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則天是歷史上在嵩山舉行過封禪大典的僅有的一位帝王。 武周 萬歲登封元年(公元696
自三皇五帝,天抄子五年襲一巡狩,封泰山,禪梁父
皇帝正式行封禪大典有:
秦始皇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漢武帝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四月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四月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四月
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三月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三月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
漢光武帝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
唐高宗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 高宗行初獻禮畢,武後升壇亞獻
唐玄宗
開元十三年(725年)十月
宋真宗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
共計6位(如計武後則為7位)皇帝,11次封禪
此為正式封禪大典數據,其餘巡幸泰山一般性祭祀不算。宋真宗為最後一次。明朝朱元璋貶泰山,泰山在明朝失去至高無上的地位。清朝雖恢復了泰山的地位,多有封贈,康熙乾隆南巡亦至泰山祭祀,但未舉行過封禪大典,一般祭祀在宮中象徵性舉行並譴官員至泰山代理。封禪大典在古代有特殊的意義,有嚴格的條件和要求,宋真宗是偽造天書才得以成行。所以並非皇帝親自來泰山祭祀就是封禪。
2. 哪些皇帝登過泰山
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唐高宗李治等。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第一位皇帝,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地方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
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朝統一中國後,始皇帝於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東方,先到鄒嶧山,行祭禮,刻石頌秦功業。同時召集齊、魯的儒生稽考封禪禮儀,眾儒生諸說不一。
始皇帝遂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時祭文和祭禮秘而不傳。
2、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中國古代的第二個封建王朝漢的皇帝,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
劉徹生於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41年登基。他是景帝第十子,母親王娡是景帝第二任皇後。
劉徹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去世於公元前87年(後元二年二月丁卯日)。
漢武帝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那一時期亦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
此外,漢武帝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其在位期間,曾用年號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後元。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群臣東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頂立石。之後,東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禪禮儀:至梁父山禮祠「地主」神;
其後舉行封祀禮,在山下東方建封壇,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後,武帝獨與侍中奉車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禮。
3、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726年)十月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從東都紫微城出發,至泰山封禪。
4、宋真宗趙恆
宋真宗趙恆(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第三子,母親為元德皇後李氏。初名趙德昌,後改趙元休、趙元侃。
趙恆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恆。至道三年(997年),即位為帝。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於政事。
景德元年(1004年),趙恆北上親征,與入侵的遼軍會戰於澶淵。局勢有利於北宋,但因趙恆懼於遼的聲勢,並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不顧寇準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
此後,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咸平之治」。 趙恆在位後期,任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趙恆也沉溺於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
乾興元年(1022年),趙恆駕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累加謚號為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廟號真宗。葬於永定陵。
趙恆好文學,擅書法。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即出自他《勵學篇》。有《御制集》三百卷,今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詩》錄有其詩。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發,千乘萬騎,東封泰山。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詔王旦撰《封祀壇頌》、王欽若撰《社首壇頌》、陳堯叟撰《朝覲壇頌》,各立碑山下。現唯王旦《封祀壇頌碑》尚存於岱廟院內。
5、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字為善,祖籍隴西成紀,唐朝第三位皇帝(649至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 扈從儀仗,武後率內外命婦,從東都紫微城出發,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於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
十二月雲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在社首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
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次日登岱頂,封玉策於「登封壇」;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禪壇」祭地神,高宗行初獻禮畢,武後升壇亞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始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隆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山封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徹
3. 歷代帝王在嵩山封禪都有哪些按年代排。
三皇五帝
周天子
漢武帝 西漢 元封元年 (公元前110年)
漢宣帝 西漢
漢光武專帝 東漢
魏屬文帝 三國·魏
北魏太武帝 北魏 太延元年 (公元435年)
北魏孝文帝 北魏 太和十八年 (公元495年)
唐高宗 唐 永淳元年 (公元682年)
唐睿宗 唐 垂拱四年 (公元688年)
武則天 武周 天冊元年 (公元695年)
萬歲登封元年(公元696年)
久視元年 (公元700年)
金宣宗 金
清高宗(乾隆) 清 乾隆十五年 (公元1750年)
清康熙
清咸豐
清雍正
4. 請問歷史上是那個皇帝第一次登上泰山的
傳說第一個到泰山封禪的帝王是秦始皇,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後一個到泰山封版禪的帝王是宋真宗.
