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惠州惠陽有多少年歷史

惠州惠陽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5 06:57:05

⑴ 廣東省惠州市有著怎樣的歷史

惠州是廣東省歷史名城。1990年出土的一窩近30個恐龍蛋化石,證明7000萬年前,這里已是陸地沼澤地帶。迄今為止,全市考古發現山崗遺址、古窟址等古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其出土文物說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即有先民在這土地上繁衍、生息。

惠州惠州境內上古時期已有人類,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生產、生活的遺跡和遺物。先秦時期屬百粵(越)范圍。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在今博羅「縛婁」族居地置傅羅縣後,今市境為南海郡傅羅縣(後稱博羅縣)的一部分。西漢前期近百年間,處於趙氏南越國治理之下。公元前111年(漢元鼎六年),漢武帝統一嶺南,結束南越國統治。東晉析南海郡置東官郡,博羅縣先後析置海豐、欣樂、安懷3縣,博羅、欣樂兩縣隸南海郡,而安懷縣隸東官郡。南宋,安懷、欣樂兩縣隸東官郡,博羅縣隸南海郡。至南齊,安懷縣改名懷安縣,博羅縣析置羅陽縣隸南海郡。至503年(梁天監二年),南海郡析置梁化郡,設郡治於梁化屯。懷安縣並入欣樂縣,羅陽縣並入博羅縣。博羅縣與欣樂縣同隸梁化郡。588年(陳禎明二年),欣樂縣改名歸善縣。

惠州589年(隋開皇九年),廢梁化郡,在今市境置循州。607年(隋大業三年),循州改稱龍川郡。622年(唐武德五年)復為循州。唐代曾易名雷鄉郡、海豐郡。917年(南漢乾亨元年)改置禎州。1020年(宋天禧四年)改稱惠州。1279年(元至元16年)改為惠州路,明、清為惠州府。1496年(明弘治九年),設立龍門縣,隸廣州府。

1912年(民國元年)歸善縣改名惠陽縣。1914年6月,惠陽、博羅兩縣屬潮循道,龍門縣屬粵海道。1920年廢道後,先後隸東區善後督辦處或綏靖處(臨時政區)。1925年7月,隸屬廣東省東江行政區。1932年1月,隸屬東綏靖區。1936年,隸屬廣東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47年隸屬第五專署行政督察區。1949年(民國38年)2月後,惠陽、博羅兩縣隸屬第二行政督察區,龍門縣隸屬第六行政督察區。

