致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許多國家先後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中國依然維持著皇帝專
制的國家體制,在西方國家變革的歷史大潮中,逐漸趨於落後。
3、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家:黃宗羲(批判君權神授、「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四、來自海上的挑戰
1、鄭和七下西洋 (今年是鄭和下西洋601周年)
(1)時間:1405――1433 明成祖 鄭和
(2)目的:不是發展海外貿易,而是為了宣揚國威
(3)意義:成為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早半個多世紀,船隊的規模也大得多,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助於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
(4)結果:遭到官員們的反對,被禁止。
2、天主教傳入:
(1)明:義大利 利瑪竇 (學習漢語,熟悉儒家經典,帶來了新的科學知識和機械製品,翻譯了《幾何原本》介紹歐洲流行的數學理論,繪制世界地圖)
(2)清:德國 修改中國歷法,醫學
義大利 郎士寧 宮廷畫家,參與了圓明園西洋風格建築的設計(康熙帝)
(3) 帶來了西方文明,(4) 也預示著西方的商船和炮艇即將接踵而(5) 來。
3、葡萄牙人侵佔澳門:
(1)時間:1553年
(2)澳門媽祖廟:包含著一種中華民族熱愛和平,助人為樂的信念,由此形成的媽祖精神將全世界華人緊緊地聯繫到一起,有助於祖國的統一。
4、荷蘭人侵佔台灣:
(1)時間:17世紀初
(2)台灣歷史:230年,吳王孫權派遣衛溫將軍、諸葛亮率領1萬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將軍朱寬橫渡台灣海峽,到達流求
610年,隋煬帝
1335年,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台灣
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
說明: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鄭成功收復台灣
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都反對外來民族壓迫,都有用反抗的手段解除這種壓迫的光榮傳統
20、 清閉關自守政策:
(1) 原因:西方國家的侵略,(2) 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受到外國的侵略,(3) 又害怕沿海人民同(4) 外國人頻繁的交流會引起統治的不(5) 穩
(6) 政策:反四個通商口岸減少為廣州一處
(7) 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馬戛爾尼訪華)
明清中國專制皇權不斷加強,而西方國家則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中國的思想控制十分嚴密,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控制,西方國家則在手工工場產生和工商業發展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從而引起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誕生,啟蒙運動都是這一時期出現的,中國閉關自守,西方不斷向海外探索,開拓海外的殖民地。19世紀以後,中國這個古老的文明國度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可見,堅持改革開放,學習先進,與時俱進,抓住機遇,置身於世界的大潮,才能立於世界之林。
綜合探究五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1、比較:
規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結果
鄭和下西洋 航空母艦 宣傳國威,厚往薄來 和平親善 造福亞非,促進亞非人民的往來
哥倫布航海 小漁船 東方金夢 殖民擴張 禍殃美洲,對印第安人進行殖民統治,實行種族滅絕
但哥倫布航海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強了世界各地區民族的聯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繼承和弘揚鄭和精神
愛國獻身精神、科學創新精神、睦鄰友好精神,為國家的繁榮富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3、鄭和為何沒有發現新大陸
偉大的鄭和航海顯示了中國有強大的遠航能力,但由於在動因,大地觀,地圖等方面,明初中國遠遠不具備西歐人完成地理大發現那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中國未能進行地理大發現,地理大發現最根本的條件還是經濟動因,如果明初中國資本主義有迅速的發展,從而產生強大持續的經濟動因,那麼封鎖的海洋政策,皇帝的主觀意志(行為),狹隘的大地觀以及傳統地圖的缺陷等不利條件都會改變,並按經濟要求而順向發展的,那麼

這里提交的答案只能10000字,先發這些。

Ⅳ 工業文明發展史是什麼

1、工業革命

從18世紀80年代到以後的三代人里,一場史無前例的、意義深遠的革命在整個英格蘭展開。「從那時起,世界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英國工業革命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拉開了整個世界向工業化社會轉變的「現代化」帷幕。

