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十大名鎮都包括哪
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江蘇省崑山市周庄鎮、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浙江省桐鄉市烏鎮、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重慶市合川區淶灘鎮、重慶市石柱縣西沱鎮、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
1、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
靜升鎮坐落在風景秀美的綿山腳下,依山傍水,一條大街橫貫東西,九溝、八堡、十八街巷散布於北山之麓。2003年,被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聯合命名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並位居榜首;同年又被建設部確定為首批全國重點小城鎮之一。
2、江蘇省崑山市周庄鎮
周庄位於蘇州崑山,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於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周庄歷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有獨特的人文景觀,是中國水鄉文化和吳地方文化的瑰寶。
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
甪直(lùzhí)鎮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是一座與蘇州古城同齡,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中國水鄉文化古鎮;該鎮位於蘇州城東南25公里處,是吳中區的東大門,北靠吳淞江,南臨澄湖,西接蘇州工業園區,東銜崑山南港鎮。
4、浙江省桐鄉市烏鎮
烏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地處江浙滬「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蘇州均為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屬太湖流域水系,河流縱橫交織,京杭大運河依鎮而過。
烏鎮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5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譽,擁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鎮史。
5、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
古田鎮隸屬於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位於上杭縣東北部、梅花山南麓,地處新羅、上杭、連城三縣(區)結合部。
相傳,古田的得名是因境內五龍村有一丘田為古代最早開辟而得名。古田鎮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所在地,又是梅花山AAAA級自然保護區所在地。入選2003年建設部和文物局評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第一批)名單。
2. 陝西有哪些名勝古跡
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3. 甘肅「羅馬村」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羅馬村」
那是因為2000多年前歐洲古羅馬帝國有一群人失蹤了。西漢時期,一支羅馬軍團東進參戰後消失了。直到上個世紀,它才成為羅馬帝國歷史上一個懸而未決的案件。由於其難以理解的風俗習慣,它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後來,義大利、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學者前來調查研究,終於揭開了謎團。
這些雇傭兵使用的魚鱗陣是羅馬戰法。驪靬縣從那時起就在中國歷史上。這些外地人的雇傭兵就住在這里,經過2000多年的混居生活,驪靬村的村民依然高大,鼻子高,紅皮膚,綠眼睛。村裡保存著羅馬建築風格。村民們的主食是披薩,村裡的墓葬中出土了許多類似的歐洲隨葬品,都表明他們是一群歐洲後裔,就是當年消失的羅馬第一軍團。
4. 北京的寺廟為什麼那麼多
散布在京城的佛寺、道觀、清真寺,以各自的方式存在著,為信徒們滌清心靈,為這座古老的城市默默祈福……這些寺廟年代久遠,風景怡人,不僅是香客信徒的好去處,也是旅遊行程必選方案。
妙應寺
妙應寺位於阜城門內大街路北,始建於元代,初名大聖壽萬安寺,遭火焚,明朝再建時改稱妙應寺。因寺內有通體塗以白堊的塔,俗稱白塔寺。現寺內的建築大都為清代所建,僅白塔在火焚中倖免,為元代遺物,至今已700餘年。院中間聳立著白塔,塔下台階可直登塔基,頂端華蓋四周懸掛著36副銅質透雕的流蘇和風鈴,微風吹動,鈴聲悅耳。白塔的形制,淵源於古印度的窣堵坡,由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參加了設計和修建。妙應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標志,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行車路線:乘13、101、102、103、823、812、814路車到白塔寺站下車。咨詢電話:66160211。
