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中國政策科學發展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中國政策科學發展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05 23:56:07

① 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是什麼求大神幫助

當代世界的發展實踐和發展理念是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借鑒。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加快經濟增長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就。但是,由於一些國家在社會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單純追求經濟增長,不重視社會發展,不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忽視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致使世界發展遇到了一系列嚴重問題。有的國家先走了一條先發展、後治理的路子,為解決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問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有的國家由於經濟結構失衡、社會發展滯後,導致發展質量不高、後勁不足;有的國家則出現了貧富懸殊、失業增加、社會腐敗、政治動盪等問題。 世界各國的發展實踐證明,發展絕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而應該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應該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世界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完成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雙重任務,面臨著促進經濟發展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雙重壓力,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重復其他國家走過的老路,而必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科學發展觀正是在深刻總結世界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它順應了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吸收了當今世界各國在發展的認識和實踐上取得的積極成果。

② 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歷史背景

十六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既面臨著歷史性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
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科學
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賦
予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科學發展觀
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
於發展的思想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
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科學發展觀是在准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
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的。進人21世紀後,我國
面臨的仍將是一個總體上有利於我國發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環
境。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加快發展,就要把中國的發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
來思考,發揮比較優勢,把握有利條件,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努力取得發展
的主動權。科學發展觀反映了當代最新的發展理念,順應了當今世界的發
展潮流,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和高度概括。我國社會主義建
設的實踐經驗,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根據。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
狀況和發展要求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現實依據。

③ 科學發展觀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提出的

網路知道里就有啊,不少人回答過了的。

十六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既面臨著歷史性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科學發展觀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發展的思想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科學發展觀是在准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的。進人21世紀後,我國面臨的仍將是一個總體上有利於我國發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環境。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加快發展,就要把中國的發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來思考,發揮比較優勢,把握有利條件,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努力取得發展的主動權。科學發展觀反映了當代最新的發展理念,順應了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和高度概括。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根據。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發展要求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現實依據。

④ 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時代背景

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時代背景:

1、是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即經過20年努力,建設一個能夠惠及10多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要看到,經過前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們雖然在總體上已經進入了一個小康社會,但仍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會。比如,到2000年進入小康社會時,我們原定的16項監測指標和小康臨界值有三項沒有達到。

一是農民的人均收入,指標是人均1200元,實際達到1066元;

二是人均蛋白質日攝入量,指標是人均75克,實際達到73克;

三是建成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原定指標是100%,實際上建成80%。

這三項未完成的任務,集中反映了一個問題,即城鄉差別、地區差別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已經影響到我們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而且,進入21世紀後,農民收入增長率連續3年下降,城鄉差別進一步擴大。

因此,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著一個艱巨的任務,即如何解決好城鄉差別問題、區域發展中的差距問題,以及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們黨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此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方針。也就是說,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和提出,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著直接的、內在的聯系。

2、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我們不要忘記,科學發展觀是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出的。

《決定》在論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時,強調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力的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體制保障。"

《決定》在論述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時,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至於這樣的發展觀叫什麼發展觀,全會後有各種說法,有的稱它為"新發展觀",有的稱它為"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有的稱它為"全面發展觀"。

其實,胡錦濤總書記在全會的重要講話中已經明確指出,這樣的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需要重視的是,科學發展觀在全會上是作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指導思想和原則提出來的。

3、是為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和國務院在經濟運行中的一個重大決策,就是針對糧食生產、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加大了宏觀調控的力度。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

黨中央在實踐中深深體會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就是根據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大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特別是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和領導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能力的過程。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黨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聯系起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4、是認真總結了世界各國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

黨中央注意到,世界上許多國家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處於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的時候,往往是"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並存的時期。矛盾處理得好,可以快速發展,實現現代化;處理得不好,會引起社會分層加劇,社會矛盾激化,甚至出現政局動盪、政權更迭。

我國進入21世紀以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正處於這一特殊的發展時期,因此要格外重視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處理好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問題,努力構建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中國政策科學發展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擴展閱讀:

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發展問題有許多研究,這些研究是伴隨著工業革命興起和現代化的推進,伴隨著工業革命和現代化過程中各種問題的暴露而逐步加深認識並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發展理論。我們黨非常重視這些研究成果,不僅向全黨介紹了這些發展的新理念,而且大膽地吸收其中有益的成果,運用到我們的實踐中來。

⑤ 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時代背景是什麼並舉例說明哪些政策措施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是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和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

