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春晚歷史什麼時候有的

春晚歷史什麼時候有的

發布時間:2021-03-05 02:37:07

⑴ 第一屆春晚從哪一年開始

第一抄屆春晚從1983年開始。1983年,央視第一屆春節晚會亮相。 當時的春晚沒有專門的主持人,馬季(已故)、姜昆、王景愚、劉曉慶成了首屆春晚的當家。而李谷一則成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鄉戀》讓無數人留下深刻印象。首屆春晚的服裝盡顯濃重的時代氣息。

主持人之一的劉曉慶身著紅色的連身裙,烏黑的披肩發,凸顯出年輕、朝氣,還有上個世紀80年代特有的質朴笑臉。而男主持人大多身著中山裝,還有卡其布的工裝,偶爾也會見到西裝,但不打領帶。這台晚會雖然略顯稚嫩,但卻是中國電視節目跨出一大步的標志。不過,當李谷一唱完《鄉戀》之後,立即引起「討伐之音」。

⑵ 春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春晚正式開辦於1983年。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簡稱為央視春晚或春晚,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每年除夕之夜為了慶祝新年而開辦的綜合性文藝晚會。起源於1979年, 正式開辦於1983年 ,2014年被定位為國家項目 。

晚會涵蓋小品、歌曲、歌舞、雜技、魔術、戲曲、相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把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帶入到狂歡之中,打造「普天同慶,盛世歡歌」的節日景象 。

晚會於每年除夕晚20: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綜藝頻道、中文國際頻道、軍事農業頻道、少兒頻道等現場直播。


(2)春晚歷史什麼時候有的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83年,央視第一屆春節晚會亮相。晚會沒有專門的主持人,馬季(已故)、姜昆、王景愚、劉曉慶成了首屆春晚的當家。而李谷一則成為了春晚演唱曲目最多的歌手,一連唱了6首歌。被視為「靡靡之音」的歌曲《鄉戀》在該屆晚會上被解禁。

1984年,晚會讓觀眾們認識了「小品演員」這一工種。馬季在台上四處吆喝「宇宙牌香煙」;接著是陳佩斯被朱時茂折磨得一碗接一碗地吃面條;張明敏一曲《我的中國心》,讓內地觀眾了解到港台歌曲也不光是「靡靡之音」;蔣大為也演唱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1985年,春晚總導演黃一鶴將舞台搬到了北京工人體育館,但當年電視技術不足以支持,整場晚會拖了6小時才完成,事後晚會遭到了媒體的批評。央視於該年3月2日在《新聞聯播》中向全國觀眾道歉並表示:「誠懇接受大家的批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



⑶ 春晚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

1983 春晚誕生

1983年,央視第一屆春節晚會亮相。當時的春晚沒有專門的主持人,版馬季(已故)、姜昆、王景權愚、劉曉慶成了首屆春晚的當家。而李谷一則成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鄉戀》讓無數人留下深刻印象。首屆春晚的服裝盡顯濃重的時代氣息,主持人之一的劉曉慶身著紅色的連身裙,烏黑的披肩發,凸顯出年輕、朝氣,還有上個世紀80年代特有的質朴笑臉。而男主持人大多身著中山裝,還有卡其布的工裝,偶爾也會見到西裝,但不打領帶。這台晚會雖然略顯稚嫩,但卻是中國電視節目跨出一大步的標志。不過,當李谷一唱完《鄉戀》之後,立即引起「討伐之音」。為什麼呢?因為她的《鄉戀》被描繪成「靡靡之音」,再加上那時是改革開放初期,因此,才出現「討伐之音」這種現象。

⑷ 春晚什麼時候開始的

大年三十晚上20:00。


《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製作播版出的晚會,由楊東升權執導 。晚會採用「北京主會場+各地分會場」的模式,在河南鄭州、粵港澳大灣區兩地設立分會場。



北京主會場由任魯豫、尼格買提·熱合曼、佟麗婭、尹頌、張舒越共同主持,鄭州分會場由張澤群、馬躍、龐曉戈、米娜共同主持,粵港澳大灣區分會場由陳星、胡杏兒、劉中志、許魯南共同主持。


