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韋姓氏的由來主要分布在哪些省
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一。
韋姓 - 姓氏源流 韋(Wéi 韋)姓源出有五: 韋姓書籍 1、出自彭姓,為顓頊高陽氏大彭之後裔,以國名為氏。據《姓纂》記載:「出自顓頊大彭之後,夏封於豕韋,苗裔以國為姓,家彭城(今江蘇省徐州的古稱)。」又據《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韋姓出自顓頊高陽氏大彭之後裔,夏朝中興少康當政時,封大彭氏的別孫於豕韋(在今江蘇省銅山縣的附近),豕韋國又稱韋國,商時稱韋伯,周襄王時始失國,遷居彭城,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韋氏。史稱韋氏正宗。這就是河南韋氏。由此可見,四千多年前韋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2、出自韓姓,為漢初韓信之後裔,為避難簡改為韋氏。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後所殺,韓信一族險遭滅門之災,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今廣東、廣西一帶)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 3、出自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有韋氏。據《漢書·西域傳》所載,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有韋姓。 4、出自賜姓而來。據《唐書·桓彥范傳》所載,桓彥因功受賜韋姓,其後人以韋姓自居。 5、出自其它源流有韋氏。清朝時廣西慶遠府、貴州貴陽府定番州、湖廣施南古巴地和海南東方縣及仫佬、苗、瑤、水等許多少數民族均有韋姓。 韋姓 - 得姓始祖 元哲。據《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韋姓出自顓頊高陽氏,與錢姓、彭姓同出一宗,形成於商代初年,發源於今河南省滑縣,始祖為元哲。少康為夏帝時,封大彭氏國支孫元哲於豕韋(今河南省滑縣),並建立諸侯國,成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韋國又稱韋國,夏末時被商湯所滅,韋國王族四散出逃,其子孫後代便以原國名韋為姓,遂成韋氏。故元哲就是韋姓的得姓始祖。 韋姓 - 遷徙分布 韋姓的發源地當是今河南境內。依資料記載,其早期的播遷始於漢朝:漢楚王太傅韋孟徙居魯國鄒縣(今屬山東省);韋孟四世孫韋賢被封為扶陽節侯,又徙京兆杜陵,這樣一來,漢代韋姓已是分布於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韋姓人除避戰亂者有南遷情況外,大部於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時產生了,成為以後韋姓分支的主要源頭。隋唐時期,韋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陝西一帶為盛,盛唐時韋姓名人如韋應物、韋庄皆出於「京兆」,另外,因韋姓顯赫之家多居於陝西長安縣,而設韋曲鎮,可見唐朝韋姓的主要居住地為陝西,同時,江蘇、四川、安徽等地有韋姓南遷於此。從五代十國到宋元明清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韋姓人又有南遷者,但數量較之北方留居者仍為少數,基本上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今日韋姓以廣西、河南等省區居者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貳』 廣西韋姓眾多,韋姓是怎麼起源的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姓氏裡面就屬韋姓最多。百家姓裡面陳王錢孫各種姓氏都有,為什麼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這么大一個地方韋姓最多呢?
如果不是為了避難,不是為了苟延殘喘,誰又會將自己的姓氏都給改了呢?而且在那個年代,自己的姓氏是絕對不可以被踐踏的。
『叄』 姓「韋」的來源是怎麼樣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韋」又怎麼來
歷史來源:
「韋」源出; 一﹕出自「祁」姓,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版載,在夏權朝為御龍氏,在商朝為豕為氏。又《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豕韋國(河南滑縣南)之後有韋氏。 二﹕據《漢書.西域傳》所載,漢代疏勒國亦有韋氏。 三﹕傳說秦漢之際韓信曾藏身於南粵(兩廣一帶)為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為姓。今廣西僮族多韋氏。又傳說顓頊孫大彭為夏諸侯,少康封其別孫元哲於豕韋。
