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鎮江歷史
1928年至1949年2月,鎮江市為江蘇省省會。1949年4月拆分鎮江縣為鎮江市和丹徒縣,屬蘇南行署鎮江專署。
1953年,鎮江市改屬江蘇省鎮江專區,同時常州專區被撤銷,原所屬武進、溧陽、金壇3縣劃歸鎮江專區管轄。鎮江專區轄鎮江市和丹徒、揚中、丹陽、江寧、句容、溧水、武進、溧陽、金壇、高淳等11個市縣,專署駐鎮江市。
1956年,武進縣劃歸蘇州專區,原屬蘇州專區的宜興縣劃入鎮江專區。揚中縣劃歸揚州專區,後復劃回鎮江專區。原屬揚州專區的儀征、六合、江浦3縣劃入鎮江專區,後復劃回揚州專區。鎮江專區轄10縣。
1958年8月,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轄的常州、鎮江2市劃歸常州專署領導。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撤銷丹徒縣,並入鎮江市。
原屬蘇州專區的武進縣劃入常州專區。轄2市9縣。1959年9月,常州專區改名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遷駐鎮江市。轄鎮江、常州2市及武進、揚中、丹陽、金壇、溧陽、宜興、高淳、溧水、句容9縣。
1960年,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1962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常州市領導的武進縣劃歸鎮江專署領導。恢復丹徒縣。原由南京市領導的江寧縣劃入鎮江專區。鎮江專區轄1市11縣。
1970年,鎮江專區改稱鎮江地區,專署駐鎮江市。轄鎮江市及丹徒、揚中、丹陽、武進、宜興、金壇、溧陽、江寧、句容、溧水、高淳1市11縣。
1971年,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鎮江地區轄1市10縣。1983年3月,鎮江市改由省直轄。市區設城區、郊區2個市轄區。鎮江市共轄4縣2區。
1986年9月,鎮江市區設金山區、北固區為縣級單位。撤銷諫壁區改為諫壁鎮,由市直接領導。撤銷原郊區建制,設立郊區辦事處,作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8月17日,撤銷金山區、北固區,以原區域設立城區;撤銷郊區辦事處,設置郊區,市屬的諫壁鎮劃歸郊區領導。
1984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城區更名為京口區,郊區更名為潤州區。
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丹陽縣,改設丹陽市。1994年撤銷揚中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揚中市。1995年撤銷句容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句容市。
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24號):撤銷丹徒縣,設立鎮江市丹徒區,以原丹徒縣的行政區域為丹徒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
(1)鎮江歷史名稱在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1、精確圓周率的祖沖之
祖沖之把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後面第七位,他制訂出的《大明歷》,把一回歸年的長度精確到了365.2428148日,與今天使用的現行歷法只差46秒,這兩項成果領先世界一千多年。祖沖之是地道的鎮江人,他429年出生。一百多年前,他的家族即隨祖逖在公元311年從河北易縣遷居到了鎮江。
2、在鎮江伏案八年的沈括
沈括在鎮江伏案八年,寫成了被譽為「十一世紀科技坐標」的輝煌巨著《夢溪筆談》,在天文、數學、物理、地學、葯物學等方面作出了世界性貢獻。我們現在之所以能知道中國有「四大發明」,《夢溪筆談》是唯一的文獻依據。
3、中國煉丹術的核心人物葛洪
葛洪是中國古代傑出的煉丹家、醫學家、道教思想家和道教神學思想的奠基人。他上承東漢魏伯陽,下啟南朝陶弘景和唐代孫思邈,為道教和煉丹術做出了開創性工作。葛洪是句容人,他在70歲時,率領子侄重赴羅浮山煉丹,直到81歲仙逝。。
4、世界鍾表的鼻祖蘇頌
蘇頌是北宋著名的天文學家、機械製造家和葯學家,做過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和宰相,根據《蘇氏宗譜》記載,蘇頌(1020-1101)是生在鎮江、長在鎮江、死在鎮江的地道鎮江人,他的墓在五洲山一帶。蘇頌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製造了具有世界意義的水運儀象台。
這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天文鍾,被稱為「蘇鍾」。蘇頌依據自己的製造實踐寫成的專著《新儀象法要》,是我國第一部全面介紹水運天文儀器的著作。
5、世界園林藝術節的創始人計成
計成是蘇州吳江同里人,大約在40歲左右來到鎮江,受到鎮江山水園林的熏陶,由畫家改行搞園林設計製作,聲譽鵲起,先後受聘建造了常州的東第園、儀征的寤園和揚州的影園。
