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王侯將相」都當過的人有哪些
只有曹操一人。
曹操當過車騎將軍,後來被任命為丞相,侯爵,最後漢獻帝封他為魏王。王侯將相都當了。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 ,《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頗有名望。漢桓帝時,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1)歷史上的侯爵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譙水擊蛟
曹操十歲那年,在龍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條兇猛的鱷魚。鱷魚張牙舞爪地向曹操攻擊,但曹操毫不畏懼,沉著地與鱷魚周旋。
鱷魚無法下口,於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後,沒有向家人提起鱷魚的事。後來,有個大人看見一條蛇而恐懼畏縮,曹操大笑,天真地說:「我在龍潭碰到鱷魚都不怕,你卻怕一條蛇,真是可笑!」眾人詢問,曹操以實相告,無不驚嘆少年曹操的膽略。
Ⅱ 中國周朝侯爵有哪些
周朝復諸侯國中制侯爵國有魯國、齊國、陳國等。
魯國,中國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侯爵,首封國君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
齊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為今山東。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呂尚。
陳國(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478年),出土金文資料作敶。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周朝諸侯國,國君媯姓,是虞舜後裔。
周武王將長女大姬嫁給了擔任周文王陶正一職的遏父之子媯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
Ⅲ 歷史上有幾個人是集王侯將相於一身我要祥細他們當過什麼王、什麼侯、什麼將、什麼相
1.韓信,古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人。軍事家,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韓信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歷任大將軍、左丞相、相國,封齊王、楚王、淮陰侯等2.曹操,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祖父曹騰,漢桓帝時候,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父親曹嵩是東漢太尉。年輕時入伍當過都尉、將軍。後因功封為丞相,魏王。 3.郭子儀,但是王公將相,參加武舉考試後,便獲高等補左衛長史(皇帝禁軍幕府中的幕僚長)之職。天寶八年(749年),出任安塞軍使,拜左衛大將軍。安史之亂爆發的前一年,他已出任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肅宗即位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依舊兼任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軍節度使。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洛陽因功封為代國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4、 司馬昭, 被魏帝封為晉公,加九錫,進位相國,司馬昭隨父抗蜀,多有軍識。景初二年,封新城鄉侯。正始初,遷洛陽典農中郎將。曹髦時,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走向代魏。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後,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滅之。自稱晉公。後加晉王。咸熙二年,薨。昭死數月,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5、岳飛:(1103~1142)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6、閻錫山:32歲被封一等侯,42歲獲授一級上將,統治山西38年,為國民黨大陸政權最後一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閻錫山集王、侯、將、相於一身,爵高權重,位極人臣,在民國官僚中可謂絕無僅有。
Ⅳ 漢朝的將爵;侯爵都有哪些
爵位和官職不同.上下之間沒什麼義務.只是級別有高低之分.像平民之爵就不得超過公乘.漢朝沒有"公伯子男".二十級爵和王並存.侯(包括通侯和關內侯)是二十級爵中最高兩級.
以下是在網上找的.希望有用.
漢官威儀之:西漢帝國官員序列(下:地方官制.爵祿)
爵祿制度
漢沿秦制.設爵以賞功.祿.既指官員的等級.也是官員官俸的數額.
爵
高祖未稱帝時.雜用六國舊制對有功將士封爵.名目不一.漢朝建立之後.沿用秦二十等爵.按<漢書·百官公卿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自一級至四級都是士卒.自五級至九級位比大夫.都是軍吏.平民之爵不得過公乘.超過的要回授給同族的人.自十級左庶長至十八級大庶長.位比九卿.都是軍將.十九級.二十級均為列侯.
賜爵
西漢凡國有喜慶.大捷等.都可以賜百姓爵.一般皇帝即位均頒詔賜民爵一級.西漢一朝共計賜爵二十次.
鬻爵
逢財政困難的年度或者內外用兵籌措軍費.則募民以錢.糧食.奴隸入官府.換取爵位.按<漢書·食貨志>[民入粟六百石者.加上造之爵.輸粟四千石者可以為五大夫.萬二千石者為大庶長.爵級高低以納粟多寡為差."成帝鴻嘉三年(前18年).令吏民入粟買爵以助國家賑贍.並允許買高爵者可以出任三百石以下的官職.
