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湖北有什麼特殊的歷史

湖北有什麼特殊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5 15:03:04

① 歷史上的湖北省是什麼樣子的呢

其實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在楚國的時候,湖北的文化是特別的厲害的。在湖北版的境內有很權多的小國。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時候才統一了,統一的國家就叫做處。當時秦始皇統一的時候實行的郡縣制在當時的湖北他叫做南郡。

湖北位於長江的中游洞庭湖的北邊,所以說叫做湖北,也就是說,湖南就是在洞庭湖的南邊。歷史上很多名人也都是湖北的。那就比如說:屈原、李時珍、張居正等,尤其是屈原,到現在我們還能記住屈原,所說的那些名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最近是我們在初中的時候就有接觸到真正被的時候就是在高中,所以說,在湖北的一些文化還是特別出名的。

雖然說現在的話,可能,這些名氣比不過那些,北京上海,但是她也是挺有文化底蘊的,比如他們的,神農架,也是特別出名的。我個人還是挺喜歡湖北的。

② 湖北省有什麼歷史傳說嗎

我不是湖北人,所以沒聽過湖北的歷史傳說,對湖北的歷史有些了解。湖北是在商代專的時候開始並入屬中國的,夏朝的疆域小的差不多僅限於黃河流域,商代進一步向南發展。到了周朝,周朝的湖北湖南出現楚國,人們通常所說的楚地指的就是湖北。秦滅六國,秦王將湖北湖南劃為長沙郡。到了漢代,劉邦又封他的一個兒子為長沙王,湖南湖北就是長沙國。後來漢武帝削藩,長沙王劉獻因涉及叛亂,封地被削,長沙國逐步衰落。到了東漢,各地封國已消失,由西漢的州國並存制轉換為東漢的州郡縣制,湖北湖南合稱為荊州,所以湖北也被世人稱為荊地。三國時期湖北隸屬東吳……元代採用行省制,湖北始建省。

③ 湖北有什麼名勝古跡

湖北的名勝古跡有黃鶴樓、恩施大峽谷、神農架、武當山、宜昌秭歸屈原故里、三國赤壁古戰場、武漢黃陂區姚家山景區等。具體介紹以下幾處名勝古跡:

1、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2、恩施大峽谷

恩施大峽谷,位於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市境內,被專家贊譽可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媲美,是清江大峽谷一段。峽谷全長108公里,面積達300平方公里,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3、武當山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位於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東接聞名古城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 ,南望原始森林神農架,北臨高峽平湖 丹江口水庫。

4、屈原故里景區

屈原故里景區,即屈原故里生態文化旅遊景區,位於秭歸縣新縣城,毗鄰三峽大壩且直線距離為600米,佔地面積約500畝,同時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於此,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三國赤壁古戰場

