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朝狀元名單
明朝276年期間共出了90個狀元
◆吳伯宗江西金溪人,名佑,字伯宗,以字行世。生年不詳,卒於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狀元。
◆朱善豐城(今江西豐城)人,字備萬,號一齋。生於元惠宗至元六年豐城(今江西豐城)人,字備萬,號一齋。生於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卒於明成祖永樂十一年(1413)。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壬子科狀元。
◆丁顯福建建陽人,字彥偉。生於元惠宗元統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詳。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狀元。官授翰林院修撰。
◆任亨泰 湖廣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字古雍。生卒年不詳。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戊辰科狀元,官至禮部尚書。
◆皇觀直隸貴池(今安徽貴池)人,字瀾伯,一字尚賓。生於元惠宗元統二十三年(1363),卒於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禮部侍中。
◆張信浙江定海人。字彥實,號城甫。生年不詳,卒於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甲戌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讀學士。
◆陳福建閩縣(今福建閩侯)人,字安仲,號叔恭。生卒年不詳。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會試,翰林院學士劉三吾、紀善、白信蹈為考試官,取宋琮等五十人於奉天殿,賜陳進士第一,尹昌隆、劉諤次之。
◆韓克忠 山東武城人,字守信。生卒年不詳。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夏榜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監察御史。
◆胡廣江西吉水人,字光大,號昊庵。生於明洪武二年(1369),卒於明永樂十五年(1418)。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狀元,授修撰,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曾棨江西永豐人,字子啟,號西墅。生於明洪武五年(1372),卒於明宣德七年(1432)。明永樂二年(1404)甲申科狀元及第。授修撰,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林環福建莆田人,字崇壁,號絅齋。生卒年不詳。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丙戌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升為侍讀學士,官至侍講學士。
◆蕭時中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名可復,以字行。生卒年均不詳。明成祖永樂九年(1411)辛卯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馬鐸福建長樂人,字彥聲,號梅岩。生於元惠宗元統二十六年(1366),卒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1423)。明成祖永樂十年(1412)壬辰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陳循江西泰和人,字德遵,號芳洲。生於明洪武十八年(1385),卒於明天順六年(1462)。明成祖永樂十三年(1415)乙未科狀元。歷事永樂至景泰五朝,由修撰累官戶部尚書,位至少保兼太子太傅。
◆李騏福建長樂人,本名馬,字德良。生於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卒於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明成祖永樂十六年(1418)戊戌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增鶴齡江西泰和人,字延年,一字延之,號松波,一號臞叟。生於明洪武十六年(1383),卒於明正統六年(1441)。明成祖永樂十九年(1421)辛丑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講學士。
◆邢寬直隸無為州(今安徽無為縣)人,字用夫(一作用大)。生年不詳,卒於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講學士兼署南京國子監事。
◆馬愉山東臨朐人,字性和,號璞庵。生於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卒於明英宗正統十二年(1447)。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丁未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禮部右侍郎。
◆林震 福建長泰人,字敦聲,一字起龍。生卒年均不詳。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庚戌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曹鼐直隸寧晉(今河北字晉)人,字萬鍾,號恆山。生於明建文四年(1402),卒於明正統十四年(1449)。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狀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位至首輔。
◆周旋浙江永嘉人,字中規,號畏庵。生於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卒於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丙辰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翰林侍講。
◆施盤 江蘇蘇州(今江蘇蘇州吳縣)人,字宗銘。生於明成祖永樂十五年(1417),卒於明英宗正統五年(1440)。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己未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劉儼江西吉水人,字宣化,號時雨。生於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卒於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壬戌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翰林院事。
◆商輅浙江淳安人,字弘載,號素庵。生於明永樂十二年(1414),卒於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明英宗正統十年(1445)乙丑科狀元,初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
◆彭時江西安福人,字純道,又字宏道,號可齋。生於明成祖永樂十四年(1416),卒於明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戊辰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少保。
◆柯潛福建莆田人,字孟時,號竹岩。生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1423),卒於明憲宗成化九年(1473)。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辛未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學士。
◆孫賢河南杞縣人,字舜卿,生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1423),卒於明憲宗成化十三年(1477)。明代宗景泰年(1454)甲戌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讀學士。
◆黎淳湖廣華容(今湖北華容)人,字太朴,號朴庵,學者稱為朴庵先生。生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1423),卒於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丁丑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王一夔江西新建人,字大韶,號約齋。生於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卒於明憲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明英宗天順四年(1460)庚辰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工部尚書。
◆彭教江西吉水人,字敷五,號東瀧。生於明英宗正統三年(1438),卒於明憲宗成化十六年(1480)。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甲申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講學士。
◆羅倫江西永豐人,字彝正,號一峰。生於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卒於明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明憲宗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張升江西南城人,字啟昭,號柏崖。生於明成祖永樂二十年(1422),卒於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明憲宗成化五年(1469)己丑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太保。
◆吳寬今江蘇蘇州人,字原博,號匏庵。生於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卒於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狀元。累官至禮部尚書。
◆謝遷浙江餘姚人,字於喬,號木齋。生於明正統十四年(1449),卒於明嘉靖十年(1531)。明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狀元。
◆曾彥 江西泰和人,字士美,生於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卒年不詳。明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狀元。
◆王華浙江餘姚人,字德輝,號實庵,晚號海日翁。曾讀書龍泉山中,學者又稱龍山先生。生於明正統十一年(1446),卒於明嘉靖元年(1522)。明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狀元。
◆李旻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陽(一作子暘),號東崖。生於明英宗正統十年(1445),卒於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明憲宗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狀元。
◆費宏江西鉛山人,字子充,號健齋。生於明成化四年(1468),卒於明嘉靖十四年(1535)。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狀元。
◆錢福直隸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字與謙。因其家居臨近鶴灘,故自號鶴灘。生於明英宗天順五年(1461),卒於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狀元。
◆毛澄江蘇蘇州(今江蘇蘇州崑山)人,字憲清,號白齋,晚年更號三江。生於明英宗天順五年(1460),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狀元。
◆朱希周江蘇蘇州(今江蘇蘇州崑山)人,字懋忠,號玉峰。生於明成化九年(1473),卒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明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狀元。
◆倫文敘廣東南海人,字伯疇(一作伯儔),號迂岡。生於明憲宗成化三年(1467),卒於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狀元。
◆康海陝西武功人,字德涵,號對山,又號滸西山人,沜東漁父。生於明成化十一年(1475),卒於明嘉靖十九年(1540)。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狀元。
◆顧鼎臣江蘇蘇州(今蘇州崑山)人,初名仝,字九和,號未齋。生於明成化九年(1473),卒於明嘉靖十九年(1540)。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狀元。
◆呂柟陝西高陵人,字仲木,因居涇水之陽,故別號涇野,學者稱涇野先生。生於明成化十五年(1479),卒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明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狀元。
◆楊慎祖籍廬凌,徙居四川新都,字用修,號升庵。生於明弘治元年(1488),卒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狀元。
