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必修二歷史為什麼對外開放

必修二歷史為什麼對外開放

發布時間:2021-03-07 01:56:20

Ⅰ 高中歷史必修二問題!!!

一、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比較籠統,它也可以是建國後的其它歷史階段,如:十年建設專時期,屬而對外開放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故最好答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區別於之前的計劃經濟體制。
二、題目問的是具體的突破點,就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此後對其它問題有全闡述。

Ⅱ 歷史必修二 為什麼字母文字會被廣泛接受

不同的人種之間
需要交流
於是便產生了文字
文字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

Ⅲ 歷史必修二第13課,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是怎樣逐步形成的

血狺ICig 2014-09-18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從建立經濟特區、發展對外貿易、引進外資、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開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所謂全方位,就是不論對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各民族各國家,無論大小、發展程度如何、屬於什麼性質和類型,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可... 全部展開 膠囊uy脬 2014-09-18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從建立經濟特區、發展對外貿易、引進外資、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開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所謂全方位,就是不論對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各民族各國家,無論大小、發展程度如何、屬於什麼性質和類型,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可以和我們互通有無,我們都應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積極發展同它們的經濟貿易關系。
所謂全方位,就是根據各地區的實際和特點,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開發區、延邊和沿江地區以及內陸省區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開放,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對外開放格局,這種格局的形成是一個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有重點、有層次,由點到面、逐步推進、全面展開的過程。
所謂寬領域,就是立足於我國國情,對國際商品市場、國際資本市場、國際技術市場、國際勞務市場的開放,把對外開放拓寬到能源、交通等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科技、教育、文化、服務業等。
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是創辦經濟特區。1979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廣東、福建兩省靠近港澳,僑胞眾多,資源豐富,便於吸引外資等有利條件,決定對兩省的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給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權,使之發揮優越條件,抓緊當時有利的國際形勢,先走一步,把經濟盡快搞上去。1980年5月,中央確定在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廈門市各劃出一定范圍的區域,試辦經濟特區。1983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批轉了《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決定對海南島也實行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1988年4月的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正式通過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兩項決定,海南島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創辦經濟特區邁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一步。鄧小平評價經濟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頁。)
第二步是開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批轉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紀要》,決定全部開放中國沿海港口城市,從北到南包括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和北海共14個大中港口城市。1990年4月,在鄧小平提議下,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了開發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要把浦東建設成為世紀現代化上海的象徵」,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貿易、經濟中心。沿海開放城市是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結合部,是對外開展經濟貿易活動和對內進行經濟協作兩個輻射扇面的交點,它直接影響全國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
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經濟開放區。1985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了《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座談會紀要》,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區劃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並指出這是我國實施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布局。1988年初,中央又決定將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全部對外開放,同已經開放的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等連成一片,形成環渤海開放區。中央還提出在這些經濟開放區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的生產結構。
第四步是開放沿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進入90年代以後,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延伸。1992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放長江沿岸的蕪湖、九江、岳陽、武漢和重慶5個城市。沿江開放對於帶動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對於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動作用。不久,黨中央、國務院又批准了合肥、南昌、長沙、成都、鄭州、太原、西安、蘭州、銀川、西寧、烏魯木齊、貴陽、昆明、南寧、哈爾濱、長春、呼和浩特共17個省會為內陸開放城市。同時,我國還逐步開放內陸邊境的沿邊城市,從東北、西北到西南地區,有黑河、綏芬河、琿春、滿洲里、二連浩特、伊寧、博樂、塔城、普蘭、樟木、瑞麗、畹町、河口、憑祥、東興等。沿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的開放,是我國的對外開放邁出的第四步。
到1993年,經過多年的對外開放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完善政策,我國的對外開放由南到北、由東到西層層推進,基本上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沿邊開放城市」這樣一個寬領域、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面對外開放新格局。至此,我國的對外開放城市已遍布全國所有省區,我國真正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代。

Ⅳ 請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說明我國為什麼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歷史角度:隨唐時期,我國實行開放和兼容並蓄的政策,國家空前強盛版文化極其繁榮~但是,權自明清我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以後,國家日益封閉,缺乏交流,致使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日益落後,最後為西方列強所侵略掠奪~落後就要挨打;(2)現實:三次工業革命推動全球一體形成~二戰以後,世界經濟呈現區域化一體化趨勢~世界各國發展不僅充分依靠本國資源,同時更加依靠和利用國際市場~促進經濟發展;(3)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充分發展市場經濟,而開放性則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性~還有更多,這個問題太大~

Ⅳ 歷史 必修二

從原始階段刀耕火種,春秋戰國時採用牛耕技術。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於牛耕普及。

