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台州多少年歷史

台州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5 08:38:18

㈠ 關於台州市的歷史70

台州歷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秦朝:先秦時為甌越地。秦代,屬閩中郡。
漢朝:漢初,先後有東海王、東越王封立。漢武帝之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東越王除,民徙江淮間,改其地屬會稽郡鄞縣,置回浦鄉。
西漢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鄞縣回浦鄉置回浦縣,縣治回浦(今章安),屬會稽郡,隸揚州,轄境大致相當於後世台、溫、處3府。
東漢建武年間(25年~56年)(一作章和元年)回浦縣改名章安縣。永建四年(129年)(一作永和三年),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在今永嘉縣內)。建安四年(199年)(一作興平二年),分章安縣西南部置松陽縣。
三國:東吳黃武、黃龍年間(222年~231年)分章安縣西北部置始平縣,分章安縣西部及永寧縣部分境域置臨海縣,以縣境臨海山而得名。赤烏二年(239年),分永寧縣置羅陽縣;立羅江縣。少帝太平二年(257年),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隸揚州,郡治章安(一作初治臨海,尋徙章安),轄章安、臨海、始平、永寧、松陽、羅陽(後改安陽)、羅江7縣,境域遠及閩北。是為台州建郡之始。
晉朝: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始平縣為始豐縣;分鄞縣800戶、章安縣北部200戶置寧海縣,屬臨海郡,又改安陽縣為安固縣。太康四年(283年),分安固縣置始陽縣,不久改稱橫陽縣。羅江縣改屬晉安郡。是時,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寧海、永寧、松陽、安固、橫陽8縣,隸揚州。
台州夜景
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分臨海郡南部永寧、松陽、安固、橫陽4縣置永嘉郡。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寧海4縣,後世台州轄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年),分始豐縣南鄉置樂安縣(今仙居)屬臨海郡。[7]
隋朝:隋開皇九年(589年),滅南朝陳,廢郡,並臨海郡各縣入臨海縣,屬處州(十二年改稱括州)。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臨海縣屬永嘉郡。
唐朝:唐初,復分臨海為章安、始豐、樂安、寧海、臨海5縣。武德五年(622年)置台州,以境內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並寧海縣入章安縣。次年,又將始豐、樂安、章安3縣並入臨海縣。貞觀八年(634年)復分臨海縣置始豐縣。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分臨海縣東北部置寧海縣。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改永寧縣為黃岩縣,以縣西黃岩而得名。神龍二年(706年),分寧海縣與越州的貿卩縣地置象山縣,屬台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隸江南東道。天寶元年(742年)復稱臨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台州,肅宗二年(761年)改始豐縣為唐興縣。廣德二年(764年)象山縣改屬明州。中和三年(883年)隸義勝軍。光啟三年(887年)以台州置德化軍。
中華民國: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廢府、州、廳制。2月,玉環廳改為縣。7月,撤銷台州軍政分府,各縣直屬省政府。
1914年,省下設道,台州屬會稽道,玉環縣屬甌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改定各省重復縣名,太平縣以縣西溫嶠嶺別稱溫嶺改名溫嶺縣。
1916年,道廢,各縣直屬省政府。
1921年6月,浙江省政府在省縣之間試行縣政督察專員,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寧海6縣為第六區。9月改設特區,為第五特區,設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
1922年10月,改劃為第四特區。
1924年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設置臨海行政督察區,置專員公署。
1925年,據行政院新頒《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暫行條例》,台州稱第七行政督察區。
1929年7月,以南田縣全部境域及寧海縣東南部18鄉鎮、臨海縣東北部5鄉鎮置三門縣,以地瀕三門灣而得名。
1931年,天台縣劃屬第六區。
1932年,寧海縣改屬第六區。
1935年,增轄天台、磐安2縣。
1937年4月,劃為第五區,未及實施,7月又重劃為第六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49年6月,置浙江第六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0日,第六專區改稱台州專區,駐臨海縣,轄臨海、黃岩、天台、仙居、溫嶺、三門、寧海7縣及臨海城關、海門兩直屬區。玉環縣屬溫州專區。
1950年5月,撤銷臨海城關直屬區,劃歸臨海縣。
1952年10月,寧海縣改屬寧波專區。
1953年6月,分玉環縣境洞頭、大門諸島另建洞頭縣,屬溫州專區。
1954年5月,撤銷台州專區,臨海、天台、三門3縣劃屬寧波專區,黃岩、溫嶺、仙居3縣及海門直屬區劃屬溫州專區。
1956年3月,仙居縣改屬寧波專區,海門直屬區撤銷,改為黃岩縣屬區。
1957年7月,復置台州專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58年10月,三門縣撤銷,並入臨海縣;寧海縣撤銷,並入象山縣,屬台州專區;洞頭縣重新並入玉環縣,仍屬溫州專區。
1958年12月,撤銷台州專區,天台縣劃屬寧波專區,臨海、仙居、黃岩、溫嶺4縣劃屬溫州專區。
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玉環縣,所屬境域分屬溫嶺縣與溫州市,並於4月付諸實施。
1960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玉環縣。
1962年4月,復置台州專區,並復置三門縣、玉環縣,轄臨海、黃岩、溫嶺、仙居、天台、三門、玉環7縣。[8]
1978年10月,改稱台州地區。
1980年7月,置海門特區,屬台州地區,轄境包括原黃岩縣海門區、大陳鎮、山東人民公社及臨海縣前所人民公社。
1981年7月,撤銷海門特區,以其行政區域置椒江市。此後,臨海縣章安區、黃岩縣洪家區與三甲區,陸續劃屬椒江市。
1986年3月,撤銷臨海縣,置臨海市。
1989年9月,撤銷黃岩縣,置黃岩市。
1994年2月,撤銷溫嶺縣,置溫嶺市,台州地區轄臨海、椒江、黃岩、溫嶺4縣級市和天台、仙居、三門、玉環4縣。
1994年8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台州地區和縣級黃岩市、椒江市,設立地級台州市和縣級椒江區、黃岩區、路橋區。境轄椒江、黃岩、路橋3區與臨海、溫嶺2市和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縣。台州市人民政府駐椒江區。[9]
2017年04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玉環縣,設立縣級玉環市,以原玉環縣的行政區域為玉環市的行政區域。玉環市人民政府仍駐玉城街道東城路6號。玉環市由浙江省直轄, 台州市代管