三國赤壁古戰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④ 湖北省的獨特文化有什麼

很多啊~湖北地方文化匯東西南北之長,承楚文化之緒,大致可分為戲曲、說唱、歌舞等幾大類。
說唱
湖北說唱藝術非常豐富:流行於省內大部分地區的曲種有湖北評書;起源於沔陽,流行於沔陽(今仙桃)、荊州、孝感、黃岡等地的湖北漁鼓;起源於天門,流傳於江漢平原各市縣的三棒鼓,以及流行於仙桃、天門等地的沔陽小曲,還有在荊沙、宜昌一帶流傳的漢灘小曲,鄖縣曲子等,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語言通俗、生動,旋律質朴,頗具藝術感染力。編輯本段歌舞
湖北歌舞在國內外較具影響的有《編鍾樂舞》、《九歌》;盛行於江漢平原各市縣的碟子曲;流行於鄂西南、鄂西北山區的薅草鑼鼓,以及穿號子等。武漢的琴台音樂會則是高雅音樂和通俗音樂同展風採的盛會,顯示了楚風漢魂的民族特色,它與「上海之春」、「羊城花會」、「哈爾濱之夏」齊名,被譽為中國四大音樂節。此外,湖北雜技藝術也一直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武漢雜技團先後50餘次出訪亞非拉美60多個國家和地區。湖北文化娛樂場所主要集中在武漢、宜昌、十堰、襄樊、荊州等大中城市,近年來新建的度假區、風景區內,各種娛樂設施也一應俱全,完全可以滿足中外遊客的娛樂要求。編輯本段漢劇
漢劇,舊稱「楚調」,又名楚曲,楚腔,漢調,漢二黃和黃腔。流行於湖北又豫陝湘粵閩部分地區,並形成襄河,府河,荊河,漢河四大流派,漢河派成為漢劇的主流。漢劇已有300餘年的歷史,辛亥革命前後改稱「漢劇」。主要聲腔為西皮、二黃。經過兩代知名藝人的創造和推陳出新,漢劇的表演藝術爐火純青,唱念做打,豐富多彩。其角色分為十大行當:一末,二凈,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貼,九未,十雜。每一行又分出若干派別,每一派別再分不同種類,總計達上百種之多。紛繁復雜的角色系統,使大千世界中的達官貴人,販夫走卒,無不在小小的舞台上惟妙惟肖,引人入勝。漢劇的傳統劇目很多,主要是歷史故事、公案戲、神話戲、婚姻愛情戲和民間生活戲。現今影響較大的有經過整理的傳統劇目有《宇宙鋒》、《二度梅》、《竇娥冤》、《打花鼓》,移植劇目《櫃中緣》、《屈原》及現代劇《借牛》、《彈吉它的姑娘》等。編輯本段楚劇
楚劇,舊稱「黃孝花鼓」,「西路花路」,1926年改名為「楚劇」。流行於湖北,約有百餘年歷史,早期楚劇流行於鄉間,被稱為草台戲,因對劇本不知研究,對演員不加選擇,只知取悅取媚,故遭厲禁。1926年李之龍主持漢口血花世界,吸收楚劇界演出,楚劇逐步取得合法地位。在表演藝術上,楚劇從京劇,漢劇中吸收了大量的藝術成分,但又不為之所束縛。旦角表演朴實細膩,唱腔親切動人,生角講究從生活出發,注重傳統表演程式的運用;丑角則善於運用詼諧的念白和逼真的表演刻畫不同形象,對丑惡事物進行辛辣的嘲諷,楚劇要求演員熟悉本地方言俚語,生活習俗和人情世故,因而保持了濃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趣。經過整理的傳統劇目有《葛麻》、《百日緣》、《潑粥》、《獄卒平冤》和現代劇《雙教子》、《追報表》等影響較大。編輯本段湖北花鼓戲
