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竹筒飯有多少年歷史了

竹筒飯有多少年歷史了

發布時間:2021-03-04 08:17:34

1. 竹筒飯是哪個民族

竹筒飯,用山蘭稻(一種旱稻)「香米」配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
竹筒飯的煮法頗具有野炊特點,即砍下一節竹筒 ,裝進適量的山蘭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當竹筒表層燒焦時,飯就熟了。劈開竹筒,米飯被竹膜所包,香軟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飯之芬芳。用餐時破開竹筒取出飯,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飯」。如果把豬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適量鹽巴放進竹筒烤成香糯飯,異香撲鼻,是招待貴賓的珍貴美食品
雲南邊疆不但竹子種類繁多,民族竹文化也極為豐富,竹子的利用與各民族的生產、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不同民族有著對竹子利用的不同方式,如傣族人民利用竹子幼稈燒制的竹筒飯,不但香味可口,還有著極高的營養價值。傣家竹筒飯是具有深厚文 化底蘊的綠色食品和生態食品,竹筒飯,又名香竹飯 ,做法簡單易行。竹筒飯是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景頗族等眾多民族經常做的一種風味飯食,有普通竹筒飯和香竹糯米飯兩種。傣族喜歡吃香竹糯米飯,其他民族喜歡吃普通竹筒飯。做竹筒飯,先准備好新鮮的香竹竹筒,然後把泡好的米裝入竹筒內,加入適量的水,用鮮葉子把口塞緊,然後放在火上燒烤
竹筒飯
竹筒飯(5張)
竹筒飯是傣族食品,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綠色食品和生態食品,又是一種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大米做飯的方法是或燜或蒸,但在雲南邊疆傣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中還流行著一種用竹筒燒飯的特殊方法。
分類編輯
竹筒飯,分為普通竹筒飯、香竹糯米飯兩種。
竹筒飯
竹筒飯
普通的竹筒飯,哈尼、拉枯、布朗、基諾族群眾都常煮食。人們上山勞動或外出狩獵時,常砍下一節鮮竹將米裝進其中,加上適量泉水,放在火塘上燒煮。待米飯煮熟後,將竹筒帶飯砍成兩半,或四半,各端一半食用。那竹節不僅代替了鍋,也代替了碗。煮得好的竹筒飯,米飯軟而適口,還帶有一股特殊的香氣,別具一番風味。
香竹糯米飯,傣語稱為「考瀾」,又稱為埋考瀾,即糯米香竹煮制。用以煮飯的糯米香竹,應是幼嫩之竹。這種竹子一般只有酒杯般粗,竹節約長40餘公分。其外包裹著一層雪白的糯米香竹竹瓤,用手握而不會粘手,可隨意分段食用。
用糯米香竹煮制的糯米飯,方便攜帶,在10小時內不會變硬返生,可熱吃亦可冷吃,米飯香軟可口,融糯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發展
浙江武義郭洞的竹筒飯已近流傳了200多年,村裡滿山都是竹子,村民們都不用碗吃飯
武義竹筒飯
武義竹筒飯
,用竹子吃飯,村民把米,玉米等東西放進竹子里放在火上烤。後來沿邊的村子也這樣吃。
如今的武義郭洞是中國首批的歷史文化名村,每天的遊客絡繹不絕,有的為了看那好山好水,有的為了尋味歷史的芳香,有的為了吃一吃那正宗的竹筒飯。
民族文化生態食品竹筒飯受到市場青睞。利用香糯竹燒制竹筒飯的傳統來自這些少數民族的先民,他們具有守獵的習慣。為了簡便,上山打獵不帶鍋灶炊具,只帶米即可。 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深山密林到處都是野生香竹。做飯時就地取材,砍下竹筒,將泡好的米裝入其內,並加入適量的水,用鮮葉子將筒口塞緊,放在火上燒烤,當竹筒表層燒焦後,筒內米飯即熟。食用時用刀或手將竹皮剝開,米飯被竹膜包裹,米粒香軟可口,清香撲鼻,堪稱一絕。同時,遍地的野菜采來也可用竹筒燒出美味鮮湯。

