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很多治理洪水的情節
為什麼中國和西方的神話中都經常出現大洪水?是否是同一場?史前大洪水是世界多個民族的共同傳說,在人類學家和神話學家的研究中發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中國、瑪雅等早期文明中,都有洪水滅世的傳說與記憶,也因此產生了各界特色的創世神靈與治洪英雄。
神話是吸引人也是不斷變動的,大洪水故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復雜化了,許多洪水故事加進了各種斗爭和再造人類的主題。英國著名的人類學與民族學家弗雷澤曾指出: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130多個印第安種族中,以大洪水為主題的神話普遍存在。文字誕生之後,幾乎每個文明都在描繪大洪水的可怕。關於大洪水的最早的記載,見於蘇美爾的楔形文字寫的泥磚。
公元前3500年前的蘇美爾泥版文書中說:那種情形恐怖得讓人難以接受,風在空中可怕的呼叫著,大家都在拚命的逃跑,向山上逃去什麼都不顧了,每個人都以為戰爭開始了;在《舊約·創世紀》中如此描繪大洪水: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極大,於是宣布將使用洪水,毀滅天下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但是,上帝命令義人諾亞建造一個巨型的方舟,給人類留下活口;
蘇美爾文明經典《吉爾伽美什史詩》中說:洪水伴隨著風暴,幾乎在一夜之間淹沒了大陸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阿茲特克文明的《奇馬爾波波卡繪圖文字書》中: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內,所有的人都滅絕了,山也隱沒在了洪水之中;
瑪雅文明神聖典籍《波波武經》中也說:這是毀滅性的大破壞......一場大洪災......人們都淹死在從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在中國的遠古傳說里,大洪水的原因是共工怒撞不周山,水神共工和顓頊發生戰爭,共工敗給顓頊後一怒之下,撞折了支撐天的不周山以致於天崩地陷,洪水滔天。中國古代典籍很多都涉及到,如此記載:
洪水滔天,鯀竊息壤以湮洪水。(《山海經·海內篇》)當饒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昔上古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河出孟門,大溢橫流,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名日鴻水(《孟子·滕文公》)
而現代科學則力求給予解釋,認為大洪水的原因可能是五個方面:外來行星撞擊說、地球火山爆發說、地球軸線異動說、北緯地質變化說、潮汐鎖定作用說。
『貳』 黃河水患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什麼
黃河,從黃土高原抄夾帶大量襲的泥沙,由西向東氣勢磅礴地奔瀉下來。進入華北平原以後,黃河水流減緩,河道開闊,由於泥沙逐年淤積,河床遠遠高出兩岸的田園和居民,汛期水位,比開封著名的鐵塔和鄭州著名的「二七紀念塔」塔頂還要高,成為地球上的一條「懸河」。黃河兩岸廣大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危,都系於那條大堤上。中國歷代王朝都採取措施,防止黃河水患。
『叄』 長江黃河水患已經有幾千年歷史,經驗和教訓也有幾千年的積累,但這幾年為何每次發洪水都損失慘重
感謝你敏銳地發現抄這個話題。
創建人與自然的和諧,一方面是人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寶藏(如水能),另一方面是保護大自然現有的健康狀態。
建造大壩一向是禍福並行的。當時,建設前,在《光明日報》上曾有激烈的學術爭論,只是中央感到利大於弊就實行了。緩解華北和華南的用電危機,的確大家見到了。但改造自然,改變了生態環境,必然要遭到自然的報復,這個報復大家都還不清楚。自然有太多的奧秘,當人類知曉時,一切都太晚了。所以我們時刻要警惕。至於新聞,不審慎的發稿,錯就錯了。現在社會發展太迅猛,一切都在變化,不足為奇。你沒見,中央二台消費主張說到某類商品純屬虛假言行,而當時的一台正在放這個廣告嗎?
