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抗日戰爭歷史
抗日戰爭中,抄中國國民革襲命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斗、小型戰斗28931次。國民革命軍陸軍死亡、失蹤321萬1914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幾乎全滅。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不過,亦於大小會戰中,讓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將官陣亡於與國軍會戰中。
與共產黨交戰陣亡3人,其中有名的阿部規秀.
所以日本在45年投降時會出現不接受八路授降.
從一方面說國民黨在正面戰場,而共產黨在敵後.
是真正的土八路.
這位同學不從單方面學習歷史,是正確的.
"國民黨的電影里共產黨,就是共產黨電影里的國民黨."
❷ 抗日戰爭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1931-1936
▪ 九一八事變 ▪ 黑龍江戰役 ▪ 江橋抗戰 ▪ 哈爾濱保衛戰 ▪ 一二八事變
▪ 熱河戰役 ▪ 長城戰役 ▪ 綏遠抗戰
1937-1938
▪ 七七事變 ▪ 國共合作 ▪ 平津作戰 ▪ 南口戰役 ▪ 淞滬會戰
▪ 太原會戰 ▪ 南京保衛戰 ▪ 南京大00屠00殺 ▪ 徐州會戰 ▪ 蘭封會戰
▪ 重慶大轟炸 ▪ 武漢會戰 ▪ 廣州戰役
1939-1941
▪ 南昌會戰 ▪ 隨棗會戰 ▪ 第一次長沙會戰 ▪ 桂南會戰 ▪ 五原戰役
▪ 棗宜會戰 ▪ 百團大戰 ▪ 豫南會戰 ▪ 上高會戰 ▪ 晉南會戰
▪ 第二次長沙會戰 ▪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2-1945
▪ 浙贛戰役 ▪ 鄂西會戰 ▪ 滇西緬北戰役 ▪ 常德會戰 ▪ 豫湘桂會戰
▪ 豫中會戰 ▪ 長衡會戰 ▪ 桂柳會戰 ▪ 湘粵贛戰役 ▪ 豫西鄂北會戰
▪ 湘西會戰
❸ 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
1、從世界范圍講,是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是亞洲的主戰場,牽制了大量日軍,削弱專日軍在歐屬洲戰場的勢力,協助歐洲戰場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2、對中國自己而言,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的完全勝利,也促進了民族覺醒,喚起了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是,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
3、此外,也極大鼓舞了其他為獨立國家,提供了一個弱國戰勝帝國主義強國侵略的經驗和範例
❹ 誰有關於抗日戰爭的歷史資料!!!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佔領南京後,在日寇總司令松井石根的指揮下,對中國人民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被害多達35萬之巨。
1940年6月28日,86架日本侵略軍的轟炸機,排著編隊對當時的陪都重慶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空襲,所到之處炸彈的爆炸聲震耳欲聾,舊城區幾乎成了火海。
日軍731部隊在諾門罕實施細菌戰後,於1940年、1941年、1942年在中國浙江衢州和寧波、湖南常德、浙贛地區連續三次實施大規模細菌戰,造成至少超過3萬中國和平居民死亡。
1943年,日寇從東北各地及山東、河北抓捕來大批勞工,送到井下挖煤。由於飢餓、和常遭酷刑,造成勞工大批死亡,這些死難者的屍體都集中扔在這兩個大萬人坑裡。
(4)抗日戰爭展現什麼歷史真相擴展閱讀:
抗戰期間,中國有4.74億人口,都直接或間接地捲入戰爭。在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有力推動下,曾經內戰不休的各派系軍隊捐棄前嫌、投入對日作戰,曾經政見對立的各黨派,結成抗戰同盟。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是10年獨立苦撐戰局,此後也主要是靠自身力量抗衡強敵,特別是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孤懸敵後,靠自力更生頑強堅持,中國抗戰成為二戰中最艱苦卓絕的戰爭。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中,中國是戰爭時間持續最長的國家。盧溝橋事變爆發時,日本已經高度工業化,中國仍然是落後的農業國家。兩國、兩軍對決,日本意在速戰速決,中國則體大力虛,必須充分發揮地廣人多的優勢,通過長期的戰爭熬垮敵人。
在抗擊法西斯侵略擴張的過程中,中國的局部抗戰是阻擊法西斯擴張的前哨戰。在戰勝法西斯的戰爭中,中國軍民是戰勝日本法西斯的主體力量。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❺ 抗日戰爭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概括。(只要一件就夠了)
1、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2、上高戰役(上高戰役、錦江作戰、鄱陽掃盪戰、宜春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中方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役,被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1941年3月,駐南昌的34師團大賀茂因友鄰第33師團預定要調到華北,要求33師團走前配合自己掃盪周圍的中國軍主力,卻因兩個師團嚴重不配合導致34師團扎進4個中國軍的合圍圈,是為「上高戰役」。中國軍隊統計擊斃日軍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日軍15000餘人,日軍自報傷亡千餘人。
3、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
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4、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是抗戰爆發後,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為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
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最後會戰以中國失利告終,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5、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
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❻ 抗日戰爭歷史資料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含國共兩黨)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專重屬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忽略了日軍傷員治癒後重返戰場的人數)、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
(6)抗日戰爭展現什麼歷史真相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❼ 抗日戰爭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抗日戰爭歷史事件有,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南京大屠殺等。
❽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事件
1、一·二八事變
一·二八事變 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並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於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閘北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發起了攻擊,十九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的率領下,奮起抵抗。
2月14日,蔣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衛軍87、88師和教導總隊組成第五軍,以張治中為軍長增援十九路軍參戰。
3月初,由於日軍偷襲瀏河登陸,中國軍隊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線。3月3日,日軍司令官根據其參謀總長的電示,發錶停戰聲明。同日,國聯決議中日雙方下令停戰。24日,在英領署舉行正式停戰會議。
2、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935年8月1日,紅軍在長征途中,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王明等人,根據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會議上有關在各國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精神要求,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義在莫斯科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是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著中共關門主義的結束,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的開始。
5、豫湘桂戰役
1944年4月,日本動用12個師團、41萬人的龐大兵力,在中國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即「一號作戰」,企圖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通過中國大陸將日本和東南亞、西南太平洋戰線連接起來,以挽救太平洋戰場的危局。
豫湘桂戰役歷時8個月,是中日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日軍雖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國持久戰,反而影響了在太平洋戰場的對美作戰,宣告了日本「長期戰」戰略的破產。
❾ 抗日戰爭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1、淞滬會戰(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2、上高戰役
上高戰役是抗日戰爭中中方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役,被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駐南昌的34師團大賀茂因友鄰第33師團預定要調到華北,要求33師團走前配合自己掃盪周圍的中國軍主力,卻因兩個師團嚴重不配合導致34師團扎進4個中國軍的合圍圈。
上高會戰在政治和軍事上,給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極為沉重的打擊,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滅亡的歷史命運,大大減輕了東南亞各國人民的深重苦難,延緩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的正義戰爭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因而具有深遠的國際意義。
3、南京保衛戰(抗日戰爭時期保衛中國首都的戰役)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
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4、徐州會戰(抗日戰爭時期一次大規模的防禦戰役)
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5、長沙會戰(長沙保衛戰)
長沙會戰是指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也稱為「長沙保衛戰」。
長沙會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軍隊,粉碎了日本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以戰迫降」的戰略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 。
有力地保衛了湖南廣大地區和我國西南大後方的安全,穩定了湖南局勢,並使之成為支持全國長期抗戰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