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們需要了解英國的歷史。用英文怎麼說
是「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Britain」
⑵ 英文翻譯倫敦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
這句話可抄以有很多種翻襲譯,如下:
1.London is a famous historical city.
倫敦是一座歷史名城。
2.London is a city with long history.
倫敦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
3.London is a richly historied city.
倫敦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
以上幾種翻譯都可行。
望採納!thank you!have a nice day!
⑶ 他知道許多關於英國的歷史(兩種英文翻譯)
He knows a lot of British history.
He is an expert of British history.
He is a specialist in British history.
⑷ 倫敦的歷史背景英文版
A brief chronology of English
55 BC Roman invasion of Britain by Julius Caesar.Local inhabitants speak Celtish
AD 43 Roman invasion and occupation.Beginning of Roman rule of Britain.
436 Roman withdrawal from Britain complete.
449 Settlement of Britain by Germanic invaders begins
450-480 Earliest known Old English inscriptions.Old English
1066 William the Conqueror,Duke of Normandy,invades and conquers England.
c1150 Earliest surviving manuscripts in Middle English.Middle English
1348 English replaces Latin as the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in most schools.
1362 English replaces French as the language of law.English is used in Parliament for the first time.
c1388 Chaucer starts writing The Canterbury Tales.
c1400 The Great Vowel Shift begins.
1476 William Caxton establishes the first English printing press.Early Modern English
1564 Shakespeare is born.
1604 Table Alphabeticall,the first English dictionary,is published.
1607 The first permanent English settlement in the New World (Jamestown) is established.
1616 Shakespeare dies.
1623 Shakespeare's First Folio is published
1702 The first daily English-language newspaper,The Daily Courant,is published in London.
1755 Samuel Johnson publishes his English dictionary.
1776 Thomas Jefferson writes the America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1782 Britain abandons its colonies in what is later to become the USA.
1828 Webster publishes his American English dictionary.Late Modern English
1922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is founded.
1928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is published.
⑸ 英國歷史 簡單的英文
早期文明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克爾特人已知使用鐵器,耕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並已使用貨幣。生產力發展促使克爾特社會逐漸分化。羅馬時期公元前55和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中古時期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到7世紀初,入侵者先後建立起7個強國:這個時期史稱「七國時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時是氏族部落組織。入侵過程中,原來的氏族組織解體,隨著生產力發展,土地逐漸變成私有財產,出現了貴族、大土地佔有者、依附農和奴隸。村社成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過渡的形式,一般認為是英國社會封建化過程的開始。6世紀末,基督教傳入英國。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威廉征服後建立起的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約翰被迫於1215年 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主妥協。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文件,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貿易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1380年,國王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為徵集英法百年戰爭戰費,增收人頭稅,導致起義於1381年5月爆發,領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稱「瓦特.泰勒起義」。起義雖遭失敗,但震撼了英國的封建農奴制度。14世紀末,英國農奴制實際上已經解體。15世紀時,絕大多數農奴贖得人身自由,成為自耕農,他們在法律地位上分為自由領有農和公簿持有農。貨幣地租成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階級也發生變化,從富裕農民、佔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貴族中產生新貴族,他們採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舊貴族的統治陷入危機,封建騎士制度日趨解體,經過1455~1485年的玫瑰戰爭,舊貴族力量大大削弱,為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在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並。15~16世紀,毛織業成為英國的「民族工業」,對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地主把農場改為牧場,還通過圈地圍田或侵佔公地,把小地產集中,連成大片。這樣一來,大批自耕農失去土地而破產,淪為流浪人。國王從1530年起頒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於新貴族和資本家。海外掠奪和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16世紀以後,英國陸續組織許多貿易公司,進行海盜掠奪,碼頭官吏、海關人員、海軍官兵,甚至地方高級官吏,都勾結海盜。