即荊州花鼓戲,舊稱「花鼓子」,曾稱沔陽花鼓戲,天沔花鼓戲,亦稱「中路花鼓」。形成於清嘉慶年間,已有100多年歷史,發源於沔陽通順河、襄河一帶,形成於沔陽、天門地區,沔陽、天門地處湖北中心江漢平原腹地,同屬漢水水系,亦同天沔語系。2005年,被湖北文化廳改為「湖北花鼓戲」。 流行於沔陽(今仙桃)、天門、潛江、監利、洪湖、京山、鍾祥、荊門、江陵諸縣,以及孝感、湘北、鄂南等地。早年由民間藝人發起並組成班社,由鬧年的 「地黃鼓」逐漸走向半職業化和職業化。荊州花鼓戲聲腔有高腔、圻水、打鑼、四平、四大主腔和豐富的小凋。現代小戲《借牛》、《木蘭花轎》、《春姑拾斧》曾轟動一時,《花牆會》則搬上銀幕。現代大戲《家庭公案》、《水鄉情》,小戲《小堅決》,新編歷史戲《海峽情》,古裝戲《送禮記》、《十三款》,傳統小戲《王瞎子鬧店》等數十個劇目,均在全省會演中獲獎。《家庭公案》更被省外200多個劇團移植,沔陽、潛江、監利、天門花鼓戲劇團多次應邀進京演出。編輯本段湖北漁鼓
沔陽漁鼓是曲藝的一種,又稱道情、道情漁鼓、筒子腔、南話筒。它以濃郁的鄉土氣息,粗獷、高亢的唱腔,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國民間藝術史上頗負盛名。1952年以後,沔陽漁鼓演唱活動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為湖北漁鼓。 據《中國音樂詞典》載:相傳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傳入沔陽後衍變發展而成。清代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有著名漁鼓藝人皮思金、皮思銀、張洪顯、劉泡等四人,民間稱之為沔陽漁鼓中的「三根半筒子」。後又產生了「沔陽漁鼓行會」。1911年前後,漁鼓曾與皮影戲合流,常為皮影戲伴唱。1931年後,沔陽漁鼓流傳到武漢、宜昌、沙市、黃石、鄂城等地,其影響逐步擴大。至1940年前後,盛行於鄂中江漢平原地區。1952年以後獲得進一步發展,除繼續為燈影戲伴唱以外,又恢復了獨立的說唱形式。1958年,沔陽漁鼓參加全國曲藝會演,皮影藝人龔本槐、胡桃芝演唱的《選車記》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音製成唱片,向全國播放。由於沔陽漁鼓好唱,好聽,深受群眾喜愛,1958年底,由湖北省音樂協會正式改名為湖北漁鼓,全省各地普遍傳唱。沔陽漁鼓藝人周忠全、黃玉堂、李海林、李福林、榮廷清紮根在武漢,成為沔陽漁鼓(後湖北道情)的曲藝家。 江漢平原荊楚大地各地方漁鼓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如「天門漁鼓」等。所以我們「湖北道情」「湖北漁鼓」的藝人隊伍比較龐大,實力還是較強的。行成了獨立的一個特色劇種,受全省人民的歡迎和傳唱。不愧為全省的四大劇種之一。 後來在藝人流動和演唱實踐中,又形成了沔陽派、平江派、潛江派等不同流派,或平穩質朴;或潑辣風趣;或流利委婉。傳統曲目相當豐富,以反映冤案為內容的最多,被稱為冤枉戲,影響較大的有《謀考案》、《十三款》等;新編現代曲目有《迷路記》、《大刀風雲》等。編輯本段沔陽皮影戲
沔陽皮影戲,俗稱「皮影子」,它以沔陽漁鼓(湖北漁鼓之前身)行腔,沔陽方言道白,故命其名。迄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是指流行在沔陽(今仙桃市)、天門、潛江、監利、洪湖等縣(市)具有相同藝術特徵的皮影戲。皮影戲是江漢人自己的「土電影」,深受人們喜愛。 雖然其源頭尚無法考證,但早在明末清初這一帶凡舉辦謝神會事,逢年過節都有唱皮影戲的習慣,日積月累便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雕鏤特色。