㈡ 台州有沒什麼相對有歷史

台州歷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台州在先秦時為甌越地。秦代,屬閩中郡。漢初,先後有東海王、東越王封立。

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東越王除,稱其地為會稽郡鄞縣回浦鄉。

西漢始元二年(公元前85),改鄞縣回浦鄉為回浦縣,縣治在回浦(今章安),回浦縣屬於會稽郡,會稽郡隸屬揚州,會稽郡轄境大致相當於後世台、溫、處(麗水)3府。

東漢建武年間(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縣改名章安縣。

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分出章安縣東甌鄉,改東甌鄉為永寧縣(縣治在今永嘉縣內)。

建安四年(199)(一作興平二年<195>),分出章安縣西南部,改章安縣西南部為松陽縣。

三國吳黃武、黃龍年間(222—231)分出章安縣的西北部,改章安縣西北部為始平縣。分出章安縣西部,改章安縣西部為臨海縣。將永寧縣部分地方劃歸臨海縣。臨海之名以縣境臨海山而得。

赤烏二年(239),分出永寧縣一部分設立了羅陽縣和羅江縣兩縣。

少帝太平二年(257),分出會稽郡東部,改會稽郡東部為臨海郡,隸屬揚州,郡治在臨海,後徙至章安,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平、永寧、松陽、羅陽(後改安陽)、羅江7縣,境域遠及閩北。是為台州建郡之始。

西晉太康元年(280),改始平縣為始豐縣;分出鄞縣800戶和章安縣北部200戶設立寧海縣,寧海縣屬臨海郡,又改稱安陽縣為安固縣。

太康四年(283),分出安固縣一部分設立始陽縣,不久始陽縣改稱橫陽縣。羅江縣改屬晉安郡。是時,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寧海、永寧、松陽、安固、橫陽8縣,隸揚州。

東晉太寧元年(323),分臨海郡南部永寧、松陽、安固、橫陽4縣置永嘉郡。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寧海4縣,後世台州轄境大致形成。

永和三年(347),分出始豐縣南鄉設立樂安縣(今仙居)屬臨海郡。

隋開皇九年(589),滅南朝陳,廢郡,將臨海郡管轄的各縣合並為臨海縣,屬處州(十二年改稱括州)。

煬帝大業三年(607),改州為郡,臨海縣屬永嘉郡。

唐初,又將合並後的臨海縣分為章安、始豐、樂安、寧海、臨海五個5縣。

武德五年(622),設置台州,以境內有天台山而得名,從此有台州之名。七年,寧海縣並入章安縣。

武德八年(625),又將始豐、樂安、章安3縣並入臨海縣。

貞觀八年(634),在臨海縣中分出始豐縣。

高宗上元二年(675),把臨海縣東北部分出設立寧海縣。

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寧縣為黃岩縣,(以縣西黃岩而得名)

神龍二年(706),分出寧海縣的一部分劃到越州(今紹興)的貿卩縣,改越州的貿卩縣為象山縣,象山縣屬於台州。

開元二十一年(733)台州隸屬江南東道。

天寶元年(742),台州復稱臨海郡。

乾元元年(758),臨海郡復稱台州,

肅宗二年(761),改始豐縣為唐興縣。

廣德二年(764),原台州象山縣改屬明州(寧波)。

中和三年(883),隸屬義勝軍。

光啟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軍。

五代,屬吳越國,軍、州制度及轄縣如故。

天寶元年(908),改稱唐興縣為天台縣,後又改稱為始豐縣。

寶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稱樂安縣為永安縣,以祈永保平安。

後晉天福間(936—942),又改稱始豐縣為台興縣。

北宋建隆元年(960),改稱台興縣為天台縣。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國除,台州入宋版圖,州、縣如故,隸屬兩浙路。

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多神仙之宅」,改稱永安縣為仙居縣。南宋時隸屬兩浙東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台州為台州路,隸屬江浙行省浙東道,台州管轄的縣如故。