法源寺
法源寺在宣武區法源寺後街,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的東側,它是北京市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的、歷史最悠久的名剎。法源寺現為中國佛學院和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古寺藏經館中陳列著東漢、東吳、北魏、北齊及隋唐石雕造像,其中以唐感享三年造像最為珍貴,而明代木雕佛涅盤像,長可十米,是北京最大卧佛。法源寺的丁香很有名,號稱香雪海、曾與崇右牡丹、恭王府海棠並稱京畿三大花事,乃京城絕景。台灣作家李敖的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現實的法源寺不可錯過!行車路線:乘61路車到牛街南口站下車,沿南橫西街至教子胡同再向東。聯系電話:63533966。
廣濟寺
廣濟寺位於西城大街西四路口西北角,相傳創於金代,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的名剎之一。明天順年間,山西普慧和尚重修古寺,賜名"弘慈廣濟寺"。古寺建築至今保存完好,寺內花木秀麗,院落幽靜。其中雄偉的天王殿,除四大天王"金剛怒目"外,便是明代銅鑄的頭戴天冠的彌勒像和手捧金杵的明鑄銅韋馱像最為珍貴。寺中古樹旁立石碑上刻乾隆帝御制《鐵樹歌》,甚為珍貴。廣濟寺現為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是全國佛教事務活動的中心。行車路線:乘13、101、102、105、823、812、814路車到西四站下車。聯系電話: 66160907。
雍和宮
位於東城區安定門東大街和雍和宮大街交匯處,它是北京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教黃教寺院雍和宮。雍和宮建於清康熙33年,曾為雍正登基前的府邸--雍王府。乾隆9年乾隆九年改為藏傳佛教寺廟,成為清政府管理全國喇嘛教事務的中心。雍和宮有將漢、滿、蒙、藏等多種建築藝術融為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寺院殿宇宏偉,樓閣巍峨,既有宮殿金碧輝煌的建築,又有古剎庄嚴肅穆的氣氛。雍和宮內紫檀木雕刻的羅漢山;白檀木雕刻的彌勒大佛;金絲楠木雕刻而的旃檀佛龕,被譽為雍和宮內的木雕"三絕"。行車路線:公交13、62、44、406路可達,也可乘地鐵直達。聯系電話:64049027
孔廟
北京孔廟坐落在北京僅存的唯一一條仍保持著清代北京古老街巷風貌的國子監街上,距另一聞名全國的藏傳佛教寺廟--北京雍和宮,僅百米之遙。北京孔廟佔地22000平方米,自1302年元朝建廟以來,這里就是元、明、清三代皇帝親臨祭祀孔子的主要場所,它的等級在全國的孔廟中是最高的。孔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和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各國遊客的尊崇,北京孔廟也成為有別於其他各地孔廟,風格獨異的京城旅遊的熱點。行車路線:乘13、406、807路車國子監下車或乘地鐵、116、特2路雍和宮下車。聯系電話:84011977。
白雲觀
位於西城區白雲路的白雲觀是北京第一大道觀,有"全真第一叢林"之稱。白雲觀原為埋葬邱處機遺蛻而創建的,位於金代"太極宮"東側。邱處機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的七大弟子之一,創建龍門派,他的遺骨至今仍埋葬在觀內丘祖殿香案下石座內。白雲觀規模宏大,觀前影壁所嵌"萬古長青",為元趙孟頫書。欞星門為七層四柱牌柱,舊為觀中道士觀星望氣的地方。觀內三清閣東側為藏經樓,自明代以來貯奉《正統道藏》,當時所建的《賜經碑》,今保存完整。現在中國道教協會便設在白雲觀內。行車路線:乘19、320支414路車到白雲觀站下車,或乘114、308、937路到白雲路下車向南。聯系電話:63463531。
覺生寺(大鍾寺)
大鍾寺位於北三環北側,又稱中國古鍾博物館,因寺內大鍾殿懸有一口大銅鍾而得名。大鍾寺古鍾博物館目前收藏鍾鈴類文物439件套,其中永樂大鍾鑄於明代,距今已500多年。鍾身內外整齊地鑄有佛教經典17種,總計227000多字,字體工整、堅韌、相傳為明朝書法家沈度的手筆。永樂大鍾造型精美、鍾聲純厚綿長、穿透性強。清晨可遠傳10餘里。永樂大鍾以悠久的歷史、高超的書法藝術、精美的鑄造工藝而馳名中外,有中外鍾王之譽。除這口大鍾以外,大鍾寺內還陳列元、明、清三代鑄造形式、花紋造型不一的銅鍾近百餘口。行車路線:302、367、718路大鍾寺下。聯系電話:62550819。
戒台寺
戒台寺位於京郊門頭溝的馬鞍山麓,至今有1300多年歷史。戒台是僧人受戒的壇台,也叫戒壇。戒台寺戒台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戒台,有"天下第一台"之說,並可以傳授佛門最高戒律菩薩戒,而成為我國佛教的最高學府。戒台寺素以""戒壇、奇松、石洞"聞名天下。戒台怫龕中113尊泥制彩繪的戒神,出自第四代"泥人張"張銘先生及弟子之手,是難得的藝術珍品。石佛村的明代摩崖造型是北京地區目前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摩崖造像群。行車路線:游7路、931路直達;或乘336、326路至河灘,再轉長途車可達。駕車可從五孔橋洞阜石路到門頭溝區石門營,有路標。聯系電話:69802645。