2、 了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是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

(二)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的發展

了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後順序:麻葛絲棉。

(2)《周禮考工記》中國有六職(婦功、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

(3)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4)明代出現自由勞動力市場——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2、冶金業主要成就: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已經出土有小件銅器。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戰國以後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由自然通風——人力皮囊——馬排——水排(東漢、杜詩)。

3、制瓷業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後有瓷

(2)陶器: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b、發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c、獨特技術——唐三彩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彩繪工藝。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明——康熙時期、頂峰——雍正時期

(三)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

1、了解「市」的形成與發展

(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 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3)六朝時代,出現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顯著,「夜市」比較繁榮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漢代:形成若干全國性商業中心。如: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宋代的汴京,清代蘇州、盛澤鎮、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等。

3、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含義:強調發展農耕,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2)影響:「重農抑商」政策有利於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但這一政策的實施使社會經濟的活力受到壓抑,而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發育,這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海禁」政策扼殺了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妨礙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滋長,使中國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從而阻斷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

專題二、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了解鴉片戰爭後自然經濟解體為標志的中國傳統經濟的變動

鴉片戰爭後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志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從19世紀60年代起,自然經濟解體的速度進一步加快。農村的家庭手工業破壞,城市手工業受到沉重打擊,中國傳統經濟結構逐漸發生了重大變化,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3、 了解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地區: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3)產生的途徑:一種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於近代工礦企業;另一種是部分手工工場開始採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4)著名企業:1866年方舉贊、孫英德在上海創辦發昌機器廠;1873年陳啟源在南海創辦繼昌隆繅絲廠;朱其昂在天津創辦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3、認識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主要原因)

(2)外商企業的刺激

(3)洋務運動的誘導

(二)民國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了解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史實:

(1)原因:一是辛亥革命的推動,二是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三是辛亥革命前後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的促進。

(2)主要的部門:紡織業是當時最大的新式工業;麵粉業是當時的第二大工業(3)民族工業的特徵:以輕工業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力量十分薄弱;自然經濟仍占絕對優勢。中國的民族工業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2、了解國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史實:

(1)發展的原因:國民政府於1935年實行幣制改革和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以及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

(2)官僚資本的形成及加強對民族工業的控制,使民族工業發展曲折又艱辛。

3、了解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狀況

抗日戰爭的爆發打斷了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的短暫發展。

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後期民族工業陷入困境,原因有:惡性通貨膨脹、官僚資本壓迫、繁重的捐稅、美國對中國經濟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是新二十一條)

4、理解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中國資本主義在經濟處於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政治領域中處於無權的被壓迫地位。

(2)作用:中國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發展,使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領導和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在思想領域中批判封建的思想,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促成了近代思想的解放潮流。

專題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一)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

1、了解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含義:是指對資本主義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和平贖買(與蘇聯相比是創舉)。對農業、手工業改造:農業生產合作社與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形式。

(2)歷史意義:實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深刻變革,從而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3)局限性:後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2、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

(1)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兩對),這是此次大會的最大的貢獻。

(2)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3、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時間:1958年

(2)原因:在急於求成和片面強調經濟建設發展速度的思想指導下,中共發動了大躍進運動,接著在農村掀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

(3)主要標志: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地泛濫起來。

(4)影響: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了嚴重挫折,造成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是造成三年困難局面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上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從此,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2、認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對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以這次會議為起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正式開辟,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由此揭開了序幕。它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時期的光輝標志。

(三)經濟體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主要形式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作用

(1)主要內容:以增強企業活力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實行政企職責分開,建立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

(2)作用:國有企業改革使城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局面。

(四)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了解我國創辦經濟特區、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和開發上海浦東的史實:

(1)對外開放的格局形成過程:

①1980年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為經濟特區(首先)

②1985年確定海南島為經濟特區

③1984年決定開放大連、連雲港、南通等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

④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⑤此後內地開放。

(2)對外開放格局: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

(五)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了解中共十四大的主要決定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主要決定有:

(1)大會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2)明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會議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專題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一)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1、了解近代「斷發易服」、西裝傳入和中山裝流行等物質生活變遷的史實

(1)「斷發易服」是指將清朝時留的長發剪短,改變穿長袍馬褂這樣服飾的習慣。

(2)西裝在鴉片戰爭後傳入中國,民國成立後流行開來,成為男子的禮服之一。

(3)中山裝是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優點的基礎上形成的,孫中山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定名為中山裝,此後幾十年,中山裝大為流行,成為中國男子喜歡的標准服裝。

