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上三國結局是什麼

歷史上三國結局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05 11:44:38

『壹』 歷史上三國鼎力的結局是什麼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版政權。赤壁之戰中權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接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恢復國內生產。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鼎立的結局 魏國滅蜀國,司馬炎代魏自立,國號晉,西晉滅東吳,最後結局三國歸晉。

『貳』 三國演義最後結局是什麼

公元263年,魏滅蜀之戰開始,年冬滅漢。蜀漢亡。公元265年,司馬炎以接受禪讓為名,代魏為晉。魏亡。公元279年冬,晉滅吳之戰開始,280年三月攻下建業,孫皓降,吳亡。至此三國統一於西晉。晉武帝司馬炎(司馬懿的孫子,司馬昭的兒子)。

晉朝(266年-420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兩晉的文化走向多元發展,是一個文化開創、沖突又融合的時代,由於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學、文學、藝術、史學及科技紛紛出現革新,有些成為獨立的學問。

(2)歷史上三國結局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叄』 歷史上的三國最終的結局如何

蜀國在劉禪 魏國在曹奐 吳國在孫皓的統治下被司馬家族的所滅國號為晉

『肆』 三國演義的結局和歷史的結局是一樣的嗎

結局是一樣的 都是三國歸晉 但是裡面有些內容不是真實的,比如草船借箭就不是諸葛亮的傑作

『伍』 三國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正史,非三國演義)

呂布有一女 下落不明
劉禪是長子 廢長立幼 取亂之道
結局么牛人死翹翹 天下歸司馬
那麼再詳細點 司馬昭讓鄧艾、鍾會攻蜀 鍾會在劍閣絆住姜維 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關殺了諸葛瞻和諸葛尚 攻下成都滅了蜀 然後姜維復辟失敗 鄧艾 姜維 鍾會全部死於兵亂 所以說牛人死翹翹 然後司馬昭老死 司馬炎篡位 魏亡 然後杜預伐吳 吳滅 故曰天下歸司馬
還要更詳細一點不?
以下為引用內容:
公元234年,諸葛亮伐魏,病死於軍中。諸葛亮死後,三國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尤其是蜀國,開始走下坡路。

諸葛亮一死,魏延因與揚儀不合,竟起兵造反,揚儀派王平、馬岱擊殺魏延,並滅其三族。待回成都以後,揚儀又因爭功,被後主下獄,揚儀自殺。於是,蔣琬當了大將軍,費褘、董允相繼為尚書令,他們墨守諸葛亮的成規,對魏國採取守勢,蜀國也得到幾年的安定。

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是公孫度之孫,公孫康之子,開始叛魏投吳,後來又反吳,自稱燕王,屢次攻打魏國。魏國幽州剌史毋丘儉戰敗,上表請派大軍討伐。公元238年,太尉司馬懿率領大軍攻打公孫淵。公孫淵戰敗,固守襄平。司馬懿攻下襄平,擒斬公孫淵父子,並將公孫淵家族及其吏士七千多人全部誅殺,平定了遼東。

公元239年,司馬懿平定遼東,班師回朝,剛好魏明帝曹睿因荒淫過度而病死。魏明帝沒有兒子,臨死前立曹彰(曹操次子)之子曹芳為皇太子,並遺詔司馬懿和曹爽輔政。魏明帝死後,曹芳繼位,尊郭皇後為皇太後,拜曹爽為大將軍,司馬懿為太傅。魏主曹芳當時才八歲,政事全掌握在曹爽、司馬懿手中。

曹爽是個昏庸的人,以何晏、鄧颺、丁謐等為親信,讓兄弟曹羲、曹訓、曹彥執掌兵權,自以為可以抑制司馬懿。司馬懿表面上不和他爭權,常稱病不理朝政,但暗中在窺測方向。

公元241年,東吳分三路入侵魏國,曹爽未經大敵,不敢出師,司馬懿則稱病,不能領兵,等到吳兵深入,京師震動時,司馬懿才領兵出征,結果打敗了吳軍,得勝回朝。司馬懿名聲日盛,而曹爽則相形見絀。