紅螺寺
紅螺寺位於京郊明珠懷柔縣境內,為歷代佛教聖地,也是京華氣功的發源地。紅螺寺始建於東晉,為十方常住寺,是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千年以來一直是佛教聖地。歷屆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因有紅螺仙女的美妙傳說,當地人稱之為"紅螺寺"。紅螺寺歷屆主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佛法超風。寺內環境幽雅,古木參天,經年常青,其中紫藤寄松、御竹林、雌雄銀杏號稱三絕景。行車路線:宣武門乘游6、游16路直達,或東直門乘916、936路至懷柔再轉車。駕車可從三元橋下京順路,沿迎賓館北路行5公里即到。聯系電話:60681639 。
敕賜和平寺(花塔寺)
敕勒和平寺位於位於八達嶺長城南麓、昌平衛星城西北15公里的龍鳳山腳下花塔村內,又名花塔寺,始建於唐代。寺院處在龍鳳山的龍尾山坳之下,山峰險峻,景色秀麗。寺院建築規模宏大,殿堂錯落有致,遮掩於參天古樹之中。敕勒和平寺是歷代北京佛事活動中心。敕勒和平寺恢復了每年陰歷初五和九月初九唱大戲四天的文化傳統,使花塔和平寺廟會又成了聞名京、津的傳統廟會。行車路線:德勝門乘345路到昌平終點換乘357路到南口鎮下車乘小公共汽車直達;或從北京北站早7:00乘火車到南口站下車,再轉乘小公共汽車直達。
聯系電話:69778491,69778497。
雲居寺
雲居寺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境內的白帶山下,它的石經山藏經洞及唐、遼塔群構成了我國古代佛教文化一大特色,被評為北京旅遊世界之最。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是我國佛教經籍薈萃之地。寺內九個藏經洞珍藏著浩瀚的石經、紙經、木板經,號稱三絕。除了佛教三絕與千年古塔外,寺中還珍藏著令世人矚目的佛祖舍利,為千年古剎增添了一份祥光瑞氣。雲居寺是國內外著名的佛教寺院,享有"北方巨剎"的盛譽,它特有的幽靜環境、奇特的秀麗風光,蘊涵著濃郁的佛教文化特色。行車路線:從天橋做917至雲居寺、十渡,5月--10月在前門乘游10路(北京南站--雲居寺),都可直達雲居寺。聯系電話:61381612。
東岳廟
東岳廟位於朝陽門外大街路北,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元末毀於戰火。後經多次擴建,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觀。東岳廟有"京城小碑林"之稱,廟中原有碑石140餘通,幾經戰火,現僅存二三十通。全廟共有神像3000多尊,其人物形態各異,生動逼真,故有"東岳廟神像甲天下"之說。東岳廟不僅是顯赫一方的道觀,它的建築藝術及規模在全國寺廟中也是位居前位。行車路線:乘110、112、109路車到神路街站下車,或乘地鐵到朝陽門站下車向東。聯系電話:65510151。
參考資料:http://www.huaxia.com/20030923/00124843.html" http://www.huaxia.com/20030923/00124843.html
5. 磁器口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實在不知道你說的具體磁器口是哪個磁器口所以我把所有的全寫上,希望你下次問問題要更具體些別人才能幫你更好的解決。
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位於重慶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自明、清時期以來磁器口古鎮名揚巴蜀大地。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
重慶磁器口 昔日這里是一個熱鬧非凡的水陸碼頭,為嘉陵江下游物資集散地。那經千年不變的濃郁純朴的古風,令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徵。 嘉陵江中上游各個州、縣和沿江支流的農副土特產在此中轉集散,重慶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碼頭設店收購。輸出以棉紗、布匹、煤油、鹽糖、洋廣雜貨、日用百貨、五金顏料、土碗土紙和特產煙絲等為大宗。在重慶作為陪都時期,據統計有商號、貨棧和各種作坊達1670多家,攤販760多戶。
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載重10噸)貨船進出碼頭。全年中商貿最興旺的是枯水季節(舊歷八月至次年四月),碼頭河壩搭建起臨時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還有專業性的木竹街、鐵貨街、陶瓷街和豬市、米市。碼頭上萬商雲集,擁擠不通。除大碼頭外,還有歷史悠久的4家絲廠,一家制呢廠,24兵工廠(現特鋼廠),25兵工廠(現嘉陵廠),都設有自己的貨運碼頭。碼頭上從早到晚,水陸兩路,商旅川流不息,裝卸搬運,絡繹不絕。行商坐商,批零量購,貨暢其流。大碼頭右側的豆芽灣,是米糧幫、木材幫、篾貨幫、煤炭幫的地盤。與碼頭河街相鄰的是鐵貨街、豬市、雞鴨蛋市和鹽市口。各行業的同業公會都有事務所,食品糕點業26家,棉紗布業20家,茶館酒館116家。昔日磁器口碼頭的繁榮景象,至今還深深地留在「老重慶」的記憶里。當年留傳這樣一首民謠:「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隻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劃著船向碼頭停靠。「萬盞明燈」:是指形容碼頭上商賈雲集,入夜後各自點亮油壺、電石燈和汽燈如繁星閃爍。1997年,重慶新發行的一套《最後的回憶》地方磁卡,與解放碑、通遠門、臨江門並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碼頭,有「小重慶」之稱。