秦始皇權封禪泰山,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國家;
西漢武帝封禪泰山,武帝雄才大略,掃除邊患;
東漢光武帝封禪泰山,消除割據,平定天下,光武中興;
唐高宗封禪泰山
(中國歷史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也曾封禪泰山)
唐玄宗封禪泰山,開元盛世,國力昌盛,且一改封禪誥文秘而不傳的規則;
宋真宗封禪泰山,導演了一幕「天書從天而降」的鬧劇,自此之後,帝王泰山封禪的歷史也就嘎然而止。
5.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皇帝在泰山封禪有多少
一、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
1、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2、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3、歷史上真正完成封禪大典的皇帝有七位: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周聖德神皇(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
其中女皇武則天是唯一一個封於嵩山的皇帝,也是唯一一個由亡國之君的封禪(武周只傳一代)。其他六個男皇帝都是封禪泰山。
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 正義 》解釋:「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這種看來簡易明了的儀式,何以成為歷代帝王神乎其事、無比隆重的盛典,其中究竟有何奧妙?自《史記·封禪書》出,封禪始於秦始皇之說幾成定論,南宋馬端臨更直斥「七十二家」封禪之說是「陋儒之見」,「詩書所不載,非事實」。而恰恰是司馬遷在《封禪書》開篇就寫得明明白白,封禪大典「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厥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
須知《封禪書》之於司馬遷有極特殊的意義:其父司馬談因病未能隨漢武帝行封禪,作為太史官的終生遺憾,臨終前「執遷手泣」,悲嘆,「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邊夫」(《太史公自序》)此言能不使司馬遷刻骨銘心,剔抉搜羅封禪史料,「殫精竭慮靡辭」以赴?況且司馬遷以刑餘之身,完全靠「重於泰山」的精神力量從事他的「名山事業」,使他不敢對泰山封禪著述有絲毫懈怠。由於種種原因,他未能對封禪起源作出清晰描述,但司馬父子對一這問題的探索和肯定卻明白無誤。無視這一事實,該不該算做「陋儒之見」呢?
如果不抱先入為主的偏見,就不難看到前人對封禪起源的追溯。那位孜孜不倦地追周禮,畢生以「克己復禮」為已任的孔老夫子,曾往來汲汲於泰山,尋覓封禪大禮的遺跡,「觀易姓而王可得而數者七十餘人,不得而數者萬數也」(《韓詩外傳》),以至在向弟子們傳授六藝的時候,尷尬地說:「其俎豆之禮不章,蓋難言之」遺憾地留下了空白。比司馬遷早五百多年的管子曾經談到過封禪,可惜《 管子 》一書中的《 封禪篇 》早已亡佚,現存該篇是從《史記·封禪書》中補抄的。
它保存了關於封禪起源的一段珍貴史料:「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雲雲;虙羲封泰山,禪雲雲;神農封泰山,禪雲雲;炎帝封泰山,禪雲雲;黃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雲雲;帝嚳封泰山,禪雲雲;堯封泰山禪雲雲,舜封泰山,禪雲雲;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雲雲;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得封禪。」《路史》中記載,作為炎帝後裔的蚩尤「興封禪」,也透出封禪起源的消息。以上諸說,顯示了封禪起源的縱向系統。它雖開法構成信史,卻有重要的參照價值。
歷代帝王泰山封禪
秦始皇封禪
秦朝統一中國後,始皇帝於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東方,先到鄒嶧山,行祭禮,刻石頌秦功業。同時召集齊、魯的儒生稽考封禪禮儀,眾儒生諸說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時祭文和祭禮秘而不傳。
其實質則為鞏固皇權,粉飾太平,帶有一種君權神授的意味。
