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海歷史、、
青海省,簡稱「青」,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唐回、宋屬吐蕃,元朝答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朝屬朵甘都司等;清朝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1)青海湖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青海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型下降,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復雜,地貌多樣。
青海省地貌復雜多樣,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區為高原,東部多山,西部為高原和盆地,兼具青藏高原、內陸乾旱盆地和黃土高原三種地形地貌,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地跨黃河、長江、瀾滄江、黑河4大水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海
2. 青海湖的變遷
由於水源補給來河流大自量減少,與20年前相比,入湖水量也因此減少了60%。由於氣候暖乾和全流域生態系統退化,青海湖水位下降的總趨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為了保護青海湖,青海省已經實施了封湖育魚、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使青海湖重現昔日美景。青海湖的自然和旅遊資源正在被世人發現,青海湖在保護下逐步發展。
2007年監測結果與2004~2006年相比,海晏和共和的沙丘高度明顯降低;環青海湖地區以南的共和盆地的沙丘水平移動速度呈逐年增加趨勢,興海的沙丘水平移動速度變化波動較大;環青海以北的海晏移動速度在連續減小之後,2007年水平移動速度又開始逐步增加
3. 青海湖的來歷
青海湖又名「庫庫諾爾」,即蒙語「青色的海」之意。它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國內最大的鹹水湖。它長105公里,寬63公里,最深處達38米,湖泊的集水面積約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比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湖水來源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入湖的河流有40餘條,主要有布哈河、巴戈烏蘭河、側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青海湖古稱「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蒙語稱「庫庫諾爾」,藏語稱「錯溫波」,意為「青色的海」、「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青海湖地處高原的東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離西寧約200公里,海拔為3200米。它的周長360公里,面積達4583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湖區有大小河流近30條。湖東岸有兩個子湖,一名尕海,面積10餘平方公里,系鹹水。
青海湖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渺、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節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青海湖畔山清水秀,遼闊起伏的草原就像是鋪上一層厚厚的綠色的絨毯,數不盡的牛、羊、馬猶如五彩斑駁的珍珠撒滿草原,湖畔大片整齊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泛金,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瓊漿在輕輕盪漾。而寒冷的冬季到來時,青海湖冰封玉砌,銀裝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閃亮,終日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旅遊勝地。海心山又稱龍駒島,島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產龍駒而聞名。
4. 青藏高原青海湖的歷史傳說有哪些
研究資料表明5000年前青海湖地區還有闊葉林成片,氣候溫暖,「三皇」故里就在其版不遠的地方,伏羲氏族留下了權雷澤雷神圖刻石,對比「山海經」記載雷澤就是青海湖,雷神就住在這里,華胥在湖邊遊玩時踩到雷神的腳印懷孕生下了伏羲大帝故事就發生在青海湖畔。
5. 青海湖景區的歷史文化
青海湖又名「措溫布」,即藏語「青色的海」之意,位於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
青海湖景區碧水共長天一色、水鳥伴湖魚起舞、雪山同飛雲相融,這就是青海湖。在博大壯麗中不失俊秀溫柔,磅礴奔放中不失含蓄委婉,位列「中國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她當之無愧。碧波萬頃的青海湖似一個巨大的翡翠玉盤,鑲嵌在藍天白雲、高山草原間。萬鳥翔集的鳥島、風情萬種的金銀灘、幽遠滄桑的三角城遺址、一望無際的百里油菜花海、縹緲神秘的海心山、多姿多彩的二郎劍景區、讓中國人挺直了脊樑的「原子城」,諸多國家級、世界級的風景名勝,使青海湖成為名副其實的旅遊者的天堂,其不可復制性、原生態性、差異性和富集性,使青海湖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1992年,青海湖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拉姆薩濕地保護公約》中著名的濕地保護區;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列我國八大鳥類自然保護區之一;2005年10月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2006年被建設部列入國家自然遺產名錄;2007年初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5A級旅遊風景區,同年在2007博鰲國際論壇上,青海湖景區被授予「國家旅遊名片」稱號。