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使各國看到了振興的希望,紛紛變法圖強,從此以後,工業革命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展開,至今方興未艾。從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始,地球上就開始存在著兩類主要的文明: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當然中間還有很多過渡地帶,因為不同國家的工業化程度不同,有的很高級而更多的甚至還沒有開始工業化。

工業革命是近代工業化的實際開端,是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過渡的轉折點。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的偉大飛躍,工業革命所建立起來的工業文明,成為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農業文明的終結者,它不僅從根本上提升了社會的生產力,創造出巨量的社會財富,而且從根本上變革了農業文明的所有方面,完成了社會的重大轉型。

2、文明發展

但卻是最科學的,因為工業化是對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根本變革,是生產力各要素中最具革命性要素的變革。可以用工業化水平作為唯一標准對全世界的國家發展水平進行評價,處於低端的是落後國家,處於高端的發達國家,處於最高端的國家曾經是大英帝國,而二戰以後到現在則是「大美帝國」。

Ⅳ 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的歷史與成就

1、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2、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

3、甲午中日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

4、近代軍事工業的創辦。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設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製造局。

5、近代民用工業的創辦。洋務運動後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洋務派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

規模較大的有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設立的開平煤礦、張之洞在湖北設立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等。

6、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起步。建國初,沒收官僚資本,使官僚資本企業較完整地轉變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

1953年,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提出: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中規定:集中主要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7、「一五」計劃工業建設成就;建成了飛機、汽車、重型機器、精密儀器等近600個重要項目。

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機床廠、飛機製造廠等建成投產;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8、十年工業建設成就:建成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和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業發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給。

電力工業增長很快,農村用電量十年增長70倍;建成蘭新、包蘭等鐵路「文革」時期,工業生產遭受重大挫折。

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長江大橋、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成昆鐵路和湘黔鐵路等。

9、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工業方面,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革取得重大發展,建成一批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工程項目。

這批項目的代表有:寶山鋼鐵公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和京九鐵路等。

中國近代工業

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入侵中國,在中國設立工廠,是中國近代工業之始。這時期的外資工業主要是為外商對華貿易服務的。

從1843~1894年,外國在華一共設立了191個工業企業,其中116個屬於船舶修造業和絲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業。

外國在華工業投資,據估計到1894年止約近2000萬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兩項的便達1500萬元,占總投資額的75%。

其餘75家工廠分別屬於印刷、食品加工、水、電、煤氣、火柴、服皂、制葯、造紙、木材、玻璃、水泥等行業,共擁有資本約500萬元,大多規模狹小。

外國在華創辦工業後20餘年,清政府開始創建用機器生產的工業。從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經營了21家軍用工廠(包括一家船廠),所費資金從低估算在5000萬兩左右。

其中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製造局和湖北槍炮廠,規模較大,設備比較齊全,是中國近代工業創建時期的大型工廠。

軍用工業是非商品生產企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不甚密切,但它促進了19世紀70年代民用工業的興起。

到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由中國人自辦的工業企業大抵有船舶機器修造廠27家,機器繅絲廠約113家,機器綿紡織廠8家,其他輕工業工廠47家,共約195家。其中多數規模很小,資本額不詳,有不少甚至在籌建期中或投產後不久便告歇業。

設備比較完備的企業大多為官辦、官商合辦或官督商辦企業,如上海機器織布局、武昌織布官局和蘭州織呢局等。

商辦工廠如陳啟源經營的繼昌隆絲偈為華南繅絲業的發展起了引導作用;商辦船舶修造廠大多是從原來手工作坊基礎上添置一二部車床發展起來的,而到80年代逐步發展到修理和製造繅絲車和軋花機。

