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什麼姓的皇帝最多什麼姓的皇後最多什麼姓的宰相最多
稟樓主
中國皇帝姓劉的最多
中國皇後姓王的最多
中國姓李的宰相最多
下面的也可不看.
中國皇帝一共有多少姓氏?
除了外族(拓跋後來也改姓元),總共25個姓。
其中
劉(漢、蜀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北漢)52位;
李(成漢、唐、西涼、後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後梁、明)26位;
趙(宋)18位;
蕭(梁、西梁)17位;
司馬(晉)16位;
高(北燕、北齊、南平)12位;
王(新、前蜀、閩)10位;
石(後趙、後晉)9位;
陳(陳)8位;
楊(隋、五代十國•吳)7位;
張(前涼)7位;馬(五代楚)6位;
曹(三國魏)5位;錢(吳越)5位;
孫(三國吳)4位;
馮(北燕)2位;
孟(後蜀)2位;
段(西燕、北涼)2位;
贏(秦)2位;
郭(後周)1位;
柴(後周)1位。
外族皇帝計有:
孛兒只斤氏(元、北元)19位;
慕容氏(前燕、後燕、西燕)16位;
耶律氏(遼)15位;
愛新覺羅氏(清)12位;
元(北魏、東魏、西魏)11位;
完顏氏(金)10位;
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
苻(前秦)7位;
宇文氏(北周)5 位;
乞伏氏(西秦)4位;
沮渠氏(北涼)4位;
禿發氏(南涼)3位;
赫連氏(大夏)3位;
姚(後秦)3位;
呂(後涼)3位等。
在王姓歷史上,出了36位皇後,這樣的累代帝後之族,在炎黃子孫中還找不出第二個。而王家的36位皇後,又集中在西漢至明12個王朝中。另外一些朝代,或者因缺乏史料無從稽考,或者由於民族習俗不立漢人為後,所以登上皇後之位的,只有她們36人。由於她們是皇帝的配偶,有母儀天下之責任,所以自古被抬到極高的位置,向來被認為是巾幗第一人。自然界中,日月同輝,陰陽相輔,彼此依存,不可缺少。人類社會中,皇帝與皇後又是男女之中最為尊貴者。
王姓36位皇後的第一人是西漢景帝皇後王氏。她是右扶風槐里(今陝西興平縣東南南佐村)人,生母是原燕王臧荼孫女。她幼年喪父,隨母改嫁長陵田氏。及長,嫁金王孫為婦,生女一人,後迫於母命,與金氏離婚。景帝為太子時,她與妹兒姁同入太子宮,得太子愛幸,生三女一男;兒姁生四男。及景帝繼位,她被立為皇後,所生之子也被立為太子。景帝死,太子繼位,即漢武帝,她被尊為皇太後。三女分別封平陽公主、南宮公主、隆慮公主。兒姁四男,分別封廣川王、膠東王、清河王、常山王。武帝尊崇外家,封外祖母為平原君,追封外祖父王仲為共侯,舅父王信為蓋侯,族中男女無不榮耀於時。太後也居母後之尊25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去世時,又舉行了極為隆重的葬禮,與景帝合葬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的陽陵中。
王家最後一位皇後為明熹宗生母孝和王太後。她是順天府(今北京市)人,少女時被選為神宗太子(即光宗)才人,生熹宗。可惜紅顏薄命,她在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去世,沒有能等到被冊封為皇後或皇太後的一天,她的太後名號,是熹宗即位後追封的,全稱是孝和恭獻溫穆徽慈諧天鞠聖皇太後。熹宗把天下所有的優美詞語都加到了亡母的頭上,其哀思之情,藉此得到寄託。王家另外的34位皇後是:
漢宣帝母悼王皇後,涿郡蠡吾平鄉人。
漢宣帝王皇後,長陵人。宣帝時立為皇後,元帝時稱皇太後,成帝稱太皇太後,又稱邛成太後。居後位49年,年七十餘崩,與宣帝合葬杜陵,稱東園。
漢元帝王皇後,諱政君,魏郡元城人,王莽姑母。生成帝,成帝時尊為皇太後,哀帝時稱太皇太後。至平帝時,因帝年方9歲,她垂簾聽政。王家於是大興,其後,王莽終移漢祚。
漢平帝王皇後,王莽女。平帝時立為皇後,劉嬰時尊為皇太後,時年15歲。及王莽代漢,她自投於火中而死,時年18歲。
吳主孫權大懿王皇後,琅玡人,生太子和,薨於孫權時。及太孫孫皓繼位,追尊她為皇後。
吳主孫權敬懷王皇後,南陽人,生吳景帝孫休。
晉文帝明王皇後,諱元姬,東海剡人,魏中領軍王肅女。生晉武帝及遼東王司馬定國、齊王司馬攸、城陽王司馬兆、廣漢王司馬廣德和京兆公主。武帝時尊為皇太後,卒年52歲。
晉懷帝王太後,諱嬡姬,籍貫不詳。初入武帝宮,生懷帝,拜中才人,早卒。懷帝時追尊皇太後。
晉哀帝靖王皇後。諱穆之,太原晉陽人。哀帝時立為皇後,在位3年崩。
簡文帝順王皇後,諱簡姬,太原晉陽人。簡文帝為會稽王時,納為後,生世子司馬道生,早卒。及道生子繼位為孝武帝,追尊為皇後。
晉孝武帝定王皇後,諱法慧,哀帝靖王皇後侄女。年21歲崩。
晉安帝僖王皇後,諱神愛,琅玡臨沂人,王獻之女。初為太子妃,後立為皇後,年29歲崩。
南朝宋孝武帝文穆王皇後,諱憲嫄,琅玡人,初為武陵王妃,武陵王入京繼位後拜皇後,生廢帝及豫章王劉子尚、山陰公主劉楚玉、臨淮公主劉楚佩、皇女劉楚琇康樂公主劉修明。廢帝時尊為皇太後,崩後與孝武合葬於景寧陵。