晚會以「共圓小康夢 歡樂過大年」為主題,薈萃多種藝術形式,集聚文藝名家的精彩表演,一如既往地在除夕夜陪伴觀眾辭舊迎新、守歲納福。


整台晚會突出時代性、人民性、創新性,節目內容豐富多彩,呈現形式新穎多樣,新人新作不斷涌現,藝術展示事業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生動場景,形象表達全球華人思鄉愛國、心心相依的深厚情懷,激發全國人民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力量。

⑸ 春晚歷史上播出開始時間,以及總的晚會時間有哪幾次大的調整

如果是按照時間來說的話,一直都沒有改變

總導演:黃一鶴說過,那時做春晚,為了讓觀眾開心地回笑起來,答他請來了生理專家和心理專家:"我們請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一起幫我們研究,觀眾看一個節目看多久會疲憊。"黃一鶴說,「看每次笑他們會笑多久,連續笑多久他們會感到疲憊。我們根據觀察測試出來的數據,來編排節目,讓觀眾笑而不累。」所以從第一次到現在都沒有調整過.

⑹ 春晚的歷史是啥

1983年,央視第一屆春節晚會亮相。 當時的春晚沒有專門的主持人,馬季(已故)、姜昆、王景愚、劉曉慶成了首屆春晚的當家。

而李谷一則成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鄉戀》讓無數人留下深刻印象。首屆春晚的服裝盡顯濃重的時代氣息,主持人之一的劉曉慶身著紅色的連身裙,烏黑的披肩發,凸顯出年輕、朝氣,還有上個世紀80年代特有的質朴笑臉。

而男主持人大多身著中山裝,還有卡其布的工裝,偶爾也會見到西裝,但不打領帶。這台晚會雖然略顯稚嫩,但卻是中國電視節目跨出一大步的標志。

1984年春晚是第一次採用直播形式的春晚,在那個時候如果家裡有台電視,那算得上是富人家了,基本上春晚當天有電視的人,家裡都是滿屋子的人,那時候的氣氛也是很是熱鬧。

廣義上的春節聯歡晚會可以追溯到1956年。當時由張駿祥任總執導,謝晉、林農、岑范、王映東任導演、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春節大聯歡》。

根據影片內容顯示,當時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國現場直播了當時的演出。當時的很多大師都曾經出鏡,如越劇大師徐玉蘭、王文娟、評劇大師新鳳霞、京劇大師梅蘭芳、相聲大師侯寶林、人民藝術家老舍、巴金、表演藝術家趙丹等人。

央視具有春晚性質的「迎新春文藝晚會」是自1979年除夕開始播出。1983年,首屆現場直播形式的春節聯歡晚會在央視正式播出。

起初是中國中央電視台在每年農歷除夕晚上為慶祝農歷新年在其第一套節目直播的綜藝晚會,後來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軍事·農業頻道、央視英語新聞頻道、央視西班牙語國際頻道、和央視法語國際頻道都會同步直播。

(6)春晚歷史什麼時候有的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983年 第一屆春晚成功舉辦。標志著「春晚」這個新生文化事物的誕生。從此,中國老百姓有了看春晚這個「新民俗」。

1984年 吃面條小品語言節目正式與觀眾見面。春晚進入陳佩斯時代。1985年 春晚搬到北京工人體育場。由於技術所限,晚會最終失敗。央視還在後來的新聞聯播中特別道歉。

1986年 央視春晚進入成熟期。各種表演形式基本已經定型,並且一直沿用至今。1990年 憑借小品《相親》,趙本山第一次在春晚亮相。1996年 首次實現三地同時直播(在西安、上海、北京設立分會場) 。1998年 春晚正式在中央電視台一號演播大廳直播。

2000年 春晚舞台開始大改造,採用圓形舞台。2001年 舞台在2000年的基礎上修改。2002年 春晚舞台採用長方形舞台。並且第二次使用分會場。(另外5個會場設在上海、深圳)

2003年 在2002年基礎上修改,增加了兩塊大屏幕。2004年 繼續使用圓形舞台。2005年 春晚邁出了改革步伐。「開門辦春晚」初見成效。另外,春晚舞台有所簡化,主體使用LED大屏幕。

