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歷史文明成果
應該做到「正抄視歷史」、「尊重歷史」。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1)面對歷史我們應該怎麼做擴展閱讀
歷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歷史是人書寫的,既然是人書寫的,就會夾雜著人的情感,人的喜怒知哀樂,所以說,所看到的歷史文字,是夾雜著人的情感的歷史。
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鑒,借古論今。
Ⅱ 如何正確對待歷史
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
這種「接續奮斗」的歷史觀首先表明,歷史任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人接續奮斗的歷程,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繼承前人的事業繼續前進,因此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歷史責任;這種「接續奮斗」的歷史觀還表明,「接續奮斗」的歷程是一個在自覺總結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展開的歷史過程,前人的成就和不足實際上都是今人繼續前進的資源。因此,這種「接續奮斗」的歷史觀要求我們必須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
要將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辯證發展的認識論運用到歷史認識當中
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就意味著要將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辯證發展的認識論運用到歷史認識當中去。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首先就需要我們把中華民族5000年以來的歷史過程,整體地看作是內在於每一個中國人的歷史生命,把個人的生命與中華民族整體的歷史相互融合在一起。歷史是不能任意選擇的,因為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祖先,正是在這種個體與民族、文明歷史的整體連帶當中,促使每個中國人在自己5000年的文明和歷史面前,產生一種具有崇高感情的歷史命運感,從而自覺樹立一種全中華民族的歷史共同體的認同,以一種文明的榮耀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克服個人主義視野下的歷史虛無主義。
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就需要我們實事求是地面對民族歷史中遭遇的曲折與苦難,能夠用一種辯證發展的認識論,合情合理地把這些曲折和苦難理解為發展中的曲折,理解為歷史進步中不得已的代價,從而從根本上糾正自近代以來,在西方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霸權之下,長期彌漫於知識和思想領域中的自暴自棄式的歷史觀。我們需要對自己的祖先和歷史充滿溫情和敬意。因為正是他們一次次突破歷史困境的努力,才得以延續中國的文明和歷史,因此,我們也必須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像歷代祖先一樣努力,而不是埋怨古人,否定歷史。這正是文化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Ⅲ 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1.好好學習,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而努力。
2.大力宣傳科學文化知識,為社會增進素質。
3.多了解時政,為國家合理的提出改進建議。
Ⅳ 該怎樣對待歷史
1.對那些對國家有重要意義的我們應該銘記並吸取教訓。如南京大屠殺、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回爭等外國侵犯並侮辱答中國的歷史,我們應該銘記並且反思,為什麼我們國家會被外國欺凌,是因為我們那時不夠強大,而且不善於學習外國好的東西。那麼在現在我們就應該努力讓自己更加強大,走出國門,不讓歷史重演。
2.對於那些歷史上好的東西。如我國的四大發明,青銅器,司馬遷獄中寫《史記》等。我們要多學習,體驗我們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歷史的源遠流長。這樣可以培養我們的愛國情懷,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為我們的國家而驕傲,中國對世界有著重大影響,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我們要多多學習這些促進整個世界發展的東西。