元貞元年(1295),黃岩縣以民戶達5萬,升為黃岩州,仍隸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為台州府,隸浙江行省。三年,改稱黃岩州為黃岩縣。

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黃岩縣分出南部方岩、太平、繁昌3鄉設置太平縣,以其境內有太平山而得名。

成化十二年(1476),劃樂清縣東部山門、玉環2鄉入太平縣。自此,台州府轄臨海、黃岩、太平、仙居、天台、寧海6縣。

清順治三年(1646),入清版圖,沿明制。

康熙元年(1662),台州隸屬浙江省紹台道。

康熙七年,台州隸屬寧台溫海道(道官員駐台州)。

康熙十一年,台州隸台海道(道官員駐台州)。

康熙二十四年,台州隸屬寧台道。

雍正四年(1726),台州隸屬寧紹台道。

雍正六年,於玉環山置玉環廳。廳因山名,隸屬溫州府。太平縣的二十四都、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劃入玉環廳。

清宣統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復,成立台州軍政分府,隸屬省軍政府。

民國元年(1912)廢府、州、廳制。

1912年2月,玉環廳改為縣。

1912年7月,撤銷台州軍政分府,原台州軍政分府管轄各縣直屬省政府管轄。

1912年3月,省下設道,台州屬會稽道,玉環縣屬甌海道。

1912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改定各省重復縣名,太平縣改名溫嶺縣(以縣西溫嶠嶺別稱溫嶺原因)

1916年,廢道制,各縣直屬省政府管轄。

1921年6月,省政府在省縣之間試行縣政督察專員,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寧海6縣為第六區。

1921年9月,改第六區為第五特區,設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

1922年10月,第五特區改劃為第四特區。

1924年8月,省政府正式設置臨海行政督察區,置專員公署。

1925年,據行政院新頒《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暫行條例》,台州稱第七行政督察區。

1929年7月,將南田縣改稱三門縣,寧海縣東南部18鄉鎮、臨海縣東北部5鄉鎮劃屬三門縣管轄。(以地瀕三門灣而得名)

1931年,天台縣劃屬第六區。

1932年,寧海縣改屬第六區。

1935年,第六區增轄天台、磐安2縣。

1937年4月,第六區劃為第五區,未及實施,7月又重劃為第六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49年6月,解放後,置浙江第六專區。

1949年10月10日,第六專區改稱台州專區,專區政府駐臨海縣,轄臨海、黃岩、天台、仙居、溫嶺、三門、寧海7縣及臨海城關、海門兩直屬區。(玉環縣屬溫州專區)

1950年5月,撤銷臨海城關直屬區,劃歸臨海縣。

1952年10月,寧海縣改屬寧波專區。

1953年6月,分出玉環縣境洞頭、大門諸島兩地另建新縣洞頭縣,洞頭縣屬溫州專區。

1954年5月,撤銷台州專區,臨海、天台、三門3縣劃屬寧波專區,黃岩、溫嶺、仙居3縣及海門直屬區劃屬溫州專區。

1956年3月,仙居縣改屬寧波專區,海門直屬區撤銷,改為黃岩縣屬區。

1957年7月,復置台州專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58年10月,三門縣撤銷,並入臨海縣;寧海縣撤銷,並入象山縣,臨海、象山兩縣屬台州專區;洞頭縣重新並入玉環縣,玉環縣屬溫州專區。

1958年12月,撤銷台州專區,天台縣劃屬寧波專區,臨海、仙居、黃岩、溫嶺4縣劃屬溫州專區。

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玉環縣,將原玉環縣劃分兩部分各自屬於溫嶺縣與溫州市,並於4月付諸實施。

1960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玉環縣。

1962年4月,復置台州專區,並復置三門縣、玉環縣。台州專區轄臨海、黃岩、溫嶺、仙居、天台、三門、玉環7縣。

1978年10月,台州專區改稱台州地區。

1980年7月,改黃岩縣海門區為海門特區,並將黃岩縣大陳鎮、山東人民公社及臨海縣前所人民公社劃出屬海門特區。

1981年7月,撤銷海門特區,改稱椒江市(以境內椒江得名)此後,臨海縣章安區、黃岩縣洪家區與三甲區,陸續劃屬椒江市。

1986年3月,撤銷臨海縣,改稱臨海市。

1989年9月,撤銷黃岩縣,改稱黃岩市。

1993年2月,撤銷溫嶺縣,改稱溫嶺市。自此台州地區政府駐臨海市,轄臨海、椒江、黃岩、溫嶺4市和天台、仙居、三門、玉環4縣。

1994年8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台州地區和縣級黃岩市、椒江市,設立地級台州市和縣級椒江區、黃岩區、路橋區。(台州市正式成立,市人民政府駐椒江區)境轄椒江、黃岩、路橋3區與臨海、溫嶺2市和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縣。

㈢ 給些關於台州的詳細資料

台州地闊海溟溟,雲水長和島嶼青。

----唐.杜甫
台州是中國黃金海岸線上一個年輕的濱海城市,位於浙江沿海中部,上海經濟區的最南翼。台州市中心處東徑122度,北緯28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型。市區設椒江、黃岩、路橋3個區。下轄臨海、溫嶺兩市,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縣。全市陸地面積9411平方千米,海洋面積8萬平方千米,人口546萬。其中市區面積1536平方千米,人口140萬。

