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香港歷史是怎麼回歸的

香港歷史是怎麼回歸的

發布時間:2021-03-04 00:08:54

『壹』 有關香港回歸的歷史

1842年《南京條約復》割香制港島給英國,1860年《北京條約》割九龍司一區給英國,19世紀90年年瓜分狂潮割新界給英國,至此整個香港被英國佔領。20世紀後期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1984年雙方簽訂協議,中國於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儀式在香港舉行

『貳』 香港回歸的歷史淵源及過程

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清廷戰敗,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咸豐十年即1860年,又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國強行租借,香港地區遂全部歸英國人管理。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

清政府被迫在英軍艦上簽訂《南京條約》
(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條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

中英官員在邊界樹碑
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

香港
圖冊 4張
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模式、法律和社會制度,五十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叄』 香港回歸歷史

1841年,英國強佔香港島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帝為此下了幾十道諭旨,一些封疆大吏也曾上折具奏,但清政府沒有能力捍衛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
北京政府時期,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和1921年的華盛頓會議上,中國代表曾提出收回租借地的問題。但終因英國的頑拒和當時軍閥混戰、政局不穩和缺乏實力作外交的後盾而嚴重受挫。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宣言中,明確提出了廢除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的奮斗目標,其中將取消列強在華租借地放在突出的地位。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從來沒有向英國正式提出過歸還九龍租借地。從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本來有兩次機會收回香港和九龍租借地。可是,蔣介石政府執行錯誤政策,又兩次坐失收復良機。
香港回歸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和港人治港方針的成功實踐。收復香港的百餘年歷史,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落後必挨打、弱國無外交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幾代人為之奮斗的夙願。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從1841年英國武力侵佔香港島開始至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一個半世紀,中國經歷了晚清時期、民國(包括北京政府和國民政府)時期和新中國時期。無論是清政府還是民國時期的北京政府和國民政府,都曾為收復香港進行過努力。但是,所有這些努力都失敗了。歷史表明,只有新中國才能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幾代人為之奮斗的夙願。在香港回歸已在眼前的今天,全面地回顧一下百餘年來我國收復香港的艱苦歷程,將有助於真正理解香港回歸祖國的深刻含義,並從中得到應有啟示。