惠州新中國成立後,市境行政區劃及其隸屬多次調整。1975年3月龍門縣劃歸廣州市。

⑵ 惠州古稱「惠陽」嗎

歷史沿革
秦朝 為南海郡傅羅(或作博羅)縣 東晉 為南海郡博羅、酉平、欣樂三縣 南北朝 劉宋王朝--為南海郡和東官郡的博羅、酉平、安懷、欣樂四縣 南齊王朝--為南海郡和東官郡的博羅、羅陽、酉平、懷安(即安懷並改為東官郡治)、欣樂(現在的羅陽鎮)五縣 梁、陳王朝--梁朝時設循州(今惠州,府治惠州市區),梁化郡(轄懷安、歸善縣--由欣樂縣改,今惠陽縣地),博羅、羅陽二縣 隋朝 隋朝地方政區分州、縣兩級,後改為郡、縣兩級制 廣東同設廣州、循州兩個總管府,大業年間改為南海郡、龍川郡(轄歸善--郡治,現在的惠州府城、河源、博羅、興寧、海豐五縣) 唐朝 唐朝地方政區分道、州、縣三級 循州,隋之龍川郡,武德五年曾改循州總管府,管循、潮二州,貞觀二年廢府,天寶元年改為海豐郡,乾無元年復改為循州。轄歸善(州治)、博羅、河源、海豐、興寧、雷鄉(今龍川地)六縣。州治現惠州府城 五代十國 南漢王朝--改循州為湞州,轄歸善(州治)、海豐、博羅、河源四縣,州治現惠州府城 宋朝 宋朝地方政區分路、州(府、軍)、縣三級 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趙禎諱,改湞州為惠州。轄歸善(州治)、海豐、河源、博羅四縣,州治現惠州府城 元朝 元朝地方政區分省、道、路(府、州)、縣四級,小省無道 惠州路,轄歸善(路治)、博羅、河源、海豐四縣,路治現惠州府城 明朝 明朝地方政區分司、府(州)、縣三級 惠州府,洪武元年立,由元代之惠州路、循州合成。轄歸善(府治)、博羅、長寧(今興寧)、永安(禽紫金山)、海豐、龍川、長樂(今新豐)、興寧、連平州、河源、和平,共一州10縣。府治現惠州府城 清朝 清朝地方政區分道、府(州)、縣(州、廳)三級 惠州府,清初領連平州和歸善、博羅、長寧、永安、海豐、龍川、長樂、興寧、河源、和平10縣。雍正九年(1731年)從海豐縣分設陸豐縣,十一年改長樂、興寧二縣歸嘉應直妹州。共為一州9縣。府治現惠州府城 民國 1912年惠州府與歸善縣合並改名為惠陽縣 1915年--屬潮循道,潮循道即為原潮州府、惠州府、嘉應直隸州,共25縣,道治先設於潮州,後遷到澄海縣屬的汕頭 1936年--改為第四行政督察區,轄惠陽(區治)、博羅、陸豐、河源、紫金、新豐、龍門、海豐8縣。區治現惠州府城 1947年--改為第五專署行政督察區,轄惠陽(區治)、博羅、陸豐、河源、紫金、龍門、海豐7縣。區治現惠州府城 共和國 1949年--東江專區,轄惠陽(專區駐地)、增城、紫金、連平、和平、陸豐、博羅、龍門、河源、龍川、海豐,共11縣 1958年--設惠州縣級市,4月設惠東縣 1959年--撤銷惠陽專區,並入佛山、韶關、3汕頭個專區。撤銷惠州市,改為惠州鎮,劃歸惠陽縣管轄,惠東縣並入惠陽縣;龍門縣並入增城縣 1963年--恢復惠陽專區,轄惠陽、博羅、寶安、東莞、增城、龍門6縣 1964年--10月恢復惠州市(縣級) 1970年--惠陽專區改為惠陽地區 1975年--11月,惠陽地區的增城縣和龍門縣劃歸廣州市管轄 1979年--3月,原屬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設深圳市(地級) 1984年--惠陽地區,轄惠州市(縣級)惠陽、紫金、各平、連平、河源、博羅、東莞、惠東、龍川、陸豐、海豐,共1市11縣 1988年--經國務院元月7日批准,撤銷惠陽地區,改稱惠州市(地級),原惠州市改稱惠城區。惠州市轄惠城區、惠東縣、惠陽縣、博羅縣、龍門縣,共一區4縣 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4年--惠陽撤縣設市(縣級) 2003年--惠陽撤市設區。至此惠州現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

