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的魏延究竟是怎麼死的,結局有多麼的悲慘
三國演義中,武將戰死沙場是一件家常便飯的事,如關羽、顏良、文丑、典韋、孫堅等人,然而,卻有這樣一個人,不是被敵人殺死的,他是被自己人所殺的,他就是魏延。演義中,魏延剛歸順劉備時,就被諸葛亮猜忌,認為其腦後長有反骨,遲早會反叛。諸葛亮在臨終前,安排馬岱潛伏在魏延身邊,在關鍵時刻給予其致命一擊。
《魏略》:諸葛亮病,謂延等雲:“我之死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令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發喪。亮長史楊儀宿與延不和,見延攝行軍事,懼為所害,乃張言延欲舉眾北附,遂率其眾攻延。延本無此心,不戰軍走,追而殺之。
魏延被殺之後,楊儀還不放過其遺體,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還大罵道:“庸奴,看你還怎麼作惡。”對於魏延之死,歷史上好多名人都是報以同情心的,如元朝的郝經認為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
⑵ 歷史魏延怎麼死的
歷史上,魏延是被馬岱殺死的。
魏延(?-234年),字文版長,義陽人。三國時期權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⑶ 三國時期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回統領一萬答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魏延長期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⑷ 三國歷史上魏延怎麼死的
魏延在祁山之戰的初期,提出過一個十分大膽的作戰計劃,他建議諸葛亮放棄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一貫戰法。採用繞出子午谷,出斜谷,兩面奇襲長安的計劃。
客觀的說這是一個有創意的計劃。如果採用了這個計劃,也許三國的格局就會改變,中國的歷史就會是另一個樣子了。
諸葛亮拒絕了,他為什麼會拒絕這個計劃呢?首先魏延的軍事計劃和諸葛亮固有的軍事思想有沖突。他不願意冒險,他不相信魏延,他抑制魏延,就可以給自己培養的接班人更多的機會。
諸葛亮知道自己來日無多,將自己的事業交給自己的學生馬謖、楊儀、姜維等人,才是重要的大事。而此時的魏延,論資格、論能力,都在馬謖、姜維之上。能否將權利和平移交才是諸葛亮考慮的大事。
同時,魏延和所有有才華的人一樣,有一個通病,就是驕傲。魏延不能繼承諸葛亮的事業,魏延的才華也就成為了諸葛亮為馬謖、姜維等人掃清接班的障礙。
魏延是個將才,決不是帥才。但是僅僅為此而株殺魏延,也說不過去。
諸葛亮在安排自己的後事時,交給魏延的助手馬岱一個錦囊妙計,如果魏延謀反,由馬岱謀殺魏延。
諸葛亮死後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自己的長史揚儀。病死五丈原。揚儀假傳諸葛亮的遺命,不通知魏延就指揮軍隊撤退,結束了祁山之戰。將魏延的部隊暴露在敵人的打擊之下。
其實這里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人物就是號稱蜀漢四傑的蔣宛和費緯,蔣宛是劉備早就要殺掉的人,在諸葛亮的一再保薦下才留下了一條性命。諸葛亮死後將自己的主要權利交給了他們。費緯在諸葛亮臨終前往來穿梭,做了大量的幕後工作。特別是魏延和揚儀的死都和費緯有著直接的關系。這里已經有別人的論述,我就不多說了。
魏延認為揚儀的撤退是在葬送蜀漢大業。急忙調動軍隊堵截揚儀撤退的大隊人馬,迫使揚儀掉過頭來繼續祁山之戰。揚儀和魏延交替上表劉禪,互相指責對方謀反。結果馬岱按照諸葛亮的生前布置,謀殺了魏延~
⑸ 魏延是怎麼死的真正的歷史當中
魏延確實是被馬岱殺死的
