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什麼是新歷史主義

什麼是新歷史主義

發布時間:2021-02-02 07:21:47

Ⅰ 歷史的主義是什麼意思

是一種不同於舊歷史主義和「新」的文學批評方

法,是對形式主義、結構主義等強調文版學本體論的批評思潮權的一種反駁,一種對歷史文本加以解釋釋義的、政治解讀的「文化詩學」。
新歷史主義在文學批評實踐中進行了歷史——文化轉軌,強調從政治權力、意識形態、文化霸權等角度對文本實行一種綜合性解讀,將被形式主義和舊歷史主義所顛倒的傳統重新顛倒過來,把文學與人生、文學與歷史、文學與權力話語的關系作為自己分析的中心問題,打破那種文字游戲的解構策略,而使歷史意識的恢復成為文學批評和文學研究的重要方法論原則。

Ⅱ 中國當代藝術的審美特徵是什麼舉例說明! 急求答案。

首先多元化是當代來藝術審美自的一個首要審美特徵;這個多元化包括文化的多元化,或者說是緣於多種文化的碰撞。比如一件美術作品融入了中國元素和西方元素;其次碎片化,是當代藝術審美的靈異特徵。對傳統的解構,對傳統經典的消融。這種例子就更多了,首先山寨流行,其次後現代繪畫都可以歸入此類;第三在多元化、解構的同時,藝術審美又有回歸的傾向,在學術上稱為新歷史主義,這源於傳統被過分肢解之後的空虛感,以致現在我們尋找自己的根來化解這種輕質感,所以有百家講壇的流行。

Ⅲ NewYear中文是什麼意思

NewYear的中文:新年

new讀法 英[njuː]美[nu]

1、作形容詞的意思:新的,新鮮的;更新的;初見的

2、作副詞的意思是:新近

短語

1、New Wave新浪潮 ; 新潮

2、New Kingdom新王國時期 ; 新王國 ; 新王朝 ; 鍛練王國新

3、New Sweden新瑞典 ; 城市 ; 街道地址

4、New Historicism新歷史主義

5、New Holland新荷蘭 ; 紐荷蘭 ; 紐荷蘭公司 ; 新荷蘭公司

6、New Town愛丁堡新城 ; 新市鎮 ; 新城

(3)什麼是新歷史主義擴展閱讀

new的詞語用法

1、new用作形容詞時,基本意思是「新的」。一方面指以前不存在的事物,「新發明的」「新生的」「新製成的」「新近出現的」「新式的」「新鮮的」「新到的」「新就任的」; 另一方面指本來存在的事物,但「初次見到〔聽到〕的」「新發現的」「(土地)新開發的」。

2、new也可表示「重新開始的,周而復始的」「精神恢復了的,健康恢復了的」。new還可作「不熟悉的」「不習慣的」「陌生的」「沒有經驗的」解。

3、new常與the連用,表示「新生事物或人」。

4、new常與介詞to連用,表示「對…生疏的」「對…不習慣的」。

new的詞語辨析

new, fresh, original, innovative, novel這組詞都有「新的」的意思,其區別是:

1、new普通用詞,與old相對,指最近的或創新的。

2、fresh指新鮮的、新做的,側重創新。

3、original強調獨創性。

4、innovative強調富有創新和革新精神。

5、novel側重新事物的新奇和獨特。

Ⅳ 新歷史主義與歷史詩學是什麼關系

一、首先看看歷史詩學
「歷史詩學」(The Poetics of History)涉及文學理論的基本問題,它研究「文學」與「歷史」之間的「關聯」、「關系」。可以有兩種理解
(1)「關於歷史的詩學」,即關於歷史的詩性問題的理論,它涉及歷史及「歷史修撰」在本質上的轉義性、文本性、創造性、虛構性、審美性以及意識形態性等;
(2)「關於詩學的歷史方法」,即以歷史為學科參照和原則方法的詩學。
前者偏重於歷史,是以文學及其本質為參照而建構的史學理論。
後者偏重於文學,是以史學及歷史原則方法為參照而構設的文學理論。
二、再看看新歷史主義
這是近20年來世界文學批評「歷史轉向」的中堅力量,是當前處在強勁實踐中的歷史詩學。由於歷史修撰過程中「情節編排」、「論證解釋」和「意識形態含義」等「創造性」環節不可避免,因此「歷史」在本質上是「詩學的」。

