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金鄉有多少年歷史

金鄉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3 13:08:36

Ⅰ 山東有多少年的歷史

山東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
當時,關中的秦人,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有時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國領土。這時,山東是一個地域性的泛稱,還不是一個准確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時代,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被稱作山東,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東專指齊魯之地。到了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遂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明代山東布政司(又稱行省)管轄6府、104縣,大致奠定了今山東省行政區域范圍。 清朝初年,設置山東省,山東基本沿襲明代山東的版圖,稱山東省。「山東」正式成為本省的專名。古人以左為東,故又稱山東為「山左」。
因西周封邦建國時,今山東境內曾存有齊、魯、曹、滕、衛諸國,周公旦封於魯,所以現在山東又簡稱「魯」。
山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距今約7000--4000年之間,這里先後出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在山東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龍山陶書」;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最早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古「齊長城」和被列為中國「2000年考古十大發現」的洛庄漢墓等。山東還是中國陶瓷和絲綢的發源地。

Ⅱ 山東金鄉有多少個鄉鎮

截至2019年,山東金鄉有9個鎮4個街道。

金鄉縣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地處中國東部的魯西南平原腹地,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東鄰魚台縣,西靠成武、巨野兩縣,南與單縣及江蘇省豐縣交錯接壤,北與嘉祥縣、濟寧市任城區相連。

截至2019年,縣域總面積887.67平方公里,全縣轄9鎮4街道,639個村(居)民委員會8個社區,67.2905萬人;2個省級開發區和1個市級開發區。

9個鎮分別為:馬廟鎮、化雨鎮、霄雲鎮、胡集鎮、卜集鎮、羊山鎮、司馬鎮、興隆鎮、雞黍鎮;

4個街道分別為:金鄉街道、高河街道、魚山街道、王丕街道。

(2)金鄉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金鄉縣部分行政村居

金鄉街道

金府社區、金山社區、金西社區、真武社區、春秋社區、高尚社區、莎嶺社區、金河社區、古陳村、魏庄村 、暗樓村、桃園村、葛庄村、陳庄村、王莊村、霍堌村、劉庄村、旗桿張村、周橋村、十里村、袁樓村、王架村、張樓村、新張樓村

高河街道

張黃村、候李村、尚樓村、周庄村、徐樓村、常庄村、胡庄村、周大廟、韓庄、邵劉、王大樓、孫孟庄村、胡樓村、官莊村、牛橋村、魏樓村、蘇樓、郭窪村、皮庄村、郭七村、趙閣村、周油坊村、馬庄村、東夾村、西夾村、高河村、高河屯、馬河涯、於樓村、代樓村、周樓村

Ⅲ .山東的歷史有多少年

沂源縣發現的距今四五十萬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為直立人在中國的例子之一專。另外,在山東屬境內發掘的石器時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與龍山文化。漢字的較早發掘品目前追溯到山東龍山文化的陶片.

Ⅳ 誰能告訴我金鄉有哪些歷史古跡啊!

(一)、歷史古跡
二賢祠
光善寺
山陽書院
儒學廟堂(文廟)
真武廟
崇德寺
周家花園
張氏庭院
緡城堌堆遺址
魚山堌堆遺址
春城堌堆遺址
周堌堆遺址
山陽故城遺址
劉庄遺址
小張灣遺址
(二)、古墓遺址
羊山漢墓群
葛山漢墓群
漁山漢墓群
李琴鳳墓
朱鮪墓
郗鑒墓
周一德墓
郭東藩墓
(三)、寺廟、宮觀、牌坊
金鄉縣寺廟、宮觀、牌坊一覽
(四)、史上金鄉八景
(一)寶塔摩空
(二)壽河煥文
(三)仙橋步月
(四)春城晚照
(五)墳台峙秀
(六)萊河朝煙
(七)莎嶺春晴
(八)陽山雪霽

檀道濟(385—436.4.9),南北朝時期宋朝著名將領,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北)人。
檀道濟戎馬倥傯,戰績卓著。根據他多年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三十六計,為我國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著作遺產,被載入史冊。後人作詩贊曰:桓桓大將,矯矯虎臣,戰無不克,威震強鄰,金湯萬里,為國長城。

