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左派 什麼是右派
所謂左派右派之分是個歷史的產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而這個資產階級革命中所誕生的名詞,又被馬克思主義做了進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講清左派右派這個問題,還和你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有關。
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或無產階級的立場,所謂左派就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人群,而馬克思主義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群。有一個經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問題就是左傾和右傾的區分。同樣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因為對現實的認識不一致,因此就產生了對採取何種措施的分歧,認識落後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右傾,認識超前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左傾。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屬於左派,屬於認識上產生了偏差;另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會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對認識上有偏差的左傾或右傾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思想上給以幫助,促使他們轉變。所謂防,只是說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現左或右傾,不是說象防賊一樣的防人,甚至是把他們作為革命的對象。
對於無產階級來說,主張資本主義,極力為資本主義社會辯護的,就是右派。由於右派極力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歷史向社會主義前進,所以右派是代表著逆歷史前進方向的勢力。而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資本主義社會當然是要萬萬年的,因此他們並不承認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的是什麼左派,在他們那裡,左派恐怕是要被稱作空想派、烏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上,也還存在路線之爭,主要地區分為改革派與維持派(也稱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資本主義的弊端,進行一些改良,這就必然要向社會主義學習和靠攏,其政策主張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階層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稱其為左翼或左派。而維持派(或保守派)則更多地要求維護傳統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反對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因此其主張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層階級的利益,一般稱其為右翼或右派。不過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稱呼來表示,比如,美國的民主黨屬左翼,但通常稱之為自由派,而美國的右翼共和黨則被稱為保守派。
與左傾和右傾的概念相對,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上又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比如激進的右翼極力反對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改革,對已進行的改革拚命反對並主張撤消之,一般稱為極端保守派,而激進的左翼就主張實行大膽的、迅速的改革,這大概是叫極端自由派吧。我們可以看到,當今資本主義世界,兩派的主張變得模糊起來,都在向中間靠攏,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攏。
其實左派也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但這通常和右傾、左傾混在一起,不容易區分。
在《中國近代現代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提高左派、右派、「左」傾、「右」傾等幾個政治名詞。這幾個政治名詞富有極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對於當代中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和把握的政治名詞,而且課文並未從理論上給予詳盡的論述。本文簡單闡述這幾個政治名詞的基本內涵。政治術語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在1791年的制憲會議上辯論時,擁護激進革命的人恰好坐在議會的左邊,而主張溫和的保守派(立憲派)恰好坐在主持人右邊,於是,人們習慣上將革命的一派稱為「左派」,反對革命的一派稱為「右派」。後來,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時從這一含義中引申為右派即資產階級反動派,左派即無產階級革命派。
一般來說,右是指思想落後於實際,不能隨變化了的情況前進,企圖開歷史倒車的思想和行為。在政治上往往表現為或是反動的,投降的或是悲觀的、保守的。這種思想就是右傾機會主義,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被稱為右派。如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我黨公開反對的是國民黨右派分子。後來又出現了對反革命勢力妥協退讓而葬送革命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與右相對的左,是指革命的、思想進步的,如德國十一月革命的領導者斯巴達克團,就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左派,是德國共產黨的前身。又如國民黨內部積極支持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何香凝、廖仲愷等都是國民黨左派。在文化戰線上,積極投身革命的是「左翼作家聯盟」。