在建造寤園時寫成了《園冶》這部傳世名作,《園冶》是一部系統研究總結古典園林設計建設理論的著作,它的問世標志著世界園林藝術這個門類的誕生。
《園冶》對研究我國建築史、園林史、美術史具有極高參考價值,在日本、歐洲有廣泛影響,瑞典造園學家奧斯瓦爾得.西潤曾經三次來中國搜集《園冶》的有關資料。
㈡ 簡要介紹一下鎮江的悠久歷史
網路名片 中文名稱:鎮江外文名稱:Zhenjiang別名:潤州、京口行政區類別:地級市所屬地區:江蘇省下轄地區:丹陽市、句容市、揚中市政府駐地:鎮江市正東路141號電話區號:0511郵政區碼:212000地理位置: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面積:3843平方公里,市區1081平方公里人口:戶籍總人口268.77萬(2008)方言:江淮官話氣候條件: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金山寺、焦山、西津渡、茅山、寶華山、北固山、濱江景區等機場:距南京祿口機場僅40公里火車站:鎮江火車站車牌代碼:蘇L、蘇OL(警察和行政用車)漢語拼音:Zhènjiāng簡稱:鎮市花:杜鵑花市樹:廣玉蘭北京時間:UTC+8目錄[隱藏]城市概況 自然資源 人文歷史 交通狀況 氣候資源 社會發展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鄉鎮情況 名優特產 旅遊景點 鎮江方言 鎮江籍將軍城市概況自然資源人文歷史交通狀況氣候資源社會發展行政區劃歷史沿革鄉鎮情況名優特產旅遊景點鎮江方言鎮江籍將軍
火燒雲--鎮江金山鎮江 鎮江,古稱「宜」「朱方」「丹徒」、「京口」、「潤州」、「南徐州」。名字,有兩種說法:一是因鎮江北部沿江岸—帶地勢比較低窪,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詞,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潤州為鎮江府時才有的。據說,當時統治者認為鎮江的地理位置優越,背山面江,形勢雄險,為鎮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鎮江。 鎮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鎮江名稱的演變反映了鎮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自l985年以來,鎮江已被列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鎮江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具有比較完整的海關、商檢等口岸管理服務機構設施。從此,「鎮江」之名更加聲譽大振,蜚聲四海、五洲。 [編輯本段]城市概況鎮江是一座具有3500多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集港口、工貿、旅遊於一體的新興工貿、旅遊城市。 現任市委書記許津榮,市長劉捍東。鎮江市位於中國經濟最發達、最具潛力的長江三角洲,地處世界第三大河流——長江和中國最長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為江蘇省地級市,轄丹陽市、揚中市·句容三個市,區設丹徒區、京口區、潤州區和鎮江新區。面積3848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 鎮江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溫、光、水協調,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4℃,日照數2057.2小時,無霜期238天,降水量1072.8毫米。 鎮江城區俯瞰鎮江位於南京市東南方,是京杭大運河和長江十字交叉口,站在長江路的堤岸上就能清楚看到江對面的揚州。京杭大運河把鎮江市區分京口和潤洲兩區。鎮江市現轄丹陽市、揚中市、句容3個市,市區設丹徒、京口、潤州和新區(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全市有57個鄉鎮、9個街道辦事處。分為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三個區。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全市低山丘陵以黃棕壤為主,崗地以黃土為主,平原以潛育型水稻土為主。全市土地面積中丘陵山地佔51.1%,圩區佔19.7%,平原佔15.5%,水面佔13.7%。2003年末,耕地157300公頃,其中,市區41770公頃,丹陽市54970公頃,句容市49220公頃,揚中市11340公頃。 水資源:全市河流60餘條,總長700餘公里,以人工運河為多。水系分北部沿江地區、東部太湖湖西地區和西部秦淮河地區。長江流經境內長103.7公里。京杭大運河境內全長42.6公里,在諫壁與長江交匯。全市人工水庫、塘壩總庫容量5億多立方米。其中,庫容1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107座,庫容量3.74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主要集中在寧鎮山脈。