英國強佔香港島及清政府武力收復香港島計劃的破滅

自1841年1月英國武力強佔香港島起,清政府即開展了收復該島的斗爭。為了說明這一斗爭的情況,首先必須弄清英國佔領該島的經過。
迄至目前為止,一些著述和傳媒是這樣描述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如何佔領香港島的:1840年8月英軍在佔領定海之後,北上到達天津白河口,驚慌失措的清政府急派直隸總督琦善去大沽與英國全權使臣懿律和義律談判。1841年1月25日,琦善與英國簽訂了臭名昭著的《穿鼻草約》,條約第一款就是將香港島割與英國。第二天,英國軍隊就佔領了香港島。這種說法似乎認為英國佔領香港島有確實的「條約根據」。其實英國是在毫無條約根據的情況下強占該島的,道光帝事先既未曾聞知,更未予允准。因此才有亟謀收復之舉。
依據中英兩國的檔案記載,1840年8月30日,義律去天津大沽曾向清政府遞交《巴麥尊子爵給中國皇帝欽命宰相書》,提出割讓東南沿海一島或數島給英國等侵略要求。琦善根據道光帝的旨意拒絕了英方提出的侵略要求,勸說英軍退回廣東再繼續談判。幾個月之後,琦善抵達廣州繼續與英方交涉。道光帝明確指示琦善,如果英方堅持其侵略要求,即採取果斷措施,堅決用武力抗擊侵略者。但是琦善懾於英軍船堅炮利,力求妥協。由於道光帝的態度非常強硬,因此琦善在與義律談判時只同意賠償煙價,拒絕割讓香港島。1841年1月7日,英軍野蠻地攻佔了虎門口的大角、沙角,隨即又提出霸佔沙角等要求。琦善在英軍武力脅迫下,萬般無奈,復照英方,英軍若退還定海、沙角等處,可奏請道光帝於珠江口外給予「寄寓一所」。1月14日,義律提出割佔九龍尖沙咀、香港兩地。琦善答以只能選擇一處「寄寓泊船」,俟英方選定後,再由他上奏請旨。1月20日,義律突然宣布,他已經與琦善達成共有四項內容的「初步協定」,其中第一項就是將香港島及港口割讓與英王。1月26日,英軍在沒有任何條約依據的情況下,悍然侵佔了香港島。1月27—28日,義律為了迫使中方承認其侵佔香港島為合法,又迫不及待地與琦善在蓮花山進行會談。兩人在英方提出的重要條款,即割讓香港島和通商等問題上發生了爭執,琦善表示對義律所擬定的協定草案再行籌思後方能具復。由此可見,1月20日義律宣布的「初步協定」實屬無稽之談。1月30日,英方又故伎重演,英國遠征軍海軍司令伯麥照會中方大鵬協副將賴恩爵,再次謊稱義律已與琦善「說定諸事,議將香港全島地方讓給英國主掌,已有文據在案,」並要求撤走島上各處的中國官兵。兩天之後,英軍又在香港島張貼告示,妄稱「現經與欽差大臣爵閣部堂議定諸事,將香港等處全島讓給英國寄居主掌,已有文據在案。是以香港等處居民,現系歸屬大英國主之子民」。歷史事實是,琦善在英軍炮口下,確有允許代為奏懇皇帝,准許英人在香港寄寓泊船之意。但是,當時香港一詞,並非指香港全島,而僅僅指該島西南今香港仔一隅之地。英方卻故意將一隅變成了全島,將「寄寓泊船」變為割占,將「代為奏懇」說成是「議定諸事」、「已有文據在案」。這充分說明英國這個老牌殖民帝國在外交上是如何不擇手段的。
英國武力侵佔香港島以後,清政府極為震驚,立即為武力收回香港島進行了部署。1841年2月26日,道光帝收到廣東巡撫怡良關於琦善將該島擅與英人、英軍侵佔香港島並擅出偽示的奏摺,即認定英軍侵佔香港島是琦善越權私與造成的,諭稱:「朕君臨天下,尺土一民,莫非國家所有,琦善擅與香港,擅准通商,膽敢乞朕恩施格外,」並下令將琦善革職鎖拿解京,查抄所有家產。道光帝嚴懲琦善絕非偶然,他對琦善在廣東一味向英人妥協的行徑早就不滿。1月27日道光帝得知大角、沙角炮台失守,即刻下令將琦善交部議處。三天後,他又命御前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戶部尚書隆文、湖南提督楊芳為參贊大臣,南下征討英國侵略者。英軍侵佔香港島後,武力收復香港島就成了奕山等人南下征戰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時奕山等人還在南下途中,道光帝降旨稱:「即使香港並非險要,亦必設法趕緊收回,斷不準給予該夷,致滋後患。」之後他又接二連三地下達收復香港島的諭旨:「至該逆所佔香港,務須設法克復,使該逆永絕窺伺,方為不負委任。」豈知道光帝下令調集的奕山軍隊人數雖然數倍於英軍,但全部是陸軍,只能由陸上防守廣州,根本無力進攻港島。1841年5月18日,英軍幾乎傾巢出動,前往進攻廣州。奕山倉促應戰,清軍大敗,廣州城外炮台全部失陷,奕山被迫訂立「城下之盟」,在一星期內交付了600萬元賠款,並把軍隊撤出了廣州城。事後奕山謊報軍情,諱敗為勝,致使道光帝誤認為,英軍於條件得到滿足後從廣州退回港島,是天朝征討「英夷」的勝利。至於香港島,道光帝接受新任兩廣總督祁

『肆』 香港的歷史,發展,及回歸歷程。

香港自秦朝起明復確成為當時的中原制領土,香港包括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1842年至1997年是英國的殖民地,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1984年中英簽訂《中英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

『伍』 香港是如何回歸

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1840年6月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1842年8月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強行割讓香港島。1856年10月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9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

火燒圓明園,清政府被迫於1860年10月24日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強行割讓九龍半島。1898年6月9日,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締結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及附近235個島嶼,總面積975.1平方公里。

即現在所說的「新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滿。這就是香港回歸問題的由來。自1898年至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前,新界、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均受到英國統治。於1980年代,中國為收回香港主權,與英國開始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

歷時兩年,共22輪,談判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秘密磋商階段。從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至1983年6月,雙方主要就原則和程序問題進行幾輪會談,主要是關於香港主權歸屬和駐軍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正式會談階段。

從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雙方就具體實質性問題進行會談,主要是關於未來香港實行的制度、香港過渡時期的安排問題等。在談判桌上,中英雙方起先態度強硬,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認為"主權問題是不能夠談判的"。

英方針對香港的發展問題曾建議"以主權換治權"方案,鄧小平則提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構想。最終,中英雙方都作出一定的讓步,達成一致共識。

(5)香港歷史是怎麼回歸的擴展閱讀:

原因:

前提條件:改革開放實行後,中國的綜合能力日益增強,同時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高;

政策因素: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

法律依據: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頒布;

群眾基礎:港澳同胞的愛國意識強烈,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

准備工作: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重大意義:

「回歸不單是換一面國旗、區旗,更換一些名稱便能落實,還要經過一段心路歷程,對國家民族的認同,而這個轉變,首先發生在法律制度上。」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區政府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六月十日在香港談及《基本法》實施情況時說。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我們掀起了憲制的新序幕,在原有法律不變的原則下,邁進法律史的新里程。」梁愛詩表示,回歸的意義在於香港回到自己祖國的主權下,雖然香港實行與內地不同的制度。