⑶ 關於惠州歷史

惠州是廣東省歷史名城。有1700多年的歷史。1990年在區內出土的一窩近30個恐龍蛋化石,證明7000萬年前,這里已是陸地沼澤地帶。迄今為止,全市考古發現山崗遺址、古窟址等古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其出土文物說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即有先民在這土地上繁衍、生息。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內設有博羅縣;到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嶺南設有廣州、循州(今惠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唐代時粵東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漢乾亨元年(公元917年)這里為禎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為惠州府。惠州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從唐到清末一千多年間,有43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留下了96處遺址和2100多件文物。北宋年間傑出的文學家、書畫家蘇軾(號東坡居士)在北宋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被朝延貶謫到惠州。他寓惠三年,創作了大量詩文,籌辦了很多有益百姓的好事。惠州因東坡的到來而聞名遐邇。
秦朝為南海郡傅羅(或作博羅)縣
東晉為南海郡博羅、酉平、欣樂三縣
南北朝劉宋王朝--為南海郡和東官郡的博羅、酉平、安懷、欣樂四縣南齊王朝--為南海郡和東官郡的博羅、羅陽、酉平、懷安(即安懷並改為東官郡治)、欣樂(現在的羅陽鎮)五縣梁、陳王朝--梁朝時設循州(今惠州,府治惠州市區),梁化郡(轄懷安、歸善縣--由欣樂縣改,今惠陽縣地),博羅、羅陽二縣
隋朝隋朝地方政區分州、縣兩級,後改為郡、縣兩級制廣東同設廣州、循州兩個總管府,大業年間改為南海郡、龍川郡(轄歸善--郡治,現在的惠州府城、河源、博羅、興寧、海豐五縣)
唐朝唐朝地方政區分道、州、縣三級循州,隋之龍川郡,武德五年曾改循州總管府,管循、潮二州,貞觀二年廢府,天寶元年改為海豐郡,乾無元年復改為循州。轄歸善(州治)、博羅、河源、海豐、興寧、雷鄉(今龍川地)六縣。州治現惠州府城
五代十國南漢王朝--改循州為湞州,轄歸善(州治)、海豐、博羅、河源四縣,州治現惠州府城
宋朝宋朝地方政區分路、州(府、軍)、縣三級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趙禎諱,改湞州為惠州。轄歸善(州治)、海豐、河源、博羅四縣,州治現惠州府城
元朝元朝地方政區分省、道、路(府、州)、縣四級,小省無道惠州路,轄歸善(路治)、博羅、河源、海豐四縣,路治現惠州府城
明朝明朝地方政區分司、府(州)、縣三級惠州府,洪武元年立,由元代之惠州路、循州合成。轄歸善(府治)、博羅、長寧(今興寧)、永安(禽紫金山)、海豐、龍川、長樂(今新豐)、興寧、連平州、河源、和平,共一州10縣。府治現惠州府城
清朝清朝地方政區分道、府(州)、縣(州、廳)三級惠州府,清初領連平州和歸善、博羅、長寧、永安、海豐、龍川、長樂、興寧、河源、和平10縣。雍正九年(1731年)從海豐縣分設陸豐縣,十一年改長樂、興寧二縣歸嘉應直妹州。共為一州9縣。府治現惠州府城
民國1912年惠州府與歸善縣合並改名為惠陽縣1915年--屬潮循道,潮循道即為原潮州府、惠州府、嘉應直隸州,共25縣,道治先設於潮州,後遷到澄海縣屬的汕頭1936年--改為第四行政督察區,轄惠陽(區治)、博羅、陸豐、河源、紫金、新豐、龍門、海豐8縣。區治現惠州府城1947年--改為第五專署行政督察區,轄惠陽(區治)、博羅、陸豐、河源、紫金、龍門、海豐7縣。區治現惠州府城
共和國1949年--東江專區,轄惠陽(專區駐地)、增城、紫金、連平、和平、陸豐、博羅、龍門、河源、龍川、海豐,共11縣1958年--設惠州縣級市,4月設惠東縣1959年--撤銷惠陽專區,並入佛山、韶關、3汕頭個專區。撤銷惠州市,改為惠州鎮,劃歸惠陽縣管轄,惠東縣並入惠陽縣;龍門縣並入增城縣1963年--恢復惠陽專區,轄惠陽、博羅、寶安、東莞、增城、龍門6縣1964年--10月恢復惠州市(縣級)1970年--惠陽專區改為惠陽地區1975年--11月,惠陽地區的增城縣和龍門縣劃歸廣州市管轄1979年--3月,原屬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設深圳市(地級)1984年--惠陽地區,轄惠州市(縣級)惠陽、紫金、各平、連平、河源、博羅、東莞、惠東、龍川、陸豐、海豐,共1市11縣1988年--經國務院元月7日批准,撤銷惠陽地區,改稱惠州市(地級),原惠州市改稱惠城區。惠州市轄惠城區、惠東縣、惠陽縣、博羅縣、龍門縣,共一區4縣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1994年--惠陽撤縣設市(縣級)2003年--惠陽撤市設區。至此惠州現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