礦種有鐵、銅、鋅、鉬、鉛、銀、金等金屬礦藏和石灰石、膨潤土、白雲石、大理石、磷、耐火粘土、石膏、石墨等非金屬礦藏。其中:石灰石礦石質優良,儲量30多億噸;膨潤土礦1.5億噸,儲量居全國第三。寶華山發現省內第一處大型紅柱石礦,開發前景廣闊。此外,尚有煤、泥炭和地熱資源等。 生物資源:植物方面,落葉闊葉樹有麻櫟、枹樹、黃連木、山槐、楓楊等;常綠闊葉樹有青風櫟、苦楮、石楠等。葯用植物有700多種。引進的樹種有黑松、杉木、泡桐等。寶華山自然保護區有木蘭科中最珍稀的寶華玉蘭。動物方面,魚類資源豐富,青、草、鰱、鯉等淡水養殖魚類和鮑、鯰、鱔等非人工養殖魚類均有大量出產。境內長江魚類有90多種,其中刀、鰣、鰻、魚回、河豚是名貴品種;白鰭豚、中華鱘等是我國珍稀動物。全市有鳥類100多種,其他野生動物20多種。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㈢ 有史以來鎮江的各種別稱
鎮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江南名城,據史書記載,鎮江在歷史上曾多次易名,先後用過宜、朱方、谷陽、丹徒、武進、京口、南徐州、延陵、潤州等名稱。 宜 這是鎮江最早的名字。據1954年在丹徒縣大港煙墩山出土的西周青銅器「宜侯矢簋」上的銘文來看,鎮江在西周康王時就為宜侯的封地,故名宜。由此可以推斷鎮江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朱方 鎮江古為春秋吳國之地,在《春秋》一書上就有「朱方」的記載,屬吳國。相傳是有虞氏國封堯的兒子丹朱於此而得名。其實是因為古代的鎮江處在臨江望海的祖國東方,故名朱方。 谷陽 吳國被越國消滅後,楚國又滅掉越國,楚即將朱方之名改稱谷陽。這是因為古代有不少地名是以地理位置而得名的,有些依山臨河的地方,往往以「水北為陽,山南為陽」為命名原則。而鎮江恰位於北固山之南,故名谷陽。 丹徒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lO年)南巡鎮江,見鎮江「因山為壘,臨江望海」的雄險形勢,故命3000赭衣囚徒鑿斷京峴山以破王者之氣,而改谷陽為丹徒。 武進 三國時孫權即帝位後的嘉禾3年(公元234年)改丹徒為武進縣,含義是要北拒曹操,必須以武力進取。 京口 孫權於公元209年在今鼓樓崗上(北固山前峰山麓)建築了一度城廓,名鐵瓮城。古義「絕高為京」,故名京城。此地原名京口裡,又叫徐陵。因其居高臨江,故又稱京口。後人又把京口一帶的長江河段叫京江,並把京江作為鎮江的別稱。 南徐州 東晉初,因北方戰亂,許多北方貴族和人民渡江南遷,當局在江南僑置「南徐州和東南海郡」。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取代了原有的州郡,於京口設置了南徐州,從此,鎮江又叫南徐。 延陵 公元581年一618年,隋改丹徒縣為延陵縣,是以當時的延陵鎮而命名。 潤州 隋文帝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於延陵縣境內設置潤州,是以城東潤浦(河名,巳淹沒)而命名的。 鎮江 這個名字,有兩種說法,一是因鎮江北部沿江岸—帶地勢比較低窪,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詞,以示祈望而得名。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潤州為鎮江府時才有的。據說,當時統治者認為鎮江的地理位置優越,背山面江,形勢雄險,為鎮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鎮江。鎮江之名至今巳沿用了800多年。鎮江名稱的演變反映了鎮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鎮江現為江蘇省轄市,下轄丹陽市和丹徒、揚中、句容縣以及京口、潤州兩區。總面積384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為2l5平方公里。自l985年以來,鎮江已被列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鎮江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具有比較完整的海關、商檢等口岸管理服務機構設施。從此,「鎮江」之名更加聲譽大振,蜚聲四海、五洲。 參考資料: http://zhenjiang.yiyou.com/html/2/115.html
㈣ 鎮江的歷史
鎮江,古稱「宜」、「朱方」、「丹徒」、「京口」、「潤州」。其名字來歷版有兩種說法:權一是因鎮江北部沿江岸—帶地勢比較低窪,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詞,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政和三年)改潤州為鎮江府時才有的。據說,當時統治者認為鎮江的地理位置優越,背山面江,形勢雄險,為鎮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鎮江。
鎮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鎮江名稱的演變反映了鎮
