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代為什麼有重視歷史的傳統
中國古代重視歷史的傳統,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從殷商至滿清,浩如煙海的史內料中.史官記載了容歷
朝帝王及當時社會的史實;甚至下至社會多個層面,均重視歷史的記載與評論。中國古代之所以重視歷史,蓋因帝王的『『君權神授」與敬畏天帝使然;但帝王中也
有窺視本朝史官記載歷史的例子.如唐太宗。孔子則開創了歷史服從於政治的先河。縱觀歷史,新建立的朝代均將為前朝修史作為國家政治的大事,足見歷史影響社
會的巨大作用。
Ⅱ 為什麼古代會有史官……記錄歷史……從哪朝哪代老師開始有史官的
唐朝劉知幾著《史通》,對古代史官建置的起源與演變,有詳細記述。他認為史版之為用,是權"記功司過、彰善癉惡、得失一朝、榮辱千載"的大事。假如沒有史官,就會善惡不分,是非不辨,功過不清,結果是"墳土未乾,妍媸永滅"。
因此他說:"苟史官不絕,竹帛長存,則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漢。用使後之學者,坐披囊篋,而神交萬古;不出戶庭,而窮覽千載。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懼,南史至而賊臣書。其記事載言也則如彼,其勸善懲惡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則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務,為國家之要道。有國有家者,其可缺之哉!"
帝王和史官,一個要"自稱我長"、"掩惡揚善",一個要"直書其事,不掩其瑕";一個要文過飾非,一個要"君舉必書";一個要為自己樹碑立傳,一個要對後人"申以勸誡"。兩種目的,兩個標准,南轅北轍,形成兩種力量的尖銳矛盾和較量。較量的結果,常常是權力壓倒亢直者,屠刀強過筆桿子。在封建君主專制下,史官們屢遭厄難,原因就在這里。
史官就是為了記錄當朝最真實的發展和所有事件
在夏代的奴隸制國家機構中,已設置了史官。《呂氏春秋·先識篇》記載:夏桀荒淫無道,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進行勸諫,無效,即棄而奔商。
Ⅲ 古人從什麼時候開始記載歷史的古人怎麼知道記載歷史
古代記事方法
1、結繩。在我國古代典籍中有關結繩的記載,「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2、契刻,也稱刻契,就是在竹、木條上刻些鋸齒,用以記數。 3、結珠,將貝殼有大有小,並有各種顏色,用以記載歷史或部落間的約定。印第安人用過。 4、訊木,就是在木棍上刻上各種符號,以此來傳遞信息,或作為使者身份的證明。澳洲、非洲土人曾使用過。
烽火傳軍情 「烽火」
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信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沖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台,俗稱烽火台,高台上有駐軍守候,發現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一台燃起烽煙,鄰台見之也相繼舉火,逐
台傳遞,須臾千里,以達到報告敵情、調兵遣將、求得援兵、克敵制勝的目的。 鴻雁傳書
漢代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流放在北海邊牧羊,與朝廷聯系中斷。蘇武利用侯鳥春北秋南的習性,寫了一封信系在大雁的腿上。此雁飛到漢朝皇家的花園後,皇帝得知了蘇武的情形。朝廷據此通過外交途徑把他接了回來。 魚傳尺素
在我國古詩文中,魚被看作傳遞書信的使者,古時候,人們常用絹帛書寫書信,由於常用一尺長的絹帛寫信,故書信又被稱為「尺素」
(「素」指白色的生絹)
。因捎帶書信時,人們常將尺素結成雙鯉之形,所以就有了魚傳尺素的說法。 青鳥傳書
據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西王母曾經給漢武帝寫過書信,西王母派青鳥前去傳書,而青鳥則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在以後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變成為百鳥之王——鳳凰。
飛鴿傳書 《開元天寶遺事》:「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這是飛鴿傳書最詳盡的描述。 風箏通信
我們今天娛樂用的風箏,在古時候曾作為一種應急的通信工具,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傳說早在春秋末期,魯國巧匠公輸盤(即魯班)就曾仿照鳥的造型「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種以竹木為材製成的會飛的「木鵲」,就是風箏的前身。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信息和軍事情報。
竹筒傳書 隋文帝年間南方叛亂,大將軍史萬歲孤軍深入剿匪,那時沒有快遞公司,立即派人截了一節竹子,把寫好的戰事報告裝了進去,封好後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幾天後,有一個挑水的鄉人看到了這個竹筒,便打撈起來打開一看,發現了史萬歲封在裡面的報告,立即把史萬歲部隊接連取得勝利的戰況向朝廷作了報告。隋文帝聽到喜報,繼續乘勝追擊反隋散兵,
沒用多久,就徹底平定了叛亂。 據說「郵筒」就是這么來的。
Ⅳ 為什麼古人要記載歷史
在一定的政治因素,還有部分人的好奇,加上在必須的條件下可以得到參考、教訓,從而運用。。
Ⅳ 為什麼古代會有專職負責撰寫歷史的史官存在
李斯的人生經歷,又何嘗不是現今千千萬萬個中國人所正在經歷的人生呢?
