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寧夏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寧夏得名,始於西夏平定。公元1227年,元朝滅西夏後,改名「寧夏」,含有平定西夏、穩定西夏、西夏「安寧」之意。
寧夏回族自治區具有悠久的歷史。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痕跡表明,遠在距今3萬年前後,寧夏境內就有了人類活動,他們創造了舊石器晚期的「水洞溝文化」。解放後,在寧夏境內陸續發現了較多的「細石器文化」、「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址。這些遺址表明,距今六七千年到三四千年前,寧夏南北的「居民」已由母系氏族社會進人父系氏族社會、開始從事畜牧業和農業生產,並與中原地區有了密切的聯系。商、周時期,境內有稱為胡(北狄)、羌(西戎),後又稱為鬼戎、獫狁(熏育、葷粥)的游牧部落活動。周宣王時,曾在「太原」(今固原一帶)調查戶口,表明當時不僅已有較多人口,而且有了行政管理體制。春秋戰國時期,固原南部屬秦,其餘地區分別為義渠戎、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
公元前221年,秦兼並六國後,建立中央政權,寧夏屬北地郡。
西晉末年,匈奴人赫連勃勃於407—431年建立地方政權,自號夏,以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境)為都城,寧夏屬其管轄范圍。
唐朝分全國為十道,寧夏屬關內道。唐王朝在靈州(今靈武市西南)設大都督府和朔方節度使。安史之亂期間,唐肅宗於756年在靈武登基。
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大夏國,國號大夏(因其位於宋王朝西面,故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國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抵大漠」,「方二萬余里」,形成了和宋、遼、金政權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朝滅西夏後,設寧夏府路,開始遷入回回人。
明朝設寧夏衛,大批回回以「屯戍人戶」的身份被安置在靈州、固原一帶。
清朝建寧夏府。乾隆年間,銀川發生大地震,原址受損嚴重,乾隆帝撥下巨銀用於重建家園,在城郊建新城,稱新滿城。乾隆以後,「寧夏至平涼千餘里,盡悉回庄」,成為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民國初年設朔方道,1929年改為寧夏省,轄除固原以外的現有市、縣及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和磴口縣。
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仍沿用寧夏省原稱,轄區范圍與民國時相同。1954年,撤銷寧夏省,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和磴口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地區並入甘肅省。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轄原屬甘肅省的銀川專區、吳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及涇源、隆德2縣。1969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5個公社並入寧夏。1979年,這些地區又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2. 寧夏的歷史文化
漢朝,屬朔方史部。西漢,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至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十六國,為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
北魏、北周,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發,寧夏始稱「塞北江南」。唐朝,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北宋,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後寧夏北部被黨項族李繼遷佔領,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涇原路。元朝,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寧夏設府,後改衛。曾增設寧夏左屯衛,中屯衛和前衛、中衛、後衛。後改設寧夏鎮和固原鎮,長城沿線設九個防區,稱九鎮,為明代邊重鎮之二。
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寧夏設巡撫,屬陝西布政司,下制衛所,寧夏為准省級。後撤,改寧夏府,下設州縣,歸屬甘肅,但又升寧夏總兵為提督,繼增置滿營將軍府於寧夏,仍不失省級格局。
寧夏最有名的地方特產,首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二毛皮等種,因顏色分別是紅、黃、藍、白,所以又稱「四寶」。寧夏美食以西北麵食為主,清真特色居多。因為農業發達,蔬菜水果較甘肅地區豐富,而黃河等河流分布於區內各地。
牛羊肉是主要的食用肉類,各個縣城都有大型的市場內現殺活羊,所以各色羊肉菜餚不能不嘗。回族傳統不近煙酒,所以較為傳統的清真餐館不供應酒類飲品。但西北人飲酒者居多,該地盛產的低度白酒、果酒口感純正。
(2)寧夏的歷史遺產有什麼擴展閱讀:
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轄2市、1專區、17縣:銀川市、吳忠市、中衛縣、中寧縣、同心縣、靈武縣、鹽池縣、金積縣、固原縣、西吉縣、海原縣、隆德縣、涇源縣。截至2018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共有11個縣,2個縣級市,9個市轄區。
3. 寧夏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寧夏西夏王陵簡介: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西夏王陵不僅吸收了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皇陵之所長,同時又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與黨項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由闕台、神牆、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台等部分組成。
寧夏中衛沙坡頭簡介:
寧夏中衛沙坡頭位於騰格里沙漠腹地,是一處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遊區。高山、黃河、沙漠、長城和綠洲在此匯聚一地,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觀。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神奇的沙漠草原,蒼涼的明代長城,造型雄秀的古水車,吸引了眾多遊客。在此可騎駱駝遨遊沙海,乘坐古老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咫尺之間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異景觀。
寧夏平羅沙湖簡介:
沙湖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沙湖盛產魚、鳥。有數萬只鳥在這里棲居,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沙湖的魚類十分豐富,不僅有鯉、鰱、鱅、鯇、鯽魚,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在沙湖的餐館里,專門設有魚宴,烹飪沙湖出產的活魚。湖西賀蘭山磅礴而立、倒映湖中。
寧夏六盤山風景區簡介:
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南部,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古跡較多,自然資源豐富。 繁茂的森林、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使六盤山成為休閑、消夏避暑、森林探險、科考科普和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保護區內有老龍潭、二龍河、鬼門關、涼殿峽、荷花苑、白雲山六大景區60餘個景點。保護區中部有固原古城、戰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
等。 北部有須彌山石窟為中心包的丹霞地貌風景。
4. 寧夏有沒有一些歷史遺跡
寧夏西夏王陵簡介: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西夏王陵不僅吸收了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皇陵之所長,同時又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與黨項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由闕台、神牆、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台等部分組成。
寧夏中衛沙坡頭簡介:
寧夏中衛沙坡頭位於騰格里沙漠腹地,是一處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遊區。高山、黃河、沙漠、長城和綠洲在此匯聚一地,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觀。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神奇的沙漠草原,蒼涼的明代長城,造型雄秀的古水車,吸引了眾多遊客。在此可騎駱駝遨遊沙海,乘坐古老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咫尺之間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異景觀。
寧夏平羅沙湖簡介:
沙湖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沙湖盛產魚、鳥。有數萬只鳥在這里棲居,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沙湖的魚類十分豐富,不僅有鯉、鰱、鱅、鯇、鯽魚,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在沙湖的餐館里,專門設有魚宴,烹飪沙湖出產的活魚。湖西賀蘭山磅礴而立、倒映湖中。
寧夏六盤山風景區簡介:
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南部,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古跡較多,自然資源豐富。 繁茂的森林、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使六盤山成為休閑、消夏避暑、森林探險、科考科普和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保護區內有老龍潭、二龍河、鬼門關、涼殿峽、荷花苑、白雲山六大景區60餘個景點。保護區中部有固原古城、戰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等。 北部有須彌山石窟為中心包的丹霞地貌風景。
5. 寧夏有哪些世界遺產
點瑤瑤頭像約哦
6. 寧夏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寧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1、花兒
2006年5月20日,花兒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內國國家級非容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用漢語演唱,在音樂上受羌、藏、漢、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傳統音樂的影響。「花兒」產生於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後)。
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製作方法是在粘土裡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後,捏製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陰干,塗上底粉,再施彩繪。
7. 寧夏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051
花兒(寧夏回族山花兒) 民間音樂回
094回族民間器樂答 民間音樂
514回族服飾 民 俗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637 Ⅱ-138北武當廟寺廟音樂
977 Ⅸ-17 回族醫葯 (張氏回醫正骨療法、回族湯瓶八診療法)
346 Ⅶ-47 泥塑 楊氏家庭泥塑
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916Ⅷ-133硯台製作技藝(賀蘭硯製作技藝)
具體項目資訊可以去藝驛網查看。
8. 寧夏有怎樣的歷史文化
寧夏境內約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就有了人類的蹤跡。春秋戰國時期,羌、戎內 和匈奴等少數民族容在此繁衍生息。漢代,大 批移民來此,帶來了中原的科技、文化等知識,與少數民族一起大規模開發引黃灌區, 使這里成為谷稼充實、民眾富裕的綠洲。11 世紀初,黨項族李元昊在此建立大夏國(史 稱西夏),創造了燦爛的西夏文化。1227年 當西夏被蒙古滅後,西夏豐富的文化內涵 從此逐漸融入了中華民族豐富、龐大的文 化之中。19世紀出土了西夏文字與大量西 夏文物。
9. 寧夏的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西夏王陵。賀蘭山岩畫。
10. 你知道的寧夏人文、歷史古跡有哪些呢
這個神奇的世界、神奇的事、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奇跡、俺來說一說嘿嘿~。
寧夏即西夏有之西夏王陵
史前遺址遠古文化——水洞溝村
水洞溝村位於寧夏靈武臨河鎮水洞溝遺址旅遊區,是一個古老的地穴式的聚落遺址區。在古老的水洞溝村裡,保留著北方先民們創造的窯洞式、地穴式、半地穴式、淺地穴式的居室。這種從新石器時代流傳下來的居室,往往建在黃土層較厚的山坡或溝岸上,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水洞溝村繼承了這種古老的居住方式,在黃土坡上先挖出一定深度的地穴,然後在地穴四周邊緣上,用土坯壘起矮牆,使之高出地面,再以桁條,木椽搭頂,復以柴草,在柴草上糊以泥巴,防止漏水。這種居室建築極其廉價,是遠古人類居住方式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