三、二者關系
應當說是歷史詩學外延遠大於新歷史主義。新歷史主義的詩學觀點和批評實踐應歸入歷史詩學,或者說它是一種新歷史詩學,因為它試圖對歷史詩學的根本問題做出自己的解答。
(1)在產生時間上,歷史詩學的傳統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而新歷史主義則是晚近出現的思潮。
(2)在思想承繼上,新歷史主義是對歷史詩學的深化,將歷史詩學推進到敘事歷史詩學階段,也使歷史詩學"問題化"。

Ⅳ 世界哲學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子的

西方哲學思想發展概況
一、 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論爭
(一) 德謨克利特[U1] :原子說創始人.馬恩稱他為「經驗的自然科學家課和希臘人中第一個網路全書式的學者」.列寧把他的唯物主義路線稱為「德謨克利特路線」.德謨克利特在哲學上認為原子與空虛是萬物的本原,運動為原子所故有,不同形狀和不同體積的原子在流淌運動中,以不同的排列次序與位置結合起來,產生各種物體及其性質;在社會倫理觀上,宣稱幸福為人生的目的;在教育上,強調要遵循自然,注重練習,認為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③[U2] .
(二) 柏拉圖[U3] :在《理想國》、《法律篇》等著作中,闡述了他的政治、道德和教育理論,建立起以理念論為中心的第一個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他主張理念是獨立於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善的理念是一切知識和真理,是一切存在之所本.在教育上,他認為教育應當由國家來組織,目的是要培養統治者、哲學王.
(三) 亞里士多德[U4] :他在哲學上提出關於第一哲學、實體、四因、潛能與現實、第一推動力等學說.他認為構成事物的原因有四種,即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並認為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結合的過程,就是潛能轉換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恩格斯稱他為「古代世界的黑格爾」.在哲學上,他動搖於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間,…….在教育上,他認為理性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主張國家應對奴隸主子弟進行公共教育,使他們的身體、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諧」地發展.他是較早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思想的人.……
二、中世紀的宗教哲學與哲學思想中唯實論和唯名論的論爭
(一) 經院哲學:主張理性服從信仰,哲學是「神學的婢女」.目的在於論證基督教教條的權威,以維護教會和封建主的統治.(常常討論一些煩瑣且無意義的問題而被稱為煩瑣哲學)
代表人物:托馬斯·阿奎那 在理智和信仰關繫上,他主張信仰高於理智,哲學是「神學的婢女」.他把天主教說成是萬物的惡「第一推動力」,把世界描繪成為由下而上的遞相依屬的等級結構.天主則是最高的存在,也是萬物追求的最高目標.他把社會不平等的現象說成是天主所預言決定的,肯定政權和教權來自天主,但教權高於政權.他的哲學和神學體系叫做托馬斯主義.…….
(二) 、唯實論[U5] :也稱實在論,是歐洲中世紀經院哲學中的一個派別,與唯名論相對立.它認為「共相」(即一般)先於個別事物而存在,是獨立與個別事物的客觀「實在」.「共相」是個別事物的本質,個別事物由它派生出並不真實存在.唯實論把「共相」看做是獨立存在於事物之外的精神實體,是第一性的東西,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三) 、唯名論:它認為沒有離開個別事物的「共相」,「共相」不是先於個別事物而存在,僅僅是人們用來表示個別事物的名詞或概念;認為個別事物是真實的存在,是第一性的,先於一切的東西,因而唯名論具有唯物主義的傾向.但它不了解一般存在於個別之中,因而否認一般的客觀性,則又含有唯心主義的因素,不能達到唯物主義的徹底性.