首先,科學發展觀是在總結我國長期發展中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來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我們黨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同時也獲取了包括其他國家的許多彌足珍貴的教訓。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是在認真總結這些成功經驗和曲折教訓的基礎上,牢牢把握發展這個主題,提出和確立了科學發展觀這一指導思想,充分顯示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執政理念。

其次,科學發展觀是在正確把握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當前,我國正處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過渡的時期,這既是一個發展機遇期,也是一個矛盾凸顯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既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矛盾和風險,我們必須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正是在准確認識和把握當前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充分顯示了我們黨立足當前,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對於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具有決定意義。

再次,科學發展觀是在積極借鑒各國發展經驗和准確把握世界變化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隨著各國發展實踐的推進,人們對發展的認識不斷深化,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到注重社會變革的發展,從提出可持續發展到注重以人為中心的社會全面發展,都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特別是當前,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曲折發展中,許多國家都在搶抓發展機遇,調整發展戰略。這種形勢要求我們黨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必須把中國的發展放到世界發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努力爭取和掌握發展的主動權。科學發展觀正是在借鑒各國的發展經驗和准確把握世界變化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充分顯示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與時俱進、順應世界潮流的發展理念。

第四,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分析更好地完成全面建設小康戰略任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創新發展觀念,完善發展戰略,拓展發展途徑。科學發展觀就是立足於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充分顯示了我們黨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戰略思想。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是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體現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反映了我們黨敢於和善於在實踐中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巨大勇氣和遠見卓識,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標志著我們黨領導發展能力和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⑥ 有誰知道我國政策科學產生的背景

政策科學》課程
--------------------------------------------------------------------------------
發布時間:2004-04-27 14:46:13已瀏覽1951次

政策科學誕生於二戰後的美國,雖然只有近五十年的歷史,但是由於社會實踐的迫切需要,發展極為迅速,並對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學術界和政界普遍關注的學科。在國外,尤其是在美國,政策科學是各大學培養公共管理碩士(MPA)及與公共事業管理相關的各專業的主要課程。由於西方政策科學學者比較注重實用性研究,忽視構建學科的理論體系,因此,直到目前,相對完善的政策科學理論體系尚未形成。

我國政策科學的研究起步比較晚,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將一些西方的政策科學研究成果介紹到我國。在二十年的時間里,許多學者試圖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注重政策科學理論體系的研究,但到目前為止,還缺乏系統的,有中國特色的研究成果。同時,與政策科學研究較為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政策科學的學術研究、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都還十分落後。因此,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政策科學理論體系,加強政策科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是我國政策科學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作為遠程教育公用事業管理專業的自學參考,本課件在吸收國外政策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成果,並結合我國的政策實踐以及現實的政策問題編寫而成。編寫的過程中,本課件堅持三個原則: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以及毛澤東、鄧小平的政策和策略理論為指導;二是注意引進和吸收當代國外的政策科學研究成果;三是貫徹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關注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出現的重大政策問題和當前人類所面臨的一些共同的政策問題。

《政策科學》課件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政策一般理論,包括緒論、政策概述、政策環境;二是政策過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評估、政策監控、政策終結和政策周期。三是政策科學研究方法論,包括政策分析方法概述、政策模型。

政策科學(或公共政策分析)是二戰後在西方首先興起的一個全新的跨學科、應用性研究領域,20世紀70年代以後成為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領域的一個新課程領域方向。80年代末、90年代初,廈門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系自覺地跟蹤政策科學這一前沿性、交叉性學科的發展,並將它及時納入科研與教改之中。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該課程已成為我校公共管理和政治學學科最有特色和優勢的課程之一,並已建立起了以本科生為基礎,包含碩士、博士層次培養的較為完整的政策科學(公共政策分析)領域的課程體系。

1990-1991學年度,在全國較早為本科生開出「政策科學」主幹課,並編寫講義《政策科學原理》,1993年由廈門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是國內最早出版的系統性教材之一,曾獲得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

1993年底,在行政學碩士點中,在國內率先設立政策分析專業方向。隨後,「政策科學研究」課程進入碩士研究生培養層次;並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設立了政策科學系列課程,包括「政策分析方法」、「中國公共政策」、「公共選擇理論」和「公共政策專題研究」等課程(該項成果1997年獲得廈門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本課程主講人陳振明主持完成政策分析方面的多項國家或省部級的科研和教改課題,特別是國家教委面向21世紀教改計劃項目「政策科學的教學內容改革研究」課題的研究(該項成果獲得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主編《政策科學》(第1版),1998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獲得省級優秀社科成果獎)。