家族名人:韋昭(204~273) 字弘嗣,三國吳雲陽(今江蘇省丹陽縣)人。好學能文,孫皓時為侍中,領修國史,因持正敢諫為孫皓所殺。所注孝經、論語、國語,均有名於世。
韋庄
字端己,生卒年不詳,前蜀杜陵(今陜西省長安縣東南)人。本為唐末進士,後入蜀依附王建,掌書記。及王建據蜀稱帝,蜀開國制度皆庄所定,累官吏部尚書,同平章事,謚文靖,工詩詞。著有浣花集,所為秦婦吟長詩,尤有名於世。
分布地區:陜西京兆郡。
『肆』 廣西壯族韋氏起源
廣西韋氏有兩支。和江蘇,廣東的韋氏是同宗。
1、第一支,也是最早最大的一支,即夏朝始祖元哲裔孫,秦、漢、唐、宋等朝從北方和中原大批南來,開發廣西,繁衍後代,如今苗孫遍布八布桂東南西北中各市縣。史書、志書、族譜凡寫有「士著」者,還應上朔至戰國,春秋、西周、商朝,駱越、西甌族從黃河下游游牧到嶺南(廣西)定居的韋氏。
2、第二支,漢朝韓信兒子韓瀅,因父被害而改韋氵營,密送南海,某朝始,其子孫西移,如今分居八桂一些市縣。
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後所殺,韓信一族遭滅門之災,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裡(今廣東、廣西一帶)躲避,為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主要在廣西,還有唐代碑文為證。
(4)廣西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姓韋的韋姓主要分布在什麼地區歷史上出過什麼名人擴展閱讀:
韋氏其他起源:
1、源於姬姓,出自夏朝少康時代皇帝後裔彭伯的支族元哲的封地豕韋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2、源於己姓,出自顓頊高陽氏大彭之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
3、源於少數民族疏勒國韋氏,屬於漢化改姓為似。漢朝時期,西域少數民族中疏勒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中有韋氏部落,但不屬於匈奴民族的別支,而是出自古代韋國滅亡後融入西羌民族的韋氏族人,亦有從杜陵沿絲綢之路進入西域地區的漢化韋氏人。
4、源於改姓,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5、源於各民族變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韋氏,世代相傳至今。
『伍』 韋姓在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韋 孟:彭城(今江蘇省徐州)人,西漢詩人,精於魯詩,曾任漢楚王太傅。他的子孫傳到韋賢,五世都是鄒、魯的大儒,當時,為詩並有韋氏之學,足見韋氏一門詩學的造詣之高。
韋 昭:三國孫吳雲陽(今陝西省涇陽縣)人,為當時著名學者。少時好學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書郎、太子中庶子、黃門侍郎、太史令等職。西元258年,孫琳廢孫亮,立孫休為吳國皇帝,改年號永安,昭立五經博士而創設國學,開南京設國家中央學府之始,為古代南京大學之起源;韋昭官拜中書郎,出任博士祭酒,掌管國子學。西元264年孫休亡,孫皓即位,韋昭封高陵亭侯,擔任中書僕射、侍中,領左國史。後為孫皓所害。
韋 睿: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東南)人,齊末為上庸太守,梁時任豫州刺史、雍州刺史、護軍將軍等職。因其多次率軍大敗北魏軍,被魏人稱為「韋虎」。
韋 叟:晉陵(今江蘇省常州)人,南朝鎮軍將軍。善相術,給後來的宋武帝看相,看能否得州官。韋叟當面說宋武帝當得邊州刺史,暗中又悄悄告訴宋武帝說:「君相貴不可言」。
韋 堅:字子全,唐代京兆萬年(今陝西省長安)人,曾任長安縣令,以才能卓越、辦事精幹而聞名。繼擢陝郡太守、水陸轉運使。在任陝郡太守、水陸轉運使期間,當時運進長安的江淮糧食財帛均經渭水,水淺灘多,運輸十分困難。韋堅在漢漕渠和隋廣通渠的基礎上修築運渠,在咸陽修建興城堰,引渭水入渠。橫穿滻水和灞水,沿渭水向東直抵華陰永豐倉附近,又入渭水。渠成後每年運糧200餘萬石,提高效率10餘倍。
韋 偃:唐代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僑居成都(今屬四川省),生卒年不詳。官至少監。善畫鞍馬,傳自家學,遠過乃父,與曹霸、韓干齊名。用點簇法畫馬始於韋偃,常用跳躍筆法,點簇成馬群。其《放牧圖》畫人一百四十餘,畫馬一千二百餘匹。唐張彥遠謂:「居閑嘗以越箋點簇鞍馬,或騰或倚,或齕或飲,或驚或止,或走或起,或翹或跂,其小者或頭一點,或尾一抹,曲盡其妙,宛然如真。」韋偃得曹霸畫馬之神,得韓干畫馬之形,形神兼而有之。
韋 皋:唐代京兆萬年人,一代名將,曾任監察御史、知隴州行營留後事、隴州刺史、奉義軍節度使等職。據《唐書》記載,韋皋當四川安撫史前後經略滇南十一載,曾大破吐蕃48萬,取鐵橋16城,俘其五王,把南詔打得獻地圖和上貢求降,並且為他立紀功碑,威武之至。憑著這樣的赫赫事功,他被大唐天子封為南康郡王,他給韋氏帶來的榮耀,使世代子孫享用不盡,而終於成為了當時「離天尺五」的名門鉅族。這位使吐蕃望風披靡的大將,治績也很高明,據說,他治理四川11年,載譽於道,當地的老百姓見其像必拜,深得民心。