唯名論[U6] ,有極端的唯名論和溫和的唯名論,前者完全否認一般的意義,後者承認一般表示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還沒有達到對一般的本質的理解.
三、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哲學思想
文藝復興思14世紀~16世紀歐洲新興資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開始於義大利,後來擴大到德、法、英、荷等國.它以復興希臘和羅馬文化為標志,提出了人道主義,即人文主義思想體系,以人道反對神道,以人權反對神權,以人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和宗教束縛.
(一) 人文主義:主導思想.它的基本內容是用人來對抗神,用人道來代替神道,宣揚人力的偉大,重視人的感性經驗和理想思維,提倡個性解放和自由.其理論基礎就是人性論,理性在當時被提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人文主義的基礎是人性,人性的具體表現就是理性.
(二) 崇尚自然:從自然事物中尋求人的發展規律.誇美紐斯提出自然適應性原則,企圖以自然事物來說明人的發展規律.盧梭:出於自然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一到社會就變壞了,以此向封建社會及其教育制度進行了無情的宣戰.
四、反映早期資產階級思想的經驗論和唯理論
經驗論和唯理論的形成對於後世哲學的發展以及教育思想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至現代西方兩大哲學思潮,即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還與經驗論和唯理論有著某種思想淵源的關系.反映在教育上的實質教育和形式教育,心理學上的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也同經驗論和唯理論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經驗論:也稱經驗主義.培根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馬恩稱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試驗科學的始祖」.他在認識論方面主張唯物論的反映論,認為真正的知識只有從對客觀事物的研究中,即從經驗中才能獲得.他是第一個制定歸納法的哲學家.在教育上,誇美紐斯和洛克(「白板說」)都屬於經驗論者.經驗論在發展中又有唯物主義經驗論和唯心主義經驗論之分.(唯物主義經驗論承認感性認識的唯物主義基礎,但片面誇大感性經驗的作用,不懂得感性認識要上升為理性認識才能達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唯心主義經驗論把個體的主觀經驗作為認識的唯一對象,有的還認為經驗產生於人的內部心靈活動,走向了主觀唯心主義.
(二)、唯理論:也稱理性主義.它否認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經驗,認為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是有賴於天賦理念或天賦的思維形式進行推理的結果.笛卡爾是近代唯理論的代表,他提出「天賦觀念」說和「我思故我在」的命題,認為一切真知都是由簡單自明的觀念演繹出來的.理性知識是可靠的,感覺是會欺騙我們的,是靠不住.斯賓諾莎既肯定人們的認識以獨立的客觀物質世紀為對象,是唯物主義者;又認為理性的認識可以不從感性得來,是由理性直覺和推理而得到的,在這一點上,他又違背了唯物論的基本觀點,而陷入唯心主義.
(三)、二元論:康德站在理性主義的立場上,企圖調和理性與經驗的矛盾.兩種因素相結合形成真知:一是知識的原料,來自經驗;一是知識的形式,來自理性.這是康德的二元論觀點.康德的理性觀,對後來的唯心主義(新康德主義)、唯意志論(尼采哲學)等都有重大影響.
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費爾巴哈→[U7] 馬克思主義
五、近現代西方哲學的幾個主要流派
就其主導思想而言,大致可以概括為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兩大思潮.(兩大思潮與經驗論和唯理論有著某些歷史淵源.從經驗主義到實證主義再到科學主義的發展;從理性主義發展到理性的人本主義和非理性的人本主義.)
(一) 從經驗主義到科學主義的歷史發展