以上近代工業的創辦,也標志著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逐步確立。

(5)歷史工商業什麼球和明擴展閱讀

中國現代機械工業初步基礎

1949年以前的中國機械工業屬於修配性工業,基礎薄弱,除軍火工業和造船業製造過一些比較復雜的產品外,其他部門以修配為主,只能製造簡單的產品。

經過1950~1952年的3年經濟恢復時期,中國對原有企業進行了一系列改組、改建工作,著手籌建重大項目。

如太原的中國第一座重型機器廠於1953年8月部分建成投產。哈爾濱的中國第一個大型電機廠也是這個時期開始興建的。

這幾年,中國的機械工業對恢復國民經濟和支援抗美援朝戰爭起了重要的作用。

機械工業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了 1000米地質鑽機、300馬力柴油機、3000千瓦水輪發電組、 3噸蒸汽錘、直徑1米和2米的立式車床等較大和精密的設備,以及許多關鍵配件。

如為小豐滿水電站兩台7.2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的修復製造了萬伏級高壓定子線圈;為吉林石硯造幣廠的大型造幣機製造了16件直徑1600×4000毫米重7~8噸的乾燥筒配件等。

3年中試制了上千種新產品。

Ⅵ 歷史方面 明清對比

明朝:1)政治方面:朱元璋廢宰相一職,仿宋殿閣制設內閣。明朝在中央設置吏、戶、禮、工、刑、兵六部。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特務機構包括錦衣衛、東廠和西廠,武宗時期還一度設有內行廠。三公包括太師、太傅、太保。諸司主要指通政司和行人司。外三監 包括國子監、欽天監、上林苑監。內十二監 包括司禮監、內宮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 2)經濟方面:明朝人口達到1.5億,農作物產量提高了,商品經濟空前繁榮,海外貿易蓬勃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另外,明朝不僅僅是經濟發達,國力也很強盛,明成祖就說過:「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從前期的七下西洋,六征蒙古,到後期的抗日援朝,收復澎湖,都打出了中華國威。明朝也是唯一對外不和談,不和親的漢人王朝。3)軍事方面:明代早期軍隊的來源,有諸將原有之兵,即所謂從征,有元兵及群雄兵歸附的,有獲罪而謫發的,而最主要的來源則是籍選,亦即垛集軍,是由戶籍中抽丁而來。除此之外尚有簡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中期以後又有強使民為軍的方式,不過都屬於少數,整體而言,衛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軍制。衛所制為在全國各地軍事要地設立衛所駐軍,衛有軍隊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及小旗等單位,各衛所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亦隸屬於兵部,有事從征調發,無事則還歸衛所。軍隊來源為世襲的軍戶,由每戶派一人為正丁至衛所當兵,軍人在衛所中輪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給軍隊及將官等所需。其目標在養兵而不耗國家財力,但明宣宗以後漸無法維持,軍人生活水準及社會地位日漸低下,逃兵也逐漸增加,軍備因此逐漸廢馳。因此在嘉靖年間,在應付倭寇之亂時,將領戚繼光在浙江地區採用招募民兵加以訓練的方式,來取代不堪的衛所兵。
據記載在明初,明朝有二百萬官兵駐扎在全國各地。到了明末,長江一帶的經濟圈為皇侯和軍閥把持,中央政府出現了財政危機,明朝政府已養不起那麼多軍隊了,在山海關防守後金的官兵常常不足十萬。但根據傳教士的筆記,當時明朝的軍隊數量依然很多,就算把整個歐洲的軍隊加起來也不夠中國多。 4).科技方面:在當代是世界上最頂尖之一,在造船科技、天文、醫學、數學及農學等,都有很大的改進。明朝初期承繼了宋元的科技優勢,其造船科技更是首屈一指的。中晚明的科學技術出現了新的進步。中晚明科學著作眾多,倒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吳有性的《瘟疫論》、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這些明朝科學家幾乎都是明朝有功名的士子。而1637年,宋應星在《論氣·氣聲》中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出了合乎現代科學的解釋,認為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或急速運動沖擊空氣而產生的,並通過空氣傳播,同水波相類似,與現代理論非常相似。方以智則在《物理小識》中提出:「宙(時間)輪於宇(空間),則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時間和空間不能彼此獨立存在的時空觀。在《物理小識》中正確地解釋了蒙氣差(即大氣折射)現象。民間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製造放大鏡、顯微鏡等幾十種光學儀器,並著《鏡史》。從這些些來看,明朝的科技在當時來說是作了很多的改進,有很多的突破。