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自1985年以來,鎮江已被列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鎮江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具有比較完整的海關、商檢等口岸管理服務機構設施。從此,「鎮江」之名更加聲譽大振,蜚聲四海、五洲。
㈤ 鎮江的歷史沿革
鎮江市歷史沿革建置列表時期朝代 名稱 時間 治所 轄縣 先秦時期西周 吳國宜邑 不詳 不詳 無 東周 吳國朱方邑越國谷陽邑 前473年-前223年 不詳 無 秦漢時期秦 會稽郡丹徒縣 前210年-前201年 丹徒鎮 無 西漢 會稽郡丹徒縣 前201年-前121年 丹徒鎮 無 東漢 吳郡丹徒縣 51年-129年
129年-220年 丹徒鎮 無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吳 毗陵典農校尉武進縣 234年-282年 丹徒鎮 無 西晉 毗陵郡丹徒縣
晉陵郡丹徒縣 282年-311年 丹徒鎮 無 東晉 晉陵郡丹徒縣
晉陵郡郯縣/朐縣/利城縣 318年-345年
356年-431年 京口鎮,丹徒鎮 無 宋 南東海郡丹徒縣/郯縣/朐縣/利城縣 431年-479年 丹徒鎮/不詳 無 齊 南東海郡丹徒縣/郯縣/利城縣 479年-502年 丹徒鎮/不詳 無 梁 南蘭陵郡丹徒縣/郯縣/利城縣 502年-558年 丹徒鎮/不詳 無 陳 南東海郡丹徒縣/郯縣/利城縣 558年-589年 丹徒鎮/不詳 無 隋唐時期隋 蔣州延陵縣潤州
江都郡延陵縣 589年-595年
607年-620年 京口鎮 延陵縣,永年縣,曲阿縣 唐 江南道潤州江南道丹陽郡
江南東道潤州 620年-742年758年-902年 丹徒縣 丹徒縣等 五代十國時期吳 潤州 902年-937年 丹徒縣 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延陵縣 南唐 潤州 937年-975年 丹徒縣 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延陵縣 兩宋時期北宋 兩浙路潤州兩浙西路鎮江府 975年-1113年 丹徒縣 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延陵縣 南宋 兩浙西路鎮江府 1127年-1276年 丹徒縣 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 蒙元時期元 江浙行省鎮江路
江浙行省江淮府
江浙行省鎮江府 1276年-1356年
1356年-1368年 丹徒縣 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 朱明時期明 中書省鎮江府
南直隸鎮江府 1368年-1644年 丹徒縣 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 南明 南直隸鎮江府 1644年-1645年 丹徒縣 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 滿清時期清 江南省鎮江府
江蘇省鎮江府 1645年-1667年
1667年-1911年 丹徒縣 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溧陽縣,太平廳 太平天國 江南省鎮江郡 1853年 丹徒縣 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溧陽縣 近代中華民國 江蘇省丹徒縣
江蘇省鎮江市 1912年-1928年
1928年-1949年 不詳 無 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 蘇南行署鎮江市
江蘇省鎮江地區鎮江市
江蘇省鎮江市 1949年-1953年
1953年-1983年
1983年-今 城區,京口區 丹徒縣等 1928年至1949年2月鎮江市為江蘇省省會;
1949年4月拆分鎮江縣為鎮江市和丹徒縣,屬蘇南行署鎮江專署;
1953年,鎮江市改屬江蘇省鎮江專區,同時常州專區被撤銷,原所屬武進、溧陽、金壇3縣劃歸鎮江專區管轄。鎮江專區轄鎮江市和丹徒、揚中、丹陽、江寧、句容、溧水、武進、溧陽、金壇、高淳等11個市縣,專署駐鎮江市。
1956年,武進縣劃歸蘇州專區,原屬蘇州專區的宜興縣劃入鎮江專區。揚中縣劃歸揚州專區,後復劃回鎮江專區。原屬揚州專區的儀征、六合、江浦3縣劃入鎮江專區,後復劃回揚州專區。鎮江專區轄10縣。
1958年8月,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轄的常州、鎮江2市劃歸常州專署領導。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撤銷丹徒縣,並入鎮江市。原屬蘇州專區的武進縣劃入常州專區。轄2市9縣。1959年9月,常州專區改名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遷駐鎮江市。轄鎮江、常州2市及武進、揚中、丹陽、金壇、溧陽、宜興、高淳、溧水、句容9縣。