1. 洛克[U8] 經驗主義的轉向從洛克的哲學思想開始.他肯定世界是客觀的物質世界,從經驗主義的立場出發把物質的性質分為兩類:A廣延、體積、形狀是物質的第一性質,是客觀的,物體自身所固有的;B 色、香、味、聲是物體的第二性質,是相同的機械運動刺激人們的不同感官所產生的主觀的東西,因人而異,是非客觀的.反映出經驗主義的局限性.
2. 貝克萊 誇大了洛克在經驗主義上的錯誤,把它導向了主觀唯心主義.他斷言:物體的第一性也是主觀的,與第二性不可分割,也是相對的,因人而異的.得出「物是感覺的復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等唯我論(或主觀唯心主義)的荒謬理論.
3.休謨 斷言:人的認識只能局限於經驗的范圍,經驗之外是否有物質或精神存在是不可知的,那些主張經驗之外有物質或精神存在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獨斷論」.於是休謨便倡導了不可知論和懷疑主義.
4.孔德 法國哲學家 19世紀30年代,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為適應新形式,他把休謨哲學改造成為以「科學」和「實證」為標榜的實證主義或科學主義哲學.孔德的實證主義(第一代科學主義)
5. 第二代實證主義:馬赫主義
6. 第三代實證主義:邏輯實證主義
7. 批判理性主義:波普爾
8. 歷史主義或科學哲學的歷史學派:庫恩、拉卡托斯、費耶阿本德
9. 新歷史主義學派: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出現,批判老歷史主義.如:夏佩爾、勞丹
10. 結構主義[U9] :20C60Y以後,西方的一個反人本主義的哲學流派——結構主義.是同結構主義方法論聯系起來的一種現代西方哲學思潮.
(二) 、從理性的人本主義到非理性主義的人本主義的歷史發展
1. 文藝復興開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們提出了人道主義和理性問題(見前),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的建立和發展,其偽科學的成分越來越多.
2. 黑格爾 理性已從自然主義發展到唯心主義.他把人的理性誇大為宇宙理性,即所謂「絕對精神」或「絕對理念」.這種「絕對理念」是宇宙和萬物的本原,人的理性活動不過是它的外化的一個階段.(為理性主義轉向神秘主義和轉向非理性主義開辟了通道)
3. 德國的唯意志主義 現代西方非理性主義人本主義思潮的第一代,其主義代表人物是叔本華和尼采.前者主張生存意志,後者主張權力意志,前者是悲觀主義的意志主義者,後者是行動主義的意志主義者.
4. 生命哲學 第二代,代表人物是狄爾泰和柏格森,把叔本華和尼採的生存意志和權力意志改造成為一種普遍的「生命力」,並認為宇宙本原就是生命沖動.
5. 存在主義與法蘭克福學派 第三代.法蘭克福學派是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流派之一,20C30Y在德國出現,50Y60Y在美國及其他各地廣泛傳播,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爾、阿多諾、馬爾庫塞、弗羅姆等人.他們以「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化者」自居,但其學說卻因人而異.因他們中的主要人物大多數主張用弗洛伊德主義的人本主義思想來「補充」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故而又被稱為「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兩大思潮的影響也反映在西方馬克思主義中,有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還有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前二者可稱為科學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後二者可稱為人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另外,安徽大學哲學系錢廣華教授主編,錢廣華、陳聞桐、岳介先、溫純如、李瑜青共同編著的《西方哲學發展史》一書,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Ⅵ 什麼是後殖民主義

