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霍邱有沒有什麼人文歷史

霍邱有沒有什麼人文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4 07:42:08

❶ 霍邱縣簡介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霍邱位於東經:115°′至116°32′北緯: 31°44′至 32°36′,安徽省西部,南枕巍巍大別山、北踏滔滔淮河水、西與河南接壤、北與阜陽隔淮相望、東與六安、壽縣毗鄰、南與金寨相連。
氣候條件:
霍邱屬於亞熱季風氣候,四季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雨熱同季,無霜期長,四季分明。
自然資源:
霍邱面積3493.16平方公里,物華天寶、素以魚米之鄉著稱,盛產糧、油、棉、是國家第一批商品糧基地縣,是國家和省的棉油豬山羊禽蛋荻柳等生產重點縣;有古為貢品的灃蝦銀魚;有近20種具有理想開采價值的地下礦藏,其中磁鐵礦貯量居全國第6位,被列為國家大型礦石基地,為霍邱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資。
水資源:
霍邱境內常年平均水資源量超過13.5億立方米,全縣平均有效蓄水量4.29億立方米,本縣有灃河、找母河、牛角河、窖灣河、高塘河、汲河、頭道河、二道河、油坊河、洪城河、石龍河、淮河、淠河、史河、湖泊有城東湖和城西湖。
礦產資源:
境內已探明的鐵、磷、石煤、大理石、石灰石、白雲岩等20多個礦種,具有理想的開采價值,特別是周集鐵礦儲量豐富,達20億噸,居全國第五位,被國家列為大型鐵礦石基地,具有極大的潛在經濟價值。
行政區劃:
2008年霍邱縣下轄32個鄉鎮,680個行政村,3652個村民組,2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625290人。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據縣城東北5公里陳家埠鄉橋塘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推測,距今約6000年前縣境就有 人類活動。
本縣古屬東夷(淮夷)。《尚書·禹貢》載地理位置屬揚州之域。《史記·夏本紀》載: 禹封皋陶之後(偃姓)於英六。 《正義》: 「英即蓼也」,是為虞蓼子國,殷(商)屬徐州, 《禹貢指南》 「殷割淮南江北以益徐」。西周仍為蓼國地(蓼故都在固始縣蓼城崗遺
址),屬揚州之域。
春秋,魯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楚公子燮滅蓼設蓼邑屬楚。後又分蓼邑設雩婁邑 (邑治在今固始縣陳淋鎮附近)和雞父邑(邑治在今金寨縣開順鎮)。
秦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後,未設縣,地屬九江郡,西楚(公元前206年)屬九江 國。
西漢,在縣境設安風縣(治所在今邵崗鄉許集村)、陽泉縣(治所在今臨水集)屬淮南 國九江郡。又在現霍邱固始之間設蓼縣(治蓼故城),安豐縣(治所在固始縣東南)、雩婁 縣(治所在固始縣黎集附近),歸屬如前。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淮南康王幼子劉 慶為六安王,以此五縣歸其轄。後又在現縣城北設義城縣,不久廢。
東漢因之,建武十年(公元34年),六安國省,以其縣屬揚州刺史部廬江郡。
三國為魏揚州地,屬廬江郡。文帝分廬江郡設安豐郡(治安風故城),以蓼、安豐、雩
婁屬之。
西晉因之,改屬豫州安豐郡,以陽泉屬揚州廬江郡。
東晉安帝時省安豐郡,遷安豐縣於原郡治所,屬弋陽郡,其餘縣皆不見記載。《晉書·地 理志》: 「胡寇南下,百姓皆渡江,縣多廢。」
南朝·宋設安豐縣,復設雩婁縣屬安豐郡;又分安豐郡立左邊城郡。齊因之。梁大同元年 (公元535年),徙舊安豐於霍邱城置安豐州,又立決口縣(後改臨水縣治所在陽泉故城)。
自西晉以後,南北分裂,本縣境域時南時北,郡縣廢置無常。宋明帝泰始三年(公元467年) 入魏。魏文帝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設安豐縣屬霍州安豐郡,宇樓縣屬霍州西邊城郡『南 > 齊曾一度歸南朝。東昏侯永元三年(公元501年),復入魏。梁武帝天監五年(公元506年) 入梁。大同元年置安豐州,屬豫州霍邱戍。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入東魏,安豐郡廢。
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縣境設安豐(治所在霍邱壽縣之間,現安豐塘附近)。開皇 十九年(公元599年)始設霍邱縣(治現城關),屬淮南郡,安豐等縣均廢。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屬淮南道,並於霍邱縣置蓼州,別置松滋縣於縣治西40里灃 貞觀初屬壽春郡。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改霍邱縣為武昌縣,屬淮南道壽春府。景雲元年 (公元710年),復名霍邱縣,屬淮南道壽春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屬淮南鎮壽春郡。 此後縣名無變。