我們與內地和台灣、澳門同胞生活在同一個國土上,同為中華民族,共用同一語文,共享同一文化,共有同一源遠流長的歷史,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國家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回歸前彭定康的政改,使原有直通車的計劃被破壞,如果沒有一個機構去執行立法會的工作,整個政府便會癱瘓。因此,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籌備委員會決定設立臨時立法會。

香港特區剛剛成立,臨時立法會的合法性便受到挑戰,幸而法院在短短一個月內便確定了它的合法地位,否則政府無法運作,社會將陷於混亂。

影響:

主權移交是香港歷史上重要的一頁,對香港影響深遠。主權移交前部份香港人對中國大陸政權的恐懼帶來了移民潮,曾一度造成人才及資金外流。

另一方面,主權移交加速了中國大陸和香港兩地在經濟及社會上的融合。香港政權移交也標志著英國自維多利亞時代以來最光輝的「日不落帝國」時代的終結。

『陸』 香港割讓與回歸的歷史

割讓: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回歸: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

(6)香港歷史是怎麼回歸的擴展閱讀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的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為1106.34平方公里,其中港島80.68平方公里,九龍46.94平方公里,新界978.7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1648.69平方公里。

2015年年中,香港人口約為731萬。其中大部分為華裔人口,非華裔人口佔8.5%。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中,人數較多的主要有:菲律賓籍18.08萬人、印尼籍16.58萬人。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2015年香港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760人。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區,但差不多有半年時間近似溫帶氣候。冬季的溫度可能跌至攝氏10度以下,夏季則往往回升至攝氏31度以上。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間,約佔全年雨量的80%。

『柒』 香港在回歸之前的歷史是怎樣的

過去是英來國殖民地,在1842割讓的源部分,後期又經過兩次強租和劃歸,就是現在整個香港面積。
英國殖民地時期,將香港變為自由港,商貿通行的物流節點,在香港設立總督管理香港各項事務。當時的香港政府都是英國人和印度人為主,中國是做不到什麼官職的,只是基層一般官員。英國統治時期,香港因商貿等發展,稱為亞洲知名,世界一流的城市框架,在80-90年代,是亞洲經濟的代表性領域,金融業務非常好。

『捌』 香港回歸的歷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以毛
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人審時度勢,確立了維持香港現狀,
「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
一九六三年三月,針對國外對中國港澳政策的責難,中
國首次公開聲明,指出香港、澳門這類問題屬於歷史上遺留
下來的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問題,中
國一貫主張,在條件成熟時,經過談判和平解決,在未解決
前維持現狀。
一九七二年三月,中英正式建交前五天,中國常駐聯合國
代表黃華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重申中國對港澳問
題的政策,指出「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佔領的中
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
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所謂的『殖民地』范疇。因
此,不應列入反殖宣言中適用的殖民地地區的名單之內。」
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於同年六月十五日通過決議,向聯
大建議從上述的殖民地名單中刪除香港和澳門。十一月八日,
第二十七屆聯合國大會批准了該特別委員會的報告,確認了中國
對香和澳門。十一月八日,第二十七屆聯合國大會批准了
該特別委員會的報告,確認了中國對香港的立場和要求。
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九日,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北京會
見訪華的港督麥理浩時鄭重指出香港系中國的一部分,但「我們
把香港作為特殊地區、特殊問題來處理,到了一九九七年
香港問題不管如何解決,香港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證,
就是在本世紀末下世紀初相當長的時期內,香港可以搞它的資
本主義,我們搞我們的社會主義,因此請各國投資者放心。」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鄧小平會見訪華的英國首相撒切爾
夫人,就香港問題舉行會談。鄧小平表示,中國政府不能不在一
九九七年收回香港。我們的基本方針就是恢復行使主權並保持
繁榮。這兩者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在保持繁榮方面,中國
希望取得英國的合作.撒切爾夫人訪華之後,中英雙方隨即就香
港的前途問題展開第一階段的談判。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二日,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開始進行第
二階段談判。
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在二十二輪談判之後,中英兩國關於
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草簽。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中英兩國政府首腦在北京正式簽
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
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歷史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宣告在
「一國兩制」的原則下和平解決。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
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負責香港特別行政區
基本法的起草工作。
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互換批准書,
《中英聯合聲明》自此正式生效,香港進入歷時十二年的過渡期。
也就在該聲明生效時,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成立。
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正式成立並開始
工作。
一九九零年四月四日,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
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中英兩國政府首腦簽署關於香港新
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
一九九二年十月,新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單方面拋出違反中英聯
合聲明、違反與基本法相銜接的原則、違反中英之間達成的諒解和
協議的「政改方案」,遭到中方的強烈反對。為使外界了解情況,
中國公布了中英兩國外長間的有關香港問題的七封信函及附件。
一九九三年三月,中方宣布在香港政制問題上將根據與基本法
相銜接的原則「另起爐灶」。
一九九三年四月,中英關於香港九四/九五年選舉安排的談判
在北京開始舉行。

