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未讀什麼意思

歷史未讀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1-03-05 22:57:32

『壹』 全民k歌不想看歷史未讀

得分s代表平均來單句得分不小於源70分,算是不錯的等級。
全民k歌中各等級劃分方式:
平均單句得分;=90 sss
平均單句得分;=80 ss
平均單句得分;=70 s
平均單句得分;=60 A
平均單句得分;=50 B
平均單句得分;=40 C
全民k歌等級快速提升的方法:
1、智能打分,多唱多練:動聽的歌聲是快速升級的前提,多用全民k歌來練練歌把。
2、好歌配好圖:給作品配上好看的封面吸引跟多人來看你的作品。
3、讓好友來加油:多發表作品並分享給好友,讓好友都來加油。
4、積極互動:積極和好友、粉絲互動,爭取大家的支持。

『貳』 淘寶上與賣家聯系寫著未讀什麼意思

人家沒有看你的信息,要麼下線了要麼在忙別的事去了。你耐心等待一般過一會兒能回復你的。

『叄』 這個對話顯示「未讀」什麼意思

就是對方還沒有看到你發的消息呀

『肆』 淘寶未讀什麼意思

現在淘寶有個新的功能。
只要旺旺上面發送消息成功了,就會顯示未讀。。。
如果對方查看了消息,就會顯示已讀。
這種可以方便雙方了解對方是否在線或者想否能正確收到信息

『伍』 全民k歌歷史未讀什麼意思

得分s代表平均單句得分不小於70分,算是不錯的等級。
全民k歌中各等回級劃分方式:
平均答單句得分;=90 sss
平均單句得分;=80 ss
平均單句得分;=70 s
平均單句得分;=60 A
平均單句得分;=50 B
平均單句得分;=40 C
全民k歌等級快速提升的方法:
1、智能打分,多唱多練:動聽的歌聲是快速升級的前提,多用全民k歌來練練歌把。
2、好歌配好圖:給作品配上好看的封面吸引跟多人來看你的作品。
3、讓好友來加油:多發表作品並分享給好友,讓好友都來加油。
4、積極互動:積極和好友、粉絲互動,爭取大家的支持。

『陸』 微信上的標為未讀是什麼意思

未讀就是當前好友的信息沒有點擊瀏覽,而標為未讀,當覺得這條信息比較重要時內,可以容再次把好友的信息標記為未讀狀態。

通過標記為未讀狀態,這樣就可以提示下次再次點擊查看這條信息。把好友的信息標記為未讀,方便下次不會錯過重要信息。

2.想要隨時隨刻的接收到某一位好友重要信息時,可以設置好友消息強提醒。

『柒』 歷史的是什麼意思

所謂「歷史」,它包含有三層意思:人類社會過去的發展過程;對過去的事的記載;人的歷史認識。本文論述了歷史理論和史學理論的區別,並闡述了歷史科學概論課程的結構。

我們在學習和研究歷史。「歷史」這個詞,在我們口裡和筆下不知出現過多少遍。但是,我們真的清楚「歷史」這個詞的意思嗎?我們清楚地想過「歷史」是什麼嗎?

什麼是歷史?

我們常說、常寫、常想的「歷史」這個詞,實際上不止一種意思,但我們常常不大注意它們之間的區別。隨手舉幾個詞典上的例子:英文的History,《牛津大詞典》有九種解釋;中文的「歷史」,《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有四種解釋;《辭海》和台灣的《中文大詞典》、日本的《大漢和辭典》均有二種,我們不去一一列舉了。我們通常的用法中,「歷史」一詞大致有三種意思,第一種是指過去的事,第二種指對過去的事的記載,第三種是人們意識中的過去。

(1) 先說第一種,歷史是過去的事。

這種用法,例如: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歷史——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佔有一段時間,也就是說都有其歷史。不僅限於人類,大至宇宙(現在認為它有120—150億年),小至基本粒子(10-6—10-23秒),都佔有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也就是說都有其歷史。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這就是人類的歷史了(個人、群體、地區、民族、國家、世界)。

僱傭勞動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里說的不是一個事件,或事物,而是一種現象,一種關系。

這座房子的歷史不長——物體。

醫生要了解病人的病史——某個人某些方面的狀況。

歷史的經驗——從人們對某些歷史事實的認識中總結出來的東西。

總之,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各色各樣的事物都在時間中佔有一段或長或短的地位,在時間已經逝去的那一段,就是它的歷史。