唱腔以歌腔、漁鼓腔為主。歌腔皮影中的「雞鳴腔」,源於東周時期的楚國《四面楚歌》,是我國傳統音樂中的活「化石」。漁鼓腔出自舊時藝人的乞討唱曲,調式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2006年5月20日,以江漢平原皮影戲命名,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解放前皮影戲還是人們過年、慶豐收、謝神、祭廟的主要娛樂活動。正月十五鬧元宵演《大回窯》;二月二是土地菩薩生日,演《土地會》;三月三是寒食節,演《火焚綿山》;四
沔陽皮影
月八祭神演《箍箍陣》;五月端午節演《淚羅江》;六月六祭楊泗將軍演《哪吒鬧海》;七月七日演《鵲橋渡》;八月十五演《唐明皇游月宮》。娛神又娛人,皮影戲增添了節日氣氛。隨著科技的進步,皮影戲在舞台美術、燈光布景、特技效果、唱腔音樂、皮影操作等方面不斷革新,沔陽縣曾有皮影隊60多個,他們不斷挖掘、整理和創新,編排了一出出江漢人所喜聞樂見的皮影戲劇目。 現在仙桃市皮影隊發展到40多支,從藝人員達到250多人,創造了「村村垸院演皮影」的農村文化景觀。編輯本段土家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響的大型歌舞,帶有濃厚的祭祀色彩,歌隨舞生,舞隨歌名。相傳擺手舞源於古代的巴渝舞,是古代的一種戰舞。「每歲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齊集,鳴鑼擊鼓,跳舞唱歌,名曰擺手。」擺手舞以講述人類起源、民族遷徙、英雄事跡為主要內容。祭祀儀式由梯瑪或掌壇師率眾進入擺手堂或擺手坪跳擺手舞,唱擺手歌。擺手分單擺、雙擺、大擺手、小擺手數種,小擺手又稱「市把」。跳擺手舞不拘人數多少,多者上萬,小者數百,擺手時以擊大鑼,鳴大鼓,呼應節奏,氣勢恢宏,動人心魄。主要特點是手腳呈同邊動作,翩翩進退,成對成雙,節奏鮮明生動。擺手歌長達數萬行,堪稱土家族史詩。編輯本段編鍾樂舞
湖北省歌舞團編演的大型歌舞劇,共10場。由鍾磐古樂(荊楚雄風)、祭祀樂舞(迎神)、樂歌(桔頌)、武舞(出征)、祭歌(國殤)、巴人舞(山獵)、八音合鳴(鳴虎、排簫、吹塤、編磐、古樂合奏)、農事組舞(採桑、耕耘)、房中樂(關睢、越人歌、慷慨歌)、大饗禮(楚宮宴樂)組成。該劇受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編鍾的啟示進行創作的。全劇以楚史和楚文化為依據,以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為核心,以曾侯乙編鍾為主體,運用歌、樂、舞相結合的藝術形式,來展現古代楚國的文化藝術、民俗風情、祭祀、農事、征戰及宮廷宴樂等情景。既保持了古樸粗礦的荊楚風貌,又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該劇公演後獲得極大的成功,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贊揚。通過在海外的演出,為增進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文化藝術交流作出了貢獻。湖北各旅遊重點地區現在都可以看到有關《編鍾樂舞》的表演。
=====================================================
還有旅遊景點的,什麼屈家嶺文化啊,神龍架文化啊,三峽文化啊……