⑷ 惠陽地區的歷史沿革

其實惠陽地區是在復當時歷史制條件下廣東省政府的派出機構,不是一級地方政府。因為其駐地設在當時的惠州府城設惠州橋西,惠陽縣縣城則位於惠州橋東所以稱謂惠陽地區,它的功能是代表省政府行使職權,是省政府派出機構。惠陽地區不稱作政府而是稱作行政公署,其代表省政府管理的各縣市都由省直管,各縣市之間的關系為平行關系。惠州市原為惠州鎮,是原惠陽縣的中心鎮,為原惠陽縣的下級。1958年惠州鎮升格為縣級惠州市與惠陽縣的關系是平行關系。1989年惠州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與縣級惠陽市的關系是代管關系,2003年縣級惠陽區是惠州地級市的下級。所屬縣市是:惠州市(縣級,為今惠州市惠城區市區部分以及惠環街道),博羅縣,惠陽縣(今惠州市惠陽區、惠城區橫瀝鎮、仲愷高新區【不含惠環街道】與惠東縣),東莞市,寶安縣(深圳市),紫金縣,河源縣(今河源市源城區以及東源縣),龍川縣,海陸豐(今為汕尾市),連平州(今連平縣),和平縣。

⑸ 惠州市從前有沒有一個惠陽縣

惠州市從前有一個惠陽縣
惠州的前身是南海郡博羅縣,直至隋開皇十年(590),在梌山(今惠州中山公園)設立循州總管府,轄歸善、博羅、河源、新豐、興寧、海豐6縣。縣治歸善。
其後經歷改屬於龍川郡,雷鄉郡,海豐郡,後設立循州府,南漢改稱禎州府。
到了宋天禧四年(1020)三月,避太子趙禎諱,改為惠州府,這是"惠州"之稱的由來。府城在今惠城區橋西,蘇軾貶地惠州西湖所在之處。
這種情況一直直到清末民初,撤銷府治成立專區,有1400多年歷史的惠州府中心縣,歸善縣改稱惠陽,因州得名,取"恩惠"之意,縣城仍然在今惠城區橋東,並在解放初期設立惠州鎮。
隨後的惠陽縣分出惠東縣,惠州鎮撤鎮設惠州縣級市,屬惠陽地區,與同屬惠陽地區的惠陽縣同級,原屬廣州的龍門在70年代也劃入惠陽地區的管轄范圍。
直到1988年,撤銷惠陽地區,惠州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惠陽縣的水口,橋東,陳江,三棟等鎮與惠州縣級市合並成立惠城區,惠陽縣城也由橋東遷至淡水。
與此同時,屬惠陽地區的東莞,河源,寶安〔深圳〕,海陸豐皆升格為地級市。
今惠州市轄惠城、惠陽、博羅、惠東、龍門 5縣區。歷史以來,惠城區均是府、縣、專署、地區和市府所在地。今橋西是舊時惠州府所在地,橋東是歸善[惠陽]縣城所在地,這就是為什麼惠城人習慣將橋西稱作為府城,橋東為縣城的緣故。橋東今雖說屬於惠城的管轄范圍,還是有不少建築保留了舊時的稱號,比如惠州著名的學府"惠陽高級中學","歸善學宮"等等,在橋東甚至還能找到舊城牆。

⑹ 廣東省惠州市的歷史介紹。

惠州,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早在先秦時期,就有縛婁古國在羅浮山下的東江之畔開創嶺南文化之風氣。

市境內上古時期已有人類,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生產、生活的遺跡和遺物。博羅葫蘆嶺、蘇屋崗、何屋崗等貝丘遺址,出土石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飾有繩紋、方格紋、雲雷紋、夔紋等紋飾的夾砂、泥質陶片。

根據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先民們就已經在惠州境內的東江流域繁衍生息,創造了惠州的遠古文明。

