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上大什麼運動

歷史上大什麼運動

發布時間:2021-03-06 08:19:56

① 歷史上有個運動叫什麼 「五* 運動」,那個

五卅運動:五來卅(sà)運動源是一次偉大的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它大大提高了全國人民的覺悟程度和組織力量,在全國范圍內為北伐戰爭准備了群眾基礎,並將國民革命推向高潮,從而揭開了1925-1927年中國大革命的序幕。正如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所說:「五卅運動以後,革命高潮,一瀉汪洋,於是構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國大革命」。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愛國運動

太平天國---最主要的是反封建,就是反清.對於反外國帝國主義,並不是那麼突出.因為當時的領導階級和外國帝國主義有一些微妙的聯系,尤其是洪仁玕.
當然,他們並不是所謂的賣國,太平天國的領導階級所設想的是希望和外國帝國主義階級平等交往,而且太平天國的主要敵人是清政府,他們其實並不願過早地,太大地去刺激帝國主義.
義和團---義和團則是純粹的反外國帝國主義,從他們的表現就可以直接看得出來,他們受慈憙的差遣,對付外國侵略勢力.而慈憙並不很重視他們,僅僅是拿他們當工具而已,最後出於慈憙等人的軟弱等等原因,義和團運動反而被慈憙夥同帝國主義給撲殺了.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進行的反封建運動,這場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但是再往深處看,其實這場革命並不徹底,例如革命後依然沿用封建土地制度,社會上依然盛行封建思想;同時孫中山一派作為資產階級對於帝國主義依然很軟弱,對於許多不平等條許不敢提出異議,這也是當時中國資產階級的一個特點
五四運動---是以中國學生工人為主體的運動,一戰結束後,中國作為戰勝國出現在巴黎和會上.但並未受到戰勝國的待遇,會議的操縱國:英,法只為自己的利益,因而向別國出賣了中國的主權.消息傳到中國後先是由於學生發起遊行罷課,而後逐漸由工人罷工為主體,而民國在巴黎和會上也拒絕了簽字,這也是民國在外交上難得的一次良好表現

③ 歷史上有哪四個運動

蹴鞠:「蹴」即用腳踢,「鞠」系皮製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版球
馬球:馬球,史稱「擊權鞠」、「擊球」等,騎在馬背上用長柄球槌拍擊木球的運動。
角力:角力是人們用自身的力量而不借用任何工具去征服自然界的一項活動。
射箭:助弓的彈力將箭射出,在一定的距離內比賽准確性的體育運動項目,為射箭運動。

④ 歷史上有名的運動都有哪些

我國古代銅鏡以悠久的歷史和高超的制鏡技藝而聞名世界。江蘇省揚州市博物館收藏有一面珍貴的唐代打馬球畫像菱花銅鏡。此鏡出土於江蘇邗江金灣鎮,八瓣菱花形,鏡背正中置圓鈕,直徑18.5厘米,浮雕圖案,外區為蜂及折枝花各4幅,每瓣一幅,相間排列;內區為4人打馬球圖,每人騎一駿馬,揮舞前端呈鉤狀的球棒奮力擊球,4人姿態各異,活躍靈動,圖案空隙處點綴折枝花等。此鏡具有很高的工藝技術水平。

馬球在我國古代稱「擊球」、「打球」、「擊鞠」等,是一種傳統體育運動。關於馬球的起源,目前有幾種說法。有人認為馬球起源於波斯,經西域傳入長安;也有人認為起源於吐蕃(我國西藏地區),後傳入內地。定論有待進一步探討。但可以肯定的是,唐代馬球運動非常盛行,皇帝、貴族、文武官員以至文人都愛好打馬球,婦女也有打馬球的。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唐長安城含元殿遺址中,掘出一塊方形石碑,上刻「含元殿及球場等,大唐太和辛亥乙未建」,說明唐代宮城或禁苑中築有馬球場。1971年在陝西乾縣發掘的唐章懷太子墓,墓道西壁上有「打馬球圖」壁畫,畫面上有騎馬人物20多人,有的在球場上擊球,有的在一旁觀戰。前面幾名騎者手執球杖,正在驅馬搶球,其中一人作反身擊球狀,姿態矯健,得心應手。這幅壁畫線條流暢,形態生動,是唐代墓室壁畫藝術中的佳作,同時也再現了當年馬球比賽的精彩場面。