但是,「左」不同於左。20世紀初,列寧和斯大林開始用左傾和右傾的概念來分別指無產階級內部的激進派和保守派。當時無產階級革命力量還比較薄弱,激進派常給剛剛萌芽的無產階級革命帶來很大的損失,因此激進派對革命是有害的、錯誤的。為了表示貶義,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號,即「左」傾。當時的右傾即保守派雖然可能延緩革命進程,但並沒有給革命帶來明顯的損失,因此右字不含貶義。到20世紀20年代末,隨著無產階級革命力量的強大,無論是激進派還是保守派,都會給革命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於是使用「左」傾機會主義與右傾機會主義來劃分無產階級內部的政治路線錯誤。同樣由於習慣,至今「左」字上的引號一直沒有去掉,右字也一直未加引號。
「左」是指思想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離開了當時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時的現實性,墜入空想和盲動。可以說「左」是對左的形而上學的極端化。是形式上的左,而實際上拋棄了左所具有的革命的現實性,片面強化了革命的冒進性。在政治上往往表現為擴大打擊面搞過火的斗爭,實行冒進主義,這種思想就是「左」傾機會主義,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被稱為「左」派。如中國歷史上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給中國革命和黨造成嚴重損失。十年「文革」是「左」傾錯誤發展到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惡果,它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左」傾錯誤占統治地位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時期。
大革命時期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這里的右傾機會主義指保守、妥協,不帶有反動之意。而1957年反右運動中的「右派」則有反動之意。後來加引號是指並非反動,1959年的反「右傾」斗爭也有此意。只不過反右派斗爭主要在黨外進行,而反「右傾」斗爭主要是在黨內。
Ⅱ 什麼是左派,什麼是右派
"左派來"(或左翼)自、"右派"(或右翼)來自法語。史學界普遍認為"左派"和"右派"這一對詞語誕生於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
187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在制憲議會上,第一等級教士和第二等級貴族的議員與處於第三等級的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工人和廣大農民的議員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同年9月的制憲議會會議上,第一、二等級的議員大都坐在議會右邊的席位上,而第三等級的議員占據了左邊的席位。這個頗具戲劇性的歷史場面本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語言中,在詞彙中便出現了"左派"與"右派"一對政治概念。進步或激烈者稱為"左派","倒退"保守者稱為"右派"。
Ⅲ 什麼是左派 右派
所謂左派右派之分是個歷史的產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而這個資產階級革命中所誕生的名詞,又被馬克思主義做了進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講清左派右派這個問題,還和你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有關。
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或無產階級的立場,所謂左派就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人群,而馬克思主義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群。有一個經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問題就是左傾和右傾的區分。同樣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因為對現實的認識不一致,因此就產生了對採取何種措施的分歧,認識落後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右傾,認識超前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左傾。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屬於左派,屬於認識上產生了偏差;另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會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對認識上有偏差的左傾或右傾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思想上給以幫助,促使他們轉變。所謂防,只是說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現左或右傾,不是說象防賊一樣的防人,甚至是把他們作為革命的對象。
對於無產階級來說,主張資本主義,極力為資本主義社會辯護的,就是右派。由於右派極力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歷史向社會主義前進,所以右派是代表著逆歷史前進方向的勢力。而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資本主義社會當然是要萬萬年的,因此他們並不承認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的是什麼左派,在他們那裡,左派恐怕是要被稱作空想派、烏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上,也還存在路線之爭,主要地區分為改革派與維持派(也稱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資本主義的弊端,進行一些改良,這就必然要向社會主義學習和靠攏,其政策主張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階層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稱其為左翼或左派。而維持派(或保守派)則更多地要求維護傳統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反對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因此其主張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層階級的利益,一般稱其為右翼或右派。不過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稱呼來表示,比如,美國的民主黨屬左翼,但通常稱之為自由派,而美國的右翼共和黨則被稱為保守派。