台州歷史悠久,是江南翼龍化石的發現地和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下湯文化的發祥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立回浦鄉,漢朝(公元前85年)設立回浦縣,三國時期(公元257年)置臨海郡,唐朝(622年)起稱台州市。新中國建立後一直以行政公署建制,1994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台州市。

台州兼得山海之利,歷史上就有"海上名山"之美稱。台州是浙江糧食的主要產地之一。是中國第一個水稻畝產超千斤、超兩千斤的地方。台州也是中國主要的水果之鄉,名果黃岩蜜桔和玉環文旦中外馳名。台是中國主要漁區之一,擁有遼闊富饒的東海漁場,漁業產量居浙江首位。

台州經濟發達,市場繁榮,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的發源地。改革開放20年來,台州人民思想解放,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尋找到一條適合市情的發展經濟之路,初步建立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格局,使一個比較落後的純農業地區較快地完成了工業化的初期階段,進入沿海經濟較發達城市行列。

台州交通便捷,通信先進。海門港歷來是對外交往的重要口岸,公元230年最早開通大陸與台灣的航線。今天的台州,擁有港口、機場、104國道、沿海高速公路,已初步建成海陸空立體交通體系。

台州自古學風興盛,為文化之邦。民風淳厚,社會安定。山海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眾多。教育科技發達,人才輩出。物華天寶,為中國黃金海岸帶上的富庶之地。
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台州市確定為浙江省城市化格局中的大城市和一級經濟亞區中心。2000年,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發展大工業、開發大港口、構築大交通、建設大城市」的戰略目標,把台州定位於繁榮、文明、優美的現代化港口大城市。

台州第二次騰飛的目標是:在2020年建成科工貿發達的現代化濱海城市。

㈣ 擁有5000年歷史的台州,有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大至國家,小至城市,都需要歷史的孕育才能彰顯出它獨特的魅力和底蘊。如果缺少了歷史的滋養,那麼這座城會如浮萍,無歸一而顯空癟。台州是一個有這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城市,那麼它自身有這哪些重大歷史事件呢?先有三國時期大陸首次海航台灣,再有浙東唐詩之路,後又有台州式硬氣,方孝孺誅十族。

3、台式硬氣,方孝孺誅十族

在我國歷史上,如果一個人犯下重罪而需連坐的,一般都是會誅九族,但是,方孝孺卻是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誅十族。方孝孺是明朝的一代忠臣,也是一代大儒,是朱允炆的老師,就是當時的太子太傅。朱允炆即位後對方孝孺頗為賞識,一時間方孝孺聲名大造,但是不久,燕王朱棣謀反稱帝。為讓天下讀書人信服,便讓方孝孺為其書寫登記公告,但是方孝孺卻寫了“燕賊篡位”四個字。最後引得朱棣誅殺了方孝孺包括門生朋友在內的十族,攻擊873人,方孝孺自己則被五馬分屍。在後世,魯迅先生則成方孝孺為台式硬氣。

