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梵蒂岡有多少年歷史
梵蒂岡
VATICAN
面積 0.44平方公里。
人口 1380人,常住人口僅540人。民族:義大利人為主
宗教:天主教為國教,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教皇教廷所在地
語言:義大利語和拉丁語。
貨幣:里拉
國花:白百合花
簡史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紀,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酥門徒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紀念。到了15至16世紀,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聖彼得堡教堂,成為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公元756年,法蘭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區域送給教皇。其後教皇權勢日益擴張,在義大利中部出現了以教皇為君主的教皇國。1870年義大利統一後,教皇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1929年,義大利政府同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皇。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公元8世紀中期,法蘭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周圍地區贈送給統治羅馬城的教皇,不久形成教皇國。19世紀中期後,義大利完成統一,收回教皇轄地,迫使教皇退居梵蒂岡。1929年,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主權屬於教皇。
『貳』 梵蒂岡有多少年歷史
答:梵蒂岡有1900多年歷史。
梵蒂岡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僅相當於北京故宮五分之三回大,是一個答典型的城中之國。靠近蒂伯河南岸,位於羅馬城內。該國建於公元3世紀,歷史上有宗教與管理功能,現為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主權國家, 城中心坐落著聖彼得大教堂,內有眾多藝術家的傑作,是世界上最壯麗的教堂之一。從教堂塔頂可俯瞰整個聖彼得廣場,羅馬景色也盡收眼底。收藏於梵蒂岡博物館的藝術品多為繪畫作品,歷史悠久、數量眾多,包括許多藝術珍品,值得一看。
梵蒂岡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教宗是梵蒂岡的首腦,有最高立法、司法、行政權。教宗自稱「基督在世代表」,是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教宗由樞機主教2/3多數選出,終身任職。樞機主教團是教宗的咨詢機構。教宗的選舉是梵蒂岡神聖而庄嚴的事情。由於教宗的任職是終身制,
新任教宗的選舉均在前任教皇去世後才慎重舉行。新任教宗必須得到2/3以上的選票才能當選新任教宗就職彌撒當地時間上午9時30分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舉行,100多國和地區派出慶賀團出席祝賀,馬英九與夫人周美青率慶賀團出席祝賀.
『叄』 彼得大教堂有幾年的歷史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譯為梵蒂岡聖伯鐸大殿,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回教堂最初是答由君士坦丁大帝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的,於西元326年落成。聖彼得大教堂是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與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 16世紀教皇朱利奧二世決定重建聖彼得天獨厚教堂,並於1506年破土動工。在長達120年的重建過程中,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
『肆』 梵蒂岡有聖彼得大教堂嗎
這里有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聖彼得大教堂,有馳名世界、「價與天齊」收藏豐富的梵蒂岡博物館....
有!
----------------------------------------------
國名: 梵蒂岡城國(The Vatican City State,Statodellà Cittàdel Vatican)。
面積:0.44平方公里。 與天安門廣場一樣大。
國徽:即教皇徽,是梵蒂岡。
人口:1380人,常住人口僅540人。主要是義大利人。
官方語言:為義大利語和拉丁語。
宗教:信奉天主教。
貨幣單位:歐元,里拉
國際電話區號:379。
首都:梵蒂岡城(Cittàdel Vaticano)。
國花:白百合
國旗: 呈正方形,由金黃色和銀白色兩個豎長方形組成。傳說金黃和銀白兩色是耶穌12門徒之一聖彼得的兩把鑰匙的顏色。右側的白色旗地中,繪有教皇保羅六世的皇徽。
