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怎麼在歷史教學中落實傳統文化

怎麼在歷史教學中落實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04 10:29:54

① 如何在歷史教育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

這個問題有分兩個方向,一個是歷史,一個是教育。
「歷史」在大英網路全書的定義是:History, the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chronological record of events (as affecting a nation or people), based on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source materials and usually presenting an explanation of their causes.中文我簡譯成,歷史是研究時間脈絡下,對因果關系產生的影響做解釋的學科。
「教育」在大英網路全書的定義是:Ecation, discipline that is concerned with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hools or school-like environments as opposed to various nonformal and informal means of socialization (e.g., rural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ecation through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中文我簡譯成,教育是關注於教導和學習的方式,不論是在學校或非正式學習的環境,也帶有社會化的意義。
至於傳統文化,是教育中社會化的屬性,又可分為物質和精神方面。
物質方面,是當今社會中是消逝較快的部分,拿「扁擔」來說,因為現在環境中,很少有這樣挑物品工具的需求,所以「扁擔」以實用性來說並不高,如欲教育「扁擔」的使用,我認為述說扁擔發明的背景因素(利用平衡特性)較諸於製造一個更實用的扁擔,是更符合教育的意義,因為當中透過平衡的原理,能衍伸出物理學的學習,更能因為原理的了解而啟發獨創的應用。
精神方面,則是要在時間因果中,觀察這個概念是否仍適用,像是中國傳統文化主張女人要「三從四德」,但那是在一個父權封建制度時代下的觀念,當今女人同樣和男人可進入職場,能擁有獨立自主的經濟基礎,「平等溝通、互相尊重」的觀念比起強調「三從四德」,我想是更符合當今的社會脈絡。
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傳統都要固守去傳承,要因應時代和環境而改變,找到當時脈絡下的精神,然後與當代精神做重新詮釋,不然反倒會讓人更不願意接受了。

② 如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這個說難也不難說易更不易,畢竟中華傳統文化被XX黨革命了,而且還反反復復地被破壞,但每位中國人的生命深處還埋藏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
上古時期女媧補天泥土造人的神話依舊流傳至今,《楊家將》《岳飛傳》《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等等名著依然印在大眾的記憶中,
然而要想在課堂上參透傳統文化,那就得先知道傳統文化源於何處,以下的粗淺闡述還需你的思想觀念有個顛覆性的認識。
中華的傳統文化是在神的護佑下,由歷代明君聖主開創歷史,奠定鋪路,歷經幾千年延綿不絕流傳至今,為中國乃至世界文明帶來輝煌。
中國對佛、道、神的傳統信仰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中國的傳統信仰是神建立的,文化是神傳給人的,這是不可改變不可扭曲的事實,因此佛家、道家、儒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最為深遠,他們告訴世人什麼是佛、什麼是道、怎樣做人,使人的道德水準不至於下滑得太快。
要想在歷史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那就得先升起對佛、道、神的正信,破除無神論狹隘的邪說,這是關鍵,然而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嬌生慣養,唯我獨尊,在社會里,人心糜爛、浮躁惡毒、冷漠自私......在這樣的氛圍里去說神真的存在,講神傳的文化,他們會怎麼看待呢?
中華傳統文化之所以有神的護佑,是因為有其特殊的使命和安排,為了在最後這糜爛的社會,沒有了對神佛的正信,使人們瘋狂的追求金錢、物慾,酗酒、吸毒、賭博、亂性、沉溺網路游戲、迷戀小說,宗教魔變,道德大滑坡......這末法末劫之時救世主來到人間拯救那些還能稱得上是人的善良之人,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讓人守住心底的善良,讀懂救世主來世救人的真機,而非人的高級動物便是隨著紅色惡龍被打入無生門在地獄之下償還業債永永遠遠永無復出

③ 如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開展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

多聯系課文和課外知識,幽默,生動,有趣,要吸引學生注意。

④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

1 要讓全社會復,特別是年輕人,深入了解制傳統文化,藉以認識民族的根,認識文化的意義,自覺地關心傳統文化 2 傳播媒介要擔負起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向公眾推介優秀的文化成果,例如都香大成網的手機國學簡訊,央視的開心國學等。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深刻的、多層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滿足於速食文化,不能讓公眾疏遠傳統文化 3 國家和民間力量要齊心協力鼓勵、贊助傳統文化事業,把優秀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4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多選