編輯本段古鎮來歷
古鎮磁器口位於市區近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面積1.18平方公里,人口1.8萬人。最早叫白崖場,始於宋真宗咸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因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從地道逃出皇宮削發為僧,亡命天涯。流落巴蜀時,曾在白岩山上的寶輪寺 「 掛單 」 隱匿達四、五年之久。因真龍天子曾隱於此,後來世人將寶輪寺易名龍隱寺,所在白岩場也改稱龍隱鎮。龍隱寺由此而香火旺盛,成為川東名剎,龍隱鎮也隨之沾了光。 龍隱鎮改名為磁器口,源於瓷器。瓷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龍隱鎮的主要產業。在1918年地方商紳集資在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瓷器質地很好,品種繁多,名聲漸大,產品遠銷省內外。鎮上瓷器業鼎盛時達七十餘家,外地裝運的船隻停滿了大碼頭,繁榮了古鎮的經濟。後來,就將龍隱鎮改為了瓷器口;再後來,因 「 瓷 」 字通 「 磁 」 ,便叫做了磁器口。
磁器口「三多」
簡介
古鎮磁器口,從老人們的敘談中得知,古鎮昔有「三多」:廟宇多、名人足跡多、茶館多。
廟宇多
在磁器口,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宮十八廟」之說,寶輪寺、雲頂寺、復元寺、文昌宮……不一而足。在小巷穿行,只要發現殘牆斷垣,向居民打聽,准會得到這樣的答復:「這里原來是個廟子。」昔日,在這里香會、廟會、花會,以及正月龍燈、清明風箏、端午龍舟、七月河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等,一年到頭從不間斷。在老百姓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初一十五廟門開,燒香拜佛請進來。」現在得以保存下來且較完好的只有「寶輪寺」,「寶輪寺」建於唐初,大雄寶殿正樑上刻有「尉遲恭建修」字樣。寺地范圍較大,由大雄寶殿,至馬鞍山,一直到童家橋,都是寶輪寺范圍,到處都修建有神殿廟宇,氣勢恢弘。有僧侶300多人,香火旺盛。此寺毀於明末清初,張獻忠入川時,把廟宇幾乎燒盡,僅存大雄寶殿。後經培修川主殿、觀音閣、天王殿及禪房。大雄寶殿的殿柱是約兩人合抱的馬桑樹,其餘殿宇的柱子直徑不過一尺大小。而大雄寶殿的建築內外結構未用一顆鐵釘,且是全木結構。殿中兩樁刻有盤龍抱柱,栩栩如生。最奇的是兩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許,一柱凹下幾寸,但兩柱平衡,歷時千年之久,全殿無歪斜之影,真可謂天工巧匠,堪稱一絕。大雄寶殿佛爺座像前一井,可通嘉陵江河邊的「九石缸」,曾有人以鴨投入井內,事後在「九石缸」發現。此井在平時用石鼓蓋上的。最使這千年古鎮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來過磁器口古鎮,不少已成為老人們回憶的佳話。傳說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孫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發為僧來重慶,隱避於寶輪寺,天王殿牆上有「龍隱禪院」四個大字。故將原「白岩鎮」改名為「龍隱鎮」。龍隱鎮方圓三十餘華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壩為界。
名人足跡多
到20世紀初四川總督劉湘到磁器口,開辦了煉鋼廠、機修廠,成為四川最早的煉鋼基地。在抗日戰爭時期省立教育學院在磁器口辦學時,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吳宓在這里任教,除傳道授業、著書立說之外,偶爾也會到鎮中心的茶館去坐坐,一邊品茶,一邊與茶客擺擺「龍門陣」,了解民情與社會。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丁肇中,在抗戰時期就曾就讀磁器口正街寶善宮內的嘉陵小學。磁器口鳳凰山作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會駐地,聚集了徐悲鴻、傅抱石、王臨乙、張書族、豐子愷、宗白華等眾多的全國知名的美術家及美學家。《紅岩》小說中的「華子良」,更是家喻戶曉,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動的足跡。據老人們講,華子良經常到鎮上買菜,擔鹽巴,挑醬油,買完東西就走,老輩人都見過,而且與地下黨接頭的地點便在磁器口的一棟穿逗房子里,只是說不清是那一棟了,這更增添了古鎮神秘色彩。
茶館多