王叔和(180~261),名熙,東漢名醫張仲景弟子,魏晉著名醫學家。他自幼聰穎,勤奮學習,博覽群書,尤愛醫學,在幾十年行醫的實踐活動中,曾整理編輯了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等書。還對秦漢以來諸家切脈經驗進行了總結,精心著作《脈經》十卷。對於收脈的生理、病理變化類列為脈象24種,以探求疾病的根源,對我國的臨床診斷之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彭越( ?~前196),字仲。秦末農民起義首領,漢初封梁王。彭越出身寒苦,在秦始皇統治時期,由於賦役繁重,刑政苛暴。彭越「聚眾少年,常漁巨野澤中,為群盜。」秦二世元年(前209),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有人到大野澤找到彭越說:「現在秦王無道,天下大亂,諸豪傑競相起兵叛秦,您如果有意反秦,我們甘願隨您效力。」彭越笑著說:「我很感激大家的信任,但目前兩龍剛剛開始爭斗,勝負尚難預料,我們起兵時機很不成熟,不如先靜觀其變。」

周一德(1676—1757)字克協,號旦復,金鄉縣城北關人。清康熙壬午年(1702)舉於鄉,癸未(1703)登進士,曾任游擊、參將、副將、總兵。雍正九年任勇健營提督兼總統事。十一年,率部出關,抵新疆八里坤大營。十二年冬,獲白楊溝之戰的勝利。乾隆元年(1736)准噶爾首領噶爾丹策零派遣使者進京納貢和好,他在中華民族的統一事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周一德自幼聰明好學,詩文書畫無不精通。曾著兵書《火龍陣論》。乾隆六年罷官還鄉,他從軍四十餘年,南征北戰,戎馬倥傯,做官廉潔清白,毫無田產,晚年在鄉過著清苦的生活

宮文彩(?~1645),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外號宮二麻子。
宮文彩年輕時給本村李家當長工,後在滿硐周圍賣餅為生,
買餅者多是上山採石的窮苦石工,有時賒欠,他也不要賬,因此深
為石工們所敬重。
有一年,依仗權勢的滿家,認為在他家附近開山採石破了風
水,便強行封山,不準開石。斷了生計的石工,公推宮文彩為領
袖,聚眾與滿家對抗。他們在山上以石洞為營寨,利用易守難攻之利,抗拒地主武裝及官兵,並積極發展義軍力量。明崇禎十二年(1639),義軍發展到兩萬多人,以滿硐為根據地,「建營立寨,攻城略地,聲勢大振,明官軍望而卻走」。先殺了滿家惡霸,又攻破了附近二十幾處地主武裝據點。明崇禎十四年(1641),接受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封號,高舉大順軍旗幟,率軍進攻嘉祥縣城,殺死副榜武舉高瑞光等人。清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宮文彩號稱「擎天王」,率義軍聯絡周圍以沖天大王李文勝、掃地大王宋二煙、混世大王楊鴻升、插翅虎閻清宇等為首領的農民起義隊伍,投入抗清斗爭。清河道總督楊方興、山東巡撫方大猷、登萊巡撫陳錦、沂州鎮總兵夏成德會商「圍剿」計劃。順治元年十月七日,濟寧道朱國柱、游擊范邦、副將張國勛率清兵襲擊滿硐。宮文彩率農民起義軍轉移到金山,築寨挖壕防禦。十月九日,清兵向金山進逼。宮文彩身先士卒,率農民軍頑強迎擊,打退清兵多次進攻,殺死清千總卞自才。東兗道參政章於天、副將許廷用馳兵增援,農民軍突圍,去大義集、合義集一帶。朱國柱軍尾追「圍剿」。十月十四日,農民軍堅守合義集三十六座平頭樓台,與清軍作戰。至十九日,金鄉曹家樓、單縣孔家樓、嘉祥狼山集、巨野李家樓等40處據點被清軍攻佔,數萬農民軍被殘殺。
清順治二年正月,義軍復起。肅親王豪格軍至濟寧,派尚書車爾格、梅勒、額真葉克書帶兵六千人至滿硐,平各寨,堵251個洞窟,致大部分義軍死於洞中,宮文綵帶傷突圍,被誘殺。其餘部繼續與清兵周旋,後多相繼自縊於洞中。

