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人物論文的開頭怎麼寫
姓誰,名誰,生平,卒年。或者有一段該人物的歷史小故事開頭,起到要引人入勝的作用。
B.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論文怎麼寫
首先要寫這個人物的背景、、性格,然後他奮斗的輝煌、再然後一生。如果他是成功者,最後可以評價下他成功的因素,如果失敗者就評價他失敗的因素。總結他一生,總結歷史。,、
C. 歷史人物評述格式是怎樣的
人物的歷史背景。論述人物的功與過,後世對該人物的評論,最後總結
D. 如何評述歷史人物
關鍵在於: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同時應當注意:
應將歷史人物置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評價;
應抓住歷史人物歷史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
應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上.
E. 寫一篇歷史人物評述。字數500左右為宜。
鄧世昌,一個沉睡了千年的大地驟然蘇醒的名字,他用自己的鮮血,譜寫著一曲壯麗而偉大的生命之歌!
1894年的9月,那是一個令多數人難以忘懷的日子。日本的戰船駛入了中國的境內進行挑釁,北洋海軍迅速出擊,同日本的戰艦交戰。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戰艦燃起了熊熊大火,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鄧世昌依然選擇了與敵人同歸於盡,命喪黃泉。鄧世昌壯烈的犧牲了,無怨無悔的走了,他沉沒於波濤中,將自己寶貴的生命無私的獻給了祖國!
鄧世昌,一位令我崇敬的愛國人物,雖然,黃海海戰奪走了他的生命,卻使他的名字與精神永遠的沉澱在人們心中。
張學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假設沒有他和他所做的事情的話,中國的歷史肯定要改寫。
但是,一個國家的教育是和一個國家的政治聯系的。現在網路上可以看出前蘇聯當年國內的統治是一種紅色專制,中國,現在沒有當年蘇聯那麼專制,也免不了對當年的歷史有所隱瞞和修改。所以,我更願意避開教科書里那些主觀的判斷性的結論性的語句。網路給了我們更多接觸歷史的道路。我更願意去看上面的一些回憶錄。
首先,我不把張學良當成教科書中的「大英雄」來看待。俗話說,人非聖人,孰能無過。他出身軍閥家庭(而且是由土匪發展起來的軍閥家庭)盡管後來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但是,耳濡目染讓他身上有他父親-張作霖的土匪氣息。這在他後來的作為中有所體現。軍事將領做的好不好先且不論,至少能先說出來,他不懂的玩弄政治。
之前應該說一下,看電影的時候我就覺得,張學良能帶領他的東北兵,並不只是他土匪爹的緣故,他在東北軍中的威望非常高,比如在郭松齡叛變中,士兵見到他知道不是他的命令後幾乎放棄作戰;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後西安東北軍暴起,釀成二二事件。這些,都可以看出他手下的軍隊,都是願意為他而死的,如果他想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話,軍隊是回服從他的。
從東北易幟開始說起,歷史書上說這是張學良系國仇家恨於一身,為民族大義而為。當時真的沒有別的想法嗎?軍閥,近代中國軍閥混戰,為的是什麼,無非是底盤和權利。當時,身後,日本在虎視眈眈;正面,蔣介石的軍隊—這支披著國民革命軍的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的軍隊,也在步步逼近;自己的父親剛剛去世,自己還沒有完全能控制的情況下,易幟,應該是最好的自保的方法。而對於蔣介石來說,即使張學良不能象他老爹那樣把東北軍指揮好,這支由生性剽悍的東北人百戰而出的軍隊也不是好啃的,搞不好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對方卻主動要求易幟,他當然高興的了不得。所以很多條件也就答應下來。
當然,就算這個假設成立的話,也依然不能磨滅張學良的歷史功績,他選擇了自己的國家,而不是投降到當時實力遠超過蔣介石的日本,擾亂了日本侵略中國的計劃。可以想像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當時頂住了多大的壓力才能做到的事情。這里也能隱約看到他老爹的影子。我是軍閥,但是我不賣國。什麼事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漢奸。
F. 令我感動的歷史人物開頭怎麼寫
老版三國演義的片尾曲,毛阿敏唱的那個。
滄桑的歷史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G. 關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怎麼寫
對秦始皇的評價對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評價?自秦亡後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有人盛贊他為「千古一帝」;有的人說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有人歌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其對歷史的作用,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另一些人則咒罵秦始皇「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 「以暴虐為天下始」;「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他們都指斥秦始皇統治的殘酷,是暴君。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於評論者的立場和出發點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逐漸強大,從各方面都表現出新興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除了作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以外,秦始皇對統一的貢獻,在於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有些評論家盛贊秦始皇的「軍事指揮才能」,這種評價是沒有多少根據的。