宋明帝恭王皇後,諱貞風,琅玡人。生晉陵長公主劉伯姒、建安長公主劉伯嬡。廢帝時尊為皇太後。崩於齊初。
齊和帝王皇後,諱蕣華,琅玡人。和帝時立為皇後,及齊亡於梁,降號為妃。
梁簡文帝王皇後,諱靈賓,琅玡人。生哀太子蕭大器、南郡王蕭大連、長山公主蕭妙■。薨於簡文帝稱帝以前。及簡文入繼大統,追崇為皇後。
梁敬帝王皇後,琅玡人。敬帝時拜皇後,及梁亡於陳,降號江陰王妃。
後梁宣帝王皇後,琅玡人,宣帝建國初為皇後,明帝時尊為皇太後。
陳廢帝王皇後,琅玡人。廢帝時為皇後,廢帝被廢為臨海王,亦降為王妃。生太子陳至澤。
北魏平文帝王皇後,廣寧人,生昭成帝。
唐高宗廢王皇後,並州祁人。高宗初為皇後,後因與武則天爭寵。敗,被廢。及武則天當權,尤恨之,改其姓為蟒氏,囚於別室之中,斷其手足,投之酒瓮,遂不堪折磨而死。
唐玄宗廢王皇後,同州下邽人,梁冀州刺史王神念之後。玄宗初立為後,後因預符厭之事被廢。代宗時追復皇後之號。
唐德宗昭德王皇後,籍貫未詳。生順宗。
唐順宗庄憲王皇後,琅玡人,生憲宗及福王李綰、漢陽、安、雲遂安三公主。憲宗時尊為太上皇後、皇太後。
唐穆宗恭僖王皇後,越人,生敬宗。敬宗時尊為皇太後,文宗時稱寶歷太後,又稱義安太後。崩,葬光陵東園。
唐武宗王賢妃,邯鄲人,容貌頗似武宗。武宗初為穎王,後得嗣位,多賴賢妃之力。及南面登極,將立賢妃為後,因宰相李德裕進讒而止。及帝崩,自剄以殉。
唐懿宗惠安王皇後,籍貫未詳,生僖宗,早卒。僖宗即位,追尊為皇太後。
唐懿宗恭憲王皇後,籍貫未詳,生昭宗,早卒。及昭宗立,追尊皇太後。
宋太祖孝明王皇後,邠州新平人,宋初立為皇後。生子女三人,皆夭。年22歲崩。
宋徽宗顯恭王皇後,開封人,生欽宗及崇國公主,年25歲崩。
明憲宗孝貞王皇後,上元人。憲宗時立為皇後,孝宗尊為皇太後,武宗時又進太皇太後,上尊號為慈聖康壽。
明神宗孝端王皇後,餘姚人,萬曆六年(1578年)立為皇後,正位中宮42年。
明光宗孝靖王太後,籍貫未詳。生光宗,早卒。光宗即位,追尊為皇太後。
綜上述可知,王家36位皇後是12個王朝32位皇帝的配偶,又是16位皇帝及4位太子、6位王爺、15位公主的生母。在其所配皇帝之中,有吳主孫權、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趙匡胤等蓋世名主;在所生皇帝之中,有漢武帝劉徹、晉武帝司馬炎、北魏昭成帝什翼健等英明帝王。通過這種血緣上的關系,使王姓與歷代帝王之間聯系起來。王姓人的鮮血,同樣在這些帝王身上流淌。
歷史上李氏有宰相九十六位
張姓有六十三位
2. 哪個姓氏當宰相最多
稟樓復主
中國皇帝姓制劉的最多
中國皇後姓王的最多下面的也可不看.
中國皇帝一共有多少姓氏?
除了外族(拓跋後來也改姓元),總共25個姓。
其中
劉(漢、蜀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北漢)52位;
李(成漢、唐、西涼、後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後梁、明)26位;
趙(宋)18位;
蕭(梁、西梁)17位;
司馬(晉)16位;
高(北燕、北齊、南平)12位;
王(新、前蜀、閩)10位;
石(後趙、後晉)9位;
陳(陳)8位;
楊(隋、五代十國
3. 宰相姓什麼的最多
這里是中國歷史上歷代宰相的名單 一千多人 有興趣你自己找找
4. 張姓在歷史上出過很多個宰相,一共有過多少個啊
張姓在歷史上出過很多個宰相,一共有過個34個。如下:
1、張九齡
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後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2、張鎬
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3、張鎰
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度使,後為叛將所殺。
4、張延賞
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於相位。
5、張弘靖
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6、張浚
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度使。後被朱溫殺害。
7、張文蔚
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後梁宰相。
8、張策
敦煌人。後梁開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辭相。
9、張延朗
開封人。後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後被石敬塘殺害。
10、張孝傑
遼永霸(今遼寧朝陽)人。咸雍八年(1072),封陳國公、北府宰相,賜國姓耶律氏。
11、張琳
瀋州(今沈陽)人。遼乾同四年(1104)為南府宰相。
12、張齊賢