⑤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落實傳統文化

看這篇論文
一、中學歷史教育存在的問題
歷史學作為一門修身和認知社會的學科,是一種長期的、含蓄的、意識導向型的學科,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人們思想境界和認識社會現實進行科學決策,但是這需要一個較長的形成過程,不像數理化等工具學科在提高人的技能方面,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功利主義的驅使下,我國社會在人才的選拔考試中,絕大多數不考查被選拔者的歷史水平,這在客觀上強化了「讀史無用論」。 在歷史教改存中也還存有種種誤區。當前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仍然是「人才」,而首先不是「人」,考分和升學自然成為學校的首要目標,考試成績成為衡量教學效果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如果不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歷史教育的這種應試性很難改變。
二、何謂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這兩個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出現了。《說文》:「文,錯畫也。」王筠註:「錯者,交錯也。錯而畫之,乃成文也。」「匕,變也,從倒人。」甲骨文(化),從人一正一倒,有倒人為正,二人相順不背之意。即變正相順,含有教化的意思。文化構成一詞,見於西漢劉向《說苑.指武》:「聖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這里的「文化」是指與「武力」相對的文治教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1)源遠流長。
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比,「第一就時間綿延上講,中國是由一個人自始至終老在作長距離的跑,而歐洲是由多人接力跑。第二,就空間來說,歐洲文化,起自希臘、雅典,由這個文化中心,向四周發散。後來希臘衰微,羅馬代興,文化中心便由希臘搬到羅馬,由羅馬再向四周發散。……所以西方文化,常有由一個中心向各方發散的形態,而且這些文化中心,又常是由這一處傳到那一處。這種情景,連帶會發生一種現象,就是常有文化中斷的現象。」(錢穆《國史新論》「中國傳統之演進」)
(2)博大精深。
比如學術上有先秦諸子百家、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考據學等,都形成完整的體系。尤其是儒、墨、道、法四傢具有世界影響。詩歌創作上,周代就有了《詩經》,後來有了《楚辭》,以後有兩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遞相繼承,不斷創新。小說方面,六朝志怪、唐人傳奇、宋元話本,明清出現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戲曲方面,王實甫的《西廂記》、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牆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還魂》、湯顯祖的《牡丹亭》、洪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尤其是關漢卿一生寫了雜劇63種,比寫過36個劇本被稱為世界大戲劇家的莎士比亞還要早300年。繪畫方面有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韓滉《五牛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稀世珍品。雕塑方面有雲岡、龍門、敦煌等石窟雕刻。有秦始皇兵馬俑。書法方面,有東晉「書聖」王羲之、唐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草聖」張旭、創立顏體的顏真卿、柳體的柳公權。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徽宗首創「瘦金體」,元代趙孟頫、清代傅山等。
(3)影響深遠。
早在周代,商朝王族箕子率領5000族人避居朝鮮,隨同帶去詩書禮樂、百工技藝。隨後在西漢時期,張騫通西域,開辟了一條通往西域的商路,我國的絲綢、生鐵煉鑄技術以及農產品、手工業品,便沿著這條商路源源不斷運往西亞和歐洲各地。之後,四大發明也通過阿拉伯人逐漸傳到歐洲,對歐洲的工業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明代鄭和七下西洋,開辟海上絲綢之路,我國特產瓷器、茶葉、草葯等不斷輸往南洋、南亞和非洲國家。日本與中國交往,始於東漢初,大規模輸入文化在公元四至五世紀。日本的文字則是在東漢中國文字輸入後,被日本仿效和利用的。唐代日本先後派120多名留學生和學問僧來我國,全面學習中國文化,回去傳播使用。越南、緬甸、柬埔寨、泰國等也受我國古代文化影響很深。迄今在世界各國大都市中建立的「唐人街」仍能反映中國文化的影響。
四、中學歷史教學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 以經典誦讀為先導。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千百年來盡管經歷了封建社會的千錘百煉,但傳統美德依然流傳至今,並散發著無人能及的獨特魅力,也正是這樣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打造了國人「忠勤,仁義,厚德,睿智」的優秀品質。為了更好地加強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中學歷史教學可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分別布置經典誦讀內容。從《論語》、《三字經》,到《千字文》、唐詩、宋詞,到古代散文、名人名言等等。要求學生每天利用晨讀或早自修時間,飽覽古今傳統經典,理解內容,注重理論實踐結合,闡述表達現實意義。從「學而知」入手,逐步達到「知而行」。
(2)以歷史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在中學生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進行古代文化的教學時,注重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品德修養教育,灌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升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滲透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等,不斷促進中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提升中學生的精神境界,加強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例如,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及習俗。課後讓學生調查一下,在我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目前我們還保留了哪些節日?在各種洋節進入我國後,傳統節日是否受到影響?學生自己家裡過哪些傳統節日,在過節時有哪些習俗?
(3)增強學校特色。如果一所學校有意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那麼它的校園文化也一定會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當然,除了「孔子書院」之外,像上述所說的公立中學是不多見的,所以如果有中學如此行事的話,一定會非常有特色。比如課外活動課可以開設學寫毛筆字,學畫國畫等。
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熏陶學生的心靈,使傳統文化與美德深入學生心靈。利用節日活動,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中華美德教育。如果舉辦一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古代禮制與禮俗,如新學期舉辦一個拜師禮,提供一個讓學生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大環境,對於向學生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將會很有作用。尤其是我國的古代勞動人民聰明絕頂,早已將數學運用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果全校師生一起通過「古典數學節」來領略古人智慧的結晶,就可以在愉悅的節日氣氛中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比如說,我國很早就用十個天乾和十二個地支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個名稱來記60天的日期,同學們可以根據這種計算方法,重新對日期做命名。
(4)積極開發校本課程,緊密結合傳統文化研究德育與學科教育的滲透整合,進一步開發完善以傳統道德為主要內容的校本課程,使學生在所有課程中接受道德教育,在課堂上獲得道德體驗,讓一個以知識教育為主的道德教育走向強調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相整合的以感受體驗為基礎的道德教育,注重深層挖掘、重視熏陶感染和情感的體驗。
(5)著力提高歷史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通過各種途徑諸如講座交流研討等方式叢師德學養氣質興趣等諸方面提升教師素質讓教師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主力軍。
(6)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游歷讓學生了解人情動態;南北風俗;山川氣象;參觀當地歷史博物館等擴大實際見聞。開展傳承傳統文化的各類活動如知識競賽調查探討開發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瑰寶等。
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智、信、忠、孝、禮、義、廉、恥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只有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才能使中華民族更加生機勃勃、更加和諧。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要倡導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祖國統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的觀念,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八榮八恥」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對在中學生中弘揚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體現了炎黃子孫對國家、對民族的一片深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超越功利的價值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加強自我修養、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體現。「八榮八恥」的榮辱觀,是這些傳統美德在現代的集中概括。「八榮八恥」為新時期的青少年學生提供了行為准則。當今社會應該教育學生樹立被大眾認可和接受的價值觀,如誠信、合作、公正等等。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當務之急。只有明確了是非、善惡、美醜與榮辱,才能把青少年培養成具有崇高追求的社會主義新公民,才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林. 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曲阜師范大學,2014.
[2]占素嬌.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D].陝西師范大學,2014.
[3]劉根文. 中學歷史教學滲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
[4]孟長玲. 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J]. 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03:37-38.
[5]汪霞萍. 傳統文化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D].蘇州大學,2011.
[6]逯成武. 高中傳統文化史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7]李愛真,曲愛香.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傳統節日民俗文化教育[J]. 神州,2011,26:180.
[8]陳志剛. 傳統文化的弘揚與歷史教科書的編寫[J]. 歷史教學(中學版),2008,01:46-51.
[9]張洪潮. 西學東漸下的自我觀照——梁啟超的傳統文化觀淺析[J]. 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13,02:36-40.