宋、遼、金時代馬球運動也很盛行,遼聖宗耶律隆緒經常和諸王、大臣進行馬球比賽。金世宗完顏雍也很喜歡打馬球。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敖漢旗寶國吐鄉一座遼代墓內發現一幅「馬球圖」。壁畫長1.5米,寬0.5米。畫面上共有5個契丹人,他們都手執球桿,在馬上爭奪紅色馬球,5個人中有3個戴白帽,一個戴綠帽,另一個把頭發盤在頭頂上。馬的顏色為兩白、兩紅和一黑。5個騎者神態各異,有的神情專注,有的面帶微笑,馬匹呈快速奔跑狀。這幅壁畫的發現,對於研究少數民族的文化、體育、風俗具有重要價值。

明代以後,馬球運動逐漸走向衰落。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幅《宣宗行樂圖》,圖中描繪了明宣宗朱瞻基在宮中觀看打馬球的情景。這時的皇帝已不是馬球運動的參加者,而是觀眾了。朱瞻基端坐在椅子上,神情專注地觀看馬球表演。場上一人乘馬舉旗前奔,後面一人揮舞著球杖沖向球門,身後數騎持杖等待上陣。此畫真實地記錄了當時打馬球的場面。

我國古代銅鏡以悠久的歷史和高超的制鏡技藝而聞名世界。江蘇省揚州市博物館收藏有一面珍貴的唐代打馬球畫像菱花銅鏡。此鏡出土於江蘇邗江金灣鎮,八瓣菱花形,鏡背正中置圓鈕,直徑18.5厘米,浮雕圖案,外區為蜂及折枝花各4幅,每瓣一幅,相間排列;內區為4人打馬球圖,每人騎一駿馬,揮舞前端呈鉤狀的球棒奮力擊球,4人姿態各異,活躍靈動,圖案空隙處點綴折枝花等。此鏡具有很高的工藝技術水平。

馬球在我國古代稱「擊球」、「打球」、「擊鞠」等,是一種傳統體育運動。關於馬球的起源,目前有幾種說法。有人認為馬球起源於波斯,經西域傳入長安;也有人認為起源於吐蕃(我國西藏地區),後傳入內地。定論有待進一步探討。但可以肯定的是,唐代馬球運動非常盛行,皇帝、貴族、文武官員以至文人都愛好打馬球,婦女也有打馬球的。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唐長安城含元殿遺址中,掘出一塊方形石碑,上刻「含元殿及球場等,大唐太和辛亥乙未建」,說明唐代宮城或禁苑中築有馬球場。1971年在陝西乾縣發掘的唐章懷太子墓,墓道西壁上有「打馬球圖」壁畫,畫面上有騎馬人物20多人,有的在球場上擊球,有的在一旁觀戰。前面幾名騎者手執球杖,正在驅馬搶球,其中一人作反身擊球狀,姿態矯健,得心應手。這幅壁畫線條流暢,形態生動,是唐代墓室壁畫藝術中的佳作,同時也再現了當年馬球比賽的精彩場面。

宋、遼、金時代馬球運動也很盛行,遼聖宗耶律隆緒經常和諸王、大臣進行馬球比賽。金世宗完顏雍也很喜歡打馬球。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敖漢旗寶國吐鄉一座遼代墓內發現一幅「馬球圖」。壁畫長1.5米,寬0.5米。畫面上共有5個契丹人,他們都手執球桿,在馬上爭奪紅色馬球,5個人中有3個戴白帽,一個戴綠帽,另一個把頭發盤在頭頂上。馬的顏色為兩白、兩紅和一黑。5個騎者神態各異,有的神情專注,有的面帶微笑,馬匹呈快速奔跑狀。這幅壁畫的發現,對於研究少數民族的文化、體育、風俗具有重要價值。

明代以後,馬球運動逐漸走向衰落。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幅《宣宗行樂圖》,圖中描繪了明宣宗朱瞻基在宮中觀看打馬球的情景。這時的皇帝已不是馬球運動的參加者,而是觀眾了。朱瞻基端坐在椅子上,神情專注地觀看馬球表演。場上一人乘馬舉旗前奔,後面一人揮舞著球杖沖向球門,身後數騎持杖等待上陣。此畫真實地記錄了當時打馬球的場面。