與左傾和右傾的概念相對,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上又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比如激進的右翼極力反對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改革,對已進行的改革拚命反對並主張撤消之,一般稱為極端保守派,而激進的左翼就主張實行大膽的、迅速的改革,這大概是叫極端自由派吧。我們可以看到,當今資本主義世界,兩派的主張變得模糊起來,都在向中間靠攏,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攏。
其實左派也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但這通常和右傾、左傾混在一起,不容易區分。
Ⅳ 什麼叫左派 右派
「憤青」,字面結構與「知青」相同,故理解為「憤怒青年」,應大致不差。但還需作進一步區分。比如,人們並不願意將文化程度有限的青年人視為「憤青」,即使他借著酒勁正在街上大耍威風;人們也不情願將一個正對村長發脾氣的農村青年(姑且假設張藝謀影片中的秋菊)看成「憤青」,這至少表明,「憤青」並非「憤怒」與「年輕」的簡單之和,其身份還另有講究。我猜想,「憤青」應指生活在大城市裡的青年,得有一定知識學歷。與「知青」特指中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那批「上山下鄉」的城市青年不同,「憤青」的時空跨度要廣得多,甚至「知青」也不妨納入「憤青」范疇加以考察。
所謂左派右派之分是個歷史的產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而這個資產階級革命中所誕生的名詞,又被馬克思主義做了進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講清左派右派這個問題,還和你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有關。
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或無產階級的立場,所謂左派就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人群,而馬克思主義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群。有一個經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問題就是左傾和右傾的區分。同樣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因為對現實的認識不一致,因此就產生了對採取何種措施的分歧,認識落後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右傾,認識超前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左傾。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屬於左派,屬於認識上產生了偏差;另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會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對認識上有偏差的左傾或右傾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思想上給以幫助,促使他們轉變。所謂防,只是說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現左或右傾,不是說象防賊一樣的防人,甚至是把他們作為革命的對象。
對於無產階級來說,主張資本主義,極力為資本主義社會辯護的,就是右派。由於右派極力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歷史向社會主義前進,所以右派是代表著逆歷史前進方向的勢力。而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資本主義社會當然是要萬萬年的,因此他們並不承認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的是什麼左派,在他們那裡,左派恐怕是要被稱作空想派、烏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上,也還存在路線之爭,主要地區分為改革派與維持派(也稱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資本主義的弊端,進行一些改良,這就必然要向社會主義學習和靠攏,其政策主張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階層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稱其為左翼或左派。而維持派(或保守派)則更多地要求維護傳統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反對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因此其主張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層階級的利益,一般稱其為右翼或右派。不過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稱呼來表示,比如,美國的民主黨屬左翼,但通常稱之為自由派,而美國的右翼共和黨則被稱為保守派。
與左傾和右傾的概念相對,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上又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比如激進的右翼極力反對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改革,對已進行的改革拚命反對並主張撤消之,一般稱為極端保守派,而激進的左翼就主張實行大膽的、迅速的改革,這大概是叫極端自由派吧。我們可以看到,當今資本主義世界,兩派的主張變得模糊起來,都在向中間靠攏,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攏。