公元244年,蜀國蔣琬、姜維領兵出漢中,曹爽得此消息,便親率大軍攻打蜀國,結果在興勢山被蜀兵阻擋,相持了一個多月,糧食將盡,正在進退兩難之時,蜀國任費褘為大將軍,統領大軍來援,曹爽大敗而逃,十萬兵馬喪亡過半。蜀國打了這次勝仗以後,蔣琬、董允相繼病逝,朝中得力的大臣只有費褘。後主劉禪開始親政,侍中陳祗、中常侍黃皓成了他的親信,而這兩個小人使得後主更加昏庸腐敗。

曹爽伐蜀,大敗而歸,但沒有人敢責難他,曹爽亦依舊尋歡作樂,為所欲為。郭太後對他稍有異議,被他遷至永寧宮幽禁起來。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密謀殺曹爽。司馬懿故意裝出老態龍鍾、病重糊塗的樣子,使曹爽完全不加防範。

公元249年,魏主曹芳渴高平明帝陵,曹爽和他的兄弟曹羲、曹訓、曹彥也一起去了。司馬懿父子抓住時機,占據了京城,大臣桓范等逃出京城,報告曹爽,曹爽兄弟大驚失色。桓范勸曹爽偕同魏主到許昌,再號召各路兵馬討伐司馬懿父子,曹爽猶豫不決。不久,司馬懿派人來傳話,只要曹爽兄弟回京,可保性命。曹爽一夜苦思,至五更天,曹爽投刀於地,說:「我回到京城,還可以做一個富家翁!」桓范哭著說:「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是個能人,生你們兄弟,都是些豬兒,我想不到今天被你們連累滅族啊!」曹爽兄弟護送魏主回京,當夜曹爽兄弟以及何晏、鄧颺、丁謐、桓范等全被逮捕入獄,陸續被斬首,並被滅三族。曹爽被殺後,朝中大權全落在司馬懿手中,魏主徒有虛名。

夏侯淵之子夏侯霸,是曹爽外弟,怕受株邊,逃離魏國投降蜀國。蜀國衛將軍姜維上表趁魏國內亂出兵討伐。姜維早想繼承諸葛亮的事業,北伐中原,但費褘主張守土,所以暗中加以裁製,使姜維統領的兵馬不超過萬人。這次姜維堅決要求出師,後主和費褘也同意了,這是姜維第一次北伐中原。結果,姜維出師不利,被魏將郭淮,陳泰打敗,勾安、李韶兩員將軍還投降了魏國。

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司馬懿是魏國重臣,與諸葛亮爭鬥了多年,留下不少歷史故事。他死後,兒子司馬師繼承了爵位,權勢超過他的父親,加上他性情殘暴,魏主曹芳和朝中大臣都懼怕他。

公元252年,吳大帝孫權病死。孫權生於公元181年,在位三十一年,享年七十一歲。孫權雖然才能不算很高,但由於在位時間長,對於南方的鞏固和安定起到一定的作用。曹操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但在孫權統治時期,南方的賦役刑罰繁苛,常激起人民的反搞。孫權的妃妾眾多。到了晚年,嫡庶之間爭權十爭激烈。孫權初立太子孫登,孫登早死,又立孫和。後來孫權寵愛潘夫人,又立她所生的孫亮為太子。自從丞相陸遜於公元245年病死後,吳國的大權漸漸落在諸葛恪(諸葛瑾之子)、孫峻、滕胤等人手中。孫權死後,太子孫亮即位(後廢為會稽主),諸葛恪、孫峻、騰胤等受遺詔輔政。

孫權一死,魏國司馬師即派王昶、胡遵,毋丘儉分三路進攻吳國,諸葛恪領兵抵擋,老將丁奉在徐塘大敗魏軍,魏軍三路退走,諸葛恪得勝回朝。

公元253年,諸葛恪又大舉攻魏,圍困了新城(今安微合肥西南)。當時,蜀國大將軍費褘被降將郭修暗殺,姜維掌握了兵權,他趁機出兵,包圍了魏國的狄道城(在今甘肅臨洮南)。魏國兩面受敵,司馬師聽從了主薄虞松的計策,使毋丘儉等在新城拖住吳軍,派郭淮、陳泰領大軍解救了狄道之圍,姜維退走,諸葛恪也大敗而歸。