我國古代銅鏡以悠久的歷史和高超的制鏡技藝而聞名世界。江蘇省揚州市博物館收藏有一面珍貴的唐代打馬球畫像菱花銅鏡。此鏡出土於江蘇邗江金灣鎮,八瓣菱花形,鏡背正中置圓鈕,直徑18.5厘米,浮雕圖案,外區為蜂及折枝花各4幅,每瓣一幅,相間排列;內區為4人打馬球圖,每人騎一駿馬,揮舞前端呈鉤狀的球棒奮力擊球,4人姿態各異,活躍靈動,圖案空隙處點綴折枝花等。此鏡具有很高的工藝技術水平。

馬球在我國古代稱「擊球」、「打球」、「擊鞠」等,是一種傳統體育運動。關於馬球的起源,目前有幾種說法。有人認為馬球起源於波斯,經西域傳入長安;也有人認為起源於吐蕃(我國西藏地區),後傳入內地。定論有待進一步探討。但可以肯定的是,唐代馬球運動非常盛行,皇帝、貴族、文武官員以至文人都愛好打馬球,婦女也有打馬球的。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唐長安城含元殿遺址中,掘出一塊方形石碑,上刻「含元殿及球場等,大唐太和辛亥乙未建」,說明唐代宮城或禁苑中築有馬球場。1971年在陝西乾縣發掘的唐章懷太子墓,墓道西壁上有「打馬球圖」壁畫,畫面上有騎馬人物20多人,有的在球場上擊球,有的在一旁觀戰。前面幾名騎者手執球杖,正在驅馬搶球,其中一人作反身擊球狀,姿態矯健,得心應手。這幅壁畫線條流暢,形態生動,是唐代墓室壁畫藝術中的佳作,同時也再現了當年馬球比賽的精彩場面。

宋、遼、金時代馬球運動也很盛行,遼聖宗耶律隆緒經常和諸王、大臣進行馬球比賽。金世宗完顏雍也很喜歡打馬球。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敖漢旗寶國吐鄉一座遼代墓內發現一幅「馬球圖」。壁畫長1.5米,寬0.5米。畫面上共有5個契丹人,他們都手執球桿,在馬上爭奪紅色馬球,5個人中有3個戴白帽,一個戴綠帽,另一個把頭發盤在頭頂上。馬的顏色為兩白、兩紅和一黑。5個騎者神態各異,有的神情專注,有的面帶微笑,馬匹呈快速奔跑狀。這幅壁畫的發現,對於研究少數民族的文化、體育、風俗具有重要價值。

明代以後,馬球運動逐漸走向衰落。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幅《宣宗行樂圖》,圖中描繪了明宣宗朱瞻基在宮中觀看打馬球的情景。這時的皇帝已不是馬球運動的參加者,而是觀眾了。朱瞻基端坐在椅子上,神情專注地觀看馬球表演。場上一人乘馬舉旗前奔,後面一人揮舞著球杖沖向球門,身後數騎持杖等待上陣。此畫真實地記錄了當時打馬球的場面。

⑤ 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農民運動是什麼

太平天國運動,主要是死的人最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1.6億人死於這次運動當中。

⑥ 中國歷史上的政治運動有哪些

康有為的公車上書。
反袁的「一二 九」運動
土地革命、三反五反運動、爭風運動、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改革開放等。

⑦ 中國歷史上三大革命運動是

中國歷史上三大革命運動是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

1、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

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土地改革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徹底鏟除封建剝削制度的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

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提出了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領導了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新中國成立前,佔全國面積約三分之一的東北、華北等老解放區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

新中國建立初期,為徹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 並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創造條件, 在華東、中南、西南及西北等新近解放的地區繼續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簡稱《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亦稱《五四指示》),把抗日戰爭時期削弱封建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消滅封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擁護,他們踴躍參軍參戰,支援前線,鞏固解放區,積極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

3、鎮壓反革命運動簡稱鎮反運動,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清查和鎮壓反革命分子的政治運動,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並稱的三大運動之一。

歷時一年多的鎮壓反革命運動,范圍涉及到全國幾乎所有地區,從基本上肅清了國民黨殘留的反革命勢力,並清除了一批帝國主義間諜。

曾經猖獗一時的匪禍,也已基本撲滅,使我國的社會秩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改運動和抗美援朝戰爭。

(7)歷史上大什麼運動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影響:

國內經濟:

朝鮮戰爭開始之前,中國曾計劃用3年—5年時間恢復生產,將軍費從1950年占預算支出的43%減少到1951年的占預算支出的30%,以全部預算的70%投入經濟建設、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15日,中財委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經中央同意,確定戰爭期間財政經濟的工作方針是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

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准備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加強,1952年明確了「邊抗、邊穩、邊建」 的方針。

1950年國防費用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41.1%,次年增至43.0%,為建國後的最高峰。

直至1952年,經濟建設費才略微超過了國防費。至1952年,全國工農業總產值達827.2億元,比 1949年增長77.5%,鋼產量135萬噸,居世界第18位,糧食產量3088億斤,居世界第一位。

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

鎮壓反革命的影響:

鎮反運動的勝利基本肅清了殘留在大陸上的國民黨反革命殘余勢力,粉碎了國內外敵人破壞活動和反革命復辟陰謀,安定了社會秩序和人民生活,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和新生的人民政權,支援了抗美援朝、土改運動和國民經濟恢復工作的順利進行。

土地改革的影響:

土地改革運動極大地激發了億萬農民參軍參戰的熱情。在開展土地改革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進行了有效的戰爭動員,將保衛土改勝利果實與打倒蔣介石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參軍、支前成為解放區農民的自覺行動。

僅1946 年的8 月、9 月、10 月三個月,全解放區就有30 萬名翻身農民參加了人民解放軍。

為了支援前線,翻身農民踴躍交納公糧,參加戰勤,以各種方式投身於人民解放戰爭,他們用非常原始的運輸工具——牛車、毛驢、扁擔和背架,以至兩手和雙肩,保證了規模巨大的戰爭供給。

單是戰爭最初的8 個月中,冀魯豫解放區就出動120 萬民工,用了3320.8 萬個工來支援前線。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山東解放區共動員58 萬人入伍。

淮海戰役期間,各相關解放區前後方共動員民工500 多萬人。解放區農民為什麼能踴躍參軍參戰和支援前線,正是因為通過土地改革運動使他們得到了土地,實現了中國農民期望幾千年的「耕者有其田」的願望,他們意識到這場戰爭的勝負與能否保住手中的土地有著密切的聯系。

美國學者易勞逸在他的《毀滅的種子:戰爭與革命中的國民黨中國》中寫道:「國民黨在農村的失敗是由於當局——無能力保證農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極大地削弱了農民對政府所持有的尊敬。

這就意味著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的經常性的苛捐雜稅、腐敗、絕大部分官員所顯示出來的傾向地主階級反對佃農的偏見,所有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權威及其合法行動的社會價值。

結果,農民們不是非難,就是躲避征稅和徵兵官員。」「與之相比,在共產黨地區,可能大多數農民仍然是完全不關心政治的,但他們傾向於與這個政權合作。

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則積極地支持共產黨人。」這恰是對土地改革運動意義的一個旁解。

土地改革運動,從經濟基礎上徹底摧毀了地主階級,同時也削弱了富農階級。沒收或徵收的土地、財產全部分給了貧雇農和部分下中農,使農民所得到的土地佔到總面積的95%,基本上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

又通過土改後期的復查運動,對錯劃成分的中農以及對某些地主照顧過多的偏向作了糾正,從而確立了政策界線,極大地孤立了地主階級,爭取和團結了中農。

土地改革真正實現了中國農民數千年來得到土地的奮斗目標,使農民真正從經濟上翻身作了主人,從而最深入、最廣泛地調動了農民群眾的革命和建設的積極性,使農業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解放。

土地改革還確立了貧雇農在農村中的優勢地位,鞏固了工農聯盟,為引導億萬農民走上集體化道路創造了條件。

(7)歷史上大什麼運動擴展閱讀來源:

網路-鎮壓反革命運動

網路-抗美援朝

網路-土地改革運動

世界歷史上除了中國還有哪些著名的學生運動

1964年,美國加州柏克利大學的學生在「公民參與的民主」的口號下,反對校方家長式的管理及陳舊的校規,發起「言論自由運動」,拉開了學生運動的序幕;

1965年,美國密根歇大學發起反對越戰的運動,哥倫比亞、哈佛、耶魯等名校學生積極響應,形成遍及全國的學生反戰運動;

1966年,在西德、法國、英國等國也出現反對越戰的學生運動;

1967年,西德學生運動廣泛開展,出現高潮;