國徽:即教皇徽,是梵蒂岡城國的標志。為盾徽。盾面為紅色,其上有兩把交叉著的鑰匙和一頂羅馬教皇的三重冠冕。紅色在歷史上曾是天主教教堂的顏色;金黃色和銀白色的兩把鑰匙傳說是基督給聖彼得(《聖經》中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象徵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權力都交給他;三重冠是主教冠和人間的皇冠結合產生的。羅馬教皇自稱是基督在世上的代表,教皇又是梵蒂岡的首腦,有最高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權,所以皇冠為三重。
教皇:
約瑟夫·拉青格,2005年4月當選第265任天主教羅馬教皇,稱為本篤十六世。
自然地理
面積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是歐洲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同時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羅馬教廷的所在地。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國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於城東南的聖彼得廣場外,三面都有城牆環繞。它地處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牆為國界。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
簡言之,梵蒂岡城,是梵蒂岡的首都,亦即國家,故曰「城國」。
歷史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梵蒂岡原為中世紀教皇國的中心。公元4世紀開始,羅馬城主教利用羅馬帝國的衰亡,乘機掠奪土地,6世紀時獲得羅馬城的實際統治權,稱為「教皇」。
早在公元4世紀,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穌門徒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紀念。到了15至16世紀,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聖彼得堡教堂,成為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
公元756年,法蘭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的區域送給教皇(教會史上稱為「丕平獻土」),後來成為西歐教會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義大利境內成立了以羅馬為首都的教皇國,直轄領土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以上。
1870年8月,羅馬爆發了反抗教皇政權的人民起義,義大利國王進駐羅馬,義大利完成統一,教皇權力被剝奪,並被迫退居羅馬城內西北角梵蒂岡。
1929年2月11日,義大利政府同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皇。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政治
梵蒂岡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教皇是國家元首,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精神領袖。教皇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於一身。教皇自稱「基督在世代表」,是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教皇由紅衣主教2/3多數選出,終身任職。紅衣主教團是教皇的咨詢機構。教皇的選舉是梵蒂岡神聖而庄嚴的事情。由於教皇的任職是終身制,新任教皇的選舉均在前任教皇去世後才慎重舉行。新任教皇必須得到2/3以上的選票才能當選。
梵蒂岡的國徽集中說明了教皇在城國的地位。國徽的圖案是:兩把交叉著的天國鑰匙,托著教皇登基時的帽子。這種稱作「三重冠」的帽子,有上中下三層,象徵著教皇擁有的神權、立法權和司法權。關於「神權」,當時在西方是封建專制的靈魂,和東方的「皇帝」起一樣的作用。
在梵蒂岡,一切權力集中於教皇,迷信教皇,把他奉若神明,也要迷信神職人員。教皇自稱為「基督在世代表」,教皇任職是終身的,但不能世襲。教皇死後,有紅衣主教團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選票選出新教皇。屆時,各國紅衣主教都奔赴梵蒂岡,聚集在西斯廷小教堂,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進行選舉。如264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是1978年10月16日當選的。他原是波蘭人,原名卡羅爾·沃依蒂瓦,他是四個半世紀以來第一個非義大利人教皇,登基後不久,他便為義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平反昭雪,指出17世紀30年代宗教裁判所對伽利略的審判「不公正」。
生產生活