諸葛恪回建業後,沒有吸取教訓,仍准備興兵伐魏。侍中孫峻聯絡吳主孫亮,要除滅諸葛恪。吳主孫亮在宴會中埋下伏兵,諸葛恪不知是計,結果在宴會間被兵士殺死,用葦席裹屍,投到城外石子崗,並滅三族。廢太子孫和因受株連被迫和夫人張氏服毒自殺,妾何氏留命撫養孫和的兒子孫皓等四兄弟。吳國的大權全落在孫峻的手中,孫峻受拜丞相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加封富春侯。

公元254年,魏國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以及皇後的父親光祿大夫張緝等,與魏主曹芳密謀,要除滅司馬師。但是陰謀泄露,司馬師先下手為強,將李豐、夏侯玄,張緝誅殺,並滅三族。皇後張氏被廢,不幾天也死去,魏主忿恨,但又不敢發作。司馬師接著又廢魏主曹芳為齊王,大臣們都不敢反對,又借郭太後的命令,迎接文帝孫東海王曹霖之子曹髦即位,曹髦原來受封高貴鄉公,即位時才十四歲。

公元255年,揚州都督毋丘儉,刺史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當時司馬師剛割了眼瘤,不得不帶病親征,留司馬昭暫攝朝政。又命鎮南將軍諸葛誕、征東將軍胡遵、兗州刺史鄧艾等分路出擊。毋丘儉戰敗被殺。文欽的兒子文鴦勇猛異常,曾夜劫司馬師的營寨,但終因寡不敵眾,被迫逃亡。文欽父子等最後投降了東吳孫峻。司馬師班師回朝後,因眼疾發作而死去。司馬昭繼承了兄長的職位。

公元256年,蜀將姜維探知司馬師已死,便和夏侯霸率軍攻魏,但兩次都被魏將鄧艾擊退。姜維前後已五次伐魏,都告失敗,國人怨聲載道。

公元257年,魏國揚州都督諸葛誕又起兵討伐司馬昭。司馬昭逼令魏主曹髦親征,並請郭太後同行,調集二十六萬兵馬,往壽春進發。諸葛誕知道抵擋不住,向東吳稱臣求援。當時,吳國丞相孫峻已病死,大權掌握在孫峻堂弟孫琳手中,孫琳掌權以後,便將大司馬騰胤、驃騎將軍呂據等殺死,朝廷上下都懼怕他。孫琳得知諸葛誕起兵反司馬昭,即派將軍全端、全懌及文欽父子領兵去救援。司馬昭圍困壽春達半年,孫琳屢責諸將救援無功,全端、全懌率部降魏,諸葛誕與文欽又發生內江,諸葛誕殺死文欽,文欽之子文鴦、文虎也降魏,司馬昭封他們為偏將軍,加封關內侯,壽春城內將士已無鬥志,司馬昭攻下壽春,殺諸葛誕,並滅三族。司馬昭得勝回朝,權勢更盛。

公元258年,吳主孫亮已十六歲,聰明敏銳,開始親理政事,見孫琳專權好殺,他的兄弟孫思、孫干、孫闓又都掌握了兵權,便和將軍劉承、黃門侍郎全紀密謀誅殺孫琳,叫全紀密告他父親衛將軍全尚,令他暗中准備兵馬。吳主孫亮特別告誡全紀,這事不解讓他母親知道,因全紀的母親孫氏是孫琳的堂姐。但全紀密告全尚後,全尚把消息泄露給了妻子,妻子孫氏即派人通報孫琳。結果,孫琳先下手,乘夜逮捕全尚,誘殺劉承。全紀知道消息,只好自殺。孫琳圍攻皇宮。廢吳主孫亮為會稽王,孫琳想自立為皇帝,怕群臣反對,便迎接孫權第六子琅琊王孫休即位,就是吳景帝。

孫琳立了景帝以後,不久,又想廢主自立。將軍張布通報景帝,景帝與張布、丁奉等密謀,利用臘日盛會,除掉孫琳。到了臘日那天,孫琳昂然上殿赴宴。席間,張布指揮伏兵將孫琳殺死,孫家兄弟亦被丁奉領兵擒殺,孫家被滅族。孫峻也被奪去官爵,剖棺戮屍。

