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的道路建設有著怎樣的發展史
人類開始建造道路幾乎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已經有至少幾千年的歷史了。沒有人能夠真正說出世界上第一條道路是在何時或在何處建成的。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經常沿著動物的足跡或是最省力的路徑即別人走過的路來行走,結果被經常踐踏的地方就成為小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徑逐漸發展,便成為一般的道路。
在公元前20世紀的新石器晚期,中國就有使役牛、馬為人類運輸而形成的馱運道的記載。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發明了車輪,於是便以「橫木為軒,直木為轅」製造了車輛。所以人們尊稱黃帝為「軒轅氏」,繼而產生了行道。
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中國人就已經懂得夯土築路、用石灰穩定土壤。在發掘殷商的廢墟地時,也發現有碎陶片和礫石鋪築的路面。
公元前11世紀~前5世紀,道路的規模和水平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還出現了較為系統的路政管理,道路也有了市區和郊區的劃分:城市道路分「經、緯、環、野」四種,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為緯;城中有九經九緯呈棋盤狀,圍城為環,出城為野;郊外道路又分為路、道、塗、畛、徑五個等級。可見,中國周朝時期,道路已較為完善。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人們已經懂得並能夠在山勢險峻之處鑿石成孔,插木為梁,上鋪木板,旁置欄桿,換為棧道,這也是戰國時期道路建設的一大特色。
公元前221年~前206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便立即修建了以首都咸陽為中心、遍布全國的馳道網,這種馳道可與古羅馬的道路網相媲美。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西漢王朝大將張騫曾經兩次出使西域,遠抵大夏國(今阿富汗北部),為溝通中國與中東及歐洲各國的經濟和文化,開創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公元581~681年,建造了規模巨大(數千里)的道路工程。
公元618~907年,唐太宗下詔書於全國,要保持全國范圍內的道路暢通,並實行道路保養。當時的道路布置井然、氣度宏偉,影響遠及日本。
公元960~1911年,在宋、元、明、清幾代中,道路工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貢獻。從清朝末年始,近代道路發展的重點開始轉向西方。
『貳』 農村歷史上形成的道路是怎樣理解
規定:土地所有權是一項專有權,其權利主體的特定性。土地所有權回的權利主體只能是國家或答農民集體,其他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享有土地所有權。這是由我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的。
道路用地的土地所有權,,應該就不是他個人的。那麼,私自修建房屋該是違法的。
『叄』 什麼是歷史形成居民生活行走通道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八十三條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版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權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八十四條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八十五條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八十七條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01.對於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築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響他人生產、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礙或者恢復原狀的,應當予以支持。但有條件另開通道的,也可以另開通道。
『肆』 要經過歷史上著名的哪一條道路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版洲的古代陸上商業貿易路線。狹權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項目。
『伍』 絲綢之路有多少年的歷史
絲綢之路,簡稱復絲路。是指西制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①北線由長安沿渭河至虢縣(今寶雞),過汧縣(今隴縣),越六盤山,沿祖厲河,在靖遠渡黃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較短,沿途供給條件差,是早期的路線。
②南線由長安沿渭河過隴關、上邽(今天水)、狄道(今臨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黃河,穿西寧,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張掖。
③中線與南線在上邽分道,過隴山,至金城郡(今蘭州),渡黃河,溯庄浪河,翻烏鞘嶺至姑臧。南線補給條件雖好,但繞道較長,因此中線後來成為主要干線。
南北中三線會合後,由張掖經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蔥嶺(今帕米爾)或怛羅斯(今江布爾
『陸』 法律對於歷史形成的道路怎麼規定
法律是枷鎖是工具,就是人們理智的依據此規矩去做事去行動的,在歷史的長專河中,法律屬都是根據不同時空因素而制定產生的。
法律如果不是以人性道德為基礎的話,那麼是有漏洞和不安全因素的,不以道德為根本的一切制度,人們從心底並未皈依它,而是形式上去應用之,所以會有非常多的鑽法律空子的,想辦法規避法律風險的,逃避法律責任的,乃至於非常多的請高級律師就能免於「死刑」的事件。喪失了道德的法律,就是行屍走肉!
法律應該恢復其道德基礎,嘗試用百姓傳統倫理道德的眼光去判罪,以社會公德的准繩去維護正義,而不是單純的紙上文書標准去裁決。
『柒』 民法規定,路走了多少年才算歷史通道
沒有法律規定。
『捌』 法律 宅基地的道路多少年為通道
你可以行使你相鄰權,民法對相鄰權有所規定
或者形式地役權,民法規定的地役權是指利用他人土地的權利,也就是道路所在土地的所有者對你附有容忍義務,就是說,你可以讓路通道你家,並且對方不能提出異議。
『玖』 通道的歷史沿革
宋崇寧元年(1102)置羅蒙縣,翌年改稱通道。
來源有兩說:一說宋崇寧年間官史王祖道經略廣西,撫定「侗鄉」九百零七峒。結丁六萬四千,開通道路一千二百里,「自以為漢唐以來所不臣地,皆入版圖」。從此溝通了湘、桂、黔毗鄰地帶,因以改羅蒙為通道,並沿用至今。
二說自(靖)至廣西融,古無通,宋知誠周士隆,遣人由收溪(今樹團)小徑趨廣西,觀山川形勢,自而南三十里至佛子坡,廣西也。後均此入廣西,故稱通道。
據下鄉古文化「大荒遺址」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即有先民棲息繁衍。在漫長的社會演進中,隨著歷代封建王朝對西南邊陲的開發,這里的戰略地位日漸突出,天下有事,在所必爭。
唐、虞、夏、商、周等朝代屬荊川西南隅要服之地;春秋、戰國、秦時屬黔中部;西漢為潭城縣地三國;東晉、宋、齊、梁、陳十六國屬黔陽縣地;梁至隋為龍標縣地;唐武德元年(618年)為郎溪縣地;貞觀九年(公元635年)置恭水縣,屬郎州,十四年更恭水縣為羅蒙縣,十年六更羅蒙為遵義,屬播州;五代後屬誠州,縣名無考;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置羅蒙縣(縣城設今縣溪鎮),改誠州為靖州,領縣三:首永平,次會同,次通道。通道縣名始於此,沿用至今。
元、明兩朝通道縣均屬靖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曾廢縣列入靖州。明洪武十三年5月(1380年)復置通道縣至今,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
通道侗族自治縣於1949年10月20日解放,1950年通道屬會同專區,專員公署駐洪江。
1952年9月,撤消會同專區,建立芷江專區,專員公署駐芷江,通道屬芷江專區;同年11月,芷江專區改稱黔陽專區,專員公署移駐安江,通道屬黔陽專區。
1954年5月成立通道侗族自治縣。
1981年6月,黔陽專區改稱懷化地區,行署駐懷化,通道屬懷化地區至今。從宋崇寧二年起到1957年秋,歷代縣府均設縣溪鎮。
1958年冬,縣府遷雙江鎮,1959年靖縣和通道兩縣合並,縣名沿用通道侗族自治縣自治縣,縣府遷返縣溪鎮。
1961年春,靖縣、通道分設,縣府復遷雙江鎮至今。
『拾』 請問關於歷史上形成的道路是指多少年
老屋,拆建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