㈤ 台州市的歷史變遷

台州歷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秦朝:先秦時為甌越地。秦代,屬閩中郡。
漢朝:漢初,先後有東海王、東越王封立。漢武帝之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東越王除,民徙江淮間,改其地屬會稽郡鄞縣,置回浦鄉。
西漢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鄞縣回浦鄉置回浦縣,縣治回浦(今章安),屬會稽郡,隸揚州,轄境大致相當於後世台、溫、處3府。
東漢建武年間(25年~56年)(一作章和元年)回浦縣改名章安縣。永建四年(129年)(一作永和三年),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在今永嘉縣內)。建安四年(199年)(一作興平二年),分章安縣西南部置松陽縣。
三國:東吳黃武、黃龍年間(222年~231年)分章安縣西北部置始平縣,分章安縣西部及永寧縣部分境域置臨海縣,以縣境臨海山而得名。赤烏二年(239年),分永寧縣置羅陽縣;立羅江縣。少帝太平二年(257年),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隸揚州,郡治章安(一作初治臨海,尋徙章安),轄章安、臨海、始平、永寧、松陽、羅陽(後改安陽)、羅江7縣,境域遠及閩北。是為台州建郡之始。
晉朝: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始平縣為始豐縣;分鄞縣800戶、章安縣北部200戶置寧海縣,屬臨海郡,又改安陽縣為安固縣。太康四年(283年),分安固縣置始陽縣,不久改稱橫陽縣。羅江縣改屬晉安郡。是時,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寧海、永寧、松陽、安固、橫陽8縣,隸揚州。
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分臨海郡南部永寧、松陽、安固、橫陽4縣置永嘉郡。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寧海4縣,後世台州轄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年),分始豐縣南鄉置樂安縣(今仙居)屬臨海郡。
隋朝:隋開皇九年(589年),滅南朝陳,廢郡,並臨海郡各縣入臨海縣,屬處州(十二年改稱括州)。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臨海縣屬永嘉郡。
唐朝:唐初,復分臨海為章安、始豐、樂安、寧海、臨海5縣。武德五年(622年)置台州,以境內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並寧海縣入章安縣。次年,又將始豐、樂安、章安3縣並入臨海縣。貞觀八年(634年)復分臨海縣置始豐縣。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分臨海縣東北部置寧海縣。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改永寧縣為黃岩縣,以縣西黃岩而得名。神龍二年(706年),分寧海縣與越州的貿卩縣地置象山縣,屬台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隸江南東道。天寶元年(742年)復稱臨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台州,肅宗二年(761年)改始豐縣為唐興縣。廣德二年(764年)象山縣改屬明州。中和三年(883年)隸義勝軍。光啟三年(887年)以台州置德化軍。
中華民國: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廢府、州、廳制。2月,玉環廳改為縣。7月,撤銷台州軍政分府,各縣直屬省政府。
1914年,省下設道,台州屬會稽道,玉環縣屬甌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改定各省重復縣名,太平縣以縣西溫嶠嶺別稱溫嶺改名溫嶺縣。
1916年,道廢,各縣直屬省政府。
1921年6月,浙江省政府在省縣之間試行縣政督察專員,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寧海6縣為第六區。9月改設特區,為第五特區,設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
1922年10月,改劃為第四特區。
1924年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設置臨海行政督察區,置專員公署。
1925年,據行政院新頒《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暫行條例》,台州稱第七行政督察區。
1929年7月,以南田縣全部境域及寧海縣東南部18鄉鎮、臨海縣東北部5鄉鎮置三門縣,以地瀕三門灣而得名。
1931年,天台縣劃屬第六區。
1932年,寧海縣改屬第六區。
1935年,增轄天台、磐安2縣。
1937年4月,劃為第五區,未及實施,7月又重劃為第六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49年6月,置浙江第六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0日,第六專區改稱台州專區,駐臨海縣,轄臨海、黃岩、天台、仙居、溫嶺、三門、寧海7縣及臨海城關、海門兩直屬區。玉環縣屬溫州專區。
1950年5月,撤銷臨海城關直屬區,劃歸臨海縣。
1952年10月,寧海縣改屬寧波專區。
1953年6月,分玉環縣境洞頭、大門諸島另建洞頭縣,屬溫州專區。
1954年5月,撤銷台州專區,臨海、天台、三門3縣劃屬寧波專區,黃岩、溫嶺、仙居3縣及海門直屬區劃屬溫州專區。
1956年3月,仙居縣改屬寧波專區,海門直屬區撤銷,改為黃岩縣屬區。
1957年7月,復置台州專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58年10月,三門縣撤銷,並入臨海縣;寧海縣撤銷,並入象山縣,屬台州專區;洞頭縣重新並入玉環縣,仍屬溫州專區。
1958年12月,撤銷台州專區,天台縣劃屬寧波專區,臨海、仙居、黃岩、溫嶺4縣劃屬溫州專區。
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玉環縣,所屬境域分屬溫嶺縣與溫州市,並於4月付諸實施。
1960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玉環縣。
1962年4月,復置台州專區,並復置三門縣、玉環縣,轄臨海、黃岩、溫嶺、仙居、天台、三門、玉環7縣。
1978年10月,改稱台州地區。
1980年7月,置海門特區,屬台州地區,轄境包括原黃岩縣海門區、大陳鎮、山東人民公社及臨海縣前所人民公社。
1981年7月,撤銷海門特區,以其行政區域置椒江市。此後,臨海縣章安區、黃岩縣洪家區與三甲區,陸續劃屬椒江市。
1986年3月,撤銷臨海縣,置臨海市。
1989年9月,撤銷黃岩縣,置黃岩市。
1994年2月,撤銷溫嶺縣,置溫嶺市,台州地區轄臨海、椒江、黃岩、溫嶺4縣級市和天台、仙居、三門、玉環4縣。
1994年8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台州地區和縣級黃岩市、椒江市,設立地級台州市和縣級椒江區、黃岩區、路橋區。境轄椒江、黃岩、路橋3區與臨海、溫嶺2市和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縣。台州市人民政府駐椒江區。