1968年4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佔領學校的幾座大樓,抗議學校為越戰服務的研究項目和種族主義政策,學生與軍警發生沖突,引發全國性的抗議運動;

1968年5月,法國爆發波瀾壯闊的「五月事件」,一千萬學生、專業人士還有工人走上街頭,引發全國性的罷課、罷工,巴黎街頭出現像1789年大革命和1871巴黎公社那樣的街壘和巷戰,整個社會達到了革命的臨界點;

1968年3-10月,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學生罷課、上街,抗議越戰;

1968-1969年,義大利的學生和工人運動掀起高潮,出現「火熱的秋天」(Hot Autumn)

1968-1969年,北愛爾蘭學生要求民主,導致內戰;

1970年5月,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入侵柬埔寨為導火索,美國學生反戰運動達到高潮,全國罷課學校900餘所,一半以上的高校教師和學生參加這一運動,學生運動達到頂峰……

這場幾乎是突如其來的、席捲西方各國的學生運動的風暴,雖然是由「自由言論」、「公民參與民主」、反對越戰、反對舊的教育制度等具體原因所引發的,但是運動本身帶有十分鮮明的反對現代文明的色彩。學生運動的狂飆掠到之處,原有的社會倫理道德、行為准則、生活態度、生活內容,甚至舉止行為和基本價值觀都受到強烈的沖擊和批判。傳統意義上的西方生活方式(westen way of life), 傳承於古代希臘、羅馬文明,深得基督教精神的熏陶,在近代又歷經人文主義精神的浸染和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的洗禮才熔煉成型,但是在20世紀60年代,構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受到如此強烈的沖擊,這本身就昭示著一個社會變革和文化變遷時代的來臨。為了深刻理解20世紀60年代西方學生運動,給這場學生運動一個准確的歷史定位,讓我們首先把歷史的鏡頭拉開、放大,聚焦於它所發生的那段歷史,鳥瞰整個20世紀60年代。

「60年代」(The Sixties)在西方是一個特殊的詞彙,它代表了一個特定的時代。雖然已經過去30多年,但至今一提起「60年代」,還會在許多西方人心中激起強烈的感情沖動。對於那些當年曾是學生運動的參與人,現在已成為他所反對過的那個制度的維護者的成年人來說,「60年代」是一個激盪的歲月,不僅給他留下一片與其青春融為一體的抹不去的回憶,也留下了背負一生的沉重思考;而對於「60年代」後出生的一代人來說,60年代也並不遙遠,因為他們今天生活的許多內容、許多方面就源自於那個時代。

歷史意義上的年代並不一定完全按時間的紀年劃分。歷史含義上的「60年代」始於50年代末,以新左派運動的興起為起點,止於70年代初,以「黃金時代」終結、各種社會運動取得階段性成果為標志,在西方有「漫長的60年代(long sixties)之說。 在這里「漫長」的含義不僅是因為它在時間上超過了10年,更主要的是在這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里,西方國家發生了許多在內在邏輯上相通,但色彩繽紛、表現各異的事情,包括新左派運動、反戰運動、黑人民權運動、青年反主流文化運動、學生運動、女權運動、環境保護運動、流行音樂興起、家庭和社會關系變化、性觀念革命、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後現代思潮崛起等等,林林總總,五光十色,不僅給這個時代留下了社會變革和文化變革的深深的印記,而且,它們作為60年代的一份精神遺產,超越時間的界限,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地擴展、延伸,直接影響著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

⑨ 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運動有哪些

大的說三次工業革命應該算最有名的,還有資產和無產階級革命,小有法國大革命回,十月革命。

復興就知答道文藝復興,其實中國現在也算在復興…

⑩ 歷史上的各大運動有哪些

【國外】
·國家:印度;
·運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簡介:M.K.甘地領版導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權殖民統治的運動(1920年9月~1922年2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印度掀起民族解放運動高潮。

·地區:歐洲;
·運動:文藝復興;
·簡介:文藝復興最早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其核心是《人乃萬物之本》,主張以個人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人文主義者重視人的價值,提倡個性與人權,主張個性自由,反對天主教的神權;主張享樂主義,反對禁慾主義;提倡科學文化,反對封建迷信。

【中國】
商朝:國人暴動
·春秋:百家爭鳴、商鞅變法
·清朝: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近代: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大什麼運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