『肆』 為什麼古代中國沒有像中世紀歐洲那樣爆發過大規模的疾病
中國古代雖然也爆發過疫病,但是從根源來說是與西方種世紀有所不同的,且規模控制也相對較好。我們可以來對比一下二者之間的差別,首先,中國爆發大規模疫病時主要多由於兵災與水源遭受污染,或中央政權無力管控,這個時候疫病傳播就會相當快速。我們當前所知道的規模相對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疾病還是後來傳入的天花。
領主們和貴族們為了自保會躲入城堡並關閉城門,等到村莊中的疫病過去或人都死絕以後才有可能出來。不過,這是從僥幸方面說的,因為完全封閉的環境,如果躲入堡內的人本身攜帶細菌,如此絕境的環境,無益於將自己困入了另一個死敵,城堡內的人更有可能被全部傳染,最終死絕。
『伍』 歷史上都是黃河水患,為啥最近幾年變成長江水患了
在古代時期有很多朝代在中原地區建立自己都城,但大多數的原因就是因為靠近其水源地,而這個水源地就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在歷史上黃河也是發生了很多的水患,也是破壞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有人就會問歷史上都是黃河水患,為啥最近幾年變成長江水患了?答案是因為人文的活動,環境遭到人們的破壞,導致很多樹木遭到了砍伐,以至於很多的洪澇災害。長江的水患問題也是與人類活動是離不開的,靠近長江地區幾乎都是工業城市,且由於五六十年代的工業運動,導致很多的水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再加上近幾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擴張等等,導致很多的樹木遭到了砍伐。
『陸』 中國歷史上有過哪些大水災
黃河在2000年內決口成災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水災波及范圍達25萬平方公里: 1117年黃河決口淹死百餘萬人。
1642年黃河決口,水淹開封城,全城37萬人中有34萬人淹死。 1933年黃河決口54處,受災面積1.1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360多萬,死1.8萬人。
長江在1300多年間水災200多次: 1931年自沙市至上海沿江城市多被水淹,武漢市受淹百日,淹沒農田333.3萬公頃,受災人口2850萬人,死亡14.5萬人。
1932年漢江大水受災面積150.9萬公頃,1003萬人受災,死14.2萬人。
1954年長江大水,漢口最高水位達29.73m,超出1931折決堤水位2.8m,經全力搶護,保住重點堤防和武漢市的安全,但受災農田仍達317萬公頃,受災人口1800萬,死亡3.3萬人。
1981年長江大水53個縣以上城市、580個城鎮、2600多座工廠企業、83.3萬公頃耕地受淹,倒房160萬間 1931年淮河大水,水淹蚌埠,淹地面513.3公頃,死7.5萬人。
1975年淮河上游暴雨,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失事,嚴重受災人口550萬,死亡數萬人,京廣東鐵路被沖毀102公里,中斷停車18天。
1991年,江淮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澇成災,安徽、江蘇、河南、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受災人口達1.3億,死亡1200多人,傷25萬多人,僅安徽、湖北兩省55個縣市受淹,直接經濟損失600多億元。
海河在580年間水災387次:
1939年海河大水,淹天津,333.3萬公頃耕地、800萬人受災,沖毀鐵路160公里。
1956年淹地285.3公頃,受災1500萬人。
1963年淹地380萬公頃,倒房1450萬間,沖毀鐵路75公里,損失60億元。
在其它流域,如1915年珠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珠江三角洲受災農田43.2萬公頃,災民300多萬,死傷10餘萬人。1932年松花江暴雨洪災,哈爾濱市被淹1個多月,12萬人無家可歸,淹死、病死災民2萬餘人.
