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巨罡村有什麼歷史

巨罡村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7 09:31:25

① 老水滸傳里林沖在招安那天就氣死了,新水滸傳的招安那天不僅沒死,還跟著征討方臘,真實歷史是什麼

水泊梁山豹子頭林沖的死因很清楚,《水滸傳》記載是患風病癱了,留在六和寺中,武松看視,後半截而亡。電視劇說是因釋放高俅被活活氣死的。豹子頭林沖出場何其轟轟烈烈,死的卻無聲無息。無論是病死還是氣死,我都持懷疑態度。 在梁山泊所有有頭有臉的幹部隊伍中,林沖是老革命了。他最早上的梁山,開辟了革命根據地,屬於元老級人物。風雪山神廟之後,害得他有家難回,有國難投,一咬牙、一跺腳,在小旋風柴進的引薦下,上了梁山。空有一身本事,滿腔壯志,卻受了白衣秀士王倫那廝一肚皮的鳥氣,屈居第四把交椅。他早就對王倫那廝懷恨在心,只待時機出這口鳥氣。 機會終於來了。晁蓋一行七人截取生辰綱,大敗官軍,費盡周折,投奔水泊梁山而來。梁山泊主要負責人汪倫對林沖上山就有提防之心,恐自己位置不穩,眼看又上來一群如狼似虎之人,肚子里怎能不掂量掂量?明擺著來搶班奪權的嘛。從自身利益考慮,理應將其拒之門外。就在這個關口,林沖從梁山泊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出發,勇敢站了出來(吳用的撩撥刺激也功不可沒)。「林沖把桌子只一腳踢在一邊,搶起身來,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來(早有預謀),搦的火雜雜。」晁蓋一幫人都在干什麼呢?口裡大叫「不要火並」、「休為我等壞了大義。」實際上是在拉偏架,擋住了汪倫的退路。「林沖拿了王倫,罵了一頓,去心窩里只一刀,喀嚓地搠倒在亭上。」按說,王倫的缺點就是心胸狹窄一點兒(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嘛),尚屬於人民內部矛盾,趕下山也就算了,卻被林沖割下了吃飯的傢伙。可見,政治斗爭是殘酷的,是血淋淋的,來不得半點的溫良恭儉讓。 吳用是個典型的陰謀家,從血泊里拽過第一把交椅,按林沖就坐,叫道:「如有不服者,將王倫為例!今日扶林教頭為山寨之主。」這分明是陷林沖於不義,好像火並王倫,就是為做山寨之主似的。林沖也是經過政治斗爭考驗的老同志,哪能不明白這裡面的蹊蹺,便把一、二、三把手的位置分別讓給了晁蓋、吳用、公孫勝,自己干當配角,做了第四把手。 就是這樣一位為梁山事業立下卓越功勛的老同志,職務卻一直沒有得到升遷,反而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公開授銜的時,只排到了第六名的位置,甚至排在上山時間很晚的關勝之後,如此安排,令人「相當」困惑。當事人林沖本人也很困惑,再不濟,咱也可以穩坐第四把手的位置,怎麼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呢?這裡面的原因和復雜,與林沖的死大有干係,我這里試著分析幾條。 第一,關於英雄排座次的問題:梁山大業穩定之後,需要論功排位。這是一件最棘手,最難擺平的事兒。恰在這時,出了件怪事兒。天空霞彩繚繞,一個豪光耀眼的火球鑽入地下。從地下挖出,原來是個石碣,雙面都是蝌蚪文,眾皆不識。一個姓何的牛鼻子老道站出來說認識這天書,前面是三十六天罡星,背面是七十二地煞星。