◆唐皋 歙縣(今安徽歙縣)人。字守之,號心庵。生卒年不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狀元。
◆舒芬江西進賢人,字國裳,學者稱梓溪先生。生於明成化二十年(1484),卒於明嘉靖六年(1527)。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狀元。
◆楊維聰順天固安(今河北固安)人,字達甫,號方城。生於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卒年不詳。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科狀元。
◆姚淶浙江慈溪人,字維東,號明山。生年不詳,卒於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狀元。
◆龔用卿福建懷安人,一作福清人,字鳴治,號雲岡。生於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卒於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狀元。
◆羅洪先江西吉水人,字達夫,號念庵。生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卒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狀元。
◆林大欽廣東海陽(今廣東潮州)人,字敬夫,號東莆。生於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狀元。
◆韓應龍浙江餘姚人,字汝化,號五雲。生於明孝宗弘治士兵年(1498),卒於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狀元。
◆茅瓚浙江錢塘(今浙江餘杭)人,字邦獻,號見滄。生於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卒年不詳。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戊戌科狀元。
◆沈坤直隸太和(今安徽太和)人,祖籍崑山,字伯載,號十洲。生於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科狀元。
◆秦鳴雷浙江臨海人,字子豫,號華峰。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卒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593)。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狀元。
◆李春芳直隸興化(今江蘇興化)人,字子實,號石麓。生於明正德五年(1510),卒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狀元。
◆唐汝楫浙江蘭溪人,字思濟,號小漁。生於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卒年不詳。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狀元。
◆陳謹福建閩縣(今福建神州)人,字德言,號環江。生於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卒於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狀元。
◆諸大綬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字端甫,號南明。生於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卒於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科狀元。
◆丁士美淮安清河(今江蘇淮陰)人,字邦彥,號後溪。生於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卒於明神宗萬曆五年(1577)。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狀元。
◆申時行(榜姓徐),江蘇蘇州人,字汝默,號瑤泉,晚年號休休居士。生於明嘉靖十四年(1535),卒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狀元。
◆范應期浙江烏程(今浙江湖州市)人,字伯禎,號屏麓。生於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卒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594)。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狀元。
◆羅萬化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字一甫,號康州。生於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卒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594)。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戊辰科狀元。
◆張元忭祖籍四川綿竹,徙居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字子藎,號陽和。生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卒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明隆慶五年(1571)辛未科狀元。
◆孫繼皋直隸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字以德,號柏潭。生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於明神宗萬曆三十八年(1610)。明神宗萬曆二年(1574)甲戌科狀元。
◆沈懋學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字君典,號少林,一號白雲山樵,生於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卒於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明神宗萬曆五年(1577)丁丑科狀元。
◆張懋修湖廣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字惟時,號斗樞。生於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卒於明崇禎七年(1634)。明神宗萬曆八年(1580)庚辰科狀元。
◆朱國祚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字兆隆,號養淳。生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卒於明天啟四年(1624)。明萬曆十一年(1538)癸未科狀元。
◆唐文獻直隸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字元征,號抑所。生於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卒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明萬曆十四年(1586)丙戌科狀元。
◆焦竑江蘇江寧人,字弱侯,號澹園,學者稱澹園先生。生於明嘉靖二十年(1541),卒於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明萬曆十七年(1589)己丑科狀元。
◆翁正春福建侯官(今福建閩侯)人,字兆震,號青陽。生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卒於明天啟六年(1626)。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壬辰科狀元。
◆朱之蕃金陵(今南京)人,世居荏平(今山東荏平),後附南直錦衣衛籍。字元介,一字元升,號蘭隅。生於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卒於明嘉宗天啟六年(1626)。明神宗萬曆二
十三年(1595)乙未科狀元。
◆趙秉忠山東益都人,字季卿,號*陽。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年(1574),卒於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狀元。
◆張以誠直隸青浦(今上海青浦)人,字君一,號瀛海。生於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卒於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明神宗萬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狀元。
◆楊守勤浙江慈溪人,字克之,號昆阜。生於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卒年不詳,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狀元。
◆黃士俊廣東順德人,字亮恆(一作亮垣),號玉侖,又號振宇。生於明萬曆五年(1577),卒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狀元。
◆韓敬浙江歸安(今浙江吳興)人,字簡與,一定求仲,號止修。生於明神宗萬曆八年(1580),卒年不詳。明神宗萬曆三十八年(1610)庚辰科狀元。
◆周延儒直隸宜興(今江蘇宜興)人,字玉繩,號挹齋。生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卒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狀元。
◆錢士升浙江嘉善人,字抑之,號御嶺。生於明神宗萬曆三年(1575),卒於清世祖順治九年(1652)。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狀元。
◆庄際昌福建永春人,字景悅,號羹若,原名夢岳。生於明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卒於明思宗崇禎二年(1629)。明神宗萬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狀元。
◆文震孟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文起,號湛持。生於明萬曆二年(1574),卒於明崇禎九年(1636)。明天啟二年(1622)壬戌科狀元。
◆余煌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字武貞,號公遜。生年不詳,卒於清世祖順治八年(1651)。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乙丑科狀元。
◆劉若宰直隸懷寧(今安徽懷寧)人,一作潛山(今江蘇潛山)人,字蔭平,一作穎平,號退齋。生卒年不詳。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戊辰科狀元。
◆陳於泰 直隸宜興(今江蘇宜興)人,字大來,生卒年不詳。明思宗崇禎四年(1631)辛未科狀元。
◆劉理順河南杞縣人,字復禮,號湛陸(一作湛六)。生於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卒於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明思宗崇禎七年(1634)甲戌科狀元。
◆劉同升江西吉水人,字晉卿,又字孝則。生於明神宗萬曆十五年(1587),卒於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明思宗崇禎十年(1637)丁丑科狀元。
◆魏藻德順天通州(今北京通州)人,字思令,號清躬。生於明神宗萬曆三十三年(1605),卒於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崇禎十三年(1640)庚辰科狀元。
◆楊廷鑒 直隸武進(今江蘇武進)人,字冰如,號靖山。生卒年不詳。明明思宗崇禎十六年(1643)癸未科狀元。
②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名狀元有名單嗎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歷代狀元中,最為後世欽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寶四年(1256年) 丙辰科狀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
○ 歷代狀元中,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的,是清咸豐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狀元翁同龠禾。他一生兩為帝師,在晚清帝、後兩黨之爭中為帝黨首領。甲午中日戰爭後,積極支持康有為變法主張,並密薦之於光緒皇帝,最終促成「戊戌變法」, 使當時政局發生重大變化。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狀元而成為皇帝的,是西夏天慶十年(1203年) 癸亥科狀元李遵頊。他是夏宗室齊王李彥宗之子, 於天慶十年(1203 年) 參加西夏科舉考試,廷試得中第一,成為狀元。襲封齊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後於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發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是為夏神宗。
○歷代狀元中,有據可考最早在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狀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狀元崔元翰。他先後考中京兆府解頭(解元) 、進士狀頭(狀元) 、博學宏詞科敕頭、制科三等敕頭。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歷代科舉考試中, 考中「三元」人數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孫何、王曾、宋廣羊、楊真宀 、馮京、王岩叟等6人。