「後殖民主義」是指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在「二戰」之後的冷戰和後冷戰時期對「落後」民族和國家進行文化圍剿和文化滲透的一種侵略政策,因而在理論上常常表現為一種文化殖民主義、文化霸權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依照後殖民主義的觀點,只有西方先進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和楷模,而非西方的「落後」民族的文化則常被貶稱為邊緣文化、愚昧文化。正是在這個所謂「落後」文化被不斷淪為他者化的時代,西方文化霸權逐漸代替了西方以往對第三世界經濟和政治的直接控制,因而,與西方文化霸權的對抗就成了「後殖民時期長期政治沖突」的主要內容。 (註: Edward Said, "Third WorldIntellectuals and Mctropolitan Culture," Raritan 23.3 (1990), p.31.)嚴格地說,後殖民主義是個含混的概念,通常有兩個指向,首先是指一種理論思潮,其次才是一種有別於殖民地宗主國正統文文學的寫作。
後殖民主義作為一種理論思潮其實就是指薩伊德、斯匹瓦克和巴巴這樣一些西方理論家對殖民地寫作/話語的研究。其理論根源主要是後現代主義/後結構主義的一些批評概念;所謂後殖民地文學也就是歐洲殖民地諸國的文學,用以區別其與「主流文學」的不同。後殖民地文學內蘊復雜,不同的國家有著自己固有的傳統和對殖民主義的認可和接受程度,這就決定了研究視角和批評策略的多樣性。從研究方法來看,該流派具有解構主義、女性主義、精神分析、馬克思主義、文化唯物主義和新歷史主義等方法特徵,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存在打破學術界限的傾向。其代表人物主要包括那些目前在英美的主要大學任教的第三世界的後裔。這些學者同時扮演著雙重角色,一方面以第三世界批評家自居,不斷向主流文化發起攻擊,從而為自己尋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他們又沾沾自喜,儼然以第一世界學術圈的成功者的面目活躍在學術舞台上。無論薩伊德、斯匹瓦克還是巴巴都是如此,都經歷了從一開始默默無聞到在學界嶄露頭角這樣一個艱苦創業的過程。
後殖民批評話語的出現,可以說是西方理論界首次把非西方的文化事實作為理論研究的主題並形成熱點,使歷史未曾受到質疑的西方中心理論在跨文化語境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這一理論所操持的是西方最時髦的思想武器,其中包括福柯、德里達的後結構主義或解構主義等。因此,西方學術界不可能像以往對待第三世界文化的態度那樣對其熟視無睹。
在不休的爭論中,後殖民主義理論異軍突起,在理論界獨樹一幟,成為當今文學批評中的一支生力軍。在這一理論思潮的影響下,文學研究的興趣也明顯發生了偏移。許多經典作家的作品也被得以重新解釋。後殖民主義理論的崛起與發展是在一種龐雜繁復的精神氛圍中進行的。當今世界是一個越來越多元化或多極化的世界。當代世界文化已經不可能再是西方中心主義的話語。處於後冷戰時代的今天,民族文化的差異整合性將是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探視不同文化的屬性問題、強調不同文化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是後殖民主義理論傢具有的一種共同傾向。他們在重視區域文化、地方性文化的同時,還保持了對歐洲中心主義和父權中心主義的批判。從此意義上講,後殖民主義確乎可以對當代復雜的文化現象作出某種文化闡釋,也可以透過現代雜色紛陳的文化帷幔進一步窺視多元文化的質地。

