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的歷史
在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境地就已經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先秦時期,嶺南(包括香港)為百越之地,《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 。正史記載中,嶺南盡皆「南蠻之地」,至秦軍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學界近年來研究發現,這一觀點是「歷史的誤會」,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嶺南地區在秦朝之前已經存在過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高度文明,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著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寶安縣的轄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區和深圳市、東莞市,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頭城。
隋朝又廢東莞郡,將轄地並入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也改為隸屬南海郡,香港則仍歸寶安縣管理。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中國元朝時屬江西行省,元朝時,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在廣州的外港的屯門又設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拱衛廣州地區。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清朝於1662年派兵到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國殖民地。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 。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1)香港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
香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5′,北緯22°15′,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距廣州市約200公里。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的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為1106.3平方公里,其中港島80.7平方公里,九龍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1648.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雖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參考資料:網路-香港
2. 香港至今有多小年歷史
1840年之前的香gang還是一個小漁村。1842至1997年間,淪為英國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國對港恢復行使主權。
3. 香港有多大歷史
香港全境的三個抄部分(襲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只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新界的租借,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
所以,香港1842年以前只包括香港島約81平方公里;1860-1898年包括了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約47平方公里)共128平方公里;1898年至今又包括了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76平方公里),今天的香港總面積達到約1104平方公里。
4. 香港的歷史簡介。
英國開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時間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當時清政府戰敗於1842年8月29日與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及鴨脷洲割讓給英國。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再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時稱九龍司地方一區)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給英國管治。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塊大小島嶼總計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給英國,並將租借地稱為「新界」,租期為99年。