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韓國與歷史的韓國有什麼不同

韓國與歷史的韓國有什麼不同

發布時間:2021-03-07 00:08:46

A. 古代的韓國跟現在的韓國是什麼關系

古代有兩個韓國,都是抄周朝的諸侯國——一個是周朝初期分封的,後被晉國所滅;另一個是趙、魏、韓三家滅晉後,周天子被迫承認的諸侯國。這兩個韓國與現在的韓國沒有關系。
如果非要說古代的韓國跟現在的韓國的關系,那也只是韓國與中國的關系。史書記載,商紂王的兩個哥哥不與紂王為伍,周武王滅商後,武王要分封他們。一個被分封到了宋;另一個不接受分封,帶領族人遷到了朝鮮半島。東晉十六國時期(「五胡亂華」時期),北方又有人被迫遷移到了朝鮮半島。朝鮮半島上,曾經多次分分合合,出現過多個國家,多次成為中國的附屬國。這就是韓國與中國的關系。
從這個關繫上說,古代的韓國跟現在的韓國沒有縱向的關系。

B. 朝鮮與韓國究竟有什麼異同

1文字:
朝鮮在建國後廢除漢字,使用諺文。
韓國在70年代廢除漢字,使用諺文。但韓國諺文中夾雜部分漢字。
2英語
朝鮮:North Korea(北朝鮮)

韓國:South Korea(南朝鮮)
3語言應該說半個多世紀在政治上、意識形態上的差異給南北兩方的語言也造成了很大的不同。我本人在北朝鮮有近五年的學習經歷,也接觸了大量的韓國人,所以按照我的切身感受,南北方在語言上大致有以下一些差異。

1)語音方面

單個的輔音、母音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不同,主要是「ㅓ,ㅕ」這兩個母音在韓國語里發得更接近「ㅗ,ㅛ」,而北朝鮮更接近「ㅡ,ㅕ」。在語調上南北有著明顯的差異,總體來說韓國的語調比較高,比較柔;而北朝鮮的則比較低、比較硬。

還有一點也明顯不同,韓國語裡面有「頭音規則」,即北朝鮮的「녀자(女人)、리XX(李XX)」在韓國語里則是「여자、이XX」。

2)詞彙方面。

因為社會發展程度的不同,韓國語的詞彙更豐富、發展更活躍。而且在外來詞方面,韓國接受得更多,像「와이프(wife)、나이프(knife)」這樣的外來詞在北朝鮮語言里就沒有,北朝鮮一般只會說「안해(妻子)、칼(刀子)」。即便是像「電腦」這樣在南北語言里都借用外來詞的情況,兩者間也會有一些差異,韓國叫「컴퓨터」,而北朝鮮叫「콤퓨터」。

3)語法方面

應該說在語法方面兩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但一些在韓國使用率很高的用法,在北朝鮮則基本不太使用,如韓國語裡面表示猜測的「-나봐요」、"-가봐요"在朝鮮語基本不太使用。