其實左派也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但這通常和右傾、左傾混在一起,不容易區分。
Ⅳ 歷史上「左派」和「右派」分別是什麼意思
關於左派和右派,大概是沒有明確定義的。我曾經見過一篇文章,把中國現在的政治勢力或者說思想界分為三派,還有兩個極端——極左和極右。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政治的手使這兩派突顯得相當醒目,兩派在當時可以列為兩個等式,即:左派=革命=好的,右派=反革命=壞的。但是,那時候兩派不僅自封,也可以由別人指定,說你是左派你就是左派,說你是右派你就是右派,左派和右派也未必就一定代表好或者壞,右派變成左派也可以殺人不眨眼,左派變成右派也可能會死得很慘。
感謝上帝,「文革」時候我還小,左派不會要我,右派紙糊的高帽子扣我頭上也還太大,我初涉書本童言無忌冒冒失失的語言文字也被父母用各種方法擋在門里並撕毀於紙簍之中,燒毀於爐塘之內。「文革」結束,天下歸於一派,都是左派,所不同的是,原先的左派許多被定為極左,原先的右派幾乎全部平反扶正。但我看到,過去許多傾左的都在思考左的問題,過去許多右派一旦上來卻也壓迫新生。那時候我已經長大了,我就更不想歸於哪一派了。
20世紀90年代末期,看了些書,又上得網去,知道了「新左派」一詞,經常又有朋友站在我身邊指著電腦顯示屏上一些文章作者的名字說,這是新左派,這也是新左派,這個名詞在我的頭腦中也就越放越大了。由於歷史緣故,新左派中的那個「左」字總有些刺激我,但看了一些新左派的文章,覺得他們既與「文革」時所謂左派不同,也和從「文革」一路「左」過來或早年曾「右」後來又「左」的人不一樣。
聽說美國知識界也有左派,又聽說美國的左派恰恰很能自覺站在政府、體制、社會以及其他權力機器的對面為民眾、為公理、為一些弱勢的人說幾句話,再加上近些年來我到底還是讀了一些中國新左派的文章,發現他們確與我們過去認為的左派不一樣,他們的文章確有一些很好的思考,這就從我的頭腦中為左派重塑了形象。
既有新左派,那麼就該有新右派吧,但又不見有人提及。新左派也好,新右派也好,都應是人身外的東西,他們所應關注的都應是人,都應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是否合理和幸福,這是一個組織和派別在這世上有無存在價值的最高標准。即使我具備了一定的資格和水平,倘有機會降臨給我,讓我加入一個什麼組織或派別,我也仍是不願意。人之躋身於人類世界,已然有許多不自由了,再加入一個什麼組織或派別,那將更少許多自由,這是不由你說了算的。不加入什麼組織,不加入什麼派別,這可以使你對任何組織保有贊美的權力,這也可以使你對任何派別保有批評的自由。
贊美好的,批評惡的,這種權力和自由是人世間很可寶貴的東西,沒有這些,人類世界將不能前行,倘不被金屬的東西鉗制住,我願保有這一權力和自由。世間組織派別眾多,應該有人站在他們外面對他們有所關注,聽他們之所說,看他們之所行,該贊美時贊美,該批評時批評,標准無它,只要他們的所說所行是對眾生和眾生的前途有利的,我們就該將我們由衷的贊美獻給他們,只要他們的所說所行對眾生和眾生的前途是不利的,我們就不能放棄自己批判的權力,而一旦有人只圖一己私利去損害和耽誤眾生和眾生的前途,不管他是以什麼名義,不管他是抱有什麼目的,為名也好,為利也好,我們都應從批判之外另拿出我們的詛咒施之於他們身上。
人,置身於這世間,既與人與諸種事物相接觸,就總會有痛癢,有冷熱,有人類共有的萬種感覺,面對一己的痛苦和悲酸若能耶穌般隱忍沉默那當然很讓人驚嘆,但若能耶穌般悲憫大眾的痛苦而代大眾呻吟並能為減輕大眾的痛苦、增加大眾的幸福做些什麼,那卻是更偉大的,那不是神性,那恰恰是最崇高最偉大的人性。
在這里可以套用一句毛澤東的話,你今天為大眾的利益做了些事,你就是偉大的,你明天不為大眾的利益做事甚至做了有損於大眾的事,你就不是偉大的,而且是可鄙可詛咒的。我看世間的一切組織和派別,我看世間的一切偉人,便是以此作為最重要的標准。
當然,一個人應該捍衛自身的權益,這又是不矛盾的。
Ⅵ 到底什麼是左派,什麼是右派
比較簡單的判斷左與右界限的准則,就是
肯定文革否定改革的人是左派
肯定改革否定文革的人的右派
<<什麼是左派,什麼是右派>>
什麼是左派,什麼是右派,這是一個網上經常提起的話題,還引出了什麼假左派、假右派,什麼右派是真左派等等說法,不一而足。為此打岔網友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澄清了有關的概念。那以後有關的爭論比較少了,但仍有些不同看法。所以我這里打算在他那篇文章的基礎上再詳細講一講,希望對澄清概念有進一步的幫助。
所謂左派右派之分是個歷史的產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而這個資產階級革命中所誕生的名詞,又被馬克思主義做了進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講清左派右派這個問題,還和你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有關。
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或無產階級的立場,所謂左派就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人群,而馬克思主義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群。有一個經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問題就是左傾和右傾的區分。同樣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因為對現實的認識不一致,因此就產生了對採取何種措施的分歧,認識落後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右傾,認識超前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左傾。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屬於左派,屬於認識上產生了偏差;另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會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對認識上有偏差的左傾或右傾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思想上給以幫助,促使他們轉變。所謂防,只是說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現左或右傾,不是說象防賊一樣的防人,甚至是把他們作為革命的對象。