㈥ 台州的歷史沿革

台州歷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秦朝:先秦時為甌越地。秦代,屬閩中郡。
漢朝:漢初,先後有東海王、東越王封立。漢武帝之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東越王除,民徙江淮間,改其地屬會稽郡鄞縣,置回浦鄉。
西漢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鄞縣回浦鄉置回浦縣,縣治回浦(今章安),屬會稽郡,隸揚州,轄境大致相當於後世台、溫、處3府。
東漢建武年間(25年~56年)(一作章和元年)回浦縣改名章安縣。永建四年(129年)(一作永和三年),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在今永嘉縣內)。建安四年(199年)(一作興平二年),分章安縣西南部置松陽縣。
三國:東吳黃武、黃龍年間(222年~231年)分章安縣西北部置始平縣,分章安縣西部及永寧縣部分境域置臨海縣,以縣境臨海山而得名。赤烏二年(239年),分永寧縣置羅陽縣;立羅江縣。少帝太平二年(257年),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隸揚州,郡治章安(一作初治臨海,尋徙章安),轄章安、臨海、始平、永寧、松陽、羅陽(後改安陽)、羅江7縣,境域遠及閩北。是為台州建郡之始。
晉朝: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始平縣為始豐縣;分鄞縣800戶、章安縣北部200戶置寧海縣,屬臨海郡,又改安陽縣為安固縣。太康四年(283年),分安固縣置始陽縣,不久改稱橫陽縣。羅江縣改屬晉安郡。是時,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寧海、永寧、松陽、安固、橫陽8縣,隸揚州。
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分臨海郡南部永寧、松陽、安固、橫陽4縣置永嘉郡。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寧海4縣,後世台州轄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年),分始豐縣南鄉置樂安縣(今仙居)屬臨海郡。
隋朝:隋開皇九年(589年),滅南朝陳,廢郡,並臨海郡各縣入臨海縣,屬處州(十二年改稱括州)。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臨海縣屬永嘉郡。
唐朝:唐初,復分臨海為章安、始豐、樂安、寧海、臨海5縣。武德五年(622年)置台州,以境內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並寧海縣入章安縣。次年,又將始豐、樂安、章安3縣並入臨海縣。貞觀八年(634年)復分臨海縣置始豐縣。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分臨海縣東北部置寧海縣。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改永寧縣為黃岩縣,以縣西黃岩而得名。神龍二年(706年),分寧海縣與越州的貿卩縣地置象山縣,屬台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隸江南東道。天寶元年(742年)復稱臨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台州,肅宗二年(761年)改始豐縣為唐興縣。廣德二年(764年)象山縣改屬明州。中和三年(883年)隸義勝軍。光啟三年(887年)以台州置德化軍。
中華民國: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廢府、州、廳制。2月,玉環廳改為縣。7月,撤銷台州軍政分府,各縣直屬省政府。
1914年,省下設道,台州屬會稽道,玉環縣屬甌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改定各省重復縣名,太平縣以縣西溫嶠嶺別稱溫嶺改名溫嶺縣。
1916年,道廢,各縣直屬省政府。
1921年6月,浙江省政府在省縣之間試行縣政督察專員,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寧海6縣為第六區。9月改設特區,為第五特區,設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
1922年10月,改劃為第四特區。
1924年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設置臨海行政督察區,置專員公署。
1925年,據行政院新頒《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暫行條例》,台州稱第七行政督察區。
1929年7月,以南田縣全部境域及寧海縣東南部18鄉鎮、臨海縣東北部5鄉鎮置三門縣,以地瀕三門灣而得名。
1931年,天台縣劃屬第六區。
1932年,寧海縣改屬第六區。
1935年,增轄天台、磐安2縣。
1937年4月,劃為第五區,未及實施,7月又重劃為第六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49年6月,置浙江第六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0日,第六專區改稱台州專區,駐臨海縣,轄臨海、黃岩、天台、仙居、溫嶺、三門、寧海7縣及臨海城關、海門兩直屬區。玉環縣屬溫州專區。
1950年5月,撤銷臨海城關直屬區,劃歸臨海縣。
1952年10月,寧海縣改屬寧波專區。
1953年6月,分玉環縣境洞頭、大門諸島另建洞頭縣,屬溫州專區。
1954年5月,撤銷台州專區,臨海、天台、三門3縣劃屬寧波專區,黃岩、溫嶺、仙居3縣及海門直屬區劃屬溫州專區。
1956年3月,仙居縣改屬寧波專區,海門直屬區撤銷,改為黃岩縣屬區。
1957年7月,復置台州專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58年10月,三門縣撤銷,並入臨海縣;寧海縣撤銷,並入象山縣,屬台州專區;洞頭縣重新並入玉環縣,仍屬溫州專區。
1958年12月,撤銷台州專區,天台縣劃屬寧波專區,臨海、仙居、黃岩、溫嶺4縣劃屬溫州專區。
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玉環縣,所屬境域分屬溫嶺縣與溫州市,並於4月付諸實施。
1960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玉環縣。
1962年4月,復置台州專區,並復置三門縣、玉環縣,轄臨海、黃岩、溫嶺、仙居、天台、三門、玉環7縣。
1978年10月,改稱台州地區。
1980年7月,置海門特區,屬台州地區,轄境包括原黃岩縣海門區、大陳鎮、山東人民公社及臨海縣前所人民公社。
1981年7月,撤銷海門特區,以其行政區域置椒江市。此後,臨海縣章安區、黃岩縣洪家區與三甲區,陸續劃屬椒江市。
1986年3月,撤銷臨海縣,置臨海市。
1989年9月,撤銷黃岩縣,置黃岩市。
1994年2月,撤銷溫嶺縣,置溫嶺市,台州地區轄臨海、椒江、黃岩、溫嶺4縣級市和天台、仙居、三門、玉環4縣。
1994年8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台州地區和縣級黃岩市、椒江市,設立地級台州市和縣級椒江區、黃岩區、路橋區。境轄椒江、黃岩、路橋3區與臨海、溫嶺2市和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縣。台州市人民政府駐椒江區。