歷史是過去的事,這是一種簡單的直觀的表述形式,也是一種對「歷史」的最早解釋。在中國古代文字中,甲骨文中「史」作「」是象形字,象一隻手拿著一個東西,和「事」 或不分或略有區別()。史、事相連。甲骨文中有「歷」字,作「」,指經歷、歷法,表示經歷的一段時間,下面是一個人腳印,似乎是指人的經歷,即今天繁體字的「歷」。歷、史連用,事再注入時間觀念,成了一個詞「歷史」,指經過的事。歷、史合為一辭,似乎晚出。《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史和歷史,意思一樣,但史的意思更寬一些,還包括了寫史的人。甲骨文的史,是人名,是記事的官。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這個記事者,也是人,即史官、史家。

說歷史是過去的事,這是一種簡單的直觀的表述形式,不錯,但並沒有完全表述「歷史」的內涵。「事」通常被看成是「事件」(event),那是歷史中有頭有尾,輪廓清楚而且是顯眼的東西。但歷史中的有些東西不好說是事件,例如關系、現象、心態、過程等等。所以說歷史是過去的事,應該包括了過去的事件、事物(物體現象)、事態(形態、結構、過程)、事情(包括非物質的心理現象)等等。

但是,這樣講也許還不夠,盡管歷史的「歷」已經顯示了時間的因素,但人們往往注意的是「過去的它是什麼」,而不一定注意到「過去的它是什麼」,即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它是什麼。換句話說,我們常是從靜態的角度如同看照片那樣看歷史事物,而不是從動態的角度如同看電影那樣看歷史事物。換言之,歷史的事物是在某一個時間段內活動,而不僅是 在某一個時間點上存在著。因此,我想,比較更確切的提法是:

歷史是過去的事物活動的過程。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歷史,但我們通常說的歷史是人的歷史,因此,也許更應當說:

歷史是人類社會過去的發展過程。

這里包括了大至社會形態、國家、民族,小至個人生活的喜怒哀樂的無窮無盡的、各色各樣的、此起彼落的事件,事物、事態、事情的形成、發展、轉換、變化、結束的過程。

這里所說的歷史,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或者可以叫做「本來的歷史」(歷史是不是客觀地存在過,是不是僅在我們的意識中存在,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們就這樣認定了,也有人會反對,這里先不去討論)。說它叫「本來的歷史」,那就有「非本來的歷史」,下邊馬上就會講到。「非本來的歷史」與「本來的歷史」是相對而言,它也是一種客觀存在。

我們還要注意,這個客觀存在的「本來的歷史」,是已經過去了的東西,歷史的東西處在過去的時間段上,時間是不可停止,也不可逆轉的。「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們無法使它再現(這也是一個問題,歷史會不會重演?這到以後再談)。換句話說,對我們來說,那個客觀存在過的「本來的歷史」已經不再存在了。(這又是一個問題,作為一個過程來說,本來的歷史不存在了,但現實生活中、歷史的東西還以這樣那樣的形式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存在著。它不僅影響我們的現實生活,而且是我們認識過去歷史的一種極重要的資料和手段。這點我們下邊再說)。我們必需也只能依據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它的「載體」(不是它本身),或者說,經過一種中介來認識它。這就是有關歷史的記述及今天留下來的過去的遺存。這中間最重要的是文字記載下來的過去的歷史,我們可以把它統稱為「寫的歷史」。這樣,我們就有了不是本來的客觀存在的歷史的「非本來的歷史」。這是「歷史」一詞的第二種意思。即:

(2) 歷史指對過去的事的記載。

或者說,歷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發展過程的記載。

這種用法,例如:

我們讀歷史。

我們在上歷史課。

這里不是指我們在讀那一去不復返的客觀存在過的歷史,它已不存在了,那是沒有法子讀的。我們讀的是記載那一去不復返的「本來的歷史」的歷史書。或者是聽教師講那一去不復返的本來的歷史的歷史課。

又如:

《史記》、《宋史》,信史。

這里指的是某一歷史著作,有當時人寫的,也有後世人乃至現代人寫的。被西方人稱為歷史學之父的古希臘的希羅多德,他的關於希臘波斯戰爭的著作就叫《歷史》,西漢司馬遷寫的從黃帝到漢武帝的中國通史名字就叫《史記》[2](歷史記載)。《孟子·離婁上》:「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即用文字把齊桓晉文之事記載下來,這種對齊桓晉文之事的文字記載就是史,象《春秋》之類。前述《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裴注引《吳書》,「博覽書傳歷史」,這里歷史和書傳一樣,都是「覽」的,指的是書,即歷史的記載。

在中國,歷史和歷史記載是一個詞,英文也是,都是History。在德文里則是不同的詞,稱過去發生的事為「Geschichte」(歷史),而撰寫的歷史則為「Historie」(歷史記述)。