韋 庄:長安杜陵(今陝西省長安縣)人,唐至五代時詩人、詞人,著有《烷花集》,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韋 淵:今河南開封人,宋時靖康末任職親衛大夫,受封平樂郡王。曾被皇上賜給'臨安府房緡日二十千。
韋 堅:廣西東蘭縣東院區巴拉鄉卻內屯的貧苦農家。中國共產黨黨員。1925年夏秋投身於東蘭農民運動,發動組織農會、農軍,開展打倒土豪劣紳勢力的斗爭。1926年11月進入東蘭第二屆農講所學習。歷任鄉、區農會執委。1927年8月參加東風凌色四縣農軍暴動,爾後轉入山區堅持游擊活動。1929年12月參加百色起義。1929年冬至1931年秋,他擔任中共東院區委書記、東院區第一屆蘇維埃政府執委、第二屆蘇維埃政府主席,領導該區農民深入開展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地各項建設。1931年3月撤入山區游擊。1932年在反「圍剿」戰斗中被捕,不久押至東蘭縣城殺害。
韋元恢:彭城(今江蘇省徐州)人,任職後魏綠州刺史。
韋子粲:北朝齊人,官任豫州(今屬河南省)刺史。韋節:隋煬帝時任御史職,曾出使西域,歸後著有《西蕃記》一書。
韋應物:唐時京兆長安(今屬陝西省)人,著名的田園詩人,後人集其著作成《韋蘇州集》,官至滁州、江州、蘇州刺史。
韋紹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首領。廣東香山(今廣東省中山)人,菜農出身,喜習武術。1841年5月29 日,盤踞四方炮台的英軍竄至三元里一帶肆行淫掠,調戲其妻,即與鄉民奮起反擊,怒殺敵兵10餘名,旋與鄉眾聚集三元古廟,聯絡103鄉人民,共商戰計,並決定以古廟三星旗,「旗進人進,旗退人退,打死無怨」。30日誘敵至牛欄岡,分割圍殲,斃敵200餘人,生俘20餘名。時番禺農民周春率沙亭岡鄉眾,城北三家店打石工人鄧潛率石工亦參加戰斗。事後仍以種菜為生。享年80餘歲。
韋昌輝:原名至正,或作正、政。廣西省桂平人,太平天國首領。韋昌輝出身於地主兼典當商家庭,後捐監生。因受官吏欺壓,接受馮雲山勸導,參加拜上帝會。獻出家產,開爐制械,積極准備起義。金田起義時,全家從征。任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太平軍攻克永安(今蒙山)後,被封北王、六千歲,後在與楊秀清爭權中,造成「天京事變」的慘劇,太平天國由此而衰,韋本人也被洪秀全處死,削其封號,貶稱「北孽」。
韋以德:清廣西省桂平人,太平天國將領,被封為國宗,提督軍務,後在武昌陷落,西援田家鎮時戰死於半壁山。
韋朝元:又名韋德明,號七綹須,南籠府(今貴州省安龍)當丈寨人,清朝南籠(今屬貴州省)起義首領。推舉能做巫行醫的布依族巾幗英雄王囊仙(王阿崇)為「皇仙娘娘」,取年號為仙大。韋朝元自任大王玉帝仙官,取年號為元順,並建立丞相,副丞相、總管仙達、仙娘等文武官職,以統率義軍。
韋樹模:清代廣西省平南人,早年入廣西同盟會分會,在廣州起義中殉難,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韋雲卿:清末廣西南寧人,早年入同盟會,並參加了鎮南關起義和河口起義,後在廣州起義中殉難,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韋拔群:廣西東蘭人,原名秉吉,秉乾,後改名萃。壯族。1916年組織討袁義軍。後到貴州講武堂學習。1921年回東蘭領導農民同土豪劣紳斗爭,組織東蘭公民會和西蘭國民自衛軍。1925年1月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同年4月回東蘭組織農民協會,任東蘭縣農民協會軍事部長。後創辦東蘭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農民運動骨幹。大革命失敗後,在右江地區領導農民自衛軍進行游擊戰爭。192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廣西省農民協會副主任委員。同年12月參加領導百色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三縱隊司令、右江工農民主政府委員。1930年10月紅七軍主力北上開往江西後,留在右江地區堅持斗爭,先後任紅二十一師師長、紅軍右江獨立師師長。1931年11月被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1932年10月17日在東蘭雙茶洞被叛徒殺害。
韋國清:原名邦寬,壯族,廣西東蘭人。早年參加東蘭農民自衛軍,參加百色起義,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新四軍縱隊副司令員、軍調處執行部徐州小組中共代表、山東野戰軍縱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縱隊兼政委。曾任蘇州市軍管會主任、市委書記兼市長,福州市軍管會主任、市委書記、市長,中共福建省組織部長等職。1950年奉命擔任中國軍事顧問團團長,應越南民主共和國邀請赴越,幫助越南人民進行抗法戰爭,參加指揮邊界、奠邊府等重大戰役。1955年任廣西省省長、中共廣西省第一副書記。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9年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