梵蒂岡實質上是坐落在義大利境內的「國中之國」,和其他所有國家不同的是,這個國家境內沒有田野,沒有農業,沒有工業,沒有礦產資源。國民的生產生活必需品,譬如自來水、電力、食品、燃料、煤氣等統統由義大利供給。梵蒂岡建有火車站,通過862米長的鐵路聯結羅馬城內。這個國家沒有工農業生產,也沒有軍隊,僅有一支人員寥寥無幾的警衛在負責國家的安全工作和保衛教皇的安全及參加宗教儀式。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梵蒂岡有它自己的一整套機構和部門。教皇的咨詢機構是紅衣主教團,由紅衣主教、副主教和神父共145名組成。梵蒂岡和近161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是世界各國天主教會的領導中心。教皇下設有教廷國務卿並設有10個聖部,每個聖部負責處理一項宗教專門任務。此外還有秘書處、法庭、專門辦公室等。
有自己的貨幣、郵政、電訊、民政機構。在許多國家有大量的土地和投資,又有大量黃金和外匯儲備,是一個龐大的國際金融托拉斯。境內有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等宮廷建築,內有米開朗琪羅的壁畫;梵蒂岡博物館、圖書館與美術館藏有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珍貴文物和藝術作品。
梵蒂岡的運輸系統是一個小型系統,沒有機場和高速公路,只有一個直升機場(被使用為首腦官員參觀梵蒂岡情況)羅馬向梵蒂岡提供第二個機場服務。
經濟
這里有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聖彼得大教堂,有馳名世界、「價與天齊」收藏豐富的梵蒂岡博物館,教皇官邸拉特蘭宮,綠草如茵的後花園,有自己的貨幣。1980年財政的公開收入,旅遊、郵票收入200億里拉,占總收入3%;不動產的收入110萬里拉,佔2%;特別財產的利息收入600億里拉,佔9%;宗教事業銀行利上交2700億里拉,佔40%,向教皇贈送的貢款900億里拉,佔13%;教施捨款2250億里拉,佔33%。梵蒂岡的貨幣與義大利的里拉通用。
梵蒂岡有自己國家的郵政、電訊系統,設有國際信息通訊社和梵蒂岡廣播電台。廣播電台建成於1957年,它的電台每天24小時以36種語言向全世界各地廣播。梵蒂岡有自己的報紙《羅馬觀察家報》、雜志《教廷文匯》月刊,每年還出版《教廷年鑒》。它是世界上唯一的講拉丁語的國家。它在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駐有「聖使」、「代理聖使」和「相當宗教代表」。「聖使」相當於大使,「代理聖使」相當於公使,「宗教代表」則僅僅是教皇的宗教代表,在法律上不執行外交職權。梵蒂岡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派有常駐觀察員。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羅馬派有駐梵蒂岡的使節。通過他們控制駐在國天主教教士的活動,並參加國際政治、經濟活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梵蒂岡還是一個大的國際金融托拉斯。它在義大利和許多國家巨額的投資和大量的房地產,有「國際金融帝國」之稱。據西方報刊估計,梵蒂岡在北美和西歐國家的投資歷高達幾百億美元,它的黃金和外儲備超過100億美元。美國的摩根財團是梵蒂岡資產的最大代理人。梵蒂岡的財產狀況素不公布,銀行業務極端保密。它有三個經濟組織:一是梵蒂岡銀行,又稱宗教事務銀行,主要負責梵蒂岡的金融事務,直接對教皇負責,並接受紅衣主教都督委員監督。該行成立於1942年,凈資產約30-40億美元,與世界上200多家銀行有業務往來。二是梵蒂岡城國的教皇委員會,負責經營梵蒂岡電台、鐵路、郵政電訊和其他機構。三是羅馬教皇資產管理處,下分一般部門和特別部門。一般部門主要掌管在義大利的動產和不動產,凈資產近20億美元。據估計,梵蒂岡在義大利擁有40多萬公頃土地。梵蒂岡資本滲透到義大利銀行信貸系統,以及電氣、化學、冶金、紡織、食品等工業部門。特別部門具有投資公司的性質,它在北美和歐洲許多國家擁有股票、債券和不動產約有6億美元。
按他們的商務禮俗,容易為他們爽快的作風所昧而疏於防範,可是,他們是絕對不馬虎的。當地人在飲食上,對麵食的吃法挺講究,拜會一定事先預約。宜穿三件式的西裝。時間十分寶貴,約會最宜訂在一大早或午餐後一兩個小時內。對人熱情友善,重視禮貌,表現客氣。
梵蒂岡的藝術傑作,主要集中在聖彼得廣場、聖彼得教堂、梵蒂岡博物館和西斯廷小教堂。
外交
梵蒂岡同161個國家和地區有正式外交關系,在聯合國設常駐觀察員。
與中國關系:梵蒂岡與中國無外交關系。
梵蒂岡與中國關系是很微妙的。據說將會有重大突破。
梵蒂岡是不多的和台灣保持外交關系的重要國家,而且在它的影響下,很多保守的天主教國家也與台灣保持外交關系。
這次教皇的葬禮就邀請了台灣領導人,而大陸一直就和梵蒂岡有著重大的分歧,主要是在教會的組織方面,中國堅持不讓梵蒂岡插手。另外,也與中國的宗教政策比較特殊有關。
不過,梵蒂岡近年來雖然在社會觀念上仍然堅持保守的觀點,比如反對節育和墮胎,在政治觀點上趨於開放,因此,很多觀察家認為,新教皇上台後,將放棄和台灣的關系,而轉向中國大陸,畢竟在中國大陸有著近5000萬的教徒(據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20多年前,當教皇剛剛上台的時候,全世界70%的天主教徒在歐洲,而現在60%的教徒在亞非拉,特別是在非洲。因此新教皇的選舉,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來自亞非拉的主教們,據說巴西的主教希望非常大。
不管怎麼,中國政府已經表示,願意和梵蒂岡發展友好關系,只要梵蒂岡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