而日用品也有科技上的突破,如於謙作的《詠煤炭》說明了明代煤已經十分普遍。

而明朝宗室在科技上也有極大的貢獻,明宗朱載堉在世界上第一次正確地提出了十二平均律,並在數學、天文學方面亦多有建樹、貢獻;明初周王朱橚眄把四百餘種植物種於府內,並讓王府畫工將植物繪圖編製成書,名為《救荒本草》,對災時的濟民很有幫助。《救荒本草》共記有植物414種,並詳細描述了各種植物的形態、產地、生境、可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是生物學歷史上的重要書籍,亦是明朝農學上的一大突破。中晚明的軍事科技也有所進步,各種新式火器大量涌現。西方的佛郎機火炮、紅衣大炮都迅速在中國製造和使用。還有一些專門的火器論著出現,如茅元儀所著之《武備志》。這些火器在對抗倭寇及滿清時起了極大作用。天文公元十四世紀的《白猿獻三光圖》載有一百三十二幅雲圖,並與氣候變化聯系起來,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一致。而歐洲要到公元1879年才出現只有十六幅的雲圖。

[編輯] 天文突破列表於1383年,明朝首先於南京設京師觀象台,為首個明朝觀象台。
於1439年,張儀建造了渾天儀,並置於京師。渾天儀是根據學說渾天說用來展示出天體在天球上的各種運動及測量黃道及赤道坐標差的儀器。
於1442年,明朝於北京設立了首個觀象台
於1607年,李之藻完成了《渾蓋通憲圖說》,是用作介紹天象的。
於1634年,明朝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天文望遠鏡,名為筒,其意思為筒[2],而天文望遠鏡外形如筒一般。
[編輯] 數學及物理[編輯] 數學及物理突破列表於1450年,吳敬完成了《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
於1584年,朱載完成《律呂精義》
於1592年,程大位完成《演算法統宗》,是最早記載使用珠算計算方法計算平方和立方
於1606年,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了幾何原本
於1613年,李之藻根據歐洲人克拉維斯《實用算術概論》與中國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重著,並完成《同文算指》
於1637年,宋應星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出了與現代相似的理論,認為聲音是由急速移動撞擊空氣或物件振動而產生,聲音則則是通過空氣來傳播的,同現代理論非常相似
同年,方以智提出了時間和空間不能獨立存在的時空觀念[3]
同年,方以智解釋蒙氣差(現稱大氣折射)現象[4]
[編輯] 醫學[編輯] 醫學突破列表於1406年,朱棣編成了《普濟方》,是一本關於方劑嘅醫學文獻,由明朝周定王朱橚、教授滕碩及長史劉醇編輯。
於1567年,在寧國府太平縣試行痘接種方法來預防天花疾病,後來更加傳入歐洲。
於1596年,李時珍完成《本草綱目》,一部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
於1601年,楊繼洲完成《針灸大成》,後來由靳賢補輯重編,
於1617年,陳實功完成《外科正宗》[5],共四卷。
於1624年,張景岳完成《類經》,張景岳的代表作之一,繼隋朝楊上善的《太素》,又一個對《內經》進行全面研究的著作。
於1641年,吳游性完成《瘟疫論》,又稱《溫疫論》,是中國首部研究急性傳染病的醫學書籍。
[編輯] 農學[編輯] 農學突破列表於1376年,俞宗本完成《種樹書》,解釋如何種樹、種樹須知等
於1406年,朱橚完成《救荒本草》,是一部植物圖譜,救荒本草描述了植物的形態,展示了明朝當時植物分類的概況
於1511年,明朝開始種植玉米
於1547年,馬一龍完成《農說》
於1582年,番薯傳進明朝,使人口開始爬升
於1596年,屠本畯著完成海洋生物主題書《閩中海錯疏》,本著記述明朝福建沿海多種水產動物的形態、生活環境、習性和分布
於1608年,喻仁和喻傑合作完成《元亨療馬集》,是明朝獸醫學書籍中內容最豐富、流傳最廣的一部獸醫著作。
於1617年,趙蛹完成《植品》