2. 竹筒飯有來歷嗎

竹筒飯
遍地竹林的阿里山區,竹簡飯為其特色小吃,尤其廣為當地鄒族族人所運用;傳統的做法是以桂竹的竹筒內裝生糯米,再以高麗菜或山酥塞住筒口後炭烤,一會即可聞到濃濃的竹香,待烤熟後即撥開竹筒,長條的白飯外圍裹著一層透明的竹膜,桂竹的清香混合著飯香撲鼻而來,香嫩可口。

若配上阿里山特產哇沙米加醬油的沾醬,即是風味十足的鄒族美食。此外;亦有直接在竹筒內加上佐料的新做法,別具滋味

海南黎族傳統美食。是用新鮮竹筒裝著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飯食。黎族民同,多於山區野外製作或在家裡用木炭烤制。現經烹調師在傳統基
礎上改進提高,使之擺上宴席餐桌,聲譽甚高,成為海南著名風味美食。

黎家竹筒飯竹節青翠,米飯醬黃,香氣飄逸,柔韌透口。吃時,飲一口黎家「山蘭酒」,咬一小口竹簡飯,慢品細嚼,趣味盎然.

江華瑤族自治縣多山,江華瑤人從遠古時候以來,多生活在大山裡,從狩獵到刀耕火種到林區開發,瑤族與山結下了不解之緣。瑤族人民常在大山裡活動,有時候幾天都不能回到居所,但大山裡渺無人煙,做飯成了一大難題。於是瑤人發明了竹筒飯。竹筒飯,顧名思義,自然是以竹筒代替鐵鍋做飯。因為竹子滿山都有,取材容易,就節省了許多時間。上山打獵或是造林植樹,不用帶鍋,只一小袋米,掛在腰上就行。做飯時,選砍一節竹筒,兩頭留節,就是一口天然封閉的「鍋」,在筒開口,將米和水倒入筒內,再以木塞封上,左右以樹杈支稱,放在篝火上將竹筒烤成金黃色,則可聞到清香。取下後,用刀將竹筒剖成兩半,即是兩「碗」飯。竹筒飯是旅遊野炊的最佳選擇。其味清甜而純,帶著淡淡的竹香味,留嚼越覺得齒唇生津,甜香無比。

3. 竹筒飯的來歷是什麼

當金竹、香抄竹、薄竹、甜竹的新筍長節有葉之時,文山州的少數民族就要做竹筒飯。

吃筒竹飯,古已有之。那時,上山打獵,出遠門做活,不便帶鍋帶碗,只能就地取材煮制竹筒飯。而今,因竹筒飯色美味香,節慶時,人們仍好吃竹筒飯。

竹筒飯用新鮮的金竹、香竹、薄竹、甜竹的竹筒做容器,在每一節竹子中盛水盛米,一般用寬大的蕉葉、粽粑葉封口,米可用糯米或香米。

竹筒飯製作方法有二:一、將米淘洗干凈,浸泡半個小時以上,再放入竹筒內,用葉片和棕葉封扎緊口子,放入鍋內加水煮熟。米煮為飯後,有的就直接剖開竹筒吃飯。二、將米裝入竹筒,加入適量泉水,用葉子封口扎緊,將竹節朝下、口朝上,立於熊熊烈火中燒。待聞到米飯香味之時,即可剖竹吃飯。竹筒飯色澤新綠,味道馨香。

4. 竹筒飯怎麼做

竹筒飯,用山蘭稻(一種旱稻)沖的「香米」並配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專竹筒屬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用餐時破開竹筒取出飯,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飯」。如果把豬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適量鹽巴放進竹筒烤成香糯飯,異香撲鼻,是招待貴賓的珍貴美食品。