在古鎮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館。昔日在這千年古鎮,隨處可見茶館。當年的水手、袍哥大爺、閑雜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茶館成了龍蛇混雜之地。在陪都期間,這一個小鎮茶館達100多個。其特色是「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的地方。書場茶館戲曲品種不少:有川劇坐唱(打圍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揚琴)、荷葉清唱更普遍是說書茶館。坐茶館的人絡繹不絕,座無虛席。賣報的報童:『賣報,賣報」的喊聲不絕於耳。姑娘和大嫂們:「賣瓜子,南瓜子,葵瓜子,賣花生,磁器口的鹽花生!」叫賣聲清脆響亮。特別是晚上能在茶館登台說書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們稱之為「品仙台」,都是掛牌說書,看誰有絕技高招,誰能爭取更多的茶客,誰就能得到「紅包」。哪一位說書人講得好、茶館的生意必定會更加興隆、老闆自然高興,說書人得的紅包就越厚實。直到如今,茶館仍是磁器口一景,百來米長的老街便有13家茶館,家家茶客滿座,古風猶存。
編輯本段磁器口「三寶」
磁器口的名特小吃毛血旺、軟燴千張、椒鹽花生被譽為磁器口的「三寶」。 陳昌銀麻花俗稱陳麻花,味道酥軟,口味獨特,現在已經成為了重慶的一大特色小吃。古鎮陳麻花有四個品種:甜、椒鹽、麻辣、蜂蜜。作為現在的主打產品—甜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鹽麻花,口味純正,酥脆化渣,深受廣大朋友的喜愛;麻辣麻花,重慶口味,集甜、麻、辣於一體,回味無窮;新產品蜂蜜麻花,口味純正,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元素。
編輯本段古鎮民俗
簡介
磁器口古鎮民俗主要有:茶館、川劇、打更、打火龍、打火龍、廟會、摸福、 民樂書場
打火龍
磁器口古鎮玩龍燈的方法種類很多,但有種奇特的玩龍燈方法,俗稱「打火龍」或「玩火龍」,堪稱一絕。每逢春節前,由當地玩龍藝人用竹篾紮好火龍骨架,外麵糊以皮紙或紗布,再漿上米湯,待干後畫上龍甲並塗好油彩。龍身視表演規模的大小而定,一般以節為稱,多用單數,如五、七、九、十一、十七、二十一節等,舞龍時一人一節。通常,在火龍紮好後,要進行多次排練,以使表演者們步伐一致,動作流暢。因要打火花,舞火龍一般選擇在晚上進行表演的(也有白天的,但效果不如晚上壯觀)。打火花就是將生鐵加熱熔化成水狀後,一人用耐火勺舀出拋向空中,再由一人用板子打散,在夜間,頗有禮花飛濺的味道。因其打出的鐵水熊熊如火,所以又叫打火龍。舞龍者一般都光著臂膀並抹上菜油防燙傷,只穿一小褲,起勁舞動,直舞至汗流浹背,靈動自如,快到表演高潮時,即將鐵水火花打向天空,一時間,火花四濺,狂龍飛舞,萬人喝彩,很是壯觀。同時,還會附帶表演一些鑽火圈、吐煙火之類的表演以烘托氣氛。火龍也不單只在春節時玩,在端午、中秋、國慶等節日也會玩龍。解放前,百姓較信風水迷信,在乾旱時,還會不分季節玩龍求雨。磁器口古鎮素有「玩龍之鄉」的美稱,曾於1986年、1987年、1988年連續三年參加重慶市龍獅表演,現場拔頭籌而獲特別獎。後來由於多種原因,玩龍表演減少,自從古鎮保護建設啟動後,玩龍的習俗又漸漸火了起來。
金錢板
在古鎮磁器口,偶爾還能見到表演金錢板的。只見表演者手拿三塊楠竹做的竹板,上面還嵌有銅錢,邊敲邊打,邊玩邊唱,節奏感極強,語言風趣幽默,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金錢板藝術大概發源於300多年前的成渝兩地,後逐漸流傳於雲南、貴州等西南地區。表演者手持長約一尺、寬約一寸的三塊楠竹板進行表演。其中兩塊還嵌有銅錢或其它金屬片,表演時竹板互擊,能發出金屬聲音,藝人們以它為道具進行表演,常能「走州吃州、走縣吃縣」,習稱「金錢板」。另外,也有人稱其為「金鑒板」,還有人稱其為「三才板。」與評書、蓮花落等說唱藝術一樣,金錢板最初一般也在人多的鄉場鬧市路口劃個圈子表演,拉扯場子招攬顧客。因喜歡的人越來越多,便逐漸發展到進入茶館表演。加之道具簡單,就是幾塊竹板,演員一人,機制十分靈活,非常適宜在茶館中進行演出。所以,後來金錢板就主要在茶館中進行演出了。在金錢板表演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因藝人的不斷創造總結,使其表演技法不斷豐富完善。還因技法特點的不同而分成了「花派」、「清派」和「雜派」等幾個不同流派。其中,花派主要突出板式擊打技巧與眉眼身法,表演者常常將三塊竹板呼來耍去,摹仿擊打出大自然的各類聲音,富含萬千變化,令人稱奇;清派金錢板主要注重說唱的咬字吐詞、字正腔圓、中氣十足、節奏穩健;而雜派則基本上兼清派與花派之長,既注重板式打法又在說唱中注意節奏變化、靈活自如、唱中帶說、說中帶唱,長短句子交錯而行,快慢自由。金錢板其傳統曲目有《三國》、《水滸》等長篇戲曲故事,俗稱「長條書」。另外,還有一些如《八仙過海》、《武松打虎》等取材於民間故事傳說、笑話等精彩段落的小段子,俗稱「詩頭子」。金錢板唱詞通俗易懂,節奏鮮明,韻味悠長,其語言多以成渝兩地的方言土語為主,極富地方特色,頗受當地群眾喜愛。過去,磁器口的大小茶館多有金錢板表演,但現在已很少了。逢年過節或周末,在有些茶館還偶有所見。磁器口的金錢板傳人江禮元老人有時還在演出金錢板,但願這門傳統藝術能煥發出新的青春與活力。
摸福
磁器口古鎮老街有一斗大倒寫的「福」字,離福字三丈開外,常有人閉著眼睛伸手走路去摸,摸到了的心花怒放,謂之有「福」且「福已到」,沒有摸到的也不必著急,因為「福在身邊」,離福不遠,可繼續再摸,這就是中國傳統的「摸福」。相傳,摸福的方法是:人在離「福」字兩丈開外,面向福字,雙手合十,微閉雙眼,虔誠祈禱許願後原地按男左女右的方向自轉三圈,然後平伸雙手向前摸福。一般而言,一人一地摸福最多四次,依次為:一摸財運,二摸官運,三摸姻緣,四摸福運。摸四下後就不能再摸了,因為第五次是霉運,那可是不能隨便瞎摸的了。
編輯本段磁器口景點
翰林院
翰林舊居「一門三舉子,五里兩翰林」,磁器口翰林院原為鯉魚石學舍,清末又孫氏以價在此辦學授課。其後人在此讀書,考中三個舉人。另又學生黃鍾音、段大章中進士等,授翰林院編修。因此,磁器口的翰林院是當時讀書人嚮往之地。房屋現保存中院,內庭有小拜月台,是當年主人舉行家庭祭的地方。
巴渝民居館