2、了解近代「廢止纏足」與婚姻自由的習俗

(1)近代「廢止纏足」是在中華民國成立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法令中明確規定的。

(2)婚姻自由的習俗:近代以後,尤其是清末民初,一批受過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主。新中國成立後,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成為一種時尚。近代風俗變遷中最為明顯的是:婚喪禮俗的變遷。婚姻風俗的變遷的特徵是刪繁就簡

(二)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

1、了解中國鐵路的誕生

京張鐵路是中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佐主持設計施工的中國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2、了解中國電訊事業的發展

(1)1866年海關開始試辦郵政,1896年改為正式辦理,辛亥革命後,大清郵政改為中華郵政,1949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成立,開創了郵政和電信合一的新時代。

(2)1877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在台灣架設電報線,成為中國人自辦有線電報的開端。無線電報自1906年創設以來,也獲得了一些發展。1882年,電話傳入中國,民國成立後,電話線路和電話營業局所繼續增加,20世紀80年代以後,通信技術發展速。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國的電話用戶總數已超過5億戶,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固定電話用戶和行動電話用戶各佔一半。

(三)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

1、知道中國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報刊

(1)1873年在漢口出版的《昭文新報》開創了國人辦報的先例。

(2)維新運動中,國人辦報形成高潮,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中外紀聞》、《強學報》、《時務報》等

2、了解影視事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件

(1)電影:1896年8月,上海徐園「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

(2)電視:195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開始試播,這是中國第一家電視台,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更名為中央電視台,到1978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了自己的電視台。

3、認識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影響

近代報刊和影視作品以豐富的內容和生動直觀的形象,及時傳遞時事信息,促進了科學知識的普及,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互聯網正改變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與交往方式,同時也催生著當代中國經濟生活的新觀念和新模式。

專題五、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一)新航路的開辟

1、了解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

(1)1487—1488年迪亞士最先到達好望角

(2)1492—1493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2、認識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文明交流之路,是世界市場聯系之路,同時也是歐洲殖民掠奪之路。

(1)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它有力地加強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2)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3)新航路的開辟,使各地區和民族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

(4)新航路的開辟,揭開了殖民擴張的序幕。

(二)西歐列強的殖民擴張

1、了解荷蘭、英國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

(1)荷蘭: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東南亞奪取了廣大的殖民地,在哈德遜河畔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17世紀荷蘭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為世界上的「海上馬車夫」。

(2)英國:a、16世紀末葉開始參與殖民活動,1607年在北美洲建立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在東方指向印度;b、三次英荷戰爭(1652—1674年),荷蘭不但喪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英國獲得西班牙向西屬美洲販賣奴隸的專賣權,法屬北美殖民地,還確立了在印度的優勢,並成為海上霸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18世紀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2、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

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西歐列強的殖民擴張,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是建立的主要途徑。

(三)兩次工業革命

1、了解兩次工業革命中的主要發明創造

Ⅰ工業革命主要發明創造:

(1)棉紡織業:1733年凱伊發明飛梭;1764年哈格里夫斯發明手搖紡紗機;1769年阿克萊特發明水力紡紗機;1779年克隆普頓發明騾機,1785年卡特萊特發明自動織布機;1771年,阿克萊特成立第一座水力紡織廠;

(2)動力:1784年瓦特改良蒸汽機,工廠製得到推廣。

(3)交通運輸:1807年美國富爾敦發明汽船;1825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用蒸汽機車牽引列車試驗成功,標志著人類陸上交通進入蒸汽動力時代。

Ⅱ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創造:

(1)在能源方面:1866年德國的科學家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標志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始;1875年法國在巴黎北火車站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發電廠;1882年美國愛迪生建立紐約市珍珠街電廠,這是第一座中心發電廠。

(2)在交通方面:1893年德國的本茨開始生產四輪車,現代汽車工業興起;1894年美國的福特製造出美國第一輛汽車;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3)在石油化工方面:1859年美國美國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井;1876年瑞典諾貝爾發明炸葯。

(4)在電信方面:1844年美國莫爾斯發明有線電報;1876年美國貝爾發明電話機,1894至1896年義大利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

(5)在農機方面:1902年美國發明了汽油拖拉機。

2、認識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1)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孕育和成熟:初步形成於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的標志是日本的「開國」、澳大利亞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和中國的「門戶開放」,逐漸成熟標志是國際經濟交流基本准則的確立。

(2)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化趨勢,局部性的國際交流發展為全球性的溝通,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變成互動的、連成一體的整體世界。

專題六、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

(一)羅斯福新政

1、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的爆發的標志:1929年10月美國紐約股票市場的崩潰