2006年 大屏幕的面積增大,呈長方形。舞台進一步簡化。2007年 採用高清晰LED大屏幕。2008年 舞台進一步簡化。大屏幕旁邊的8個立柱上面也鋪設了LED屏幕。 在央視大樓外部也呈現特殊動畫效果。2009年 春晚舞台借鑒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高科技「卷軸」,為觀眾呈現震撼性的視覺感受。

2010年 隨著CCTV高清頻道的開播,春晚實現高清直播。2011年 取消中插時段廣告和語言類節目植入式廣告,保障語言類節目純粹性。2012年 地面、頂棚、側面以及舞台上的背景牆使用LED屏幕,整個舞台地面由幾十塊LED屏組成,可單獨升降,還可隨意搭建多種形狀。

2013年 在舞台硬體設施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數字虛擬技術,突出3D效果。2014年 小彩旗作為「時間使者」,貫穿整場晚會,在主舞台旁邊連續旋轉4個小時。2015年 出現春晚史上第一個吉祥物「陽陽」,運用國外動畫電影中的動作捕捉技術,將真人模擬和動畫結合。

2016年 堅持「三不用」原則,即不用低俗媚俗節目,不用格調不高的節目,不用有污點和道德瑕疵的演員。2017年 晚會首次結合了虛擬現實技術,備播區4個花絮機位見證了演員們化妝和排練的瞬間。2018年 首次登上春晚舞台的演員、歌手、舞蹈家等,超過50人,占演員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⑺ 央視春晚是從哪一年開始舉辦的

1983年2月12日,中央電視台首屆現場直播形式的春節聯歡晚會成功舉辦。1983年的春晚還沒有專業的主持人,趙忠祥當時只是簡短的報個幕。王景愚、劉曉慶、姜昆、馬季組成了最早的一屆春晚「主持天團」。


參考資料

節目背景

春節聯歡晚會是現代媒體和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它的產生絕非偶然。1979年,中央電視台錄制、播出了「茶座式」晚會,名為「迎新春文藝晚會」,執導晚會的是鄧在軍以及《西遊記》的導演楊潔。不過,因為1979年全國的電視機不過485萬台,沒有產生社會影響。

1983年,中國的電視業進入到了一個相對穩定和快速發展的階段,電視業的快速發展,電視的普及,為春晚的產生提供了技術前提和保障。

而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的物質生活逐漸改善,但文化生活始終較為匱乏,獲得信息的渠道很少,娛樂方式較為單一。基於此,中央電視台藉助電視手段向全國人民演繹了春節這樣一個隆重的文化事件,為全國人民奉上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

從第一屆春晚開始,春晚已經走過了30多個年頭。從總體上說,在這30多年的時間里,春晚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從上世紀80年代的一枝獨秀、獨占鰲頭,到90年代的在探索中成長壯大,至新世紀的日趨成熟,接受巨大考驗。

固定的收視時間,相對穩定的節目形態,有助於觀眾產生收視慣性。春節聯歡晚會歷經近30載的積淀,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春晚模式」,打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

春節作為中國最悠久的傳統節日之一,凝結著中國人的倫理情感、認同情懷,展示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中華文化傳統的深邃厚重。

歡樂、平安、幸福是所有華人的共同心願,春晚將這些心願通過節目所承載的文化體現出來,滿足了受眾的需求。中央電視台選擇除夕夜這一特別的日子,舉辦舉國同慶的節日晚會,自然將「團結」、「歡樂」、「祥和」作為其不變的主題。

參考資料

人民網 央視春晚走過35載

⑻ 新中國最早的「春晚」,是在什麼時候

現在人們通常將1983年作為央視春晚元年。但其實1983年春節聯歡晚會並非新中國影像史上的第一台春節晚會。

大合唱《向社會主義前進》領唱:周小燕

再次,《春節大聯歡》體現了鮮明的政治色彩和宣傳教化功能。比如在兒童合唱《我們為你們歌唱》表演過程中,影片穿插了對過去一年國家工農業領域新成就的介紹,以此鼓舞全國人民的工作熱情。但在具體節目中,春節的民俗特色卻被淡化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最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晚會節目還通過廣播向全國播放。報告員郭振清介紹說:

今天晚上的節目還要播送到全國。(鏡頭轉到轉播台,穿插聽眾在不同地方收聽的場景)現在在全國的各城市裡和農村的俱樂部里,在國防的前線,在少數民族的帳幕里,從水天雪地的長白山,到海南島的椰子林里,都有人在收聽晚會的節目,和同志們在一起共同歡度這個春節。

《春節大聯歡》以全國廣播的傳播方式形成在場與共時效應,產生對不同地域人群的凝聚作用,可以看做是春晚儀式思想的萌芽。

主創人員意圖通過全國廣播的形式召喚更多的收聽群體,在共同的場域內同步感受春節大聯歡、民族大團結氛圍。但在傳播技術尚不發達的條件下,電視尚未進入大眾生活之前,這種儀式觀所要達到的目標效果是有限的。

⑼ 春晚最早是幾幾年開始的

正式開辦於1983年。

歷史——

1983年首屆現場直播形式的春節聯歡晚會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從此每年農歷除夕北京時間晚8時(早期曾經在8點之前開始播出),春節聯歡晚會都會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節目時間持續4小時10分至5小時左右,直到凌晨1時。

節目最後以《難忘今宵》合唱結束(此曲是為1984年春節晚會創作的,後被1985、1986、1990晚會作為結束曲,並從1990年沿用至2011年,2012年改為《天下一家》,2013年又改回)。

首屆春節聯歡晚會就開創了很多先例,比如設立節目主持人、實況直播、開設熱線電話等,這些創新先例成為日後春晚一直沿用的「規矩」。

(9)春晚歷史什麼時候有的擴展閱讀:

1983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83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央視豬年春晚,癸亥年春晚是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於1983年2月12日農歷除夕為慶祝豬年新年舉辦的綜藝性文藝晚會,於當晚20:00播出,是首屆現場直播形式的春節聯歡晚會。此次春晚總導演由黃一鶴、鄧在軍擔任,主持人由王景愚、劉曉慶、姜昆、馬季共同擔任。

首屆春晚就採取了開放式的做法,有四部熱線電話,觀眾可以點播自己喜歡的演員演出節目。另外,晚會還首次加入了遠程有獎問答環節,以寫信的方式進行,所有參加者應當在大年初一之前,欄目組收到信件後才能參與。

限於當時的條件,這是一台青澀簡陋的晚會,而姜昆在晚會上扮演了很多角色,包括演員、主持人以及場務人員。但就是這個相當原生態的晚會開啟了一個演藝界的一個新時代,也深刻的影響了中國大陸公眾過春節的方式。這次春晚令人印象深刻的節目是李谷一演唱歌曲《鄉戀》,她也是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

⑽ 春晚發展史

1983年,央視第一屆春節晚會亮相。晚會沒有專門的主持人,馬季(已故)、姜昆、王景愚、劉曉慶成了首屆春晚的當家。而李谷一則成為了春晚演唱曲目最多的歌手,一連唱了6首歌。被視為「靡靡之音」的歌曲《鄉戀》在該屆晚會上被解禁 。

1984年,晚會讓觀眾們認識了「小品演員」這一工種。張明敏一曲《我的中國心》,讓內地觀眾了解到港台歌曲也不光是「靡靡之音」;蔣大為也演唱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而由李谷一演唱、喬羽作詞、王酩作曲的《難忘今宵》也成為了每年春晚的固定結束曲 。

1985年,春晚總導演黃一鶴把舞台搬到了北京工人體育館,但由於電視技術不足以支持,整場晚會拖了6小時才完成,事後晚會遭到了媒體的批評。央視於該年3月2日在《新聞聯播》中向全國觀眾道歉並表示:「誠懇接受大家的批評」。

1986年,蔣大為演唱了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在全中國廣為傳唱。陳佩斯和朱時茂則繼續搭檔,推出了另一個讓人捧腹的小品《羊肉串》,批判了部分不良商販的丑惡嘴臉。從該年起,很多類型的節目都成為固定模式延續下來。不少小品和相聲成為街頭巷尾口口相授的段子 。

