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岜古城有幾年歷史
「洛邑」——古都洛陽的舊稱,從古至今是華夏文明的代表,歷經十三朝古都,被喻為「文化聖城」。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2. 四大文明古國歷史都分別是多少年
古巴比倫,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250年。
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600年。
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50年。
中國,中華文明形成時間在公元前1600年,歷史悠久,我們的民族是個偉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
古代史上,中國人民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燦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我們的文明至今沒有消失,依舊活躍在歷史長河中。
(2)以弗所古城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由於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獨立,中斷了古代文明。
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國滅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倫被赫梯滅亡;古印度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長期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古國。早在國家形成前,黃帝、堯、舜、禹等就先後活動於黃河流域。
啟於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經商、西周、春秋四個階段,我國的奴隸制度經歷了1600年的獨立的延續、發展期,這是別的文明古國所根本無法比擬的。
隨著我國奴隸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結束,我國的歷史也就於公元前475年進入了封建社會,這比西歐於476年才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早了一千年。
我國於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而西歐的英法則在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走上中央集權的民族君主國的道路,比我國晚了1600多年。
3. 伊斯法罕古城有多少年歷史
伊斯法罕是一座古城,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公元11~12世紀,它曾經是波斯塞爾柱回王朝的首都。16世紀答,這里作為絲綢之路的重鎮成為東西方貿易的集散地。當時南來北往的客人雲集在這里,城市十分繁榮,民間有「伊斯法罕半天下」之說。1597年,波斯薩非王朝的君主阿拔斯一世決定遷都伊斯法罕。他下令重修此城,以寬闊的廣場為中心,建造一系列雄偉華麗的建築群,將伊斯法罕變成一座富麗堂皇、精美絕倫的名城,顯示了帝國的強盛與威嚴。
4. 麗江古城具有多少年歷史
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麗江古城,座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於南宋末年。是元代麗江路宣撫司,明代麗江軍民府和清代麗江府駐地。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麗江古城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可知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餘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戶,25000餘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製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麗江古城選址獨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圍自然環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東面和南面與開闊坪壩自然相連,既避開了西北寒風,又朝向東南光源,坐靠西北。發源於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後,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屋後垂楊柳」的詩畫圖。街道不拘於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極具高原水鄉古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被譽為「東主威尼斯」。
麗江古城民居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麗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結構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生活習慣,有機結合了中原古建築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優秀傳統,井在房屋抗震、遮陽、防雨、通風、裝飾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鮮明之處就在於無一統的構成機體,明顯顯示出依山傍水、窮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質朴的創造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和特定的區域里對納西民族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以北8公里處,這里曾是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一梯形廣場,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的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麗江民居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
麗江古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藝術與適用經濟的有機統一體。
聞名於世的麗江壁畫,分布在古城及周圍15座寺廟內,這些明清壁畫,具有多種宗教及各教派內容融合並存的突出特點。遺存於麗江白沙村大寶積宮的大型壁畫《無量壽如來會》,把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繪在一起,反映了納西族宗教文化的特點。
