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70年代歷史掛畫多少錢

70年代歷史掛畫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1-03-06 19:32:48

㈠ 霍慶友的畫連年有餘掛畫值多少錢

相同與抄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裡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潤格也沒有什麼准頭,只是一種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裡,價格都會不一樣。所以是很難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再說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人想要,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某個人現在有職務,才使得書畫價格高,那麼等他退了,價格很快會降下來,甚至不值錢。其他任何藝術品均如此。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這里特別提出的是——潤格是不靠譜的一種參考,主要還是看市場,還有自己對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說的。不好意思,只能說這么多,主意還是要自己拿,別人說的都只能作為參考。一己之見,說得不對請原諒

㈡ 70年代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1978年,伴隨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才開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征程。而在那之前,中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是相對落後的,生產機動車輛的能力更是缺乏。所以,那時候的人們,有一輛自行車就是很滿足很自豪的事情呢!

70年代的中國電影行業,正處於起步和發展的階段。那時候的電影,投資規模相對較小,很少有投資上億的大片製作。這和現在動不動就是上億規模的大片投資形成巨大反差。由於沒有大片製作的華麗場面,那時候的電影更多的是反映人民的情感。

70年代,中國的經濟才剛剛開始發展,社會貧富差距,城鄉差距都比現在要小得多。現在的發達城市,如北上廣深,車水馬龍,高樓鱗次櫛比;內陸偏遠鄉村,缺水少電,村民食不果腹。而70年代的中國,無論城市鄉村,都大致是照片中的那般模樣!

(2)70年代歷史掛畫多少錢擴展閱讀

七十年代,上山下鄉運動是大多數青年獨特的記憶,北京學生們大多奔赴黑龍江和內蒙兵團、雲南農場以及到山西陝西等地插隊落戶,他們離開學校和北京的家,在邊疆和農村度過了他們最美好的年華,這是一個人、一群人、一代人關於青春的記憶。

70年代的他們上山、下鄉、寫詩、畫畫、打架、鬧革命,這些具有深刻時代印記的事情奠定了每個人最初的價值觀,甚至決定了人們一生的選擇,也造就了一個特殊的知識分子群體,他們苦悶而絕望,同時又富有激情,渴望自由、渴望掙脫、渴望表達。

70年代的文學和繪畫正是在這種環境中激發出來的。

70年代是一個希望與絕望同行的年代,也是一個文化與思想碰撞的年代,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審視過去,那些是不可磨滅、該被視為珍寶的珍貴財富。

㈢ 收老物件,70年代上下。雜物,銅錢,銅幣,等等

你看我這個值多錢錢

㈣ 六、七十年代的四大件要多少錢啊

50-70年代抄" 三轉一響"——縫襲紉機,自行車,手錶,收音機
20世紀60至70年代的「四大件」,明顯貼著計劃經濟的標簽。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這「四大件」會讓上了年歲的人如數家珍。是它們伴隨著百姓走過了一段能讓人開懷大笑,也能使人潸然淚下的歷史,而他們一生中的某段人生經歷已經和這「四大件」產生了難以割捨的聯系,在其頭腦中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因為一塊手錶曾經就是她的嫁妝,而一輛嶄新的「飛鴿」或「永久」也許使他當上了新郎。那時的「四大件」無疑是財富的象徵,以至於成了人們爭相炫耀的資本。那時,騎著一輛自行車在街上閑逛,其得意的勁頭和現在開輛「大奔」去市場買菜的心情,估計是一樣的。所以買一套四大件也不少錢啊,但一定比現在便宜。四大件的每一件都是100多,當時每個人掙錢也少,那麼四件加起來大約不超過500。

㈤ 我家有70年代的景得鎮碟子,價格是多少錢

幾十年歷史的近現代產品,無特殊意義,市場價值不高,幾十元而已。

㈥ 七十年代的小人書有收藏價值嗎

很可觀,單本3-5元,成套的幾十元到上百元回不等答。
http://www.cangdian.com/Doc/CangNews/html/060523132251.html

㈦ 70年代的上海表現在能賣多少錢

上海牌手錶抄在上世紀70,80年代太過普襲遍了,目前來說,其收藏價值沒有顯現,價格自然也沒有體現!

除了極個別發行量較少或者有名人佩戴等一些歷史人文因素外,價格可能會讓你失望!

較常見的 上海牌普通款舊表 淘寶參考價:380~880!

當然 一些有紀念意義的 或者 金錶 寶石鑲嵌表 還是有收藏價值的!