對於無產階級來說,主張資本主義,極力為資本主義社會辯護的,就是右派。由於右派極力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歷史向社會主義前進,所以右派是代表著逆歷史前進方向的勢力。而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資本主義社會當然是要萬萬年的,因此他們並不承認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的是什麼左派,在他們那裡,左派恐怕是要被稱作空想派、烏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上,也還存在路線之爭,主要地區分為改革派與維持派(也稱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資本主義的弊端,進行一些改良,這就必然要向社會主義學習和靠攏,其政策主張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階層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稱其為左翼或左派。而維持派(或保守派)則更多地要求維護傳統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反對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因此其主張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層階級的利益,一般稱其為右翼或右派。不過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稱呼來表示,比如,美國的民主黨屬左翼,但通常稱之為自由派,而美國的右翼共和黨則被稱為保守派。
與左傾和右傾的概念相對,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上又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比如激進的右翼極力反對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改革,對已進行的改革拚命反對並主張撤消之,一般稱為極端保守派,而激進的左翼就主張實行大膽的、迅速的改革,這大概是叫極端自由派吧。我們可以看到,當今資本主義世界,兩派的主張變得模糊起來,都在向中間靠攏,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攏。
其實左派也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但這通常和右傾、左傾混在一起,不容易區分。
這里需要對假左派、假右派的說法進行一點澄清。所謂假,就是說說是XX,其實可能剛好相反。用這個定義來看被某些網友稱呼的假左派,其實並不是假左派,頂多算是有左傾觀點的左派而已。反而使那些自認自己不是右派而是真左派的網友,其實是真右派、假左派,他們頂多屬於資本主義左派,但卻把自己和主張社會主義的左派混在一起了,難怪他們要對自己被稱為右派憤憤不平了。哈哈,大概也算是寧左勿右症吧。
從實際情況看,假左派可能存在(也就是打著社會主義旗號,實際上走資本主義道路),而假右派可能並不存在。這里還有一個和『假』極相似的概念,叫做不真。我們說,左派是批判資本主義,主張社會主義的,但也有這樣的情況:對資本主義進行猛烈的批判,認識到資本主義在中國絕無前途,但因為對馬克思主義沒有深刻認識,又加上實踐中的社會主義暴露了許多弊端,所以對社會主義也不認同,期望進行『第三條道路』的探索。這大概可以說是『不真』的左派。而不真的右派則是這樣:對傳統社會主義很反感,認為社會主義不但失敗了,而且根本不可行,但對目前的資本主義也有諸多不滿,同樣要求進行『第三條道路』的探索。這樣的網友也許不多,他們可以算做『中派』,這兩類網友即有共同點,又有相當大的分歧。
對中國的現實來說,是否擁護改革不是區分左右的標准,還必須看改革的發展方向。擁護改革向著社會主義發展的就是左派,而擁護改革向著資本主義發展的就是右派。所謂極右派則指要求迅速實現私有化,完全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而極左派則指要求迅速消滅改革中的資本主義因素,回到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模式。我們可以看到,無論網上還是現實,屬於資本主義左翼的實在是右派中的少數,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中國目前的改革始終存在著方向之爭,在形勢未明之前,右派最大的任務是要促使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完全實現,而其中所帶來的一系列弊病就統統被他們看作是『轉軌』的無法避免的代價,只要這個代價他們還認為能夠承受,那他們就不會對此給以更多的關注。也因此,就給人一種右派勢力猖獗的感受。
打岔網友說得好,右派的主張招招都迎合了那些早已失去了革命熱情和理想的既得利益者--腐敗官僚的迫切需求。不僅如此,右派的主張還迎合了那些在改革中靠剝削致富的新生資產階級的迫切要求。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的向前發展總是在不斷破除那些既得利益者們的利益,所以在當代中國,右派才是貨真價實的阻礙社會前進的勢力。
對支持社會主義的左派而言,為了糾正改革中的缺點,維護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就不能不對右派勢力及其言論進行批判。這就是網路上有時爭論異常尖銳的原因所在。
Ⅶ 什麼叫左派 什麼叫右派
所謂左派右派之分是個歷史的產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而這個資產階級革命中所誕生的名詞,又被馬克思主義做了進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講清左派右派這個問題,還和你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有關。
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或無產階級的立場,所謂左派就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人群,而馬克思主義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群。有一個經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問題就是左傾和右傾的區分。同樣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因為對現實的認識不一致,因此就產生了對採取何種措施的分歧,認識落後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右傾,認識超前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左傾。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屬於左派,屬於認識上產生了偏差;另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會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對認識上有偏差的左傾或右傾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思想上給以幫助,促使他們轉變。所謂防,只是說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現左或右傾,不是說象防賊一樣的防人,甚至是把他們作為革命的對象。