○歷代狀元中,官至宰相(含相當宰相的官職,如內閣首輔、大學士等) 人數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廣、商輅等17 人。
○歷代狀元中,詩、畫成就最高的,是唐開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傑出代表之一,其詩歌藝術被認為「自李(白) 杜(甫) 而下,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為「南宗繪畫之祖」,古代文人畫亦自他而始。
○歷代狀元中,詞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狀元張孝祥。其詞追蹤蘇軾,氣概凌雲,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色彩,與張元干並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是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先行者。
○歷代狀元中,書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狀元柳公權。他精於楷書,也擅長行草書,和唐代另一大書法家顏真卿並稱「顏柳」; 歷史上還把他和唐代歐陽詢、顏真卿、元代趙孟兆頁合稱為我國「楷書四大家」。
○ 歷代狀元中,史學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時後漢乾??二年(949 年)己酉科狀元王溥。他在唐代蘇冕始創會要體的基礎上,據蘇冕所編唐九朝《會要》及楊紹復等續修之書,重加整理, 撰成《唐會要》一百卷。後又據五代歷朝實錄撰成《五代會要》三十卷。不僅史料豐富翔實,而且正式建立了會要體分類編纂的體例方法,為後世所仿效。這一貢獻被《四庫提要》稱為「厥功甚偉」。
○歷代狀元中,著述最豐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狀元楊慎。他不僅工詩,而且能文、詞和曲,並重視民間文學,是頗有成就的文學家和著名學者。其平生著述達四百餘種,雖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種;現存詩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豐,明時推為第一
○ 歷代狀元中,植物學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慶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狀元吳其氵睿。他一生歷任多省巡撫,所至注意各地豐瘠與民生的關系,依據耳聞目見,繪圖列說,並輯錄古籍中有關植物文獻,成《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二十二卷、《植物名實圖考》三十八卷,?是我國19 世紀一部重要的植物學專著。
○歷代狀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紹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狀元陳亮。他提倡注重事業功利有補國計民生的「事功之學」。提出「盈宇宙者無非物, 日用之間無非事」的命題, 和朱熹多次進行過義利、王霸關系的辯論。其學說獨具體系,為永康學派的創始人。同時又是著名的文學家。
○歷代狀元中,最嗜飲茶並對我國茶道研究作出貢獻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狀元張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記》一卷,評論各種泉水煎茶之優劣,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歷代狀元中,唯一出使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狀元洪鈞。他於光緒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奧諸國,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資料撰著的《元史譯文證補》,開創了利用西方著作、資料研究元史的新紀元。
○歷代狀元中,有據可考唯一被皇帝招為駙馬的,是唐會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狀元鄭顥。他狀元及第後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為駙馬人選推薦給唐宣宗,尚宣宗之女萬壽公主。
○歷代狀元中,唯一在剛剛及第後即被皇帝下令處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稱春榜) 狀元陳安阝。因該科殿試錄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滿。明太祖朱元璋疑錄取有私,大為震怒,竟下令將主考官及陳安阝等人一並處死。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是太平天國癸好三年(清咸豐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狀元傅善祥。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文字參加科舉考試得中狀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進士科(又稱策論進士) 狀元徒單鎰,為女真族人。他參加科舉考試是用女真文字。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狀元劉春霖。他狀元及第次年,即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後即下詔停止科舉,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末科狀元。
○歷代狀元人數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間,科舉考試幾乎每年一次,約產生狀元270 人。在《登科記考》、《玉芝堂談薈》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餘人。
○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蘇省。從順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進籍狀元呂宮,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狀元張謇,247 年間,共產生狀元49 人。
○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蘇州府,共有狀元24 人。
○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在較短時間內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縣,是南宋時期的永福縣(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間,連續產生蕭國梁、鄭僑、黃定3名狀元。
○歷史上產生兄弟狀元人數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張式(兄) 、張正甫(弟) 等兄弟狀元19 人。
○歷史上產生父子狀元人數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張去華(父) 、張師德(子) 等父子狀元6 人。
○歷代兄弟狀元中,其及第時間相距最短的, 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狀元孔糹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狀元(弟)孔緘。兄弟二人狀元及第的時間僅相隔三年。
○歷代父子狀元中,其及第時間相距最短的, 是北宋開寶二年(969 年) 已巳科狀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開寶五年(972 年) 壬申科狀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個狀元及第的時間僅相隔三年。
○歷代狀元中,最早開始從事實業活動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狀元張謇。他於及第後次年(1895 年) 即從事實業活動,先後辦起數十個企業及大批社會事業,影響遍及全國,被譽為「中國之大教育家、大實業家」。
○歷代武狀元中,唯一參加過兩科考試,先中探花後又考中狀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狀元馬全。馬全初名為馬王泉,於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參加一次武科進士考試,並在殿試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後因在任職期間與同僚發生矛盾, 被削奪官職。為洗刷恥辱,他更名為全,決意再次奪取功名,終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進士殿試中得中狀元。
③ 歷屆NBA狀元秀名單
2017馬克爾·富爾茨
2016本·西蒙斯
2015卡爾-安東尼·唐斯
2014安德魯·威金斯
2013安東尼·本內特
2012安東尼·戴維斯
2011凱里·歐文
2010約翰·沃爾
2009布雷克·格里芬
2008德里克·羅斯
2007格雷格·奧登
2006安德拉·巴格納尼
2005安德魯·博古特
2004德懷特·霍華德
2003勒布朗·詹姆斯
2002姚明
2001誇梅·布朗
2000肯揚·馬丁
1999埃爾頓·布蘭德
1998邁克爾·奧洛沃坎迪
1997蒂姆·鄧肯
1996阿倫·艾弗森
1995喬·史密斯
1994格倫·羅賓遜
1993克里斯·韋伯
1992沙奎爾·奧尼爾
1991拉里·約翰遜
1990 德里克·科爾曼
1989佩維斯·埃里森
1988丹尼·曼寧
1987大衛·羅賓遜
1986布拉德·多爾蒂
1985帕特里克·尤因
1984哈基姆·奧拉朱旺
1983拉爾夫·桑普森
1982詹姆斯·沃西
1981馬克·阿奎爾
1980喬·巴里·卡羅爾
1979埃爾文·約翰遜
1978米切爾·湯普森
1977肯特·本森
1976約翰·盧卡斯
1975大衛·湯普森
1974比爾·沃爾頓
1973道格·科林斯
1972拉魯·馬丁
1971奧斯汀·卡爾
1970鮑勃·蘭尼爾
1969賈巴爾
1968埃爾文·海耶斯
1967吉米·沃克
1966 加吉·拉塞爾
1965 赫澤爾
1964吉姆·巴恩斯
1963 赫曼
1962比爾·麥克吉爾
1961沃爾特·貝拉米
1960奧斯卡·羅伯特森
1959鮑勃·布澤爾
1958埃爾金·貝勒
1957羅德·亨德利
1956 希·格林
1955 迪克·里克茨
1954 塞弗里
1953 恩尼·貝克
1952馬克·沃克曼
1951 梅爾其奧爾
1950 查克·夏爾
1949 霍維·夏濃
1948 唐科維奇
1947 麥克尼利
NBA狀元是歷屆NBA選秀大會的首輪第一順位球員。由上一年次NBA常規賽中未進入季後賽的較差戰績球隊參加NBA樂透,由一支球隊抽得下賽季的第一選秀權,被這支球隊選中的球員就是NBA狀元,被選中的選秀狀元通常都是球隊,全球媒體和球迷的焦點人物。
中國球員姚明於2002年成為NBA歷史上的第4位外籍狀元,他和2006年狀元義大利球員安德里亞·巴尼亞尼是僅有的兩位在選秀之前沒有經歷過任何美國籃球體系訓練的狀元。
④ 中國歷史上的科舉狀元有哪些
隋代狀元(進士)榜 狀元張損之 孫伏伽 侯君素 楊纂 房玄齡 溫彥博 黃鳳麟 唐代狀元榜 孫伏伽 陳伯玉 杜綰 李琚 羊襲吉 常袞 李博 楊凝 張正甫 陳諷 班肅 李顧行 韋諶 裴俅 李余 李從實 狄慎思 莫宣卿 劉蒙 趙峻 許佑孫 歸黯 羊紹素 崔詹 崔液 宋守節 姚仲豫 嚴迪 賈至 楊護 盧庚 王漵 王儲 牛錫庶 李程 徐晦 李固言 盧儲 李合 陳寬 崔峴 顧標 於瓖 裴延魯 歸仁紹 鄭合敬 陸扆 崔膠 盧文煥 李超 弓嗣初 常無名 李嶷 崔曙 楊譽 洪源 張式 魏弘簡 盧頊 鄭巨源 武翊黃 尹極 白敏中 韋籌 鄭確 鄭顥 盧深 顏標 薛邁 李筠 孔緘 鄭貽矩 蘇檢 裴格 趙蒙 鄭益 李昂 虞咸 王閱 李巨卿 楊棲梧 楊憑 崔元翰 尹樞 李隨 王源中 張又新 鄭冠 宋刓 李肱 盧肇 於珪 崔鉶 孫龍光 鄭昌圖 孫偓 李瀚 趙觀文 歸佾 楊仲昌 許且 范崇凱 王正卿 劉單 楊儇 蕭遘 丁澤 薛展 賈棱 封孟紳 柳公權 鄭澥 李群 杜陟 裴思謙 鄭言 張溫琪 李億 韓袞 孔纁 鄭藹 楊贊禹 崔諤 歸系 吳師道 王維 徐征 趙岳 楊紘 齊映 黎逢 鄭全濟 苑論 陳權 韋瓘 獨孤樟 柳璟 李珪 崔囗 易重 李郜 孔緯 鄭洪業 歸仁澤 崔昭緯 崔昭矩 楊贊圖 裴說 五代十國狀元榜 崔邈陳逖崔光錶王徹王歸璞黃仁穎徐 寅 郭晙 王 朴 扈載簡文會梁嵩王克貞伍喬盧華寇湘王溥 樂史邱旭張確費黃裳王崇古盧郢楊遂鄧及 宋代狀元榜 楊礪 張去華 馬適 蘇德祥李景陽 劉察 李肅 劉蒙叟柴成務 安德裕 張拱 劉寅 安守亮 宋准 王嗣宗呂蒙正 胡旦 蘇易簡王世則 梁顥 程宿 陳堯叟 孫何 孫僅 孫暨 陳堯咨 王曾 李迪 姚曄 梁固 張師德 徐?