4)日常用語

舉例來說,在說「沒關系」時,朝鮮語說「일없습니다.」,韓國語裡面則說「괜찮습니다.」.再比如,在說「廁所」時,朝鮮語說「위생실(衛生室)」,而韓國語里說「화장실(化妝室)」。
3歷史韓國與朝鮮原來是同一個國家,由於二戰後被兩大集團佔領,於是分裂為兩個國家。朝鮮半島的歷史如下:
1,商朝被西周滅後,商朝貴族箕子(商紂王的親戚)率領5000中國移民在朝鮮建立了第一個政權:箕子朝鮮。箕子朝鮮領土大概在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首都平壤。前後存在了1000多年。箕子朝鮮是朝鮮半島第一個文明。
2,戰國後期,燕國攻打箕子朝鮮,佔領了遼東半島等大片領土。
3,戰國以及秦始皇野蠻統治中國時期,很多中國人逃到朝鮮半島南部建立殖民地。
4,漢朝初期,漢朝人衛滿和很多漢朝人逃到朝鮮避難,後來趕走了箕子朝鮮的朝鮮王,衛滿自立為朝鮮王,統治朝鮮半島北部。這是朝鮮半島上的第二個政權:衛滿朝鮮。大約100年後,漢武帝派兵滅了衛滿朝鮮,建立了4個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樂浪郡,在現在的平壤附近。三國時期,魏公孫淵在樂浪南部建立的帶方郡,在現在的漢城附近。在西晉的時候中國北方領土淪陷,樂浪等郡也淪陷了。
5,箕子朝鮮的遺民在朝鮮半島南部發展,最後建立了新羅。朝鮮半島西南是百濟,朝鮮半島北方和我國東北的東南是高勾麗。
6,唐朝與新羅聯合消滅了百濟和高勾麗。百濟先被唐朝佔領,後歸新羅。高勾麗被唐朝與新羅瓜分,雙方以大同江(在平壤邊上)為界,北屬唐朝,南屬新羅。
7,唐朝滅亡前後,新羅被高麗取代。在蒙古的蹂躪下,高麗王室與蒙古通婚,漸漸的親蒙。這引起全國官吏和百姓的不滿。明朝建立後,高麗的大臣李成桂在官吏和百姓的擁護下,推翻了高麗政權,建立了親華的新政權。新政權請明朝皇帝起名字,洪武皇帝朱元璋親自起名為「朝鮮」。這是朝鮮半島上第三個以朝鮮命名的政權:李氏朝鮮。
8,萬曆年間,日本侵略朝鮮,明朝出兵,抗日援朝,趕走了日本人,保護了朝鮮。
9,滿清入侵朝鮮,要求朝鮮幫助滿清攻打明朝。朝鮮國王說:我們跟朝廷(明朝)的關系,就是兒子和父親的關系,哪有兒子幫助外人打父親的道理!
10,滿清佔領全中國後,朝鮮在暗地裡准備「反清復明」,但勢力太弱,從來沒實施過。朝鮮一直使用明朝的「崇禎」年號。
11,近代朝鮮半島爆發了日本和滿清的甲午戰爭。日本最終勝利,強迫朝鮮「獨立」,建立了「大韓帝國」。朝鮮王被迫稱帝,但還保留著明朝藩王的利益和制度。
12,民國前一年,日本吞並朝鮮。
13,二戰後,美國和蘇聯分別佔領朝鮮半島,朝鮮分裂,南方美國佔領區成立了「大韓民國」,北方蘇聯佔領區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4,50年,北朝鮮發動朝鮮戰爭,被聯合國軍擊退。中華人民共和國參戰,打回停火線。朝鮮戰爭停戰。
15,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交。同年,大韓民國與中華民國斷交。
朝鮮歷史,主要指朝鮮半島范圍內的歷史。
古朝鮮
中國史籍中有「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他們遍布於滿洲、中國東部沿海、長江以北、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現代朝鮮人可能是東夷的一支.朝鮮半島具有五千年歷史,最遠可以追遡至檀君建國。但其實早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人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70萬年,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朝鮮人原來是生活在亞洲北面大陸的阿爾泰語系各民族,逐漸遷移到朝鮮半島,從公元前4世紀,在北部形成了一個奴隸制國家,史稱古朝鮮。半島南部形成幾個部落聯盟,沃沮、濊、馬韓、辰韓、弁韓。後來馬韓統一三韓,稱辰國。
檀君朝鮮
相傳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變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後代檀君王儉於今日的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意思就是「寧靜晨曦之國」。檀君統治朝鮮1500年之後退位成為山神。此傳說記載於《三國遺事》之內。
箕子朝鮮
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朝鮮最早是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所記載。在中國漢代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史稱「箕子朝鮮」。
根據韓國人的歷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做成沖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
箕子朝鮮在朝鮮半島統治了近一千年。根據《太原鮮於氏世譜》,朝鮮的鮮於氏源自箕子朝鮮的後人。而他們從箕子開始,一共經歷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被滅。
出於民族主義原因,目前有部分朝鮮韓國學者對此段歷史的存在有一定爭議,不承認箕子朝鮮的存在。
衛氏朝鮮
燕國的將軍衛滿率移民進入朝鮮,並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於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衛氏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的政權。這是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王朝,稱「衛氏朝鮮」。
漢四郡與三韓時代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中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史稱「漢四郡」。在東漢末年,遼東的公孫氏(《三國演義》中有公孫瓚)在樂浪郡南部又設帶方郡,南遷的古朝鮮人,包括了衛氏朝鮮的遺民及其他部族在朝鮮半島南部建立了以辰韓、馬韓和弁韓為中心的辰國,同時存在伽倻等小國。
三國時代
由於漢朝解體,無力北顧,前1世紀中葉,辰國開始解體。新羅、百濟日漸強盛,公元4世紀,朝鮮形成 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
在公元前後(《三國史記》記載在公元前一世紀中),朝鮮半島上出現了三大政權:新羅(前57年-935年)、高句麗(前37年-668年)、百濟(前18年-660年)。在半島南端還有伽倻等政權。各國互相攻伐,同時也出現了朝鮮歷史上的一個鼎盛時期。
百濟是由馬韓部落-{}-發展起來的,新羅是辰韓中一個小部落形成的。百濟依靠中國南朝各代,從中國吸收文化並向日本傳播。
關於伽倻/任那日本府
在日本方面,有學者認為位於朝鮮半島南端弁韓(今慶尚南道)地區的伽倻等政權是當時日本大和朝廷在朝鮮半島的殖民地「任那日本府」。半島三國中的百濟為抵禦高句麗和新羅的侵攻而接近日本,想藉由日本牽制兩國。日本則企圖利用此一形勢在朝鮮半島建立自己的勢力。由此導致了四世紀時大和朝廷出兵新羅,佔領弁韓,設置日本府進行統治。
512年,百濟遣使要求大和朝廷割讓任那四縣以補償被高句麗佔領的北部領土。當時的大和朝廷因無力繼續統治朝鮮南部地區,不得不答應百濟的要求。562年,任那日本府被新羅所滅。
而在朝鮮和韓國方面,很多學者否認當時在朝鮮半島存在日本殖民地任那。相反的,他們認為在日本列島上存在著許多被百濟,伽倻和新羅統治的小國,在半島各國相互爭雄之時也曾競相利用其在日本列島各屬國的力量。
日朝韓三國學者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還沒有一個可以為各方接受的結論,某一年的微軟網路全書即因為此一問題而招致部分韓國學者的抗議。同樣的三國關於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的解讀也存在很多爭論,甚至有朝鮮學者指好太王碑碑文曾遭舊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篡改。
統一新羅時代
新羅則和新興的唐朝結盟,高宗在位時,於公元660年和唐朝聯合滅百濟,於668年和唐朝聯合滅高句麗,但唐朝卻派大將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由於當地人民反抗,以及當時唐朝還要防禦西突厥的威脅,676年唐軍撤退,新羅最終統一朝鮮半島,定都慶州,採取唐朝的國家制度。
9世紀,各地農民起義,900年部隊將領甄萱稱王,建後百濟國,定都光州;903年起義僧侶金弓裔稱王,於新羅北及西北建泰封國(先號摩震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高麗王朝,此後定國號「高麗」;和原新羅並稱為後三國時期。
新羅935年亡於高麗,新羅時代結束。某些朝鮮學者將渤海國也納入本國史范疇,故將此時代稱為南北國時代。
高麗王朝
918年,後高句麗的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993年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關系,向遼國稱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在抵禦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跨台,國王投降蒙古。成為元朝屬國,達魯花赤駐開城監督國政。1280年,成為元朝一個行省(征東行省)。