1987年,有著一半中國血統的高大歌手唱費翔演唱了《故鄉的雲》和《冬天裡的一把火》。葉麗儀的歌曲《送給你的太陽》朗朗上口。相聲有馬季、趙炎等人合說的群口相聲《五官爭功》;姜昆、唐傑忠表演的《虎口遐想》演繹了一出新版「虎口脫險」。

1988年,相聲《巧立名目》內容並不特別出色,但台詞「領導,冒號」逗壞了觀眾。毛阿敏的《思念》登陸春晚。而趙麗蓉也在該年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她與游本昌演出了小品《急診》。而陳佩斯和小香玉的小品《狗娃與黑妞》也贏得了掌聲。

1989年,趙麗蓉和侯耀文合作的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韋唯演唱《愛的奉獻》打出感情牌,晚會給了各方面的包裝與支持。潘安邦獻唱的《跟著感覺走》受到觀眾的喜歡;而童聲演唱的《歌聲與微笑》也為兒歌創作注入活力;小品《懶漢相親》讓大家記住了宋丹丹 。

1990年,晚會採用分組「擂台賽」的方式來調動觀眾的熱情。趙本山、黃曉娟表演的小品《相親》。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主角與配角》、岳紅和鞏漢林的《打麻將》、嚴順開和黃宏的《難兄難弟》也都各有風格。宋祖英演唱了一曲《小背簍》。

1991年,一首令人聽了想哭的《我想有個家》,讓觀眾熟悉了一身黑裝、像男孩子的台灣歌手——潘美辰。香港歌手甄妮帶來一曲《魯冰花》則歌頌了偉大的母愛。趙本山小品《小九老樂》反映了「怕老婆」的婚姻家庭新現象。陳佩斯的《警察與小偷》、黃宏的《手拉手》等也反映了社會的多彩。

1992年,台灣組合小虎隊、紅孩兒登上春晚,「探戈就是趟啊趟著走,三步一搖兩呀兩回頭」也是晚會的經典台詞之一。《媽媽的年》里,趙麗蓉和鞏漢林的合作開始了一對「母子」搭檔的黃金歲月。唐裝與西裝的搭配加之色彩的變化,處處體現了春晚舉辦以來,觀眾對服裝的重視。

1993年,毛寧演唱的《濤聲依舊》為晚會的亮點,他用「一張舊船票」登上了春晚這艘通往成功的大船。姜昆、唐傑忠表演的《樓道曲》,侯躍文、石富寬的《侯大明白》都成為日後大家點播率很高的相聲段子。嚴順開主演的小品《張三其人》把春晚的小品從一昧搞笑過渡到關注普通小人物的生活 。

1994年,小品《打撲克》把市場經濟大潮下正在發生變化的人與事都牽出來溜了一遍,令觀眾捧腹。「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宋祖英以委婉的歌聲,用教室、黑板、粉筆、講台等意象深情贊頌了人民教師無私奉獻的情懷 。

1995年,晚會有個不算節目的節目,就是看看母親河,請10幾位在黃河流域有代表地區的群眾用當地特色的器皿盛滿黃河水樣,把沿黃河不同河段取來的99瓶水排列成一幅黃河走向示意圖。同時請到孟庭葦現場演唱了《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邀請劉德華演唱了《忘情水》。

1996年,郭達和蔡明搭檔演出的《機器人趣話》而潘長江在該年正式登陸春晚,以一部音樂小品《過河》,讓觀眾記住了身材不高、留著特殊發型的「豆包」。該年港台歌手反響平平,葉倩文幾乎延遲一年演唱了《我的愛對你說》。

1997年,香港終於要回到祖國的懷抱,春節晚會里自然也少不了相關題材。董文華唱響了《春天的故事》,孫國慶、彭羚唱起《公元1997》,為香港回歸,獻上自己的一片心意。魏積安、高秀敏的小品《柳暗花明》推出「中國猛男」一詞,並獲晚會語言類節目三等獎。