水泊梁山三十六名高級領導,七十二名中層幹部,人人榜上有名。眾弟兄見老天爺早已安排好了,還有什麼可爭的呢?各安天命罷了。 這件事兒唬得了別人,唬不了林沖。林沖是什麼人啊,曾經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怎麼也抵上東京軍區作戰部部長(起碼正軍級)的職務了。什麼事兒沒見過?他心裡明白,這事兒的總策劃是黑老大宋江,總導演是總參謀長吳用,執行導演是牛鼻子老道公孫勝,沒准兒那個地主老財盧俊義也參與了這個陰謀。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你好我好他也好的時候沒什麼,一旦利益攸關,眾弟兄不服反將起來,那麻煩就大了。如何才能擺得平呢?核心層領導成員在一起捏咕了很長一段時間,吳用提出了天降石碣的計策,公孫勝安排他的師兄師弟具體實施,做得天衣無縫,果然瞞住了眾兄弟。林沖識破了其中勾當,卻又不能明說,心裡那個郁悶啊…… 第二、關於學歷和經驗問題:林沖同志資格最老,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沒有落草之前,林沖是衛戍區警備司令部的,專門保護最高領導人宋徽宗,直屬中央軍委主席高俅領導,是梁山水泊所有兄弟中地位最高的。能坐到此等位置,學歷起碼在研究生以上,你看人家寫給老婆的休書,文采是何等斐然啊。咱們再看看林沖上面都是些什麼人,第一任老大晁蓋,雖然尊稱為「托塔天王」,不過是東溪村的村長而已,交接了一幫子刁民流氓惡棍,搶了梁中書送給老丈人蔡京的生日禮物。如果搶了不義之財,分給窮苦老百姓,也還是豪傑所為,事實上他們全部分了臟,這就對他的英雄形象大打折扣了。第二任老大黑臉宋江,本是鄆城縣檢察院檢察員,這黑廝不遵守職業道德,執法犯法,私自給犯罪嫌疑人晁蓋通風報信,觸犯國家法度。因平時善於行賄,建立了一張龐大的關系網,重罪輕判。他還與土匪(如清風山之流)、水霸(如張橫兄弟、李俊之流)勾勾搭搭,完全喪失了一個國家公職人員應有的素質。老二盧俊義,北京城的一個土財主,本來對梁山「賊寇」不顧一屑,被吳用那廝設計誆到水泊梁山,他還想著捉兩個「賊人」獻給朝廷。後被陰謀家吳用斷了後路,老婆也大管家撬了,戴了綠帽子,本人被捕,梁山兄弟冒死救出,沒有寸箭之功就做了常務副總的位置。老三參謀長吳用,本是一名鄉村教師,以家教為主。說起來他也算是個知識分子,卻不安心祖國的教育事業,專門研究兵書,還特別貪財,甘願為虎作倀,是打劫生辰綱的積極組織者,主要策劃者。老四公孫勝,是個不安分的牛鼻子老道,擯棄信仰,助紂為虐。老五關勝,依仗先人關羽的余蔭過日子,上山晚,也沒有建立什麼豐功偉績,典型的「摘桃子」派。 無論是憑學歷、憑資歷、憑本事、憑功勞,林沖都應該做一把手,起碼也應該進入五大常委班子。可是,他始終被五座大山死死壓著,才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同志們對此心裡都有數,誰也不願意捅破著層窗戶紙。 三、關於戰功和護駕問題:咱們前面說過梁山泊草創時期林沖火並王倫,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林沖坐上第四把交椅之後,並沒有隻坐在辦公室看看文件、在地圖上比劃比劃,而是一直在第一線沖殺。三打祝家莊,遇到一塊難啃的骨頭一長青扈三娘。這扈三娘色藝雙絕,輕易就將色狼王矮虎提脫雕鞍。後來追趕黑臉老大宋江,正待下手,被林沖截住。「兩人鬥了不到十合,林沖賣個破綻,放一丈青兩口刀砍入來。