經濟危機特點: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力巨大,影響了世界局勢。

2、了解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世界經濟大危機下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國經濟掉入了「溝底」,將美國資本主義制度推到崩潰的邊緣。

3、了解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

(1)整頓銀行、克服金融危機(2)恢復工農業生產,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全國工業復興法》(中心措施)(3)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4)保護勞工權利(5)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4、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與作用

Ⅰ、特點:國家全面干預經濟。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

Ⅱ、作用:(1) 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2)緩和了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3)從深遠影響看,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二戰後的歐美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了解二戰後美國、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的表現:

(1)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表現: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即20世紀50-70年代初,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20世紀70年代滯脹;20世紀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時代。

(2)二戰後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的表現:60年代初,聯邦德國已經超過英法,成為歐洲頭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專題七、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轉變

1、了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

內容
農業
余糧收集制

工業
把大中小企業收歸國有

商品
禁止商品貿易

分配
強制勞動,實行平均主義配給制

2、了解新經濟政策的內容與作用

內容
農業
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

工業
允許外國和本國資本家經營中小企業,採取租借制和租讓制的形式,實行國家資本主義。

商品
允許自由貿易

分配
廢除平均主義配給制,實行按勞取酬謝的工資制

作用: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工農業生產得以恢復,鞏固了工農聯盟,為實現工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俄國找到了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3、認識實施新經濟政策的必要性:

1920年底,蘇俄國內戰爭基本結束,由於戰爭的破壞和自然災害,使蘇俄出現了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引起了嚴重的政治危機,這表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不適應戰爭結束後的新情況。為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和工農聯盟,克服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實現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有必要實施新經濟政策。

(二)「斯大林模式」

列舉「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經濟方面的主要表現:

(1)經濟上:高度集中的國家指令性計劃模式,「計劃就是法律」;

(2)政治上:權力高度集中; 大清洗運動。

(三)蘇聯的改革

1、了解赫魯曉夫改革的主要內容

(1)經濟上:

①選擇農業作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措施有三點:

Ⅰ、試圖改變過分集中的農業管理體制,,擴大集體農庄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權;

Ⅱ、削減農業稅,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

Ⅲ、大規模開墾荒地和種植玉米,以提高糧食產量

②工業體制改革,擴大地方權力,但沒有使企業獲得獨立自主的經濟地位;

(2)政治上:對斯大林個人崇拜的批判。

2、了解戈爾巴喬夫改革的主要內容與後果

戈爾巴喬夫改革:先經濟後政治

主要內容:

(一)經濟改革:制定了發展蘇聯社會經濟的「加速戰略」,困難重重,難以奏效。於是將改革的重心轉向政治領域。

(二)政治改革:

1、內容:

①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思想,代替「科學社會主義」;

②推出「民主化」和「公開性」,縱容自由化思想;

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實行多黨制。

2、後果:改革逐漸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使整個社會處於失控狀態。政局不穩、思想混亂、民族問題嚴重、民族分裂運動愈演愈烈。

專題八、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一)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1、了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布雷頓森林體系 ——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

(1)確立:1944年7月美、蘇、中、法等44國布雷頓森林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

(2)主要內容:A、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

(3)結果:美元獲得了「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建立起了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

2、了解《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訂

關貿總協定(1947—1994年)成立:

(1)倡議國:美國

(2)標志:1947年美英法中等23國;

(3)宗旨:締約方通過相互削減關稅和消除關稅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以促進自由貿易。

(二)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

1、了解歐洲聯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立

歐盟:

(1)建立:1993年,「馬約」正式生效,歐洲聯盟宣布成立。

(2) 歐洲統一貨幣建設邁出的第一步的標志是「維爾納計劃」

(3)1999年1月1日,歐元誕生;歐元的問世,淡化了歐洲地區的疆域和國別概念,促進歐洲國家走向聯合,有利於加深歐洲經濟一體化和推動歐洲政治一體化。

北美自由貿易區

(1)正式誕生: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

(2)意義

①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自由貿易區,對美、加、墨三國經濟都起著積極作用。

②經濟合作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將逐步向中南美洲推廣,最終形成以美國為中心的美洲自由區。

2、了解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情況

亞太經合組織:

①倡議者:1989年澳大利亞總理霍克

②成立:亞太經合組織(簡稱APEC)1989年11月,澳、美、日、韓、紐西蘭、加拿大及東盟六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首屆部長級會議,標志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它是亞洲——太平洋地區政府間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③中國加入APEC的情況:1991年11月,中國同中國台北和中國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④作用:亞太經合組織的組織方式適應了亞太地區的發展要求,促使其成員聚合在一個組織中。