Ⅶ 文化詩學什麼意思是誰,什麼時候提出的

在中國進入21世紀的時候,提出"文化詩學"這個命題並不是哪個理論家的突發奇想。"文化詩學"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恰當的回應。"文化詩學"的基本訴求是通過對文學文本和文學現象的解析,提倡深度的精神文化,提倡人文關懷,提倡詩意的追求,批判社會文化中一切淺薄的、俗氣的、丑惡的和反文化的東西。"文化詩學"的基本追求是:關心現實的文化存在狀況;對於現實中存在的負面文化及其表現進行詩意的批評;重視文化發展中的人文維度;將文學藝術問題、詩學問題納入文化范圍。
產生背景
文化它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有物質文化、有制度文化,有精神文化,當這種三種文化形態它發展不平衡,出現一種畸形的時候呢,那麼社會文化道德失范的問題有就產生了。經濟的發展,是要有人文精神的引導,先進的精神文化絕對不是那種可有可無的東西,它必然就要在很大的程度上作用於社會的經濟發展,沒有社會的經濟發展,是萬萬不可的,但是沒有社會的健康的精神文化的發展,也是萬萬不可的,在物質文化發展的同時,人文理想先進的精神文化,我們需要這樣的關懷,這就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更加重要的是,現代工業經濟的發展,需要深度的精神文化的引導,經濟的發展要體現一種以人為本,如果經濟的發展不利於人的建設,不利於人性的完善,這個讓人們感到機器的壓迫,環境的污染,文物的破壞,信仰的失落,慾望無窮地膨脹的話,那麼這種經濟發展對人們生活的意義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所以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現代經濟的發展,和精神文化的發展,並不是總是統一的,它相反這兩者的發展,它往往是一種矛盾的,就是說在人類的歷史上,工業文明所代表的這種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常常出現一種二元對立的現象。
內涵
在中國當前的學術界,流行一種叫做文化研究,這種文化研究它是西方引進來的一個詞,但是,這個詞被引進以後,它成為了我們中國當前的一種思潮,這種文化研究,是對現實的一種回應,它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目前的這種文化研究的對象已經從解讀大眾文化等等現象,進一步地蔓延,比如說去解讀環境污染,解讀廣告,解讀模特表演,解讀小區熱,解讀轎車熱,去解讀網路熱等等,結果,解讀的對象就離開了文學、藝術作品本身了,那麼這樣子,這種文化研究這種文化批評,就越來越成為了一種無詩意的,和反詩意的社會學的批評,那麼這種批評我覺得它是一種社會學的批評,是一種政治學的批評,像這樣發展下去,這個文化研究它就要跟文學、藝術脫鉤,要跟文學藝術理論脫鉤,那麼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提出了"文化詩學"的一種構想。
提出原因
"文化詩學"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的回應了,但是"文化詩學"提出的理由是什麼,首先,它是詩學的,也就是說它是詩意的,它是主張詩情畫意的,不是那種反詩意的,非詩意的,它不能夠脫離開文學藝術作品,其次,它的研究和批評的視野呢是文化的,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文學理論發展出現了兩次轉折,第一次就是80年代初期的所謂的審美的轉折,那個時候鄧小平提出來,以後我們不再提文學為政治服務了,文學是什麼,文學是一種審美的東西,當時討論得很熱烈,這是一次轉向,到了90年代,又說文學藝術這是一種語言,出現了一種語言的轉向,那麼自審美的轉向與語言的轉向以後,這個文藝社會學已經沉寂了相當的一段時間了。現在,由於新的文化研究的勃興,我們似乎看到似乎又回到了原點,我們又關注一些文學以外的似乎這種外部的問題。
實際上,不是現在新興的這種"文化詩學",跟原來的那個舊的文藝社會學,已經有很大不同,首先就是文化詩學它所面對的對象比過去要寬廣得多,過去的文藝社會學它就解讀傳統的現實主義的,浪漫主義的那些作品,而現代的文學詩學它要解讀的對象大大的擴大,包括文學藝術,各種題材,各種類型的作品,包括現在發展起來的、流行的大眾文化,影視這些都是我們要解讀的對象,所以它對象大大地拓展了,另外觀念也更新了,比如說現在有的東方主義,後殖民主義,女權主義,新歷史主義,這都是一些觀念的一些變化,也就是說自從審美的和語言的這種洗禮以後,這個"文化詩學"它找到了一種新的批評方法,那就是緊緊的從作品的語言出發,來揭示作品的思想意義,而不是像那些過去那些批評家那樣,脫離開作品的形式和語言,空談一些意義,已經不是那樣了。
基本訴求