雲南邊疆不但竹子種類繁多,民族竹文化也極為豐富,竹子的利用與各民族的生產、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不同民族有著對竹子利用的不同方式,如傣族人民利用竹子幼稈燒制的竹筒飯,不但香味可口,還有著極高的營養價值。傣家竹筒飯是具有深厚文 化底蘊的綠色食品和生態食品,竹筒飯,又名香竹飯 ,做法簡單易行。

竹筒飯是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景頗族等眾多民族經常做的一種風味飯食,有普通竹筒飯和香竹糯米飯兩種。傣族喜歡吃香竹糯米飯,其他民族喜歡吃普通竹筒飯。做竹筒飯,先准備好新鮮的香竹竹筒,然後把泡好的米裝入竹筒內,加入適量的水,用鮮葉子把口塞緊,然後放在火上燒烤。

5. 竹筒飯歷史背景

黎家竹筒抄飯是海南黎族傳統美食,用新鮮竹筒裝著大米及味料烤熟。過去多用於山區野外製作或在家裡用木炭烤制,現經烹調師在傳統基礎上改進提高,使之擺上宴席餐桌,聲譽甚高,成為海南著名風味美食。

沒有什麼所謂的「歷史背景」

6. 竹筒飯是那年誕生的

浙江武義郭洞的竹筒飯已近流傳了200多年,村裡滿山都是竹子,村民們都不用碗吃飯,專用竹子吃飯,村民把屬米,玉米等東西放進竹子里放在火上烤。後來沿邊的村子也這樣吃。