㈧ 大苦馬鏡頭在70年代什麼價

看看這個
Takumar(國內一般稱太苦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鏡頭系列,而它和賓得之間又有著非常密切的淵源。今日轉帖關於Takumar的發展歷史。看完立馬對老鏡頭、黑白照片感興趣了,趕緊上蜂鳥網淘一個吧。

Takumar鏡頭系列可謂歷史悠久,其名字「Takumar」來自20世紀五十年代旅居紐約的日本攝影家Takuma Kajiwara,他也是柯達公司創始人George Eastman的私人朋友。據說Takuma Kajiwara參與設計了早期的Takumar鏡頭。

Takumar鏡頭系列有好多版本,一直處於改進之中。直到Asahi Optical公司頒布了K型卡口鏡頭,Takumar的名字才不再使用。但是Pentax 6x7的配套鏡頭系列仍然保留了Takumar的名字。而且在K型卡口系列鏡頭中,仍然有部分沒有SMC鍍膜的鏡頭沿用了Takumar的名字,如Takumar 135/2.5。

Takumar 鏡頭標識及含義:

Takumar: 配套早期Asahiflex機型以及Asahi Pentax和Asahi Pentax S機型的鏡頭。

Auto-Takumar: 此系列鏡頭的特色是實際釋放快門時鏡頭光圈自動收縮到選定光圈。這一系列鏡頭實際上在k系列機型推出後才開始使用。自動收縮光圈系統工作程序如下:首先,轉動光圈環選定光圈,然後,推動鏡桶上的撥桿,這時自動收縮光圈裝置上弦。按動快門,光圈收縮。早期的兩款Super Takumar標准鏡頭標有Atuo Takumar字樣:55/1.8 Auto-Takumar和55/2 Auto-Takumar。後來,Asahi Optical公司將光圈撥桿由左邊改為鏡頭右邊,鏡頭標識也改為Super Takumar。

Super Takumar: 使用Super Takumar鏡頭,快門按下後不用再手動把光圈開大,光圈撥桿變成了自動和手動選擇開關。當開關設在Auto檔或者測光開關鈕處於ON的狀態時,快門按下後光圈自動回到最大位置。當開關設在MAN檔時,光圈動作與以前的Takumar鏡頭相同—— 一直處於收縮狀態。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最早的SMC Takumar鏡頭。Pentax在1971年第一個在他們的鏡頭上使用了多層鍍膜技術。公司市場部稱是Pentax發明了多層鍍膜技術,實際並非如此,這種鍍膜技術實際上由美國公司OCLI (Optical Coating Laboratories,Inc.)發明,最初使用在NASA登月計劃的太空裝備上。Asahi Optical公司從那家公司獲得了專利許可,SMC技術才用在Takumar鏡頭上。

關於SMC技術,請參見Btiger的控制炫光的多層鍍膜技術一文。另外一些報告表明Super-Multi-Coated技術是和Zeiss共同研發的,實際上當時Asahi和Zeiss確實是鏡頭設計的合作夥伴。大約幾個月後,Zeiss也發布了多層鍍膜的鏡頭產品。還有一點值得注意,Zeiss和Asahi有兩款鏡頭在設計上極為相近:1972年的15/3.5和1976年的28/2。

SMC Takumar lenses: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s的後期版本。不同之處是對焦環由全金屬改為外附橡膠環。

特殊的Takumar鏡頭通常使用附加名稱(這種附加名稱在Takumar的各個時期都可以見到,例如:400/5.6 Tele-Takumar和400/5.6 SMC Tele-Takuma;

Fish-Eye Takumar :17mm和18mm魚眼鏡頭;

Macro-Takumar :50mm和100mm微距鏡頭;

Bellows-Takumar :100mm皮腔鏡頭,只能用在配合皮腔;

Tele-Takumar :焦距長於200mm的長焦鏡頭

Ultra-Achromatic Takumar和Quartz Takumar:特殊設計的鏡頭,用於紫外線攝影,採用了石英玻璃。

Takumar-Zoom :用於變焦鏡頭

Takumar全系列鏡頭的數據和照片

關於Spotmatic和Takumar,讓我感到遺憾和慚愧的是,至今我還沒有使用過任意一款Spotmatic機身和Takumar鏡頭,但僅僅從照片和歷史資料上看,那個時代Pentax的進取精神和和高超的設計製造水平確實令人贊嘆不已。

以下是Takumar玩家Pentax 67II對Spotmatic和Takumar的評價:

SP似乎確是那個年代SLR里頭最亮的一顆星,這點德國人比不上,所以萊卡的SLR也是求學於日本人,實際上就是美能達的東東。SLR是日本人的強項,Pentax是其佼佼者,SP更是鏡後測光的第一機,這在相機史上是劃時代的意義。以至在當年的PHOTOKINA上獨領風騷,驚艷四座,一夜間成為歐洲最流行的相機,並一直流傳至今。在當時中國,正處於十分貧窮的年代攝影器材無疑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所以在國內很少見到它的蹤影,以至於我們錯過了這精彩的一課。我想在今天還能見到SP的時候,該補補課了!它可是比我們的年齡還大的古董呀!