武帝時.為籌措征伐匈奴.西域的軍費.另設武功爵.高價出賣.<漢書·食貨志>劉瓚注引<茂陵中書>說:[ 武功爵:一級曰造士.二級曰閑輿衛.三級曰良造.四級曰元戎士.五級曰官首.六級曰秉鋒.七級曰千夫.八級曰樂卿.九級曰執戎.十級曰政戾庶長.十一級曰軍衛."[級十七萬.凡直三十餘萬金."就是說.買到最高的軍衛爵位需要三十多億錢(一金大約值一萬錢)!.不過按規定只能買到樂卿為止.
獲得爵位的人.可以獲得封邑(高等級爵).免除部分或全部賦稅徭役.減刑.優先擔任官職等.但是由於人民多買爵位以逃避賦稅徭役.所以朝廷往往以各種理由征發有爵位的人並加以種種其他負擔以代替賦稅徭役.所以漸漸的民爵也就無人再買.也不再為人所重.這也是後世不再設置民爵的原因.
秩祿
漢以石數為官員品秩的名稱.石就表示年俸若干石谷粟.每石為一百二十斤(約相等於現代的四十一公斤).漢朝秩祿可分為四大等級:(一)比二千石以上(二)比六百石以上(三)比二百石以上(四)比二百石以下.三公萬石不在秩級之內.
官員的品秩雖然以石數為差.不過不全給以糧食.而是錢.谷分給.按錢發給官俸的時候.谷.錢之間的換算比率是固定的.所以當糧食價格上漲的時候.官俸實際上就貶值了.
西漢官秩月俸簡錄(斛=石):萬石 :350斛 .金印紫綬 .中二千石 :180斛.真二千石:150斛.二千石:120斛.比二千石:100斛.以上銀印青綬.千石:90斛.比千石:80斛.八百石與比八百石祿同千石.六百石:70斛.比六百石:60斛.以上銅印黑綬.四百石:50斛.比四百石:45斛.三百石:40斛.比三百石:37斛.二百石:30斛.比二百石:27斛.以上銅印黃綬.一百石:16斛.斗食:11斛.佐史:8斛.
西漢時期.一般年景一斗米約十數錢.按此折算.三公月俸約七十萬錢.縣令月俸7萬二千錢到十四萬錢不等.可知西漢的官俸十分豐厚!較之明清.一品大員年俸不過一百二十四兩銀.折錢十八萬六千而已!
Ⅳ 漢朝時侯侯爵有幾個等級,各叫什麼
西漢,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設王爵。
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西漢,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設王爵。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時誅伐殆盡。此後,王爵僅皇族可得。早期的諸侯王國大者列郡數十,小的也有數郡,皆由諸侯王自治其國,漢廷僅為之置太傅而已,其餘丞相、內史、中尉、御史大夫之類皆王自置。
經過七國之亂和漢武帝下推恩令、漢成帝綏和元年改制,諸王僅得食本國租稅,不得預國政。盡廢內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僕等與漢朝設置相同的官稱,改丞相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
自此,王國與列郡無異。東漢王國制度與西漢後期一致,國與郡等,唯改太守為相、都尉為中尉,另置傅領王府事。
(5)歷史上的侯爵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二十等爵一到四級相當於士,五至九級相當於大夫,十至十八級相當於卿,十九、二十級相當諸侯。秦法規定,凡斬獲一一個敵人首級的,賜爵一級,給田百畝、宅九畝;想做官的,可做相當於五十石棒祿的官;普通兵士只要作戰勇猛,都有獲得爵位的機會,宗室貴族無軍功的,不得授爵,還要除去原有的爵位。
Ⅵ 古代侯爵有哪幾等
秦漢時期復,侯分兩等:列侯(制徹侯,通侯),地位相當於春秋戰國的諸侯;關內侯,地位相當於春秋戰國的附庸。在列侯和關內侯中間用封戶多少來區分地位高低,如果封戶在萬戶以上叫萬戶侯,千戶以上叫千戶侯,關內侯的封戶很少。
東漢時期,在列侯中區分了:特進、朝侯、侍祠侯和其他列侯。至下游關內侯。
在三國魏時期,開始在列侯之上設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在關內侯之下設關中侯、關外侯,把列侯區分為縣侯、鄉侯、亭侯。
到晉的時候,侯有開國郡侯、開國縣侯、開國侯,在開國男下還有鄉侯、亭侯、關內侯、關外侯
南朝大部分承襲魏晉