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罷。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罷相。
13、張知白
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仁宗天聖三年(1025),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後卒於相位。
14、張士遜
北宋陰城(今湖北光化)人。天聖六年(1028)拜相,次年罷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罷相,寶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機務悉由裁奪。
15、張商英
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大觀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16、張邦昌
宋東光(今屬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議和。次年金滅北宋立他為楚帝。南宋初被處死於潭洲。
17、張浚
宋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紹興五年(1135)拜相,督師抗金。憂郁而死。
18、張浩
金代遼陽(今屬遼寧)人。本姓高,改姓張。大定二年(1102)拜相。
19、張璁
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嘉靖八年,為內閣首輔。在位六年,從政剛明果敢,痛懲貪官。
20、張璧
明石首(今屬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21、張治
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22、張居正
明政治家。江陵(今屬湖北)人。隆慶元年(1567)入閣。穆宗死後他代為首輔,主持國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23、張四維
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喪離職。
24、張位
明新建(今屬江西)人。隆慶十九年(1591)入閣,參預機務,為相果敢善斷。
25、張瑞圖
明晉江(今屬福建)人,天啟六年(1626)入閣,累升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崇禎元年(1628)被罷相。
26、張至發
明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天啟十年(1631)代溫體仁為內閣首輔大學士。無大作為。次年,罷相歸家。
27、張四知
明費縣(今山東費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入閣,參預機務,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後降清。
28、張瑞
山東掖縣人。順治十年()拜相,任國史院大學士。次年卒於相位。
29、張玉書
清江南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等職,頗得康熙信任
30、張英
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頗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辭職,七年後逝世。
31、張鵬翮
清四川遂寧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於相位。
32、張廷玉
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軍機大臣,備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33、張之萬
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光緒十年(1884)任軍機大臣,十五年加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為相十年。
34、張之洞
清末洋務派首領。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歷任內閣學士、兩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
5. 唐朝哪個姓氏宰相最多
唐朝李氏宰相最多,李氏為皇族,因為這個關系宰相人數是最多,大約六十一人。排除皇族關系外,屬崔氏人數最多,有三十六人。
6. 中國皇帝姓劉的最多,那什麼姓的皇後最多什麼姓的宰相最多
中國皇後姓王的最多,王家人頂了!!!!!