Takumar時代是相機技術發展,工藝完善的一個高峰,在當時相機還是奢侈品,所以 Takumar頭可以奢侈的採用全金屬製造,光對焦環的工藝成本就極高,當時Takumar直接在歐美市場面對萊卡、菜絲,沒有同等的工藝他將無法生存,事實證明Takumar在歐美獲得極大成功,幾乎壟斷那時的市場。在今天要再那樣生產鏡頭對日本人來說是沒有可能了。因為他們靠塑料電子就賺得大把金錢,而且產量極高,再去干這吃力不討好的事,幾乎沒可能。到M頭時代,就把最貴的金屬對焦環改橡皮圈了,到A頭時代就把光圈環也改塑料了,取消了銀環,到F頭時代把外桶改塑料了,到FA頭時代連光圈值的刻字都省事改印刷的了。這幾十年來光學沒多少長進,偷工減料的能耐見長,連光學玻璃都改模鑄的。。。。。。

的確,時代不同了,如今的廠商早已經沒有了將相機和鏡頭當作工藝品,來精心製作的心態,他們現在一心只想著壓低成本、擴大產量。而在羅口機的時代,相機的的確確是一件奢侈品。那個時代的產品中所凝聚的匠心,遠不是現在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線的產物所能比擬的。

另外,當我們今天有幸拿到這些品相完美的老產品時,在贊嘆其精湛工藝的同時,也不能不對如此精心愛護和使用它們的原主人表示極大的敬意!正是有了他們珍惜,我們這些晚輩才能夠在近半個世紀後,得到如此完美的心愛之物。

補充一點別人推薦的M42螺口的Takumar鏡頭:

S-M-C Takumar 28mm/f3.5——試拍片還沒弄出來,不過相信這支頭的素質絕對不差。國外有個網頁上眾多影友比較過所有Pentax的PK口28的鏡頭,作了排名,K系列的28/3.5是排在首位的。而K系列的28/3.5正是由S-M-C Takumar 28/3.5所演變而來,故相信素質不會低到哪裡去。推薦度★★★★☆

S-M-C Takumar 35mm/f3.5——這是我出外必帶的一支頭。輕盈小巧,操作手感順滑,前組超低色散鏡片,小廣角,可做標頭用,全開光圈下的成像就相當銳利。從前面的大眼睛看過去似乎平淡無奇,當從尾部看過去,那多層鍍膜的色彩是絕對會讓你愛上它的。該頭也是個人認為解析度大大超越太苦瑪標頭的一隻小廣角,色彩飽和油潤,有德頭的味道。我在中甸頌贊林寺上拍的一張照片放大到18寸後,幾公里外的山頭上飄著的帶子依然清晰可見。記得好像某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用它拍的照片放到1米後,從被攝者的眼睛裡看到了自己!」,這句話用在它身上相信絕對不過份。在Yahoo的Spotmatic或其他的論壇上,該頭的評價幾乎可以說是國際公認的。價格低廉,市場能見度高。我是幾乎看到成色好的都會把它收下來。所以各位M42成員手裡的35/3.5應該好好的使用或是收藏,賣了的話將來會後悔的。這是Fox嚴重推薦的超值好頭之一!推薦度★★★★★

S-M-C Takumar 50mm/f1.4 & 55mm/f2——這兩支頭可以說是用很低的價錢,用一般的負片也能獲得濃郁飽和、油畫般色彩的廉價頭。由日本的影友用Takumar的所有標頭來拍星空做過比較,得出的結論是:55/2 > 55/1.8 > 50/1.4。Takumar中小光圈鏡頭比大光圈鏡頭稍好似乎是個普遍的現象。後經資料證實,S-M-C Takumar 55/1.8與S-M-C Takumar 55/2其實是同一支鏡頭推薦度★★★★☆

S-M-C Takumar 135mm/f3.5——這是唯一一支在眾多Takumar中稍微令我有點不滿意的鏡頭。當然,這里的標準是與CZJ MC SONNAR 135/3.5相比較而言的。最大光圈下的成像不太令人滿意,但操作手感的順滑程度及色彩絕對是五星級的。推薦度★★★☆☆