於1628年,徐光啟完成《農政全書》,這部書總結了中國古代許多農業生產的經驗和技術,並引用了古代著作和文獻多達三百多種。
[編輯] 地里學[編輯] 地理學突破列表於1425年,鄭和航海圖完成,原載於明茅元儀編《武備志》於1536年,黃衷完成《海語》
於1565年,胡宗憲完成《躊海圖編》,主要記錄中國與日本的海上交通及於韓國抗倭的歷史
於1639年,顧炎武始著《肇域志》,他於此年開始大量搜索史籍、實錄等資料。
於1640年,徐宏祖完成《徐霞客游記》,是中國著名旅遊家、地理學家徐弘祖的旅遊日記,記錄了他曾到訪的地理等資料。
[編輯] 化學和化工
天工開物治鐵模型[編輯] 化學和化工突破列表於1521年,四川嘉州建成明朝首個石油井
於1596年,明朝發明火爆法采礦技術
於1596年,李時珍於《本草綱目》記載了約二百七十六種無機葯物的化學性質,及蒸餾、蒸發、升華等科學技術。
於1637年,宋應星於《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巨著,有人稱它為一部「網路全書」式的著作。天工開物中,宋應星把鉛、銅、汞、硫等元素看成基本物質,而它們所產生的物質看作洐生物質,產生了類類現代化學元素類概念。
方以智研發了燒焦炭的方法。[6]
[編輯] 兵器[編輯] 兵器突破列表於1372年,製造碗口銃,這種火銃相對於手銃來說銃身較重,外形與口徑都比手銃來說較大,須架在木架上射擊
於1377年,製造手銃,形體較輕,口徑較小,可裝入木柄以手持使用,類似手槍
於1453年,製造銅火銃,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管形火器
於1524年,製造佛朗機炮,原本由歐洲葡萄牙傳入的一種早期的後填裝滑膛加農炮
於1558年,製造火繩槍,是以火繩作為點火裝置來擊發的火器
於1580年,戚繼光自製「自犯鋼輪火」,功能類似地雷
5)文化方面:明代文化發展迅速,尤其是在文學。三四個偉大的古典名著,中國文學- 西遊記,水滸傳 , 三國演義「寫於明代。.此外,另外兩個著名的小說- 牡丹亭「和」金瓶梅「,也是在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品。.與此同時,民間文學繁榮發展,由一組的作家,如唐寅,宋濂,張岱,吳偉業,袁宏道為代表。.在哲學上,王陽明的新思路稱為「心靈哲學」,形成一個新的思想浪潮,幫助塑造一個新的社會潮流。
清代:1)政治:清王朝由於是以滿族為主體統治的王朝,其政治制度還有很多特殊內容,如首崇滿洲之政策、八旗制度、其內部處理機要大政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保障滿族主體統治的官缺制等等。另外,鴉片戰爭以後,由於西方政治思想、制度的影響,又引進了近代國家的一些政治制度。因而清朝政治制度應研究的內容,又比漢、唐、宋、明等王朝廣泛。2)經濟:清朝經濟發達,人口大增--乾隆時期已達三億,相對使糧食作物的產量需要更加提升。清朝採取開墾荒地、移民邊區及推廣新作物以提高生產量。由於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經濟農業也相對發達[參 1]。手工業方面改工匠的徭役制為代稅役制。產業以紡織和瓷器業為重,棉織業超越絲織業,瓷器以琺琅畫在瓷胎上,江西景德鎮為瓷器中心。清朝商業發達,分成十大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支配中國的金融業,閩商、潮商掌握海外貿易[參 2]。清朝曾實施海禁政策,直到佔領台灣後,沿海貿易才稍為活絡,貨幣方面采銀銅雙本位制。康熙晚期為防止民變,推行禁礦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工商業的發展3)軍事:努爾哈赤將其部分為四旗。1615年時擴建為八旗,是為八旗制度初建。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自立,建後金國。所謂八旗制度,乃軍政合一、兵民合一。旗民以兵為業,世代為兵。成為清朝軍事之核心。入關以後,八旗軍無力駐防新近征服的領土,將收編漢人部隊組成職業兵,為與八旗相區別,以綠旗為標志,以營為單位,故稱綠營。