Ⅳ 至今已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現代抄測定,地球的年齡襲是46億年 而中國歷史據記載是從元謀人開始,據今已有170萬年了 順序是:元謀人,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半坡與河姆渡人,大汶口,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氏的傳說,接著是黃帝和炎帝,堯舜禹,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從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這些都無文字記載,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公元前16世紀建立. 此外,應該還有史前文明. 歷史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到底按照人類開始生產生活開始算起還是按照人類有了文明後算起.結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Ⅵ 金鄉鎮的人文典故 (不是歷史發展

民國報人徐世康
徐世康(1911-1952),出生於今蒼南縣金鄉鎮西門大街,畢業於浙江省立十中(今溫州中學)與上海東吳大學,少年起就關心國家大事,尤喜愛魯迅的雜文,不時還收聽電訊,寫了不少文章刊於報刊,顯露出才華。
大學畢業後,徐世康帶著一大箱書籍回到家鄉,走上了新聞戰線。當時溫州的報紙有《甌江日報》《溫州晨報》《溫州快報》《藝報》《溫州新報》等,發行量都不大,起不了很大影響。唯有1930年9月創刊的《溫區民國日報》是溫州報業史上第一家規模較大、人員較多、經營較好的大型綜合性日報,徐世康便到該報任職。1934年9月,《溫區民國日報》改名為《浙甌日報》,徐世康升為總編輯,次年秋兼任社長,事業心很強的他開始了長達十六年的主持該報工作。
為了加強通訊聯絡,他在市區府學巷創辦了浙甌通訊社,先後在瑞安、平陽、樂清、泰順、玉環、永臨等地設立分社或支社。1935年通過考試,還招收了兩名女新聞記者,引起社會的注目。根據讀者情況,他將對開大報改為四開小報,版面也很活躍,有國際新聞、國內電訊、社論、本地商情、各界新聞、各行各業廣告,還有「提倡國貨」「家庭常識」「法壇」等專版,以及文藝副刊《紅塵》等。由於報道面廣,熱心為大眾服務,報業蒸蒸日上,1935年至1936年,每天通常出12版(3張)或14版(三張半),最多時每天出16版,發行量也日益增加。
徐世康身為總編輯,非常善於撰寫社論,就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問題,闡明編輯部的看法。那時幾乎每天都有社論或評論,他除了約請社會賢達、行家學者撰寫外,大半還出於他自己之手。他寫新聞、社論文思敏捷,表達流暢,有時為了緊密配合時代潮流,甚至在報紙付印前還在趕寫社論。
開辟專刊專輯,宣傳抗戰救亡
l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徐世康與《浙甌日報》同仁們全力投入抗日救亡工作。是年12月,當選為永嘉縣監察委員的徐世康赴各區推進鄉村救國運動,大力報道鄉村抗日救亡新聞。徐世康妻子徐秀清時任《浙甌日報》校對,也以縣婦女會理事的身份在城區各鎮舉辦講座,主講抗日意義,動員婦女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1939年12月,舊溫屬聯立中學女學生梅愛文控訴其父大漢奸梅思平投靠日寇的賣國罪行,印發《我不願做漢奸的女兒,我要打倒我的爸爸》的庄嚴宣言,《浙甌日報》也全文刊登,作了詳盡報道,一時轟動全國。