公元260年,魏主曹髦已即位六年,人也二十歲,但仍如同傀儡,朝中大權盡被司馬昭執掌,魏主心中忿恨。一天,他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私下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廢的恥辱,今天與大家共討此賊!「王經急忙勸阻,魏主不聽,拔劍召集殿中的衛士官僮等,鼓噪出宮。王沈、王業怕被株連,早已通報司馬昭,只有王經伴陪著魏主。司馬昭聞迅,即令中護軍賈充領兵數千去迎戰,結果,魏主曹髦被太子舍人成濟殺死。事後,王經全家被殺。為了推諉弒君之罪,司馬昭又把成濟殺掉,並滅三族。

魏主曹髦被殺,司馬昭群臣會議,迎接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曹璜入京即位,就是魏元帝。曹璜原來受封常道鄉公,即位時才十五歲,改名為曹奐。

公元261年,蜀將姜維趁魏兵攻打壽春,率軍北伐,進攻魏國長城縣,被魏將鄧艾、司馬望擊敗。

公元262年,姜維又出兵伐魏,進攻魏國的洮陽。夏侯霸中箭陣亡,姜維與鄧艾交戰失利,只得又退還。姜維前後七次攻打中原,但都沒有成功。司馬昭擔心姜維繼續北伐,決定大舉進攻蜀國。當時群臣都認為時機未到,唯司隸校尉鍾會竭力贊成。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領三路大軍攻打蜀國。鍾會進攻陽平關,蜀將蔣舒出關投敵,蜀將傅僉戰死,鍾會佔領了陽平關,長驅直入。姜維和廖化、張翼、董厥等集中兵力防守劍閣,抗擊鍾會軍隊。鄧艾率軍到陰平,准備和諸葛緒從江油進襲成都。由於姜維扼守險要,魏軍未能攻克。鍾會因部隊缺糧,准備撤退。鄧艾提出「敵勢已折,宜遂乘之」的主張,乘蜀軍內地空虛,以輕兵從陰平經人煙稀少的地區行軍七百餘里,鑿山開道,造橋梁修棧道。到絕境處,鄧艾帶頭用氈子裹著身體從山上滾下去,將士們也都抓著樹枝藤條,沿著懸崖陡壁一個緊接一個前進,出其不意攻下江油城。蜀將諸葛瞻(諸葛亮之子)率領各部隊抗擊鄧艾,到涪陵停止前進。尚書黃崇多次勸他迅速前進,佔領有利地形據險防守,諸葛瞻猶豫不決,結果被鄧艾擊敗,只好退守綿竹。鄧艾勸諸葛瞻投降,諸葛瞻怒斬來使。鄧艾派鄧忠(鄧艾之子)、師纂與蜀軍大戰,蜀軍戰敗,諸葛瞻、黃崇被殺。鄧艾率大軍直取成都,後主劉禪見大勢已去,率領太子及群臣出都門投降。姜維得到後主敕命,也和廖化、張翼、董厥等投降了鍾會。鄧艾入成都,要斬黃皓,黃皓賄賂左右得以免死。至此,劉備,諸葛亮建立的漢國(蜀國)也就滅亡了。

漢國前後二主,共存在四十三年。漢國的滅亡,主要原因是其後期宦官專權,政治極其腐敗,人民苦於徭役、兵役,社會生產遭到破壞,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因而,在強大的魏軍進攻下迅即覆亡。

鄧艾入成都以後,居功自傲,又想趁滅蜀之勢,再滅亡吳國。鍾會嫉恨鄧艾,而且有謀反之意。姜維降魏,出於不得已,此時乘機勸說鍾會消滅鄧艾。鍾會便夥同監軍衛瓘,密告鄧艾想謀反,鄧艾父子被用檻車押送京師。鍾會獨攬兵權,於是和姜維決計謀反。當時剛好郭太後病死,鍾會便假借郭太後遺詔,起兵討伐司馬昭,姜維則想趁鍾會殺盡北來的魏將之機,再殺死鍾會,復立漢國。但是鍾會的部將領兵作亂,殺死了鍾會和姜維。鄧艾手下的將士追趕鄧艾的檻車,准備迎還。監軍衛瓘想到自己夥同鍾會陷害鄧艾,怕鄧艾回來對自己不利,便派護軍田續襲擊鄧艾父子於錦竹西,鄧艾父子被殺死。魏軍滅蜀國後的這場內江,使兩員主將都死去。姜維弄巧反拙,自己也喪了命。