至於水師,與中國歷朝一樣,清朝視水師為陸軍之輔。加之滿洲以騎射為本,故不善水戰。入關初期,在對抗鄭成功等海上抗清勢力時,往往力不從心。1636年(天聰十年),皇太極征滿洲瓦爾喀部,即開始造戰船。1651年(順治八年),令沿江沿海各省循明制,各設水師,其編制與陸軍一致[1]。此為清設水師之始。內河防務以長江為主體,沿岸各設水師。海防上,因清初海禁,又防颱灣鄭氏等反清力量,以致海防廢弛。即使在平定明鄭後,仍受海禁影響,水師多以防禦為主,缺乏攻擊性戰艦。康熙時,清軍先後平定三藩之亂(1673年1681年),遠征台灣(1683年),1652年到1689年於雅克薩戰役擊敗俄國,1696年平定噶爾丹。乾隆時,更有所謂「十全武功」,清朝軍事力量達到極盛。入關之後,八旗享有種種政治、經濟特權,賜與莊田,但大部分旗人不得務農,由國家給糧。八旗子弟往往安圖享樂,又缺乏訓練,幾代之後,完全喪失了戰斗精神。乾隆朝後,八旗腐化更為嚴重,八旗腐化後,大小戰事皆由綠營負責,三藩之亂時即以綠營為主力。乾隆嘉慶兩朝,綠營總兵六十餘萬,成為全國軍事支柱。但乾隆後國內太平已久,綠營本身也有種種弊病,其內部也逐漸腐化。除八旗綠營腐化外,乾隆時寵信貪官和珅,軍中官吏敗壞,也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1795年,鎮壓苗民起義時,清軍尚有戰鬥力,但清軍統帥如福康安等卻假傳捷報,以軍餉濟私囊。1796年,川楚白蓮教之亂爆發,正規軍已無力作戰,部分將領假傳捷報,甚至屠殺平民以換戰功,致使教亂一再擴大。後來又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捻軍後,地方營勇部隊成為清王朝的軍事支柱。經歷鴉片戰爭後清朝的軍事力量已經完全衰弱,雖然洋務運動的興起促進了清朝軍事的現代化,但甲午戰爭的慘敗標志著30年洋務運動的失敗。而作為主力的北洋水師盡管規模巨大,但訓練和裝備都與日軍有很大差距。4)科技:中國清朝時期的科學技術
康熙對西洋科技方面純屬個人興趣,且窒塞民智以防範漢人接觸科技,以及雍正禁教,再加上後來的閉關自守,使先進的西方科學無法傳入中國,失去了中西互相學習的機會。而清廷的文字獄以及延續了明朝科舉的八股文,使中國科學已經逐漸失去了領先世界的地位。康熙時,經過三十餘年的籌劃、測繪工作,製成了《皇輿全覽圖》。這部地圖「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所有的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18]。乾隆時,又派明安圖等人兩次到新疆等地進行測繪,最後在《皇輿全覽圖》的基礎上,根據測繪的新資料,製成了《乾隆內府皇輿全圖》。這兩份地圖,至今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乾隆時官修《醫宗金鑒》九十卷,徵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經驗良方,並對《金匱要略》、《傷寒論》等書作了許多考訂,是一部介紹漢醫臨床經驗的重要著作。王清任著《醫林改錯》,強調解剖學知識對醫病的重要性,並對古籍中有關臟腑的記載提出了疑問,通過對屍體內臟的解剖研究,繪製成《親見改正臟腑圖》二十五種,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錯誤。王錫闡著《曉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幾種天文學方面的著作,肯定了西洋歷法先進的地方,也指出了其中的許多缺點和錯誤,對日食月食的演算法、天文數據的應用、以及回歸年的長度、歲差常數等問題,都提出了比較中肯的意見,促進了中國歷算學的發展。梅文鼎整理和闡發中國古代的歷算學,同時也研究和介紹西洋科學,著有天文、歷法、數學方面的書籍達86種。其著作《中西數學通》,幾乎總括了當時世界數學的全部知識,達到當時中國數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在該書的《方程論》部分,闡明了中國古代方程的獨創性,指出這種演算法是西洋所沒有的;在《勾股測量》、《九數存古》等部分,也證明了中國古代演算法的成就;在《塹堵測量》、《幾何補偏》部分,介紹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學,並對西洋立體幾何作出論述和發展;而在《籌算》、《度算》、《比例數解》等部分中,則解釋和介紹了西洋的對數、伽利略的比例規等方法。