過去的歷史已經不存在了。我們就是根據對過去歷史的記載來了解那個真實的、客觀存在的、本來的歷史的。換句話說,我們是通過別人的眼睛來看過去歷史的,是通過別人對歷史的認識來認識過去的歷史的。這是一種間接的認識,即通過一種載體、中介來認識本來的歷史。

說我們是通過歷史記載來認識歷史,如果僅僅指文字還不夠全面、准確,還需要做三點補充。

第一,我們說的歷史記載,不僅包括文字,也應包括圖象和語言,如口頭敘述、錄音、圖畫、照片、電影、電視、光碟、數碼等等。

這種歷史的記載,除了有目的的以歷史為對象的記述外,還應當

包括當時人們並非以傳述歷史為目的而是應現實生活需要而記錄的東西,如檔案、帳冊、公文、契約、書信、日記,乃至書籍、文章、文學、藝術作品,它們有的以原來的實物形式留存下來,有的以傳抄、印刷、復制的形式傳留下來,這些東西是當時人作的,而不是後人寫的,也沒有經過後人意識的加工,與專記歷史的書不一樣。它們在反映歷史的真實程度上,往往超過後來對歷史的撰述,即屬於所謂的第一手材料。

第二,歷史記述之外,還有實物,即留存下來的過去的遺物。如遺址、墓葬、建築、器物等等。這些東西上有些有文字和圖象,那就兼具記述和實物兩種作用了。留存的歷史實物,不是那活著、運動著的過去歷史,但可以反映那活著的過去歷史的某些東西,也是認識過去歷史的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第三,除了上述兩類,我們對歷史的認識還通過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這就是現實生活中歷史的東西。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實際上是基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獲得的知識、認識能力、認識方法和認識技術,這些知識、能力、方法和技術是歷史地積累形成的。這里先不講它,以後在講歷史認識論時還要提到。在這里要說的是,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歷史的東西,它們是現實的一部分而不是歷史的一部分,但它們又確是歷史在現實中的存留、延續和變形,這是我們可以直接接觸、認識和體驗的。可是,談認識歷史時常常容易忽略了這點,以為我們對於歷史的認識就只是來自過去歷史的東西。這個問題很復雜,不容易講清楚,我們到講歷史認識論時再說,這里只提一下。

這樣,過去歷史的「載體」或認識過去的「中介」,就從「寫的歷史」或「歷史記述」擴大到包括過去遺留的實物和現實生活中的歷史的東西,即把記載的「載」,不僅理解為文字的記述,而含有「載體」的意思。它們都是認識歷史的憑借資料,可以說它們都是「史料」。

我們是生活在歷史之中,每個人都有一段歷史的經歷,這是我們自己記憶中的歷史

『捌』 「歷史」是什麼意思

提要:所謂「歷史」,它包含有三層意思:人類社會過去的發展過程;對過去的事的記載;人的歷史認識。本文論述了歷史理論和史學理論的區別,並闡述了歷史科學概論課程的結構。

我們在學習和研究歷史。「歷史」這個詞,在我們口裡和筆下不知出現過多少遍。但是,我們真的清楚「歷史」這個詞的意思嗎?我們清楚地想過「歷史」是什麼嗎?

什麼是歷史?

我們常說、常寫、常想的「歷史」這個詞,實際上不止一種意思,但我們常常不大注意它們之間的區別。隨手舉幾個詞典上的例子:英文的History,《牛津大詞典》有九種解釋;中文的「歷史」,《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有四種解釋;《辭海》和台灣的《中文大詞典》、日本的《大漢和辭典》均有二種,我們不去一一列舉了。我們通常的用法中,「歷史」一詞大致有三種意思,第一種是指過去的事,第二種指對過去的事的記載,第三種是人們意識中的過去。

(1) 先說第一種,歷史是過去的事。

這種用法,例如: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歷史——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佔有一段時間,也就是說都有其歷史。不僅限於人類,大至宇宙(現在認為它有120—150億年),小至基本粒子(10-6—10-23秒),都佔有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也就是說都有其歷史。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這就是人類的歷史了(個人、群體、地區、民族、國家、世界)。

僱傭勞動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里說的不是一個事件,或事物,而是一種現象,一種關系。

這座房子的歷史不長——物體。

醫生要了解病人的病史——某個人某些方面的狀況。

歷史的經驗——從人們對某些歷史事實的認識中總結出來的東西。

總之,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各色各樣的事物都在時間中佔有一段或長或短的地位,在時間已經逝去的那一段,就是它的歷史。