⑤ 湖北省的獨特傳統是什麼最具代表性的古跡是什麼

一、湖北省的獨特傳統是:

1、漢綉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它以楚綉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綉法之長,糅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綉法。1910年和1915年,漢綉製品在南洋賽會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漢綉名列其中。2013年,湖北省第一家民辦漢綉博物館——武漢漢綉博物館,在漢陽江欣苑社區掛牌成立。

2、楚劇

舊稱哦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哦呵腔與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孝感市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漢族地方聲腔劇種之一,1926年改稱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楚劇主要流行於武漢、孝感、鄂州,黃岡、荊州、咸寧、荊門,宜昌、黃石,隨州十地市五十餘區縣。是湖北地區具有廣泛影響的地方劇種。2006年5月20日,楚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湖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古跡是:

1、武當山古建築群

位於湖北十堰武當山風景區內,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宋、元時進行規模建築。明成祖朱棣將武當山道場辟為皇室家廟,永樂歷時12年,建成8宮、2觀、36個庵堂、72岩廟等33組建築群,總建築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年間又大規模維修和擴建。武當山古建築群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129處,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明顯陵

明代皇陵,位於鍾祥市郢中街道辦事處皇城村松林山。陵區面積約50萬平方米。為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朱佑杬和生母蔣氏的合葬墓。布局按帝制「三朝兩宮」式和「天子五門」制式排列;四周環黃瓦朱牆,牆高6.5米,厚1.9米,周長4730米。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⑥ 湖北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歷 史
湖北歷史源遠流長。夏商(公元前21世紀-前11世紀)以前,南方民族長期在這里勞動和生活。春秋時(前770-前476年),國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區的楚國在南方諸國中最為強盛。戰國時(前475-前221年),南方諸國統一於楚。公元前221年,統一的秦朝分天下為四十郡,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和黔中等郡。西漢劃天下為十三部(州),湖北以漢水為界,西為南郡,東為江夏,均隸屬於荊州。三國時,吳魏分治湖北,都稱荊州。經兩晉至南北朝,劉宋置荊州、郢州,又僑置雍州,蕭齊繼承了劉宋建制。梁以後建制紊亂,至隋統一,仍稱荊州,一度稱鄂州,故湖北簡稱鄂。
唐分全國為十二道,湖北屬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一部分隸屬淮南道、黔中道。宋分全國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縣屬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於此;有十九縣屬京西南路,另數縣分屬淮南西路、夔州路。元朝除中央稱中書省外,分全國為十一個中書省,簡稱行省。湖北長江以北屬河南行省,以南屬湖廣行省。明朝改制,全國設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屬湖廣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省,北為湖北省,是為湖北建省之始。湖北省當時領有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宜昌、施南等十府。
民國初廢除府、州建制,省下設江漢、襄陽、荊南、施鶴等四道,共轄69縣。後廢道存縣。此後除少數縣間有拆、並外,一般無變動。1932年、1936年,又先後將69縣分屬11個、8個行政督察區。另,漢口有時為省轄市,有時為特別市。
自1927年開始,中國***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建立過許多革命政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立過黃安農民政權,擴建為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後改為湘鄂西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邊區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擴大成立為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後建立過5個地區。1947年底,分別成立江漢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1949年5月20日在孝感花園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1949年後,省內政區迭有變更。2002年,湖北省轄有12個省轄市:武漢、黃石、荊州、宜昌、襄樊、十堰、黃岡、孝感、荊門、鄂州、咸寧、隨州;1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個直管市:天門、仙桃、潛江;1個林區:神農架林區。市、州共轄60個縣(市)、38個區。省人民政府駐武漢。

信息提供單位:湖北省地方誌
文 化
文物: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又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十分豐富,享有「文物大省」之譽。
全省已查出各類不可移動的文物點15000處,已公布的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3127餘處,其中省政府審定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65處,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省政府還審定公布了10座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其中荊州、武漢、襄樊、隨州、鍾祥等5座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山艦於1997年元月整體打撈成功,目前已完成維修工作。
全省文物古建築豐富,形成「三二一」格局,即以武當山古建築群、荊州古城牆、鍾祥明顯陵三處為龍頭;以鄂州吳王城、赤壁古戰場、荊州三國遺址、當陽關帝陵、襄樊城牆及古隆中等三國文物建築和利川大水井、魚木寨、咸豐土司王城、來鳳仙佛寺等少數民族建築為兩條線;以黃梅四祖寺、五祖寺、當陽玉泉寺、襄樊廣德寺、武漢寶通寺、歸元寺等佛教建築和武當山、長春觀等道教建築為代表的宗教建築為一個重點,並輔以秭歸屈原故里、漢陽古琴台、東湖行吟閣等楚文物紀念建築的格局。武當山古建築群、鍾祥明顯陵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博物館:目前,全省有各類博物館121個,其中綜合性博物館75個,紀念性博物館22個,專門性博物館24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日前,投資2.35億元的省博物館擴建工程已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全省形成博物館布局五大系列:以荊州、荊門為代表的楚文化特色博物館;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武昌起義門管理所為代表的辛亥革命史紀念館;以紅安縣革命博物館、麻城市七里坪革命舊址紀念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等為代表的革命斗爭史紀念館;以李時珍紀念館、聞一多紀念館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人紀念館;以恩施州博物館為代表的民族博物館。各類館藏文物豐富,數量達53萬余件,一級文物2926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件。館藏自然標本總數57萬余件。

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武漢過年習俗
除夕:
男人:這天要把水缸挑滿,保證3天有水用,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然後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黃昏時開始祭社,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時請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時灶神已回來,歡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

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余)」。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

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

初一:
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則主豐年,群狗亂吠則主亂象。
觀天色:風宜北,諺曰「北風吹到南,無錢也去擔,南北吹到北(Be),有錢也沒得」。
出方:初一起來,衣冠整齊,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長,然後燃鞭出門,向喜神方拜,稱為「出方」。