北魏:有開國縣侯,散侯兩種,北齊沿襲北魏
北周只縣侯
隋初湯有開國郡侯、開國縣侯,開國男之下還有沐食侯、鄉、亭侯,到隋煬帝時只剩下侯一級
唐只有開國縣侯。
後來到明朝侯爵多的話分為郡侯、縣侯兩級,少就只有一級。
清朝分為一等侯又一雲騎尉、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
Ⅶ 歷史上所有好下場的侯爵
多了去了,沒有人可以給你全部的名單。已知最早的侯爵可能是姜子內牙。齊國的開國容國君。當然他的後代也都是侯爵,除了幾個橫死的,基本都在你要的名單里。其他國家還有很多。後來朝代的侯爵也是善終的多,橫死的很少很少。每個朝代的侯爵基本上都有好幾百。除非這個朝代太短命了。秦朝沒有侯爵。
Ⅷ 清朝公侯有多少人
清朝有一百三十九人被封公、侯爵。清朝爵位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一)公爵
1、封超品公者:
揚古利(天聰八年,後贈王。崇德中子塔瞻降襲一等公,英誠公)
2、封一等公者:
圖賴(順治三年,雄勇公) 譚泰(順治八年)
遏必隆(二等公圖爾格弟,順治九年由襲爵晉封。康熙六年復於原封一等公外加封)
袞布(三等公和碩圖孫,順治九年由襲爵晉封。康熙中從子增壽仍襲三等)
額爾克戴青(三等子恩格德爾子,順治九年由襲爵晉封,後降二等)
索尼(康熙六年於原封一等伯外加封)
黃梧(康熙六年,海澄公)
鰲拜(康熙六年於原封二等公外加封,超武公)
噶布喇(康熙十三年,承恩公)
佟國維(康熙二十八年,承恩公)
費揚古(三等伯鄂碩子,康熙三十六年由襲爵以軍功晉封。後其子陳泰降襲一等侯,昭武公)
臼啟(雍正元年,承恩公)
年遐齡、年羹堯(均雍正二年)
五格(雍正十三年,承恩公)
凌柱(雍正十三年,承恩公)
訥親(二等公圖爾格從孫,雍正十三年由襲爵晉封)
富文(乾隆十三年,承恩公)
傅恆(乾隆十四年,忠勇公,後追封郡王)
班第(乾隆二十年,誠勇公)
薩喇爾(乾隆二十年,超勇公。尋削,後封二等伯)
策楞(乾隆二十一年,旋撤)
兆惠(乾隆二十三年,武毅謀勇公)
明瑞(一等承恩公富文子,乾隆二十四年由襲爵以軍功加號毅勇公,三十三年加號誠嘉毅勇公)
阿里袞(二等果毅公圖爾格從孫,乾隆二十四年由襲爵以軍功晉封)
豐伸額(一等果毅公阿里袞子,乾隆四十一年由襲爵以軍功加號繼勇公)
阿桂(乾隆四十一年,誠謀英勇公)
福康安(乾隆五十三年,嘉勇公。五十八年加號嘉勇忠銳公。六十年晉封貝子,後贈郡王)
孫士毅(乾隆五十三年,謀勇公。尋削,後封三等男,贈公)
海蘭察(乾隆五十七年,超勇公)
勒保(嘉慶三年。尋削,後封一等伯,贈侯)
和紳(嘉慶三年,忠襄公)
長齡(道光十七年,威勇公)
德懋(同治元年,承恩公)
3、贈一等公者:
費英東(順治十六年由三等子追封三等公,乾隆四十三年追晉,信勇公)
佟圖賴(康熙十六年由三等子贈,承恩公) 西哈(康熙三十六年)
圖海(康熙六十一年由三等公追晉,忠達公)
佟養正(雍正元年,承恩公)
額布根、額參、魏武(均雍正元年,承恩公) 費揚古(雍正元年,承恩公)
齎塔(雍正五年由贈一等男追晉,褒績公) 透訥、巴圖魯布克查(均雍正十三年,承恩公)
額宜騰、吳祿(均雍正十三年,承恩公)
音德(二等公圖爾格弟子,乾隆元年由襲爵贈)
李榮保(乾隆二年,承恩公)
哈什屯、米思翰(均乾隆十三年,承恩公)
訥爾布(乾隆十五年,承恩公)
和琳(嘉慶元年由一等宣勇伯贈)
恭保(嘉慶六年,承恩公)
慶祥(贈三等義烈公納穆扎爾孫,道光六年由襲爵贈)
4、封二等公者:
英俄爾岱(一作英古爾代,順治四年)
鰲拜(順治九年,後於原封外加封一等公)
額爾克戴青(順治十一年由一等公降)
羅璧(一等伯程尼叔父,順治十二年以世職兼襲爵並封)
5、贈二等公者:
圖爾格(順治九年由三等公贈,果毅公)
6、封三等公者:
和碩圖(三等子何和哩子,天聰二年由襲爵以軍功晉封,勇勤公)
武納格(一作吳訥黑,天聰八年)
圖爾格(崇德八年,後追晉二等)
阿山(順治二年,後降一等子)
宗室拜音圖(順治三年)
圖海(康熙十五年,後追晉一等)
岳鍾琪(雍正二年封,十年削,乾隆十四年復封,威信公)
瑪木特(乾隆二十年,信勇公)
花沙布、盛住(均嘉慶四年,承恩公)
額勒登保(嘉慶十年,威勇公)
德楞泰(嘉慶十四年,繼勇公)
恭阿拉(嘉慶十七年,承恩公)
廣科、照祥(均咸豐十一年,承恩公)
崇綺(同治十三年,承恩公)
桂祥(光緒十四年,承恩公)