展館濃縮古鎮建築的精髓,穿越時空的阻隔,走進追憶的長廊,感受木、石、磚的建構,圍合的空間,寧靜的院落。鍾家院鍾家大院是慈禧太後管家鍾雲亭所建,距今有120年歷史。該院子兼具北方四合院與南方四合院的特色。
寶輪寺
寶輪寺明朝建文帝避難時曾在此隱居,故寶輪寺又名龍隱寺,磁器口舊稱龍隱鎮,現存寺內「大雄寶殿」四個蒼勁有力的湯金大字,是我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所題。該殿為明代建築,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整個大殿金碧輝煌,沒有一顆鐵釘,堪稱我國建築藝術之瑰寶。多年來,寶輪寺暮鼓晨鍾,香火不斷,每逢春節廟會,從四面八方涌來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在這里燒幾柱香,許個心願,保全家平安。
文昌宮
文昌宮磁器口轄區是九宮十八廟的聖地。香火最旺的廟子數寶輪寺,道觀中最熱鬧的就是文昌宮。磁器口民謠:歌樂靈音寺,龍隱鳳凰台,渠涪文昌水,石馬桂花香。
編輯本段北京磁器口大街
起源
說起這一地名的歷史,可追溯到元代。元朝時,這里地處文明門(崇文門)外,是元大都東南部進城的惟一通道。由於人員往來頻繁,於是有許多鄉下人在城門外設攤叫賣,其中以經營大蒜的居多,於是被稱為蒜市。明朝嘉靖年間修建北京外城後,這一帶便成了城裡,從萬曆至崇禎年間及清代乾隆年間,被稱為蒜市口,形成南北走向的街道後稱蒜市口街。
「瓷器一條街」
此後在街道的北口有「景德軒」和「精品閣」兩家瓷器店先後開張,且買賣興隆,到了清朝宣統年間便改稱瓷器口。以後陸續又開了幾十家瓷器鋪,街道兩旁還有許多瓷器攤兒,成為名副其實的「瓷器一條街」。因「瓷」和「磁」相通,新中國成立後被命名為磁器口大街。 盡管這條街道只有500m長,卻曾是崇文區東西、南北的交通要道路口,上個世紀80年代成為農貿市場,有「農副產品一條街」之稱,而今也是北京東南城區繁華的地帶。
編輯本段重慶磁器口賦
昂昂乎!白岩靈山,隆然高聳,挺亘古之奇姿,收三巴之煙雨。清水小街,兩腋瀠回;金碧鳳凰,雙峰拱衛。前俯嘉陵碧浪,後承歌樂靈音。上仰無極,下臨不測。有吞天噬日之象,萬劫不羈之勢。如龍巡四海,馬躍中天。夫以一川兩谷三山四街而名天下者,乃磁器古鎮是也。 聞昔之盛矣,磁器乃渝水要津,巴縣首場。概華村而至井口,攬歌樂而攜河浜。水陸交匯,通達萬方。竹掩雙澗,橋連三岡。聚千般業,興百日場。蓮花盪天然良港,船泊舟航;馬鞍山造化形勝,寨扎營張。金沙灘上,棚房無數;石板路旁,貸棧千廂。但見三山熙攘,四街繁忙。風行百貨,雲集萬商。一時昌期景運,泰象高驤。晝里千人拱手,夜來萬火流光。數不清銀號米市,豆鋪綢庄。陶搪竹木,賭館棧房。五花八門,成派結幫。莫測鎮中之生意,幾同海上之洋場。況爾一旦水枯,河灘火爆,萬眾喧喧,三街浩浩。道不盡商賈心機,江湖奇巧。九流三教,扯旗放炮。八卦陣方斯下矣,上河圖焉足道哉!沙坪窯馳譽三千里;聚森茂味頤百萬坊。燴片花生毛血旺,號曰三寶;生絲刺綉明揚瓷,總稱三綱。數里酒樓,紅霞映日月,春意滿壺觴,恨不魚皆兩首,蛋盡三黃;百家茶館,甘泉翻雀舌,活水躍龍芒,長將星移曙色,夢續殘紅。聽評書,一語神飛,滿堂顛狂;看川戲,五音已歇,舉座引吭。論文韜,鯉魚一門三舉人,五里兩翰林;看武略,龍舟塢一將有號令,五彪並冠軍。九宮十八廟,終老多少心。鎮以古稱,俗以民傳;元宵滿街花燈,一路旱船;清明九岡放鷂,四野征鞍;端午蒲艾驅邪,眾漿爭先。中秋合家團聚,三川月圓;春節通街響炮,戶戶春聯。廟會龍騰大地,梅開鳳翥新天。秋冬春夏,意醉神酣。小重慶聲名傳四海,龍隱場氣概貫千年。 至若抗戰伊始,移營重慶,磁鎮乃令邸中樞,將幃帥帳。俊傑精英,令倭膽喪。韜奮疾呼,恩來演講。悲鴻寫馬上揮戈,臨乙雕汪逆跪像。肇中世界揚名,林森三山絕響。最是林園會晤,全民激賞。偉績豐功,世代敬仰。 然山有常形,水無故態。昔日勝景,而今安在?胡為乎交通一變,遂成世外。何期僅離半紀,零落衰邁。頹壘殘牆,朽樓殘寨。入懷易老,著心無奈。且猶時下薰風俗雨,幾欲臣服;鵝眼孔方,儼然主宰。德之時義遠矣哉!蓋一鎮之瀟瀟,系天下之風雲;非一人之耿耿,披萬吉之胸襟也!所喜近市不染,傳譽不孤。古韻千秋尚嘆,淳風一縷未租。而一石一瓦,皆留掌故;片言只語,盡是當初。沙磁文化,義蜚華夏;寶輪真龍,光動陪都。夢里佳境,何曾須臾生疏!每見老街弈手,挾殘子而爭雌雄,羈愁全釋,郁悶頓通,知我族之志未窮,信乎斷無長隱之龍矣。 夫大落必大起,天意不絕斯村!磁器月在,寧愁人心不古,白岩塵空,又迎歷史回春。方今政府領銜,民眾一心。(「暖」字不要日旁)修鎮志,巧運斧斤。旅遊熱點,指日可成。吁(「口」字旁加一個「戲」),一舉之得,千萬人之得也。指望繁華,還如昨昔;要知輝煌,當在今朝。一賦未安,廟會聲喧,文不足觀,添為一千,以賀建鎮千年之禧也: 好將一丸補蒼穹,古鎮復興貫日虹。 千載風高誰抖擻,群巔回盪萬年鍾。
朱墨 公元二零零零年 春節
6. 青海省德貴縣的郵編是多少
貴德縣吧!!!
811700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郵編
河東鄉, 河陰鎮, 河西鎮, 河西鎮山坪村, 河西鎮紅岩村, 河東鄉太平村, 河東鄉貢巴村, 河陰鎮郭拉村, 河陰鎮城西村, 河陰鎮城東村, 河西鎮甘家村, 河東鄉查達村, 河西鎮溫泉村, 河陰鎮鄧家村, 河西鎮下排村, 河西鎮瓦家村, 河陰鎮城北村, 河陰鎮童家村, 河陰鎮城關村, 河東鄉保寧村, 河西鎮貢拜村, 河西鎮多哇村, 河西鎮木干村, 河東鄉麻巴村, 河東鄉邊都村, 河西鎮多勒倉村, 河陰鎮西家嘴村, 河西鎮上劉屯村, 河東鄉馬家西村, 河陰鎮大史家村, 河西鎮加莫台村, 河西鎮江倉麻村, 河西鎮下劉屯村, 河東鄉啊什貢村, 河陰鎮張家溝村, 河西鎮下馬家村, 河東鄉沙柳灣村, 河西鎮西山灣村, 河陰鎮紅柳灘村, 河西鎮賀爾家村, 河西鎮格爾家村, 河西鎮拉及蓋村, 河西鎮加洛蘇合村, 河西鎮加莫河灘村, 城內所有街道及單位