那麼"文化詩學"的基本訴求是什麼呢,那麼就是通過對文學文本,和文學現象的文化解析,提倡深度的精神文化,提倡人文關懷,提倡詩意的追求,批判社會文化中一切淺薄的、庸俗的、丑惡的、不顧廉恥的和反文化的東西。深度的精神文化,應該是本民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與世界的優秀文化的一種交融的產物,它追求意義和價值,那麼這種深度的精神文化的主要特徵,就是它的人文的品格,以人為本,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保證人的心裡的健康,關懷人的情感的世界,促進人的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全面的發展。
具體要求
"文化詩學"是具有當代性的一種文藝理論,它的基本要求,分為三點,第一點"文化詩學"關懷文學的現實的存在狀態,具有一種現實性的品格,它緊緊地扣住中國的市場化,產業化,以及全球化,折射到文學藝術中出現的問題,並且呢,要加以深刻地揭示,當前的一些文學藝術作品,隨著市場經濟漂流,為了賺錢,不惜鮮廉寡恥,一味熱衷我剛才說過的所謂"原生態"的性描寫,迎合人的那種低級的趣味,把人的感覺給動物化了,或者是宣揚暴力,把搶劫,綁架,斗毆這些東西當成英雄的事業,影響我們的青少年,使我們的青少年不知不覺當中走上了歧途,或者是一些大眾文化,流行文化,表面看來是無害的,實際上呢,我覺得是用糖衣裹著毒葯,把肉麻當有趣,那麼文化詩學呢,它要有一種批判精神,它要義不容辭地對這些東西加以揭露。
當代的文學藝術應該有自己的獨特的價值的趨向,這就是歷史理性和人文精神這二者之間的一種張力,我始終是認為,作家和藝術家他是在人的感情這塊園地里工作的,那麼他們跟社會學家,跟經濟學家跟企業家等等,是有所區別的,就是說作家藝術家的追求,和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企業家他們的追求是有所區別的,對於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企業家這些人來講,他更加關心的是社會的經濟的發展,甚至,認為為了經濟的發展,犧牲一些人文的東西,付出一些人文的代價,也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歷史的進步,打破一些壇壇罐罐,傷害一些人的感情,損害一些人的尊嚴,甚至犧牲一些人,都是沒有什麼了不起,他們更加強調的是一種歷史理性,往往呢,忽視人文關懷,那麼作家藝術家就不是這樣,作家藝術家呢,他是伸出兩只手,他既要歷史理性,也要人文關懷,他不在這兩者之間進行選擇,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不,他兩個都要,魚要,熊掌也要,都要,這就是作家和藝術家的一種特性。
第二個要求,"文化詩學"開辟了文化的視野,發現文化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文化視野的內容,包含了許多方面,比如說對作品,我們要進行一種價值的閱讀,就是西方學者提出來,閱讀文學作品有兩種閱讀,一種叫做品質閱讀,一種叫做價值閱讀。品質閱讀主要是衡量這個作品的藝術性的高低,而價值閱讀主要是要揭示作品所隱含的文化的價值。如果我們對作品進行一種價值閱讀的話,那麼我們就會發現作品裡面一些很新鮮的東西。
比如說北大的教授老教授季羨林先生,他就是用一種儒家的文化,去解讀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朱自清的《背影》,那麼他的發現跟我們不同,按照我們一般人的解讀就說朱自清的《背影》寫出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但是他用儒家思想解讀以後呢,他說這篇作品主要寫的父慈子孝,他讀出來的是父慈子孝,像"孝"這個東西,英文連翻譯都翻譯不出來的,這是屬於我們中國自己的,這個要翻譯呢,大概可以翻譯成這樣,對父母的虔誠,很羅嗦,英文里邊沒有這個詞,只有儒家文化有這個詞,因此我們用儒家文化解讀這篇作品,我們就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我們要把作品放到原有的歷史語境中去加以解讀,這一點,也是文化詩學的一個要求,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文學藝術我們還要著重考慮文學藝術與別的文化形態的一種互動,要研究這種互動的關系,按照德國當代著名的一個符號學家叫卡西爾,他的符號學的文化概念,那麼文化的樣式在他看來主要是有六種,那就是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歷史六類,實際上我認為還可以包括政治、哲學、倫理、道德、教育、民俗等等,那麼"文化詩學"呢,可以研究文學與語言,文學與神話,文學與宗教,文學與科學,文學與歷史,文學與政治,文學與哲學,文學與倫理,文學與道德,文學與教育,文學與民俗,等等的相互的關系,這樣,我們就能夠發現作品的新的意義,我認為文學藝術不可能是完全封閉的一種系統,這一點呢,魯迅早就說過,他說文學家的話其實還是社會的話,他不過感覺靈敏,早感到早說出來,所以企圖擺脫社會文化的這種文學藝術研究呢,也就是孤立的文學藝術研究與批評呢,我覺得