五代時期,先屬吳,後屬南唐壽州。
北宋,開寶末年(約公元976年),屬淮南路壽州。熙寧中(約公元1073年),屬淮南 西路壽春府。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一度歸金,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屬淮南路安 豐軍。三十二年,屬淮南西路壽春府安豐軍(後改壽州)。
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安豐路總管府,後曾置淮南行省,尋 廢。至正中(公元1355年前後),復置,霍邱屬之。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屬南直隸中都臨濠府(鳳陽府),後屬江南行省鳳陽府壽州。
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屬江南省風潁六泗道壽州。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 屬安徽省鳳陽府壽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屬安徽省潁州。十三年(公元1735年), 升潁州為府,霍邱縣屬安徽省潁州府。
民國1年(1912) 8月,屬安徽省第四區(駐阜陽)。
民國3年(1914) 6月至16年4月,屬安徽省淮泗道。
民國18年(1929)12月,中國共產黨在白塔畈領導農民暴動, 民國20年(1931) 2月成 立霍邱縣臨時革命委員會(後稱縣蘇維埃政府)。民國21年(1932)6月,縣蘇維埃。代表會決議 改霍邱縣為紅城縣,屬鄂豫省皖西北道區。紅軍撤出縣境後,被國民政府恢復原縣名 。
民國21年(1932)10月,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27年(1938)10月,屬安徽省第七 行政督察區。29年(1940)4月,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36年(1947) 9月,晉冀魯豫解放軍第二縱隊政治部決定成立南霍固縣(治葉 集),轄一鎮四區,一個月後撤銷。
民國36年(1947)10月,中共鄂豫區黨委和行署決定在本縣西部、南部和金寨北部及固 始東北部,分置霍邱、霍固兩縣,屬鄂豫區一分區。
民國37年(1948)6月,撤霍邱縣並入霍固縣,增設三河尖市(縣級),同屬鄂豫區一分區。
1949年1月,霍邱解放,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2月1日,撤霍固縣,以原霍邱縣區域恢復霍邱縣,歸屬如前。 5月改屬皖北行 政區六安專區。
1952年皖南、皖北兩行政區撤銷,建安徽省,霍邱縣屬安徽省六安專區。1971年3月, 六安專區改名六安地區,霍邱縣仍屬之。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綜合實力
經濟增長:
2006年,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34742萬元,比上年增長1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12639萬元,比上年增長8.1%,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83388萬元,比上年增長21.3%,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8715萬元,比上年增長13.5%。
經濟實力:
2006年, 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63.47億元,增長13.7%。農民人均純收入2558元,增長11.3%。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4億元,增長35.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6.1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11億元,分別增長22.8%和13.1%。外貿出口創匯7102萬美元,增長9.1%。
財政收支:
2006年,全縣共完成財政總收入28279萬元,同比增長38.9%,其中:地方級收入完成17350萬元,同比增長29.3%, 2006年全部財政支出81200萬元,增長 39.0%。
農業經濟
特色資源開發:
近年來,霍邱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一步加大優化農業環境,實施名牌戰略,大力發展效益農業,促進農業綜合開發,加快了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步伐。
農業產業布局:
2006年該縣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進一步加大優化農業環境,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29439公頃,比上年增長3.3%。實現糧食總產119.5萬噸,比上年增長16.3%;油料總產4.61萬噸,比上年增長6.8%;棉花總產473噸,比上年增長60%;麻類總產1249噸,比上年增長265%。該縣糧食總產量仍居全省首位,連續三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稱號。
農業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上,在改造提高種植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生態農業、旅遊觀光農業、綠色食品農業、創匯農業。在產品結構上,按照創名牌、占市場的要求,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產品,重點發展畜牧業和水產業。2006年全縣實現生豬飼養總量213萬頭,家禽飼養總量3100萬只,其中白鵝飼養總量347萬只。肉類總產182282噸,水產品產量68146噸。
農業產值:
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效益農業進一步顯現。2006年,全縣各地以效益農業為中心,加快農業生產戰略結構調整步伐,積極發展優質高效經濟作物和養殖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0億元。
現代工業
工業發展: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2006年完成全規模工業總產值285604萬元,比上年增長38.6%,完成全規模工業增加值94041萬元,比上年增長35.0%。
工業企業結構:
2006年完成全社會工業總產值668847萬元,2003年建築業生產完成產值5.33億元,比上年增長2.4倍,其中集體企業3.92億元,比上年增長86.5%;私營股份及其他有限公司6.01億元,比上年增長2.6倍。
第三產業
金融業:
金融業務繼續擴大。2006年,金融存貸業務穩步增長,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536153萬元,增長20.4%,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05805萬元,增長18.4%。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332458萬元,增長22.7%。
保險業:
保險事業健康發展。年末財產保險金額9.23億元,比上年增長42.5%。財產保險費收入1933萬元,人身保險費收入13355萬元,分別比上年10.1%和27.0%。
交通運輸:
交通事業穩定發展,交通設施進一步完善。2006年全社會公路客運量732萬人,客運周轉量36600萬人公里。全社會公路貨遠量560萬噸,貨運周轉量44880萬噸公里。 2006年全縣共有各種路面公路2935公里,其中一、二、三等級公路438公里。
郵電通信:
2006年,通信業較快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385萬元,比上年增長5.5%。行動電話用戶19.2萬戶,比上年增長17.1%。
房地產業:
房地產開發快速發展。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35億元,比上年增長34.6%。
餐飲業:
2006年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4646萬元,同比增長19.7%。
對外經貿
利用外資 :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利用外資不斷增加。2003年, 全縣共簽約並實施重點引資項目 23個,協議引資31億元,實際到位4.48億元,占市下達任務的332%,內資引進居全市第一;引進境外資金418萬美元,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05%。
外貿出口:
2003年,該縣對外貿易逐漸回升,全年完成出口創匯1701萬美元,比上年14.9%。
[編輯本段]教育文化
文化設施:
2002年文化部門繼續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弘揚時代主旋律,不斷開創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2002年末,全縣有放影機構92個,藝術表演團體5個,文化館33個,文物館、圖書館、創作組、劇場各式各樣個。廣播電台、中波台各式各1個,電視差轉台個,有線電視台、微波中繼站各式各1個,衛星電視接收站72個,鄉鎮廣播站33個,通廣播鄉鎮33個,通廣播村681個,鄉、村通播率為100%,電視覆蓋人口為100%。
文化藝術:
文藝創作工作,再上新台階。 全年共創作詞曲110餘首,3首入選國家出版社《世紀之聲》作曲集,作詞《下雨真好》入選省「五個一」工程,相聲《文明贊歌》被搬上舞台,小品《遊子之心》、相聲《新絲綢之路》、歌曲《日子越過越紅火》、《同志哥認親來》等四首上報待評。有6幅書畫作品被《中國近現代書畫選集》入選刊登,4幅書畫作品分別在中、日、法、韓等國展出並入集獲獎。
人口保障

