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在中國歷史上儒家崇尚的是以仁義禮智什麼

在中國歷史上儒家崇尚的是以仁義禮智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04 15:57:47

A. 忠孝仁義禮智信指的是什麼

1、「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准。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2、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3、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系,謂「禮讓」。

4、 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5、信,乃人言,是說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這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准和基本美德。

(1)在中國歷史上儒家崇尚的是以仁義禮智什麼擴展閱讀:

作用:

經過宋明諸儒的強調、提升、強化三綱五常」遂成為宋代以降中國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念和力加維系的基本政治倫理原則,但是也因此而遮蔽了它在魏晉以迄隋唐歷史上曾被忽略和淡化的事實。

從而造成以為「三綱五常」在「二千餘年的封建社會中產生了重大影響」,一直是「社會控制系統的核心和樞紐」的錯覺和誤判。

如果把此一觀念從中國歷史的全過程來加以考察,可以清晰地發現「三綱五常」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發生過重要作用與較大影響的政治倫理道德,經歷過明顯的波動起伏,並在晉唐時期有過七百餘年持續低迷的事實。

認識到這一點,不僅對正確把握與估計「三綱五常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有助於形成對漢唐時期儒學基本特徵的正確認識。

B. 儒家思想:什麼是仁義禮智信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專」,董仲舒擴充為屬「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他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長壽)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經之中的「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C. 仁義禮智信的含義是什麼

1、「仁」:以人為本,人性關懷。

「仁」的基本含義就是孔子所說的「愛人」,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不忍之心」,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人對於同類生命的基本同情和關懷。

提倡「仁」的道德,就是要以人為本,把人當作人來對待,就是在確認自己是人的同時也承認他人是人,而人與人在天命之性和生命價值上是平等的。

2、「義」:公平正義,堅守原則。

「義」本來含義是適宜。作為倫理學范疇的「義」,是指一個社會里公認為適宜的、應該的道德行為准則。「義」的原則往往也會以法律的形式體現出來,所以也是一定社會的法律前提。

3、「禮」:恭敬尊重,禮儀文明。

古代所謂「禮」是一系列程式化、儀文化規則,內容十分龐雜,既包括國家的典章制度,也包括宗教儀式、社會習俗、禮儀規范。

在封建時代,禮的許多具體內容,實際上強化著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級觀念,但是禮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促進人對人的恭敬與尊重,協調人際關系和睦,倡導言談舉止的文明禮貌,這些功能和作用,當代社會也仍然需要。

4、「智」:崇尚知識,追求真理。

「智」通常又寫作「知」,既作動詞指認知,又作名詞指知識、智慧。儒家把「智」列為「五常」之一,認為追求知識,增長聰明智慧,也是人生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對於知識和智慧的尊重。

儒家相信,人有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認識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人類所認識的事物,而沒有不可以被人所認識的事物。掌握知識並善於思考的人,就可能成為「智者」。「智者」不僅知識豐富,而且聰明智慧。

5、「信」:忠於職責,誠實守信。

所謂「信」,即誠信,意思是對自己的承諾過的事情負責任。儒家把誠信作為人的基本道德,孔子說與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治理國家要「敬事而信」。君子應當言行一致,誠實篤信。

(3)在中國歷史上儒家崇尚的是以仁義禮智什麼擴展閱讀

「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古代儒家歸納的五個最基本的倫理道德范疇。早在先秦時代,儒家先哲就已經分別對仁、義、禮、智、信的內涵作了深入具體的闡發。到了漢代,董仲舒將它們合在一起,稱之為「五常」。

從此,「五常」往往與「三綱」合稱為「三綱五常」,成為中國古代統治者維護當時等級制度和社會秩序的基本道德准則。

漢以後,歷代儒家人物根據不同時期社會和思想發展的需要,對「仁義禮智信」作出自己的闡釋和發揮,其具體內容不斷豐富而復雜,其中確有不少思想糟粕,有些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實際效果,按照今天的道德標准來看,斥之為「吃人」也並不過分。

「仁義禮智信」作為中國古人歸納的五個高度概括和抽象的道德范疇名稱,仍然具有永恆的、普泛的意義和價值。

這是因為:一方面,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仁義禮智信」的具體內涵中已積淀了中華民族許多優良道德傳統,具有普遍意義,其中不少內容,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早已被公認為人類普遍的道德准則。

另一方面,「仁義禮智信」的表述,作為概括和抽象的道德范疇形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一份極其珍貴的遺產,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的「品牌」。

在當代中國社會道德文明和核心價值觀的建構過程中,仍然可以借用「仁義禮智信」的形式,吸取其精華,賦予體現時代精神的新內容,建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倫理道德范疇體系。

「仁義禮智信」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有利於在社會民眾心理上樹立起對於共同道德信念的權威感和歸屬感。「仁義禮智信」高度概括而又極其簡潔鮮明的語言形式,也非常適合於道德教育和宣傳。

D. 仁義禮智信在中國傳統中屬於什麼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它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長壽)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名稱由來
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仁義禮智信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性善說」,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五常」。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

E.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他們具體內容是什麼

「仁」:主要指仁愛。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准。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義成為一種人生觀、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禮:講文明,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系,謂「禮讓」。

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

信:是說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守信用、講信義。

(5)在中國歷史上儒家崇尚的是以仁義禮智什麼擴展閱讀:

儒家主張:

互敬互信

倫理學上儒家注重自身修養,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謂人與人之間應注重和諧的關系。

對待長輩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間要言而有信,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分內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統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對待上司要忠誠,「君事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對待父母親屬要孝順,「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人要有抱負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要尊重知識,「朝聞道,夕死可矣」。

仁而有序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禮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統」,其政治學主要闡述君臣關系、官民關系。孔子「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學的代表性主張。

在現實政治的問題上,儒家要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雙方都要承擔義務,從理論上說,被統治者有權利反抗不正常承擔義務的統治者。「仁政易行」則提倡分清「不能」與「不為」之間的區別,即「做不到」與「不去做」之間的差異。而其「無恆產,因無恆心」也體現了民本思想。

在國際政治方面,儒家主張「華夷之辨」。華夷之辨在古代促進了中原先進文化的傳播,在近代則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障礙。

F. 在中國歷史上,儒家崇尚的是以「仁、義、禮、智、什麼」為主要內容的核心價值觀,跨越幾千年,成為長

我來回答一下,儒家的創始人自然是孔子,如要詳情請自己網路一下。接下來分版析一下權,儒家倡導的是「仁,義,禮,智,信」此為五常。五常的詳細內容是仁:仁慈之心。義:道義。孟子著有《魚我所欲也》就是詳細辯證了生與義的重要性。禮:儒家一直提倡禮治天下,建議閱讀孔老夫子《禮記 大道之行也》表現孔老夫子對理想社會的規劃。智:就是智慧了,做事情一定要有頭腦。信,就是誠信。做事做人一定要講誠信!!!

樓主,我打了這么半天給個好評吧!!!

G.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忍分別表示什麼

仁:愛人。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

智:同"知",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范疇。

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忠乃表現於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

孝:對父母的贍養,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

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

忍:忍耐。

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H. 歷史上哪些先王能做到「仁義禮智」

你好,歷史上能做到「仁義禮智」的帝王有漢武帝劉徹,他雄才大略、中興漢室;唐太宗李世民,他三韜六略、執掌盛唐;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他鏟除鰲拜,少年得志,平定三藩、收復台灣、剿滅葛爾丹,實現大統。

閱讀全文

與在中國歷史上儒家崇尚的是以仁義禮智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