如今的武義郭洞是中國首批的歷史文化名村,每天的遊客絡繹不絕,有的為了看那好山好水,有的為了尋味歷史的芳香,有的為了吃一吃那正宗的竹筒飯。

7. 竹筒飯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美食,這與當地的自然壞境有什麼關系

西雙版納風景名勝區位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距昆明740公里。景區包括景洪縣風景片區、勐海縣風景片區、勐臘縣風景片區三大塊。 每一塊內又有若干景區,共有19個風景區,800多個景點,總面積1202.13平方公里。該區有著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被稱之為動、植物王國。其中許 多珍稀、古老、奇特、瀕危的動、植物又是西雙版納獨有的,引起了國內外遊客和科研工作者的極大興趣。景觀以豐富迷人的熱帶、亞熱帶雨林、季雨林、溝穀雨林風光、珍稀動物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為主體。該區景觀獨特,知名度高,經國務院1982年批準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最南端,在北緯21°08′~22°36′,東經99°56′~101°50′之間,系北回歸線以南,亞洲大陸向東南亞半島過渡地帶。全州總面積19184.45平方公里,人口79.6萬,下轄景洪市和勐海、勐臘兩縣。這里居住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諾族、拉祜族、佤族、瑤族等十幾個民族, 其中傣族佔1/3,漢族佔1/3, 其他民族佔1/3。與寮國、緬甸、越南接壤,國境線長1069公里。交通西雙版納距省會昆明約700餘公里,乘汽車兩天或一晝夜可到達。版納機場可起降「波音737」飛機,每天有從昆明到西雙版納的直達航班,空中飛行時間約50分鍾, 另外辟有從成都、重慶、曼谷等城市到西雙版納的直達包機航線。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十分方便。名稱 西雙版納這個名稱,是明代隆慶四年(1570年),宣慰司(當地最高的行政長官)把轄區分?十二個「版納」(傣語「十二」「西雙」「版納」~~~~千畝之意,即一個版納,一個徵收賦役的單位)。從此便有了「西雙版納」這一傣語名稱。資源西雙版納是國家44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有著300多萬畝自然保護區,其中70萬畝是保護完好的大原始森林,森林佔全州總面積近60%, 到處青山綠水,鬱郁蔥蔥,以其美麗和富饒聞名遐邇。 西雙版納境內共有植物二萬多種,其中屬熱帶植物5000多種,有食用植物一萬多種,野生水果50多種,速生珍貴用材樹40多種。許多 植物是珍貴用材或具有特殊用途,如抗癌葯物美登木、嘉蘭;治高血壓的羅芙木;健胃蟲的檳榔;風吹楠的種子油是高寒地區坦克、汽車 發動機和石油鑽探增粘降凝雙效添加劑的特需潤滑油料;桐子油可替代柴油;被譽為「花中之王」依蘭香可製成高級香料;有1700多年前的古茶樹;有天然的「水壺」、「雨傘「;會聞樂起舞、會吃蚊蟲的小草…… 廣大茂密的森林,給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息場所,目前已知有鳥類429種,佔全國鳥類總數2/3,獸類67種,佔全國獸類總數的16%, 西雙版納鳥獸種類之多,是國內其他地方無法相比的。其中被列為世界性保護動物的有亞洲象、兀鷲、印支虎、金錢豹等;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牛、羚羊、 懶猴等13種,還有許多二、三類保護動物。 作為「旗艦物種」,亞洲象對生態環境有著不凡的意義,1977年,我國宣布亞洲象為瀕危物種,並在西雙版納成立野象自然保護區。現在亞洲象的生存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其數量也從20世紀80年代的80餘頭發展到現在的300頭左右。我國的亞洲象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也有少數分布在旁邊的思茅地區。 西雙版納還盛產橡膠,是全國第二大膠區、橡膠單產居全國之首,另外還盛產大米、多種熱帶水果和砂仁等珍貴葯材,是名副其實的「植物王國」、 「動物王國」、「綠色王國」、「南葯王國 到版納旅遊,有時會看到美麗的孔雀、白鷳、犀鳥在林中飛翔;有時會看到大象在公路上漫步;有時會看到羚羊、野鹿、野兔在奔跑……那情那景,真叫人開心,這是在其他地方難以想像得到的奇觀和樂趣啊!氣候西雙版納屬熱帶雨林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內分乾季和濕季,年平均氣溫在21℃。乾季從11月至翌年4月,溫季從5月至10月。終年無霜雪。 年霧日達108—146天。景洪地區極端最高氣溫達文化傣族的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傣歷、傣文和絢麗多採的民族民間文學藝術著稱於世。早在 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貝葉、綿紙上寫下了許多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小說、詩歌等,僅用傣文寫的長詩就有550餘部。《召樹屯與楠木諾娜》、 《葫蘆信》等是其代表作,被改編成電影、戲劇等,深受群眾的喜愛。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動作

8. 武寧竹筒飯的歷史和由來是什麼

竹筒飯,用山蘭稻(一種旱稻)沖的「香米」並配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粉回竹或山竹鋸答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竹筒飯的煮法頗具有野炊特點,即砍下一節竹筒 ,裝進適量的山蘭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當竹筒表層燒焦時,飯就熟了。劈開竹筒,米飯被竹膜所包,香軟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飯之芬芳。用餐時破開竹筒取出飯,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飯」。如果把豬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適量鹽巴放進竹筒烤成香糯飯,異香撲鼻,是招待貴賓的珍貴美食品。
中文名
竹筒飯
主要食材
米飯,豬肉
口 味
濃香
種 類
普通竹筒飯、香竹糯米飯
風 味
野味飯、肉香飯、黑豆飯、黃肉飯
製作難度
一般

