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為什麼要學歷史課

為什麼要學歷史課

發布時間:2021-02-02 07:46:23

① 什麼是歷史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廣義
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
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如何學習歷史?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歷史學好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

歷史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大家往往會發現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一一記住,甚至記了幾遍後,隔了不久便會遺忘。其實,想要把歷史知識記住,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學習古代史,可分解為政治特徵、經濟特徵、民族關系、對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塊進行記憶。而對於世界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則要注重理解,因為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脈脈相承的,這樣就組成了一個較龐大的記憶網路,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這就需要理解的幫助,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就較容易將此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理清楚。

對於歷史科的復習,由於個人情況不同,側重點也會有差異。我個人認為,考前應注重書本和筆記上的基礎知識,因為30題選擇題占據半壁江山,而選擇題往往是一些基礎知識。對於材料題,是需要靠平時積累的,如老師要求我們每星期三題,就算真的不想做,也應該把材料閱讀後,對照一下答案,對材料有一個大概印象,因為材料題往往會涉及到我們沒有接觸過或書本沒有詳細說明的問題,做材料題可以擴大我們的知識面。

大家都知道,歷史是一個不需要很高思維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維的嚴謹,所以要學好歷史就不能馬馬虎虎、得過且過,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只要樹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那麼在高考考場上就無往不利了。

路就在腳下,我們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們把握了學習的方法,我們要過就不會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獨木橋,而是上面的這座可以暢通無阻的橋。

一、 產生興趣

對歷史科有興趣,成績自然好起來。如何對歷史科產生興趣呢?
首先,歷史事件和我們們息息相關。例如:香港的一九九七問題和1842、1860及1898年的中英條約有關;今天南斯拉夫的內戰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關系密切。所以,只要留意時事並探本尋源,定能鞏固書本上的知識。
其次,明白歷史的用處。歷史可以訓練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備求真和講證據及邏輯的實事求是的精神。歷史對做人處世幫助很大,退可以勵志,進可以建功立業----英國著名首相邱吉爾是歷史學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專攻歷史的。因此,各位不要因為修讀文科,尤其是歷史科而感到自卑。反而要努力學好這門學科,在學業上、個人修養上和識見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 歷史事件的要素和閱讀及記誦技巧

歷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則包括原因、經過和結果。

(1) 時間有先後,你只要把大事年表裡的重要事件多看幾遍,自然記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確知其發生年分(如維也納會議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須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後次序(如維也納會議先於凡爾賽會議),便可以了。
(2) 地點有東西南北,你只須認識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對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結合,確認各國今天的政治地圖,特別是歐洲和中日的國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條約規定的領土轉變也應緊記。
(3) 人物是構成歷史事件的主角。不過,會考要求並不太高,我們祗要熟記重要的歷史人物便可以應付考試了。如自強運動的曾、左、李.恭親王、慈禧太後是必須熟記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馮桂芬則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則一律不記。不同歷史人物的生存時代和事跡也應知其大概,才不會張冠李戴。
(4) 事件由時地人三項元素構成。明白了上述的時間地點和人物,自能對重要史事了如指掌。歷史事件的相關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課題的次序;次念某課題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國的大事包括自強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瓜分運動、戊戌維新、義和團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然後記誦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節,如自強運動分為三階段,辛亥革命分為興中會和同盟會兩個時期。至於枝節瑣事,似非會考的重點。
(5) 事件的原因和結果可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其它方面。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原因為例:政治方麵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異;經濟層面有工業和農業經濟的不同、公行制度.貿易不平衡、鴉片貿易;社會因素如英國工商業家對政府決策的影響;文化方面如中國中心主義與英國自由思想的分歧,個人責任與集體負責制的沖突;特殊事件包括林則徐銷鴉片.林維喜事件。若能緊記這些重大事情,則對鴉片戰爭的背景有清析的概念了。總之,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歷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6) 因果關系應建立於史實和邏輯上。因先於果,果後於因,兩者要合乎情理。從這一角度看,不應把歷史事件孤立來看,如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導致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前者是因,後者是果;但此後法德關系惡化,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則割地是因,而大戰是果了。 因此,假如能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舉一反三,則事件的因果關系了如指掌,而學習亦事半功倍了。
(7) 事件的經過祗須記重大事件,如義大利的統一運動略知1820.1830和1848革命,加富爾的改革和外交,馬志尼的思想及加里波的的貢獻便可以了。因近年會考並不強調背誦史實,故你只須知道最重要的史實便行了。
(8) 近年考試強調分析,也會要求考生就歷史學家對同一史事的不同觀點作出評論。初學者往往被矛盾的史論迷惑,不知信那一學說;同時對歷史解釋的客觀性產生懷疑。我的建議是:首先明白一種解釋 分析其長短處;但同時卻抱著懷疑批判的精神,把它和相反的意見比較,得出自己的結論。
(9) 和其它科目一樣,只要課前預習,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上課留心聽講,不明之處,向老師請教;課後溫習,整理筆記,把重點記熟;多讀、多思考、多寫、多做模擬試題(在法定時間內完成);考試前重溫重點;考試時冷靜選題和作答-----能夠做到上述各點,自可獲得好成績。