7、贈三等公者:
何和哩(天聰中由三等子贈)
多尼庫魯格(崇德七年由一等子贈,建烈公)
陳福(康熙十四年由三等男贈。一作贈三等子者,誤。子世琳襲三等子)
恩格德爾(雍正七年由三等子贈,奉義公。乾隆九年其裔孫降襲一等侯)
納穆扎爾(乾隆二十四年由一等伯贈,義烈公)
清泰(乾隆六十年,承恩公)
和爾經額(嘉慶元年,承恩公)
嗣興武士宜(均嘉慶四年,承恩公)
愛星阿、常安(均嘉慶四年,承恩公)
布彥達齎(道光元年,承恩公)
富泰(道光三十年,承恩公)
興德、崑山、花良阿(均咸豐□年,承恩公)
頤齡(咸豐□年,承恩公)
明山、祺昌、策普坦、福克精阿(均同治元年,承恩公)
穆揚阿、吉朗阿、景瑞、惠徵(均同治元年,承恩公)
8、封公不言等者:
額亦都(崇德元年由一等子贈)
沈志祥(崇德四年,續順公)
鄭成功(順治十年,海澄公)
白文選(康熙元年,承恩公)
孫徵灝(義王孫可望予,康熙十一年降襲,慕義公)
鄭克爽(鄭成功子,康熙二十二年仍授公銜)
孫士毅(嘉慶元年由三等男贈,孫均襲封伯)
(二)侯爵
1、封一等侯者:
伊爾德(順治十四年。雍正初其裔孫降襲二等伯,宣義侯)
張勇(康熙十五年,靖逆)
田象坤(二等侯田雄弟子,康熙二十五年由襲爵以軍功晉封)
朱之璉(明朝皇室後裔。雍正二年,延恩侯)
富寧安(雍正五年)
訥蘇肯(乾隆十五年,承恩侯)
富德(乾隆二十四年,成勇靖遠侯)
福長安(嘉慶三年)
楊芳(道光十三年,果勇侯。後降二等)
楊遇春(道光十五年,昭勇侯)
恩德(咸豐□年,承恩侯)
曾國藩(同治三年,毅勇侯)
袁世凱(宣統三年。未受封)
2、贈一等侯者:
馬得功(康熙四年由三等侯贈,順勤侯)
明安(雍正七年由二等伯贈,恭誠侯)
勒保(嘉慶二十四年由一等威勤伯贈)
李鴻章(光緒二十七年由一等肅毅伯贈)
3、封二等侯者:
田雄(順治十八年,順義侯)
楊芳(道光十四年由一等降,果勇侯)
左宗棠(光緒四年,恪靖侯)
4、封三等侯者:
武拜(一作吳拜,順治八年。尋削,後封一等子)
李國翰(三等男李繼學子,順治十年由襲爵以軍功晉封。雍正七年其裔孫降襲三等伯,懋烈侯)
馬得功(順治十八年。後贈一等)
施琅(康熙二十二年,靖海侯)
和隆武(贈一等伯和起子,乾隆四十一年由襲一等予以軍功晉封,果勇侯)
明亮(嘉慶二十四年,襄勇侯)
5、贈三等侯者:
巴世泰(順治九年由一等伯贈)
封侯不言等者:
唐通(順治元年,定西侯。後改一等子)
吳惟華(順治二年,恭順侯)
鄭芝龍(順治十年,同安侯)
譚宏(順治十六年,慕義侯)
譚詣(順治十六年,向化侯)
鄭鳴駿(康熙二年,遵義侯)
林興珠(康熙十七年,建義侯)
(8)歷史上的侯爵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大清爵位主要分為三個系統: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晉朝的宗王官於京師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沒有爵土。
清朝爵位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為十二等,每等若干級。十二等大致可分為超品、品級: 超品: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
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時保留原來的蒙古尊號,有時在親王之上依舊設立汗號世襲罔替。
異姓功臣爵位當然是封給異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異姓功臣爵位分為九等。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種。
Ⅸ 清朝漢人封侯爵有誰
看到答案蠢得不可救葯,分分鍾不能忍啊。曾國藩才封了個侯爵而已,「他專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屬一個封過爵位(一等毅勇候)的漢人」??開玩笑吧??儂腦子瓦特啦??你不知道有封王爵、公爵的么??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定南王義王等組團來砍人
Ⅹ 求中國古代侯爵名字