進入新世紀,本課程主講人加強了對公共政策的前沿研究、實證研究和教改研究,承擔了教育部「十五」重點規劃本科生教材《公共政策學》和全國MPA專業學位核心課程《公共政策分析》教學大綱的編寫任務,並完成《政策科學》(第2版)的編寫出版工作。同時,全面推行以案例分析為核心的教學改革。

近二、三年,設立公共政策本科專業方向;並在行政管理博士點(以及原先的科技哲學博士點)中,設立政策分析專業方向,「公共政策分析前沿專題」課程進入博士研究生培養層次。

跟蹤國外政策科學及公共管理前沿,主譯「公共政策經典譯叢」,2003年起由陸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陸續推出;主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公共管理經典譯叢」,2004年底起商務印書館出版。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本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已比較成熟,處於全國前列甚至領先水平。

⑦ 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在全面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具體地講,大致分為如下幾點:
背景之一,是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是,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著一個艱巨的任務,就是如何解決好城鄉差別問題、區域發展差距問題,以及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和提出,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著直接的、內在的聯系。2003年春發生的非典疫情以及抗擊非典斗爭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一個重要的、直接的因素,促使我們對發展問題給予認真的思考。

背景之二,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六大作出了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戰略部署。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指導思想和原則。科學發展觀是對我們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踐經驗全面、深入的總結。

背景之三,是為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就是根據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大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特別是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和領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調發展的能力的過程。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經濟社會進入了一個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的關鍵的發展階段。黨中央在這個時候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與樹立科學發展觀聯系起來,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改革發展關鍵時期遇到的各種問題,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背景之四,是認真總結了世界各國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實踐證明,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處於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的時期,往往是「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並存的時期。我國正處於這樣一個特殊的發展時期,必須處理好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問題。人類社會自工業革命以來,尤其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發展觀念發生了急劇而深刻的變化。伴隨著工業革命和現代化過程中各種問題的暴露,人們對發展問題的認識也逐步深化,並形成了一系列發展理論。我們黨大膽地吸收其中有益的成果,運用到我們的實踐中來。

⑧ 科學發展觀的歷史背景

背景:
政治: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國企業、國內企業等內對我國環境破容壞變得更加嚴重,人民生活水平想得到進步的提高,我國經濟能夠進步發展,時代要求必須要實現人與自然協調。因此,科學發展觀提出了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以及根本方法:統籌兼顧。與此同時,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們最根本的利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充分說明了,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為人民謀福利的,是為人民服務的。
經濟:科學發展觀追求的是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當中實現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它促進了我國經濟進一步邁向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並且使「綠色GDP」觀念逐步的深入人心。
文化:科學發展觀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同時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這一理論是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進步升華,對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

⑨ 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歷史背景

十六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既面臨著歷史性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科學發展觀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發展的思想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科學發展觀是在准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的。進人21世紀後,我國面臨的仍將是一個總體上有利於我國發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環境。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加快發展,就要把中國的發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來思考,發揮比較優勢,把握有利條件,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努力取得發展的主動權。科學發展觀反映了當代最新的發展理念,順應了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和高度概括。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根據。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發展要求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現實依據。

⑩ 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時代背景是什麼並舉例說明哪些政策措施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在全面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具體地講,大致分為如下幾點:
背景之一,是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是,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著一個艱巨的任務,就是如何解決好城鄉差別問題、區域發展差距問題,以及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和提出,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著直接的、內在的聯系。2003年春發生的非典疫情以及抗擊非典斗爭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一個重要的、直接的因素,促使我們對發展問題給予認真的思考。

背景之二,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六大作出了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戰略部署。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指導思想和原則。科學發展觀是對我們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踐經驗全面、深入的總結。

背景之三,是為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就是根據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大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特別是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和領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調發展的能力的過程。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經濟社會進入了一個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的關鍵的發展階段。黨中央在這個時候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與樹立科學發展觀聯系起來,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改革發展關鍵時期遇到的各種問題,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背景之四,是認真總結了世界各國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實踐證明,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處於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的時期,往往是「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並存的時期。我國正處於這樣一個特殊的發展時期,必須處理好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問題。人類社會自工業革命以來,尤其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發展觀念發生了急劇而深刻的變化。伴隨著工業革命和現代化過程中各種問題的暴露,人們對發展問題的認識也逐步深化,並形成了一系列發展理論。我們黨大膽地吸收其中有益的成果,運用到我們的實踐中來。

閱讀全文

與中國政策科學發展的歷史背景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