林沖那蛇矛逼個住,兩口刀逼斜了,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把一丈青只一拽,活挾過馬來。」如果不是林沖捨身相救,宋江鐵定成了扈三娘刀下只鬼——在這里插一句話,扈三娘也是個恩仇不分的女人,她本來已經打定主意歸順梁山,黑旋風李逵卻把她一家不分老幼,盡數殺了,不留一個。如此血海深仇,她不僅不報,反而聽從宋江的安排,嫁給了又矮又丑又沒本事的王矮虎,宋江也只是拿她還個人情罷了——還回過頭說林沖,很多戰役都是身先士卒,指到哪裡打到哪裡。其他將領都有過吃敗仗的時候,唯有林沖,沒有失敗,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林沖武藝高強,又懂戰略,又懂戰術,既宏觀,又微觀,他進了核心領導層,宋江往那裡擺? 四、關於思想認識問題:這可能是林沖不能當龍頭老大最關鍵的因素。他與黑臉老大宋江先生最大的分歧在於招安。林沖在首都任職期間,與中央領導打交道比較多,深知政治斗爭的殘酷性和復雜性。他之所以被逼上樑山,就是與頂頭上司高主席產生了過節。高衙內看上了他的老婆,他當然不願意戴這頂綠帽子。高俅於是設計陷害林沖,先是讓負責押送的兩名公安在野豬林結果了他的性命,被花和尚魯智深所救;後來陸虞候火燒草料場,讓他葬身火海,又恰逢他在山神廟避雪,躲過一劫。與高俅有如此血海深仇的人,怎麼可能接受招安呢?和他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魯智深、武松、阮氏兄弟、李逵等一幹人。在這些人裡面,他資格最老,威信最高,本事最大,很有可能把眾兄弟給「忽悠」起來。如果讓林沖進入核心領導層,與老大宋江發生爭執,說不定一怒之下,再上演一場「火並宋江」,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啊,何況宋江這樣老奸巨滑、深謀遠慮的政客呢?即使不發生火並鬧劇,林沖是個二桿子,什麼話也說得出,什麼事也做得出,宋老大上東京與宋徽宗的小蜜李師師勾勾搭搭,走情人路線,唆使浪子燕青使用「美男計」,這么卑鄙的勾當,林教頭在民主生活會上提出來,大家麵皮都不好看。傷害個人自尊心事小,重要的是會影響「招安」的既定方針。別看林沖平時不吭不哈的,一旦犟起來,六親不認,特別是事關「招安」這樣的大事,他一攪局,魯智深等一幹人跟著附和,就極有可能給攪黃了。所以,無論如何也要把林沖擋在核心領導層之外。 林沖同志是經歷過嚴峻政治斗爭考驗的,又經過階級斗爭和人民戰爭血雨腥風的洗禮,對常委班子搞得這套把戲心知肚明。他火並白衣秀士王倫,是因為那廝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回過頭來看,天下烏鴉一般黑啊,黑臉宋江何嘗不是呢?只不過他的政治經驗更成熟,玩弄權術更老練,手法更隱蔽而已。林沖同志是個原則性很強的老同志,即使對魯智深那樣的知己也不便把窩在心裡的話全部講出來,只能自己生悶氣,實在想不開,就獨自借酒澆愁,酒入愁腸愁更愁,塊壘郁積於胸,越積越多,無法釋放。人如果有了鳥氣,是需要宣洩的,宣洩的通道堵塞了,就容易憋出毛病來。久而久之,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等等接踵而來,最主要的是還有重度抑鬱症。梁山泊雖然有個神醫安道全,但他擅長的是外科,對心理學一竅不通。林沖得的是心理疾病,又不能說,安道全也只能望病興嘆,林沖最終抑鬱而亡。 綜上所述,我研究的結論是:林沖是窩囊死的!