海盜J.霍金斯販運黑人致富,F.德雷克則在伊麗莎白一世贊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並於1577~1580年間進行了震驚歐洲的環球航行。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權上邁出第一步。1603年,伊麗莎白女王死後無嗣,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承英國王位,稱詹姆斯一世(1603~1625在位),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統治(1603~1649,1660~1714)。16世紀後半葉到17世紀前半葉,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越來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權的專制統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無視這些變化,堅持「君權神授」,致使矛盾激化。1641年11月,議會向國王提出《大抗議書》;翌年1月,國王企圖逮捕議會反對派首領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諾丁漢向議會宣戰。克倫威爾率領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農和手工業者組成的一支騎兵隊伍,新模範軍在1645年6月納斯比戰役中擊敗王黨軍隊。翌年,國王被俘,1647年底,查理國王逃跑,1648年2月,王黨勢力乘機又挑起內戰,在獨立派、平等派聯合打擊下,王黨勢力復被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1648年12月,克倫威爾清除了議會中的長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斬首。年4月,克倫威爾驅散殘余議會,12月建立護國政府,實行軍事獨裁。1660年2月,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1689爆發的「光榮革命」。它所宣布的《權利法案》限制王權,擴大議會權力,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此後,英國議會君主制逐漸形成和發展。[6]1707與蘇格蘭合並。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是以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後來又空擴充到其他行業。殖民擴張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1801年合並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對亞洲的侵略繼續擴大。19世紀中葉,發動兩次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參與鎮壓中國太平天國革命;鎮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強化對印度的統治。1876年,保守黨B.迪斯累里內閣為維多利亞女王加冕,使其成為印度女皇。此後英國又稱為大英帝國(或英帝國)。此外,在伊朗、緬甸、南非、埃及、東非以及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也擴大侵略,還逐步對南美洲進行滲透,成為那裡最大的投資者。1867年,加拿大成為英國第1個自治領地。世界大戰19世紀70年代以後,英國逐漸喪失工業壟斷地位。後起的美國逐步趕上並超過英國,導致相互間矛盾的空前激化。20世紀初,德國成為英國競爭對手。面對嚴峻的形勢,英國政府積極擴充軍備,尤其是海軍。為對付德國,英國放棄19世紀奉行的「光輝孤立」外交政策,1907年以後,英、法、俄「三國協約」實際上形成。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英國最終擊敗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維護了它的制海權。戰爭中英帝國參戰人員陣亡總數達50萬以上。大戰以德國等同盟國的失敗告終,也是美國的一大勝利。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二戰爆發,英國對德宣戰。1940年4月丘吉爾組成戰時聯合內閣。丘吉爾上台後,立即組織敦刻爾克撤退,把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並迅速擴充軍備。1940年7~9月在德國發動的「不列顛空戰」中,英國空軍有效地打擊了敵人。1944年6月英美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當代戰後英國於1947年參與擬定並接受馬歇爾計劃,從美國得到大量援助,經濟逐步復甦。與此同時,工黨政府還實施一些改善勞動人民狀況的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由工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經濟發展緩慢。1979年大選後,保守黨執政,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2、1987年連任。撒切爾政府採取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政策,在振興經濟方面取得不小成績。開始推動部分企業私有化,為了使英國經濟恢復活力。簡單的英語:hello,thanks,here you are,you are welcome,sorry,excuses me⑹ 英語歷史怎麼寫倫敦市美國的城市,用英語翻譯倫敦是美國的城市
這個問題很奇怪呀,英國有個城市叫倫敦,是英國的首都。加拿大有個城市也叫倫敦,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首府,但是美國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叫倫敦,怎麼能說倫敦是美國的城市呢?
⑺ 『』了解英國歷史『』英語怎麼說
learn English history
study English history
⑻ 倫敦的歷史名勝英文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
1703年由白金漢公爵建成,1762年被喬治三世買下送給他的妻子,而直到維多利亞女王登基進駐以後,白金漢宮才真正成為皇室的象徵。如果宮殿上方飄揚著國旗,說明伊麗莎白女王正住在宮中。對遊客來說,到白金漢宮一定不能錯過衛兵交接的皇家儀式,那些身著鮮紅制服,頭戴黑熊皮高帽的衛兵也已經成了倫敦,乃至英國的象徵。
倫敦塔橋(Tower Bridge):
著名的童謠「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唱的就是這座橋的前身。由原先的木橋,到後來的石橋,再到現在人們看到的全長270米,橋面寬100米的鋼鐵大橋,這其間經過了將近八九百年的時間。現在的倫敦塔橋1894年完工,每當有大船經過,橋面就可以呈八字形分開吊起。這一壯觀的場面在很多電影情節中出現。電影《倫敦上空的鷹》中最驚險的一幕便是在這座可以開閉的橋上展開。塔橋的塔身里是博物館,在裡面可以欣賞泰晤士河的美景。
海德公園(Hyde Park):
倫敦最著名的公園,曾是國王的獵鹿場。這里有著名的演講角,每天都有人在這里發表自己的觀點,練習演講技巧。
大笨鍾(Big Ben):
建於1859年,為了紀念負責鍾塔工程的本傑明•霍爾,人們親切地把這個13噸重的大鍾叫做「大笨鍾」(Big Ben)。
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是倫敦最傑出的哥特式建築,這里是歷代國王加冕登基、舉行婚禮慶典的地方,也是英國的王室陵墓所在地。最後一個在這里舉行葬禮的王室成員是已故王妃黛安娜。除了王室陵墓外,這里也安葬著許多偉大人物,包括牛頓、達爾文、邱吉爾等。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
在這座由皇室住所演變而來的監獄里,發生過許多悲慘的暗殺,包括年幼的愛德華五世也正是在這里被暗殺。這是一個充滿血腥味的所在。
⑼ 英國的倫敦有約2000的歷史用英語怎麼說
The british of London at about two thousand of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