後主劉禪一家被遷到洛陽,魏國封他為安樂公,一次宴會上,司馬昭故意叫樂師們演奏蜀國的音樂,蜀國的舊臣都傷感地低下頭,唯有劉禪嬉笑自若。司馬昭問劉禪:「頗思蜀否?」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劉禪也因他這么昏庸,倒活到公元271年,六十五歲才死去。

公元264年,吳景帝孫休病死,太子孫軍(上有雨字頭)尚年幼,張布等大臣認為魏滅蜀後,必然會全力對付吳國,不如立一個年長一點的國君較為穩妥。於是,迎立孫和之子烏程侯孫皓,就是吳末帝。孫皓即位後不久,即沉湎酒色,驕淫不道,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都覺得後悔,輪流進諫,孫皓竟將他倆殺死。後來又逼死了朱太後及她的二子,吳國立了這么一個國君,其命運可想而知。這一年,魏國大將軍司馬昭因滅蜀有功,開始受封相國晉公,及九錫典禮。後來又加封為晉王。司馬昭命長子司馬炎為副相國,後又加封撫軍大將軍。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司馬炎嗣為相國晉王,這年十二月壬戍日,司馬炎逼魏元帝禪位,廢元帝為陳留王,改國號為晉。從此,三國時期結束,中國社會進入了晉朝。

公元280年,吳國被晉滅亡,三國的局面徹底結束,中國又出現了短期的統一。

魏國的司馬氏集團,在三國衰落階段內,是統一趨勢的代表者。雖然它是一個極其腐朽的集團,但也不容否認它在完成統一事業上所起的作用。

『陸』 三國演義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1、結局
司馬炎派羊祜征吳,而羊祜與陸抗兩軍對峙,卻成了知音。羊祜病危時向司馬炎薦杜預,陸抗死後,杜預率兵伐吳,最終吳主孫皓投降,三分天下,合歸一統。
2、原文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3、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並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柒』 三國結局是什麼

三國歸晉
1、公元263年,魏滅蜀漢。
2、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元帝曹奐,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這就是歷史上的西晉王朝,司馬炎是為晉武帝。
3、公元280年,晉滅吳。全國重新統一。

『捌』 三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東漢分裂----三分雛型------三國鼎立-------三國歸晉