梵蒂岡廣播電台 (Vatican Radio)
羅馬天主教廷創辦的國際宗教廣播電台,1931年2月從梵蒂岡城播出,1939年正式設立,是教皇和世界各地天主教徒聯系的紐帶,世界上最早開辦的的宗教性國際廣播電台。1997年時使用33種語言對世界各地廣播,短波發射機最大功率500千瓦。該台以傳播天主教教義、轉播聖彼得教堂的彌撒、報道教皇和羅馬教廷的活動為主要內容。音樂節目以古典音樂為主,從60年代末起,增加了為青年教徒播送有宗教內容的流行音樂。經費來自宗教團體和個人自願捐贈。
『伍』 梵蒂岡人歷史
梵蒂來岡
VATICAN
面積 0.44平方公里。源
人口 1380人,常住人口僅540人。民族:義大利人為主
宗教:天主教為國教,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教皇教廷所在地
語言:義大利語和拉丁語。
貨幣:里拉
國花:白百合花
簡史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紀,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酥門徒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紀念。到了15至16世紀,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聖彼得堡教堂,成為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公元756年,法蘭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區域送給教皇。其後教皇權勢日益擴張,在義大利中部出現了以教皇為君主的教皇國。1870年義大利統一後,教皇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1929年,義大利政府同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皇。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公元8世紀中期,法蘭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周圍地區贈送給統治羅馬城的教皇,不久形成教皇國。19世紀中期後,義大利完成統一,收回教皇轄地,迫使教皇退居梵蒂岡。1929年,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主權屬於教皇。
『陸』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存在多少年了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存在1689年了。
聖彼得大教堂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6-333年在聖伯多祿墓地上回修建答的,稱老聖伯多祿大教堂,於西元326年落成。呈羅馬式建築和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屬世界最大的教堂。多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雕塑藝術。兩千年前的簡單墓地,四百年後修建了一座長方形會堂,後來毀於戰亂,一千年後尼古拉五世頒發重建命令,之後就是長達120年的重建,先後由義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主持設計施工,布拉曼特來了,米開朗基羅來了,德拉·波爾塔來了,卡洛·馬泰爾也來了。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臉肅穆的教宗烏爾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禮。
『柒』 聖彼得大教堂的歷史是什麼開放的時間是什麼時間
聖彼得大教堂-概述
聖彼得大教堂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與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位於梵蒂岡,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6-333年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稱老聖彼得大教堂,於西元326年落成。16世紀,教皇朱利奧二世決定重建聖彼得大教堂,並於是1506年破土動工。在長達120年的重建過程中,義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布拉曼特、米開朗琪羅、德拉·波爾塔和卡洛·馬泰爾相繼主持過設計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稱新聖彼得大教堂。1870年以來的重要宗教儀式均在此舉行。呈羅馬式和巴羅克式建築風格,屬世界最大的教堂。登教堂正中的圓穹頂部可眺望羅馬全城;在圓穹內的環形平台上,可俯視教堂內部,欣賞圓穹內壁的大型鑲嵌畫。多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的壁畫、雕塑藝術。