電影《半個喜劇》中,孫同說莫默生在天上,而他孫同生在泥坑裡。孫同想要定居在天上,選擇了在高中復讀再復讀,選擇放棄心儀的、合拍的高璐,選擇給同學鄭多多“當狗”。
電影中的情節,自然是有所誇張的,但現實世界中,跟孫同一樣時刻想要改變命運的人,哪個不需要像孫同一樣,得在各種事情上做出抉擇呢?
怎樣抉擇,才是最理性的抉擇?
李斯曾一度給出答案。
求學,強大自己;到最適合的地方求職,成就自我。
如果一個人,在最青春年少的時候,讀到了李斯的人生經歷,就會從中得到啟示,從而刻苦學習,以便擁有“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不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意義嗎?
Ⅵ 中國古代為什麼如此重視記載歷史
重視歷史是一種國家觀念,重視自己國家的歷史才會愛國,古人認為不重視自己國家的歷史記錄那就是即將亡國的表現。
Ⅶ 「二十四史」為何會被認為是記載古代歷史最權威的史著
「二十四史」包括由《史記》至《明史》等24部紀傳體史籍,凡3294卷,約四千萬字。「二十四版史」是清朝權乾隆皇帝「欽定」作為正史刊行的。所以《四庫總目》說:「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令法典,莫敢私增,所由稗官野記異也。」「二十四史」的地位被提高到類如經書,被認為是記載古代歷史最權威的史著。
Ⅷ 為什麼中國人這么注重歷史記載呢
中國古代為來什麼如此重視記載歷源史?這與中國人的信仰有關。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的理想,「君權神授」和「天人感應」的觀念,都賦予記錄君主言行和祭祀、軍事等大事的史官最神聖的使命——他們所記錄的實際是天意,是天命的體現。如果有半點不實,那就是曲解了天意和天命,就是欺天。正因為如此,歷史在古代中國所起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等同於對神的崇拜和對某種宗教的信仰。
Ⅸ 史書是怎麼記載歷史的啊是什麼人寫的
史書,准確抄來說,就是記載國家歷史和皇帝大臣生活起居事情的真實寫照.
他們兩個人雖然密談,只是他們談的內容不被知道,但是事情大家都知道.比如現在幾國會談,內容不公布,這件事大家都知道.
過後,事情不再具有隱瞞的必要,就會公布出來的.
每個國家,都有史官的,司馬遷就是史官家族出身,他繼承了祖業,也當了史官.
可惜秦始皇焚書,把春秋戰國的各個國家的史書全燒了(除了秦國和魯國),其他的書並沒燒.所以現在對那些國家的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了,史記記載都很少,因為司馬遷搜集不到多少資料.
我們一般說是24史(加上清史稿是25史),就是對中國古代所有朝代的真實寫照,也就是常說的正史.
不過正史並不一定真實,呵呵,因為當朝的人,會把自己的缺點都隱瞞的,比如宋朝趙匡義殺兄奪位,隋煬帝殺父奪位,只有通讀歷史,才能了解較為真實的歷史.
Ⅹ 為什麼現代人會知道古代的歷史故事 這么清
現代人知道古代的抄歷史故事可以有以下途徑:
1、古址遺跡:例如古墓、歷史名跡等,還有遺物。
2、古人遺留的古書、圖畫:像《史書》、《晉書》,好多寫歷史的,還有雜史(野史)。
3、遺留的文獻:如小說,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社會變遷,曹雪芹的《紅樓夢》至今很多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