王氏世族多皇後
在王姓歷史上,出了36位皇後,這樣的累代帝後之族,在炎黃子孫中還找不出第二個。而王家的36位皇後,又集中在西漢至明12個王朝中。另外一些朝代,或者因缺乏史料無從稽考,或者由於民族習俗不立漢人為後,所以登上皇後之位的,只有她們36人。由於她們是皇帝的配偶,有母儀天下之責任,所以自古被抬到極高的位置,向來被認為是巾幗第一人。自然界中,日月同輝,陰陽相輔,彼此依存,不可缺少。人類社會中,皇帝與皇後又是男女之中最為尊貴者。
王姓36位皇後的第一人是西漢景帝皇後王氏。她是右扶風槐里(今陝西興平縣東南南佐村)人,生母是原燕王臧荼孫女。她幼年喪父,隨母改嫁長陵田氏。及長,嫁金王孫為婦,生女一人,後迫於母命,與金氏離婚。景帝為太子時,她與妹兒姁同入太子宮,得太子愛幸,生三女一男;兒姁生四男。及景帝繼位,她被立為皇後,所生之子也被立為太子。景帝死,太子繼位,即漢武帝,她被尊為皇太後。三女分別封平陽公主、南宮公主、隆慮公主。兒姁四男,分別封廣川王、膠東王、清河王、常山王。武帝尊崇外家,封外祖母為平原君,追封外祖父王仲為共侯,舅父王信為蓋侯,族中男女無不榮耀於時。太後也居母後之尊25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去世時,又舉行了極為隆重的葬禮,與景帝合葬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的陽陵中。
王家最後一位皇後為明熹宗生母孝和王太後。她是順天府(今北京市)人,少女時被選為神宗太子(即光宗)才人,生熹宗。可惜紅顏薄命,她在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去世,沒有能等到被冊封為皇後或皇太後的一天,她的太後名號,是熹宗即位後追封的,全稱是孝和恭獻溫穆徽慈諧天鞠聖皇太後。熹宗把天下所有的優美詞語都加到了亡母的頭上,其哀思之情,藉此得到寄託。王家另外的34位皇後是:
漢宣帝母悼王皇後,涿郡蠡吾平鄉人。
漢宣帝王皇後,長陵人。宣帝時立為皇後,元帝時稱皇太後,成帝稱太皇太後,又稱邛成太後。居後位49年,年七十餘崩,與宣帝合葬杜陵,稱東園。
漢元帝王皇後,諱政君,魏郡元城人,王莽姑母。生成帝,成帝時尊為皇太後,哀帝時稱太皇太後。至平帝時,因帝年方9歲,她垂簾聽政。王家於是大興,其後,王莽終移漢祚。
漢平帝王皇後,王莽女。平帝時立為皇後,劉嬰時尊為皇太後,時年15歲。及王莽代漢,她自投於火中而死,時年18歲。
吳主孫權大懿王皇後,琅玡人,生太子和,薨於孫權時。及太孫孫皓繼位,追尊她為皇後。
吳主孫權敬懷王皇後,南陽人,生吳景帝孫休。
晉文帝明王皇後,諱元姬,東海剡人,魏中領軍王肅女。生晉武帝及遼東王司馬定國、齊王司馬攸、城陽王司馬兆、廣漢王司馬廣德和京兆公主。武帝時尊為皇太後,卒年52歲。
晉懷帝王太後,諱嬡姬,籍貫不詳。初入武帝宮,生懷帝,拜中才人,早卒。懷帝時追尊皇太後。
晉哀帝靖王皇後。諱穆之,太原晉陽人。哀帝時立為皇後,在位3年崩。
簡文帝順王皇後,諱簡姬,太原晉陽人。簡文帝為會稽王時,納為後,生世子司馬道生,早卒。及道生子繼位為孝武帝,追尊為皇後。
晉孝武帝定王皇後,諱法慧,哀帝靖王皇後侄女。年21歲崩。
晉安帝僖王皇後,諱神愛,琅玡臨沂人,王獻之女。初為太子妃,後立為皇後,年29歲崩。
南朝宋孝武帝文穆王皇後,諱憲嫄,琅玡人,初為武陵王妃,武陵王入京繼位後拜皇後,生廢帝及豫章王劉子尚、山陰公主劉楚玉、臨淮公主劉楚佩、皇女劉楚琇康樂公主劉修明。廢帝時尊為皇太後,崩後與孝武合葬於景寧陵。
宋明帝恭王皇後,諱貞風,琅玡人。生晉陵長公主劉伯姒、建安長公主劉伯嬡。廢帝時尊為皇太後。崩於齊初。
齊和帝王皇後,諱蕣華,琅玡人。和帝時立為皇後,及齊亡於梁,降號為妃。
梁簡文帝王皇後,諱靈賓,琅玡人。生哀太子蕭大器、南郡王蕭大連、長山公主蕭妙■。薨於簡文帝稱帝以前。及簡文入繼大統,追崇為皇後。
梁敬帝王皇後,琅玡人。敬帝時拜皇後,及梁亡於陳,降號江陰王妃。
後梁宣帝王皇後,琅玡人,宣帝建國初為皇後,明帝時尊為皇太後。
陳廢帝王皇後,琅玡人。廢帝時為皇後,廢帝被廢為臨海王,亦降為王妃。生太子陳至澤。
北魏平文帝王皇後,廣寧人,生昭成帝。
唐高宗廢王皇後,並州祁人。高宗初為皇後,後因與武則天爭寵。敗,被廢。及武則天當權,尤恨之,改其姓為蟒氏,囚於別室之中,斷其手足,投之酒瓮,遂不堪折磨而死。
唐玄宗廢王皇後,同州下邽人,梁冀州刺史王神念之後。玄宗初立為後,後因預符厭之事被廢。代宗時追復皇後之號。
唐德宗昭德王皇後,籍貫未詳。生順宗。
唐順宗庄憲王皇後,琅玡人,生憲宗及福王李綰、漢陽、安、雲遂安三公主。憲宗時尊為太上皇後、皇太後。
唐穆宗恭僖王皇後,越人,生敬宗。敬宗時尊為皇太後,文宗時稱寶歷太後,又稱義安太後。崩,葬光陵東園。
唐武宗王賢妃,邯鄲人,容貌頗似武宗。武宗初為穎王,後得嗣位,多賴賢妃之力。及南面登極,將立賢妃為後,因宰相李德裕進讒而止。及帝崩,自剄以殉。
唐懿宗惠安王皇後,籍貫未詳,生僖宗,早卒。僖宗即位,追尊為皇太後。
唐懿宗恭憲王皇後,籍貫未詳,生昭宗,早卒。及昭宗立,追尊皇太後。
宋太祖孝明王皇後,邠州新平人,宋初立為皇後。生子女三人,皆夭。年22歲崩。
宋徽宗顯恭王皇後,開封人,生欽宗及崇國公主,年25歲崩。
明憲宗孝貞王皇後,上元人。憲宗時立為皇後,孝宗尊為皇太後,武宗時又進太皇太後,上尊號為慈聖康壽。
明神宗孝端王皇後,餘姚人,萬曆六年(1578年)立為皇後,正位中宮42年。
明光宗孝靖王太後,籍貫未詳。生光宗,早卒。光宗即位,追尊為皇太後。