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秋天,諸葛亮病情內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容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布,做斷後的將領呢?」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魏延先佔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么?」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三國志》記載:「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⑹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呢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魏延在電視劇中的形象演的很生動,基本是按照民間傳說拍攝的。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大喊“誰敢殺我”,連喊三聲,這時候馬岱在身後大聲應道:“我敢殺你”,隨之手起刀落斬殺魏延。
魏延的表現當然也是可圈可點的,在他鎮守漢中期間,多有建樹。漢中始終牢牢的掌握在蜀軍手中。劉備加封他為鎮北將軍,封都亭侯。
後來諸葛亮北伐,在第二次出祁山時魏延領軍擊敗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成功收復失地。被劉禪加封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魏延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在諸葛亮出漢中時提出的“子午谷奇謀”,這個計策到底是否可行存在爭議,但是沒有試一試就否定這個建議確實有些遺憾。不過這也從一方面反映了魏延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大將,他也有出漢中、伐魏國、平天下的宏大願望。
後來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諸葛亮死之前已經派兵進攻過駐扎在渭水南岸的司馬懿,進攻的效果不太理想。於是諸葛亮採取了持久戰的做法,令蜀兵就地屯田,平時耕作,戰時打仗,耕戰結合。誰知道不湊巧,諸葛亮由於操勞過度,病情逐漸加重,於是終於支撐不住突然病逝。
⑺ 簡述魏延歷史上真實死因
魏延,死就是來死在政治斗爭中自的.真是楊儀殺的嗎?他一個文人,能有這么大的能量?我的理解是一個可能,諸葛亮在為他的繼承人姜維鋪路.或者說,是為了他們這個政治圈子的延續,必須除掉魏延.諸葛亮死的時候,劉備時代那一批老將只留下了魏延一個,魏延鎮守漢中多年,軍中威望比起姜維來怕是天差地別吧.在蜀漢軍中,魏延是不如諸葛亮,可是論起手腕來,姜維怕是拍馬都趕不上魏延.如果魏延壓住了姜維,那麼,蜀漢怕是要建立起以魏延為中心的新的政治班子,諸葛亮原來的老班底一定會被清理干凈.而諸葛亮不可能讓這種事情發生,所以,要延續當初跟隨他的集團利益,那麼他推出來的代言人姜維,一定不能被威脅到.所以唯一有能力的魏延必須死,我的理解就是這個樣子的.
⑻ 正史上魏延怎麼死的
魏延追隨劉備的時間比較晚,在公元211年時,劉備受劉璋之邀帶著龐統等,開啟爭奪西川。幾乎同時,魏延帶著自己的曲部投奔劉備而來。也就是說,魏延屬於帶資入股,有一股屬於自己的人馬,雖沒有確切的數字,不過應該不太多,否則魏延的待遇早就起來了。
但不論怎樣,魏延的到來讓劉備非常高興。因為劉備入川時,為了打消劉璋的顧慮,根本就沒帶著關羽、張飛、趙雲和諸葛亮,這四位名震江湖的人物,這就使得劉備入川實力大打折扣了,而魏延在此刻,還屬於無名小卒,故而此刻魏延的加盟,對加強劉備入川隊伍的實力,大有裨益的。
但主流歷史觀卻都對此事表示懷疑,說魏延不知死活,膽大妄為等都沒問題,但說他謀反卻沒人相信!因此陳壽給魏延的定義是:魏延以勇略任,並咸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即,魏延由於性格原因,導致作死!
筆者認為,這個定位是相當公正的。但筆者卻要加一條,魏延還是被時代拋棄的悲劇人物。因為自諸葛亮去世後,三國時期就暫時告別了金戈鐵馬,進入到了“休養生息”的時刻,那麼如魏延這類人還需要嗎?不需要了!可惜,魏延卻未能看清,故而才遭此橫禍!