811701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郵編
常牧鎮, 常牧鎮卷木村, 常牧鎮浪查村, 常牧鎮梅加村, 常牧鎮卻加村, 常牧鎮切扎村, 常牧鎮周屯村, 常牧鎮乾果羊村, 常牧鎮苟後扎村, 常牧鎮色爾加村, 常牧鎮高紅崖村, 常牧鎮豆後漏村, 常牧鎮蘭角灘村, 常牧鎮下蘭角村, 常牧鎮加卜查村, 常牧鎮斜馬浪村, 常牧鎮新建坪村, 常牧鎮上蘭角村
811702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郵編
新街鄉, 新街回族鄉, 新街鄉魚山村, 新街鄉藏蓋村, 新街鄉麻吾村, 新街鄉陸切村, 新街鄉尕馬堂村, 新街鄉老虎口村, 新街鄉下卡力崗村, 新街鄉上卡力崗村
811703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郵編
拉西瓦鎮, 羅漢堂鄉, 拉西瓦鎮仍果村, 拉西瓦鎮昨那村, 拉西瓦鎮多拉村, 拉西瓦鎮尼那村, 拉西瓦鎮曲卜藏村, 拉西瓦鎮豆後浪村, 拉西瓦鎮葉後浪村, 拉西瓦鎮羅漢堂村, 拉西瓦鎮尼那新村, 拉西瓦鎮曲乃海村
811704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郵編
尕讓鄉, 尕讓鄉尕讓村, 尕讓鄉千戶村, 尕讓鄉大磨村, 尕讓鄉大灘村, 尕讓鄉關加村, 尕讓鄉松巴村, 尕讓鄉業隆村, 尕讓鄉二連村, 尕讓鄉俄加村, 尕讓鄉啊言麥村, 尕讓鄉啊什貢村, 尕讓鄉黃河灘村, 尕讓鄉希望台村, 尕讓鄉洛乙海村, 尕讓鄉東果堂村, 尕讓鄉扎里毛村, 尕讓鄉亦扎石村, 尕讓鄉席芨灘村, 尕讓鄉查曲昂村, 尕讓鄉者么昂村, 尕讓鄉亦什扎村, 尕讓鄉三角浪村
7. 那裡有大一 點的寺廟
河南少林寺 , 新昌大佛寺 ,
山西的五台山:位於山西五台縣,文殊菩薩的道場。版
浙江的普陀山:位於浙江舟山權,觀音菩薩的道場。每逢觀音菩薩的節日,來自國內和國外的佛教徒很多,成為中國佛教最大的國際性道場。
四川的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峨眉市,普賢菩薩的道場。
安徽的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地藏菩薩的道場。
8. 拉薩是多少年歷史的什麼現在拉薩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拉薩歷史
大約公元1世紀前後,西藏古代歷史開始有了一些模糊的輪廓。這是由先民一代一代口耳相傳,然後被吐蕃王朝的史家記載在典籍上面的。
據說當時高原上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藏族史書稱「十二小邦」或「四十小邦」。「各小邦地方,各有小城寨」。經過多年的和、戰,又集結成若干個部落聯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聯盟、阿里地區的象雄王國和雅魯藏布江以北的蘇毗部落聯盟最為雄強。這時,拉薩河的古名「吉曲」已經出現,被稱為「吉曲考」(拉薩河流域)的地方已經為人所知,現在拉薩所在地,已經被人稱為「吉雪沃塘」(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壩子)了。
那時吉曲河流域先後屬於蘇毗部落聯盟中的達甲沃和赤邦松兩個王族統治。公元7世紀初,雅隆部落首領朗日松贊率兵北上,渡過雅魯藏布江,在赤邦松王族下面的娘氏家族等的策應下,佔領赤邦松領地,一舉成為整個吉曲(拉薩)河流域的主宰。朗日松贊把營盤設在墨竹工卡的甲瑪崗山溝,在這條長長的南北走向的山溝中,建造了幾座宮堡,他的兒子、吐蕃王朝締造者松贊干布,公元617年出生在甲瑪溝的強巴明久林宮堡中。
松贊干布始建拉薩城
公元633年,一個美好晴和的夏日,年輕的贊普松贊干布,率領他的臣屬、侍衛,跨上雄勁剽悍的駿馬,從墨竹工卡加瑪溝的強巴林行宮出發,像一團團急風吹動的彩雲,朝著拉薩所在的方向,飛馳而去。馬蹄敲打著拉薩河邊堅硬的大地,發出山搖地動般的巨響,好比擂起一面面勝利的戰鼓。
那時候,拉薩河並不叫拉薩河,而是叫吉曲河,意思是歡樂幸福之波;拉薩也不叫拉薩,而是叫吉雪沃塘,意思是吉曲河下游的牛奶壩子。當時吉雪沃塘只是一片人跡罕至、野獸出沒的荒原。松贊干布無論行軍打仗,還是和議會盟,都特意在吉雪沃塘停留三天兩日。有時在原野縱馬馳騁,射獵野牛、雪豹和熊鹿;有時跳進吉曲河的清波碧浪,在河水中暢游;有時登上峻峭的紅山之巔,久久凝望吉曲河谷流域雲飛霧走、雪山起伏的壯美風光。這里南北兩側山巒環抱、水草豐美、氣候溫和,有適合於人類居住的、方圓幾十里地的盆地,更有吉曲河從東到西滾滾流過,提供了無盡的水源。河的北岸有紅山、鐵山、磨盤山,3座岩蜂拔地而起,像雄鷹展翅,又似獅子躍空,如同3座天然堡壘。而且這里交通方便,地理適中,東鄰大唐,西通波斯,南面是印度和尼泊爾。松贊干布早就看上了這方水土,謀劃著統一雪域高原後,在這里建立一座永久性的王城。這一天,他率領臣僚部屬趕往吉雪,就是要實現他多年的夙願。
加瑪溝離吉雪沃塘並不太遠,快馬只有不到一天的路程。當天傍晚,他們趕到目的地,君臣在紅山腳下搭帳宿營。第二天清晨,藏王帶領幾個大臣,親自到沃塘各處踏看。他發現在今天納金鄉所在的地方,吉曲河分成南北兩股河道,在平野上任意奔流漫延,使很多地方變成了沼澤和河灘。他命令大臣徵集周圍的軍民百姓,修築堤壩,堵塞北面河道。吉曲河的主流順著南面山坡奔流而去,使北面大部分地方變成乾爽平坦的陸地,以後的拉薩城就建立在這片土地上。他還發現,無論是吉雪沃塘壩子還是南北兩側的山溝,都是土地肥沃、牧場優良,便命令娘氏等幾家貴族把自己的部分奴戶,遷到這里來開墾田地,放牧牛羊馬匹。現在拉薩北郊的娘熱鄉,就是當年貴族娘氏移民定居所在,這個名字從松贊干布時代,一直保留到了現在。