2007年末全縣總人口1602132人,比上年增加29333人,同比增長1.86%,比上年下降0.03個百分點:人口出生20027人,出生率10.86‰,同比下降0.2個千分點,死亡人口7782人,死亡率為4.84‰,同比下降0.0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1‰,同比下降0.16個千分點。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為89.7%。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全部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4825元,同比增長28.2%,其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8135元,同比增長30.4%。農民人均年純收入3100元,同比增長21.2%,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56元,同比增長21.8%。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9.1%。
社保改革穩步推進,再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年末我縣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已達12.2萬人次,征徼基金9350萬元、發放養老金5009萬元、支付醫療保險金3328萬元、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82萬元、對945位遺屬補助228萬元、對2300名失業人員發放救濟款494萬元、創業園區一期工程和再就業一條街已經建成。城鎮新增就業崗位2961個,190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底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2007年底已有4853名企業退休人員進入社區管理,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率為98.7%,進入社區率為86%。
穩妥實施民生工程:1、大力推進農村低保對全縣農村人均收入低於720元的農戶,實施最低生活保障,2007年全縣有16433戶、39969人享受到農村低保共發放低保資金1519.2萬元。2、實施城鄉醫療救助,2007年以來共救助艾滋病、癌症、尿毒症、白血病等重病人31716人,救助資金達150萬元。3、全力搞好農村五保供養,2007年全縣農村五保對象達15492人,每人發放供養費1260元,新建五保老人之家52處。
扶貧工作任重道遠,脫貧返貧交替出現。2006年我縣有貧困人口7.13萬人,通過資金,物資技術等方面的扶持共脫貧2萬人,但由我縣沿淮、沿湖等低窪地區因遭洪澇害有4萬餘人因災返貧,年末全縣貧困人口上升到92558人,其中:人均純收入75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人口33789人,750元—1000元低收入貧困人口58799人,全縣扶貧開發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2007年我縣實施了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重點村28個,首批到位財政資金890萬元,共安排114個項目,省扶貧辦對項目業已批復。
國民教育:
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入開展,教師隊伍不斷壯大。2001年,全縣擁有各類普通中學73所,在校學生47874人,初中入學率為91.85%,高中入學率為63.61%。各類小學290所,教學點30個,在校學生66324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91%,幼兒園254所,在園幼兒17155人,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219人。
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不斷充實調整。2001年末,全縣擁有中學專任教師2481人,小學專任教師2935人,幼兒園教職工1264人,特殊教育教職工47人。
教育設施建設:
教育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辦學條件繼續改善,全年縣財政教育事業費支出12297萬元,比上年增長32.3%。年內新增校舍總面積31169平方米,學校新增藏書152萬冊,中小學配備計算機4685台。成人教育深入開展,全縣擁有各類成人技術培訓學校445所,教學班786個,在校學生38987人,比上年增長42.1%;掃除青壯年文盲461人。
[編輯本段]體育醫療
體育事業 :
體育工作2001年認真貫徹《全面健身計劃綱要》,加快發展「科教興體」的戰略,取得了新的成就。2001年成功的舉辦了「郵政杯」萬人長跑賽,「新快電腦杯」橋牌賽,「電信杯」武術散打擂台賽,以及「健康邁向二十一世紀」大型廣場文藝演出,給新世紀的到來增添了色彩,多項體育活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收到了良好效果。
2001年參加省、市舉辦的各種體育大賽,取得了好成績。全省柔道,武術套路,跆拳道錦標賽榮獲金牌6枚,4-8名5人,獎金7500元,「壽州賓館杯」,籃球友好邀請賽榮獲第二名,壽縣武術散打錦標賽榮獲金金牌3枚,大力發展我縣體育事業,為上級輸送更好的體育人才,2001年擴大創辦體育中學規模,該縣體校現有學生200名,經縣政府批准將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在原有初中部的基礎上增加高中部,標志著該縣體育中學已具規模,向正規化方向邁步。
醫療衛生: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2001年全縣共有各類醫療機構736所,其中縣綜合醫院2所,中醫院1所,中心衛生院6所,鄉鎮衛生院27所,防疫站、保健站、衛校各1所,鄉村衛生室694所,工業及其他部門3所。全縣有衛生技術人員1691人,其中醫生1149人,另有鄉村醫務人員1214人,個體行工醫60人,校醫19人。全縣有病床1607張