#93; 張觀 蔡齊 王整 宋庠 徐鐸 王堯臣王拱辰張唐卿 呂溱 楊寊 賈黯 馮京 鄭獬 章衡 劉輝 王俊民 許將 彭汝礪許安世葉祖洽 佘中 徐鐸 時彥 黃裳 焦蹈 李常寧 馬涓 畢漸 何昌言 李釜 霍端友 蔡薿 賈安宅 莫儔 王昂 何煥 沈晦 李易 張九成汪應辰 黃公度 陳誠之 劉章 王佐 趙逵 張孝祥王十朋梁克家木待問 蕭國梁 鄭僑 黃定 詹騤 姚穎 黃由 衛涇 王容 余復 陳亮 鄒從龍 曾從龍傅行簡毛自知鄭性之趙建夫 袁甫 吳潛 劉渭 蔣重珍王會龍 黃朴 徐元傑 吳叔告 周坦 徐儼夫留夢炎張淵微 方逢辰 姚勉 文天祥周震炎方山京阮登炳 陳文龍 張鎮孫王龍澤 遼代狀元榜 高舉高正鄭雲從石用中王熙載呂德懋王用極 張儉 陳鼎 楊又玄 初 錫 南承保 邢 祥 李可封 楊 佶 史克忠劉二宜高承顏 史 簡 鮮於茂昭張用行 孫 傑 張克恭張仲舉 張 漸 李 炯 張 昱 張 宥 張仁紀 劉 貞 劉師貞 馮 立 邢彭年 王 寔 王 棠 張孝傑 梁 援 王 鼎 張 臻 趙廷睦 劉 霄 劉 瓘 李君裕 張 轂 文 充 冠尊文陳衡甫康秉儉馬恭回 李 石 劉 禎 韓 昉 王 翚 李寶信 李 球 邊貫道 西夏狀元榜 李遵頊 金代狀元榜 劉 偽 許 必 胡 礪 趙 洞 石 琚 呂忠翰 楊建中 王彥潛常大榮 鄭子聃 任忠傑孟宗獻 徒單鎰 張行簡 王 澤 孫用康楊雲翼 張 檝 納蘭胡魯剌 李俊民 李 演 張 本 李獻能斡勒業德富珠哩察罕 王 鄂 盧 亞 李 塘 趙承元鄭時昌 武明甫 趙安時 趙安榮 劉 海 李 安 張繼祖劉文龍 元 堪 劉仲淵 元代狀元榜 護都答兒忽都達兒普顏不花 霍希賢 泰不華 林濟孫宋 本 捌 剌 張 益 阿察赤 李 黼 林亨篤列圖王文燁 同 同 李 齊 拜 住 陳祖仁張起岩張士堅 阿魯輝 帖木兒 王宗哲朶烈圖文允中薛朝晤牛繼志 侻 征 王宗嗣 買 住 魏元禮 何克明寶 寶 楊 輗 張 棟 赫德溥化 明代狀元榜(按及第先後為序) 吳伯宗 丁顯 任亨泰黃 觀張信陳安阝韓克忠胡 廣曾棨林環蕭時中 馬鐸 陳循 李騏 曾鶴齡 邢寬 馬愉 林震 曹鼐 周旋 施盤 劉儼 商輅 彭時 柯潛 孫賢 黎淳 王一夔 彭教 羅倫 張升 吳寬 謝遷 曾彥 王華 李旻 費宏 錢福 毛澄 朱希周倫文敘 康海 顧鼎臣 呂柟 楊慎 唐皋 舒芬 楊維聰 姚淶 龔用卿羅洪先林大欽韓應龍 茅瓚 沈坤 秦鳴雷李春芳 唐汝楫 陳謹 諸大綬 丁士美 申時行 范應期 羅萬化張元忭孫繼皋 沈懋學 張懋修 朱國祚 唐文獻 焦竑 翁正春 朱之蕃 趙秉忠 張以誠 楊守勤黃士俊 韓敬 周延儒錢士升庄際昌文震孟 余煌 劉若宰 陳於泰 劉理順劉同升魏藻德楊廷鑒 大西政權狀元榜 大西國,明末李自成、張獻忠發動農民起義推翻明朝統治。 明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覆滅,同年,張獻忠於成都建立「大 西國」政權,年號大順。大西國科舉設文、武二科。僅存文狀元龔濟民、武狀元張大受。其他情況不詳。 清代狀元榜(按及第先後為序,括弧中數字為及第公元年份) 傅以漸(1646) 呂宮(1647) 劉子壯(1649) 鄒忠倚(1652) 麻勒吉(1652) 史大成(1655) 圖爾宸(1655) 孫承恩(1658) 徐元文(1659) 馬世俊(1611) 嚴我斯(1664) 繆彤(1667) 蔡啟僔(1670) 韓菼(1673) 彭定求(1676) 歸允肅(1679) 蔡升元(1682) 陸肯堂(1685) 沈廷文(1688) 戴有祺(1691) 胡任輿(1694) 李 蟠(1697) 汪繹(1700) 王式丹(1703) 王雲錦(1706) 趙熊詔(1709) 王世琛(1712) 王敬銘(1713) 徐陶璋(1715) 汪應銓(1718) 鄧鍾岳(1721) 於振(1723) 陳德華(1724) 彭啟豐(1727) 周澍(1730) 陳倓(1733) 金德瑛(1736) 於敏中(1737) 庄有恭(1739) 金甡(1742) 錢維城(1745)梁國治(1748) 吳 鴻(1751)秦大士(1752)庄培因(1754)蔡以台(1757)畢 沅(1760) 王 傑(1761)秦大成(1763)張書勛(1766)陳初哲(1769)黃 軒(1771) 金 榜(1772)吳錫齡(1775)戴衢亨(1778)汪如洋(1780)錢 棨(1781) 茹 棻(1784)史致光(1787)胡長齡(1789)石韞玉(1790)潘世恩(1793) 王以銜(1795)趙文楷(1796)姚文田(1799)顧 皋(1801)吳廷琛(1802) 彭 浚(1805)吳信中(1808)洪 瑩(1809)蔣立鏞(1811)龍汝言(1814) 吳其浚(1817)陳 沆(1819)陳繼昌(1820)戴蘭芬(1822)林召棠(1823) 朱昌頤(1826)李振鈞(1829)吳鍾駿(1832)汪鳴相(1833)劉 繹(1835) 林鴻年(1836)鈕福保(1838)李承霖(1840)龍啟瑞(1841)孫毓溎(1844) 蕭錦忠(1845)張之萬(1847)陸增祥(1850)章 鋆(1852)孫如僅(1853) 翁同龢(1856)孫家鼐(1859)鍾駿聲(1860)徐 郙(1862)翁曾源(1863) 崇 綺(1865)洪 鈞(1868)梁耀樞(1871)陸潤庠(1874)曹鴻勛(1876) 王仁堪(1877)黃思永(1880)陳 冕(1883)趙以炯(1886)張建勛(1889) 吳 魯(1890)劉福姚(1892)張 謇(1894)駱成驤(1895)夏同龢(1898) 王壽彭(1903)劉春霖(1904)
⑤ 清朝歷代狀元名單
1646年 順治三年 傅以漸 1609年-年 山東省東昌府聊城縣人
1647年 順治四年 呂宮 1603年-1664年 江南省常州府武進縣人 加科
1649年 順治六年 劉子壯 1609年-年 湖廣省黃州府黃岡縣人
1652年 順治九年 麻勒吉 -1689年 正黃旗滿洲人 滿榜
1652年 順治九年 鄒忠倚 1623年-1654年 江南省常州府無錫縣人 漢榜
1655年 順治十二年 圖爾宸 - 正白旗滿洲人 滿榜
1655年 順治十二年 史大成 1621年-1682年 浙江省寧波府鄞縣人 漢榜
1658年 順治十五年 孫承恩 1619年-1659年 江南省蘇州府常熟縣人
1659年 順治十六年 徐元文 1634年-1691年 江南省蘇州府崑山縣人 加科
1661年 順治十八年 馬世俊 1609年-1666年 江南省鎮江府溧陽縣人
1664年 康熙三年 嚴我斯 1629年- 浙江省湖州府歸安縣人
1667年 康熙六年 繆彤 1627年-1697年 江南省蘇州府吳縣人
1670年 康熙九年 蔡啟僔 1619年-1683年 浙江省湖州府德清縣人
1673年 康熙十二年 韓菼 1637年-1704年 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人
1676年 康熙十五年 彭定求 1645年-1719年 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人
1679年 康熙十八年 歸允肅 1642年-1689年 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人
1682年 康熙二十一年 蔡升元 1652年-1722年 浙江省湖州府德清縣人
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陸肯堂 1650年-1696年 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人
1688年 康熙二十七年 沈廷文 - 浙江省嘉興府秀水縣人
1691年 康熙三十年 戴有祺 -1711年 江蘇省松江府金山衛人 原取吳昺,因康熙帝愛戴有祺書法而取戴為第一
1694年 康熙三十三年 胡任輿 -1704年 江蘇省江寧府上元縣人
1697年 康熙三十六年 李蟠 - 江蘇省徐州直隸州人
1700年 康熙三十九年 汪繹 1671年-1706年 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人
1703年 康熙四十二年 王式丹 1645年-1718年 江蘇省揚州府寶應縣人
1706年 康熙四十五年 王雲錦 1657年-1727年 江蘇省常州府無錫縣人
1709年 康熙四十八年 趙熊詔 1663年-1721年 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人
1712年 康熙五十一年 王世琛 1680年-1729年 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人
1713年 康熙五十二年 王敬銘 1668年-1721年 江蘇省蘇州府嘉定縣人 恩科
1715年 康熙五十四年 徐陶璋 1674年-1738年 江蘇省蘇州府崑山縣人
1718年 康熙五十七年 汪應銓 - 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人
1721年 康熙六十年 鄧中嶽 - 山東省東昌府東昌衛人
1723年 雍正元年 於振 - 江蘇省鎮江府金壇縣人 恩科
1724年 雍正二年 陳德華 1696年-1779年 直隸省保定府安州人
1727年 雍正五年 彭啟豐 1701年-1784年 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人 乾隆十九年狀元庄培因為其女婿
1730年 雍正八年 周澍 1684年- 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人
1733年 雍正十一年 陳倓 1695年-1739年 江蘇省揚州府儀征縣人
1736年 乾隆元年 金德瑛 1701年-1762年 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人
1737年 乾隆二年 於敏中 1714年-1779年 江蘇省鎮江府金壇縣人 恩科
1739年 乾隆四年 庄有恭 1713年-1767年 籍貫福建省晉江 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人
1742年 乾隆七年 金甡 1702年-1782年 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人
1745年 乾隆十年 錢維城 1720年-1772年 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人
1748年 乾隆十三年 梁國治 1723年-1786年 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人
1751年 乾隆十六年 吳鴻 1725年-1763年 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人
1752年 乾隆十七年 秦大士 1715年-1777年 江蘇省江寧府江寧縣人 恩科
1754年 乾隆十九年 庄培因 1723年-1759年 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人 雍正五年狀元彭啟豐的女婿
1757年 乾隆二十二年 蔡以台 - 浙江省嘉興府嘉善縣人
1760年 乾隆二十五年 畢沅 1730年-1797年 江蘇省太倉直隸州鎮洋縣人
1761年 乾隆二十六年 王傑 1725年-1805年 陝西省同州府韓城縣人 恩科。為取得江南江北的平衡,遂改取江北人王傑。
1763年 乾隆二十八年 秦大成 1720年-1779年 江蘇省太倉直隸州嘉定縣人 相傳原取褚廷璋,但因褚得罪某官而被用計換掉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張書勛 - 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人
1769年 乾隆三十四年 陳初哲 1736年-1787年 江蘇省蘇州府元和縣人
1771年 乾隆三十六年 黃軒 - 安徽省徽州府休寧縣人 恩科
1772年 乾隆三十七年 金榜 1735年-1801年 安徽省徽州府歙縣人
1775年 乾隆四十年 吳錫齡 -1776年 安徽省徽州府休寧縣人
1778年 乾隆四十三年 戴衢亨 1755年-1811年 江西省南安府大庾縣人 原應為邵自昌第一,但因邵之試卷無法拆封見名而改取排第二的戴衢亨
1780年 乾隆四十五年 汪如洋 1755年-1794年 浙江省嘉興府秀水縣人 恩科
1781年 乾隆四十六年 錢棨 1734年-1799年 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人 連中三元
1784年 乾隆四十九年 茹棻 1755年-1821年 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人
1787年 乾隆五十二年 史致光 -1828年 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人
1789年 乾隆五十四年 胡長齡 1758年-1814年 江蘇省通州直隸州人
1790年 乾隆五十五年 石韞玉 1755年-1837年 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人 恩科
1793年 乾隆五十八年 潘世恩 1770年-1854年 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人
1795年 乾隆六十年 王以銜 1761年-1823年 浙江省湖州府歸安縣人 恩科
1796年 嘉慶元年 趙文楷 1761年-1801年 安徽省安慶府太湖縣人
1799年 嘉慶四年 姚文田 1758年-1827年 浙江省湖州府歸安縣人
1801年 嘉慶六年 顧皋 1763年-1832年 江蘇省常州府金匱縣人 恩科
1802年 嘉慶七年 吳廷琛 1773年-1844年 江蘇省蘇州府元和縣人
1805年 嘉慶十年 彭浚 1769年-1833年 湖南省衡州府衡山縣人
1808年 嘉慶十三年 吳信中 - 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人
1809年 嘉慶十四年 洪瑩 - 安徽省徽州府歙縣人 恩科
1811年 嘉慶十六年 蔣立鏞 1782年-1842年 湖北省安陸府天門縣人
1814年 嘉慶十九年 龍汝言 -1838年 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人
1817年 嘉慶二十二年 吳其浚 1789年-1847年 河南省光州直隸州固始縣人
⑥ 清朝歷屆科舉狀元,榜眼,探花的名單
最年輕的狀元:莫宣卿。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川縣文德鄉(屬現在封開縣)出了個「嶺南首魁狀元」。
中國科舉歷史最年輕的進士之一:朱珪
最年輕的秀才:張居正,12歲中秀才
歷史上連中三元者共有15位。
唐:2人,崔元翰、張又新
宋:6人,孫何、王曾、王庠、楊置、王岩叟、馮京
金:1人,孟宗獻獻。
元:1人,王崇哲。
明:2人,黃觀、商輅。
清:3人,王玉壁、錢檠、陳繼昌
(6)歷史有多少狀元名單擴展閱讀:
科舉
《詩話二則·推敲》「島(指賈島)初赴舉京師」,意思是說賈島當初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准。
清人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童生,錄取「入學」後稱為生員(清代有府學、州學和縣學)。生員「入學」後即受教官(教授、學正、教諭、訓導)的管教。清初生員尚在學宮肄業(有月課和季考,後來變成有名無實了),又稱為生,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
生員分為三種:成績最好的是廩膳生員,有一定名額,由政府提供津貼和生活日用的學員;其次是增廣生員,也有一定名額,為候補廩膳生之屬;新「入學」的稱為附學生員,為增廣生之預備。每年由學政考試,按成績等第依次升降。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
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測試的內容是經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里選擇一定的題目來進行寫作。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後來又叫八股。