抗日戰爭爆發一周年時,溫州各界舉行多種紀念活動:中山公園中正紀念堂舉行追悼陣亡將士及死難同胞大會,全市鳴鍾致敬,舉行陣亡將士紀念碑奠基典禮,城區舉辦兩萬人火炬遊行。《浙甌日報》接連出了數期紀念導刊。徐世康還根據不同時期不同讀者對象刊發專輯,1940年4月在副刊《永嘉青年》中出了「革命人生觀」專輯,鼓勵青年奮勇抗日;在《永嘉婦女》中刊出「婦女要回家庭去嗎」專輯,在副刊《展望》中廣泛特約我市已故詩人馬驊(莫洛)、唐湜等文教界人士及抗戰工作幹部撰稿,連載繆天華抗敵鼓詞《新娘嘆》,以及鄒伯宗等人的抗戰歌曲。《浙甌日報》還主辦《浙甌兒童》周刊,以豐富的內容、生動的形式報道各地兒童抗敵故事以及報道逃難兒童狀況。刊出准時,深得各界支持與同情。在日軍瘋狂轟炸,傷亡慘重,生產力急劇下降的情況下,徐世康更是重視報道經濟建設和保護民族傳統文化。《浙甌日報》特辟《經濟建設》副刊,刊發朱馥生「論增產糧食」、項錦掌(項驤之子)經濟專稿等等。
八年抗戰,溫州淪陷三次。《浙甌日報》幾經搬遷,曾搬到瑞安高樓,每日出對開報兩版,所載多為國內外簡要電訊及溫州各地消息,還特辟副刊《高樓》,發表各地抗戰通訊,漫談敵占區近況及敵後山鄉生活,以及連載抗日版畫歌曲等,很受讀者喜愛。
1945年8月10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浙甌日報》收到電訊是夜8時許。徐世康隨即組織全社人員和家屬大小上街遊行,高舉寫有「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大字方牌為前導,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高呼口號。遊行隊伍從南大街、五馬街直至西門,市民們聞訊,有的加入遊行隊伍,有的在原地歡呼放鞭炮。
次日,《浙甌日報》以兩個版面的通欄刊出特大標題:「日本已宣告屈膝,接受無條件投降」。徐世康長子、溫中二年級15歲的學生徐行,在《浙甌日報》刊發《狂歡之夜》一文寫道:「許多青年和小孩跟在我們隊伍後面,大人們買了成千發的鞭炮在燃放,頃刻間,大家都沉浸在狂歡的氣氛中」。徐世康第二個兒子、甌江小學六年級l2歲的學生徐游也在《浙甌日報》副刊短文中寫道:「歸家的時候已是午夜了,街上人少了一些,但仍聽到爆竹聲、鑼鼓聲和隱隱的歡呼聲。」
吸納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
《浙甌日報》在徐世康的主持下,吸納了不少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參與報業活動。
老共產黨員吳明允1942年被捕,是徐世康出面保釋,安排在《浙甌日報》工作。徐世康將妻子徐秀清校對這個位置讓給吳明允。l947年,曾是中國民主同盟成員的王思翔(張禹)從台灣回來,一時找不到合適工作,找到徐世康,徐就讓他進入《浙甌日報》,先當校對,後當編輯、主筆。王思翔等人辦的《民主》期刊也是在徐世康支持下得以順利出版發行的。
新中國成立後任溫州市市長的地下黨員胡景瑊,一直把《浙甌日報》作為黨聯系進步人士的紐帶,有時化名在報上發表文章。徐與胡私誼較深。由於一些見報稿里有不少傾向革命與進步言論,當局曾打算抓人,徐世康以大義為重,據理力爭,全力保護,使作者免遭劫難,進步分子不致連累。為了支援浙南地下黨辦報,經過王思翔等人精密策劃,《浙甌日報》曾將一部二號印刷機和一套新鑄的鉛字,對外說是以多少兩黃金拍賣,實際上是悄悄地運到瑞安革命游擊區鄭嘉順、胡景瑊那裡去。
馬驊與徐世康交往頗深,曾對筆者說:「多少年來,我想寫一篇關於徐世康的紀念文章。」吳明允和王思翔更認為,徐世康真是當時新聞戰線上的大好人,如果沒有他的保護,不知會遭到什麼境地,哪來有如今這樣美好的晚景。當代新版《蒼南縣志》為此在人物卷里為其立傳。
內容摘自蒼南新聞網,望採納,謝謝。