一九九三年四月,中英關於香港九四/九五年選舉安排的談判
在北京開始舉行。
一九九三年七月二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
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的決定。預委會於七月十
六日成立並開展工作。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由於英方單方面中止談判,致使進行了十七
輪的中英關於香港九四/九五年選舉安排的談判破裂。
一九九四年五月,中國銀行在香港首次參與發行港元鈔票。
一九九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九次會議通過決
議:港英最後一屆三級機構於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終止。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日,中英關於香港與內地跨境大型基建委員
會成立。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八日,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大樓舉行
奠基典禮。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一百五十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
員會在北京成立,主任委員為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這標志著中國政
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各項准備工作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宣告組建
完成,將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時起擔負香港防務。
一九九六年三月,籌委會第二次大會決定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臨時立法會。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日,由四百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組成的香港特區
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在北京產生。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一日,推選委員會在香港以無記名投票方式,
選舉五十九歲的董建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
十二月十六日,李鵬總理簽署國務院第二零七號令,任命董建華為香
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正式就職。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經推選委員
會選舉產生。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四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公布特區
第一屆行政會議成員名單。
一月二十五日,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第一次會議互選產生出
臨時立法會主席。
二月十三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正式啟用。
二月二十日,國務院任命由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名的香港特別行政區
二十三名主要官員並公布。
四月二十一日,根據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達成的協議,未攜帶武器
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首批四十名先遣人員進入香港,
為駐港部隊接管香港防務作準備。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
人民解放軍部隊首次踏上祖國這片神聖領土。
五月十日,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三讀通過首個法案——《假日
(一九九七年及一九九八年)條例草案》。
五月十九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第二批六十六名
先遣人員經深圳皇崗口岸進入香港。
五月二十日,香港執業大律師李國能被候任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
推薦為香港特區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五月三十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第三批先遣人員
進入香港。至此,解放軍駐港部隊共有一百九十六名先遣人員
分三批進入香港。
六月三十日午夜,世人矚目的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將在香港會議
展覽中心舉行。儀式之後將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
宣誓就職儀式。香港將在歡慶中開啟「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新紀元。

『玖』 香港回歸的歷史

香港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
英國開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時間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當時清政府戰敗於1842年8月29日與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及鴨脷洲割讓給英國。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再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時稱九龍司地方一區)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給英國管治。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塊大小島嶼總計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給英國,並將租借地稱為「新界」,租期為99年。從1898年7月1日開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從而佔領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雖然《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皆指香港島及鴨脷洲與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承認《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所有相關不平等條約,只承認香港受英國管理,而非英國屬地,並要求英國將香港島和九龍連同新界一並交還。1997年,英國政府決定將香港的主權交還給中國,但同時爭取維持英國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拾』 香港回歸的歷史背景

1982 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鄧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問題與她進行會談。鄧小平同志提出,關於收回香港主權問題,可以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案解決。他強調:「關於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轉餘地。」「應該明確規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雙方最後同意,通過外交途徑商談解決香港問題。
雙方於1984年簽訂協議。
1982 年9 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中英首次揭開了香港前途談判之幕。
雙方在經過首次談判後,發表簡短聲明,表示將會通過外交途徑對香港前途的解決方法進行商談。
第二階段的談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兩開,地點在北方北京。中方團長姚廣、英方團長是駐華大使柯利達。
不過,由於雙方在初期的會議中,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輪會談後,1983年10 月19 、20日,雙方舉行第五輪會談,中英公布中恢復了「有益的」、「有建設性的」形容詞。
1983年12月的第七輪會談後,公報稱雙方回顧了會談的進程和所取得的進展顯示會談已進入新階段。
1984 年4 月,英國外相賀維訪問北京後抵達香港,他在香港發表聲明,公開宣布英國放棄1997 年之後對香港主權。聲明表示:「要達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 年以後仍然繼續由英國管治的協議,是不切實際的設想。」
在此一段期間,香港的行政、立法兩局議員頻頻訪問英國。在1984 年2 月,立法局非官守議員更提出了「羅保動議」,引起各界的爭議。
1984年6 月,談判進入最後階段。7 月份,英國外相賀維再訪北京。8 月1 日,賀維抵港,舉行記者招待會,宣稱中英雙方已同意協議大綱及主要條款。 1984 年9 月26 日,中、英雙方終於在北京草簽香港前途的「聯合聲明」。

閱讀全文

與香港歷史是怎麼回歸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