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它關繫到一個人能不能陞官,能不能科舉考試中進士陞官。所以在小說中說:「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講漢唐。」「漢」是指漢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詩,漢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詩歌也好,都不如當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當時的人們都一門心思地撲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開科舉考試的大門。
⑦ 清朝一代,有多少狀元要詳細的.
★★★★★★★★
清朝的文狀元名單
清朝一共進行科考科,以下是清朝狀元的列表:
順治三年(1646年):傅以漸(1609年-1665年,山東東昌府聊城縣人)
順治四年(1647年):呂宮(1603年-1664年,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
順治六年(1649年):劉子壯(1609年-年,湖北黃州府黃岡縣人)
順治九年(1652年)滿榜狀元:麻勒吉(?-1689年,滿洲正黃旗人)
順治九年(1652年)漢榜狀元:鄒忠倚(1623年-1654年,江蘇常州府無錫縣人)
順治十二年(1655年)滿榜狀元:圖爾宸(?-?,滿洲正白旗人)
順治十五年(1658年):孫承恩(1619年-1659年,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順治十六年(1659年):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蘇蘇州府崑山縣人)
順治十八年(1661年):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蘇鎮江府溧陽縣人)
康熙三年(1664年):嚴我斯(1629年-?,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今湖州市)人)
康熙六年(1667年):繆彤(1627年-1697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康熙九年(1670年):蔡啟僔(1619年-1683年,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韓菼(1637年-1704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彭定求(1645年-1719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年):歸允肅(1642年-1689年,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蔡升元(1652年-1722年,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陸肯堂(1650年-1696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沈廷文(?-?,浙江嘉興府秀水縣人)
康熙三十年(1691年):戴有祺(?-1711年,江蘇金山衛(今上海金山區)人)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胡任與(?-1704年,江蘇江寧府上元縣(今南京市)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李蟠(?-?,江蘇徐州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汪繹(1671年-1706年,江蘇蘇州府常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式丹(1645年-1718年,江蘇揚州府寶應縣人)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王雲錦(1657年-1727年,江蘇常州府無錫縣人)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趙熊詔(1663年-1721年,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王世琛(1680年-1729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王敬銘(1668年-1721年,江蘇太倉州嘉定縣(今屬上海市)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徐陶璋(1674年-1738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祖籍崑山)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汪應銓(?-?,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康熙六十年(1721年):鄧中嶽(?-?,山東東昌聊城人)
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於振(?-?,江蘇鎮江府金壇縣人)
雍正二年(1724年):陳德華(1696年-1779年,直隸安州(今河北安新)人)
雍正五年(1727年):彭啟豐(1701年-1784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雍正八年(1730年):周澍(1684年-?,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雍正十一年(1733年):陳倓(1695年-1739年,江蘇揚州府儀征縣人)
乾隆元年(1736年):金德瑛 (1701年-176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乾隆二年(1737年):於敏中(1714年-1779年,江蘇鎮江府金壇縣人)
乾隆四年(1739年):庄有恭(1713年-1767年,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
乾隆七年(1742年):金甡(1702年-178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乾隆十年(1745年):錢維城(1720年-1772年,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梁國治 (1723年-1786年,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中塘(今屬上虞)人)
乾隆十六年(1751年):吳鴻(1725年-1763年,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秦大士(1715年-1777年,江蘇江寧府江寧縣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庄培因(1723年-1759年,江蘇常州府陽湖縣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蔡以台 (?-?,浙江嘉興府嘉善縣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畢沅(1730年-1797年,江蘇太倉州鎮洋縣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王傑(1725年-1805年,陝西同州府韓城縣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秦大成(1720年-1779年,江蘇太倉州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張書勛 (?-?,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陳初哲(1736年-1787年,江蘇蘇州府元和縣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黃軒(?-?,安徽徽州府休寧縣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金榜(1735年-1801年,安徽徽州府歙縣人)
乾隆四十年(1775年):吳錫齡 (?-1776年,安徽徽州府休寧縣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戴衢亨(1755年-1811年,江西南安府大庾縣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汪如洋(1755年-1794年,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錢棨(1734年-1799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茹棻(1755年-1821年,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致光(?-1828年,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胡長齡(1758年-1814年,江蘇通州(今南通)人)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石韞玉(1755年-1837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潘世恩(1770年-1854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乾隆六十年(1795年):王以銜(1761年-1823年,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
嘉慶元年(1796年):趙文楷(1761年-1801年,安徽安慶府太湖縣人)
嘉慶四年(1799年):姚文田(1758年-1827年,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
嘉慶六年(1801年):顧皋(1763年-1832年,江蘇常州府無錫縣人)
嘉慶七年(1802年):吳廷琛(1773年-1844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嘉慶十年(1805年):彭浚(1769~1833年,湖南衡山縣人)
嘉慶十三年(1808年):吳信中(?-?,祖籍安徽休寧,寄籍江蘇蘇州府吳縣)
嘉慶十四年(1809年):洪瑩(?-?,安徽徽州府歙縣人)
嘉慶十六年(1811年):蔣立鏞(1782年-1842年,湖北天門人)
嘉慶十九年(1814年):龍汝言(?-1838年,安徽安慶府桐城縣人)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吳其浚(1789年-1847年,河南固始縣人)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陳沆(1785年-1826年,湖北蘄水縣(今浠水)巴河人)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陳繼昌(1791年-1849年,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人)
道光二年(1822年):戴蘭芬(1781年-1833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寧縣,寄籍安徽天長縣)
道光三年(1823年):林召棠(1786年-1873年,廣東吳川縣人)
道光六年(1826年):朱昌頤(1784年-1855年,浙江嘉興府海鹽縣人)
道光九年(1829年):李振鈞(1794-1839年,安徽安慶府太湖縣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恩科:吳鍾駿(1798年-1853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道光十三年(1833年):汪鳴相(1794年-1840年,江西九江府彭澤縣人)
道光十五年(1835年):劉繹(1798年-1879年,江西永豐人)
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鴻年(1805年-1885年,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人)
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承霖(1808年-1891年),江蘇鎮江府丹徒縣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龍啟瑞(1814年-1858年,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孫毓桂(山東濟寧人)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蕭錦忠(?-?,湖南長沙府茶陵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1811年-1897年,直隸南皮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陸增祥(1815年-1882年,江蘇太倉人)。
咸豐二年(1852年):章鋆(1820年-1875年,浙江寧波府鄞縣人)
咸豐三年(1853年):孫如僅(山東濟寧州人)
咸豐六年(1856年):翁同龢(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咸豐九年(1859年):孫家鼐(1827年-1909年,安徽壽州人)
咸豐十年(1860年):鍾駿聲(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同治元年(1862年):徐郙(1836年-1908年,江蘇太倉州嘉定縣人(今屬上海市))
同治二年(1863年):翁曾源(1834-1887年,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同治四年(1865年):崇綺(?-1900年,原為蒙古正藍旗人,後改為滿洲鑲黃旗)。