綜上述可知,王家36位皇後是12個王朝32位皇帝的配偶,又是16位皇帝及4位太子、6位王爺、15位公主的生母。在其所配皇帝之中,有吳主孫權、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趙匡胤等蓋世名主;在所生皇帝之中,有漢武帝劉徹、晉武帝司馬炎、北魏昭成帝什翼健等英明帝王。通過這種血緣上的關系,使王姓與歷代帝王之間聯系起來。王姓人的鮮血,同樣在這些帝王身上流淌。
《中國宰相》
秦
呂不韋
李斯
漢(西、東漢)
蕭何
曹參
陳平
公孫弘
魏相
丙吉
黃霸
韋玄成
匡衡
薛宣
翟方進
朱博
竇融
第五倫
鄭弘
袁安
楊震
李固
楊秉
陳蕃
橋玄
王允
皇甫嵩
曹操
三國
陳群
司馬懿
曹爽
司馬師
司馬昭
諸葛亮
蔣琬
費禕
董允
顧雍
步騭
陸凱
晉(西晉、東晉)
荀勖
張華
王戎
裴楷
王衍
王敦
王導
溫嶠
庾冰
何充
謝安
王恭
南北朝
王弘
劉湛
何尚之
徐湛之
袁粲
褚淵
蕭嶷
王儉
柳世隆
沈約
徐勉
朱異
徐陵
江總
古弼
崔浩
高允
元澄
元勰
於忠
斛斯椿
高歡
高澄
宇文泰
楊情
高睿
斛律光
祖埏
宇文憲
隋
高熲
蘇威
李德林
唐
五代
宋(北宋、南宋)
遼(契丹)
金
元(含蒙古)
明
清(含後金)
7. 歷史上姓張的人多嗎在歷史上出現過多少姓張的宰相
中華歷史中姓張的人數不勝數,張是大姓。
中國歷史上的「張宰相」共63人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游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贊,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台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宮中機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韋後殺中宗立少帝,命為宰相,僅十餘天,韋後被殺,他亦被貶。
張柬之,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武則天長安四年(704),拜為宰相,次年發動政變,入宮殺張昌宗,張易之,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辟,以功升天宮尚書、中書令等職,仍居相位。
張仁願(?-714)華州下圭(今山西富平東)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拜為宰相,封韓國公。是整個唐代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宰相。
張嘉福(?-710),籍貫不詳。唐睿宗景雲元年(710)拜為宰相。同年被誅殺。
張說(667-730),洛陽(今屬河南)人。唐睿宗景雲二年(711),拜為宰相,監修國史。同年免相,改任尚書左丞。玄宗開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為燕國公。不久免相,貶為相州刺史,唐玄宗開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開元十四年,為奸臣李林甫彈劾免相。
張嘉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人。開元八年(720)拜相。開元十一年免相,封河東候。子延賞、孫弘靖分任德宗、憲宗朝宰相,史稱「三相張家」。
張九齡(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後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張鎬(?-764?),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張鎰,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度使,後為叛將所殺。
張延賞(727-787)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於相位。
張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張浚(?-902),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度使。後被朱溫殺害。
張文蔚(?-908),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後梁宰相。
張策(?-912),敦煌人。後梁開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辭相。
張延朗(?-936),開封人。後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後被石敬塘殺害。
張孝傑,遼永霸(今遼寧朝陽)人。咸雍八年(1072),封陳國公、北府宰相,賜國姓耶律氏。
張琳(?-1122),瀋州(今沈陽)人。遼乾同四年(1104)為南府宰相。
張齊賢(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罷。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罷相。