② 歷史上姓李的太監有哪些出名的

李蓮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漢族,原名李進喜,咸豐五年凈身為太監,翌年入宮。同治六年專,受封屬二總管。慈禧太後賜名連英,俗作蓮英。在宮中期間,深得慈禧太後器重,太後甚至打破「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的皇家祖制,封為正二品總管太監,統領全宮所有宦官。

(2)巨罡村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墓葬被掘

李蓮英的墳墓早1966年就被破壞了,只有墓誌銘的拓片保留了下來。李蓮英死於宣統三年,時年63歲。這時,綿延了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已是風雨飄搖,滅亡只在旦夕之間。

文化大革命期間李蓮英的墳墓遭到挖掘,一名教師被委派下去清理,結果下去打開棺材以後發現他的棺材裡只有一顆頭顱和一條長辮子,屍體身軀無緣卻無故消失了,具體去向無從考證。

但是李蓮英的碑文上面介紹其屍身是完整的,最大的可能就是生前得罪人太多了才導致死後才身首異處。比較悲慘的說,李蓮英埋葬有頭無身記錄的檔案保留在當今的清廷檔案裡面。

③ 史進綽號是什麼

《水滸傳》里史進的外號是九紋龍。其外號的來歷在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內府 九紋容龍大鬧史家村」里有提到,史太公說:「又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身花綉,肩臂胸膛總有九條龍,滿縣人口順,都叫他九紋龍史進。」所以,他這一外號是因為身上紋有九條龍,所以叫九紋龍。

其人物介紹為:史進,小說《水滸傳》中108將第一個出場,史家村史太公之子,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23位,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七名。史進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徒弟,因身上紋有九條青龍,人稱「九紋龍」。史進和朱武、陳達、楊春聚義少華山,後全伙上樑山。征討方臘時,在昱嶺關前中箭身死。

人物綉圖為:

④ 有句詩贊頌黃河「五千年的古代文化,/從你這兒發源。」這么說有什麼歷史證據

黃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至安陽殷墟)的版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權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記載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穀美,天才之力多」(《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國歷史地理學》,藍勇,2002 年)

從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2009年應該有5000年了吧~~

⑤ 《水滸傳》里提到的108好漢齊聚梁山,是不是歷史上真的有這事

小說是文藝作品,是依託在現實之上的。確實有官逼民反的大背景和一些起義的人物,但小說還是做了很大的藝術加工。

⑥ 請問有沒有什麼有趣的歷史文章,趣聞,不要長篇的。

我也來說道一下復

劉備吃過人肉制的趣聞 覺得好就及時採納
據《三國志》記載,東漢末年,劉備老家,河北涿州鬧飢荒,飢民餓死者甚多,一向孝順的劉備,離開家去朋友家借糧給老母吃。走到一故友家,不好意思的張了口,沒想到老朋友說你等著,劉備在客廳等了些許功夫,一會老朋友端了一鍋肉上來,劉備餓昏了眼,瘋狂吃了一通,吃完後才向朋友道謝,順便問了他朋友一句:嫂子呢?故友神情自若的說:喏,在這鍋里呢

⑦ 中國歷史四川出過哪些名人

噶恩搶飯碗的詩人李白哇

⑧ 請問有誰知道新鄉市封丘縣巨罡村雷敬事大夫治療肝病怎麼樣謝謝!謝謝!

您是哪一種肝病?治療肝病建議去國家公立的重點肝病醫院治療。不要為盲目治療花冤枉錢耽誤病情

⑨ 歷史上的徐庶怎麼死的死因是什麼

徐庶《三國志》無傳,裴松之引注《魏略》中記載有:「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中平末,嘗為人報仇,白堊突面,被發而走,為使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於市廛,莫敢識者,而其黨伍共篡解之,得脫。於是感激,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始詣精舍,諸生聞其前作賊,不肯與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業,義理精熟。「讀了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三國演義》對徐庶生平的介紹取自《魏略》,而單福這一名字的來歷無疑起源於「庶先名福,本單家子」。按照《三國演義》中的描寫,徐庶早先名福,是單姓人家的子弟,所以叫做單福,後改名為徐庶。但是這種理解大錯特錯了。。。」單家「二字在這里絕不是」單姓人家「的意思。單字有四音,作姓時讀作」SHAN「,一般的情況下讀作」DAN「。古籍中常見」單家「一詞。如《晉書。蘇峻傳》:」峻本以單家,聚眾於擾攘之際。「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略》敘薛夏事跡:」薛夏字宣聲,天水人也。博學有才。天水舊有姜、凈、任、趙四姓,常推於郡中,而夏為單家,不為降屈。四姓欲共治之,夏乃游逸,東詣京師。「所以《魏略》所謂徐庶」本單家子「,是說徐庶出身寒微,非高門大族。並非說徐庶本是姓單人家之子。

說說徐庶

徐庶,字元直,曹魏重要謀士。在劉備居新野時投奔劉備。208年,曹操南下,大破新野,徐庶與諸葛亮一起行至長板坡時被曹操擊潰,徐庶的母親也被曹操抓了去。徐庶對劉備說:「我所能發揮才能的,只有新野小縣。現在新野沒有了,我心已亂。老母在曹操處,請讓我去。」劉備簽應後,徐庶就去投奔了曹操。赤壁之戰時,徐庶被派往鎮守長安,以防西涼馬騰。赤壁之戰後,徐庶很好的起到了謀士的作用,深得曹操喜愛。曹丕繼位後,徐庶官至三公之列,在諸葛亮北伐時都為司馬懿出了不少主意。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寫的是完全兩個人。所謂「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是完全沒有根據的。徐庶非但不是一言不發,而是說了很多話。否則他決不可能會官至三公。如果不說忠義的話,徐庶真是一個不錯的謀士。