❷ 霍邱水門塘傳說

舊縣志記載著霍邱的山水之勝:山環西南,水繞東北。山乃大別山的余脈,從下駱山、貫山、安陽山、馬鞍山、猴子山、長山、一直到古壁山,從南到北,逶迤蜿蜒百公里,形成霍邱西南部一道天然畫廊。至於水嘛,確實豐富,淠河、灃河、史河、泉河,五條內河橫穿南北,在與淮河交匯的地方形成三個大湖。霍邱縣城就處在三湖環抱之中:城西湖、城東湖、姜家湖。而在三湖環抱之中,更有一顆璀燦的明珠——水門塘。 水門塘,古名大業陂,與壽縣安豐塘同為公元前600多年春秋時代楚國令尹孫叔敖督建,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據說,水門塘的修建早於安豐塘,所以,又被譽為「天下第一古塘」。 孫叔敖身為楚國令尹(相當於宰相)為什麼要興師動眾在霍邱大興水利呢?因為孫叔敖從小在霍邱長大,孫叔敖埋蛇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里,他埋蛇的遺跡仍留在城裡,因為是故土,所以對這里的山形水勢、地理環境,十分熟悉。霍邱縣城是建在一條崗嶺上,而縣城北邊卻有一大片窪地,「蛤蟆擠股尿,莊稼水中泡」,十種九不收,成了一片沼澤地,而周圍的崗地又缺水灌溉,影響收成。所以,當時流傳著「三年旱,三年淹,三年蝗蟲飛滿天」的民謠。孫叔敖他當了楚國的令尹後,就下決心率領百姓修建了水門塘,雨水多的時候,把水引到大塘里蓄起來,可以減少淹澇面積;天旱的時候,放水灌溉,使周圍10多萬農田旱澇保收。 水門塘初建時,面積12000畝,周圍數十里田地皆賴此灌溉。在「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的丘陵地區,水門塘在歷史上對農業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可以想見的。「嗣因歷年久遠,塘身日漸淤塞,蓄水無多,遇旱即涸,附近豪強,逞強侵佔,夏則栽秧,冬則種麥,幾欲盡先賢之遺澤」。清雍正、乾隆年間,頻訟於縣。乾隆十六年,知縣丁恕勘明占塘戶130餘家,計種2800畝,每畝追稻六石充公;乾隆十八年,知縣張海又追稻1560餘石,變價銀980兩。作為修理塘埂之費用,並將為首占種的郭銓等四人收監懲治,以警冥頑。為了永杜豪強覬覦之心,張海又委託卓有才識、辦事周詳的巡檢張綱赴塘勘定四處界址,測得塘的面積8500畝,塘身周圍綿亘58里8分,並於塘田交界處每里高築一界堆,土堆以內為塘,土堆以外為田。塘內未收的大小麥勒令盡數拔除,士民盡皆悅服,並立碑永禁占塘開墾。張縣令在其親自撰寫的《清理水門塘碑記》中感慨地寫道:「夫興利除弊,長民者之責也,苟有利之當興,弊之當除,即不必沿襲前人陳跡,皆可自我創始。況前人已有開其先者,數千年資其利賴耳,乃任豪強竊據不能踵行而保護之,使前人之遺澤幾幾湮沒於今日,長民之謂何?」張縣令還真有點開拓精神,他責成塘長每年農隙之中,率領居民開挖搪心淤土,高培界堆,「使之屹然在望,不可磨滅,庶幾塘日深,界日固,而先賢之遺澤所以備瀦蓄,資灌溉者將永久而不壞也。」但是,在小農經濟的社會里,禁止占種水門塘的「在官之文案雖炳存,而頑民覬覦之心未息」,到解放前夕,水門塘已大部分被豪強侵佔,剩餘部分淪為荒塘。 傳說水門塘里有一條金牛,只有在午夜裡手搖靈芝才能把它喚上岸來。有一個農民踏遍99座高山,終於採到了靈芝草,半夜時分,他站在三里橋上,手搖靈芝,高喊三聲「哦啷,哦啷,哦啷!」只見金牛踏波逐浪而來,走至近前,張開血口,農人一見,嚇昏橋下。從此兩地民沒人能牽住金牛。有了黨的富民政策的靈芝草,水門塘這條金牛終於被80年代有膽有識的農民給牽住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水門塘又變成一座風光宜人的水門公園,成了人們休閑旅遊的勝地。古塘煥發青春,每當春和景明之時,你站在業陂閣上縱目四望,孫叔敖高大的塑像臨風而立,遼闊的水面,氣象萬千,遠處煙波浩渺,乳霧迷濛,近處波光粼粼,閃動著萬點金光。在防浪台上建起來的翠竹島、水晶宮、兒童樂園、生態園,各具特色,塘埂四周栽種的數千株梨樹,蔥蘢繁茂,梨花怒放時節,粉嘟嘟壓枝蓋頂,好像又築起了一圍雪的長堤,醉人的馨香飄溢數里。放眼塘外,田疇相連,阡陌縱橫,麥苗碧綠,油菜花燦如雲霞,東湖、西湖遙遙在望,令人心曠神怡,遐思無限。

❸ 霍邱縣朱港鄉歷史

我們以前是叫朱港鄉現在是周集鎮啦,不過以前的歷史可能都不知道,就是以前專流傳下來的吧,也屬沒有什麼人物和名勝古跡之類的,要不然早就被別人所用啦! 我懷疑以前的朱港鄉可能是淮河流域,在霍邱縣城那裡是陸地隨著時間的流動慢慢的變成陸地,後來才有人的!像我們張氏和李氏都是明朝時期從山東遷移過來的!

❹ 安徽霍邱有什麼特色

霍邱柳編,系指安徽省霍邱縣的柳編工藝品,歷史悠久,起源於周朝,始興於明代,再版興於清代權。柳編的品種由傳統工藝幾十種的家庭日常用具發展到精編、細編、透花編、套色編、染色編、混合編(柳竹混、柳麻混、柳木混、柳草木混)等幾十種編織技巧。年年翻新創樣,樣品達2000多個種類,不但繼承了傳統手工藝,而且還發揚光大,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柳編新型工藝技術。霍邱柳編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傳統工藝並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❺ 有知道霍邱縣民間傳說故事的嗎要敘述詳細,地道的,真實的,霍邱當地的故事。

這是根據皖西民間傳說編寫的一個電影劇本.在皖西六安市霍邱縣有一個地方叫烏龍廟,從烏龍廟向西南走十五里,有一口井...——揭開其面紗,喬家必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傳奇故事! 向中國共產黨學管理:紅色管理 閱讀 《紅色管理》這部作品的問世,將...