明安圖著有《割圓密率捷法》四卷。因當時從歐洲傳進的割圓三法(圓徑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只有公式,而沒有公式的證明方法,於是創用「割圓連比例法」證明了三條公式,而且進一步創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一系列的新公式,是中國用解析方法對圓周率進行研究的第一人。龔振麟於1841年首創鐵模鑄炮法,並著有《鑄炮鐵模圖說》,是世界上最早論述鐵模鑄造法的科技文獻之一。李善蘭獨立發明對數微積分,並在組合恆等式方面提出李善蘭恆等式。1872年發表了《考數根法》,是中國質數論方面最早的著作。4)文化:由於歷史的特殊原因,這時期的反封建思想是清代文化的一個最大特點,也是清代文化的主流。這一時期的反封建思想包含顯著的唯物主義思想,此時的小說,戲劇、繪畫等方面在我國傳統文學藝術的基礎上又有創新新和發展,並在世界文壇藝苑中獨樹一幟,大放異彩。清代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學史上最後一個重要的階段。詩、詞、散文、小說、戲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一般認為,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到鴉片戰爭(1840年)以前告終。鴉片戰爭之後,開始近代文學階段。 順治、康熙時期的文學 清朝統治者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鎮壓了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消滅了南明政權,殘酷地屠殺反抗的漢人。為了鞏固統治,清王朝對於知識分子,嚴禁結社,大興文字獄,表面上,內閣六部,滿漢官員分設復職,實際上,權力掌握於滿族議政王大臣之手,最後裁決於皇帝,形成帶有種族歧視的封建專制。國內地主階級的剝削制度依然存在,初期又有朝廷親貴與旗兵的大規模掠奪漢人土地的「圈地」行動。這一切,形成了統治者和漢族及各族人民之間的尖銳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 雍正、乾隆時期,這時期的詩文作家,屈服於朝廷的鉗制壓力,迷惑於「盛世」的表面承平,繼續康熙後期的傾向,創作上反映社會矛盾的內容薄弱。但詩說、詩派頗為活躍。散文方面,產生了以方苞、劉大櫆、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方苞講求義法,姚鼐講究文章的陰陽剛柔。思想上守程、朱理學的正統觀念,風格以清真雅正為宗,適應當時的政治背景。他們的簡淡有風神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缺乏宏偉的氣魄和規模。 這時期的駢文作家也不少:接軌六朝唐宋,以才藻富麗取勝的,有胡天游、袁枚、吳錫麒、孔廣森等人;效法魏晉,以風格高雅取勝的,有汪中、洪亮吉、邵齊燾等人。 詞壇則以浙派的影響為最大,代表作家有厲鶚等。 文學巨著《儒林外史》
長篇小說在本時期放射出特有的巨大的光彩,這就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與曹雪芹的《紅樓夢》兩部巨著的出現。 從嘉慶初年到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之前(1796~1840),社會矛盾繼續發展,更加尖銳。 清朝的「盛世」趨於沒落,中國的封建社會也日益走向衰亡。人民的反抗斗爭隨著生活的日趨貧困而加強,爆發了白蓮教、天理教等的大規模起義。當時的文人,眼看「盛世」面貌的逐漸幻滅,又掙不脫思想上所受的鉗制,處在暴風雨前夕的沉悶、窒息的空氣中。文壇上有一些小的變化,但蓬勃的氣象則已不如前一時期