景區由二郎劍、鳥島、沙島、仙女灣、金沙灣五個景區組成。
青海湖是構造斷陷湖,湖盆邊緣多以斷裂與周圍山相接。距今20~200萬年前成湖初期,屬於外流淡水湖,與黃河水系相通,至13萬年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裂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日月山強裂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現了尕海、耳海,後又分離出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北魏時青海湖的周長號稱千里,唐代為400公里,清乾隆時減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緣約20公里處有古湖堤遺址;距湖東岸25公里處的察漢城(建於漢代),原在湖濱。東西兩邊已分別退縮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約100米。青海湖呈橢圓形.70年代出版的地形圖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積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積為4282平方公里,1955~1988年湖水水位每年平均下降約10厘米。現湖水容積739億立方米,最長約104公里,最寬約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礦化度12.32克/升,含鹽量1.24%。 六月會
熱貢藏鄉「六月會」是流傳於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境內的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習俗活動,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每年農歷六月十五日至廿八日定期舉辦,熱貢群眾廣泛參與。它蘊含著宗教歷史、民俗風情等豐富的文化內容,充滿了神奇與歡樂。
「六月會」主要活動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龍桿、打龍鼓,最後是法師「開山」。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上口扦」、「上背扦」和「開山」。「上口扦」是法師為自願的年輕人在左右腮幫扎入鋼針,也稱為「鎖口」,據說此舉可防止病從口入。「上背扦」是將10--20根鋼針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擊鼓,邊敲邊舞。獨特節奏的龍鼓、粗獷優美的舞姿、多彩華貴的服飾、神秘虔誠的祈禱,給喜慶豐收的熱貢藏鄉帶來了歡樂和浪漫。開山是法師用刀劃破自己的頭頂,把鮮血撒向四面八方,這是一種古樸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表現了藏族人民勤勞、朴實、智慧和勇敢的品格。「六月會」分為三種類型:舞神、舞龍、舞軍,場面恢宏壯觀,舞姿瀟灑粗獷,各村輪流舉辦,節日盛況空前。
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7月,會在青海湖舉行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大賽,大賽是僅次於環法等職業巡迴賽的高級別大賽。在為期9天的比賽中,行進總距離1300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這對運動員耐力和技巧的極大考驗。
6. 青海湖的傳說是什麼
關於青海湖還有這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唐蕃聯姻,文成公主遠嫁松贊干布。臨行前,唐王賜給她能夠照出家鄉景象的日月寶鏡。途中,公主思念起家鄉,拿出日月寶鏡,看見了久違的家鄉長安,淚如泉涌。但公主突然記起了自己的和親使命,便毅然將日月寶鏡投出馬車外,之後寶鏡化成了青海湖,流淌至今。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實際上,青海湖是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的。青海湖在距今20~200萬年前的形成初期是一個大淡水湖泊,並與黃河水系相通。當時這一地區的氣候溫和多雨,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瀉入黃河,形成了一個外流湖。到了距今約13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新的地質構造逐漸形成,周圍山地強烈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由此便形成了尕海、耳海,後又隨著地質結構的不斷變化,分離出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由於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變成了閉塞湖。加上氣候變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漸變成鹹水湖。青海湖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所以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暖季短暫,冷季漫長,春季多大風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熱同季,干濕季分明。
青海湖是一處富有神奇色彩的游覽地,也是一個吸引了眾多學者專家關注的寶湖。我國曾對青海湖進行了多次綜合考察,發現青海湖裡蘊藏著豐富的可利用礦產資源。同時,青海湖還是一個天然的魚庫,這里魚類豐富,尤以湟魚最負盛名。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暖、降雨量減少、人類活動加劇、盲目開荒等自然影響和人為破壞,致使注入青海湖的河流水源大量減少,青海湖水位正以每年12.1厘米的速度下降。在2000年,更是下降了21厘米。這也就意味著,青海湖中的水正以每年4億多立方米的速度在流失。這樣的變化也使得青海湖正由一個單一的高大湖泊逐漸分裂成「一大數小」的湖泊群。