② 學校為什麼要開歷史課啊

學校開歷史課是為了讓你分享人類幾千年的歷史經驗。就好像你作為個人,也會有生活經驗、社會經驗、工作經驗、戀愛經驗,經驗越多,做事就越穩。有經驗的人,會把經驗傳授給沒經驗的人,給他節省學習的時間。當然,這個「學徒」也還是需要自己去體會,不能光靠師傅的理論。物理課、數學課是一樣,歷史課也是如此。你了解了人類歷史,就會避免犯前人的錯誤、避免走前人走過的彎路、以較短的時間獲得人類幾千年累積的智慧。要知道,很多歷史教訓是用千萬人的鮮血換來的,十分寶貴。

當然,中國的歷史課可能走得太偏,也把真正的歷史改得面目全非,全當作一種教育工具了,這就另當別論。你從中國的歷史課本上學到的未必是真東西。但這不是你不學歷史的理由。

③ 為什麼要把歷史作為一門學科,學歷史有什麼

想學好一門課,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把知識在腦子里,心裡,織成一個網!橫豎交叉,繁而不亂。例如你所說的歷史,第一部要熟讀課本,較熟地掌握課本內容;第二步就要自己理出一個線索。書中的知識是摻雜在一起的,需要你來理順,這也是所謂的「把書讀薄」。例如列一張大表,以年代為線索的,把每一年發生的事細致地按時間排列。在列一張表,以國家為線索,把一個國家多少年來發生的事排列,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來。這樣你就編出了一個網,豎線是時間,橫線是國家。每次背時先按時間線路背一遍,再按國家線路背一遍(當然這樣整個背一遍需要幾天),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已能融會貫通,別人怎末問都沒問題,因為在你腦子里已經形成了清晰的脈絡。其實這即可謂總結歸納。我還要告訴你,想學好一門課,不要求多求難,先好好把書吃透,如果有興趣再看其他相關書籍,因為一來課本是多少老師多年來總結出來的,就是針對學生的難度和廣度;二來市面上的相關書籍太多,並且正史野史你恐怕難以辨別,即便是正史單太細的史書你不需要看。「亂投醫」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其他可也一樣,有些可能需要多些線索,即除了橫豎線外可能還要織條斜線,但只要脈絡形成了,一來你背起來更科學,二來你掌握得更全面,可以融會貫通。這是我一個過來人的箴言,

歷史這門學科有什麼用?我們先從古人學歷史的原因來看看,在古代中國社會,學習歷史是士人求學過程必經的過程,讀書人學歷史,最重「鑒往知來」,尤其是皇帝,讀史書是小皇帝從小必修的功課,為什麼?因為古代的人普遍相信,歷史中提供的經驗有助於統治者處理政事,也是教人做人做事的材料,從孔老夫子開始,他就用周朝的歷史書『尚書』來教他的學生,他自己也寫歷史書--『春秋』,他很用心的用道德標准挑選了一些史事,根據孔夫子的想法,他認為好的史家要『直書』,不管好或壞的事都要寫下來,好事誇贊他壞事要批評他,目的是什麼?為了讓後世的子弟學習,也因此古代的中國人都很重視自己死後的歷史評價。讀書人也會為了教育的目的編寫史書,著名的編年史書『資治通鑒』就是宋代的大臣們寫給皇帝的教科書,這本教科書古代皇帝幾乎都要讀。