Ⅶ 這三十年金鄉的變化

具有2000多年種植歷史的金鄉大蒜,在全國創下一系列中華之最,即種植面積最大,常年達50萬畝;總產量最高,達60萬噸;單產最高,平均畝產1200公斤,最高畝產3000多公斤;單個蒜頭最大,6公分以上的甲級蒜佔70%,最大蒜頭直徑達18厘米,重620克;出口量最大;出口合格率最高,達90%。據中科院有關專家研究測算,金鄉大蒜營養價值、葯用價值最高;92年在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金鄉大蒜榮獲中國白皮蒜類唯一最高獎——銀質獎;96年1月被國家評定為中國名牌產品;96年3月金鄉縣被國家正式命名為「中國大蒜之鄉」;96年10月又獲得A級綠色食品證書。「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成為廣泛共識,全縣大蒜已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縣委、縣政府又作出由「大蒜農業」向「大蒜工業」迅速轉變的戰略決策,依靠「金鄉大蒜」知名品牌,由「以農富民」向「以工強縣」目標邁進。
金鄉不僅盛產大蒜,而且擁有20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目前,年產蔬菜5億公斤,有圓蔥、芹菜、黃瓜、辣椒等30多個品種常年應市。引進種植美國、日本系列圓蔥10萬畝,1996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圓蔥之鄉」。金鄉人民培育的「金谷」牌小米色澤金黃,性粘湯濃,懸而不浮,油而不膩,是明清兩代貢品,位居中華「四大名米」之首,被載入《辭海》,1996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金谷之鄉」。
全縣擁有工業企業1000多家,築起了以機械、化工、電器、釀酒、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等為主的10大工業體系。亞洲最大的乾式變壓器生產廠家金曼克電氣集團坐落於此。金鄉經濟開發區佔地面積14平方公里,區內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110千伏級乾式變壓器、萬噸甲醇、菲律賓獨資蔬菜精深加工等項目正在興建。金鄉擁有專業批發市場42處,年經銷金鄉及周邊省市大蒜260多萬噸,「國際大蒜商貿城」年交易額25億元,1998年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菜籃子工程」定點鮮活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全縣有11家企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海關、商檢、動植物檢疫部門在金鄉設立了「三檢」駐金辦事處,年自營出口創6000多萬美元。實力雄厚的工業基礎、健全的市場體系和良好的服務環境,為金鄉經濟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Ⅷ 金鄉縣來歷

金鄉歷史悠久,遠源流長;據考古發現,距今約萬年前金鄉大地上就已經出現了古人版類;山東省考古隊在權1981年春考古調查時,在金鄉卜集鄉緡城堌堆胡集鎮的劉庄遺址先後發掘出相當數量的打制石器及骨器。此後東夷文化、周文化時期,它又隨著歷史的發展留下了厚厚的印證,構成了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燦爛輝煌篇章。 氏族部落時期,為有緡氏聚居的地方。夏商時代為有緡國。周設緡邑,屬宋國。秦置東緡縣,治今金鄉鎮,屬碭郡。西漢屬山陽郡,東漢於縣北別置金鄉縣,治所在今嘉祥縣阿城鋪,因境內金鄉山得名,金鄉縣名始見,屬山陽郡。西晉廢東緡縣。北魏徙金鄉縣治於原東緡縣城,縣名始與今地吻合,屬高平郡。隋屬濟陰郡。唐屬兗州。宋,今屬濟州。元屬濟寧路。明屬兗州府。清屬濟寧州。1914年屬濟寧道。1925年屬兗濟道。1928年道廢直屬於
文淵閣
省。1936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1940年建立抗日民族政權,屬湖西專區。1943年屬晉冀魯豫邊區第二十一專區。1949年屬平原省湖西專區。1952年劃入山東省,後屬濟寧專區(1953年),濟寧地區(1967年),濟寧市(1983年)。

Ⅸ 蒼南金鄉的歷史

蒼南金鄉歷史:

金鄉鎮,現屬於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據蒼南縣志記載,今之蒼南,春秋時為東越甌人地。戰國時,先屬越,後屬楚。秦時隸屬閩中部。漢代至晉康前,先後屬閩越國、東海王轄地及回浦、章安、康寧、羅陽、安陽、安固等縣。太康四年(283)後,除很短時間屬安固、永嘉外,均屬平陽縣。平陽初名始陽,後曾稱橫陽,梁乾化四年(914)改名平陽。

明洪武二十年(1387)築成城垣,置金鄉衛,為浙南海防要地,下轄蒲門、壯士、沙園3個所。金鄉鎮名,最早見於明隆慶(1567-1572)《平陽縣志》。清順治十八年(1661),金鄉等沿海居民內遷十餘里。康熙九年(1670)復金鄉界,居民陸遷回。宣統三年(1911),易名金鎮鄉。民國二十一年(1932),稱金鄉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屬第四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6月屬江南區,民國二十九年屬宜山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屬江南區,1950年5月屬金鄉區。1958年3月稱管理區,同年9月改稱大隊,屬金鄉人民公社。1962年1月易名人民公社,屬金鄉區。1984年2月,建立金鄉鎮,轄大漁、石砰、炎亭、湖裡、老城、郊外6鄉。1985年2月屬金鄉區。1987年2月,為縣直屬鎮,轄湖裡、老城、郊外3個辦事處。2005年轄城區、郊外、老城、湖裡4個辦事處,61個行政村。全鎮總戶數20022戶,73105人。
2011年,撤銷炎亭鎮、大漁鎮、石砰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並入金鄉鎮。調整後,金鄉鎮轄7個居民區、79個行政村。鎮政府本駐迎旭路,後因建造原因部分遷至五一村。

金鄉瀕海,遠古時,這里是一片海洋。後隨海岸線的外移,逐浮出水面,首先浮出水面的是瀛嶺(今獅山)。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築城時發現的一塊碑碣中有「大地原從海上來」之讖語,也准確而藝術地道出了自然界滄海桑田之變遷。

金鄉古稱瀛州,瀛洲系三國時代周瑜訓練水軍的「橫嶼船屯」范圍之內,屬「回浦地」。「小金鄉」浮起於唐末。250年後,南宋高宗趙構建炎三年(1129),建置了金舟鄉,隸屬於平陽縣。至於為什麼叫金舟鄉,有人說是金舟鄉從海面浮起時,有沉船之骸附金銀珠寶;有人認為是因為金舟鄉南面有金字山和復船山,各取一字而得名。從湧泉寺的興衰、黃泥嶴的石馬、石翁仲陪葬飾物及梅嶺的摩崖石刻,可知唐末至宋期間已商賈雲集,逐漸繁榮。金鄉地域在三國時期,隸屬「羅陽縣」。清光緒廿年(1894),雲岩鄉鯨頭村村民在山麓挖掘墓壙時發現「朱曼妻地莂」,石質,刻有文字。「莂」就是「契約」和「合同」的古代用語,也就是朱曼買地安葬亡妻的地契。朱曼是晉咸康四年(294)的立節都尉,可以推斷他當時是駐在鯨頭本附近的的。鯨頭離金鄉不過30多里地,可見晉時,這一帶地方已有人居住。此外,1997年6月調查發現了錢庫鎮桐橋村有古代石棚墓群。石棚墓又稱支石墓,普遍出現在新石器晚期至鐵器時代早期。這就佐證了遠在商周之前,已有先民在江南一帶生息,繁衍,把金鄉周邊地區的歷史向古代遠溯了上千年。至於現在的金鄉城內,那時是否時有海水沖擊或者時不時地被淹沒,無文字可考。