3.將我們國家的歷史傳到下一代或傳給其他人,歷史需要傳承,好多人不了解我們中國,這些人包括我們的下一代、外國人等。我們要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讓更多人喜歡我們中國,讓國人為祖國而驕傲。
Ⅳ 應該怎樣對待歷史
我們從生出來起就被大人們灌輸他們的想法,如成績好就怎麼怎麼的,成績不好小心挨打,那時候的我們可曾懷疑過他們的話是否有合理性,而是一開始就全盤接受,並不知不覺成為自己行為的准則。上學時,老師又扮演了這一個角色,我們還是一股腦接受,教科書對清朝屈辱的描述,對新文化運動的贊譽,幾道歷史題目,就讓我們認為孔老二迂腐不堪,手無縛雞之力,這樣的人竟然能萬世師表,古人太落後了,過去的都是垃圾。當讀到漢武帝北伐匈奴,卻又充滿自豪,同時又覺得漢朝沒把匈奴斬盡殺絕有點可惜。 你說你能小看歷史么?是,確實是已經作古的東西,可仍然能影響你的情緒,反映了人們對強者的崇拜和對弱者的不屑這種心理。每個人心中都有另一個英雄的自我,如果我穿越過去,如何如何。投影到現實,不正說明現實中的無奈嗎? 所以,看到了吧,因為是作古的東西,不是敏感話題,人們可以自由發揮,從各種角度去看待它,加上自己的偏好、性格因素、情緒、道德觀念,等等。你看歷史的反應是怎樣的,反映了你當下是個什麼樣的人,但是由著自己這種性子去讀歷史,歷史不過是冰冷的情緒宣洩物,沒任何意義。
應該怎樣對待歷史,首先要做到客觀,歷史包含了很多信息,我們要靜下心,不被情緒和想像左右,跳出這個局,從第三方的角度看到一個整體,這樣就清晰多了,自己能獲取的收獲就變得很多了。第二個,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對待歷史,如果沒有公義道德之心,是有點危險的。讀到靖康之亂,你還覺得高興,金兵的殺戮你覺得痛快,那麼還配做中國人嗎?不論你是哪個民族,哪怕外國人,無辜生命遭受踐踏、血淚無助,應該激起你心中的同情和正義。再者有了自己的判斷力,你就會看到事情的真相,你不會對別人的說教一股腦接受,而是多了種懷疑精神,做自己思維的主人,就像上面孔子被詆毀的情況,那時的你根本連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儒家思想啥內容都一概不知,卻那麼肯定老師教的是對的、歷史課本是對,跟著瞎起鬨。等長大了,明白很多了,又笑自己傻。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符號,記載了我們從過去到現在的歷程,沒有歷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就像不知道父母是誰的孩子一樣,我們要客觀、有判斷力,去聆聽那一個個悠久的故事。
Ⅵ 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歷史
《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大意是太史記載說:「崔杼殺了他的國君。」崔武子殺死了太史。他的弟弟接著這樣寫,因而死了兩人。太史還有一個弟弟又這樣寫,崔武子就沒殺了。南史氏聽說太史都死了,拿了照樣寫好了的竹簡前去,聽到已經如實記載了,這才回去。
太史為了真實地記錄「崔杼弒其君」,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捍衛歷史,確保歷史的真實性。這就是太史對待歷史的態度。這樣的態度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
回望歷史,不畏權貴,秉筆直書,書寫歷史,又何止「南史氏」。孔子直贊:「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司馬遷書寫歷史,實事求是,身遭宮刑而不負《史記》。宋太祖面對「臣不能訟陛下,自當有史官書之」而幡然醒悟,恭敬地對待史官,恭敬地對待歷史。
回望歷史,把握現在,展望未來。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歷史,以什麼樣的角度書寫歷史,以什麼樣的歷史觀解讀歷史,決定著我們會塑造一個怎樣的世界、走向一個怎樣的未來。也就是說,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歷史,歷史也將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你。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歷史是已經過去、已經發生的事實,它已然凝固,不可變更。然而,怎麼去取捨史料,從哪個角度去解讀卻有著很大的自由。就像莎士比亞說的「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無論怎樣解讀,都必須尊重歷史的客觀規律和客觀事實,「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事求是,慎之又慎,不能把歷史當做橡皮泥,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名為「解構英雄」,實為「抹黑英雄」。像這樣惡搞歷史,只能說明這個人價值觀缺失、理想信念喪失。