www.8.com/sort/2531/6.shtml

孫叔敖還興建安徽霍邱縣的水門塘,治理湖北的沮水和雲夢澤,促進了楚國的農業發展........

http://..com/question/41737552.html?si=1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hl=zh-TW&q=%E9%9C%8D%E9%82%B1%E5%8E%BF%E6%B0%91%E9%97%B4%E4%BC%A0%E8%AF%B4%E6%95%85%E4%BA%8B&btnG=%E6%90%9C%E5%B0%8B&meta=&aq=f&oq=

❻ 安徽霍邱縣李集有多少年歷史

安徽的霍邱縣李集目前為止已經有3000年的歷史了

❼ 從古至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孟集鎮有哪些名人名事

你這弄的范抄圍太小了。就六安市襲來說,有很多歷史文化,名人名事。再具體點,霍邱縣也有很多歷史文化值得自己驕傲自豪的。可你弄到一個鎮,就很難了,除非等這個鎮像天下第一村——華西村那樣有名,才容易出現名人名事。否則,短時期內應該還是難的。

❽ 歷史上霍邱縣有哪些名人

歷史上的名人只有丁奉。

丁奉(?-271年),字承淵。廬江郡安豐縣(今安徽霍邱,一說河南固始)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

丁奉年少時以驍勇為小將,經常奮勇殺敵,屢立功勛,此後又於太元二年(252年)的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進犯的魏軍。

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計除權臣孫綝,累拜大將軍、徐州牧。後又扶立烏程侯孫皓為帝,升為右大司馬、左軍師。

寶鼎三年(268年)至建衡二年(270年)間,丁奉數次北征,勝負不一。建衡三年(271年),丁奉去世。

丁奉一生征戰,與北方政權自曹操時交戰至西晉初年,又侍奉吳國四位君主,見證了三國的盛衰興亡。

(8)霍邱有沒有什麼人文歷史擴展閱讀:

近代名人介紹:

1、台靜農

台靜農(1903年-1990年),本姓澹臺,字伯簡,原名傳嚴,改名靜農,安徽霍邱(今六安市葉集區)人。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書法家。早年系「未名社」成員,與魯迅有過交往。

曾先後執教於輔仁、齊魯、山東、廈門諸大學及四川江津女子師范學院,後為台灣大學教授。其書法廣泛涉獵金文、刻石、碑版和各家墨跡,篆、隸、草、行、楷諸體皆精。亦擅篆刻、繪畫。有《台靜農書藝集》及小說、散文等書出版。

2、汪家道

汪家道(1916—1992)安徽省霍丘縣人。紅四方面軍出身,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顧問。

任冀魯豫軍區第七縱隊十二旅副旅長,第十一縱隊三十一旅旅長,第二野戰軍十七軍四十九師師長。

建國後,任第五兵團師長,副軍長,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兼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沈陽軍區副司令員,中共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任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候補中央委員。

3、李霽野

李霽野 (1904~1997),安徽霍丘(今六安市葉集區)人。現代著名翻譯家,魯迅的學生,中共黨員、民進成員。1927年肄業於燕京大學中文系。

歷任河北天津女師學院、輔仁大學、百洲女師學院、台灣大學外語系教授、系主任,南開大學外語系名譽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長,天津市文聯主席,全國第二、三、四、五、六屆政協委員。妻子劉文貞亦是英語翻譯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丁奉