張知白(?-1028),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仁宗天聖三年(1025),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後卒於相位。
張士遜(964-1049),北宋陰城(今湖北光化)人。天聖六年(1028)拜相,次年罷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罷相,寶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機務悉由裁奪。
張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大觀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張邦昌(1081-1127),宋東光(今屬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議和。次年金滅北宋立他為楚帝。南宋初被處死於潭洲。
張浚(1097-1164),宋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紹興五年(1135)拜相,督師抗金。憂郁而死。
張浩(?-1163)。金代遼陽(今屬遼寧)人。本姓高,改姓張。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張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嘉靖八年,為內閣首輔。在位六年,從政剛明果敢,痛懲貪官。
張璧(?-1545)明石首(今屬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張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張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屬湖北)人。隆慶元年(1567)入閣。穆宗死後他代為首輔,主持國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張四維(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喪離職。
張位,明新建(今屬江西)人。隆慶十九年(1591)入閣,參預機務,為相果敢善斷。
張瑞圖(1576-1641),明晉江(今屬福建)人,天啟六年(1626)入閣,累升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崇禎元年(1628)被罷相。
張至發(?-1642)明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天啟十年(1631)代溫體仁為內閣首輔大學士。無大作為。次年,罷相歸家。
張四知,明費縣(今山東費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入閣,參預機務,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後降清。
張瑞,山東掖縣人。順治十年()拜相,任國史院大學士。次年卒於相位。
張玉書(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等職,頗得康熙信任
張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頗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辭職,七年後逝世。
張鵬翮(1649-1725),清四川遂寧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於相位。
張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軍機大臣,備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張之萬(1811-1897),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光緒十年(1884)任軍機大臣,十五年加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為相十年。
張之洞(1837-1909),清末洋務派首領。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歷任內閣學士、兩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
8. 歷史上有哪些姓張的宰相和丞相呢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游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贊,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台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宮中機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韋後殺中宗立少帝,命為宰相,僅十餘天,韋後被殺,他亦被貶。