1960年,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1962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常州市領導的武進縣劃歸鎮江專署領導。恢復丹徒縣。原由南京市領導的江寧縣劃入鎮江專區。鎮江專區轄1市11縣。
1970年,鎮江專區改稱鎮江地區,專署駐鎮江市。轄鎮江市及丹徒、揚中、丹陽、武進、宜興、金壇、溧陽、江寧、句容、溧水、高淳1市11縣。1971年,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鎮江地區轄1市10縣。
1983年3月,鎮江市改由省直轄。市區設城區、郊區2個市轄區。鎮江市共轄4縣2區。1986年9月,鎮江市區設金山區、北固區為縣級單位。撤銷諫壁區改為諫壁鎮,由市直接領導。撤銷原郊區建制,設立郊區辦事處,作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8月17日,撤銷金山區、北固區,以原區域設立城區;撤銷郊區辦事處,設置郊區,市屬的諫壁鎮劃歸郊區領導。1984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城區更名為京口區,郊區更名為潤州區。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丹陽縣,改設丹陽市。1994年撤銷揚中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揚中市。1995年撤銷句容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句容市。 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24號):撤銷丹徒縣,設立鎮江市丹徒區,以原丹徒縣的行政區域為丹徒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
鎮江是國務院頒布的《蘇南現代化示範區》中的五市之一。
㈥ 鎮江古時候叫什麼
宜邑、朱方、丹來徒、源京口、潤州、南徐州等。
鎮江,江蘇省地級市,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江蘇南部、長江下游南岸、長江三角洲西段,古稱「潤州」,民國時曾為江蘇省省會。
鎮江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市內有三山、茅山兩個5A級風景區和西津渡、南山等眾多名勝古跡。2016年11月,鎮江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9年8月,被評為 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
(6)鎮江歷史名稱在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
1、位置
鎮江市地處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
北緯31°37′~32°19′、東經118°58′~119°58′。東西最大直線距離95.5公里,南北最大直線距離76.9公里。東南接常州市,西鄰南京市,北與揚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
2、氣候
根據1971年-2000年氣候資料統計,市區年平均氣溫15.6℃,降水量1088.2毫米,其中梅雨量263.3毫米,日照時數2000.9小時,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10.1℃
㈦ 鎮江有多少年歷史
鎮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名城,她的歷史到底有多久?
有的說「兩千多年」,有的說「三千多年」這兩 種說法,誰說得對?
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也都有根據,只不過,有的人並沒有真正分清「鎮江的歷史」和「鎮江的建設史」之間兩個不同概念。「兩千年說」,說的是鎮江的建城史;「三千年說」說的則是鎮江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現如今,人們介紹或是解讀一個地方的歷史,通常是指一個地方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鎮江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見於三千多年前的一件西周青銅器物,它歷史地、真實地再現了鎮江的歷史。因此,可以這樣說,鎮江有三千年的歷史,不是推算出來的,更不是估計出來的,不但有史可考,而且有出土文物為證。
翻開古城鎮江的歷史,最早稱「宜」,是西周朝宜侯的封地。上個世紀的1954年6月,鎮江大港的煙墩山,出土了一件稀世國寶——西周初期的青銅器物「宜侯夨簋」(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簋」,是一種盛飯的器物,最早出現於先秦時期。可貴的是,出土於鎮江大港煙墩山的這件「宜侯夨簋」,上面鑄有126個字的銘文,記載著西周天子東征的史實,銘文的字里行間還傳遞出西周初年的井田制和奴隸制的歷史信息。宜侯夨簋的主人是宜侯,那麼,宜侯這位遠去的古人是何許人呢?