按三國演義的說法,徐庶之才強於二荀,但在【三國志】中,對徐庶的記述卻極少,只說他是諸葛亮少年時的朋友,後來跟隨劉備,也沒有什麼建樹,只是推薦了諸葛亮算是功績。而如果結合裴注中所載【魏略】中的說法,則徐庶的形象就更不那麼圓滿了:「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在諸葛亮的眼中,徐庶的才能只能做到郡守,和自己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而徐庶後來由於襄陽追擊戰中,老母被捕獲,於是就同他的朋友石韜一起跟隨了曹操,最後只是做到了御史中丞,似乎也驗證了諸葛亮的評論。因此有人據此就認為歷史上的徐庶是一個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完全不同的凡夫俗子,即沒有荀、郭之才,也沒有鴻鵠之志,對於劉備陣營來說,實際上也是有他不多,沒他不少的人物。 但如果我們讀史時再仔細一些,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在【三國志】中明確記載徐庶的志向是「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和諸葛亮的志向是一樣遠大的。他跟隨劉備後,立刻得到劉備的器重,飧銎髦厥竊諦焓?萍鮒罡鵒林?熬偷玫降模?虼誦焓?畔蛄醣竿萍雋酥罡鵒痢6?罄矗?罡鵒撂?敵焓?諼汗?蛔韉接?分胸┦保?痔鞠⑺怠拔菏舛嗍懇?『偽碩?瞬患?煤醯俊保?蛻倌曄鋇鈉蘭勱厝徊煌??

而【資治通鑒】中的一段記述,更能說明徐庶在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五月,太子禪即位,時年十七。尊皇後曰皇太後,大赦,改元建興。封丞相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亮乃約官職,修法制,發教與群下曰:「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敝趫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於國,則亮可以少過矣。」」將當時已經在曹魏出仕的徐庶作為道德高尚的楷模提出來,要臣下們向其學習,足見在諸葛亮的心目中,徐庶絕非泛泛之輩。
按【魏略】中的說法,徐庶少年時是一個任俠擊劍的狂放少年——或許就是一個強盜,曾經為人報仇(我的理解是殺死了仇人),後來才折節學問,則其棄武從文之時應該不下十五六歲了,而此時向來狂放的徐庶居然能夠不理會那些因為他曾經當賊而瞧不起他的同學的白眼,卑躬早起,刻苦讀書,很快就在學問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則其志向見識也應該異於常人,似乎是和壯年始學的呂蒙一類的人物。而諸葛亮卻將他放到石廣元、孟公威一個檔次,認為其只能勝任刺史州郡級別的職務,如果屬實的話,可能是因為當時諸葛亮和他相交尚淺,徐庶由於求學時間尚短,學問還不很精深的緣故。而後來徐庶學業完成,和諸葛亮相交日深,其志向和道德學問也基本成熟,在諸葛亮的眼裡,自然也就非「吳下阿蒙」了。

但從後來徐庶棄劉歸曹的情況來看,徐庶與人「共圖王霸之業」的志向可能確實並非他自幼的志向,而是他折節向學後,隨著學問的增長,其志向才逐漸遠大起來的。但因為時間尚短,並不非常堅定,因為母親的原因不得不投奔曹操後,徐庶對功名之事看的就很淡了,而且曹操帳下英才輩出,也沒有徐庶合適的位置——徐庶的志向是與人共圖王霸之業,需處於從事、別駕之位才能展現其才華的,致使徐庶最終僅做到御史中丞——實際上這時的徐庶就是一個隱於朝的大隱了。如果徐庶不歸曹操而繼續追隨劉備,其功名雖然趕不上諸葛亮,應該也不低於孫乾、簡雍之流,或許能夠和法正龐統並列吧。