至陳後主禎明年間(587——589),金鄉北郊靈峰建有「金鰲寺」,俗名外寺,是金鄉有文字可考的最早寺院;據乾隆年間縣志記載,唐咸通年間(860——874)在靈峰建凌雲寺(俗稱東寺)。始建於北宋元豐二年(1079)的金鄉梅峰湧泉寺和「四顧屏尼庵」,據傳,歷史上曾有過「一千和尚、八百尼姑」的鼎盛而名聞遐邇,後在清順治時焚毀於一旦。近期為保護歷史文物,已予以重新修建。在遷移古代墓壙時,發現被燒的屍骨,可作為「焚毀於一旦」之物證。可見金鄉周圍地勢較高的一些地區在商、周至晉、南北朝、隋、唐時,就陸續有人居住,至宋代已相當繁榮了。梅峰古道上的馬相公摩崖石刻確鑿地證明了那時有眾多商賈過往。

北宋時,縣以下置鄉、都。從北宋末至南宋金石文字等有關著述,已見「金舟鄉」,隸屬於平陽縣,是為「金鄉」之名由來之始。至於為何叫「金舟鄉」,據說是金鄉地域從海面浮起時,有沉船之骸附金銀珠寶;也有人猜度是「金舟鄉」南面有金字山和復船山,各取一字而得名。

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太祖朱元璋為抗禦倭寇侵擾,命信國公湯和在金舟鄉置衛築城,改稱金鄉衛。清順治十八年(1661),朝廷實行「禁海遷界」政策,金鄉蒲門一帶居民內遷十里,扦木為界,界外沿海房屋全部燒毀,居民一律從界外遷至界內。被遷之處,哀鴻遍野,漁鹽之利盡失。康熙九年(1670),朝廷下令「展界」,恢復金鄉等界外地,並稱金鄉衛為「金鄉寨」。後至清道光年間,有李庚的「金鎮圖記」。可見在清代時,並無「金鄉鎮」的名稱。

民國時,始有「金鄉鎮」之稱謂,一直延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基本不變。1981年,「平陽縣」析縣,新建「蒼南縣」,金鄉鎮隸屬「蒼南縣」。
金鄉鎮自北至東至南至西依次有巴艚、炎亭、石砰、大漁、小漁諸多漁港。鰻苗、對蝦、鰣魚、蝤蛑、黃花魚、梭子蟹等,應有盡有,以至於最名貴的黃唇魚(俗稱黃干)也時有在菜市場出現(現在已極罕見)。海塗還有蟶子、花蛤、跳魚、岩奶、黃泥螺等鮮活味美的海產品。「塗頭跳魚燒菜乾」「清水蝤蛑爬菜籃」等順口民言,是海產品豐盛的真實寫照。
金鄉是抗倭的歷史名城。雖然,抗倭戰爭的高潮掀起於明代中葉的嘉靖年間,其代表人物為戚繼光。而序幕則在明代初葉的洪武年間,其代表人物即為湯和。湯和早於戚繼光160餘年。
抗倭,這是一場經歷了幾個世紀的長期戰爭,是我國歷史上一件不可忽視的大事。
從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在日本國內混戰中失敗的武士淪為海盜,他們在一部分封建主與寺院大地主的支持下,勾結我國的土豪、流氓、海盜,頻頻進行走私劫掠,成為我國沿海人民的一大禍害。
從史書上看,早在明代初年即有倭寇來犯的記載,明代中葉尤甚,其中嘉靖三十一年以後三、四年間,江浙軍民被殺害的達數十萬人。沿海地區以江蘇、浙江、福建受害最烈,波及山東、廣東。
面對著倭寇的侵犯,沿海軍民奮起抗倭,演出了一幕幕威武悲壯的活劇,終於取得了最後勝利。
明代初年,對於外敵的入侵,在朝廷上層人物中,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出於民族大義,堅決予以抵禦,例如湯和。另一種則企圖利用外部的敵對勢力,為一己的私利和政治陰謀服務,當時的左丞相胡惟庸就是一例。胡惟庸引狼入室的可恥行徑,更加襯托出湯和抗倭的凜然正氣。
信國公湯和設計並監督建成的金鄉衛城有兩大特點:一是軍衛化;二是按劉基建南京紫禁城的「八卦乾坤布局。」
朱洪武建國後的定國方針是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戰略國策,也是朱元璋命令湯和「並海置衛」,在浙江沿海置五十九衛的歷史背景。南京紫禁城的布城格局與金鄉的格局如出一轍,也就是劉基的八卦城格局。南京有「玄武門」、「玄武湖」,就是採用八卦中的「青龍、朱雀、白虎、玄武」作為城門稱謂的命名方式。
所以,金鄉「掘田河」已巳年改建成池,金鄉中學教師夏守安命名為「坎池」,也是取八卦中「南離北坎」之義,又暗含消防之意,亦遵循了金鄉是八卦城的宗旨。