『柒』 中國歷史上諸多為什麼
司馬氏建立的晉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無功掌權,弒君篡位,驕奢淫逸,毫無建樹,第一個被外族滅國的國家。晉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為何這么說呢?曹魏後期,政治日益腐敗,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與此同時,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以曹爽為首和以司馬懿為
首的兩個集團的對立和斗爭。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陽城南拜謁魏明帝陵,司馬懿乘機在洛陽發動政變,奪取了朝中大權。公元251
年,司馬懿病死,子司馬師繼續掌權。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為帝。次年,司馬師死,弟司馬昭當政。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於是率數百仆
從向司馬昭進攻,結果被殺。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帝,政權完全為司馬氏所控制。公元263年,司馬昭向發動滅蜀漢之戰,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分東、中、西
三路進攻漢中。蜀漢則以姜維為首組成抵抗軍,據劍閣天險與魏軍相持。鄧艾遂率精兵偷渡陰平攻佔涪城,進逼成都。蜀漢後主劉禪不戰出降,姜維聞訊後帶部投降鍾會,後兵變不成,自刎而死,蜀漢滅亡。公元266年,曹魏皇帝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改元泰始,是為晉武帝。曹魏滅亡,西晉開始。
司馬炎登基之後吸取曹魏權臣篡位的經驗,將天下以郡為國,分封27個同姓王,同周朝一樣讓諸侯保護皇室來統治天下。西晉先期早期歷經改革,
國力一定程度變強。但沒過幾年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則貪暴恣肆,奢侈成風。如何曾日食萬錢,還說「無下箸處」。大族王愷、石崇互比奢侈,大臣傅咸上疏說
「奢侈之費,甚於天災」,請求皇帝制止,但司馬炎不僅無動於衷,還資助其舅爭富。官僚們不僅奢侈成性,而且公開搶劫、殺人。如石崇做荊州刺史,「劫遠使商
客,致富不貲」。司馬炎也驕奢淫逸起來,由於未能解決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後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內亂。這場權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公元290年(太熙元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後,外戚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即位的晉惠帝司馬衷痴呆低能,皇後賈南風(即
賈後)為了讓自己能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兵殺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後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
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後遂執政,任用賈模、張華、裴頠等人,使天下保持相對安
定。公元299年(元康九年),賈後不顧張華等人的勸阻,以陰謀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發兵廢殺賈後、張華等。之後
司馬倫掌控了大政。之後許多諸侯打起了篡權的野心,起兵造反。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司馬穎、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司馬
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
八王之亂的十六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中原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自漢朝以來許多游牧民族投降內附中原王朝,不少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渭二水流域,勢如弧形,包圍晉都洛陽,形勢極不利。
晉武帝太康初年,侍御史郭欽請徙胡族於塞外,並以漢人實邊以絕胡患,武帝不納。惠帝元康元年,山陰令江統作《徙戎論》謂,若不立刻徙胡,晉
室岌岌可危。亦不為惠帝接納。當時形勢已積重難返,既無法徙胡,即使要他們「各附本種,還其舊土」,亦不可能,故所有徙胡之議,成為一紙空文。加上政府容
許胡人移入,卻不教化,只有加深胡漢兩族的矛盾;又以胡人為兵,這情況於八王之亂時更普遍,如王浚,司馬騰用鮮卑人,成都王則用匈奴。在用胡策略下,胡人盡知西晉國力虛實,只要時機一到,便起兵作亂。