對於無產階級來說,主張資本主義,極力為資本主義社會辯護的,就是右派。由於右派極力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歷史向社會主義前進,所以右派是代表著逆歷史前進方向的勢力。而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資本主義社會當然是要萬萬年的,因此他們並不承認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的是什麼左派,在他們那裡,左派恐怕是要被稱作空想派、烏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上,也還存在路線之爭,主要地區分為改革派與維持派(也稱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資本主義的弊端,進行一些改良,這就必然要向社會主義學習和靠攏,其政策主張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階層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稱其為左翼或左派。而維持派(或保守派)則更多地要求維護傳統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反對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因此其主張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層階級的利益,一般稱其為右翼或右派。不過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稱呼來表示,比如,美國的民主黨屬左翼,但通常稱之為自由派,而美國的右翼共和黨則被稱為保守派。
與左傾和右傾的概念相對,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上又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比如激進的右翼極力反對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改革,對已進行的改革拚命反對並主張撤消之,一般稱為極端保守派,而激進的左翼就主張實行大膽的、迅速的改革,這大概是叫極端自由派吧。我們可以看到,當今資本主義世界,兩派的主張變得模糊起來,都在向中間靠攏,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攏。
其實左派也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但這通常和右傾、左傾混在一起,不容易區分。
左派又稱左翼,右派又稱右翼。左派與右派的區分通常有兩層含義。
"左派"(或左翼)、"右派"(或右翼)來自法語。史學界普遍認為"左派"和"右派"這一對詞語誕生於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
政治術語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在1791年的制憲會議上辯論時,擁護激進革命的人恰好坐在議會的左邊,而主張溫和的保守派(立憲派)恰好坐在主持人右邊,於是,人們習慣上將革命的一派稱為「左派」,反對革命的一派稱為「右派」。後來,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時從這一含義中引申為右派即資產階級反動派,左派即無產階級革命派。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在制憲議會上,第一等級教士和第二等級貴族的議員與處於第三等級的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工人和廣大農民的議員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同年9月的制憲議會會議上,第一、二等級的議員大都坐在議會右邊的席位上,而第三等級的議員占據了左邊的席位。這個頗具戲劇性的歷史場面本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語言中,在詞彙中便出現了"左派"與"右派"這一對政治概念。一般來說,右是指思想落後於實際,不能隨變化了的情況前進,企圖開歷史倒車的思想和行為。在政治上往往表現為或是反動的,投降的或是悲觀的、保守的。這種思想就是右傾機會主義,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被稱為右派。如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我黨公開反對的是國民黨右派分子。後來又出現了對反革命勢力妥協退讓而葬送革命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與右相對的左,是指革命的、思想進步的,如德國十一月革命的領導者斯巴達克團,就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左派,是德國共產黨的前身。又如國民黨內部積極支持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何香凝、廖仲愷等都是國民黨左派。在文化戰線上,積極投身革命的是「左翼作家聯盟」。
這就產生了在政治上區分左右的第一層含義:左派是指站在地位比較低的階級一邊的人,右派是指站在地位比較高的階級一邊的人。當今社會封建貴族階級已經退出歷史舞台,社會上主要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對立,中間是小資產階級。所以當前的左派主要是支持無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利益的人,右派則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左派與右派的劃分是相對的,封建時代資產階級還沒有成勢,所以是包含在左派一邊的,但是今天他們已經財大氣粗占據了社會的統治地位,所以通常被歸入右派陣營;小資產階級在革命隊伍內部習慣性地要用自私自利的思想與無產階級發生沖突,則又會成為革命隊伍內部的右派。
左派由於社會地位比較低,通常主張變革,所以"左派"一詞又有進步的含義,而"倒退"保守者稱為"右派"。這就是政治上左右劃分的第二層含義。
有些人認為:
1右:自私貪婪一些就是右;
2左:無私高尚一點即為左.
3人性是自私的;社會性是無私的.
4自私太過違背社會性;無私太過絕人性.
5因此,人類註定要在左派與右派的紛爭中獲取進步.