李氏朝鮮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87年朱元璋要收復原東北元朝屬地,高麗國王仍然依附蒙古殘余勢力,拒絕歸還,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反對出兵,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國王自立,改國號為朝鮮,取「朝日鮮明」之意,定都漢城。此時代被日本稱為「李氏朝鮮」,這個名稱在多數的歷史界一直沿用至今。對此朝鮮和韓國的學者認為應該稱朝鮮時代,但此名稱很易混淆,少被人接受。
1443年,世宗大王創立朝鮮語字母「訓民正音」。
1469年完成的《經國大典》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李氏朝鮮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
1591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率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佔領平壤。中國明朝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互相支援,最後都壯烈犧牲。此段歷史史稱「壬辰倭亂」,現代中國稱為「萬曆援朝戰爭」。
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出兵援助,1636年清軍攻佔朝鮮,國王投降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
1863年國王哲宗死後無嗣,由王族李昰應之子即位為高宗,李昰應為「大院君」攝政,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封建勢力,對外閉關鎖國,放火燒毀進入朝鮮搶劫的美國軍艦,並多次擊退美國軍艦的進攻,擊毀三艘美國軍艦。
1873年 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簽定不平等江華條約,1882年由於閔妃外戚剋扣軍餉,因而發生壬午兵變。兵變中起義士兵殺死日本公使館官員,攻入王宮。閔妃化裝宮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閔妃請求下,清朝派吳長慶率三千兵入朝鮮鎮壓兵變,囚禁大院君,閔妃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鮮駐軍。
朝鮮貴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1884年12月4日開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布和清政府斷絕關系。是為「甲申政變」,袁世凱統率的清軍應守舊派要求,於6日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
1894年朝鮮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6月6日清軍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立即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事變,佔領漢城,強迫朝鮮簽定不平等的《濟物浦條約》(濟物浦即今天的仁川)。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鎮壓了農民起義。
1894年日本和駐朝鮮的清軍展開甲午戰爭。
1895年4月,清軍失敗,簽定《中日馬關條約》,朝鮮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成為近代國家。日本暗殺有反日傾向的明成皇後。
1896年高宗稱帝登極,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為韓國。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
1905年乙巳保護條約。被日本至此,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
1906年日本在朝鮮設立日本派出的「統監」政權。
1907年日本強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繼位。
1909年日本第一任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死。
日本統治時期
日韓合並
日本於1910年8月迫使韓國政府同之簽定《日韓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韓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讓高宗退位,擁立順宗。
臨時政府
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因日本禁止在學校內使用朝鮮民族語言,展開大規模反抗活動。柳寬順等青年學子在今日漢城鍾路區的塔洞公園發表「三一獨立宣言」,並把獨立宣言傳遍全國。這些獨立活動引起國民的反抗,並沖擊各地的日本警察機關,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鎮壓。史稱「三一運動」。同年,朝鮮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後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臨時政府。最後,三處臨時政府並於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獲得中國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政府以及法國、波蘭等國的承認。1939年上海淪陷後,臨時政府幾次遷移,最終於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於12月9日向日本宣戰。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並為韓國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國內,光復軍也於次年返國。
朝鮮共產黨武裝
從1932年起,朝鮮共產黨人金日成領導的游擊隊在中國東北開展抗日游擊活動。金日成抗日部隊曾在1937年佔領朝鮮北部的普天堡鎮,1941年被迫退出到蘇聯。
現代
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蘇聯和美國軍隊接收。在美蘇支持下於1948年8月成立大韓民國,1948年9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6月25日雙方爆發朝鮮戰爭,中國和美國分別介入,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進行抗美援朝。1953年7月27日以臨時分界線(三八線)為界,中朝聯軍同聯合國軍簽定停戰協定,並由聯合國指派永久中立國瑞士及瑞典駐軍於共同警備區域,以監察兩國在邊境的軍事行動。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目前美國仍有部分軍隊駐扎在韓國。
文化
朝鮮文化深受中國影響。13世紀時,朝鮮人在中國的雕版印刷基礎上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1441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測雨器。
宗教
在韓國,人們信仰各種各樣的宗教。其中既有朝鮮本土產生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宗教,又有外來宗教。
薩滿教
薩滿教是韓國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種宗教,起源於原始社會人們對自然和鬼神的崇拜。朝鮮新石器時代的先民信奉泛靈論,認為山川、天體、岩石、樹木等自然界萬物皆有靈魂。而且他們認為人類也有靈魂,並且永不消亡。他們想念善良的神靈會給予人帶來吉祥,而邪惡的神靈則會帶來惡運。至今,薩滿教仍是韓國人的基礎宗教,部分人仍保留著薩滿教的信仰。而對現代人來說,薩滿教儀式中富有表現力的驅妖降魔的內容,則成了音樂、舞蹈、戲劇等現代藝術中一個多姿多彩的組成部分。
佛教
佛教是公元4世紀由中國傳入朝鮮半島的。佛教作為韓國歷史悠入的宗教教派,一直對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現在韓國佛教共有26個宗派,9,200多座寺廟和1,100多萬名信徒,是信徒最多的宗教。
儒教
儒教是公元前6世紀孔子創立的倫理和宗教信仰。儒教的基本倫理思想為仁、義、禮、智,是用於齊家治國的一種倫理體系。
公元初期儒教傳入朝鮮半島。千百年來,儒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和生活哲學一直影響著韓國。時至今日,儒教思想已經滲透、紮根於韓國社會之中,這尤其體現在教育、禮儀等方面。同時,它在韓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戰前是統一的,被日本佔領.在之前是大韓帝國,再往前是朝鮮王朝.
大韓民國(대한민국‎)是一個位於東北亞朝鮮半島南端的國家。西南是瀕臨黃海,東南是朝鮮海峽及對馬海峽,東邊被韓國東海(日本海)包圍著。北面隔著非軍事區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峙。原來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同一國家,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後,大韓民國於1948年由原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國會議長李承晚立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分庭抗禮。