兩千年前的簡單墓地,四百年後修建了一座長方形會堂,後來毀於戰亂,一千年後尼古拉五世頒發重建命令,之後就是長達120年的重建,先後由義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住持設計施工,布拉曼特來了,米開朗琪羅來了,德拉·波爾塔來了,卡洛·馬泰爾也來了。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臉肅穆的教皇烏爾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禮。
聖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廣場就是聞名世界的聖彼得廣場,建於1667年,住持設計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筆賦予了廣場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式柱子永恆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絕倫的聖者塑像四百年來一直訴說著當年這個才華橫溢的建築天才的名字:貝爾尼尼——巴洛克藝術之父。
『捌』 聖彼得大教堂有哪些歷史淵源
梵蒂岡在羅馬帝國時代原本是一片沼澤地,後被整建為競技場。其間皇帝卡利戈拉從埃及運來一座方形尖碑,以點綴這座競技場。公元64年,耶穌的十二門徒之首——彼得在此殉難,並葬於附近的異教徒公墓。到了4世紀時,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將這片土地贈予基督教會,並在聖彼得陵墓上建造了第一座教堂。8世紀時,倫巴底人的侵擾,使得教皇史蒂芬二世求助於法蘭克國王丕平。丕平不但擊退了倫巴底人,還將羅馬及其鄰近的地區全部贈予教皇,造就了「教皇國」的產生。君士坦丁時代興建的教堂到了15世紀己岌岌可危,1452年教皇尼古拉五世曾下令整修舊教堂,但整建工程卻隨著教皇的去世而告終結。1506年,教皇朱利爾斯二世接受建築師布拉曼特的建議,決定將舊教堂全面改建。極具野心的布拉曼特說:「我要建造一座優於君士坦丁大帝會堂的巴特農。」工程浩大、資金不足又使得改建進度停滯不前,加上教廷日益腐化,宗教改革風起雲涌,種種的因素致使布拉曼特去世時,新教堂只豎立了四根圓柱。接手的拉斐爾繼續進行教堂的修建,企圖將布拉曼特約設計全盤改變,不過也未能實現。1520年,帕魯奇繼續工作,恢復了布拉曼特最初的構想,16年後接任他的建築師小聖加羅也隨其足跡進行。1546年,米開朗基羅以老暮之年出任總監督一職。他保存了原建築架構,但新創了一個巨大的圓頂,此舉為世人稱道。建築結構最後完工的教堂正面由馬德諾完成。教堂內部則多出於貝爾尼尼之手,隨後他又完成了名垂不朽的傑作—聖彼得廣場。
『玖』 聖彼得大教堂有哪裡歷史
梵蒂岡在羅馬帝國時代原本是一片沼澤地,後被整建為競技場。其間皇帝卡利戈拉從埃及運來一座方形尖碑,以點綴這座競技場。公元64年,耶穌的十二門徒之首——彼得在此殉難,並葬於附近的異教徒公墓。到了4世紀時,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將這片土地贈予基督教會,並在聖彼得陵墓上建造了第一座教堂。8世紀時,倫巴底人的侵擾,使得教皇史蒂芬二世求助於法蘭克國王丕平。丕平不但擊退了倫巴底人,還將羅馬及其鄰近的地區全部贈予教皇,造就了「教皇國」的產生。君士坦丁時代興建的教堂到了15世紀己岌岌可危,1452年教皇尼古拉五世曾下令整修舊教堂,但整建工程卻隨著教皇的去世而告終結。1506年,教皇朱利爾斯二世接受建築師布拉曼特的建議,決定將舊教堂全面改建。極具野心的布拉曼特說:「我要建造一座優於君士坦丁大帝會堂的巴特農。」工程浩大、資金不足又使得改建進度停滯不前,加上教廷日益腐化,宗教改革風起雲涌,種種的因素致使布拉曼特去世時,新教堂只豎立了四根圓柱。接手的拉斐爾繼續進行教堂的修建,企圖將布拉曼特約設計全盤改變,不過也未能實現。1520年,帕魯奇繼續工作,恢復了布拉曼特最初的構想,16年後接任他的建築師小聖加羅也隨其足跡進行。1546年,米開朗基羅以老暮之年出任總監督一職。他保存了原建築架構,但新創了一個巨大的圓頂,此舉為世人稱道。建築結構最後完工的教堂正面由馬德諾完成。教堂內部則多出於貝爾尼尼之手,隨後他又完成了名垂不朽的傑作——聖彼得廣場。
『拾』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簡介
聖伯多祿大教堂(St.Peter's Basilica),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大殿。由米開朗基羅設計,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雖然並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羅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聖伯多祿大教堂仍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聖伯多祿大教堂的設計。聖伯多祿廣場的設計人是貝尼尼。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
根據天主教會聖傳,聖伯多祿大教堂是宗徒之長聖伯多祿的安葬地點,歷任教宗也大都安葬於此。
聖伯多祿大教堂由於其禮儀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聖地點之一。教宗每年會在此舉行多個儀式,包括聖殿內外的人數,每次約有一萬五千人到八萬人參與。聖伯多祿大教堂與基督教歷史上許多事件都有很強的關聯,早期基督教、教宗國、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