『陸』 關於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韋姓的來源 歷史上的韋姓名人 韋姓人口數量 韋姓族譜
韋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韋孟四世孫韋賢被封為扶陽節侯內,又徙京兆杜陵,這樣容一來,漢代韋姓已是分布於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韋姓人除避戰亂者有南遷情況外,大部於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時產生了,成為以後韋姓分支的主要源頭。隋唐時期,韋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陝西一帶為盛,盛唐時韋姓名人如韋應物、韋庄皆出於「京兆」,另外,因韋姓顯赫之家多居於陝西長安縣,而設韋曲鎮,可見唐朝韋姓的主要居住地為陝西,同時,江蘇、四川、安徽等地有韋姓南遷於此。從五代十國到宋元明清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韋姓人又有南遷者,但數量較之北方留居者仍為少數,基本上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今日韋姓以廣西、河南等省區居者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大約為370萬。
編輯於 2017-05-08
『柒』 請問韋家的祖先是誰,祖籍在什麼地方是不是廣西啊聽人家說姓韓也是韋家的人,是嗎
1.黃帝的後裔,據《世本》記載,黃帝娶了嫘祖,生了青陽和昌意版。昌意後來被貶謫到權若水,生子韓流。韓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稱。而身為五帝之一的顓頊,就是韓流之子。顓頊的董姓後裔參胡,初居於韓(山西永濟縣南韓陽),其後裔就是董姓中的一支韓氏族。
『捌』 史上姓韋的都有哪些名人
1、韋堅
字子金,唐代京兆萬年(今陝西省長安)人。為唐代大臣,由秘書丞歷任奉先(今陝西省蒲城縣,位渭南縣北)、曾任長安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令,以才能卓越、辦事精幹而聞名。
742年(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擢升為陝郡太守、水陸轉運使,時運進長安的江淮糧食財帛均經渭水(亦稱渭河),但渭水曲折淤淺,不便漕運,韋堅主持征調民工,在漢漕渠和隋廣通渠的基礎上修築運渠,在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壅渭修建興城堰,引渭水入渠。
向東作一條與渭水平行的渠道,在華陰縣永豐倉附近復與渭水匯合,渠成後每年運糧200餘萬石,提高效率10餘倍。又在禁苑之東築望春樓,下鑿廣運潭以通漕運,使每年至江淮載貨之船舶在潭中集中。
後升兼江淮南租庸、轉運、處置等使,又兼御史中丞。後為李林甫所諂,被長期流放嶺南(今廣東省廣州市)遭害。
2、韋應物
(737~792),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一說卒於貞元九年(793)。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游幸。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
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後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退職。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其山水詩景緻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
而《西塞山》景象壯闊,則顯示韋詩雄豪的一面。其田園詩實質漸為反映民間疾苦的政治詩。代表作有《觀田家》。
3、韋皋
(746-806),字城武,唐代京兆萬年人。一代名將,曾任監察御史、知隴州行營留後事、隴州刺史、奉義軍節度使等職。韋皋始仕為建陵挽郎。張鎰節度鳳翔,署營田判官。唐德宗狩奉天,授隴州刺史。置奉義軍,拜節度使。帝自梁洋還,召為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
貞元元年,出為劍南西川節度使,當四川安撫史前後經略滇南十一載,曾大破吐蕃48萬,取鐵橋16城,俘其五王,把南詔打得獻地圖和上貢求降,並且為他立紀功碑,威武之至。
憑著這樣的赫赫事功,他被唐天子封為南康郡王,他給韋氏帶來的榮耀,使世代子孫享用不盡,而終於成為了當時「離天尺五」的名門鉅族。
這位使吐蕃望風披靡的大將,治績也很高明,據說,他治理四川11年,載譽於道,當地的老百姓見其像必拜,深得民心。
4、韋述