同治七年(1868年):洪鈞(1839-1893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同治十年(1871年):梁耀樞(1832年-1888年,廣東廣州府東莞人,廣東順德杏壇人)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陸潤庠(1841年-1915年,江蘇蘇州府元和縣人)
光緒元年(1875年):張謇(江蘇通州人)
光緒二年(1876年):曹鴻勛(1848年-1910年,山東濰縣人)
光緒三年(1877年):王仁堪(1848年-1893年,福建福州府閩縣人)
光緒六年(1880年):黃思永(1842年-1914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寧縣人,寄籍江蘇江寧府江寧縣(今南京市))
光緒九年(1883年):陳冕(1859年-1893年,祖籍浙江紹興府山陰縣,寄籍順天府宛平縣(今北京))
光緒十二年(1886年):趙以炯(1857年-1907年,貴州貴陽青岩鎮人)
光緒十五年(1889年):張建勛(1848年-1913年,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人)
光緒十六年(1890年):吳魯(1845年-1912年,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
光緒十八年(1892年):劉福姚(?-?,祖籍江西廬陵,寄籍廣西桂林)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駱成驤(四川省資中縣人)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夏同和(麻哈州高梘(原名獅山)人)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王壽彭(山東濰縣人)
光緒三十一年(1904年):劉春霖(直隸肅寧人)
★★★★★★★★
清代武狀元名單
朱彭壽〈舊典備征》對清代武鼎甲姓氏作了匯考,現據他的記載,將清代武科狀元的科分、姓氏、籍貫、臚列於下:
順治朝 (7人)
順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 郭士衡 山東章邱。
順治六年己丑科(1649年) 金抱一
順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 王玉璽 浙江仁和。
順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 於國柱
順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 劉 炎 浙江山陰。
順治十七年庚子補行已亥科(1660年)林本直 江蘇上元
順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年) 霍維鼐 山東濟寧。
康熙朝 (21人)
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年) 吳三畏
康熙六年丁未科(1667年) 秦藩信 順天宛平.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年) 張英奇 直隸深州。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年) 郎天詐 浙江山陰。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年) 荀國梁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1679年) 羅 琪 浙江會稽。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1682年) 王繼先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1685年) 徐憲武 直隸。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年) 王應統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1691年) 張文煥 甘肅寧夏。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年) 曹日緯 京衛。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79年) 繳煜章 京衛。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年) 馬會伯 甘肅寧夏。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年) 曹維城
康熙四十五年丙戊科(1706年) 楊 謙 江蘇儀征。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1709年) 田 唆 直隸獻縣。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1712年) 李顯光
康熙五十三年癸巳科(1713年) 李如柏 甘肅寧夏。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年) 賽 都 漢軍正紅。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1718鱗 封榮九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1721年) 林德鏞
雍正朝(5人)
雍正元年癸卯科(1723年) 李 埃
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年) 曹國瓊 漢軍鑲白。
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年) 王元浩 山東膠州。
雍正八年庚戌科(1730年) 齊大勇 直隸昌黎。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年) 孫宗夏 陝西鎮安。
乾隆朝 (27人)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 馬負書 漢軍鑲黃。
乾隆二年丁已科(1737年) 哈攀龍 直隸任邱。
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年) 朱秋魁 浙江金華。
乾隆七年主戊科(1742年) 賈廷詔
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年) 董 孟 漢軍正黃。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年) 張兆潘 江蘇泰興。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年) 張大經 山西風台。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1752年) 哈廷梁 直隸獻縣。
乾隆十九年甲戊科(1754年) 顧 麟
乾隆二十二年]『丑科(1757年) 李國梁 直隸豐潤。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 馬 全 山西陽曲。壬中科時已取中探花,名馬瓊,此科更名再中。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1761年) 段飛龍 直隸永年。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年) 德 灝 滿洲正黃
乾隆三十—年丙戌科(1766年) 白成龍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1769年) 錢治平 順天霸州。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1771年) 林大彪 浙江江山。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年) 李威光 廣東長樂。
乾隆四十年乙未科(1775年) 玉懋賞 山東福山。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1778年) 邢敦行 直隸定州。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1780年) 黃 瑞 浙江江山。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1781年) 劉 雙 順天大興。
乾險四十九年甲辰科(1784年) 劉榮慶 江蘇泰州。
乾險五十二年丁未科(1787年) 馬兆瑞 山東臨清。
乾險五十四年己酉科(1789年) 劉國慶 江蘇泰州。
乾隆五十五年庚戊科(1790年) 玉 福 漢軍鑲黃。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1793年) 徐殿飆 山東掖縣,
乾隆六十年乙卯科(1795年) 邸飛虎
嘉慶朝 (12人)
嘉慶元年丙辰科(1796年)黃仁勇 廣東海陽.
嘉慶四年己未科(1799年)李雲龍 直隸阜城。
嘉慶六年辛酉科(1801年)姚大寧 廣東南海。
嘉慶七年壬成科(1802年)李白玉 直隸蔓城。
嘉慶十年乙丑科(1805年)張聯元 直隸獻縣。
嘉慶十三年戊辰科(1808年) 徐華清 山承臨潤。
嘉慶十四年己已科(1809年) 汪道誠 江西樂平.
嘉慶十六年辛未科(18U年) 馬殿甲 河南鄧州。
嘉慶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 丁殿寧 山東益都。
嘉慶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年) 武鳳來
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科(1819年) 徐開業 以傳臚未到除名,以榜眼秦鍾英推升狀元,陝西神木。
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年) 昌伊蘇 滿洲正黃。
道光朝 (15人)
道光二年壬午科(1822年) 張雲亭 直隸清豐。
道光三年癸末科(1823年) 張從龍 山西臨縣。
道光六年丙戊科(1826年) 李相清 山西陽曲。
道光九年己丑科(1829年) 吳 鉞 山東蓬萊。
道光十二年壬辰科(1832年) 李廣金 山西靈邱。
道光十三年癸已科(1833年) 牛鳳山 河南沿縣。
道光十五年乙末科(1835年) 波啟善 滿洲正紅。
道光十六年丙申科(1836年) 王 瑞 宜隸安肅。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1838年) 郝光甲 宜隸任邱。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年) 趙雲鵬 河南汝陽。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1841年)德慶 漢軍鑲白。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1844年)張殿華 直隸棗強。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科(1845年)吳德新 直隸東明。
道光二十七年丁末科(1847年)李信直 直隸晉州。
道光三十年庚戊科(1850年)彭陽春 四川華陽。
咸豐朝 (5人)
咸豐三年王子科(1852年) 田在田 山東鋸野。
咸豐三年癸丑科(1853年) 溫常勇 直隸天津。
咸豐六年丙辰科(1856年) 王世清 直隸南和.
咸豐九年己未科(1859年) 韓金甲 山東歷城。
咸豐十年庚申科(1860年) 馬鴻圖 直隸撫寧。
同治朝 (6人)
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年) 史天樣 直隸邯鄲。
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年) 黃大元 直隸懷安。
同治四年乙丑科(1865年) 張蜀錦 宜隸廣平。
同治七年戊辰科(1868年) 陳桂芬 浙江天台。
同治十年辛末科(1871年) 丁錦堂 福建上杭。
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 張風鳴 河南西平。
光緒朝 (11人)
光緒二年丙子科(1876年) 宋鴻圖 福建侯官。
光緒三年丁丑科(1877年) 佟在棠 直隸天津。
光緒六年庚辰科(1880年) 黃培松 福建龍泉。
光緒九年癸未科(1883年) 楊廷弼 河南祥符。
光緒十二年丙戌科(1886年) 宋占魁 山東昌邑。
光緒十五年己丑科(1889年) 李夢說 山東陽谷。
光緒十六年庚寅科(1890年) 張憲周 山東琿城。
光緒十八年壬辰科(1892年) 卞 賡 江蘇海州。
光緒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 張鴻翥 江西鄱陽。
光結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 武國棟 直隸天津。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1899年) 張三甲 直隸開州。
以上從順治三年至光緒二十四年共取中武狀元109人。
⑧ 中國古代比較有名的狀元有誰
中國歷代狀元之最
1.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2.歷代狀元中,最為後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寶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狀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
3.歷代狀元中,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的,是清咸豐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狀元翁同龢.他一生兩次為帝師,在晚清帝、後兩黨之爭中為帝黨首領.甲午中日戰爭後,積極支持康有為變法主張,並密薦之於光緒皇帝,最終促成「戊戌變法」,使當時政局發生重大變化.
4.歷代狀元中,唯一由狀元而成為皇帝的,是西夏天慶十年(1203年) 癸亥科狀元李遵頊.他是夏宗室齊王李彥宗之子,於天慶十年(1203 年) 參加西夏科舉考試,廷試得中第一,成為狀元.襲封齊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後於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發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是為夏神宗.