大韓民國簡稱韓國(한국‎),但為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區別,韓國人往往將自己的國家稱作南韓(남한‎),而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作北韓(북한‎);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以前往往將自己的國家稱作北朝鮮(북조선‎),而將大韓民國稱為南朝鮮(남조선‎)。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未與韓國建交以前,一直都稱大韓民國為「南朝鮮」,1992年兩國建交以後,已經改稱「韓國」。

朝鮮一詞在中文中有多重意思。它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和民間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在涉及歷史、地理、語言學、人類學等方面專有名詞時,又是包括朝鮮和韓國在內的整個朝鮮半島的稱呼。

在中國典籍中最早出現「朝鮮」一詞的是《尚書大傳》中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之地。《史記》中也有箕子東遷至朝鮮的記載。朝鮮最古的史書《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中也將箕子朝鮮作為「朝鮮」一詞作為國名出現的開始。但從周朝至漢朝,「朝鮮」只是指朝鮮半島北部的地區,朝鮮半島南部則被稱為三韓(即辰韓、馬韓、弁韓,見《魏書·東夷記》)。公元前194年燕人衛滿推翻古朝鮮准王,國號仍稱「朝鮮」,史稱衛滿朝鮮。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東征朝鮮,設立四郡,此後「朝鮮」一詞消失在中國典籍中。

此後朝鮮半島歷經三國時期、統一新羅時代、後三國時期和高麗時期,國名均與「朝鮮」無關,中國史書中也以朝鮮半島各國之名相稱,並未將其統稱為朝鮮。高麗時期,編纂史書,尊箕子朝鮮為祖先,同時檀君朝鮮也作為開國神話寫入史書,「朝鮮」一詞再次出現於文字史料中。