1998年,《相約一九九八》的成功,除了旋律動聽、歌詞清新外,還要歸功於王菲、那英兩位歌手的支撐。范曉萱的《健康歌》帶動中國人一起「屁股扭扭」。劉歡的《好漢歌》隨著電視劇《水滸傳》的熱播而登上春晚。劉德華、張信哲、毛寧等兩岸三地的歌手則演繹了歌曲《大中國》。

1999年,晚會讓歌曲《常回家看看》廣為傳唱。依照央視訪談類節目《實話實說》為原型創作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成為了眾多觀眾心目中最好的春晚小品之一。該年的春晚服裝在搭配上有特色,晚禮服配唐裝的搭配方式 。

2000年,馮鞏相聲《舊曲新唱》加入了諸多音樂元素,令觀眾耳目一新。該屆春晚邀請的港台藝人眾多,如張惠妹、林心如、黎明、謝霆鋒等。趙薇成為了眾多的主持人之一;而林心如也和崔永元上台演唱了《溜溜的她》。章子怡是晚會開場歌舞《把春天迎進來》的演唱者。

2001年,晚會反映了全球華人對21世紀的期待。小品《咱也試一把》、歌曲《大家一起來》都反映了中國人對北京申奧的激情;姜昆相聲《踩腳》情節荒誕、直擊社會熱點,令人回味;黃宏、林永健的小品《家有老爸》反映了「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生活狀況。

小品《紅娘》、相聲《戲迷》等在內容中加入了諸多戲曲元素。「千斤組合」在0點報時之前壓軸出場,是該屆春晚的亮點。「大忽悠」一詞經過趙本山在小品《賣拐》中的演繹,成了騙子的代名詞。

2002年,與「馬」密切相關的很多內容自然反映在了該屆晚會中。小品《賣車》中。李陽的歌曲《大家學英語》反映了申奧成功後,在全中國的「學外語熱潮」。晚會繼1996年央視春晚以後,再次啟用了分會場。除央視總部主會場外,還在深圳設立了分會場 。

2003年,出自普通家庭的歌曲《讓愛住我家》是該屆春晚給大家留下印象最深的節目,唱出了普天下所有家庭的心聲。尤其是一家四口人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親情,令人嚮往。因為在信息時代里,觀眾有時會忽略「情」 。

2004春晚由袁德旺執導,也是他最後一次執導春晚。該屆春晚節目的反響普遍不佳,周傑倫的《龍拳》像雜耍,沙寶亮不唱《暗香》而唱《唐人街》,趙本山在小品《送水工》里演他不擅長的悲情,但小品顛覆了趙本山一貫的表演風格。

2005年開始,央視實行「開門辦春晚」:通過眾多渠道、面向全中國以及世界徵集節目。眾多來自民間的節目登上了舞台,使央視春晚與普通老百姓拉近了距離。邰麗華和她的20位聾啞姐妹在4位手語老師的指揮下表演舞蹈《千手觀音》。

2006年,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持人布仁巴雅爾創作,並由他和妻子烏日娜以及7歲的小侄女英格瑪上台演唱的《吉祥三寶》清新自然。小品《說事兒》繼續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故事:趙本山與宋丹丹這對「夫妻」自上了央視《實話實說》節目後,雙雙登上當地日報頭版,兩人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2007年,晚會中趙本山小品《策劃》情節搞笑,結尾出乎意料、耐人尋味。而趙本山當然又不負眾望地拿下「小品王」稱號。打工子弟的詩朗誦《心裡話》更是感動了中國 。

2008年,晚會以歌舞《飛向春天》作為開場,其中詩朗誦《溫暖2008》作為一個臨時添加的節目,成功地實現了化「寒冷」為「溫暖」。在春晚的許多節目中,民俗意義上的春節被納入國家層面的宏大敘事之中,把個人的、家庭的情感升華為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 。

2009年,奪取抗震救災勝利、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圓滿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等大事,都以板塊方式在春晚一一重現;歌曲《中國之最》把中國的「地理之最」與中國人民通過勤勞智慧勇敢;《水下除夕夜》、《吉祥三保》等小品反映了社會各個職業人群的生存狀況,貼近生活;