6.歷代狀元中,有據可考最早在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狀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狀元崔元翰.他先後考中京兆府解頭(解元) 、進士狀頭(狀元) 、博學宏詞科敕頭、制科三等敕頭.
7.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8.歷代科舉考試中, 考中「三元」人數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孫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楊寘(zhì,同『置』)、馮京、王岩叟等6人.
9.歷代狀元中,官至宰相(含相當宰相的官職,如內閣首輔、大學士等) 人數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廣、商輅等17 人.
10.歷代狀元中,詩、畫成就最高的,是唐開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傑出代表之一,其詩歌藝術被認為「自李(白) 杜(甫) 而下,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為「南宗繪畫之祖」,古代文人畫亦自他而始.
11.歷代狀元中,詞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狀元張孝祥.其詞追蹤蘇軾,氣概凌雲,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色彩,與張元干並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是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先行者.
12.歷代狀元中,書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狀元柳公權.他精於楷書,也擅長行草書,和唐代另一大書法家顏真卿並稱「顏柳」,歷史上還把他和唐代歐陽詢、顏真卿、元代趙孟頫合稱為我國「楷書四大家」.
13.歷代狀元中,史學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時後漢乾佑二年(949 年)己酉科狀元王溥.他在唐代蘇冕始創會要體的基礎上,據蘇冕所編唐九朝《會要》及楊紹復等續修之書,重加整理,撰成《唐會要》一百卷.後又據五代歷朝實錄撰成《五代會要》三十卷.不僅史料豐富翔實,而且正式建立了會要體分類編纂的體例方法,為後世所仿效.這一貢獻被《四庫提要》稱為「厥功甚偉」.
⑨ 中國歷史上總共有多少位狀元
共有649個,隋朝位,唐朝144,五代十國25,宋朝120,遼朝56,西夏1個,金朝39個。元朝36,明朝90個,清朝114個,大西國2個,太平天國15個。
一、隋朝狀元名單
張損之、孫伏伽、侯君、素楊纂、房玄齡、溫彥博、黃鳳麟。
二、唐朝狀元名單
(9)歷史有多少狀元名單擴展閱讀:
歷史上著名狀元簡介:
1、鄭顥
鄭顥(817~860年),字奉正,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縣)人。唐朝大臣,唐憲宗朝宰相鄭絪之孫。
出身滎陽鄭氏,幼而爽悟,博聞強識 。會昌二年(公元842年),考中狀元 ,累遷右拾遺。唐宣宗即位,迎娶萬壽公主,拜駙馬都尉, 授銀青光祿大夫,充任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秘書監。大中十三年,拜兵部侍郎,出任河南尹。
咸通元年(860年),去世,時年四十四,追贈太師。
2、趙楷
趙楷(1101年-1130年),宋徽宗第三子,封鄆王,母懿肅貴妃王氏。跟他的父親宋徽宗一樣是個琴棋書畫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聰明伶俐,深得徽宗寵愛。
生平主要成就:進士第一名,善畫花鳥。
3、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
4、傅善祥
傅善祥(1833年—1856年?),南京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狀元。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聰慧過人,喜讀經史。
1853年(清咸豐三年)太平天國開創科舉女科才,傅善祥報名參加女科考試後,高中鼎甲第一名。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傅善祥下落不明,一說傅善祥在亂軍被殺被拋屍大江,東流而去。
5、張謇
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生於江蘇省海門市長樂鎮(今海門市常樂鎮)。
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
張謇創辦中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開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紡織原料供應基地,進行棉花改良和推廣種植工作。
以家鄉為基地,努力進行發展近代紡織工業的實踐,為中國民族紡織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
2015年4月18日,以我國近代著名狀元實業家、教育家、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張謇命名的萬米級載人深淵器科考母船「張謇」號開工建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狀元
⑩ 清代的狀元一共有多少
★★★★★★★★
清朝的文狀元名單
清朝一共進行科考112科,以下是清朝狀元的列表:
順治三年(1646年):傅以漸(1609年-1665年,山東東昌府聊城縣人)
順治四年(1647年):呂宮(1603年-1664年,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
順治六年(1649年):劉子壯(1609年-年,湖北黃州府黃岡縣人)
順治九年(1652年)滿榜狀元:麻勒吉(?-1689年,滿洲正黃旗人)
順治九年(1652年)漢榜狀元:鄒忠倚(1623年-1654年,江蘇常州府無錫縣人)
順治十二年(1655年)滿榜狀元:圖爾宸(?-?,滿洲正白旗人)
順治十五年(1658年):孫承恩(1619年-1659年,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順治十六年(1659年):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蘇蘇州府崑山縣人)
順治十八年(1661年):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蘇鎮江府溧陽縣人)
康熙三年(1664年):嚴我斯(1629年-?,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今湖州市)人)
康熙六年(1667年):繆彤(1627年-1697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康熙九年(1670年):蔡啟僔(1619年-1683年,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韓菼(1637年-1704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彭定求(1645年-1719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年):歸允肅(1642年-1689年,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蔡升元(1652年-1722年,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陸肯堂(1650年-1696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沈廷文(?-?,浙江嘉興府秀水縣人)
康熙三十年(1691年):戴有祺(?-1711年,江蘇金山衛(今上海金山區)人)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胡任與(?-1704年,江蘇江寧府上元縣(今南京市)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李蟠(?-?,江蘇徐州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汪繹(1671年-1706年,江蘇蘇州府常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式丹(1645年-1718年,江蘇揚州府寶應縣人)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王雲錦(1657年-1727年,江蘇常州府無錫縣人)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趙熊詔(1663年-1721年,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王世琛(1680年-1729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王敬銘(1668年-1721年,江蘇太倉州嘉定縣(今屬上海市)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徐陶璋(1674年-1738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祖籍崑山)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汪應銓(?-?,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康熙六十年(1721年):鄧中嶽(?-?,山東東昌聊城人)
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於振(?-?,江蘇鎮江府金壇縣人)
雍正二年(1724年):陳德華(1696年-1779年,直隸安州(今河北安新)人)
雍正五年(1727年):彭啟豐(1701年-1784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雍正八年(1730年):周澍(1684年-?,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雍正十一年(1733年):陳倓(1695年-1739年,江蘇揚州府儀征縣人)
乾隆元年(1736年):金德瑛 (1701年-176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乾隆二年(1737年):於敏中(1714年-1779年,江蘇鎮江府金壇縣人)
乾隆四年(1739年):庄有恭(1713年-1767年,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
乾隆七年(1742年):金甡(1702年-178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乾隆十年(1745年):錢維城(1720年-1772年,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梁國治 (1723年-1786年,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中塘(今屬上虞)人)
乾隆十六年(1751年):吳鴻(1725年-1763年,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秦大士(1715年-1777年,江蘇江寧府江寧縣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庄培因(1723年-1759年,江蘇常州府陽湖縣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蔡以台 (?-?,浙江嘉興府嘉善縣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畢沅(1730年-1797年,江蘇太倉州鎮洋縣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王傑(1725年-1805年,陝西同州府韓城縣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秦大成(1720年-1779年,江蘇太倉州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張書勛 (?-?,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陳初哲(1736年-1787年,江蘇蘇州府元和縣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黃軒(?-?,安徽徽州府休寧縣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金榜(1735年-1801年,安徽徽州府歙縣人)
乾隆四十年(1775年):吳錫齡 (?-1776年,安徽徽州府休寧縣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戴衢亨(1755年-1811年,江西南安府大庾縣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汪如洋(1755年-1794年,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錢棨(1734年-1799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茹棻(1755年-1821年,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致光(?-1828年,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胡長齡(1758年-1814年,江蘇通州(今南通)人)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石韞玉(1755年-1837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潘世恩(1770年-1854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乾隆六十年(1795年):王以銜(1761年-1823年,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
嘉慶元年(1796年):趙文楷(1761年-1801年,安徽安慶府太湖縣人)
嘉慶四年(1799年):姚文田(1758年-1827年,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
嘉慶六年(1801年):顧皋(1763年-1832年,江蘇常州府無錫縣人)
嘉慶七年(1802年):吳廷琛(1773年-1844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嘉慶十年(1805年):彭浚(1769~1833年,湖南衡山縣人)
嘉慶十三年(1808年):吳信中(?-?,祖籍安徽休寧,寄籍江蘇蘇州府吳縣)
嘉慶十四年(1809年):洪瑩(?-?,安徽徽州府歙縣人)
嘉慶十六年(1811年):蔣立鏞(1782年-1842年,湖北天門人)
嘉慶十九年(1814年):龍汝言(?-1838年,安徽安慶府桐城縣人)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吳其浚(1789年-1847年,河南固始縣人)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陳沆(1785年-1826年,湖北蘄水縣(今浠水)巴河人)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陳繼昌(1791年-1849年,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人)