從1898年7月1日開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從而佔領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雖然《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皆指香港島及鴨脷洲與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承認《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所有相關不平等條約,只承認香港受英國管理,而非英國屬地,並要求英國將香港島和九龍連同新界一並交還。1997年,英國政府決定將香港的主權交還給中國,但同時爭取維持英國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5. 中國香港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有 人 認 為 , 本 地 史 前 文 化 是 受 到 華 北 或 東 南 亞 地 區 文 化 入 侵 演 變 而 成 的 。 不 過 , 愈 來 愈 多 學 者 相 信 , 華 南 地 區 的 史 前 文 化 在 本 土 逐 漸 形 成 , 並 沒 有 受 到 外 來 文 化 重 大 影 響 。 另 一 方 面 , 研 究 公 元 前 四 千 年 以 後 的 最 早 期 文 化 , 無 疑 要 顧 及 環 境 轉 變 的 因 素 。 其 間 海 平 面 由 低 於 目 前 水 平 100 米 之 處 不 斷 上 升 , 淹 沒 沿 岸 的 廣 闊 平 原 , 形 成 今 天 的 海 岸 線 和 環 境 生 態 。 在 該 地 區 生 活 的 人 必 須 適 應 環 境 , 否 則 便 遭 湮 沒 。
考 古 發 掘 主 要 發 現 兩 個 新 石 器 時 代 的 文 化 層 。 青 銅 器 約 在 公 元 前 一 千 五 百 年 出 現 , 這 是 香 港 史 前 最 後 一 個 階 段 。 雖 然 當 時 沒 有 廣 泛 使 用 青 銅 器 , 但 香 港 考 古 遺 址 曾 有 刀 、 箭 鏃 和 戈 等 精 巧 青 銅 兵 器 出 土 , 也 發 掘 到 魚 鉤 和 空 銎 斧 等 青 銅 工 具 。 在 赤 鱲 角 過 路 灣 、 大 嶼 山 東 灣 和 沙 螺 灣 , 以 及 南 丫 島 大 灣 和 沙 埔 村 出 土 的 青 銅 器 石 范 , 足 可 證 明 青 銅 器 在 本 港 鑄 造 。
青 銅 器 時 代 陶 器 的 幾 何 印 紋 , 大 部 分 與 新 石 器 時 代 晚 期 陶 器 的 幾 何 圖 案 一 脈 相 承 , 但 其 中 的 「 雙 F 」 夔 紋 則 是 這 時 期 區 內 特 有 的 紋 飾 。
早 期 中 國 文 獻 稱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地 區 的 居 民 為 「 越 人 」 。 因 此 , 很 可 能 至 少 有 部 分 本 港 史 前 先 民 是 「 百 越 人 」 ( 各 類 越 人 的 統 稱 ) 。
一 九 九 七 年 馬 灣 東 灣 仔 北 遺 址 發 現 的 一 處 史 前 墓 地 , 為 研 究 香 港 史 前 人 類 的 族 屬 提 供 了 新 資 料 。 該 處 共 發 現 20 座 史 前 墓 葬 , 15 座 有 人 類 骸 骨 , 當 中 七 座 的 人 骨 保 存 得 較 完 整 。 研 究 顯 示 , 這 些 史 前 先 民 屬 亞 洲 蒙 古 人 種 , 並 有 熱 帶 地 區 種 族 的 特 徵 。
一 九 九 九 年 在 西 貢 蠔 涌 發 現 的 新 石 器 時 代 石 器 加 工 場 , 是 本 港 另 一 項 重 要 的 考 古 發 現 。 該 處 占 地 約 200 平 方 米 , 四 周 遍 布 多 件 石 環 心 、 石 片 、 打 制 石 器 如 蠔 鋤 、 雕 刻 工 具 , 以 及 錛 、 環 及 玦 等 磨 制 器 物 。 這 些 文 物 為 研 究 香 港 新 石 器 時 代 先 民 的 石 器 制 造 技 術 , 提 供 了 寶 貴 的 資 料 。
二 零 零 一 年 十 月 至 二 零 零 二 年 九 月 期 間 , 古 物 古 跡 辦 事 處 聯 同 內 地 陝 西 省 、 河 北 省 、 河 南 省 和 廣 州 市 的 考 古 研 究 所 , 組 成 本 港 歷 來 最 龐 大 的 考 古 隊 伍 , 對 西 貢 沙 下 遺 址 進 行 搶 救 發 掘 , 避 免 公 路 建 設 工 程 破 壞 考 古 遺 產 。 這 次 發 掘 有 重 大 收 獲 , 發 現 了 新 石 器 時 代 、 青 銅 時 代 、 唐 宋 時 期 和 明 清 時 期 豐 富 的 文 物 , 出 土 大 量 遺 物 和 遺 跡 , 不 但 進 一 步 完 善 了 香 港 考 古 學 文 化 的 編 年 , 還 提 供 了 追 溯 珠 江 三 角 洲 史 前 社 會 與 聚 落 形 態 的 重 要 線 索 。
在 大 嶼 山 石 壁 、 滘 西 洲 、 蒲 台 島 、 長 洲 、 東 龍 洲 、 港 島 大 浪 灣 和 黃 竹 坑 等 地 區 發 現 的 石 刻 , 相 信 也 是 這 些 先 民 刻 成 的 。 石 刻 以 幾 何 圖 案 為 主 , 是 有 趣 的 考 古 發 現 。
秦 ( 公 元 前 二 二 一 至 二 零 七 年 ) 漢 ( 公 元 前 二 零 六 年 至 公 元 二 二 零 年 ) 時 期 , 朝 廷 揮 軍 南 征 , 平 定 嶺 南 , 南 遷 的 漢 人 不 斷 增 加 , 對 原 居 民 產 生 種 種 影 響 。 這 段 動 湯 的 歷 史 可 從 本 港 出 土 的 漢 代 錢 幣 得 到 證 明 。 不 過 , 最 重 要 的 遺 跡 , 當 然 是 一 九 五 五 年 在 深 水 埗 李 鄭 屋 發 現 的 完 整 磚 室 墓 。 這 座 古 墓 隨 葬 典 型 漢 代 的 明 器 , 可 推 定 為 東 漢 初 期 至 中 期 的 古 跡 。 最 近 在 大 嶼 山 白 芒 、 滘 西 洲 、 馬 灣 東 灣 仔 及 屯 門 掃 管 笏 進 行 的 搶 救 發 掘 工 作 , 均 在 文 化 層 出 土 各 類 漢 代 陶 瓷 器 皿 、 鐵 器 和 大 量 銅 錢 。 此 外 , 在 旺 角 渠 務 工 程 地 盤 也 發 現 四 個 陶 罐 。