在統一中國前夕,秦國聚集了幾乎是全中國所有的第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秦始皇的作用在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 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可看出秦始皇作為一個君主,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對於歷史發展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秦始皇還是一個稀世的暴君。秦始皇這個「賊」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過更大。他不僅窮侈極欲,造成了廣大人民的苦難:如修長城,經年累月征發數十萬人進行著極為沉重勞動。秦始皇的作為都是建立在對廣大勞動人民殘酷剝削和壓榨之上的,而這種剝削和壓榨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承擔的程度。
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他既是一個有巨大貢獻的政治家,也是一個兇殘的暴君。
H. 著名歷史人物評價作文怎麼寫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
張學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假設沒有他和他所做的事情的話,中國的歷史肯定要改寫。
但是,一個國家的教育是和一個國家的政治聯系的。現在網路上可以看出前蘇聯當年國內的統治是一種紅色專制,中國,現在沒有當年蘇聯那麼專制,也免不了對當年的歷史有所隱瞞和修改。所以,我更願意避開教科書里那些主觀的判斷性的結論性的語句。網路給了我們更多接觸歷史的道路。我更願意去看上面的一些回憶錄。
首先,我不把張學良當成教科書中的「大英雄」來看待。俗話說,人非聖人,孰能無過。他出身軍閥家庭(而且是由土匪發展起來的軍閥家庭)盡管後來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但是,耳濡目染讓他身上有他父親-張作霖的土匪氣息。這在他後來的作為中有所體現。軍事將領做的好不好先且不論,至少能先說出來,他不懂的玩弄政治。
之前應該說一下,看電影的時候我就覺得,張學良能帶領他的東北兵,並不只是他土匪爹的緣故,他在東北軍中的威望非常高,比如在郭松齡叛變中,士兵見到他知道不是他的命令後幾乎放棄作戰;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後西安東北軍暴起,釀成二二事件。這些,都可以看出他手下的軍隊,都是願意為他而死的,如果他想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話,軍隊是回服從他的。
從東北易幟開始說起,歷史書上說這是張學良系國仇家恨於一身,為民族大義而為。當時真的沒有別的想法嗎?軍閥,近代中國軍閥混戰,為的是什麼,無非是底盤和權利。當時,身後,日本在虎視眈眈;正面,蔣介石的軍隊—這支披著國民革命軍的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的軍隊,也在步步逼近;自己的父親剛剛去世,自己還沒有完全能控制的情況下,易幟,應該是最好的自保的方法。而對於蔣介石來說,即使張學良不能象他老爹那樣把東北軍指揮好,這支由生性剽悍的東北人百戰而出的軍隊也不是好啃的,搞不好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對方卻主動要求易幟,他當然高興的了不得。所以很多條件也就答應下來。
當然,就算這個假設成立的話,也依然不能磨滅張學良的歷史功績,他選擇了自己的國家,而不是投降到當時實力遠超過蔣介石的日本,擾亂了日本侵略中國的計劃。可以想像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當時頂住了多大的壓力才能做到的事情。這里也能隱約看到他老爹的影子。我是軍閥,但是我不賣國。什麼事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漢奸。
I. 歷史人物評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秦皇漢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創業皇帝;漢武帝劉徹(前一五六——前八七),漢朝功業最盛的皇帝。
〔略輸文采〕文采本指辭藻、才華。「略輸文采」,是說秦皇漢武,武功甚盛,對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統一大業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創業皇帝。
〔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風騷,本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後來泛指文章辭藻。
〔天驕〕漢時匈奴自稱為「天之驕子」(見《漢書·匈奴傳》),後以「天驕」泛稱強盛的邊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鐵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統一蒙古後的尊稱,意思是「強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稱,即王)。後來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國號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佔領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外,還曾向西遠征,佔領中亞和南俄,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只識彎弓射大雕〕雕,一種屬於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鵰手」比喻高強的射手。「只識彎弓射大雕」,是說只以武功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