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氏高麗,自立為王,在以「權知高麗國事」名義給明太祖朱元璋的奏章中,草擬了兩個國號請其代為選定。兩個國號一為「和寧」,一為「朝鮮」。其中和寧為李成桂的父親李子春在高麗朝任萬戶時的就仕之地,朝鮮則為古名,有「朝日鮮明」之意。朱元璋認為「東夷之號,惟獨『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其本名而祖之」,李氏政權遂以「朝鮮」為國號。此後「朝鮮」一詞成為國家、民族和語言的名稱。

在李氏朝鮮時期,朝鮮人自稱多為「東國」、「大東」、「海東」、「東邦」,此外朝鮮文人在一些著作中還以「震域」、「槿域」、「青丘」、「雞林」、「八道」、「三韓」來指代朝鮮。由於高麗是朝鮮半島上第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朝鮮民族的形成和朝鮮文化形成的也開始於這一朝代,因此在李氏朝鮮建立之後,中國和西方國家仍然繼續以「高麗」作為朝鮮的別名。

1896年,朝鮮高宗宣布朝鮮獨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此處的「韓」既來自朝鮮半島南部古稱「三韓」,同時「韓」字在朝鮮語中也有「大」或「第一」的意思。1910年韓日合並後,日本恢復「朝鮮」的名稱,並設立朝鮮總督府。而在上海成立的朝鮮民族流亡政府則自稱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大韓民國」的國號來源於「大韓帝國」。

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之後,1948年成立的南方政權沿用了臨時政府時期的國名,即大韓民國。北方的共產黨政權則沿用了日據時代的名稱——朝鮮,定國號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此後政治意義上的「朝鮮」僅指朝鮮半島北部。由於政治方面的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確定朝鮮族、朝鮮語、朝鮮半島等名詞時沿用北方的稱法。在與大韓民國建交之前,一般稱其為「南朝鮮」,在建交以後,對其簡稱為為「韓國」,相關對應名稱有時使用為韓民族、韓語、韓半島。

參考資料:wiki pidea

C. 韓國與中國有什麼歷史聯系

高麗(抄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襲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弓裔部下起事,擁立王建(祖籍中國長淮大族)為王,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統一。高麗歷經34代君主共四百餘年。1388年李成桂威化島回軍。1392年,李成桂廢黜恭讓王自立,建立朝鮮王朝。
高麗都城為開京(今朝鮮開城)。國土大體上相當於今天朝鮮半島中南部,北方始以大同江一線同中國為界,後不斷向北推進。佛教是王氏高麗的國教。高麗大藏經是世界瑰寶之一。阿拉伯商人將高麗的名稱傳播到歐洲世界,是今天Korea(Corea)單詞的原型。繼新羅之後成為朝鮮民族歷史上又一統一的國家。
歷史上朝鮮或高麗都是中國的外藩屬地,只能稱王而不能僭越稱帝。
摘自網路,謝謝。

D. 韓國和朝鮮的歷史文化有什麼相同或不同

起源是根本不同的,半島北方起源於古朝鮮,說的語言是古代東夷語,今回天這種古老語答言已經消失。而南部起源於三韓,語言為太平洋語,類似於今天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的語言。古時半島南北的風俗不同,語言無法直接相通。

公元前二世紀秦漢兩朝先後入侵半島北部,古朝鮮被吞並,當地的東夷人被秦漢侵略者屠光了。公元一世紀前後漢朝衰落,半島北方出現政治真空,來自北方滿洲腹地的夫餘人一支征服了半島北方,建立了高句麗王朝,半島北方從此改為阿勒泰語。

公元二世紀高句麗人另一支南下征服半島西南部,建立了百濟王國。公元三世紀半島東南部南部的韓人一部建立了新軍王國。朝鮮半島進入然國時期。

E. 韓國和朝鮮的歷史文化有什麼相同或不同

韓國簡史
史前時期
考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上已有原始人類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50萬年,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
辰國
辰國被是三韓的前身,其都城可能在漢江之南。辰國被認為是像三韓一樣的聯邦制的國家。從辰國能與衛滿朝鮮抗衡並能派特使到漢朝的角度上看,辰國應存在穩定的中央集權。三韓中的辰韓沿用了辰國的名字。馬韓曾宣稱自己是辰國之王。

箕子朝鮮
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所記載。在中國漢朝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而成為諸侯。史稱「箕子朝鮮」。 根據朝鮮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形成沖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箕子朝鮮在公元前2世紀才被衛滿朝鮮取代。

衛滿朝鮮
漢初,燕王盧綰叛漢後逃至匈奴,其部將燕國將軍衛滿率千餘人進入朝鮮,並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於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推翻了箕子朝鮮的政權。這是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王朝,稱衛滿朝鮮。

前三國時期
這一時期鐵器被廣泛生產和運用,使得更加堅硬和銳利的武器與農業工具成為現實,加快了政治上的統一和權力與財富的集中。
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後,朝鮮半島北部主要分布著扶余、高句麗、沃沮、東濊等部落國家。西漢在這一地區建立了漢四郡,其中的真番、臨屯二郡很快被撤消,玄菟郡也被轉移到遼東。與此同時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後,開始逐步統一其周邊國家,後又吞並樂浪郡。
在朝鮮半島南部,辰國發展成了由馬韓,辰韓和弁韓組成的三韓聯盟。辰韓中的6個部落發展成新羅。