徐庶

徐庶出場時,自稱姓單,名福。《三國演義》是這樣介紹的。其實徐庶只是改名,並未改姓。《魏略》說他「本單家子」,是出身單寒,並非高門大族之意。解為「姓單人家之子」,《三國演義》作者未免望文生義了。此人少年任俠,曾替人報仇,失手被擒,同夥大鬧法場,把他解救出來。從此改變宗旨,折節讀書,在荊州結識了諸葛亮。劉備屯駐新野時,他去見劉備,又向劉備介紹諸葛亮,於是就有「三顧茅廬」這一幕。他離開劉備,投向曹操,卻並不如《三國演義》說的那麼光彩,也並無「走馬薦諸葛」之事。他早就向劉備推薦了孔明,不是等到臨走之時。《三國演義》說是曹操迎來徐母,請徐母寫信招喚徐庶。徐母痛罵,硯擊曹操。於是程昱獻計,偽造徐母一信,招引徐庶。徐庶為了「忠孝不能兩全」,只得辭別劉備,投曹去了。在這里,《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徐母,正氣凜然,頗為成功。

然而事實卻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表時,劉琮軍前投降,劉備措手不及,由樊城南走,曹兵窮追不舍。半路上,徐母為曹兵捉獲,於是徐庶就向劉備告辭。他是在劉備最最狼狽的時候,為了「盡孝」,而辭劉歸曹的。「走馬薦諸葛」是小說家為了安排情節而加插的,其實那時諸葛亮已由劉備請出山了。

《三國演義》讓徐庶在龐統獻連環計時再露了一面,是順筆添上去的,正史沒有記載。此後便不再提及。而正史卻說:徐庶在魏文帝(曹丕)時,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諸葛亮聞知此事,頗為感慨的說:「徐元直只當上這個官嗎?」言下之意,是委屈了他的。不過其他事跡亦無可考。《三國演義》對徐庶固然有維護之處,但卻安排了徐母痛責兒子和自縊身亡的情節,這又頗有「春秋筆法」,不單為了徐母的形象了。徐庶不去投曹,徐母未必便死。因為在曹操來說,那時還要與劉備、孫權爭奪天下,為了收羅人才,他是不肯胡亂殺一個在對手幕下工作的人的母親,以免引惹許多人的反對的。他毋寧還會有意優待徐庶的母親,以便獲取愛賢的名聲。陳宮的事也可以為證:《三國志·呂布傳》有一段記載:「太祖之擒宮也,問宮欲活老母乃女不?宮對曰:『宮聞孝治天下者不絕人之親,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宮也。』太祖召養其母終其身,嫁其女。」徐母之死,是《三國演義》作者創造性的安排,含義可謂深刻。

三國徐庶真正的歸宿

鳳雛一語教徐庶,正似游魚脫釣鉤。這便是三國名士徐庶擺脫魏曹集團,自由翱翔的那刻。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徐庶到底去了哪裡呢?據現有的資料和傳說,這位向劉皇叔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而名留青史的徐庶在經過一番游歷後到了青島膠南的帽子峰一帶隱居下來。

徐庶作為三國前期為數不多的智者之一,在劉備王朝的建立過程中曾經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了劉備的軍師後,徐庶大展才華,在數月之間連施妙計,殺呂曠斬呂翔,大破八門金鎖陣,敗曹仁取樊城,使劉備的士氣軍心為之一變,使曹操的囂張氣焰為之一寒,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因其母被曹操所執,被迫降曹後,徐庶作過中郎將,御史中丞。但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其他史書,都未交代這位三國著名人物的去處,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於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無從考證。徐庶的去處也眾說紛紜,在膠南近年整理校注的編纂於清乾隆年間的《靈山衛志》中找到了關於徐庶在膠南隱居傳說的記載,膠南的帽子峰現仍有徐庶廟的遺跡,膠南民間有許多關於徐庶的傳說。