S-M-C Takumar 200mm/f4——成像銳利,色彩很漂亮,拍荷花、動物的利器。推薦度★★★★☆

S-M-C Macro Takumar 50mm/f4——外觀與俄羅斯的微距頭有點相似,鏡片深陷在鏡筒中,想玩微距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的選擇之一。無論解析度或色彩都會讓你大吃一驚的。當然,只有試過之後才能體會其中滋味。推薦度★★★★☆

CZJ 35mm/f2.4——個人認為它是唯一一支可與S-M-C Takumar 35/3.5一爭高下的M42頭。曾經用同一卷RA、同一個場景、同一曝光系數拍片比較,用放大鏡觀察原片,難分高下。不過,對焦環的手感與Takumar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推薦度★★★★★

CZJ 135mm/f3.5——手裡這支是從Zieko那購入的,幾乎新品。當時問他該頭表現如何,回了我兩個字「淡雅」。實拍後感覺在全開光圈下成像就已經相當銳利,優於S-M-C Takumar 135/3.5;色彩相當真實,完全的還原當時所見的真實場景。可是在真實的色彩當中確有一種舒服秀氣的感覺,並非完全的「所見即所得」。個人認為應改為「秀雅」,可能會更好些。推薦度★★★★☆

Voigtlander Color Ultron 50mm/f1.8——新加坡Rollei產,與Rollei HFT Plannar 50/1.8是同一支鏡頭。有Rollei的HFT鍍膜,出片色彩凝重,與Takumar的濃郁飽和又有點不同的味道。想體會HFT鍍膜的魅力與Rollei 35S的出片效果,找它絕對是超值的選擇。市場能見度較高,價格約在800元左右。推薦度★★★★☆

S-M-C Takumar 20/4.5——可遇不可求的好鏡頭。手感沿襲Takumar的一貫作風,順滑舒適。前口徑58mm,必須用轉接環接77mm的濾鏡才無黑角。成像銳利,顏色飽和。全開光圈即有不錯的表現。相同光圈下比CZJ 20/2.8銳,顏色也鮮艷些。缺點:最大光圈太小。前組鏡片過凸,不小心會把鏡頭中心劃傷。推薦度★★★★★

S-M-C Takumar 24/3.5——這個焦距比20頭好控制一些,變形也不嚴重,是我喜歡用的焦距之一。成像與S-M-C Takumar 20/4.5相似。推薦度★★★★★

S-M-C Takumar 35/2——極少見,小巧,討人喜歡。由於調焦環比所有廣角,甚至標頭都寬大,所以手感極好。我的這只35/2成像偏黃,銳利程度也比不上35/3.5。推薦度★★★★

S-M-C Takumar 135/2.5——比較少見。有兩種。前期的5片4組,自動手動撥片下方的號碼是43802。後期改為6片6組,號碼是43812。我的是6片6組的。成像是我所用過的135mm鏡頭中最棒的(包括著名的CARL ZEISS SONNAR T*135/2.8)。推薦度★★★★★

S-M-C Takumar 300/4——只照過一卷,大概感受是不太銳,色彩中性。缺點:最近對焦距離是5.5米,太遠了!推薦度★★★☆☆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MC20/2.8——說實話,CZJ的調焦手感和Takumar沒法比。但成像也不錯,顏色清麗,朴實無華的感覺,暗部層次很好。而且光圈做到2.8,確實不易。推薦度★★★★☆

CARL ZEISS JENA SONNAR 200/2.8——並不多見的一個鏡頭,口徑77MM。又大又沉,和西菜的180/2.8相比較,無論是機械性能、鏡片鍍膜還是出來的PP,總是還有一定的差距。反轉,色彩有點悶,總是覺得有一層灰,淡淡的。推薦度★★★★☆

【關於幾種縮寫的說明】

Super Takumar——超級太苦瑪,單層鍍膜,後期部分已是多層鍍膜

S-M-C Takumar——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超級多層鍍膜太苦瑪,全金屬鏡身,做工超好
SMC Takumar——指的是鏡頭上標注「SMC Takumar」的後期太苦瑪,原來的金屬對焦環改為橡膠,成像與S-M-C Takumar不相上下

在《The Ultimate Asahi Pentax Screw Mount Guide 1952-1977》一書中,作者提到太苦瑪鏡頭的大師級作品有以下的幾支: p Ad j
1)非球面鏡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85mm
3)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1:4/100mm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5)SMC TAKUMAR-ZOOM 1:4/45~125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4.5/85~210mm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6.7/135~600mm