經過吐蕃君臣仔細查看、周密規劃、興建水利、移民墾殖之後,拉薩城的始建工程便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註:「拉」意為神;「薩」意為地。拉薩:意為有神佛的地方。這是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帶去一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寶像後,才命名的。在此之前,這里叫吉雪沃塘。
聖城隨吐蕃王朝的瓦解而衰落
建立近200年的吐蕃王朝各種矛盾開始激化,王族與宦族、宦族與僧俗、佛教勢力與反佛勢力之間的沖突,達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先是反佛勢力誣陷殺害了掌政僧侶缽闡布·章迦貝雲,接著弒殺藏王赤熱巴巾,擁熱巴巾之兄朗達瑪為藏王,掀起第二次禁佛運動。禁佛從拉薩開始,大昭寺被查封,釋迦佛像被埋藏在地下,僧人被趕出寺廟,強迫他們還俗,命令其殺牛宰羊或上山打獵。朗達瑪在位五年後被密咒僧人拉隆·白吉多吉弒殺。
郎達瑪死後,留下維松和雲丹兩位王子,維松為次妃所生,雲丹為長妃所養,朝政落入妃黨和貴族集團手中,雲丹據拉薩,稱為「大派」,維松避居山南,稱為「小派」,兩派互相討伐,歷時二十餘年,最後引發整個西藏高原的平民大暴動,吐蕃王朝從此解體。作為王朝首邑的拉薩城,也隨著吐蕃的瓦解而衰落。布達拉宮早在赤松德贊時期遭到雷擊火焚,這次又遭兵燹,逐漸淪為廢墟,雄宮坍塌,殿宇破敗,荒草萋萋,烏鴉亂落,一片凄涼景象。
從分裂時期到薩迦時期的拉薩
西藏從公元9世紀中葉開始的分裂割據時代,整整持續了400年,直至公元13世紀中期,以藏傳佛教薩迦派為首的西藏各教派領袖歸順元朝,西藏從此由分裂走向統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薩迦王朝的首府在後藏薩迦地方,帕木竹巴王朝的首府是山南乃東;藏巴第悉政權時期,首府是日喀則。雖然八百年間拉薩並未處於西藏權力的中心,但是它一直是西藏最古老最神聖的城市。
藏傳佛教經過百餘年的沉寂之後,在公元10世紀前後相繼復興。戒律從阿里古格和青海丹底先後傳入衛藏,佛法之火又在拉薩及其周圍重新燃燒,史稱藏傳佛教後弘期。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蔡巴萬戶成為拉薩的主宰。幾代蔡巴萬戶長都被元朝皇室封為司徒,授予管理拉薩和拉薩河流域的權利。他們對拉薩城進行了長期有效的管理,組織力量修築和加固河堤,疏通市區水道,營造民房,整修八廓街,多次修葺大昭寺、小昭寺,保護布達拉宮廢墟上遺存的古建築,管理各個寺院和佛事活動場所,組織講經佈道活動,建立密宗院,編纂歷史和宗教著作。後人懷念他們的功績,將萬戶長拉傑果瓦奔的塑像供奉在大昭寺神殿諸佛之中。
當時拉薩宗教活動仍然十分盛行,修建了許多寺廟,桑浦寺、覺莫隆寺、噶東寺、楚布寺、直貢寺、達隆寺、珠寺等等,都建立在拉薩周圍,拉薩依然是人們嚮往的聖地。
各派勢力對拉薩的爭奪
公元16世紀前後統治西藏的帕木竹巴政權已經衰敗,仁蚌巴、第悉藏巴勢力相繼在後藏地區崛起,曾經盛極一時並且支持格魯派的柳鄔宗家族被第悉藏巴消滅,代之而起的吉雪第巴(拉薩河下游長官)也是格魯派的強有力的施主。
吉雪第巴管理著從曲水到墨竹工卡之間的拉薩河谷,歷任第巴為拉薩城區修橋築路,加固河堤,建造房屋宮室,做了大量功德。稍早的時候,西藏傳奇式的苦行僧湯東傑布,還在拉薩河上修架了鐵索橋,大大改善了拉薩的交通以及與外界的聯系。但是,新興的格魯派遭到以日喀則為首邑的第悉藏巴(藏巴王)的敵視和壓制,從17世紀開始,前後藏不斷發生爭戰,拉薩是他們反復爭奪的地區,已經習慣和平生活的拉薩居民,又陷於一片驚恐和混亂痛苦之中,飽受戰火的蹂躪。
甘丹頗章的全盛時期
從公元17世紀到18世紀,五世達賴到八世達賴時期,西藏政治相對穩定,社會相對安寧,拉薩城市發展相對較快。在此期間拉薩發生過兩次較大的動亂,一次是公元1717年新疆准噶爾人入侵,一次是公元1727年前後藏發生戰爭,都由清朝中央派兵平息。特別是公元1727年到1788年間,除1750年郡王珠爾墨特那木扎勒被誅引起短暫的騷亂外,拉薩人過了整整50年沒有社會動盪和戰爭硝煙的和平日子。在此期間拉薩修建了大量貴族府邸、活佛家廟、政府衙門,還有商店、作坊、茶樓、酒店、民宅等等。這時,拉薩市區以大昭寺為中心向四面延伸輻射,不斷擴大,東至清真寺,南至三怙主廟,西至琉璃橋,北到小昭寺,基本上形成了今日舊城區的格局。到清代嘉慶(1796-1821)年間,拉薩居民已有5000餘戶,人口達3萬之多。
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派駐駐藏大臣,衙署最早設在拉薩沖賽康。公元18世紀末在魯布柳林西側新建駐藏大臣衙門,拉薩市民稱"朵森格"(石獅子)。清朝中央還在西藏派駐軍隊,軍營設在拉薩北郊的扎什地方。
公元1757年七世達賴喇嘛圓寂後,乾隆皇帝在西藏實施攝政制度,即在前一輩達賴喇嘛圓寂至後一輩達賴喇嘛親政之前,任命一位大活佛代行達賴喇嘛的職權,俗稱攝政王。德穆活佛、策墨林活佛、熱振活佛、功德林活佛,都曾出任過攝政王。他們先後在拉薩修建了高大雄偉、華美壯觀的家廟。與此同時,歷輩達賴喇嘛的家庭,大小僧俗貴族的府邸,也競相在拉薩城區動工興建。
西藏商人,內地商人,不丹、尼泊爾、印度諸國商人,紛紛雲集拉薩經商,沖賽康、鐵奔康、堅布康、旺堆辛嘎、八廓街成為拉薩五大市場。伊斯蘭教信徒聚居城東河壩林一帶,大都以屠宰磨面為職業:漢族居民多住城南,種菜、配酒者居多。這一二百年是拉薩第四次大規模建設時期,也是甘丹頗章政權的全盛時期。
拉薩面積
拉薩市區非常小,估計就在4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是北京路,德吉路,宇拓路,比較繁華點,基本是圍繞布達拉宮來布局的,主要幹道是4橫4縱。拉薩的房屋由於高原原因,基本都不高,以四層五層樓為主。商業街在宇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