漢武帝封禪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群臣東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頂立石。之後,東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禪禮儀:至梁父山禮祠「地主」神;其後舉行封祀禮,在山下東方建封壇,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後,武帝獨與侍中奉車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禮;第二天自岱陰下,按祭後土的禮儀,禪泰山東北麓的肅然山。封禪結束後,漢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賀,並改年號元鼎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縣奉祀泰山,名為奉高縣。此後,漢武帝又曾五次來泰山舉行封禪儀式。
漢光武帝封禪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 1500 餘人整修山道,騶騎3000餘人在登封台上壘方石。十五日開始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東南方燔柴祭天。禮畢,乘輦登山,至岱頂少憩後更衣行封禮。二十五日禪梁父山,改年號為建武中元。
唐高宗封禪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 唐高宗率文武百官、 扈從儀仗,武後率內外命婦,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於闐、波斯、 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十二月雲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在社首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次日登岱頂,封玉策於「登封壇」;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禪壇」祭地神,高宗行初獻禮畢,武後升壇亞獻。封禪結束後在朝覲壇接受群臣朝賀,下詔立「登封」、「降禪」、「朝覲」三碑,稱封祀壇為「舞鶴台」、登封壇為「萬歲台」、降禪壇為「景雲台」,改元乾封,改奉高縣為乾封縣。
唐玄宗封禪
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726年)十月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東至泰山封禪。封禪禮沿襲乾封舊制。封禪後, 封泰山神為「 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玄宗親自撰書《紀泰山鉻》,勒於岱頂大觀峰,並令中書令張說撰《封祀壇頌》、侍中源乾曜撰《 社首壇頌 》、禮部尚書蘇?撰《朝覲壇頌》,均勒石紀德。
宋真宗封禪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發,千乘萬騎,東封泰山。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詔王旦撰《封祀壇頌》、王欽若撰《社首壇頌》、陳堯叟撰《朝覲壇頌》,各立碑山下。現唯王旦《封祀壇頌碑》尚存於岱廟院內。
參考鏈接:網路-泰山封禪
6. 都那些皇帝到過嵩山啊
三皇五帝
周天子
漢武帝 西漢 元封元年 (公元前110年)
漢宣帝 西漢
漢光武帝版 東漢
魏權文帝 三國·魏
北魏太武帝 北魏 太延元年 (公元435年)
北魏孝文帝 北魏 太和十八年 (公元495年)
唐高宗 唐 永淳元年 (公元682年)
唐睿宗 唐 垂拱四年 (公元688年)
武則天 武周 天冊元年 (公元695年)
萬歲登封元年(公元696年)
久視元年 (公元700年)
金宣宗 金
清高宗(乾隆) 清 乾隆十五年 (公元1750年)
清康熙
清咸豐
清雍正
7. 歷史上哪個皇帝被河南嵩山少林寺就了
很經典的故事 十八棍僧救唐王,這是屬於演義的故事,歷史上還真沒有那個皇帝是少林寺救得。
8. 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來過嵩山
唐高宗與武則天實現了這一夙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四位登泰山封禪的皇帝。在此之前,回曾有三位皇帝登泰山封禪答:第一位是秦始皇,他在統一六國之後,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於秦二十八年(前219年)登泰山封禪,祭告天地,顯示他的成功;第二位是漢武帝劉徹,他在大展宏圖之後,又獲寶鼎,政局空前穩固,於漢元封元年(前110年)登泰山封禪,祭告成功;第三位是漢光武帝劉秀,他在消除割據局面的過程中,苦心經營30多年,終於換得了天下太平,於漢建武中元元年(56年)二月舉行了泰山封禪大禮。在唐高宗封禪泰山之後,又有唐玄宗、宋真宗封禪泰山。若把武則天女皇封禪中嶽嵩山計算在內,歷史上僅有七位帝王行過此種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