所謂左派右派之分是個歷史的產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而這個資產階級革命中所誕生的名詞,又被馬克思主義做了進一步的引申,所以要講清左派右派這個問題,還和你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有關。
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或無產階級的立場,所謂左派就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人群,而馬克思主義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群。有一個經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問題就是左傾和右傾的區分。同樣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也就是謀求進步的左派內部,會因為對現實的認識不一致,因此就產生了對採取何種措施的分歧。認識落後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右傾,主張超越實際情況進行變革的,我們叫做「左」傾。無論「左」傾右傾,都是站在進步一邊,屬於革命隊伍內部的認識問題,都屬於左派,是認識上產生了偏差。但是超越了實際強求的所謂進步不能算是真正的進步,甚至可能是形左而實右的,所以這種極左,通常要加上引號。無論「左」傾、右傾,都會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危害,因此就需要既防「左」又防右。對認識上有偏差的「左」傾或右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思想上給以幫助,促使他們轉變。所謂防,只是說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現「左」或右傾,不是說像防賊一樣的防人,甚至是把他們作為革命的對象。
對於無產階級來說,主張資本主義,極力為資本主義社會辯護的,就是右派。由於右派極力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歷史向社會主義前進,所以右派是代表著逆歷史前進方向的勢力。而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資本主義社會當然是要萬萬年永世長存的,因此他們並不承認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的是什麼左派,在他們那裡,左派恐怕是要被稱作空想派、烏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上,也還存在路線之爭,主要地區分為改革派與維持派(也稱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去掉一些資本主義的弊端,進行一些改良,這就必然要向社會主義學習和靠攏,其政策主張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階層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稱其為資產階級左翼或左派。而維持派(或保守派)則更多地要求維護傳統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反對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因此其主張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層階級的利益,一般稱其為右翼或右派。不過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稱呼來表示,比如,美國的民主黨屬左翼,但通常稱之為自由派,而美國的右翼共和黨則被稱為保守派。
與左傾和右傾的概念相對,在政策的具體實施上又有保守、穩健和激進的區別。比如極端的資產階級右翼極力反對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改革,對已進行的改革拚命反對並主張撤消之,一般稱為極端保守派,而激進的資產階級左翼就主張實行大膽的、迅速的改革,這大概是叫極端自由派吧。我們可以看到,當今資本主義世界,資產階級的左右兩派的主張變得模糊起來,都在向一起靠攏,也就是極端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攏。
其實左派也有保守、穩健和冒進、激進的區別,但這通常和右傾、「左」傾混在一起,不容易區分。
在《中國近代現代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提高左派、右派、「左」傾、「右」傾等幾個政治名詞。這幾個政治名詞富有極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對於當代中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和把握的政治名詞,而且課文並未從理論上給予詳盡的論述。
一般來說,右是指思想落後於實際,不能隨變化了的情況前進,企圖開歷史倒車的思想和行為。在政治上往往表現為或是反動的、投降的或是悲觀的、保守的。這種思想就是右傾機會主義,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被稱為右派。如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我黨公開反對的是國民黨右派分子。後來又出現了對反革命勢力妥協退讓而葬送革命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與右相對的左,是指革命的、思想進步的,如德國十一月革命的領導者斯巴達克團,就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左派,是德國共產黨的前身。又如國民黨內部積極支持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何香凝、廖仲愷等都是國民黨左派。在文化戰線上,積極投身革命的是「左翼作家聯盟」。
但是,「左」不同於左。20世紀初,列寧和斯大林開始用「左」傾和右傾的概念來分別指無產階級內部的盲動激進派和保守派。當時無產階級革命力量還比較薄弱,盲動激進派常給剛剛萌芽的無產階級革命帶來很大的損失,所以說盲動激進派對革命是有害的、錯誤的。為了表示貶義,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號,即「左」傾,以區別於真正的左傾。當時的右傾即保守派延緩革命進程,同社會上的反動右派勢力一樣會給革命帶來明顯的損失,因此右字不加引號。到20世紀20年代末,隨著無產階級革命力量的強大,無論是盲動激進派還是頑固保守派,都會給革命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於是使用「左」傾機會主義與右傾機會主義來劃分無產階級內部的政治路線錯誤。