張柬之,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武則天長安四年(704),拜為宰相,次年發動政變,入宮殺張昌宗,張易之,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辟,以功升天宮尚書、中書令等職,仍居相位。
張仁願(?-714)華州下圭(今山西富平東)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拜為宰相,封韓國公。是整個唐代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宰相。
張嘉福(?-710),籍貫不詳。唐睿宗景雲元年(710)拜為宰相。同年被誅殺。
張說(667-730),洛陽(今屬河南)人。唐睿宗景雲二年(711),拜為宰相,監修國史。同年免相,改任尚書左丞。玄宗開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為燕國公。不久免相,貶為相州刺史,唐玄宗開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開元十四年,為奸臣李林甫彈劾免相。
張嘉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人。開元八年(720)拜相。開元十一年免相,封河東候。子延賞、孫弘靖分任德宗、憲宗朝宰相,史稱「三相張家」。
張九齡(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後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張鎬(?-764?),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張鎰,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度使,後為叛將所殺。
張延賞(727-787)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於相位。
張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張浚(?-902),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度使。後被朱溫殺害。
張文蔚(?-908),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後梁宰相。
張策(?-912),敦煌人。後梁開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辭相。
張延朗(?-936),開封人。後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後被石敬塘殺害。
張孝傑,遼永霸(今遼寧朝陽)人。咸雍八年(1072),封陳國公、北府宰相,賜國姓耶律氏。
張琳(?-1122),瀋州(今沈陽)人。遼乾同四年(1104)為南府宰相。
張齊賢(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罷。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罷相。
張知白(?-1028),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仁宗天聖三年(1025),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後卒於相位。
張士遜(964-1049),北宋陰城(今湖北光化)人。天聖六年(1028)拜相,次年罷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罷相,寶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機務悉由裁奪。
張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大觀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張邦昌(1081-1127),宋東光(今屬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議和。次年金滅北宋立他為楚帝。南宋初被處死於潭洲。
張浚(1097-1164),宋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紹興五年(1135)拜相,督師抗金。憂郁而死。
張浩(?-1163)。金代遼陽(今屬遼寧)人。本姓高,改姓張。大定二年(1102)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