❾ 合肥的霍邱有什麼名勝古跡四年級作文

合肥—安徽省省會,位於中國中部,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通過南淝河通江達海,具有承東啟西、接連中原、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同時它也是一座歷史悠久,藝術文化匯集的聚焦點,四個字來形容,古色古香。典型的徽派文化建築,大力度的吸引了許許多多五湖四海的朋友們,我們沒有長城的雄偉氣勢,也沒有東方明珠鶴立雞群的姿態,只是簡簡單單的樸素美,第一站帶你到合肥最繁華地帶淮河路步行街,帶你一次性狂購樂翻天,這里有年輕人都喜歡的時尚購物中心,百盛,名品中心鼓樓,商之都,還可以徒步走到樂普生看看有沒有折扣活動,能讓你下手掃盪的。沿途順便帶你去咱們品嘗屬地有名小吃,從壽春路的天橋上用彎腰45度的姿勢俯視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最吸引眼球的就數「詹記宮廷桃酥」了,無論你什麼時候去,排隊的人都只增不減,不同的年齡段齊聚一堂,您這就要問了,這糕點味道真的有這么好么,沒錯,名副其實的好,這是一點兒也不虛假的,不信你親自來品嘗下就知道了,哈哈!隨著一陣襲人的茉莉香,把我引到古道逍遙津,據說這是從戰國時期留下的遺址,也被市委市政府納入重點文化保護區了,如果你膽量夠大,不去坐坐跳樓機,海盜船,摩天輪,那你就枉為此行了,唯美派的美眉們莫急,可以手牽手一步兩步三步一起向前走,石拱橋本人最喜歡的角落了,畫面貌似七夕節劉郎織女相會的喜鵲橋,中秋節快到了,在這里賞月最美不過了,身臨其境,帶你幻想下古代的浪漫唯美感。一起盪起雙槳,遨遊逍遙津水上樂園,玩累了,咱們就到公園中心地帶,像小時候一樣靜靜的躺在草坪上,遙望美麗的藍天,白雲還是那麼的美,藍天依舊那麼的藍。撐著好的氣氛,繼續前進,隨著一陣包河的風,下一站,包公祠,我們小時候就知道,鐵面無私包青天,那麼今天實地帶您來到這兒親臨現場,感受下偶像曾留下的印象。
一座城市給人留下的印象是美麗的文化風景,沿途的風光。風吹雲散,你帶走了這里的印象,留下了你的笑聲回盪在空氣里。我走了,帶走的只是只剩下軀殼的一個沒有靈魂的我,沒有笑聲,留下苦澀的回憶沉澱在渾濁的尾氣里。
合肥,我的家,落葉歸根,這里有我塵封的兒時記憶,這里有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莫名的感動,莫名的不安,莫名的迷茫,莫名的依賴,莫名其妙的捨不得。
兒時的三個願望已經悄悄的實現了兩個,第三個願望。一定不會錯的!

❿ 霍邱縣古址在那

安徽省霍邱縣簡介

霍邱縣是安徽省六安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安徽省西部。西與河南省固始縣三河尖鎮、徐集、陳集等地相接壤、北與阜陽隔淮相望、東與六安、壽縣毗鄰、南與金寨相連。地處大別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屬低崗丘陵地區,北部為平原湖泊河流,是淮河中游的重點行蓄洪區。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商品糧生產試點縣,是安徽省九大水產基地之一。

安徽省霍邱縣地理位置

霍邱縣位於東經:115°50′至116°32′北緯:31°44′至 32°36′,霍邱縣地處安徽省西北部,大別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東鄰六安、壽縣,西與河南省固始縣(三河尖、徐集、陳集、張廣等地)毗鄰,南與金寨接壤,北與潁上、阜南隔淮河相望。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屬低崗丘陵地區,北部為平地湖泊河流,是淮河中游的重點行蓄洪區。城西湖、城東湖、姜塘湖三大行蓄洪區(建國後區行蓄洪25次),總面積953平方公里,佔全省行蓄洪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調蓄洪水能力50億立方米。

安徽省霍邱縣行政區劃

1997年,霍邱縣面積3774平方千米,人口155.7萬,轄15鎮22鄉:城關鎮、、長集鎮、葉集鎮、河口鎮、姚李鎮、臨水鎮、周集鎮、馬店鎮、石店鎮、扈胡鎮、新店鎮、孟集鎮、洪集鎮、花園鎮、范橋鎮、孫崗鄉、三元鄉、眾興鄉、曹廟鄉、夏店鄉、岔路鄉、烏龍鄉、龍潭鄉、高塘鄉、白蓮鄉、邵崗鄉、馮井鄉、三流鄉、、潘集鄉、彭塔鄉、馮瓴鄉、宋店鄉、王截流鄉、姜家湖鄉、城西湖鄉、朱港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安徽省霍邱縣歷史沿革

據縣城東北5公里陳家埠鄉橋塘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推測,距今約6000年前縣境就有人類活動。

本縣古屬東夷(淮夷)。《尚書·禹貢》載地理位置屬揚州之域。《史記·夏本紀》載:禹封皋陶之後(偃姓)於英六。《正義》:「英即蓼也」,是為虞蓼子國,殷(商)屬徐州,《禹貢指南》 「殷割淮南江北以益徐」。西周仍為蓼國地(蓼故都在固始縣蓼城崗遺址),屬揚州之域。 春秋,魯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楚公子燮滅蓼設蓼邑屬楚。後又分蓼邑設雩婁邑(邑治在今固始縣陳淋鎮附近)和雞父邑(邑治在今金寨縣開順鎮)。

秦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後,未設縣,地屬九江郡,西楚(公元前206年)屬九江國。