三國時期
公元4世紀,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的「朝鮮三國時期」。
高句麗是這一時期半島的霸主。5世紀好太王和長壽王統治期間,高句麗進入鼎盛時期,之後的1個世紀里,仍然保持了在朝鮮半島強勢的實力,控制了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及中國東北的遼東半島。此後,中國隋唐年間,高句麗不斷與中國交戰,開始不斷陷落,668年為唐朝與新羅聯軍所滅。據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的記載,高句麗好太王迫使百濟和新羅臣服於高句麗,並且擊退了入侵新羅的日本軍隊。
百濟由高句麗建立者朱蒙的兩個兒子在今首爾的位置建立。百濟吞並了馬韓部落,並在4世紀時達到鼎盛時期,統治了朝鮮半島西部的大部分地區。後受到高句麗擴張的進攻,都城被迫遷往熊津(今公州),後又再次遷往泗沘(今扶余郡)。
前57年,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東南部地區且吞並了辰韓部族立國。6世紀中葉前,新羅吞並了伽倻。668年,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征服了百濟後,滅高句麗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

統一新羅時期
新羅從百濟奪取到被高句麗霸佔的漢江流域後,疆域抵達黃海。新羅開始與唐朝結盟共同對付百濟和高句麗。公元660年唐聯合新羅滅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平壤不下而返。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終於當年9月攻克平壤,並由大將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至此之後高句麗政權就退出了歷史舞台。
670-676年新羅與唐朝的戰爭後,新羅佔領百濟故地和原高句麗小部分領土,統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9世紀,新羅各地農民起義。900年,部隊將領甄萱稱王,建立後百濟國,定都光州;903年[起義僧侶金弓裔稱王],於新羅北及西北建立[泰封國(先號摩震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政權,定國號「高麗」,史稱「王氏高麗」;和原新羅並稱為「朝鮮後三國時期」。新羅於935年被王氏高麗所滅,新羅時代結束。
高句麗與高麗的區別
公元918年,在朝鮮半島出現了一個名為「高麗」的政權,因其統治者姓王,故學界以「王氏高麗」稱之。盡管王氏高麗襲用了高句麗的稱號,但二者沒有直接繼承關系。 兩個政權建立的時間懸殊、歷史發展歸屬不同。高句麗建立於公元前37年,最初為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管轄,後逐漸強盛,但並沒有斷絕和中央王朝的臣屬關系。進入隋唐時期,高句麗奉行擴張政策,並阻塞朝鮮半島其他政權入貢中原王朝的道路,導致了隋唐兩朝的征討。公元668年,高句麗終於為唐朝統一。
高麗王朝時期
918年,後高麗的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
993年,高麗契丹戰爭後高麗按協議與宋朝斷交,並獲得鴨綠江以東故地。並在以後兩次戰爭中擊退契丹的入侵。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
1231年,高麗蒙古戰爭,高麗國王逃至江華島;1258年,崔氏政權垮台,國王投降蒙古,蒙古則答應撤軍。元朝建立後,不肯降元的三別抄繼續發動抗元戰爭;1273年,元軍佔領濟州島,高麗蒙古戰爭結束。高麗成為元朝的藩屬國,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復時高麗朝廷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朝鮮王朝時期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早已決心歸附明朝,他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並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
朝鮮王朝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政策。1591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佔領平壤。中國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互相支援,最後都壯烈犧牲。史稱「壬辰倭亂」,中國稱「萬曆援朝戰爭」。
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軍援助明朝;1636年,清軍攻佔朝鮮,朝鮮國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
1863年,朝鮮哲宗死後無嗣,由王族李昰應之子即位,史稱朝鮮高宗,李昰應為「大院君」攝政,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封建勢力,對外閉關鎖國,放火燒毀進入朝鮮搶劫的美國軍艦,並多次擊退美國軍艦的進攻,擊毀三艘美國軍艦。忠武公李舜臣將軍顯忠祠
1873年,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簽定不平等的《江華條約》。1882年,由於閔妃外戚閔謙鎬剋扣軍餉,朝鮮改革派在日本政黨協助下,策動了壬午兵變。兵變中起義士兵殺死日本公使館官員,攻入王宮。閔妃化裝成宮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閔妃請求下,中國派吳長慶率三千兵入朝鮮鎮壓兵變,囚禁大院君,閔妃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鮮駐軍。
朝鮮貴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1884年12月4日,開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布和清政府斷絕關系,即為「甲申政變」;袁世凱統率的清軍應守舊派要求,於6日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
1894年,朝鮮爆發內亂,朝鮮朝廷無力鎮壓,於是要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中國軍隊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次為借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事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濟物浦條約》(濟物浦即今天的仁川)。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平息內亂。1894年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以後朝鮮停止與中國的宗藩關系。
1895年4月,清朝戰敗,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獨立,於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政府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1896年,朝鮮高宗在俄國支持下,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李氏朝鮮改國號為「韓」。
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簽訂《乙巳保護條約》,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06年,日本在朝鮮設立日本派出的「統監」政權。1907年,日本強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繼位。1909年,日本第一任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死。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韓帝國同之簽定《日韓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大韓帝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逼迫高宗退位,擁立朝鮮純宗。
1919年3月1日,因日本禁止在學校內使用朝鮮語,朝鮮半島展開大規模反抗活動。柳寬順等青年學生在漢城(首爾)鍾路區的塔洞公園發表「三一獨立宣言」,並把獨立宣言傳遍全國。這些獨立活動喚起人民的反抗意識,民眾沖擊各地的日本警察機關,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鎮壓。史稱「三一運動」。同年,朝鮮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後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臨時政府。最後,三處臨時政府合並於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獲得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政府以及法國、波蘭等國的承認。
1939年上海淪陷後,臨時政府幾次遷移,最終於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於12月9日向日本宣戰。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並為韓國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國內,光復軍也於次年返國。
從1932年起,金日成領導的游擊隊在中國東北開展抗日游擊活動。金日成抗日部隊曾在1937年佔領朝鮮北部的普天堡,1941年被迫退出到蘇聯。
現代
1945年2月,根據雅爾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由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共同託管;8月15日,日本投降,朝鮮半島獲得解放,美國和蘇聯隨即改變計劃,商定以北緯38°為在朝鮮半島接受日軍投降的分界線(三八線)同時,蘇聯、美國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朝鮮半島北、南半部,朝鮮半島從此處於分裂狀態。。在美蘇的各自支持下,朝鮮半島南部於1948年8月成立大韓民國,朝鮮半島北部於1948年9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948年10月,蘇聯把朝鮮半島北半部的行政權移交給朝鮮政府,同年12月25日,蘇軍全部撤離朝鮮。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起初一路勝利,將韓國軍隊壓制到釜山一帶,於是美國決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陸。朝鮮軍面臨攔腰斬斷之勢,被迫撤退。並被美軍一路壓制到鴨綠江一帶,在這時,朝鮮領導人向中國政府請求支援。同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始幫助朝鮮作戰。
經過反復的拉鋸戰以後,1953年7月27日,美國被迫與朝中方面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雙方最終決定以臨時分界線(三八線)為界,中朝軍隊同聯合國軍簽定停戰協定,並由聯合國指派永久中立國瑞士及瑞典駐軍於共同警備區,以監察朝韓兩國在邊境的軍事行動。
1953年10月1日,美國和韓國共同簽署了《韓美共同防禦條約》,根據這一條約,美國長期在韓國駐軍至今,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