漢 代 以 後 的 考 古 遺 跡 至 今 所 知 甚 少 , 有 關 本 港 各 海 灘 常 見 的 圓 拱 型 灰 窰 的 挖 掘 和 研 究 工 作 , 正 好 幫 助 了 解 唐 代 ( 公 元 六 一 八 至 九 零 七 年 ) 本 港 居 民 生 活 的 一 面 。 石 灰 是 當 時 很 有 價 值 的 商 品 , 可 用 來 填 塞 木 罅 、 保 護 木 船 免 受 海 洋 微 生 物 蛀 蝕 、 為 容 器 防 漏 、 中 和 農 田 的 酸 性 土 壤 , 又 可 用 於 建 屋 、 制 鹽 等 , 在 當 時 顯 然 占 有 重 要 的 經 濟 地 位 。
公 元 十 三 世 紀 , 元 兵 南 下 , 結 束 宋 室 統 治 。 香 港 與 這 段 歷 史 淵 源 深 厚 。 已 遷 往 九 龍 舊 香 港 國 際 機 場 入 口 附 近 的 宋 王 台 石 刻 , 大 廟 灣 天 後 廟 的 宋 代 石 刻 , 石 壁 、 米 埔 和 奇 力 島 出 土 的 宋 代 窖 藏 錢 幣 , 以 及 在 大 嶼 山 稔 樹 灣 、 石 壁 和 元 朗 鰲 磡 石 等 多 處 發 掘 到 的 宋 代 青 瓷 , 都 是 這 個 時 期 的 文 物 。
考 古 工 作 有 助 研 究 明 代 ( 公 元 一 三 六 八 至 一 六 四 四 年 ) 和 清 代 ( 公 元 一 六 四 四 至 一 九 一 一 年 ) 期 間 的 本 港 歷 史 。 研 究 工 作 包 括 分 析 近 年 在 大 嶼 山 竹 篙 灣 出 土 的 大 量 明 代 青 花 瓷 器 。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這 類 瓷 器 制 作 非 常 精 巧 , 是 輸 往 東 南 亞 和 西 方 國 家 宮 廷 的 外 銷 瓷 器 , 在 公 元 十 六 世 紀 初 期 制 成 。 二 零 零 一 年 竹 篙 灣 遺 址 出 土 了 更 多 明 代 的 遺 跡 , 其 中 包 括 具 特 色 的 明 代 建 築 和 居 住 遺 跡 。 從 大 埔 碗 窰 遺 址 的 考 古 調 查 中 , 發 現 窰 工 可 能 早 至 明 代 初 期 已 開 始 制 造 青 花 瓷 器 。 瓷 器 工 業 一 直 維 持 至 二 十 世 紀 初 , 共 有 五 百 年 之 久 。 二 零 零 零 年 在 掃 管 笏 遺 址 進 行 搶 救 發 掘 時 , 發 現 了 一 個 明 代 墓 葬 區 , 共 有 墓 葬 三 十 多 座 , 陪 葬 品 包 括 陶 瓷 器 、 銅 錢 和 鐵 器 等 , 對 研 究 明 代 本 地 居 民 的 生 活 提 供 了 新 資 料 。
東 龍 洲 清 代 炮 台 的 發 掘 , 使 市 民 可 以 了 解 炮 台 的 內 部 結 構 , 以 及 清 末 屯 兵 香 港 的 軍 人 使 用 的 日 常 用 品 。 九 龍 寨 城 的 考 古 勘 查 , 發 現 寨 城 的 城 門 遺 跡 和 南 門 上 兩 塊 刻 有 「 南 門 」 和 「 九 龍 寨 城 」 字 樣 的 石 碑 。
6. 香港歷史簡介
香港自抄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襲的中原領土(中原指以陝西中部、河南西部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1982年9月,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7. 香港的歷史是什麼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新界的租借,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
8. 關於香港的歷史
英國建立香港殖民地之前,還未有「香港」這個行政區域的概念,所以之前的歷史皆附屬於嶺南或香港各地區的歷史。考古研究指出,香港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至39,000至35,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香港歷史: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清朝於1662年派兵到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
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8)香港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
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香港」。
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也就逐漸為遠近所認可。
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可後來,村裡人不肯種植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也就逐漸消失,但香港這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9. 香港有多少年的歷史
有廣東省復的那一天起就有香港,制因為香港沒有被英國人殖民時香港就屬於廣東省!