歷史是過去的事,這是一種簡單的直觀的表述形式,也是一種對「歷史」的最早解釋。在中國古代文字中,甲骨文中「史」作「」是象形字,象一隻手拿著一個東西,和「事」 或不分或略有區別()。史、事相連。甲骨文中有「歷」字,作「」,指經歷、歷法,表示經歷的一段時間,下面是一個人腳印,似乎是指人的經歷,即今天繁體字的「歷」。歷、史連用,事再注入時間觀念,成了一個詞「歷史」,指經過的事。歷、史合為一辭,似乎晚出。《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史和歷史,意思一樣,但史的意思更寬一些,還包括了寫史的人。甲骨文的史,是人名,是記事的官。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這個記事者,也是人,即史官、史家。

說歷史是過去的事,這是一種簡單的直觀的表述形式,不錯,但並沒有完全表述「歷史」的內涵。「事」通常被看成是「事件」(event),那是歷史中有頭有尾,輪廓清楚而且是顯眼的東西。但歷史中的有些東西不好說是事件,例如關系、現象、心態、過程等等。所以說歷史是過去的事,應該包括了過去的事件、事物(物體現象)、事態(形態、結構、過程)、事情(包括非物質的心理現象)等等。

但是,這樣講也許還不夠,盡管歷史的「歷」已經顯示了時間的因素,但人們往往注意的是「過去的它是什麼」,而不一定注意到「過去的它是什麼」,即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它是什麼。換句話說,我們常是從靜態的角度如同看照片那樣看歷史事物,而不是從動態的角度如同看電影那樣看歷史事物。換言之,歷史的事物是在某一個時間段內活動,而不僅是 在某一個時間點上存在著。因此,我想,比較更確切的提法是:

歷史是過去的事物活動的過程。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歷史,但我們通常說的歷史是人的歷史,因此,也許更應當說:

歷史是人類社會過去的發展過程。

這里包括了大至社會形態、國家、民族,小至個人生活的喜怒哀樂的無窮無盡的、各色各樣的、此起彼落的事件,事物、事態、事情的形成、發展、轉換、變化、結束的過程。

這里所說的歷史,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或者可以叫做「本來的歷史」(歷史是不是客觀地存在過,是不是僅在我們的意識中存在,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們就這樣認定了,也有人會反對,這里先不去討論)。說它叫「本來的歷史」,那就有「非本來的歷史」,下邊馬上就會講到。「非本來的歷史」與「本來的歷史」是相對而言,它也是一種客觀存在。

我們還要注意,這個客觀存在的「本來的歷史」,是已經過去了的東西,歷史的東西處在過去的時間段上,時間是不可停止,也不可逆轉的。「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們無法使它再現(這也是一個問題,歷史會不會重演?這到以後再談)。換句話說,對我們來說,那個客觀存在過的「本來的歷史」已經不再存在了。(這又是一個問題,作為一個過程來說,本來的歷史不存在了,但現實生活中、歷史的東西還以這樣那樣的形式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存在著。它不僅影響我們的現實生活,而且是我們認識過去歷史的一種極重要的資料和手段。這點我們下邊再說)。我們必需也只能依據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它的「載體」(不是它本身),或者說,經過一種中介來認識它。這就是有關歷史的記述及今天留下來的過去的遺存。這中間最重要的是文字記載下來的過去的歷史,我們可以把它統稱為「寫的歷史」。這樣,我們就有了不是本來的客觀存在的歷史的「非本來的歷史」。這是「歷史」一詞的第二種意思。即:

(2) 歷史指對過去的事的記載。

或者說,歷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發展過程的記載。

這種用法,例如:

我們讀歷史。

我們在上歷史課。

這里不是指我們在讀那一去不復返的客觀存在過的歷史,它已不存在了,那是沒有法子讀的。我們讀的是記載那一去不復返的「本來的歷史」的歷史書。或者是聽教師講那一去不復返的本來的歷史的歷史課。

又如:

《史記》、《宋史》,信史。

這里指的是某一歷史著作,有當時人寫的,也有後世人乃至現代人寫的。被西方人稱為歷史學之父的古希臘的希羅多德,他的關於希臘波斯戰爭的著作就叫《歷史》,西漢司馬遷寫的從黃帝到漢武帝的中國通史名字就叫《史記》[2](歷史記載)。《孟子·離婁上》:「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即用文字把齊桓晉文之事記載下來,這種對齊桓晉文之事的文字記載就是史,象《春秋》之類。前述《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裴注引《吳書》,「博覽書傳歷史」,這里歷史和書傳一樣,都是「覽」的,指的是書,即歷史的記載。