㈦ 台州的歷史如何

先秦 時為甌越地。
秦 地屬閩中郡。
漢 先後有東海、東越等王國封立。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東越國除,徙民於江淮間,改其地屬會稽郡鄞縣,置回浦鄉。
西漢 始元二年(前85),以鄞縣回浦鄉置回浦縣,以其地河流彎曲迴旋入海而得名。縣治回浦(今章安)。
屬會稽郡,隸揚州。轄境大致相當於後世台、溫、處3府。是為台州建縣之始。
東漢 建武年間(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縣改名章安縣。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
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在今永嘉縣境內)。建安四年(199)(一作興平二年〈195〉),分章安縣西南部置松陽縣。
三國吳黃武、黃龍年間(222—231),分章安縣西北部置始平縣,分章安縣西部及永寧縣部分境域置臨海縣,以縣境臨海山而得名。赤烏二年(239),分永寧縣置羅陽縣;立羅江縣。太平二年(257),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隸揚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臨海,尋徙章安),轄章安、臨海、始平、永寧、松陽、羅陽(後改安陽)、羅江7縣,轄境遠及閩北。是為台州建郡之始。
西晉 太康元年(280),改始平縣為始豐縣;分鄞縣800戶、章安縣北部200戶置寧海縣,屬臨海郡。又改安陽縣為安固縣。太康四年(283),分安固縣置始陽縣,不久改稱橫陽縣。羅江縣改屬晉安郡。是時,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寧海、永寧、松陽、安固、橫陽縣,隸揚州。
東晉 太寧元年(323),分臨海郡南部永寧、松陽、安固、橫陽4縣置永嘉郡。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寧海4縣,後世台州轄境大致形成。
永和三年(347),分始豐縣南鄉置樂安縣(今仙居),屬臨海郡。
南朝 轄縣如故。
隋 開皇九年(589),滅南朝陳,廢郡,並臨海郡各縣入臨海縣,屬處州(十二年改稱括州)。大業三年(607),改州為郡,臨海縣屬永嘉郡。
唐 乾元元年(758)復稱台州,隸浙江東道。此後反復改隸浙江東、西兩道。肅宗上元二年(761)改始豐縣為唐興縣。廣德二年(764)象山縣改屬明州。中和三年(883)隸義勝軍。光啟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軍。
五代 屬吳越國,軍、州建置及轄縣如故。天寶元年(908),改唐興縣為天台縣,後復改為始豐縣。寶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樂安縣為永安縣,以祈永保平安。後晉天福間(936—942),吳越又改始豐縣為台興縣。北宋建隆元年(960),吳越復改台興縣為天台縣。
宋 太平興國三年(978),台州入宋版圖,州、縣如故,隸兩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多神仙之宅」,詔改永安縣為仙居縣。南宋隸兩浙東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為台州府,隸浙江行省。三年,復黃岩州為黃岩縣。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黃岩縣南部方岩、太平、繁昌鄉置太平縣,以其境內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劃樂清縣東部山門、玉環2鄉入太平縣。自此,台州轄臨海、黃岩、太平、仙居、天台、寧海6縣。
清順治三年(1646),入清版圖,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隸浙江省紹台道。七年隸寧台溫海道(駐台州)。十一年隸台海道(駐台州)。二十四年隸寧台道。雍正四年(1726)隸寧紹台道。六年,於玉環山置玉環廳。廳因山名,隸溫州府。太平縣二十四郡、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劃入玉環廳。 清宣統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復,成立軍政分府,隸省軍政府。
民國 元年(1912)廢府、州、廳制。2月,玉環廳改為縣。7月,撤銷台州軍政分府,各縣直屬省政府。3年,省下設道,屬會稽道,玉環縣屬甌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改定各省重復縣名,太平縣以縣西溫嶠嶺別稱溫嶺改名溫嶺縣。16年道廢,各縣直屬省政府。21年月,省政府在省縣之間試行縣政督察專員制,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寧海縣為第六區。因內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設特區,為第五特區,設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22年10月改劃為第四特區。24年月,省政府正式設置臨海行政督察區,置專員公署。25年,據行政院新頒《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暫行條例》,稱第七行政督察區。29年月,以南田縣全部境域及寧海縣東南部18鄉鎮、臨海縣東北部5鄉鎮,置三門縣,以地瀕三門灣而得名。31年,天台縣劃屬第六區。32年,寧海縣改屬第六區。35年增轄天台,磐安2縣。37年4月劃為第五區,未及實施,7月又重劃為第六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49年6月解放後,置浙江第六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0日,第六專區改稱台州專區,駐臨海縣,轄臨海、黃岩、天台、仙居、溫嶺、三門、寧海7縣及臨海城關、海門兩直屬區。1950年5月,撤銷臨海城關直屬區,劃歸臨海縣。1952年10月,寧海縣改屬寧波專區。1954年5月,撤銷台州專區,臨海、天台、三門3縣劃屬寧波專區,黃岩、溫嶺、仙居3縣及海門直屬區劃屬溫州專區。1956年3月,仙居縣改屬寧波專區;海門直屬區撤銷,改為黃岩縣屬區。1957年7月,復置台州專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1962年4月,復置台州專區,並復置三門縣、玉環縣。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玉環7縣。1978年10月改稱台州地區。1980年7月置海門特區,屬台州地區,轄境包括原黃岩縣海門區、大陳鎮、山東人民公社及臨海縣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銷海門特區,以其行政區域置椒江市,以境內有椒江而得名。此後,臨海縣章安區、黃岩縣洪家區與三甲區,陸續劃屬椒江市。1986年3月撤銷臨海縣,置臨海市。1989年10月撤銷黃岩縣,置黃岩市。1994年,撤區建市,並搬市政府至椒江,台州地區現轄路橋、椒江、黃岩三區,臨海、溫嶺兩市、天台、仙居、三門、玉環四縣。