西漢,在縣境設安風縣(治所在今城西湖鄉許集村)、陽泉縣(治所在今臨水集)屬淮南國九江郡。又在現霍邱固始之間設蓼縣(治蓼故城),安豐縣(治所在固始縣東南)、雩婁 縣(治所在固始縣黎集附近),歸屬如前。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淮南康王幼子劉 慶為六安王,以此五縣歸其轄。後又在現縣城北設義城縣,不久廢。

東漢因之,建武十年(公元34年),六安國省,以其縣屬揚州刺史部廬江郡。

三國為魏揚州地,屬廬江郡。文帝分廬江郡設安豐郡(治安風故城),以蓼、安豐、雩婁屬之。 西晉因之,改屬豫州安豐郡,以陽泉屬揚州廬江郡。東晉安帝時省安豐郡,遷安豐縣於原郡治所,屬弋陽郡,其餘縣皆不見記載。《晉書·地 理志》:「胡寇南下,百姓皆渡江,縣多廢,」 南朝·宋設安豐縣,復設雩婁縣屬安豐郡;又分安豐郡立左邊城郡,齊因之。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徙舊安豐於霍邱城置安豐州,又立決口縣(後改臨水縣治所在陽泉故城)。

自西晉以後,南北分裂,本縣境域時南時北,郡縣廢置無常。宋明帝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入魏。魏文帝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設安豐縣屬霍州安豐郡,宇樓縣屬霍州西邊城郡『南 > 齊曾一度歸南朝。東昏侯永元三年(公元501年),復入魏。梁武帝天監五年(公元506年)入梁。大同元年置安豐州,屬豫州霍邱戍。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入東魏,安豐郡廢。

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縣境設安豐(治所在霍邱壽縣之間,現安豐塘附近)。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始設霍邱縣(治現城關),屬淮南郡,安豐等縣均廢。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屬淮南道,並於霍邱縣置蓼州,別置松滋縣於縣治西40里灃 貞觀初屬壽春郡。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改霍邱縣為武昌縣,屬淮南道壽春府。景雲元年(公元710年),復名霍邱縣,屬淮南道壽春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屬淮南鎮壽春郡。此後縣名無變。 五代時期,先屬吳,後屬南唐壽州。

北宋,開寶末年(約公元976年),屬淮南路壽州。熙寧中(約公元1073年),屬淮南 西路壽春府。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一度歸金,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屬淮南路安 豐軍。三十二年,屬淮南西路壽春府安豐軍(後改壽州)。

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安豐路總管府,後曾置淮南行省,尋 廢。至正中(公元1355年前後)),復置,霍邱屬之。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屬南直隸中都臨濠府(鳳陽府),後屬江南行省鳳陽府壽州。

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屬江南省風潁六泗道壽州。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 屬安徽省鳳陽府壽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屬安徽省潁州。十三年(公元1735年), 升潁州為府,霍邱縣屬安徽省潁州府。

民國1年(1912)8月,屬安徽省第四區(駐阜陽)。

民國3年(1914) 6月至16年4月,屬安徽省淮泗道。

民國18年(1929)12月,中國共產黨在白塔畈領導農民暴動, 民國20年(1931) 2月成 立霍邱縣臨時革命委員會(後稱縣蘇維埃政府)。民國21年(1932)6月,縣蘇維埃。代表會決議 改霍邱縣為紅城縣,屬鄂豫省皖西北道區。紅軍撤出縣境後,被國民政府恢復原縣名。

民國21年(1932)10月,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27年(1938)10月,屬安徽省第七 行政督察區。29年(1940)4月,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36年(1947) 9月,晉冀魯豫解放軍第二縱隊政治部決定成立南霍固縣(治葉 集),轄一鎮四區,一個月後撤銷。

民國36年(1947)10月,中共鄂豫區黨委和行署決定在本縣西部、南部和金寨北部及固 始東北部,分置霍邱、霍固兩縣,屬鄂豫區一分區。

民國37年(1948)6月,撤霍邱縣並入霍固縣,增設三河尖市(縣級),同屬鄂豫區一分區。

1949年1月,霍邱解放,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2月1日,撤霍固縣,以原霍邱縣區域恢復霍邱縣,歸屬如前。5月改屬皖北行 政區六安專區。

1952年皖南、皖北兩行政區撤銷,建安徽省,霍邱縣屬安徽省六安專區。

1971年3月, 六安專區改名六安地區,霍邱縣屬之。

1999年9月,國務院批准六安撤地設市,霍邱縣仍屬之。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閱讀全文

與霍邱有沒有什麼人文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