話從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說起:三國混戰,生靈塗炭,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劉備攜民渡江屍塞河道;赤壁一場大火,亡兵數十萬。面對殘酷的現實,加上老母親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徐庶悲憤到了極點,雖預謀擺脫了赤壁之戰的干係,卻也是萬念俱焚,無處發泄的他,不由地仰天長嘆:「我徐某,報國有心,卻無力回天;不忠、不孝,枉為人臣。」滿腹文韜武略的他眼睜睜地看著數十萬兵士喪身火海而不能請纓解救,卻行若無事,回想起少時「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不幾與草木同腐」的誓言頓覺羞慚自穢,更無顏面見世人。

年輕時雄心萬丈、豪氣沖天,只想尋得明主,得以為國家運籌帷幄。不僅可以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為「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竭盡自己的智慧,遏止住大漢的衰落,象古賢管仲、晏嬰仁名垂於竹帛、德光施及草木。可是綜觀當時天下之勢,已成鼎立,曹孟德雖敗赤壁,卻具天時。此人雖虛懷納士,終是梟雄,爭權奪利之徒,挾天子令諸侯,以百萬將士之白骨,搭建自己通向權力頂峰的台階,不能扶漢家之威,救黎民於戰火塗炭之中。孫郎安居江東,占盡地理之利,亦虎視眈眈,難免興戰火之燎原。心灰意冷的徐庶,內心的悲酸只有自己明白。他百感交集,滿腦子是退隱江湖、與世無爭的念頭,盼望著歸隱山林、清風掃門、明月侍坐的時光。在曹操造好銅雀台待鎖二喬時,正春風得意,此時的徐庶已易裝、潛形,避開繁華鬧市,一路出散關、繞長安、游嵩山、回穎川。拜泰山、走青州、訪蓬萊、沿渤海灣畔尋訪;踏上了秦始皇三次登台祭拜、刻碑頌德、求長生不老仙葯的琅琊台。他拜祭了始皇帝、漢武帝均來琅琊祠過的四時主神,探訪先祖徐福的足跡。徐福是齊鄉方士代表和首領,而琅琊則是齊方士最集中的地區,有著眾多的人數和實力。與徐福同時的方士首領,被後人尊為神仙的安期生即是「琅琊阜鄉亭人」,曾與秦始皇「語三夜」。也許,徐庶是被琅琊的名氣和眾多的「神仙」吸引來,他也要到這里修煉成仙。

他剛登臨泰山之頂領略一覽眾山小的豪氣,又立足琅琊台感受秦始皇君臨天下的英武。泰山雖高,然觀日出,難見大海,而琅琊台觀日則可目睹其從海底升騰之全景,更為壯麗。站在琅琊台上,放眼望去,洶涌澎湃的大海,無涯無際,朝夕暉陽,讓人心曠神怡。腳下雲遮日靄,水回天籟;鶴舞松濤之上,鹿呦澗水林陰,大珠山、小珠山、水靈山島、齋堂島(為秦始皇齋戒的小島)環伺周邊;觀龍灣的白龍戲灘,海市蜃樓的時隱時現,這一切令他陶醉,使他忘卻了戰場的血雨腥風。

他到了與琅琊台隔海相臨的大珠山。大珠山僻荒一域,怪石嶙峋,與海天相依。走兔飛烏,碧樹成陰,松濤訇鳴,澗泉戲流水,白雲舞清風。山上有峰狀如帽子,曰帽子峰。峰下麓角入海。潮湧起處白雪橫鋪,蛟梟龜壽,漁礁存生。白帆孤影盡窮天際,一派仙家樂土,隱士聖地。他選擇了帽子峰隱居下來。玉盤罩頂的帽子峰上,寬袖逸衫,劍影青鋒。丹爐紅光閃爍,香煙繚繞,風吼簫和。半仙之體的徐庶這時候已達到忘我的境界。隨後的歲月里,鄉民們經常見到一位仙姿道骨的長髯隱士穿行於膠南沿海一帶。他就是厭倦戰爭的軍事家、歸隱帽子峰的社會活動家徐庶。據青島市博物館及青島市社會科學研究所的考察,距離帽子峰不遠的徐山(原屬膠南,今為青島市黃島區)即因徐庶而得名。傳說三國時,徐庶從大珠山經過這里,在西山的山洞中住過一夜,故將該山稱為徐山,即徐庶之山。在牛王廟山西坡的石頭上,有兩段長數米的粗如茶杯、狀如自行車轍印的石槽,當地人說這是徐庶當年推著獨輪車經過時壓下的車轍印。在徐山東坡有徐庶洞,數年前因採石而被人炸毀,現僅餘一大石坑,約100平方米。