說到底,一個人對待歷史的態度,是由他的世界觀所決定的。是唯物主義者還是唯心主義者?唯物主義者,就會尊重歷史的客觀事實、客觀規律,客觀公正地對待歷史、分析歷史、判斷歷史、繼承歷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用以指導實踐、指導工作、指導生活。反之,唯心主義者,他們對待歷史,就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取捨,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對歷史沒有半點的虔誠與敬畏。久而久之,也必將受到歷史的懲罰。
歷史與現實經驗一再表明,歷史是教科書,歷史是清醒劑。歷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倍加愛護。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愛護我們的歷史,去尊重我們的歷史。
Ⅶ 我們應該怎麼面對歷史
歷史應該鑽研,去研究你喜歡的一個朝代,加以探索,從已經記載的史書裡面發現問題
Ⅷ 面對歷史青少年改怎麼做
結合近日熱點事件,加以史實陳述,以及個人看法,還有青少年所擔負的歷史責任便可。
Ⅸ 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對待過去的歷史
過去的歷史有些是要繼承和發展的,而有些歷史必須謹記,作為教訓專,為防止重蹈覆轍屬。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歷史也是一樣。我們在看到它壞的一面時也應該看到它好的一面。
對於我們存在的人來說,每一天都會成為歷史,我們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長大,成熟。歷史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沉澱。。。
Ⅹ 面對歷史,我們應該怎麼辦主題班會
歷史的風,吹翻起七十年前的那一頁。在我的眼前,歷歷浮現出,在那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那悲痛歲月里的冷嗖嗖的日子。日本帝國主義大肆張開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華的心臟,華北大地。
35萬人,如果他們手拉手連起來,其長度當於從南京到上海的一個來回。可是這么多人,在南京淪陷後的短短40天內,竟被侵華日軍全部屬殺!毫無人性而又發了狂的日寇,以槍殺、刀砍、焚燒、刺戮、活埋、水溺等殘酷手段,對待無辜的市民和被卸去武裝的國民黨軍人。我們優秀的中華兒女,你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我們民族的脊樑;如果,如果我們的民族,沒有你,它的生命將是如何的暗淡,它將會走向何等可怕的深淵啊!你以你堅毅不撓的行動,告訴所有的居心可怕的人們:中國人是不可辱的,中華民族是不可辱的。中國人將為國而聲、為國而戰、甚至為國而死。
大家都知道圓明園這座在清朝時期首屈一指的皇家園林吧!圓明園集合中外各地名勝,要是在院里走一趟,可謂是賞心悅目。就在1860年,英法兩國狼狽為奸,一舉侵入圓明園,因為我們的武器比較落後,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將我們的雄偉建築和瑰寶毀掉。可是他們還不滿足,1860英國又迫使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1898年英國又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定《展擴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租期九十九年。漫漫修遠的長路,並沒有使東方巨人從此消亡的緣故,正是因為在你們,我們民族最可愛的人,正是你們這些以天下事為已任的仁人志士,所組成浴血奮戰洪流,吹響起我們民族的歷史的新的紀元。雖然,我們古老的中國像一艘擱淺的大船,盡管沉重,盡管緩慢,但依然還堅挺著前進的風帆。
同學們,為國而聲、為國而戰、甚至為國而死,才是一個人最大的驕傲;誰如果在心裡沒有自己的祖國,誰就不屬於人類。當你佇足於雄偉蜿蜒的萬里長城之上,當你止步於滾滾東去的黃河之邊,當你注視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之時,你的心中是否感慨難平,是否熱情奔涌?同學們,切莫以為只有生在亂世才好為國分憂。欲報國何須生於亂世,又何止在沙場上拼殺?同學們,我們是初開的鮮花,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我們的戰場便是這足下的土地,用我們百倍的努力,學得知識、學得能力,然後用自己強健的雙手開創一片輝煌的事業。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如此,都能把自己事業與理想,和我們的民族相融,那麼我們的中華民族將不再是可辱的,將會成為能以昂然身姿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員。
讓我們為振興我們的中華拼搏吧。要知道振興中華是我們每位同學義不容辭的職責,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告訴自己吧,我們的心屬於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