歷史上有記載,這位宜侯,是西周朝周康王周釗冊封的侯。「宜」,即現在的鎮江、丹陽一帶,乃宜侯的封地。「夨」,即宜侯之名,叫周夨,系仲雍的第四代孫,亦名周章,所以,又稱「宜侯夨」。根據歷史記載,宜侯夨死後,葬於宜。「宜侯夨簋」這件西周青銅器物,之所以是國家級的文物,因為它極具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當年,在鎮江大港煙墩山出土後,曾引起轟動,震驚世人,郭沫若等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專家,對此專門作出了考證,西周朝的這位周康王周釗,在位時為公元前1020—公元前996年,於公元前1010年冊封周夨為宜侯,從此,鎮江便開始了有文字記載的行政建制,也有了以歷史為依據、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按公元前1010年起鎮江開始有行政建制計算,鎮江的歷史至今已有3018年,因此,鎮江的歷史「三千年說」,不是假設。
對於鎮江的歷史,還有一種「兩千年說」。此說也並非是無稽之談。不過,「兩千年說」,說的是鎮江的城建史。此說,也同樣有史可考,有物可證,這「史」,就是《三國志》,這物就是鐵瓮城。
根據歷史記載,三國時期,東吳於公元195年建鐵瓮城於鎮江,開創了鎮江的建城史,距今已經1813年,這也許就是「兩千年說」的起源和依據。
三國時,東吳定都鎮江,鐵瓮城的開築,成為鎮江建城史的一個開端。吳王孫權命大將孫韶接替孫河繼續鎮守京口。為了依託長江天塹,抗衡曹操南下犯吳,孫權還決定在鎮江築城,選址在北固山的南峰,南北長400米,東西寬300米,該城彎環回復,形如瓮,堅固如鐵,故稱「鐵瓮城」,憑借北固山近海臨江,如兔出穴的特殊地形地貌,因山為壘,緣江為境,縱橫環繞,順勢開鑿,於公元195年開始築城,至公元208年竣工,歷時14載,建成了江南眾多古城中獨樹一幟的鐵瓮城,孫權就將東吳城由蘇州遷到了鎮江。
回顧鎮江的建城史,同樣可圈可點,它是鎮江悠久歷史中的一個熠熠生輝的亮點。自公元195年至今的1800多年間,以東吳都城鐵瓮城為開端的鎮江城,在歷史的傳承中,經過六朝的開拓,唐代的發展,宋代的振興,明清的興盛,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譜寫了新的篇章,展現了新的風貌,歷史文化名城鎮江已跨入了現代城市的行列,並在傳承中使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交相輝映,成為長江三角洲一顆耀眼的明珠。
對於鎮江的歷史,除了「兩千年說」和「三千年說」而外,還有所謂的「萬年說」,說到了遠古,說到了鎮江先人的原始狀態,當然這是從另一個側面,另一種意義上的「史說」,例如,早在2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鎮江就出現了人類活動,上個世紀的1980年春,鎮江高資因修築路道從山間取土,泥土中發現兩支人骨化石,隨即邀請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古人類專家來鎮江實地考察鑒定,後又帶回上海,作進一步科學鑒定,其鑒定的結果是:這兩支骨化石為人骨化石,屬兩個不同人體。其中,一支石化程度高,距今約20萬年左右;另一支石化程度較低,距今約4萬年左右。上海《文匯報》於同年的6月19日,還特地報道了鎮江發現古人骨化石的新聞。古人骨化石證實了,遠在20萬年前,鎮江的高資一帶就有了人類活動,是鎮江原住民的一支始祖,過著上山打獵,下水捕魚,平地耕種,居於洞穴的原始生活。但是,不能因此就把鎮江的歷史稱之為4萬年或20萬年。
就一個地方來說,它的歷史是由多方面因素綜合形成的,且又是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為重要依據,中華大地與世界許多地方一樣,有原始人類活動的,可以追溯到多少萬年,為什麼中華民族的歷史,通常都是講上下五千年,因為,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標志著一個地方走進文明的新的開始,而不是什麼原始狀態。
人們一般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情結:總希望自己所生長的地方、自己所學習、工作的地方,比其他地方的歷史長,總覺得歷史越長越有優越感和自豪感。正是出於這種良好的願望,一些地方對於當地歷史的表述,往往出現概念上的偏頗和常識性的錯誤,有意無意地開起歷史玩笑。其實,歷史就是歷史,歷史貴在真實,它不具有彈性,也不需要泡沫。一個地方的歷史長短,是穿越了時光的隧道,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淀起來的。一個地方歷史的長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還表明一個地方植根的深淺,但也不是絕對的,放眼千城萬鎮,有的雖然歷史久遠,但植根很淺,相反,許多歷史並不很長的城市,它的「根」卻已扎得很深,原因是什麼?因為歷史和文化,都需要傳承和積淀。