東漢分裂
184年東漢爆發黃巾之亂。漢靈帝為解決黃巾之亂而成立州牧制度,該制度導致地方割據,天下分裂。189年,漢靈帝駕崩,劉辯繼位被立為少帝。執政的何太後之兄何進聯絡袁紹,殺宦官蹇碩。紹、進等密謀盡殺宦官,並召董卓入洛陽為援。當宦官殺何進,而紹又殺盡宦官之時,卓率兵入洛陽,盡攬朝政。他廢黜少帝,另立劉協為帝,即漢獻帝。卓之專橫激起了東漢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對,釀成大規模的內戰。卓入洛陽後,紹出奔冀州,橋瑁假借朝廷三公名義,要求州郡興兵討伐卓,關東州郡紛紛響應。他們分屯要害,推紹為盟主,相機進攻卓。190年,卓避關東兵鋒,挾持獻帝西遷長安,東漢朝廷已經崩潰。關東聯軍彼此欺詐並吞,不久就分崩離析了。193年長安兵變,卓被殺,關中混亂不已。經過激烈的混戰以後,到196年時,全國形成許多割據區域:袁紹占據冀、青、並三州,操占據兗、豫二州,韓遂、馬騰占據涼州,公孫瓚氏遼東,陶謙、劉備、呂布先後占據徐州,袁術占據揚州的淮南部分,劉表占據荊州,劉璋占據益州,孫策占據揚州的江東部分,士燮占據交州。此外,張魯以道教的組織形式保據漢中地區,置祭酒以治民。在這些割據者中,勢力最強也最活躍的是袁紹和曹操。卓入洛陽後,曹操逃至陳留,聚兵反抗,成為關東聯軍的一支。他在濟北誘降黃巾軍三十萬眾,選其精銳,編為青州兵;又陸續收納一些豪強地主武裝。建安元年,他把獻帝遷到許縣,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之勢;屯田續資。200年,曹、袁兩軍進行官渡之戰,操以弱勝強,全殲袁軍主力;又利用紹二子的矛盾攻佔袁氏的鄴城,相繼佔領青、冀、幽、並四州之地,統一了北方大部。207年,曹軍出盧龍塞,打敗侵擾北方的烏桓。
三分雛型
208年,曹操統一北方後率大軍南下,向荊州進攻,而劉表也在此時病死,其次子劉琮接位並向操投降,劉備見此,決定離開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軍追上擊敗,逃至夏口。此時魯肅到備處探聽情況,備也派諸葛亮出使到江東,雙方結盟,共抗曹軍。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於赤壁,迫使曹軍退回中原。促使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孫權、劉備雙方也開始各自爭奪荊州。備向荊南施壓,成功逼降荊南四郡;而權部將瑜也向荊州南郡發兵,用了很長時間,最終攻克南郡。權為向備示好,將其妹嫁給備。而權為拓展勢力,占據了交州。其後,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但在途中病逝。魯肅接替其位,並將南郡借給備。而操在南方戰爭失敗,轉移向西發展,操欲進攻漢中張魯,西涼諸軍閥疑其將攻擊自己,在211年起兵,共推馬超、韓遂為首領,操率軍鎮壓,成功將西北一帶收為領地
三國鼎立
劉備受到益州之主劉璋邀請,入蜀幫助璋防守張魯、曹操的入侵,備口頭答應,但入蜀後不斷收買人心,雙方最終在212年決裂,備調兵直指成都的璋,雖然其間軍師龐統中流矢死,但仍於214年成功逼使璋投降,備成功入主益州,留下關羽防衛荊州。同時,操曾南下攻擊孫權,最後雙方撤退。215年,操快速地得到漢中,而同時孫劉兩家開始爭奪荊州擁有權而發生戰斗,兩軍對壘。但備得悉操得漢中,危害蜀地安全,便和權平分荊州,回師益州,但雙方關系經已惡化。216年操就任魏王,一年後,備進攻漢中,而操內部有守將叛亂,權也偷襲合肥,漢中成功落入備之手,操雖曾揮軍要奪回,但都不成功。219年,備自封漢中王。同年,羽率荊州軍北上攻魏,但主戰、剛接魯肅之位的呂蒙突襲荊州,並擒殺羽。220年,操死,曹丕登位,並逼漢獻帝禪讓,建國號魏;而於221年,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權向魏稱臣,而丕封權為吳王,加九錫。同年,備以報羽之仇為名東征權,權派出接替呂蒙的陸遜迎戰。結果備慘敗,不久病死於白帝。223年,劉禪登位,漢吳再度結盟,最終魏漢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吳王權稱帝,建立吳。
操北歸以後,用兵於關中、隴西,把統一范圍擴及整個北方,不久曹操自封魏王。211年,備率部進入益州,逐步占據了原來劉璋的地盤。219年,備從曹軍手中奪得漢中,關羽也向曹軍發起進攻,但是孫權遣軍襲殺關羽,佔領荊州大部,隔三峽與劉備軍相持。222年,漢軍出峽與吳軍相持於夷陵,猇亭一戰,被吳將陸遜擊敗,退回蜀中。猇亭之戰以後不久, 蜀、吳恢復結盟關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南北之間雖然還常有戰事發生,有時規模還比較大,但是總的說來,力量大體平衡,鼎足之勢維持了四十餘年之久
三國歸晉
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平蜀漢,與蜀漢將領姜維發生拉鋸戰,魏軍被擋於劍閣前,鄧艾避開維大軍的鋒芒,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漢主劉禪投降,漢被魏所滅。及後會、維在蜀發生叛變,三國志記載,「魏將士奮發,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可見並未引起大亂,昭快速平定。265年,昭死後,司馬炎奪取魏政權,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並開始籌備伐吳。279年,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東吳進發,吳主孫皓曾想抵抗,但在暴政的統治下,士兵毫無戰意,晉軍勢如破竹。280年,晉軍成功攻克建業,皓投降,吳滅亡,西晉成功統一天下

『玖』 三國演義結局

三國歸晉,三國演義雖然前期虛構較多,但在最後描述的都是比較准確的歷史。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三國結局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