F. 韓國和朝鮮的關系 歷史淵源 詳細一點

統一問題立場不同。

朝鮮最早的朝代是箕子朝鮮,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封神演義》里就有這個人,商朝滅亡以後逃到朝鮮半島建立國家,後來周武王就封他做朝鮮侯。

燕國人衛滿帶了一些燕趙流民跑到朝鮮並做了官,後來又奪權建立了衛氏朝鮮(或衛滿朝鮮),直到漢武帝討伐他把他消滅,設置遼東四郡。這期間,仍然是中國國土。

漢朝以後,朝鮮半島南部的一些土著開始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得到了發展,建立國家。正好中國東北的夫余族的分支高句麗族建立了一個國家而且打到了朝鮮半島,又把首都遷到了平壤。成為朝鮮歷史上的三國時期。另兩國是百濟和新羅。

唐朝的時候,高句麗作為唐的屬國(另兩個也是唐的屬國)卻卻不聽唐的話,攻打新羅;百濟也乘機佔領新羅的土地,新羅向唐朝求援,於是唐羅聯軍消滅了百濟和高句麗。這時候的新羅的統一朝鮮半島,也不過主要是朝鮮半島中南部原新羅、百濟以及高句麗侵佔的一部分領土而已。北邊仍然屬於中國。

朝鮮半島處於南北分裂狀態已有60多年,實現統一一直是朝鮮和韓國當局強調的目標。朝韓雙方又分別就統一問題強調了各自的原則性立場。

從表態來看,雙方在統一方案上存在分歧。韓國希望建立緊密程度較高的統一國家。而朝鮮方面對於半島統一的主要訴求是建立「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其特點是建立一個較為鬆散的聯邦制國家,讓南北雙方都享有獨立管轄權和自治權。朝方堅持認為這一方案指明了統一的「最正確的方向和途徑」。

(6)韓國與歷史的韓國有什麼不同擴展閱讀:

朝鮮是經過北方全體人民和南方左派人士選舉成立的,韓國卻是在美國的扶持以及大部分舊時的軍警等反動力量建立起來的,而且建立後屠殺了大量的進步人士。包括「韓國之父」金九。

歷史上並沒有朝鮮和韓國對立的存在。如果按朝鮮南北在歷史上的人群主要來源來劃分的分,兩邊的關系應該是:北邊屬於中國,南邊屬於朝鮮。

從近期朝鮮派出朝鮮人民軍次帥黃炳誓率領的朝方高層代表團訪韓可以看出,朝鮮有對話的誠意,確實願意推動改善北南關系。但是,朝韓雙方對於統一問題的立場有較大差異,且韓國政府近期又表示不會改變對朝政策,如何進一步推動北南對話是一個較為嚴峻的課題。

G. 韓國歷史與朝鮮的歷史的區別

在日本佔領朝鮮半島後,朝鮮的命運就與中國和蘇聯的暗中支持密不可分,這個中國內是孫容中山先生創建的中華民國,不是中共。韓國的成立與蔣介石先生的大力支持有關,早在抗日戰爭期間,大韓民國就已基本得到重慶政府的承認,那時流亡政府領導人為金九先生,李承晚先生為副手!

H. 中國和韓國在歷史上有何淵源

在古代,朝鮮半島一直都是我們的附屬國,一直都是由我們來保護的。他們的高麗國王都是必須由我們皇帝冊封的。和他們的關系有點像北京和西藏。為了這個附屬國,我們在唐朝,明朝,清朝,三次在遼東半島和倭寇展開激戰,前兩次都是大勝。所以倭寇才在唐朝的時候,對我們稱臣,譴派遣唐使,才學到我們中華的各方面的精華。

在清朝的最後一次的戰斗中,我們和小日本在遼東半島激戰,用北洋水師運送士兵,導致甲午海戰。

中韓兩國歷史上的文化教育交流淵源流長,中國的儒學早在公元一世紀就已經傳如朝鮮半島,對於高麗、新羅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儒學符合當時朝鮮三國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古代朝鮮半島各國都採取了積極主動的態度吸取儒學。公元788年,朝鮮開始仿造中國實行以儒學為考試內容和標準的科舉考試制度,並且把這一點作為選拔管理的主要手段,這個狀況一直持續到1893年才廢除。所以,儒學對古代朝鮮半島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古代中國曾經是亞洲各國文化教育交流的中心,包括朝鮮在內的亞洲許多國家都曾派遣大批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例如《新唐書》記載,高麗、新羅等地相繼派出學生,894年在長安的留學生已達到了105人,回國的留學生受到了新羅王朝的重用,唐朝的政治經濟制度、天文立法、醫學、印刷書、左傳、諸子百家等書籍通過留學生傳入星羅,對朝鮮半島的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朝鮮半島上的人民也以創造性的學習發揚和發展了這樣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豐富了東亞文明,豐富了世界文明。近代以來,伴隨著西學東漸和世界格局的變化,中韓兩國的教育開始了現代化的轉型,曾經密切的教育交流相較過去有所減弱,特別是冷戰局面的形成,朝鮮半島的分裂在一段時間之內割據了中韓教育之間的交流。隨著冷戰各界的崛起,中韓建交兩國之間的教育交流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兩國之間的教育交流是淵源流長的。

I. 我國的歷史上韓國和大韓民國的韓國這兩個字有什麼區別聯系嗎

第一 ,你說的是戰國時期的韓國么?如果是 ,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它們之間沒回有關系.

第二 :韓國(朝答鮮)的先民之一是三韓人(馬韓、辰韓和弁韓),雖然古朝鮮國名多變,但是「韓人」、「韓民」之稱一直在民間延續,在中朝兩國的法律文書中也時有出現,比如:19世紀80年代的《清·朝水陸貿易章程》中就有「華民」、「韓人」之稱,19世紀90年代中期清國皇帝對日宣戰詔書中也有「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之稱。
在甲午戰爭清國戰敗後,在《馬關條約》中放棄對朝鮮的宗主權承認朝鮮獨立,1897年,朝鮮王宣布建制稱帝,建立「大韓帝國」,「韓」第一次從民間進入國號,han這個音在韓語中是「大」的意思,也有「一」的意思,絕大多數民族都喜歡選寓意好的或者有紀念意義的名稱作為國名、族名。

第三:韓國人就是朝鮮人 ,沒有什麼不同,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同一個國家的,只不過是政治因素分裂了。因此韓國人就是朝鮮人 ,朝鮮是古往今來的叫法,而且在國名上大家都是(korea,高麗)。

另外高麗與高句麗沒有關系

J. 朝鮮和韓國歷史文化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1000字

在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前,朝鮮與韓國就是一個國家,是斯大林的軍隊把朝鮮分成兩半,斯大林把蘇軍佔領的地盤交給了他培植的代理人金日成。

閱讀全文

與韓國與歷史的韓國有什麼不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