道光二年(1822年):戴蘭芬(1781年-1833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寧縣,寄籍安徽天長縣)
道光三年(1823年):林召棠(1786年-1873年,廣東吳川縣人)
道光六年(1826年):朱昌頤(1784年-1855年,浙江嘉興府海鹽縣人)
道光九年(1829年):李振鈞(1794-1839年,安徽安慶府太湖縣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恩科:吳鍾駿(1798年-1853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道光十三年(1833年):汪鳴相(1794年-1840年,江西九江府彭澤縣人)
道光十五年(1835年):劉繹(1798年-1879年,江西永豐人)
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鴻年(1805年-1885年,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人)
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承霖(1808年-1891年),江蘇鎮江府丹徒縣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龍啟瑞(1814年-1858年,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孫毓桂(山東濟寧人)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蕭錦忠(?-?,湖南長沙府茶陵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張之萬(1811年-1897年,直隸南皮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陸增祥(1815年-1882年,江蘇太倉人)。
咸豐二年(1852年):章鋆(1820年-1875年,浙江寧波府鄞縣人)
咸豐三年(1853年):孫如僅(山東濟寧州人)
咸豐六年(1856年):翁同龢(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咸豐九年(1859年):孫家鼐(1827年-1909年,安徽壽州人)
咸豐十年(1860年):鍾駿聲(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同治元年(1862年):徐郙(1836年-1908年,江蘇太倉州嘉定縣人(今屬上海市))
同治二年(1863年):翁曾源(1834-1887年,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同治四年(1865年):崇綺(?-1900年,原為蒙古正藍旗人,後改為滿洲鑲黃旗)。
同治七年(1868年):洪鈞(1839-1893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同治十年(1871年):梁耀樞(1832年-1888年,廣東廣州府東莞人,廣東順德杏壇人)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陸潤庠(1841年-1915年,江蘇蘇州府元和縣人)
光緒元年(1875年):張謇(江蘇通州人)
光緒二年(1876年):曹鴻勛(1848年-1910年,山東濰縣人)
光緒三年(1877年):王仁堪(1848年-1893年,福建福州府閩縣人)
光緒六年(1880年):黃思永(1842年-1914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寧縣人,寄籍江蘇江寧府江寧縣(今南京市))
光緒九年(1883年):陳冕(1859年-1893年,祖籍浙江紹興府山陰縣,寄籍順天府宛平縣(今北京))
光緒十二年(1886年):趙以炯(1857年-1907年,貴州貴陽青岩鎮人)
光緒十五年(1889年):張建勛(1848年-1913年,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人)
光緒十六年(1890年):吳魯(1845年-1912年,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
光緒十八年(1892年):劉福姚(?-?,祖籍江西廬陵,寄籍廣西桂林)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駱成驤(四川省資中縣人)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夏同和(麻哈州高梘(原名獅山)人)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王壽彭(山東濰縣人)
光緒三十一年(1904年):劉春霖(直隸肅寧人)
★★★★★★★★
清代武狀元名單
朱彭壽〈舊典備征》對清代武鼎甲姓氏作了匯考,現據他的記載,將清代武科狀元的科分、姓氏、籍貫、臚列於下:
順治朝 (7人)
順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 郭士衡 山東章邱。
順治六年己丑科(1649年) 金抱一
順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 王玉璽 浙江仁和。
順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 於國柱
順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 劉 炎 浙江山陰。
順治十七年庚子補行已亥科(1660年)林本直 江蘇上元
順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年) 霍維鼐 山東濟寧。
康熙朝 (21人)
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年) 吳三畏
康熙六年丁未科(1667年) 秦藩信 順天宛平.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年) 張英奇 直隸深州。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年) 郎天詐 浙江山陰。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年) 荀國梁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1679年) 羅 琪 浙江會稽。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1682年) 王繼先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1685年) 徐憲武 直隸。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年) 王應統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1691年) 張文煥 甘肅寧夏。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年) 曹日緯 京衛。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79年) 繳煜章 京衛。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年) 馬會伯 甘肅寧夏。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年) 曹維城
康熙四十五年丙戊科(1706年) 楊 謙 江蘇儀征。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1709年) 田 唆 直隸獻縣。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1712年) 李顯光
康熙五十三年癸巳科(1713年) 李如柏 甘肅寧夏。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年) 賽 都 漢軍正紅。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1718鱗 封榮九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1721年) 林德鏞
雍正朝(5人)
雍正元年癸卯科(1723年) 李 埃
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年) 曹國瓊 漢軍鑲白。
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年) 王元浩 山東膠州。
雍正八年庚戌科(1730年) 齊大勇 直隸昌黎。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年) 孫宗夏 陝西鎮安。
乾隆朝 (27人)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 馬負書 漢軍鑲黃。
乾隆二年丁已科(1737年) 哈攀龍 直隸任邱。
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年) 朱秋魁 浙江金華。
乾隆七年主戊科(1742年) 賈廷詔
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年) 董 孟 漢軍正黃。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年) 張兆潘 江蘇泰興。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年) 張大經 山西風台。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1752年) 哈廷梁 直隸獻縣。
乾隆十九年甲戊科(1754年) 顧 麟
乾隆二十二年]『丑科(1757年) 李國梁 直隸豐潤。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 馬 全 山西陽曲。壬中科時已取中探花,名馬瓊,此科更名再中。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1761年) 段飛龍 直隸永年。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年) 德 灝 滿洲正黃
乾隆三十—年丙戌科(1766年) 白成龍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1769年) 錢治平 順天霸州。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1771年) 林大彪 浙江江山。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年) 李威光 廣東長樂。
乾隆四十年乙未科(1775年) 玉懋賞 山東福山。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1778年) 邢敦行 直隸定州。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1780年) 黃 瑞 浙江江山。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1781年) 劉 雙 順天大興。
乾險四十九年甲辰科(1784年) 劉榮慶 江蘇泰州。
乾險五十二年丁未科(1787年) 馬兆瑞 山東臨清。
乾險五十四年己酉科(1789年) 劉國慶 江蘇泰州。
乾隆五十五年庚戊科(1790年) 玉 福 漢軍鑲黃。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1793年) 徐殿飆 山東掖縣,
乾隆六十年乙卯科(1795年) 邸飛虎
嘉慶朝 (12人)
嘉慶元年丙辰科(1796年)黃仁勇 廣東海陽.
嘉慶四年己未科(1799年)李雲龍 直隸阜城。
嘉慶六年辛酉科(1801年)姚大寧 廣東南海。
嘉慶七年壬成科(1802年)李白玉 直隸蔓城。
嘉慶十年乙丑科(1805年)張聯元 直隸獻縣。
嘉慶十三年戊辰科(1808年) 徐華清 山承臨潤。
嘉慶十四年己已科(1809年) 汪道誠 江西樂平.
嘉慶十六年辛未科(18U年) 馬殿甲 河南鄧州。
嘉慶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 丁殿寧 山東益都。
嘉慶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年) 武鳳來
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科(1819年) 徐開業 以傳臚未到除名,以榜眼秦鍾英推升狀元,陝西神木。
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年) 昌伊蘇 滿洲正黃。
道光朝 (15人)
道光二年壬午科(1822年) 張雲亭 直隸清豐。
道光三年癸末科(1823年) 張從龍 山西臨縣。
道光六年丙戊科(1826年) 李相清 山西陽曲。
道光九年己丑科(1829年) 吳 鉞 山東蓬萊。
道光十二年壬辰科(1832年) 李廣金 山西靈邱。
道光十三年癸已科(1833年) 牛鳳山 河南沿縣。
道光十五年乙末科(1835年) 波啟善 滿洲正紅。
道光十六年丙申科(1836年) 王 瑞 宜隸安肅。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1838年) 郝光甲 宜隸任邱。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年) 趙雲鵬 河南汝陽。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1841年)德慶 漢軍鑲白。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1844年)張殿華 直隸棗強。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科(1845年)吳德新 直隸東明。
道光二十七年丁末科(1847年)李信直 直隸晉州。
道光三十年庚戊科(1850年)彭陽春 四川華陽。
咸豐朝 (5人)
咸豐三年王子科(1852年) 田在田 山東鋸野。
咸豐三年癸丑科(1853年) 溫常勇 直隸天津。
咸豐六年丙辰科(1856年) 王世清 直隸南和.
咸豐九年己未科(1859年) 韓金甲 山東歷城。
咸豐十年庚申科(1860年) 馬鴻圖 直隸撫寧。
同治朝 (6人)
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年) 史天樣 直隸邯鄲。
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年) 黃大元 直隸懷安。
同治四年乙丑科(1865年) 張蜀錦 宜隸廣平。
同治七年戊辰科(1868年) 陳桂芬 浙江天台。
同治十年辛末科(1871年) 丁錦堂 福建上杭。
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 張風鳴 河南西平。
光緒朝 (11人)
光緒二年丙子科(1876年) 宋鴻圖 福建侯官。
光緒三年丁丑科(1877年) 佟在棠 直隸天津。
光緒六年庚辰科(1880年) 黃培松 福建龍泉。
光緒九年癸未科(1883年) 楊廷弼 河南祥符。
光緒十二年丙戌科(1886年) 宋占魁 山東昌邑。
光緒十五年己丑科(1889年) 李夢說 山東陽谷。
光緒十六年庚寅科(1890年) 張憲周 山東琿城。
光緒十八年壬辰科(1892年) 卞 賡 江蘇海州。
光緒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 張鴻翥 江西鄱陽。
光結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 武國棟 直隸天津。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1899年) 張三甲 直隸開州。
以上從順治三年至光緒二十四年共取中武狀元10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