好,老師說了半天,或許你現在就會開始想,那我們現在的人學歷史作什麼?要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嗎?或者是從事政治嗎?要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那有上過公民課就可以了、況且我長大以後要做張忠謀賺大錢,我也不從政,那我們學歷史幹嘛?如果我們從結果論來看問題,的確是這樣子。可是,這就忽略了學問的特性,思考方式也太簡單。世界上所有的學問研究到高深的地方幾乎都不是實用的,舉個例子,我們國小畢業的數學程度就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高中學的數學,甚至物理、化學甚至大學的科目不都沒用了嗎?那我們為何還學?其實,這是因為我們要學習的東西深度不同。舉個例子來說,我們都曾經坐過車,坐車很容易,但是設計一輛車很難,這背後有許多復雜的思維方式,大學教的就是要你設計一輛車,因此我們在高中階段就開始用這些科目訓練人的思維,目的是幫助你處理比較復雜的事物,我們需要這種學習歷程,因為這是成為科學家必經的思維訓練。

歷史這門科目也是訓練我們的思維的一種方式,目的是什麼?為了應付現代人復雜的社會與生活環境,成為解決人文社會問題的專家。古代人的學歷史,其實是他們認為歷史這門學科可以當作是思維的訓練,他們選擇有關做人做事道德的題材、有關政治的題材,目的是希望訓練出道德高的政治家。但是現在的人要求的更多,我們要從歷史思維理訓練得不止是政治家,還有經濟學家、社會學家、藝術家等…..具備人文社會科學思維的現代人,高中階段選擇的歷史題材比國中更寬廣、學的也更多,從古到今、學貫中西、題材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包山包海內容實在很多,老師剛剛說了半天古人為何要學習歷史,其實想要說的是,古人其實是選擇了歷史的一小部分,用來訓練古人的思維,我們現在人要選擇的題材的更多,目的也是用來訓練你們的思維。

還有,歷史這門學科屬於人文社會科學,所以它還有另一個功用,就是培養人的人文素養,所以歷史課裡面一定有文化史,尤其是要念社會組的學生,高三都要修文化史,是因為我們希望你們人文素養要比自然組的學生還要高。

好,現在我們知道高中教歷史的原因了,那什麼樣的人可以把歷史學好?答案很簡單,就是具備歷史思維的人。那要怎麼增進歷史思維呢?簡而言之,是你的『深度』要增加,當我們說思維的時候,表示你要常常思考,因為這樣才會有「思維」會出現,那什麼東西可以增進人的思考?孔夫子曾說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就是這五種功夫可以增進你的思考,簡單的說,就是你閱讀的功夫要做的好,多讀書、要多問問題把問題的症結搞懂、謹慎的思考問題、分辨問題意識所在、把所學謹慎的驗證實行它。或許有人還會問,老師,我當然知道要讀書的第一步就是要多讀書,但是我現在上高二了,這樣還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讀書只恨不開始,只要開始了都不嫌晚,如果要節省功夫,老師可以直接推薦你好書啊!那更快可以增進閱讀的成效。在研讀歷史這們學問上,多讀史書是第一道功夫,尤其是好的書,可以幫助我們可以知道歷史知識與事件的精華部分,中國歷史上第一本的最好故事書就是『史記』,『史記』里有很多人物的故事,當你以看故事的心情去看這些古代人物的『列傳』、多讀史書,慢慢的你的Data多了、如同電腦記憶庫資料多了,思維就會慢慢出來了,當你看的歷史事件隨時間而增多,你慢慢的也會推導出因果關系來,進而有自己的想法與評價,看完人的故事,然後你可以再看歷史事件的經過與影響,然後慢慢的去找出問題的核心,這樣你的「歷史思維」就會一點一滴的出來,你的歷史自然也學的很好了。