⑤首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於1993年11月首次在美國西雅圖召開,西雅圖會議上通過了《經濟展望聲明》提出了亞太經合組織大家庭精神。中國上海舉辦了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截至2004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已經舉行過12次。

(三)世界經濟全球化

1、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

世界貿易組織(WTO)(1995年)

(1)、依據:1994年4月,烏拉圭回合達成的《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 ;

(2)、成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建立

(3)、性質:成為國際經濟貿易中調解各成員國相互間貿易關系、解決各成員國貿易爭端的機構。

2、理解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意義:

(1)標志著世界貿易進一步走向規范化,

(2)標志著以貿易自由化為中心,囊括當今世界貿易諸多領域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大框架已經構築起來,

(3)標志著全球有序的自由貿易的新時期已經開始。

(4)表明全球化進程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3、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經過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努力:中國自1986年申請重返關貿總協定以來,為「復關」和入世行了十多年的努力。1995年中國復關談判轉為入世的談判。

(2)、正式批准加入:2001年11月10日 多哈會議

4、認識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的,其本質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經濟全球化作為一把雙刃劍,既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又使經濟的發展更加不平衡,貧富懸殊更大。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處於更為不利的地位。

Ⅵ 高一歷史必修二:近代兩次對外開放有什麼本質區別

中國近現代史上,曾出現過兩次由「封閉」到「開放」的現象,第一次是1840年,鴉片戰爭回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答第二次是1978年底,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兩者存在本質區別:前者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況下被迫開放的,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後者是在主權獨立,國力增強的情況下,為了發展經濟,擺脫落後局面,主動進行,開放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Ⅶ 為什麼要實行對外開放

這是因為:

1. 實行對外開放是總結國內外歷史經驗的必然結果

2. 實行對外開放是社會化大生產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的客觀要求

3. 實行對外開放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決定了中國只能在向世界開放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對外開放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第一,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建立和發展廣泛的對外經濟關系,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和國際市場。(1)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開放的經濟。只有參與國際交換,才能分享國際專業化協作帶來的好處。(2)社會化大生產所需要的資源是多方面的。我國很難擁有發展本國經濟所需要的全部資源。(3)我國由於佔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某些特有的生產要素,現在的經濟結構、經濟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又難以將這些要素全部吸收。只有通過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才能使自己的資源要素獲得最佳配置與最佳利用。(4)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要求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最大限度地利用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的有利條件。

第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我們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引進技術是加速國民經濟發展和推迸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我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要完成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實現現代化,更應積極引進先進技術。當代科學技術門類繁多,發展速度加快,國際間技術交流已成為普遍現象。從歷史上看,經濟技術落後的國家能夠在較短的歷史時期內迅速趕上甚至超過發達國家,無一不是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同時敢於創新和善於創新的結果。

第三,對外開放可以吸引大量外資。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低,資金嚴重短缺。現代化建設要求我們對現有國民經濟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設備和調整結構;要大力加強農業的基礎她位,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要大力發展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充分發揮科技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要大力發展教育,等等。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要加快現代化進程,實現經濟起飛,僅靠國內的積累和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開放,積極引進外資,用外資彌補資本要素的缺口。

第四,對外開放可以更好地借鑒和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申國與發達國家在經濟上的差距,不僅表現在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而且表現在管理方面。我國缺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組織現代化大生產的經驗,借鑒和引進國外先進的經濟管理方法和經營方式是我們對外開放的一項重要內容。

Ⅷ 結合所學知識和下述材料,談談你對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認識(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二93頁)

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出了三位偉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孫喚醒了中國人內、毛讓中國人站起來容、鄧讓中國人富起來。
其中鄧就是通過實行改革開放讓中國富了起來,由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國際地位上升, GDP增長速度嚇死外國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這是一項正確的決定,改變中國命運的決定。

Ⅸ 改革開放中的改革為什麼首先在農村進行 高一歷史必修二

其實我沒有上過高一,哈哈,我也不太懂。

應該說農村人口最多,若是農專村解決了,可以說屬中國的問題就解決的差不多了吧。

還有,中國當時主要的問題就是在農村,什麼落後的生產力,落後的思維觀念,還有封建的思想遺留;你說不搞農村什麼行,至少我認為是這樣的,我沒上過高中的歷史,問題這樣回答應該很不專業,我也不提倡你採納,我只是我的一個小觀點。我想對參考是有幫助的吧,兄弟。

Ⅹ 歷史必修二。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

解放思想,促進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的傳播,

閱讀全文

與必修二歷史為什麼對外開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