廣東歷史淵源久遠,距今13萬年前就有」曲江馬壩人」在此繁衍生息。相傳古為百越(粵)之地,故簡稱粵。秦始皇一統中國,於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設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今廣州)。漢屬交州。三國屬孫吳。唐代在今廣東、廣西建置嶺南道。宋淳化四年(993年)更名廣南道。元代設廣東道。明代設廣東道宣慰使司,後改為廣東布政使司。清代設廣東省,相沿至今。
10. 香港有多少年的歷史wobu
殖民前的香港
一直以來,歷史書籍記載香港的歷史,多由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說起。然而,香港早在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最有力的考古發現是:最近在香港最大的外島--大嶼山上,發現了一座5000年歷史的(古窯)。至於史前新石器時代的石刻散見在香港各地,雖然前人刻鑿的意義和創作者身分已不可考,但可以深信的是,這避風港和淡水灣曾經吸引不少在太平洋沿岸航行的古人在此停留。
約2000年前,在漢朝時,中國把香港納入版圖。坐落於九龍李鄭屋的漢墓就建於此時。十四世紀,許多廣東人紛紛來香港定居,還有從中國中部南遷至香港的(客家人)。許多現代香港人至今依舊向當日地主的後代支付(佃租),這些族群習稱為(新界五大族)。
根據一些最早的史冊紀錄,香港認定要成為一個經濟重鎮。官方史實中記載,軍隊最早駐守在屯門和大埔,目的是為了確保吐露港蜒另外,來自廣東東部的鶴佬漁民也到香港定居。十七世紀,滿清入主中國,為了剿平反對者及海盜,清廷嚴禁老百姓在沿海定居。最後,禁令廢除,新的移民又陸續到香港定居,即(客族)或(客家人)。
原本務農的客家人以後就開始種稻米、栽茶樹,亦出產莞香及鳳梨。家採收珍珠的利益;現在,屯門和大埔已搖身一變成為新界的兩個主要市鎮。
香港早期的生活方式,可在一些小漁村和小田莊里找到歷史證據。這些早期村落,許多至今仍有訪御牆、護城河及守衛室保護著。
鴉片戰爭與戰後餘波
英國人的到來,使得香港捲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紀,英商來華進行鴉片貿易,賺取大筆財富,換取中國的白銀、絲綢、茶葉和香料。清廷擔心老百姓受到鴉片煙毒影響,決定禁止鴉片的進口。英商方面,欲渴望在港口加強地位,不受滿清朝廷控制,因此導致鴉片戰爭(1840-1842年)的爆發。英國維多得亞女皇的船堅炮利,而香港島就在一八四二年所簽訂的南京條約中,永久割讓給英國。亨利.砵典乍爵士是香港首任英國總督,在中環就有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砵典乍街(Pottinger Str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