說到這里,我們再來談談『如何學好歷史?』根據近年來學測與大考中心、新課程的改革,其實他們共通點就是強調歷史思維的重要性,題目強調思考的邏輯。高中生除了必須學會區分歷史解釋、歷史事實的能力,也要具有因果關系、實證推理、記憶歷史知識這幾種能力。因此,學生必需具備三種武功,一、找重點:從沒見過的「資料」找出符合時代背景與歷史的知識;二、做整理:學到一件歷史上的重要史實與事件,必須要統整史實找出脈絡,或是從歷史脈絡里找出背後的事件;三、找因果:從史實中歸納、找出事物間的因果關系。這三個功夫培養出來了,面對任何復雜的試題,很快就會應付自如,如果再加上你認識許多的歷史知識,那更是天下無敵了。

我們最後再來談談歷史這門科目在考試准備的一些小技巧,在准備學測的考試方法上,由於學測屬於社會科範圍,學測考題主要是測試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觀念,不是歷史知識的記憶,因此掌握觀念與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就十分重要。社會科要拿高標,歷史掌握了關鍵的分數,因為地理和公民主義的題型比較固定,難度比較好掌握,歷史科由於課程綱要未定,因此題目變動比較大,這在指定科目考試時尤其如此,因此在准備考試上,高二先精讀高一中國史、中現的部分,世界史的上冊部分,高三準備考試時最好能多看幾個版本的教科書、精熟歷屆的「推甄」「聯考」「指考」考古題,在西洋史方面對政治、經濟、社會的范圍資料要多讀,以補充教材里偏重文化史的不足。另外台灣史的部分要多讀,因為這是近年考試的大重點,但偏偏課本教材卻講的不夠多,因此課本之外,最好一定要讀一些增進知識的小文章,如『歷史月刊』、『台灣史小事典』都是很好的補充。

④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我以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從歷史的功能來看,主要有兩點:1.以史為鑒,指導未來,2.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歷史的受益者來看,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一個是歷史對於個人和企業的作用,一個是歷史對於國家的作用。

先說以史為鑒,指導未來。先揀最功利的來說,MBA教學應該當之無愧,MBA的學生學習為的就是將來掙更多的錢,這應該是最務實的了,那麼他們學的是什麼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爾這些或遠或近的人物們的發家史,不就是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中的經典案例么?人類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夠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煉,然後將精華傳播於世人,那效果將會大大的提高。歷史其實就是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善加處理,為我所用,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必將受益無窮。當然,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歷史研究的人為性。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從個人使用歷史的層面來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特別是對於主觀的東西更要注重分析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說曾國藩,你說是壞人,他說是好人,有什麼意義么?他又不是我的鄰居,既不會給我錢,也不會剃我的頭,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並不重要,關鍵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裡,壞在哪裡。為什麼說好,為什麼說壞?這其中有什麼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再說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個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單純的為自己生在中國而感到驕傲。因為人與人其實是平等的,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那是我們的先人創造的,不代表我們這一代是中國人,我們就比別人更優越,更不代表我們比別人聰明,比別人能幹。學習我們的歷史,決不是讓我們拿去向別人炫耀的。但我們也有值得驕傲的東西,我們應該為我們有勤勞智慧的祖先感到驕傲,對於自己創造更輝煌燦爛的明天充滿信心;為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發自內心的熱愛我們的國家。從國家使用歷史作為工具的角度看,國家有必要向全體國民灌輸歷史,從而增強人們的歸屬感、榮譽感和整體的凝聚力,只有這樣,國家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東西對於我們未來的生活已經沒有什麼指導意義,我們仍要保護和發掘它們的原因,因為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所共同的歷史淵源,是維系我們之間關系,增強彼此認同感的堅實的根基。此外,站在整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我們學習歷史也是為了了解我們周圍的鄰居,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⑤ 為什麼學校把歷史作為必修課程

讀史使人明智,讀過歷史才能知道我們的過去,回顧過去,反思今天

⑥ 為什麼要上歷史課

可以這樣說,學習歷史,了解歷史,不但能了解到我們國家的過去,增強我們的文化底蘊;增強我們的民族歸屬感;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到我國的發展歷程;為我們提供重要的經驗!