由《天地吉祥》等歌舞節目和災區人民視頻拜年等組成的晚會抗震救災板塊,讓觀眾回想起「512地震」後難忘的日日夜夜 。

2010年,「小虎隊」在春晚重返熒屏,王菲復出演唱李健的《傳奇》。在近景魔術《千變萬化》中,劉謙也讓觀眾大飽眼福。語言類節目反響平平,而且廣告植入現象嚴重。郭冬臨小品《一句話的事》貼近現實生活、馮鞏相聲劇《不能讓他走》關注社會熱點,且引用了網路流行語。

2011年,趙本山、小沈陽師徒的表演依然成為整場演出中獲得掌聲和笑聲最多的節目。除了趙本山的小品,整場晚會的語言類節目笑點大部分都來自網路,如「神馬都是浮雲」、「小月月」、「常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杯具」、「讓芝麻飛」等。

2012年,晚會圍繞「回家過大年」的主題,以「龍年」、「家」、「春晚三十年」、「天下一家」四個板塊,為觀眾呈現一個溫暖、祥和、歡樂、喜慶的一晚,同時以「春晚30年」為主線,引發觀眾共鳴。表演形式取消民歌大聯唱,增大歌舞雜魔類節目比重,

沒有任何形式硬廣告和植入廣告,取消了念賀信賀電環節和敲鍾環節 。

2013年,晚會以「新春中國」為主題,分為「新春到」「新喜來」「新意展」和「新篇開」四個節目群。堅持「開門辦春晚」「創新辦春晚」「節儉辦春晚」,在舞台硬體設施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數字虛擬技術,提升藝術視聽效果。宋祖英聯手《我心永恆》演唱者席琳迪翁,兩人帶來中國傳統民歌《茉莉花》。

2014年,晚會以「歡樂祥和迎新春,同心共圓中國夢」為主題,唱響「夢想」的時代主旋律。藝術風格上,晚會定位於「真誠、溫暖、振奮、歡樂」,圍繞著「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的創作基調,更加強調晚會的聯歡屬性。快板、曲藝、戲曲等傳統綜藝元素被放大和強調 。

2015年,晚會以「家和萬事興」為主題,以 「吉祥過大年」、「團圓話家常」、「家和萬事興」、「中華全家福」四個節目群的結構方式,與全世界的中華兒女共同分享一年來的國興盛世、家有喜事。使用一號和二號(1000平方米)兩個演播廳,提升觀眾觀看體驗、便於演員貼近觀眾。

同時也設計了吉祥物「陽陽」,同時,劉德華、井柏然主演電影《失孤》的主題曲《回家的路》也成了晚會的預熱宣傳曲,劉德華現場演唱 。

2016年,晚會以「你我中國夢、全面建小康」為主題,通過歌曲、舞蹈、小品、雜技、情景劇等藝術形式,回顧建設小康的可喜成就。晚會設立福建泉州、陝西西安、廣東廣州、內蒙古呼倫貝爾4個分會場,以實現「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的創作基調。

2017年,春晚以「大美中國夢,金雞報春來」為主題,通過「歡樂中國年」「奮進中國人」「溫暖中國情」「大美中國夢」4個篇章,在輕松愉快和歡聲笑語中,營造出喜慶祥和的春節過年氛圍。採用了上海、四川涼山、廣西桂林、黑龍江哈爾濱四個分會場和央視主會場同步直播 。

2018年,晚會延續2016年、2017年兩屆春晚設立分會場的傳統,除央視1號演播廳主會場外,四大分會場分別是廣東珠海、山東泰安、海南三亞、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

2019年,晚會以「奮進新時代、歡度幸福年」為主題,分會場的數量由四個縮減為三個,分別是: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廣東省深圳市、吉林省長春市 。全方位的科技驅動和技術創新是晚會的兩點,在4K、5G、VR、AR、AI等多方面進行技術創新,

實現了通過5G網路實時傳輸4K高清視頻結合VR技術向全國轉播分會場節目 。

閱讀全文

與春晚歷史什麼時候有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