9. 竹筒飯的分類

竹筒飯,分為普通竹筒飯、香竹糯米飯兩種。
普通的竹筒飯,哈尼、拉枯、布朗、基諾族群眾都常煮食。人們上山勞動或外出狩獵時,常砍下一節鮮竹將米裝進其中,加上適量泉水,放在火塘上燒煮。待米飯煮熟後,將竹筒帶飯砍成兩半,或四半,各端一半食用。那竹節不僅代替了鍋,也代替了碗。煮得好的竹筒飯,米飯軟而適口,還帶有一股特殊的香氣,別具一番風味。
香竹糯米飯,傣語稱為「考瀾」,又稱為埋考瀾,即糯米香竹煮制。用以煮飯的糯米香竹,應是幼嫩之竹。這種竹子一般只有酒杯般粗,竹節約長40餘公分。其外包裹著一層雪白的糯米香竹竹瓤,用手握而不會粘手,可隨意分段食用。
用糯米香竹煮制的糯米飯,方便攜帶,在10小時內不會變硬返生,可熱吃亦可冷吃,米飯香軟可口,融糯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發展
浙江武義郭洞的竹筒飯已近流傳了200多年,村裡滿山都是竹子,村民們都不用碗吃飯,用竹子吃飯,村民把米,玉米等東西放進竹子里放在火上烤。後來沿邊的村子也這樣吃。
如今的武義郭洞是中國首批的歷史文化名村,每天的遊客絡繹不絕,有的為了看那好山好水,有的為了尋味歷史的芳香,有的為了吃一吃那正宗的竹筒飯。
民族文化生態食品竹筒飯受到市場青睞。利用香糯竹燒制竹筒飯的傳統來自這些少數民族的先民,他們具有守獵的習慣。為了簡便,上山打獵不帶鍋灶炊具,只帶米即可。 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深山密林到處都是野生香竹。做飯時就地取材,砍下竹筒,將泡好的米裝入其內,並加入適量的水,用鮮葉子將筒口塞緊,放在火上燒烤,當竹筒表層燒焦後,筒內米飯即熟。食用時用刀或手將竹皮剝開,米飯被竹膜包裹,米粒香軟可口,清香撲鼻,堪稱一絕。同時,遍地的野菜采來也可用竹筒燒出美味鮮湯。
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是唯一的一種最好的用來燒制竹筒飯的竹子,是雲南特有的珍貴稀有竹種。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含量豐富,具有特殊的天然香味;特有的香竹黃酮更具有抗衰老、美容養 顏等自然保健功效。其雙層內膜將香米飯緊緊包住,特別方便食用。傣族用來煮飯和泡茶的竹子是禾本科的香糯竹,它莖粗約5厘米,竹節細長,壁內有一層香氣撲鼻的竹膜。用竹筒煮飯時,先將香糯竹按節砍下,並保留一個節做竹筒底,把事先洗凈並浸泡過七八個小時的糯米或紫糯米放入竹筒中,倒入一些清水,用芭蕉葉或竹葉塞緊竹筒口,把竹筒架起來在火上燒烤,當竹筒里的水分干以後,再放平用文火翻來覆去地慢慢烘烤,不久飯就可煮熟了。吃這樣的竹筒飯又頗有些講究,要先用刀颳去竹筒表面被燒黑的外皮,再用刀背輕輕地反復敲打竹筒,使竹皮與裡面的糯米飯徹底脫離,然後用刀在竹筒口劃幾道小縫,並逐片剝去竹皮,這樣就可以吃到一條由竹壁膜包裹著的糯米飯了。這樣的糯米飯,新鮮干凈,柔軟味美,且香糯竹的清香與糯米的芳香融為一體,真是香氣襲人,噴香可口,實在是令人垂涎三尺,但這卻很難有機會享用,因為它往往只是傣家人招待貴客的美味佳餚。竹筒泡茶又略有些不同,開始是一樣的先將香糯竹按節砍下,並保留一個節做竹筒底,然後把茶葉放進竹筒中用文火慢慢地烘烤,當竹筒中冒出香味時,用滾燙的開水沖進去,最後將茶水倒出來。這樣的茶水,湯色黃綠,清澈明亮,香氣四溢,細細品之,苦中返甜,回味無窮,令人口齒清爽,心曠神怡。1951年,西雙版納的少數民族用竹筒飯招待我國著名植物學家、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創始人蔡希陶教授。當時,蔡老這樣評論竹筒飯:「對竹子的利用,堪稱無雙。先作鍋,後作碗,再作柴燒,最後又作植物的養料,真正做到了就地取材,材盡其用。」

閱讀全文

與竹筒飯有多少年歷史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