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屬山西省),國號漢(後來的前趙)。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劉淵死,其子劉聰繼
立。次年四月其將石勒殲晉軍十餘萬人於苦縣寧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縣),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
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懷帝,殺太子司馬詮、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餘人,並挖掘陵墓和焚毀宮
殿,史稱「永嘉之亂」。此後150年裡五胡十六國換流侵佔中原,屠殺漢人,經濟文化遭受重大打擊。大量人口為避戰亂從中原遷往長江中下游,史稱「衣冠南
渡」,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進一步遷往南方。
『捌』 古代黃河母親水患不斷,為何現在沒了
古代黃河母親的水患不斷,現在沒有這樣的水患了,是因為有了改變,國家有大力的治理黃河,將黃河治理的非常好,所以黃河的水患自然就好了。
我們知道,在我們國家沒有對黃河治理之前,不僅黃河是容易發生水災的一個地方,而且還容易引發洪災,給當地的居民帶來一些災難,但是我們同樣也知道,如果可以將黃河治理好,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黃河的水源進行一些工業和農業活動,但是也要適度的使用。
因為黃河的河床不斷抬高,所以如果要將河堤修建的高一點,或者是將當時的河床進行一定的修復,比如清除河道的一些淤泥,就可以讓這些河床變得低一點,黃河的水流就不會輕易的流出來。
因為最近我們國家治理黃河的措施都很好,所以導致我們的黃河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出現,這也是為什麼黃河在古代的時候水患很多,在現在的時候卻沒有的原因。
『玖』 歷史上的黃河水患有很多你了解多少講一講吧
漢以前(兩次)
周安王三年():虢山崩,壅河。
始皇二十二年(225BC):王賁伐魏,引河溝灌大梁。三月,城壞。
西漢(八次)
孝文十二年(168BC): 河決酸棗,東潰金堤、東郡,大興卒塞之。
孝武建元三年(138BC):河水決於平原。
元光三年(132BC):春,河水徙。從頓丘東南流。夏,五月丙子,復決濮陽、瓠子,注巨野,通淮泗,泛郡十六。天子使汲黯、鄭當時發卒十萬塞之,輒復壞。是時田蚡奉邑食鄃;鄃居河北,河決而南,則鄃無水災,邑收多。蚡言於上曰:「江河之決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強塞。塞之未必應天。」而忘氣用數者亦以為然。於是天子久之不復事塞也。
元封二年(109BC):初,河決瓠子,後二十餘歲不復塞,梁楚之地尤被其害。是歲,天子使汲仁、郭昌二卿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河決。天子自泰山還,自臨決河,沉白馬、玉璧於河,令群臣、從官自將軍以下皆負薪,卒填決河。築宮其上,名曰宣房宮。導河北行二渠。復禹舊跡,而梁楚之地復寧。
孝元永光五年(39BC):初,武帝既塞宣房,後河復北決於館陶,分為屯氏河,東北入海,廣深與大河等,故固其自然,不堤塞也。是歲,河決於清河靈鳴犢口,而屯氏河決。
孝成建始四年(29BC):大雨水十餘日,河決東郡金堤……河果決於館陶及東郡金堤,泛濫兗、豫及平原、千乘、濟南,凡灌四郡,三十二縣,水居地十五萬餘頃,深者三丈,壞敗官亭、室廬且四萬所
孝成河平三年(26BC):河復決平原,流入濟南、千乘,所敗壞者半建始時。復遣王延世與丞相楊焉及匠作大將許商、諫大夫馬延年同作治,六月乃成。復賜延世黃金百斤。治河卒非受平賈者,為著外繇六月。
鴻嘉四年(17BC):秋,勃海,清河,信都河水湓溢、灌縣、邑三十一,敗官亭、民舍四萬餘所,平陵李尋奏言:「議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跡而穿之。今固其自決,可且勿塞,以觀水勢;河欲居之,當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後順天心而圖之,必有成功,而用財力寡。」於是遂止不塞。朝臣數言百姓可哀,上遣使者處業賑贍之。
王莽始建國三年(11AD):河決魏郡,泛清河以東數郡。先是,莽恐河決為元城冢墓害;及決東去,元城不憂水,故遂不決堤。
東漢(兩次)
孝明永平十二年(69):初,平帝時,河、汴決壞,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儀令樂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興役,乃止。其後汴渠東侵,日月彌廣,兗、豫百姓怨嘆,以為縣官恆興他役,不先民念。會有薦樂浪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詔發卒數十萬,遣景與將作謁者王吳修汴渠堤,自滎陽東至
千乘海口千餘里,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無復潰漏之患。