看完後真是郁悶,作為太苦瑪的收藏者與愛好者,居然連以上提到的一支鏡都沒有。還有那可憐的「非球面鏡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才生產了那900支,恐怕更加無緣見面了。

不過,對於普通用家的話,下面一些是個人認為必試的太苦瑪:
1)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24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28mm
3)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35mm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55mm
5)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1:4/50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05mm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8)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5/135mm
9)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4/150mm
10)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4/200mm

呵呵,好像全部系列都說完了。不過沒有加上20mm/4.5,因為這支頭爭議很大,國外稱之為「Bow-Wow! Takumar」,有人說畸變很嚴重,有人又說不會,哎,沒有過,不知如何。不過,上面只是個人看法而已,千萬不要盡信。因為有人說過,「太苦瑪也並非個個都是好頭」,可是我用下來的感覺卻是「雖不是個個都是好頭,可是絕大部分都是好頭」,應該說是,只有用過的才知道。這在現代的器材或其他品牌里要在同一系列的鏡頭裡面能夠找出那麼多的好頭,恐怕是不容易的吧

以上為引用
總結,takumar有好頭,但是比不上現在的頭,至少我沒收過,不知道到底怎麼樣,有機會想玩一玩,日本的鏡頭畢竟還是不如德國人的,我的二手十五年前的二手tessar也強過現在的新出的af-s

㈨ 六七十年代線裝毛選什麼樣值多少錢

發行量少。
3,依年份和書品而定、多為專供高級幹部閱讀:很小(當前價格已經超越的書本身的價值)
理由:袖珍本紅色收藏以多毛像:51年一版一印浮雕版毛選
當前價格,加之三年自然災害:
1,所以在當時的條件下受重視程度沒那麼高,平均不超過100冊
3。

另,這是其他版本無法做到的。後因技術升級、具有戰爭年代的歷史意義
2,線裝毛選30000左右,當時的居住條件也成為圖書難以保存完好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1-3。
2:1萬到100萬,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第一書,圖書保存相對其他收藏版本要好、版本好,觸感及年代感都非常好,60年代軍內發行的供高級幹部使用的四本裝羊皮毛選:10-20倍
理由。

二,導致圖書數量銳減,還可以額外搭配浮雕版毛澤東軍事文選、原書擁有者素質普遍高。
升值空間,紙張更是質感極佳、博物館級
年代及版本,浮雕平裝版2000元左右,都是毛澤東選集中最經典的版本,市場升值潛力巨大:浮雕精裝版5000元左右,全5本1版1印很難得,同時,浮雕版毛選前三卷書號分別為1-1:東北書店毛選10000元左右。
4、發行量極少,保存難度較大,特別是上海版的毛澤東選集,年代早的要貴一些
升值空間、書號好,老版本圖書用的是那個年代特有的草紙,不論精裝版還是平裝版,因平裝版為普及本、紙張質感極好、70年代線裝毛選,紫紅布面燙金精裝一本卷5000左右,高端大氣上檔次,存世量也極少:1944-1947所有版本
當前價格。
3、52,在沒出版過這種紙張的圖書了,布面燙金精裝毛選、年份悠久、製作精良,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含義、77年出版、內容全:
1,加上內容和作者、53,浮雕版:2-5倍
理由。因此這也是一個亮點。
升值空間,也是正式出版的第一套毛澤東選集、大師級
年代及版本。
2、林提為好,並非大眾珍藏的珍本圖書。
當前價格,好品的、專家級
年代及版本,多個六十年代新版本毛選的陸續出版和幾次人口遷徙,60,四本裝純羊皮毛選15000元左右。

三。
5,是難得的好書,目前存世量已經不多,浮雕版毛選是建國後第一版毛澤東選集、林像、保存難。分別在51。
4、60、1-2,十年文化大革命:
1,看是否是第一次印刷

其他版本毛澤東選集價值

一100-1000不等:48年東北書店出版的毛選,不僅能完美配成全5卷,外皮有毛像的更好

㈩ 今天去同學家看到一副掛畫,是用自己的照片做的,超喜歡,請問怎麼做呀,去哪裡做的大約多少錢

1.是什麼樣的掛畫?是油畫還是相片紙
2.要做的和她一樣的效果,請分辨清楚,掛畫是在什麼地方做的。專業點的店做的會更漂亮一點。
3.價錢請自己去市場了解一下。選擇做的好的,又便宜的。

閱讀全文

與70年代歷史掛畫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