先秦時期屬南越范圍。春秋戰國時期,惠州一帶的文化已有一定的發展水平,並與中原文化息息相關。在博羅散屋村出土過一組大小相近、形制、紋飾相似的7件青銅甬鍾。

博羅的蘇屋崗遺址曾採集和出土了青銅斧、矮圈足陶豆以及一批以夔紋為特徵的印紋陶器,在其附近還出土過兩件戰國青銅編鍾。

據史料記載,在今惠州市區及博羅北部一帶,戰國時期曾出現過一個名叫「縛婁國」的小國,但不久即在諸侯兼並戰爭中消失。21世紀曾挖掘出規模較大的「縛婁遺址」。

兩千年來,先後有400 多位歷史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這其中包括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中國古代醫學家、化學家、將道家學派宗教化的重要人物葛洪,一代文豪蘇軾等等。

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在此領導過革命活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周恩來在此指揮過國民革命軍東征戰役。

近代史上惠州更是涌現了廖仲愷、鄧演達、葉挺等革命先驅,以及中國現代音樂奠基人之一的廖尚果、廖輔叔等文化名人。

(6)惠州惠陽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惠州歷史名人:

1、葉夢熊

葉夢熊(1531--1597),字男兆,號龍塘,改龍潭,又號華雲。明代廣東惠州府城萬石坊(今屬惠城區)人。

嘉靖四十四年中進士,歷任贛州知府,安慶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備,山東布政使,巡撫貴州、陝西、甘肅。

因戰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贈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任兵部尚書,轉南京工部尚書,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書之一。

2、廖仲愷

廖仲愷(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漢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1877年4月23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

廣東省歸善縣陳江鎮鴨仔埗鄉窯前村人(現廣東省惠州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廣東梅縣程江鎮,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中國共產黨的摯友。

擅長詩詞、書法,著作編為《廖仲愷集》、《雙清文集》上卷。

3、葉挺

葉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葉為詢,字希夷,號西平,廣東惠州客家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著名軍事家。

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參與指揮南昌起義並出任前敵總指揮,參加廣州起義時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中又出任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抗戰勝利後,獲救出獄後被中國共產黨重新接納為黨員,1946年4月8日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難;1988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惠州

⑺ 惠州哪一年成立惠州市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惠陽地區建制,分設惠州、東莞、汕尾、河源4個地級專市。惠州市管轄惠城屬區、惠陽縣、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1994年5月惠陽撤縣改市(縣級),由惠州市代管;至2003年3月又撤市設區,隸惠州市,6月10日掛牌。2009年底,全市縣(區)以下劃分為1個鄉、52個鎮,16個街道辦事處。

⑻ 惠州惠陽的淡水的歷史

淡水鎮地處廣東沿海,歷史悠久,又是著名的僑鄉。她位於珠江三角江三角洲東南部,南邊緊靠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與深圳接壤,北與惠州毗鄰。全鎮總面積83平方公里,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18萬人,是珠三角經濟區重點衛星鎮,惠陽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淡水,這顆大亞灣畔的明珠,區域優勢明顯,是靠香港和深圳特區最近的城鎮之一,與深圳市區相距50公里,至國家一類口岸惠州深水良港僅12公里,離惠州城區37公里,是參與港深產業分工,接受大亞灣大項目輻射的最直接地區。淡水交通發達,深汕、平龍、惠澳等公路干線貫穿其中,經惠州港至香港中港城碼頭僅47海里,方圓五十公里內有惠州機場、深圳黃田國際機場可供使用;電力供應充足,建有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輸變電站各一座以及10萬千瓦燃油發電廠,並使用大亞灣核電站電網供電;城市供水採用西枝江引水,日供水量達20萬噸,可保證50萬城市人口用水需要,郵電通訊與國際同步發展,電話裝機容量10萬門,已開通4.6萬門程式控制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配套的文教、衛生、金融、服務、海關貨檢、治安管理體系均已建立並日臻完善,保證了淡水邁向現代化城市發展需要