㈧ 鎮江的歷史和現在
鎮江,古稱「宜」「朱方」「丹徒」、「京口」、「潤州」、「南徐州」。名字,有兩種說法:一是因鎮江北部沿江岸—帶地勢比較低窪,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詞,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潤州為鎮江府時才有的。據說,當時統治者認為鎮江的地理位置優越,背山面江,形勢雄險,為鎮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鎮江。 鎮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鎮江名稱的演變反映了鎮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自l985年以來,鎮江已被列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鎮江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具有比較完整的海關、商檢等口岸管理服務機構設施。從此,「鎮江」之名更加聲譽大振,蜚聲四海、五洲。
鎮江是一座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鎮江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悠久歷史,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不僅是「甘露寺劉備招親」,「白娘子水漫金山」等傳說的發源地,也是《文心雕龍》、《昭明文選》、《夢溪筆談》等巨著的誕生地。「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歷代文人墨客在鎮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
鎮江是一座區位獨特、條件優越的交通樞紐城。鎮江是長三角區位交通條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是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吳文化與楚文化、上海經濟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匯點,區位優勢突出,水陸交通發達。京滬鐵路、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104國道穿城而過,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潤揚長江大橋貫通南北。隨著京滬高速鐵路、泰州長江公路大橋、滬寧城際輕軌、寧杭城際輕軌的開工建設,鎮江的交通樞紐地位更加突出。鎮江擁有長江岸線259公里,其中穩定的深水岸線80餘公里。鎮江港是長江第三大港口,貨物吞吐量超億噸。
㈨ 鎮江有哪些歷史
歷史文化名城鎮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東漢末年,孫權從蘇州遷到鎮版江建都,定名權京城,不久又西遷南京,鎮江改稱京口。千百年來,歷代名流大家紛至沓來,放歌題詠,揮毫潑墨,李白、白居易、蘇軾、陸游、文天祥等人都留下了瑰麗的詩文。更有《白蛇傳》-「水漫金山」、《三國演義》-「甘露寺招親」、「梁紅玉擊鼓戰金兵」等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給鎮江增添了神奇美麗的色彩。
此外,鎮江市宗教文化源遠流長。古時有八大名寺,香火旺盛,高僧輩出。千年古剎金山江天禪寺是水陸道場的首創之地,成為佛教聖地。焦山定慧寺已故主持茗山是全國十大高僧之一,佛學深湛,在華人世界中有著很高的宗教地位。寶華山為「律宗第一山」,是明清時期全國最大的傳戒道場,全國70%以上的僧侶都在此受戒。茅山道院被譽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每到香期,上山香客達三、四十萬人。寶華山每年也有全國乃至東南亞許多國家的僧尼慕名前來朝佛受戒。此外,還有圌山紹隆寺、鎮江清真寺都展現著鎮著濃厚的宗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