京兆人。韋景駿之子,唐朝史學家,位列唐玄宗時期十八學士的第八位。韋述小時就將家二千卷書閱盡,「黃墨精謹,內秘書不逮也」。中進士時年紀還小,身材還不高。考功郎宋之問說:「韋學士童年有何事業」?韋述對曰:「性好著書」。
宋之問說:「本求異才,果得遷、固」。開元時,詔秘書監馬懷素編次圖書。懷素乃奏用韋述、元行沖、齊浣、王珣、吳兢等二十六人,同於秘閣詳錄四部書,五年始成《唐書》一百卷。張說引他任集賢院直學士,累遷尚書工部侍郎。
韋述在書府四十年,任史職二十年。補遺續缺,勒成國史一百一十二卷,事簡記詳。蕭穎士將他比作譙周、陳壽之流。安史之亂時,流亡至渝州卒。韋述好譜學,撰有《開元譜》二十卷,著有《兩京新記》。
5、韋紹光
廣東香山(今廣東省中山)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首領。菜農出身,喜習武術。1841年5月29 日,盤踞四方炮台的英軍竄至三元里一帶肆行淫掠,調戲其妻,即與鄉民奮起反擊。
怒殺敵兵10餘名,旋與鄉眾聚集三元古廟,聯絡103鄉人民,共商戰計,並決定以古廟三星旗,「旗進人進,旗退人退,打死無怨」。
30日誘敵至牛欄岡,分割圍殲,斃敵200餘人,生俘20餘名。時番禺農民周春率沙亭岡鄉眾,城北三家店打石工人鄧潛率石工亦參加戰斗。事後仍以種菜為生。享年80餘歲。
『玖』 廣西姓韋的祖籍是哪裡人
希望對你有幫助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元哲,為彭祖四世孫(第4代,曾孫),彭祖為顓頊五世孫(第5代,玄孫),顓頊為黃帝孫(第3代,孫)。這樣,元哲為黃帝十世孫,故韋氏屬黃帝子孫。與錢姓、彭姓同出一宗,形成於商代初年,發源於今河南省滑縣。少康為夏帝時,封大彭氏國支孫元哲(彭祖四世孫)於豕韋(今河南省滑縣),並建立諸侯國,成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韋國又稱韋國,夏末時被商湯所滅,韋國王族四散出逃,其子孫後代便以原國名韋為姓,遂成韋氏。
韋(Wéi )姓源出有五:
1、出自彭姓,為顓頊高陽氏大彭之後裔,以國名為氏。據《姓纂》記載:「出自顓頊大彭之後,夏封於豕韋,苗裔以國為姓,家彭城(今江蘇省徐州的古稱)。」又據《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韋姓出自顓頊高陽氏大彭之後裔,夏朝中興少康當政時,封大彭氏的別孫於豕韋(在今江蘇省銅山縣的附近),豕韋國又稱韋國,商時稱韋伯,周襄王時始失國,遷居彭城,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韋氏。史稱韋氏正宗。這就是河南韋氏。由此可見,四千多年前韋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2、出自韓姓,為漢初韓信之後裔,為避難簡改為韋氏。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後所殺,韓信一族險遭滅門之災,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今廣東、廣西一帶)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
3、出自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有韋氏。據《漢書·西域傳》所載,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有韋姓。
4、出自賜姓而來。據《唐書·桓彥范傳》所載,桓彥因功受賜韋姓,其後人以韋姓自居。
5、出自其它源流有韋氏。清朝時廣西慶遠府、貴州貴陽府定番州、湖廣施南古巴地和海南東方市及仫佬、苗、瑤、水等許多少數民族均有韋姓。 [編輯本段]遷徙分布
韋姓的發源地當是今河南境內。依資料記載,其早期的播遷始於漢朝:漢楚王太傅韋孟徙居魯國鄒縣(今屬山東省);韋孟四世孫韋賢被封為扶陽節侯,又徙京兆杜陵,這樣一來,漢代韋姓已是分布於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韋姓人除避戰亂者有南遷情況外,大部於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時產生了,成為以後韋姓分支的主要源頭。隋唐時期,韋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陝西一帶為盛,盛唐時韋姓名人如韋應物、韋庄皆出於「京兆」,另外,因韋姓顯赫之家多居於陝西長安縣,而設韋曲鎮,可見唐朝韋姓的主要居住地為陝西,同時,江蘇、四川、安徽等地有韋姓南遷於此。從五代十國到宋元明清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韋姓人又有南遷者,但數量較之北方留居者仍為少數,基本上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今日韋姓以廣西、河南等省區居者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一。
『拾』 廣西姓韋的人為什麼那麼多
覃、韋、廖、蘭
壯族的四大姓
在廣西,只要姓這4個姓的,基本上都是壯族人。大概90%以上吧~~~
廣西是「壯族自治區」,所以姓韋的多,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