經歷改革開放十多年的淡水鎮,已建立起高效能的有利投資辦實業的管理機制,相繼制訂出一系列支持發展工商業的優惠互利政策,從資金到項目審批,到用地用水用電,人才招聘以及減輕企業負擔等各個方面都作了傾斜和規定,淡水已成為國內外眾多工商人士共同參與建設的新興城鎮。美國、日本、港台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包括東風本田汽車、聯想電腦等二百多家外資企業相繼在淡水紮根發展,使淡水城鎮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目前全鎮已創辦工商企業1200多家,從業人數10萬多人,建成工業廠房100餘萬平方米,工業擁有食品、服裝、機械、電子等24個行業,上了一批投資超千萬元的工業項目,70%以上產品實現外銷,初步形成了以工業為主導,一、二、三產業並舉,外引內聯一起上的多層次、多模式、多元化的外向型經濟格局。

⑼ 惠州有多少年歷史和有多少人

惠州是廣東省歷史名城。有1700多年的歷史。1990年在區內出土的一窩近30個恐龍蛋化石,證明7000萬年前,這里已是陸地沼澤地帶。迄今為止,全市考古發現山崗遺址、古窟址等古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其出土文物說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即有先民在這土地上繁衍、生息。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內設有博羅縣;到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嶺南設有廣州、循州(今惠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唐代時粵東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漢乾亨元年(公元917年)這里為禎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為惠州府。惠州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從唐到清末一千多年間,有43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留下了96處遺址和2100多件文物。北宋年間傑出的文學家、書畫家蘇軾(號東坡居士)在北宋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被朝延貶謫到惠州。他寓惠三年,創作了大量詩文,籌辦了很多有益百姓的好事。惠州因東坡的到來而聞名遐邇。

⑽ 惠州以前的歷史是什麼

東江和西枝江在惠州城交匯,兩江夾著的地方,形成了一個東平半島有又稱橋東半島。在這個半島上,自古便是一個縣城的所在地,它便是以前的惠陽縣。
這個半島,老惠州人都習慣稱之為「縣城」,而橋西這邊,則稱為「府城」,因為它是惠州府的所在地。
惠陽縣古稱歸善,據歷史記載,縣城的歷史比府城還要久遠。 橋東歷史上是歸善縣府所在地,有一千多年歷史,歷來是東江流域水陸貨運集散地。蘇東坡等幾百位歷史名人曾寓居橋東,留下了豐富燦爛的文化。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橋東的經濟得到迅猛的發展,工業生產突飛猛進,1978年工業產值僅430萬元,利稅25萬元,2002年底工業產值增至11.7億元,創利稅2681萬元,分別增長272倍和107倍。先後建成了東湖、華寶、平南、小金口、松山東盟、文頭嶺等較大規模的工業區,涌現出年產值超億元、生產全國名牌產品的惠州市富紳服裝實業有限公司、惠州寶柏包裝有限公司、惠州新安制衣有限公司、惠州金山電裝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
農村也從單一的農業生產發展成為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三高農業為龍頭,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的新農村,2002年農民人均收入達5500元。
橋東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備,轄區內文化教育、健康娛樂、客貨交通運輸、農貿產品批零、特色飲食一應俱全,小區實行綜合治理,樓院管理規范、完善,是安居樂業的風水寶地。東湖花園、新世界長湖苑、金沙俊園等高尚住宅小區均落戶橋東,深受廣大市民青睞。改革開放以來,橋東新建、改造了十多條馬路和上板塘、下板塘等住宅小區,還建成了東坡公園及東西枝江兩岸的濱江公園、老年人活動中心和中心幼兒園等,為廣大居民創造了良好的休閑、活動場所,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同步發展。橋東致力實施市、區兩級政府的「退二進三」策略,將工業區設立於三環以外,轄區內發展兩個產業行業帶,即以東平水果市場為龍頭的水果、農副產品批發行業以東湖花園、長湖苑為龍頭的住宅產業群,努力把橋東建設成為生活居住、經商購物、投資辦廠、安全文明的寶地。

閱讀全文

與惠州惠陽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