㈧ 台州中學有多久歷史

台州中學的前身為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創辦的「三台書院」,1902年始稱為「三台中學版堂」,1912年改名「浙江權省立第六中學校」,1937年更名為「浙江省立台州中學」,1996年被確認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自創辦起至今已有145年的辦學歷史了。

㈨ 台州的歷史時代變遷1000字

台州是浙江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中國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處北緯回28度,東經122度,屬亞熱帶季風型答氣候。全市陸地面積9411平方千米,淺海面積8萬平方千米,大陸海岸線745千米,占浙江省的28%。有6個縣市區瀕臨東海。2011年底,全市戶籍人口586.79萬,99%為漢族。2011年台州市區常住人口155.85萬人。市區由椒江、黃岩、路橋3個區組成一個組團式城市,轄臨海、溫嶺2個縣級市和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個縣。1994年以前政府駐地為臨海。全市民營經濟比重佔GDP比重97% ,台州私營經濟又被經濟學界稱為「溫台模式」。同時還是長三角先進製造業基地和華東能源基地,獲4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㈩ 台州以前的市府在哪個市

臨海市! 臨海市隸屬於浙江省台州市,位於浙江東南沿海,瀕臨東海。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臨海古為章安郡,西漢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縣,自唐以後,歷代均為台州府治。古城牆、古街區、古廟宇、古塔群,古風蔚然。傳統儒、釋、道文化影響深遠,文脈猶存。臨海古跡,首推兩座古城,一是臨海古城,一是桃渚抗倭城。臨海古城牆始建於晉,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山水城相依相繞,雄偉壯觀,人稱"江南長城"。古城內,人文景觀星羅棋布,巾山塔影,東湖毓秀,唐代古剎,明清街衢,無不令人神往。另一座古城桃渚抗倭城,始建於明洪武年間,戚繼光曾在此屢敗倭寇,是一座英雄城,也是東南沿海保存最完好的抗倭所城。桃渚千峰競秀、怪石雄奇,桃渚珊瑚岩群佔地5平方公里,已由國家地礦部列入「浙東雁盪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質自然保護區」,將建成國家級地質公園。 臨海文教,始於漢晉,興於唐,而盛於宋明,源遠流長。自唐以降,臨海即為台州文化中心,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千年文脈,至今猶存。屈晃、謝靈運、顧況、駱賓王、鄭虔、朱熹、尤袤、王士性,都為一代文宗。唐鄭虔為廣文館博士,詩、書、畫被唐玄宗譽為「鄭虔三絕」,在臨海設館廣授門徒,遂成台州文教始祖。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有駱臨海之稱,他的詩集稱為《駱臨海集》。朱熹在臨海辦學講學,在東湖小瀛洲建上蔡書院,並手書書院匾額。明代傑出地理學家王士性,著述頗豐,在人文地理方面成就高於徐霞客。史載,僅宋一代臨海中進士者二百十七人,在全國各縣中居第五。 台州學院位於臨海市,是台州唯一的本科院校,現在已發展成為擁有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醫學、經濟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大學辦學基本格局。學校辦學基礎扎實,成果顯著,以2005屆畢業的01歷史本科班為例,學士學位授予率達百分之百。 臨海三百里奇山秀水,風景絕佳。宋代文天祥過臨海,賦詩贊曰:"海上仙子國,邂逅寄孤蓬,萬象圖畫里,千岩玉界中"。清代馮賡雪贊之為"風景直冠東南"。武坑峰林、石柱桃江、龍灣海濱、牛頭山湖、珊瑚岩奇觀、永安溪漂流,以及浙東南第一高峰的括蒼山,主客之景皆佳,四時之賞不絕,讓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臨海盛產柑橘、茶葉,柑橘歷史悠久,主要品種為無核橘,產量居全國首位;「臨海蟠毫」為全國名茶之一。真絲綢衣、漆金木雕等傳統手工藝品,聞名全國。 臨海市位於浙江東南沿海,瀕臨東海。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盛產柑橘、茶葉,柑橘歷史悠久,主要品種為無核橘,產量居全國首位﹔「臨海蟠毫」為全國名茶之一。真絲綢衣、漆金木雕等傳統手工藝品,聞名全國。境內風光秀麗,主要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東湖、中山、古城桃渚等。桃渚千峰競秀、怪石雄奇,桃渚珊瑚岩群佔地5平方公里,已由國家地礦部列入「浙東雁盪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質自然保護區」,將建成國家級地質公園 2006年9月,臨海市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

與台州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