青海湖
7. 青海的歷史
青海歷史悠久,地處華夏民族的搖籃——黃河、長江的源頭。早在距今二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達木盆地、昆侖山一帶活動生息。據考古發掘,眾多的古文化遺存證明,青海的開發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省境內新石器時代文化燦爛輝煌 ,青海彩陶舉世聞名。青海的古文化與羌人及其先民有關。古羌人活動地區很廣,西起黃河源頭,東到隴西地區,南達四川西部,北至新疆鄯善一帶。秦漢時,羌人部落有150多個 ,每一部落有酋長,互不統屬,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產力低下,屬原始社會形態 。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漢王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兵擊敗河西匈奴,設令 居塞,並在河西設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軍征討河湟羌人,在湟中設「護 羌校尉」,開始經略湟中,築西平亭(今西寧市)。從此,漢王朝開始了對青海東部的控制 。漢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趙充國奉命平先零羌楊玉得勝後,罷兵田於河湟,設「金 城屬國」,先後設置臨羌(治所在今湟源縣)、安夷(治所在今平安縣)、破羌(治所在今 樂都縣)、允吾(治所在今民和縣)、允街(治所在今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河關(治所 在今貴德縣)7縣,青海東部地區正式納入中原封建王朝郡縣體系。三國時,魏文帝黃初三 年(222年),憑依漢西平亭故城,修成西平郡城。
公元4世紀初,吐谷渾人遷入甘青地區,後向青海境內發展,並建立了吐谷渾國。其盛 時,勢力范圍東南至四川松潘,北到青海祁連,東到甘肅洮河,西達新疆南部,東西長約1500公里,南北寬約500公里。吐谷渾人自進入青海至唐龍朔三年(663年)亡於吐 蕃止。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前秦、後涼、南涼、西秦、西夏、北涼相繼統治過青海河湟地 區。
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後兼並了羊同、蘇毗、白蘭 、黨項諸羌,盡得其地。唐「安史之亂」後,吐蕃進一步東進,控制了青海全境,統治近200年。五代十國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復統一。唐末,「嗢末」一度控制河湟地區。
宋時,角廝羅勢力漸 強,以青唐城(今西寧)為中心,在河、湟、洮地區建立了以吐蕃為主體的宗咯地方政權, 臣屬於宋。徽宗初,角廝羅政權勢力日衰,宋軍遂進占河湟地區。崇寧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為西寧州,是 「西寧」見於歷史之始。北宋亡後,金和西夏佔有河湟地區,約一個世紀。
公元13世紀,南宋理宗元慶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進軍洮、河、西寧州,青 海東部地區納入蒙古汗國版圖。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設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 青、甘一帶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甘肅行中書省,轄西寧諸州。
明洪武六年(1371年)改西寧州為衛,下轄6千戶所。以後又設「塞外四衛」:安 定、阿端、曲先、罕東(地當今海北州剛察西部至柴達木西部,南至格爾木,北達甘肅省祁 連山北麓地區)。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設西寧兵備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 寧近地,「塞外四衛」由西寧衛兼轄。明初青海東部實行土漢官參設制度。在青南、川西設 有朵甘行都指揮使司,又在今青海黃南州、海南州一帶設必里衛、答思麻萬戶府等。
16世紀初,厄魯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碩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為統治青海的民族。清 雍正初年,羅卜藏丹津反清斗爭失敗後,清朝在青海設置青海辦事大臣,統轄蒙古29旗 和青南玉樹地區、果洛地區及環湖地區的藏族部落。青海東北部西寧衛改為西寧府,仍沿襲 明朝的土司制度,屬甘肅省管轄。
1912年北洋軍閥政府任命馬麒為西寧總兵,1915年又任命其為蒙番宣慰使和甘邊寧海鎮守使。從此,馬家軍閥統治青海近40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決 定新建青海省,治設西寧。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軍政委員會宣告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組成,以西寧為省會。
8. 青海湖的歷史有哪些
青海湖的構復造斷陷湖,制湖盆邊緣多以斷裂與周圍山相接。距今20~200萬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個大淡水湖泊,與黃河水系相通,那時氣候溫和多雨,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黃河,是一個外流湖。至13萬年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烈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現了尕海、耳海,後又分離出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由於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變成了閉塞湖。加上氣候變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漸變成鹹水湖。
9. 青海湖的資料
10. 青海湖還有多久壽命
最近幾年青海湖面積一直增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