呢,總是有缺憾的,所以文學藝術研究批評,需要文學藝術之外的這種參照系,例如文學它是一種文化,歷史呢,也是一種文化,那麼這兩種文化是一種互動的,那麼我們進行一種互動的研究呢,就會發現許多有意義的,有趣味的方面,比如說目前流行不少歷史題材的小說和電視劇,那麼不少歷史學家呢,就經常批評這些歷史題材的小說,或者電視劇,裡面呢,有很多是跟歷史事實不符的,我們看了這些批評以後呢,就感到觸目驚心,這些小說家,這些編導連起碼的歷史知識都沒有了,怎麼能這么亂寫了,實際上呢,我不相信這些作家這些編導,連起碼的歷史知識都沒有,他們就敢去寫歷史小說,就敢去編導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其實文學創作它是屬於一種審美文化,它是人類的一種審美活動,我們所寫的作品,能不能夠稱為文學作品,關鍵就看他筆下所寫的生活,是不是以情感來評價生活,關鍵是看這些作品是不是以情感來評價生活,是不是富有詩意,俄國的一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他曾經說過很有名的一句話,他說創作的主旋之一,就是感受到詩意和沒有感受到詩意的這種區別,我覺得他說得是很對的,寫歷史題材的作品,也不能為了忠於歷史,就完全客觀的不動感情的完全的照搬歷史事實,歷史小說和歷史劇其中的歷史,都是經過作者的感情過濾過的歷史,他已經不是歷史的原貌。
那麼"文化詩學"的第三點要求,就是重視通過作品,比如說語言,來尋找作品的意義,那麼和過去舊的文藝社會學不同,"文化詩學"不是僅就作品的內容,抽象出來談作品的思想感情,它十分重視文學語言的作用,語言這個東西,是非常重要的,語言它所能達到的邊界,也就是我們的思想感情所能達到的邊界,這個語言它是一種手段,同時它又是一種生活,當生活裡面出現一個新的詞彙的時候,就意味著一種新的生活開始了,所以,這個語言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十分重視作品中語言的一種運用,譬如我們讀小說,我們可以把許多故事情節都忘了,但是一些話一些人物的話,我們都不會忘,比如說在《三國演義》裡面,曹操說的"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就是把一個奸臣的嘴臉暴露無遺。
比如說魯迅的《狂人日記》里邊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話,那麼我們也要進行細讀,《狂人日記》裡面有一句話,說"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中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那麼這句話我們要加以細讀,不能夠像過去舊的文藝社會學那樣,它表現的就是舊禮教要吃人,不能夠這么一筆帶過,我們要問,為什麼魯迅要在這里寫,這歷史沒有年代,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歷史是應該有年代的,為什麼說這歷史沒有年代呢?那麼我們就會想到,魯迅想到的是中國封建統治兩千年很長,漫長的歷史,不是哪一天哪一年,哪一月的事,因此說,沒有年代,漫長,在漫長的年代裡面。另外,魯迅為什麼要寫"歪歪斜斜",每頁碼斗爭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為什麼"仁義道德"幾個字是歪歪斜斜的,寫出來的,"歪歪斜斜"又是什麼意思,歪歪斜斜在我們看來就是一種敷衍的,不認真的,所以才是歪歪斜斜寫出來,也就講它那個"仁義道德"封建統治者所講的"仁義道德是"是敷衍人民的,敷衍老百姓的,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後面還有一句話,說我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中看出字來,字縫中,為什麼是從字縫裡面看出來的,為什麼不是直接看出來的,是從字縫中看出來的,我們就知道,表面上他還是講的仁義道德,是透過這個字縫,透過字縫也就是裡面真正它講的是"吃人",這是對封建社會的罪惡的一次宣判,所以像這些句子,我們都要經過我們的一種細讀,經過一種細讀,所以這個"文化詩學"呢,它是重視通過語言來揭示意義的,這是"文化詩學"所堅持的,"文化詩學"作為一種文學理論的新形態,必將推進我們時代的文學批評,為文學的發展做出貢獻,我想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Ⅷ 什麼是新歷史主義和舊歷史主義,二者區別是什麼

歷史主義者、新歷史主義者分別把「歷史」作為研究對象時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和各自不同的理論基礎。後者的研究方法與前者的也大不相同,更能體現出新歷史主義的闡釋策略。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新歷史主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