徐庶用那淵博的知識和過人的智慧幫助鄉民。他知天文、曉地理,為漁民出海打魚選擇適當的氣候時令。躲惡風、除蛟害,用他的岐黃之術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教農人採桑養蠶,耕種五穀,承平富庶。鄉人有難無不傾心相助,他為當地老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同時也留下了很多有關他的傳說故事,在膠南還有「徐庶不離帽子峰」之諺。在《靈山衛志》中就記載有徐庶在膠南活動的傳說。他被鄉人奉為神仙,傳頌方圓數百里。若干年後,人們在大珠山帽子峰建起了徐庶廟,從此香火不斷,供奉達到了狂熱的程度,無事不求。過往漁民和膠南、膠州、諸城、高密等地的群眾都來進香,十分敬重。象南方人出海前拜祭媽祖一樣,此地人出海則是到徐庶廟叩拜。

約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徐庶廟被毀,今廟基尚存。當地很多居民仍信奉著徐庶,每當出海遠行必先到徐庶廟址祭拜徐庶,按時進香,「徐庶不離帽子峰」的傳說在當地家喻戶曉。每到正月初一至初五,人們便成群結隊的到帽子峰祭拜他。正月爬帽子峰是膠南的一項獨特習俗,在正月初一五更年夜飯後,附近的人們紛紛持燈籠,攜鞭炮等,向帽子峰頂攀去,遠遠看去,像一條蜿蜒游動的火龍,極其壯觀。《胡氏世說》雲:靈山東北海中有鼓子洋。島上有白耐冬花,大可拱把。好事者泛海致之,遇老人駕小舟至,芒履道服,貌甚古。問"小子何往?"以實對。叱曰:"此非世俗間物,可留伴耐冬人耳。"又雲:"即墨有道學先生胡嶧陽,為吾通一問訊。"言已不見。其人驚疑,遂反登筏。大風忽起,棄其所獲乃已。後訪胡嶧陽,具道其事。胡憮然曰:此三國時徐庶也,隱居鼓子洋久矣

膠南帽子峰與三國徐庶

帽子峰,位於青島膠南市大珠山南麓的魚池村,是大珠山眾多的險峰奇觀之一,海拔223米。峰頂突兀險峻,隆起寬大,狀似禮帽(也有的說因時常有白雲縈繞,遠眺象是戴著一頂帽子)故名帽子峰。帽子峰挺拔險峻,不易攀登。登上峰頂,頓覺騰空而立,心曠神怡。站在峰頂,東觀靈山島,西眺琅琊台,南望大海,北仰壁立千仞、姿態萬千的大珠山。古人留下了這樣一首詩:「乘勝攀登帽子峰,石礓高仰幾千重。懸崖步履心盛怯,窄徑崎嶇足不容。東望靈山雙奇秀,西偏琅琊四面峰。北接珠山通洞府,南臨黃海有漁翁。湘子門前雲靄靄,桃林村外水盈盈。」經考證,三國徐庶曾隱居膠南,早年帽子峰曾建有徐庶廟。廟宇呈正方形,四面各3.5米,高4米,飛檐斗拱,青瓦蓋頂,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建築。廟內正面有泥塑徐庶像,正中是香案,牆壁繪有壁畫,歷代香火旺盛;廟外北側有涼棚,相傳是徐庶看書觀海之處。廟宇早已坍塌,但其廟基尚清晰可見。涼棚處仍保留著幾處立頂柱的柱洞。徐庶隱居膠南沿海一帶時,曾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當地漁民做了許多好事。為了紀念他,人們在帽子峰上建起徐庶廟。現在,雖然徐庶廟已坍塌,但當地人們仍對帽子峰有特殊的感情,帽子峰上一直香火不斷。每逢三月三、九月九,漁民們便登峰祈禱。每到過年,附近村莊人們帶上供品,到此燃放鞭炮,懷念徐庶,祈禱歲歲平安。

閱讀全文

與巨罡村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