⑦ 歷史,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究竟是WHY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我以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從歷史的功能來看,主要有兩點:1.以史為鑒,指導未來,2.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歷史的受益者來看,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一個是歷史對於個人和企業的作用,一個是歷史對於國家的作用。

先說以史為鑒,指導未來。先揀最功利的來說,MBA教學應該當之無愧,MBA的學生學習為的就是將來掙更多的錢,這應該是最務實的了,那麼他們學的是什麼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爾這些或遠或近的人物們的發家史,不就是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中的經典案例么?人類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夠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煉,然後將精華傳播於世人,那效果將會大大的提高。歷史其實就是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善加處理,為我所用,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必將受益無窮。當然,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歷史研究的人為性。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從個人使用歷史的層面來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特別是對於主觀的東西更要注重分析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說曾國藩,你說是壞人,他說是好人,有什麼意義么?他又不是我的鄰居,既不會給我錢,也不會剃我的頭,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並不重要,關鍵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裡,壞在哪裡。為什麼說好,為什麼說壞?這其中有什麼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再說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個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單純的為自己生在中國而感到驕傲。因為人與人其實是平等的,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那是我們的先人創造的,不代表我們這一代是中國人,我們就比別人更優越,更不代表我們比別人聰明,比別人能幹。學習我們的歷史,決不是讓我們拿去向別人炫耀的。但我們也有值得驕傲的東西,我們應該為我們有勤勞智慧的祖先感到驕傲,對於自己創造更輝煌燦爛的明天充滿信心;為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發自內心的熱愛我們的國家。從國家使用歷史作為工具的角度看,國家有必要向全體國民灌輸歷史,從而增強人們的歸屬感、榮譽感和整體的凝聚力,只有這樣,國家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東西對於我們未來的生活已經沒有什麼指導意義,我們仍要保護和發掘它們的原因,因為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所共同的歷史淵源,是維系我們之間關系,增強彼此認同感的堅實的根基。此外,站在整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我們學習歷史也是為了了解我們周圍的鄰居,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⑧ 英國小學課程為什麼要學歷史課

我記得我小學的時候,好像有一本什麼社會和歷史的讀物,偶爾也有一個老內師講一講,但關鍵是:不容考。
不過,我最開始了解中國歷史,也的確是從暗讀物上,了解到古代的輝煌,近代的衰弱,還有很多文物被搶走,圓明園被燒毀等。
英國小學如果有歷史課,恐怕也是類似極為寬泛的一些介紹。
嗯,對於培養國家和民族意識,有一定作用。不過,外國的小學課程,似乎都比較簡單,聽說西方很多中學的數學,中國的小學都能解答。
中國高考數學題,一度登上了對方的報刊,在報刊上求解。
當然,這僅僅是數學方面。如果有歷史課程,對於了解自己的國家,有好處。尤其是英國,漸漸變成了多元的國家,有不同膚色的人,生活在一起。

⑨ 學校為什麼要開設歷史這門課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學習歷史,主要不是記年代(當然在應試教育,就喜歡考無用的內東西)、記容地方,而是知道過去的人遇到了什麼問題,他們是怎麼做的,得到什麼結果,在這個過程與結果當中得到什麼經驗教訓。

同時,學習歷史,主要還是知道文明的起源、發展、鼎盛、衰落、滅亡,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起因是什麼什麼。

還有,在世界文明當中,歷史的文物,人類勞動的結晶,如果手工製品、建築、藝術品、農具、武器、裝備等等,這些凝聚人類智慧與汗水的產物,在學習過程,讓我們後人去了解、欣賞它們,這也是開拓我們眼界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學習歷史,就是學習前人的智慧,讓我們站在偉人們的肩膀上看世界。

歷史如此精彩,我們怎麼可以不愛。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學歷史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