「左」是指思想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離開了當時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時的現實性,墜入空想和盲動。可以說「左」是對左的形而上學的極端化。是形式上的左,而實際上拋棄了左所具有的革命的現實性,片面強化了革命的冒進性。在政治上往往表現為擴大打擊面搞過火的斗爭,實行冒進主義,這種思想就是「左」傾機會主義,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被稱為「左」派。如中國歷史上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給中國革命和黨造成嚴重損失。
大革命時期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這里的右傾機會主義指保守、妥協,不帶有敵我矛盾性質的反動之意。而1957年反右運動中的「右派」則有反動之意。後來很多右派平反以後右派兩字加引號是指所謂的右派,並非反動,1959年的反「右傾」斗爭也有此意。只不過反右派斗爭主要在黨外進行,而反「右傾」斗爭主要是在黨內。
在世界范圍內,到了19世紀,左派和右派的意義發生了變化。左派開始漸漸傾向於社會主義,而右派則漸漸傾向於自由主義。20世紀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期,左派和右派的意義又變化了。左派在當時主要是指稱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而極右則是被法西斯主義所代表。二戰以後,又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今天中國知識分子所分成的左派和右派的定義類似19世紀的概念。當代中國的左派是指「新左派」,右派被稱為「自由派」,在中國,左派信仰馬列,毛澤東思想,走社會主義公平路線,反對剝削。而右派則崇尚官僚資本主義,自由資本主義,主張全盤西化,走三權分立,議會制等。右派主張中國走外圍資本主義及買辦資本主義。而左派則注重於發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主張人人平等,消滅剝削的。兩者的主要爭論是前者主張公平高於自由,後者主張自由高於公平。
Ⅷ 什麼是左派,什麼是右派
「左派」來與「右派」源 這一對名詞誕生於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 1789年7月17日,法國巴士底獄被攻陷,第三等級的代表掌握了政權。然而,由於階級利益要求不同,革命陣營出現了分化。在1791年召開的立憲會議上,第一等級教士和第二等級貴族的議員和第三等級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工人和廣大農民的議員展開了激烈的斗爭。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米拉波一夥,只要求對舊制度作某些改革,反對徹底推翻封建制度,反對共和制;而代表第三等級下層的雅各賓派的羅伯斯庇爾等,由於不滿意君主立憲的統治,要求將革命繼續向前推進,由此形成了兩派。當時,擁護革命措施的議員占據了議會左邊的席位,反對繼續革命的議員占據了右邊的席位。這個頗具戲劇性的歷史場面本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語言中,在詞彙中便出現了「左派」與「右派」這一對政治概念。進步或激進者稱為「左派」,倒退保守者稱為「右派」。當然,這樣的區別和我們現在所說的「左派」、「右派」不盡是一回事。
Ⅸ 歷史中左派與右派的區別/
這個世界上有兩派,一個是左派,一個是右派,「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政治的手使這兩派突顯得相當醒目,兩派在當時可以列為兩個等式,即:左派=革命=好的,右派=反革命=壞的。但是,那時候兩派不僅自封,也可以由別人指定,說你是左派你就是左派,說你是右派你就是右派,左派和右派也未必就一定代表好或者壞,右派變成左派也可以殺人不眨眼,左派變成右派也可能會死得很慘。
感謝上帝,「文革」時候我還小,左派不會要我,右派紙糊的高帽子扣我頭上也還太大,我初涉書本童言無忌冒冒失失的語言文字也被父母用各種方法擋在門里並撕毀於紙簍之中,燒毀於爐塘之內。「文革」結束,天下歸於一派,都是左派,所不同的是,原先的左派許多被定為極左,原先的右派幾乎全部平反扶正。但我看到,過去許多傾左的都在思考左的問題,過去許多右派一旦上來卻也壓迫新生。那時候我已經長大了,我就更不想歸於哪一派了。
20世紀90年代末期,看了些書,又上得網去,知道了「新左派」一詞,經常又有朋友站在我身邊指著電腦顯示屏上一些文章作者的名字說,這是新左派,這也是新左派,這個名詞在我的頭腦中也就越放越大了。由於歷史緣故,新左派中的那個「左」字總有些刺激我,但看了一些新左派的文章,覺得他們既與「文革」時所謂左派不同,也和從「文革」一路「左」過來或早年曾「右」後來又「左」的人不一樣。
聽說美國知識界也有左派,又聽說美國的左派恰恰很能自覺站在政府、體制、社會以及其他權力機器的對面為民眾、為公理、為一些弱勢的人說幾句話,再加上近些年來我到底還是讀了一些中國新左派的文章,發現他們確與我們過去認為的左派不一樣,他們的文章確有一些很好的思考,這就從我的頭腦中為左派重塑了形象。
既有新左派,那麼就該有新右派吧,但又不見有人提及。新左派也好,新右派也好,都應是人身外的東西,他們所應關注的都應是人,都應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是否合理和幸福,這是一個組織和派別在這世上有無存在價值的最高標准。即使我具備了一定的資格和水平,倘有機會降臨給我,讓我加入一個什麼組織或派別,我也仍是不願意。人之躋身於人類世界,已然有許多不自由了,再加入一個什麼組織或派別,那將更少許多自由,這是不由你說了算的。不加入什麼組織,不加入什麼派別,這可以使你對任何組織保有贊美的權力,這也可以使你對任何派別保有批評的自由。
贊美好的,批評惡的,這種權力和自由是人世間很可寶貴的東西,沒有這些,人類世界將不能前行,倘不被金屬的東西鉗制住,我願保有這一權力和自由。世間組織派別眾多,應該有人站在他們外面對他們有所關注,聽他們之所說,看他們之所行,該贊美時贊美,該批評時批評,標准無它,只要他們的所說所行是對眾生和眾生的前途有利的,我們就該將我們由衷的贊美獻給他們,只要他們的所說所行對眾生和眾生的前途是不利的,我們就不能放棄自己批判的權力,而一旦有人只圖一己私利去損害和耽誤眾生和眾生的前途,不管他是以什麼名義,不管他是抱有什麼目的,為名也好,為利也好,我們都應從批判之外另拿出我們的詛咒施之於他們身上。
人,置身於這世間,既與人與諸種事物相接觸,就總會有痛癢,有冷熱,有人類共有的萬種感覺,面對一己的痛苦和悲酸若能耶穌般隱忍沉默那當然很讓人驚嘆,但若能耶穌般悲憫大眾的痛苦而代大眾呻吟並能為減輕大眾的痛苦、增加大眾的幸福做些什麼,那卻是更偉大的,那不是神性,那恰恰是最崇高最偉大的人性。
在這里可以套用一句毛澤東的話,你今天為大眾的利益做了些事,你就是偉大的,你明天不為大眾的利益做事甚至做了有損於大眾的事,你就不是偉大的,而且是可鄙可詛咒的。我看世間的一切組織和派別,我看世間的一切偉人,便是以此作為最重要的標准。
當然,一個人應該捍衛自身的權益,這又是不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