中國古代漢族政權的爵位一般是王爵,侯爵等,但是各朝代變化很大
【秦朝】是爵位20等 一級公士、二級上造、三級簪褭、四級不更、五級大夫、六級官大夫、七級公大夫、八級公乘、九級五大夫、十級左庶長、十一級右庶長、十二級左更、十三級中更、十四有右更、十五級少上造、十六級大上造、十七級駟車庶長、十八級大庶長、十九級關內侯,二十級徹侯
【漢朝】基本上繼承秦朝的爵位制度,但是又有所加強,公 侯 伯 子 男
【曹魏時期】曹操廢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謂賜爵。魏文帝黃初年間,定爵制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內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國號、封地,縣侯以下無封地而有租稅。九等爵之外,曹操創立的名號侯、關中侯、關外侯、五大夫侯作為賜爵保留,仍無封、無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鄉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鄉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國大者郡、小者縣。
【西晉】爵位非常繁復,設置了王、公、侯、伯、子、男、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郡侯、開國縣侯、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鄉侯、亭侯、關內侯、關外侯共十八級。
【唐朝】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皇兄弟、皇子,皆封國為親王;皇太子子,為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諸子為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襲
宋朝封爵制度基本上同唐制。魏晉至宋,封爵的承襲分為世襲罔替、世襲兩種,前者在承襲時按原爵承襲,後者承襲的時候要比照被承襲者的爵位降一等承襲。宋朝無世襲罔替的例子。除世襲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終身爵,身死爵除。
【宋朝】依唐制保留封君食邑,自—萬戶到二百戶,共十四等。食邑數字只是虛銜,唯食實封才可以領取相應的補貼。實封最多千戶,少者百戶,每戶每月折錢二十五文,隨官俸發給,可知宋朝的封爵收入頗低。
【明朝】爵位分七等,王爵兩等(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清朝】爵位有宗室和功臣兩大類,宗室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多羅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十二級,另親王長子封世子、視郡王;郡王長子封長子、視貝子。除了清初受封的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順承郡王勒克德渾、雍正時怡賢親王、同治時恭親王、光緒時醇親王、慶親王共十二個王可以世襲罔替外,其餘宗親世爵只能世襲。
功臣類為乾隆16年定製: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雲騎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輕車都尉,分—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及—至三等輕車都尉,正三品;
騎都尉,分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及騎都尉二等,正四品;
雲騎尉,正五品;
恩騎尉,正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