孝桓永興元年(153):秋,七月,郡、國三十二蝗,河水溢。
晉武帝泰始四年(268):九月,青、徐、兗、豫四州大水。
泰始五年(269):青、徐、兗三州大水。
咸寧三年(277):兗、豫、徐、青、荊、益、梁七州大水。
咸寧四年(278):司、冀、兗、豫、荊、揚四州大水,螟傷稼。
太康四年(283):河南及荊、揚等六州大水。
晉惠帝元康五年(295):荊、揚、兗、豫、青、徐六州大水。
元康八年(298):秋,九月,荊、豫、徐、揚、冀五州大水。
晉元帝建武元年(304):秋,七月,大旱;司、冀、並、青、雍州大蝗。 河、汾溢,漂千餘家。
陳文帝天嘉三年(562):齊青州上言河水清,齊主遣使祭之,改元河清。
臨海王光大元年(567):丁巳,齊上皇如晉陽。山東水、飢,僵屍滿道。
隋 (一次)
隋恭帝義寧元年(617):河南、山東大水,餓殍滿野。
唐 (十次)
太宗貞觀七年(633),九月,山東、河南四十餘州水,遣使賑之。
貞觀八年(634),七月,山東、河南、淮海之間大水。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秋,七月,河南北大水,溺死者以千計。
開元十五年(727):秋,七月戊寅,冀州河溢。
唐憲宗元和八年(812):夏,六月,大水。秋,七月,振武節度使李光進請修受降城,兼理河防。時受降城為河堤所毀。
元和十一年(815):饒州大水,漂失四千七百戶。
元和十二年(816):秋,七月,大水,或平地二丈。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7):河南、北淮南大水,徐、泗水深五丈,漂沒數萬家。
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2):關東、河南大水。
唐昭宗乾寧三年(895):夏,四月辛酉,河漲,將毀滑州城。朱全忠命決為二河,夾滑州城而東,為害滋甚。
後唐
庄宗同光三年(924):詔平盧節度使符習治酸棗遙堤以御決河。
後晉
齊王開運元年(944):滑州河決,浸汴、曹、單、濮、鄆五州之境。環梁山合於汶。
齊王開運二年(945):秋,七月,河決楊劉,西入莘縣,廣四十里,自朝城北流。
丙辰,河決澶州臨黃
後漢
高祖乾祐元年(948):五月己亥,滑州言河決魚池。
隱皇帝乾祐三年(949):六月,河決鄭州。
後周
太祖廣順二年(951):十二月丙戌,河決鄭、滑,遣使行視修塞。
此後更加頻繁,不可勝數。
以上為經過整理的史料中的有關記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拾』 中國歷史上有過哪些大水災
水災,泛指洪水泛濫、暴雨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多對人類社會造成的災害而言。一般所指的水災,以洪澇災害為主。水災威脅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財產損失,並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不良影響。防治水災雖已成為世界各國保證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公共安全保障事業。但根除是困難的。至今世界上水災仍是一種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
據史書記載,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2155年間,大水災就發生了1029次,幾乎每兩年就有一次。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黃河決口,淹死100多萬人。公元1642年(明崇禎15年),黃河泛濫,開封城內37萬人,被淹死34萬人。1933年黃河決口62處。1938年,蔣介石在河南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使1250萬人受害。
在洪災的侵吞中,大城市不能免。據考證,歷史上洪水曾五進北京城,天津市曾8次被淹。
本世紀最大洪水有三次。一次是建國前,兩次為建國後。1931年,中國發生特大水災,有16個省受災,其中最嚴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五省,山東、河北、浙江次之。8省受災面積達14170萬畝,佔8省耕地面積的1/4強。據統計,半數房屋被沖,近半數的人流離失所,不少人舉家逃難。這次大水災禍不單行,還伴有其他自然災害,加上社會動盪,受災人口達1億人,死亡370萬人,令人觸目驚心。
解放後全國性的大水災主要有兩次,1954年大水災和1991年大水災。1954年那次全國受災面積達2.4億畝,成災面積1.7億畝。長江洪水淹沒耕地4700餘萬畝,死亡3.3萬人,京廣鐵路行車受阻100天。國家對自然災害的救濟費為3.2億元。
其他重大水災有:1958年黃河鄭州花園口出現特大洪水,鄭州黃河鐵橋被沖毀。海河流域1963年遭歷史上罕見的洪水,受災面積達6145萬畝,減產糧食60多億斤。長江最長的支流漢江1982年遭特大洪水,安康老城被淹,損失慘重。
由於歷史上記載的水災大都只是定性描寫,大到什麼程度難以衡量。估計最大的大概是大禹治水的那次。
有一本書可以去看看,《中國歷史大洪水調查資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