在中國,歷史和歷史記載是一個詞,英文也是,都是History。在德文里則是不同的詞,稱過去發生的事為「Geschichte」(歷史),而撰寫的歷史則為「Historie」(歷史記述)。

過去的歷史已經不存在了。我們就是根據對過去歷史的記載來了解那個真實的、客觀存在的、本來的歷史的。換句話說,我們是通過別人的眼睛來看過去歷史的,是通過別人對歷史的認識來認識過去的歷史的。這是一種間接的認識,即通過一種載體、中介來認識本來的歷史。

說我們是通過歷史記載來認識歷史,如果僅僅指文字還不夠全面、准確,還需要做三點補充。

第一,我們說的歷史記載,不僅包括文字,也應包括圖象和語言,如口頭敘述、錄音、圖畫、照片、電影、電視、光碟、數碼等等。

這種歷史的記載,除了有目的的以歷史為對象的記述外,還應當

包括當時人們並非以傳述歷史為目的而是應現實生活需要而記錄的東西,如檔案、帳冊、公文、契約、書信、日記,乃至書籍、文章、文學、藝術作品,它們有的以原來的實物形式留存下來,有的以傳抄、印刷、復制的形式傳留下來,這些東西是當時人作的,而不是後人寫的,也沒有經過後人意識的加工,與專記歷史的書不一樣。它們在反映歷史的真實程度上,往往超過後來對歷史的撰述,即屬於所謂的第一手材料。

第二,歷史記述之外,還有實物,即留存下來的過去的遺物。如遺址、墓葬、建築、器物等等。這些東西上有些有文字和圖象,那就兼具記述和實物兩種作用了。留存的歷史實物,不是那活著、運動著的過去歷史,但可以反映那活著的過去歷史的某些東西,也是認識過去歷史的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第三,除了上述兩類,我們對歷史的認識還通過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這就是現實生活中歷史的東西。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實際上是基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獲得的知識、認識能力、認識方法和認識技術,這些知識、能力、方法和技術是歷史地積累形成的。這里先不講它,以後在講歷史認識論時還要提到。在這里要說的是,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歷史的東西,它們是現實的一部分而不是歷史的一部分,但它們又確是歷史在現實中的存留、延續和變形,這是我們可以直接接觸、認識和體驗的。可是,談認識歷史時常常容易忽略了這點,以為我們對於歷史的認識就只是來自過去歷史的東西。這個問題很復雜,不容易講清楚,我們到講歷史認識論時再說,這里只提一下。

這樣,過去歷史的「載體」或認識過去的「中介」,就從「寫的歷史」或「歷史記述」擴大到包括過去遺留的實物和現實生活中的歷史的東西,即把記載的「載」,不僅理解為文字的記述,而含有「載體」的意思。它們都是認識歷史的憑借資料,可以說它們都是「史料」。

我們是生活在歷史之中,每個人都有一段歷史的經歷,這是我們自己記憶中的歷史

『玖』 歷史悠久是什麼意思

歷史悠久是指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很久遠。

【time-honoured;time-honored】歷史悠久的;因為古老而受敬仰的;由來已久的。

出處:《禮記·中庸》:「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9)歷史未讀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描寫歷史悠久的成語有:

[源遠流長]yuán yuǎn liú cháng 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源源不斷]yuán yuán bù àn 形容接連不斷。

[源源不絕]yuán yuán bù jué 源源:水流不斷的樣子。形容接連不斷。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

反義詞:歷史短暫。

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歷史」一詞出現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史」前加「歷」字是指經歷、歷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

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便以歷史二字附會之,使其成為對應詞。

『拾』 讀史絕不是讀歷史書是什麼意思

讀」不是「看」,要想談論讀史的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關鍵是自內己要能從中容得到思想。

讀史的第一個境界是權術。
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試圖從歷史中學習權術,其實懂得權術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真正讀懂歷史,最起碼的一個認識就是人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中國人一向喜歡用道德標准去衡量歷史人物,然後非得整出一個忠奸善惡來,然而真實歷史完全不是這樣的。

讀史的第二個境界是天下大勢。
如果說達到第一境界的已經是人中之俊傑,達到第二境界可謂鳳毛麟角,因為只有把歷史讀通才能達到這個境界。達到讀史第二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經進入了不知道對錯的狀態。

讀史的第三個境界是純粹為了歷史。
真正的歷史學家研究歷史不帶有功利目的,他們只是想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史書也是人寫的,司馬遷也有主觀情緒,撥開歷史迷霧去分析真實情況,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達到讀史第三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經進入了不知道真假的狀態。不知道善惡,不知道對錯,不知道真假,一問三不知才是真正的歷史專家!

閱讀全文

與歷史未讀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