頭三天:
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為家家煮麵條、豆絲、糍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也不能掃地,以免走了「財喜」。
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則就是「欺祖滅倫,寵妻滅母」。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否則便一年走下坡路。
送年:初三後可繼續拜年,但要開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侶出來沿家收年飯,施主們都不吝嗇,謂之「越把越有,富貴長久」。

⑦ 湖北省九大歷史文化有哪些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512人,代表全國2200萬黨員。九大正式會議上,毛澤東主持了開幕式,並致開幕詞。林彪代表中共中央作了政治報告。 報告以「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為核心,全面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是對馬列主義理論和實踐的一個偉大的新貢獻;把黨的全部歷史說成是兩條路線斗爭的歷史,即所謂「毛主席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同黨內右的和『左』的機會主義路線斗爭的歷史」,虛構了以劉少奇為頭子的「資產階級司令部」,肯定了強加給劉少奇的種種罪名;對中國社會的形勢以及黨的政治狀況作了錯誤的估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所謂「斗、批、改」的新任務。報告對戰爭到來的可能性作了緊迫和誇大的估計,過分強調要准備打仗。 大會分組討論了政治報告和黨章修改草案。在討論過程中,結合實際「鬥私批修」,實際上是對參加會議的老同志再一次進行錯誤的批判,迫使他們檢討。 大會通過了政治報告和黨章修正草案。九大通過的新黨章,錯誤地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林彪「是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寫進了總綱;對毛澤東思想作了歪曲的闡述;砍掉了原黨章中黨員權利一節,取消了黨員的預備期,取消了中央書記處,取消了中央監察委員會等機構。 大會選舉出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70人,候補中央委員109人,其中原八屆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只有53人。在大會選舉新的中央委員會過程中,林彪、江青一夥暗中操縱選舉,使其集團的主要成員幾乎全部進入了中央委員會,而許多久經考驗的老幹部卻被排除在外。 .

⑧ 湖北有什麼歷史不

湖北省,簡稱「鄂」,又稱「千湖之省」。位於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因位於洞庭湖以北而得名,介於北緯29°05′至33°20′,東經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東連安徽,東南和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東西長約740公里,南北寬約470公里,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省會是武漢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為宜昌市、襄陽市,黃石為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漢江自西北向東南,匯入長江,在湖北中部形成江漢平原。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文化沉澱豐厚、文物古跡眾多。全省不可移動的文物點1.5萬多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4處。有武漢、荊州、襄陽、隨州、鍾祥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屈原出生於秭歸縣;被譽為「東方第八大奇跡」的曾侯乙編鍾出土於隨州擂鼓墩,堪稱古代青銅冶煉技術頂峰的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和越王勾踐劍、商代的盤龍城就出土於荊楚大地;工藝精湛的漆繪、木雕製品和古代絲綢大都出土於荊州江陵。明代偉大醫學家李時珍故里、武當山道教建築群及武術,漢文化代表——王昭君故里,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還有以荊州古城、蒲圻赤壁、襄陽古隆中、當陽長坂坡為代表的三國文化根基厚實
提起湖北的歷史名人,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惟楚有才」這個典故。湖北位於祖國中部,物華天寶,地靈人傑,素有重教興學、培養人才的優良傳統。在鍾靈毓秀的荊山楚水之間,自古至今,走出了如此多的優秀人才。

⑨ 湖北有哪些古老是歷史文化

楚地在歷史上大體以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為中心,向周邊擴展到一定范圍,是荊楚文專化的發祥地。當北屬方有炎、黃部落創造中原文明的時候,南方江漢流域也興起了九黎部落,楚人借天時、地利融匯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開創了獨具異採的楚文化。

湖北歷史悠久,建始人、鄖縣人、長陽人的發現,說明早在舊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活動。還有新石器時代的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早期楚文化。

盤龍城遺址的發現,其燦爛的青銅文化和較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完備城邑等,充分說明商代這里的城邑就十分興盛和繁榮。

閱讀全文

與湖北有什麼特殊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