麗江一帶迄今流傳著一種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這種納西族先民用來記錄東巴教經文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圖畫象形文。如今分別收藏在中國以及歐美一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中的20000多卷東巴經古籍,記錄著納西族千百年輝煌的歷史文化。其中稱作《磋模》的東巴舞譜,包括數十種古樂舞的舞蹈藝術中,是極為罕見的珍貴文獻。被譽為古代納西族「網路全書」的東巴經,對研究納西族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麗江古城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範,依託三山而建的古城,與大自然產生了有機的統一。古城瓦屋,鱗次櫛比,四周蒼翠的青山,把緊連成片的古城緊緊環抱。城中民居朴實生動的造型、精美雅緻的裝飾是納西族文化與技術的結晶。古城所包涵的藝術來源於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體現人民群眾的聰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山川流水環抱中的麗江縣城,相傳因形似一方大硯而得名「大研鎮」。探尋它的過去,人們發現這片曾被遺忘的「古納西王國」,遠古以來已有人類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納西民族,則是古代南遷羌人的後裔。在千百年的悠長歲月里,他們辛勤勞作,築起自己美好的家園。麗江納西人歷來重教尚文,許多人擅長詩琴書畫。在古城多彩的節慶活動中,除了通宵達旦的民族歌舞和鄉土戲曲,業余演奏的「納西古樂」最為著名。其中,《白沙細樂》為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大型古典音樂套曲,被譽為「活的音樂化石」;另一部麗江《洞經音樂》則源自古老的道教音樂,它保留著許多早已失傳的中原辭曲音韻。麗江納西古樂曾應邀赴歐洲多國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贊譽。由於樂隊成員多是來自民間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納西壽星樂團」的美譽。
麗江古城的繁榮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己逐漸成為滇西北經濟文化中心,為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聚居在這里的納西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不論是古城的街道、廣場牌坊、水系、橋梁還是民居裝飾、庭院小品、檻聯匾額、碑刻條石,無不滲透納西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無不充分體現地方民族宗教、美學、文學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意境和神韻,展現歷史文化的深厚和豐富內容。尤其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等傳統文化藝術更是為人類文明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雲南省的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
5. 以弗所古城怎麼樣
這里是算保存的比較完整的古跡。只是可惜土耳其地震實在太多。以弗所的阿爾忒彌斯回神廟也只剩下幾答個柱子了。羅馬時期的以弗所是亞細亞省的首府和羅馬總督的駐地。聖約翰、聖保羅和聖母瑪利亞都在此城度過晚年。聖母瑪利亞還在此出生。土耳其浴、公共廁所可以想見他們有多愛享受。以弗所女神遍布全身的乳房告訴我們當年人們渴求——旺盛的生殖力。小劇場和斗獸場除了震撼之外就是在夏天的大太陽下實在太熱了。還有那古希臘勝利女神尼克雕像,作為啟發了耐克老總設計了那個著名的√。當然還有哈德良神廟的外門是非常著名的標志性建築,許多世界歷史紀錄片都曾經引用過此場景。後一道門蛇發女妖美杜莎。大家最津津樂道的該是圖書館和妓院的通道了吧。男人以讀書為名的事。如果自助可以好好逛逛,很是不錯。就是一定要注意防曬。
6. 昔日輝煌的以弗所古城是怎麼樣的
以弗所古城當今世界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此地的阿爾忒彌斯神廟被認為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建築。以弗所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是古羅馬時期僅次於羅馬的繁華大城市。
當年因其是一重要河道出海口,故成為愛琴海與西亞的一商貿重地,初期繁榮時為公元前334到公元前189年間。後經數百年河道淤積,港口功能漸漸退化,最終被人放棄而成了廢墟。該城只是到了現代經考古整理才修復成了重要的旅遊景點,又被人稱為“土耳其的龐貝”。
在這些千年的古建築構件前,我等似乎仍能感覺到此地昔日曾經有過的喧嘩、繁榮······
露天大劇院是公元41-54年間建造的,公元98-117年又進行了完善,總共設66排·24000個座位。這里不僅表演音樂、戲劇,還上演過古羅馬人喜歡的斗獸表演。當年在此看演出的票價很貴:以一頭羊或是一頭牛來計價!
大劇院也是該城最宏偉的公共文化建築。大劇院的音響效果出奇的好,筆者曾在大劇院演出區試音,就彷彿有現代化的擴音器!當年的建築設計師和工匠真是非常非常的聰慧!現土國仍在此大劇院舉辦大型文藝演出。
看過古城擁有如此規模的公共建築後,你能設想,當年這座城市的人口是多少嗎?歷史與考古學者的答案是:當年以弗所的人口規模在40萬到50萬之間!而在看古羅馬多個舊城遺址,我們能夠確信:古羅馬人在城市基建上,從來就是這樣不可思議的鋪張!就是這樣不可思議的瘋狂!
7. 大名古城有多少年歷史了
你好!
道所在地、郡治所在地,史稱「北京」;清代曾為直隸省第一省版會;唐德宗建中權3年(公元782)改稱大名府、州;漢朝為冀州魏郡;秦朝為東郡,名「五鹿」,在歷史上曾為府;戰國時期屬魏國、清為路。春秋時代屬衛國、道、路、府大致在現在的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明。
大名;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元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8. 聖經以弗所教會歷史背景
以弗所是早期基督教中心之一,保羅在以弗所傳道之初,有百基拉、亞居回拉、提摩太等人與答他同工,在當地猶太人的會堂中談道倫辯;保羅第三次外出傳教時先後在此停留了兩年多,接受者甚眾,黛安娜銀像售賣數減少,為此發生騷亂。保羅曾在此寫信哥林多教會,部分《腓立比書》可能也寫於此。保羅離去時,留下提摩太照顧教會;在他被囚於羅馬時,寫信給以弗所及鄰近地區的信徒。教會傳統認為使徒約翰晚年居住於此,寫了《約翰福音》、《約翰二書》、《約翰三書》以及《啟示錄》。(徒18:18-2;19:24-28;20:17-18;提前1:3;提後4:12;林前l:3;弗1:1;4:1;啟1:9-11;2:1)
9. 西安古城牆有多少年的歷史
600多年
西安城牆位於西安市中心區,是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築起內來的,呈長方形,牆高12米,底寬容18米,頂寬15米,東牆長2590米,西牆長2631.2米,南牆長3441.6米,北牆長3241米,總周長11.9公里。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現存城牆建於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中世紀後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
西安城牆除了城門設防嚴密外,城牆四個拐角還修有角樓。作用是輔助城門,觀察和防禦四面外來之敵。整個城牆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座馬面(也叫墩樓)。每個馬面寬20米,從城牆向外伸出12米,高低、結構和城牆相同。西安城共有馬面98座,垛口 5984個,使城牆外側成鋸齒形。每個馬面上原有可供駐守軍隊的卡房(也叫敵樓)3間。城牆和馬面上有女兒牆,牆上有既能藏身又能8奈望、射擊的凹口和方孔。因此,西安城牆對研究封建社會的城市建設,歷史、軍事和建築藝術,都有著很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