⑥ 淺議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歷史教學中應該加強人文史,科技,文化介紹的力度和深度,對於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的理解和修養有很大幫助

⑦ 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傳統文化和美德對於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時代,傳統文化和美德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美德走進生活。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漫長發展進程中積淀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養浩然正氣」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目標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修身立德」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天人和諧」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自強不息」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強不息是激勵中國人民變革創新、不懈奮斗,戰勝各種風險、經受各種考驗的制勝法寶。自強不息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每一個實踐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性,積極向上,勇往直前,奮發圖強。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重視和倡導。自強不息表現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著獨立的人格;表現為堅韌不拔、奮發圖強,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悲觀、不喪氣,勇於開拓,積極進取;表現為志存高遠,為著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執著追求等等。幾千年來,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影響了整個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動的走向,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

⑧ 如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課題實施方案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在生活中交流,運用。而交際能力的核心就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語言在不同場合中對不同對象進行有效的,得體的交際。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

⑨ 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提出幾點供商榷: 教師要有較好的古代文學的修養和藝術修養。這是個人能力。 2、教內師要有鑒別傳容統文化的優良特質的能力。這是個人素養。 3、歷史教材要涵有傳統文化的優良特質。歷史教學,教材是根本。 4、引導課外閱讀是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國人最缺少閱讀,愛好文化快餐。而優良傳統文化往往是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形成。 5、藉助傳統文化的載體,如傳統節日、歷史名人生誕紀念日、傳統文化遺產、傳統藝術形式等等,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閱讀全文

與怎麼在歷史教學中落實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