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海老街的建築特點
北海老城區從北面海灣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發展,沙脊街、西靖街、珠海路、中山版路權,一條條老街記錄了北海發展的進程。
老街的建築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吸收了嶺南建築的特點,還吸取了西方建築的一些藝術風格,前店後居的建築格局、中頂鋪、拖籠門、西式女兒牆裝飾.
老街的形成,奠定了北海城市生活的基礎。獨特的地理位置、中西文化的交匯、亞熱帶海洋氣候等等造就了北海人獨的生活習俗、生產習俗、節日風俗、語言習慣。
相對於傳統的城來說,北海從誕生開始就更多以「市」貿易點的形態存在,老街順應商業的發展而形成並發展,鼎盛時期北海市華南一大商埠,當時的老街商號林立,可謂寸土寸金。
老街的生活是豐富的。二三十年代的老街,除了酒肆歌坊,還有各種各樣的民間娛樂活動,如舞龍、舞獅、電影、粵劇、講故事等。
老街的教育氛圍是濃郁的,最早的私塾、到新式學校、中西合璧的教會學校,在當時的老街是一幅彌漫著書香的畫卷。
武術、游泳、足球、龍舟、挖貝殼、捕魚`````體育精神始終是北海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北海的飲食深受嶺南文化的影響,又有鮮明的地域性。水蝦、水魚、沙蟹汁、疍家海鮮、粵式點心......
❷ 北海老街的起源
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老街形成於1927年前後,但它的起源卻要追溯到19世紀中葉。自那時起,一批西洋建築陸續在北海建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騎樓老街。這些騎樓並不是西洋建築的簡單翻版,從深層文化根源來看,它體內流動著的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血液,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美麗的結晶。 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店鋪鱗次櫛比,中段的店鋪主要經營來自蘇杭的綢緞,東段的店鋪主要經營魷魚、沙蟲、蝦米、魚乾等干海貨,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鋪全部經營纜繩、漁網、魚鉤、漁燈、風帆布、船釘等漁民用品。隨著時間的推移,珠海路逐漸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除了稀稀落落還有屈指可數的幾間店鋪經營漁具外,其他店鋪已幾乎成為民居,街道建築日漸老化,但由於珠海路尚算保存完整,仍被歷史學家和建築學家們譽為「近現代建築年鑒」。 著名作家舒乙(老舍之子)認為,珠海路和新加坡國寶級的老街一模一樣,建議我市保護好這條極具開發價值的老街。
英國建築專家白瑞德先生認為,珠海路的歷史文化價值,不但對北海意義,而且對華南地區、全中國、及至全世界都有意義。 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市長皮埃爾.布爾克則建議北海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將珠海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來保護。只可惜此街已被破壞。
❸ 北海有哪些歷史文化
北海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歷史遺存豐富,今年11月16日被授予「中國歷內史文化名城」的稱容號。
北海是中國最早走向海洋貿易航線「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在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中被開辟為通商口岸。
北海著名旅遊景點「老街」是歷史文化名城的最好見證。
老街——珠海路是一條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街,始建於1883年,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築。1927年以前,這里曾是北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店鋪鱗次櫛比,中段的店鋪主要經營來自蘇杭的綢緞,東段的店鋪主要經營魷魚、沙蟲、蝦米、魚乾等干海貨,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鋪全部經營纜繩、漁網、魚鉤、漁燈、風帆布、船釘等漁民用品。
現在的「老街」上,雖然開了一些咖啡館、飯店、珠寶店等等,然而已經不再有往日繁華的風貌,白天有些來攝影的遊客,夜裡只有一段路上燈火輝煌。
❹ 北海老街的特色
❺ 北海老街有多長
北海老街長1.44公里,寬9米
❻ 求北海老街風土人情
北海老街——珠海路抄是一條有襲一百多年歷史的老街,始建於1883年,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築。這些建築大多為二至三層,主要受19世紀末葉英、法、德等國在我市建造的領事館等西方卷柱式建築的影響,臨街兩邊牆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臨街牆面部不同式樣的裝飾和浮雕形成了南北兩組空中雕塑長廊。這些建築臨街的騎樓部分,既是道路向兩側的擴展又是鋪面向外部的延伸,人們行走在騎樓下,既可遮風擋雨又可躲避烈日;騎樓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頗有古羅馬建築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