⑼ 歷史上的魏延他是怎麼死的
魏延在演義里第一次出場是,曹操百萬大軍排山倒海而來,劉備帶著殘軍百姓殺到襄陽,蔡瑁拒絕開城。在這個時候城中有一小將引數百人徑上城樓,大喝:『蔡瑁、張允賣國之賊!??。最後魏延與文聘單挑了幾個回合,要知道能和文聘斗而且全身而退的,在當時也算是高手了,畢竟文聘在劉表軍團中是屈指可數的猛將。最後魏延很沒面子地去投韓玄了。第二次出場就有名了。黃忠要被斬首了,魏延出來英雄救美:可是,之後就是諸葛亮忽然變臉,要殺魏延了:「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後來看了《三國志》才知道這是虛構。羅貫中這段話無非是要說諸葛亮有先見之明,其實是間接惡化了孔明的形象。
魏延在歸降劉備之後,屢立戰功,最後他和黃忠隨劉備入川,已經從一個降將一躍成為僅次於關張趙三大猛將的重要人物了。在孔明策劃的幾次軍事行動中,他都干凈利落地完成任務。可是後來與馬岱一戰很沒面子:「魏延以為是馬超,舞刀躍馬迎之。與岱戰不十合,岱敗走。延趕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馬岱大怒說:你們敢小看我於是挺槍躍馬,直取張飛戰不十合,馬岱敗走。」魏延可能沒想到。此時射他一箭的男人,二十年後還取了他的首級。
在後來的漢中之役。魏延先與張飛大破張合,然後與曹操斜谷會戰中:曹操招降魏延,延大罵。隨後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馬。魏延丟掉弓箭驟馬上山坡來殺曹操。曹操最後被龐德救走了。不過曹操被魏延射中人中,還斷了兩顆門牙。曹操對魏延招降,魏延「大罵」。可以看到魏延還是很忠誠的。漢中平定後,魏延升任漢中太守,在《三國志》里有一段精彩的文章談論此事。當得到漢中時大家都以為會派張飛鎮守,張飛也以為是自己。但劉備卻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當時所有人都很吃驚。劉備在大會群臣時問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雲何?』魏延回答: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要知道,漢中的重要性不亞於荊州。而劉備不託馬超黃忠趙雲,獨托魏延,可以看出對他的才能認可和信任。而事實上,在他鎮守下,漢中固若金湯,確實如此。要注意,他承受的壓力比關羽荊州大――關羽在荊州擁有絕對獨轄權,而且兵力強大。而魏延在漢中是被控制使用的,可是在曹操那麼大的壓力下依然可以堅守。不能說其將才與關羽沒有決定性差距。
三國後期,魏延和趙雲成為諸葛亮僅有的可依靠的人。諸葛亮對魏延的最初希望是可以通過磨練和提攜,為自己培養一個接班人。可能是最初的想法,自己百年之後可以由魏延接任大將軍。但是,在歷次實踐中,他都發現魏延有一些致命弱點,這使他開始傾向於姜維。六次北伐魏延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最後一次扮演了丟人角色,引誘司馬懿入上方谷,可是一燒之下未曾成功。然後孔明死了。
諸葛亮臨死前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魏延不從命,任它去吧。諸葛亮死後秘不發喪,儀讓費?試探魏延的想法。魏延說:丞相雖然死了但是我還在。你們先回去安葬丞相,我應該在這里率諸軍擊賊,諸葛亮是把魏延作為重要的斷後者,但考慮到一旦他不肯,那麼大軍自己進行。而魏延與楊儀在此時彼此攻擊,魏延要求自己獨立率軍北伐,而楊儀則是夥同了更多人反魏延。而在彼此上書中,後主身邊的人都「保儀疑延」,這可能和平時魏延「剛而自矜」有關。而楊儀則率軍追殺,殺了魏延。
《三國志》在魏延傳末尾說:「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連陳壽都委婉的說:魏延是冤枉的。可是羅貫中還是義無返顧地把魏延寫成了叛賊。魏延死了。蜀漢最後的五虎時代猛將消失。姜維登上了前台,成為了蜀漢的一號人物。29年後蜀漢滅亡。屢敗於魏延之手的郭淮後來數次遏止了姜維的北伐作戰。而魏延在史書中與楊儀放在了一起。天意吧。而且留下了千古罵名。
⑽ 真正歷史魏延是怎麼死的拒絕長篇大論
魏延長期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回,答並被夷滅三族。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