Ⅶ 工業革命有哪幾次,以什麼為代表

工業革命是以科學技術作為驅動力,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所以就形成了我們概念中所理解的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21世紀初至今),以人工智慧,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標志著人類進入綠色能源時代。這是一場全新的綠色工業革命,它的實質和特徵,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資源生產率,經濟增長與不可再生資源要素全面脫鉤,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脫鉤。以歷史視角觀察,用工業化的角度觀察,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即綠色革命已經來臨。

Ⅷ 近代工商業與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的異同

近代工商業與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的不同之處在於,有近代先進技術的湧入。

Ⅸ 明清時期商業發展的表現有什麼

主要表現如下:

1.明末清初資本主義的萌芽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空前活躍。明朝中後期,在江南一些絲織業發達的城市如蘇州等,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清朝時有了緩慢發展,范圍擴大,部門增多,手工工場的規模擴大。但始終在萌芽狀態中徘徊,整個生產始終未能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其力量遠不足以分解封建生產方式,在全國范圍內,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

2.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在社會價值上,統治者反復強調農業為本業,商業為末業,強化本末意識;在土地問題E,採取抑制兼並的政策,防止農民大量破產,穩固農業生產基礎;在制度方面,強化戶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動;從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業活動。在封建社會前期,重農抑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農業人口的穩定,推動農業經濟向前發展;有利於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但統治者把工商業與農業對立起來,運用政治手段壓制工商業發展,其結果必然打亂社會經濟結構的內部平衡,阻礙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農業生產長期停留在自然經濟水平上,違反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3.中國明朝資本主義已經萌芽,導致中國沒有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是強盜,而是滿清。明朝,雖遷都北京但首都的繁華程度仍不及蘇、杭。當時就有諺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各地的商人紛紛到江南一帶做生意。

4.在明朝中後期全國大部分地區還在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導地位時,蘇、杭兩地貿易興旺、商業發達、人口眾多。傳統的自給自足已不能滿足商品經濟繁榮的大都市的發展。曾經江南失去土地、一無所有的農民涌進蘇、杭兩地只能接受做生意人的僱傭。在這樣一種僱傭和被僱傭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開始萌芽。

就其表現形式一紡織業為例:

1.明朝小說《醒世恆言》記載了蘇州小戶人家施復夫婦靠一張織機起家。十年以後積累千金,隨改兩所機房,購織機四十張僱人織綢。這便是早期治本家的典型版本。

2.而被僱傭的工人在當時的蘇州城裡隨處可見。他們清晨聚集,等待僱傭。一旦工作即受剝削與勞做只苦。通常清早工作直至深夜。他們計日向僱主領取微薄工錢。而不沒有被僱傭者則完全有可能被活活餓死。他們是「得業則生,失業則死」的階級群體。

3.在當時的江南紡織尤為發達,有錢人出錢辦機房工場。無錢人只能辛苦勞作。這便是歷史中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資本主義性質下的生產關系。

參考資料:明清簡史

閱讀全文

與歷史工商業什麼球和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