古鎮金鄉,自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城稱衛以來,至今已六百餘年。歷經時世變亂,清代順治年間的十里遷界,衛城曾成為一片榛莽之地。後康熙時「展界」重建,主建築逐漸恢復。
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國公湯和在金舟鄉置衛築城,改稱金鄉衛。明代的金鄉衛,統率平陽縣所有的水陸關寨,南至蒲門、壯士千戶所;北至沙園(現屬瑞安)、寧村(現屬於甌海)、海安(現屬樂清)千戶所。
金鄉衛共設十一寨、十五堠。
十一寨為:廟後寨、嶼門寨、巴艚寨、大嶴寨、炎亭寨、大鑊寨、小鑊寨、石塘寨、石坪寨、大漁寨、小漁寨。
十五堠為:半塘堠、尖山堠、白崎堠、馬跡堠、鳳凰堠、猴頭堠、上洋堠、畢灣堠、東岡堠、嶺門堠、東山堠、蒙灣堠、蘭頭堠、巴艚山堠、奠山堠。
堠下還有許多墩。 如現存的大煙墩山古煙墩,位於大漁鎮小嶴村墩山巔,海拔約250米系明代抗倭的報警設施,佔地面積100平方米,高約7米,極目海天,頗為壯觀。現保存基本完整,是明代抗倭斗爭的珍貴實物。1988年列為蒼南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金鄉衛城牆周長9里30步,計1420餘丈,牆高1.9丈,趾厚2丈,堞1650口,窩鋪43座。有城門四座,東,迎旭門;南,靖海門;西,來爽門;北,望京門。各設城樓。水門原有四座,現剩兩座。城體結構用不規則條石壘迭,內夯黃土和礫石。因歷史變故,今僅存部分城基、北、西城門和南、西水門及西水門之上的魁星閣。城牆外有完整的30至50米寬的護城河圍繞。城內小河通過水門與護城河相通。護城河上有吊橋。
衛城內衛廳前面有廣濟大倉和小倉,計廒二十餘間,收支衛所俸糧。衛廳在衛山(即獅山)上,設有瞭望台,既遠眺海防,又近廒倉。倉前倉後還設土地廟,意為土地公公保佑倉儲大事,平安無恙。

從金舟鄉始,至金鄉建衛,有數百年的歷史。建衛築城至今又有600多年的歷史。十里遷界,「漁鹽之利盡失」,對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的破壞作用。康熙九年「展界」後,金鄉人民逐漸恢復生計,主要從事於農業、商業、手工業和漁業。
在農業方面,宋元的自然災害,或大風雨、或大水海溢,人們與自然界的抗爭,集中在築堤埭、建陡門上。
南宋孝淳熙八年(1181),金舟鄉廿二都夏口林仲彝主持興建「烏嶼陡門」,這是有志可考的最早陡門,地點在靈峰東北、馬鞍山以南的烏嶼山麓。並有銘文鐫刻於烏嶼山岩石上:「陵谷變遷、滄海桑田;人用智力,復歸其天。瀦之為淵,決之為川;澤潤斯民,於斯萬年。」二十七年之後,縣令汪季良偕同林仲彝之子林居雅,興築著名的陰均陡門,影響更為久遠。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們,建「陰勻廟」、立汪季良像以奉祀。
林居雅繼承父願,舍己居築堤,防鹽潮水澇,為耕耘創造良好的條件;為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城牆建成後的600多歷史中,金鄉很長一段時間,是個以農業為基礎,「工農商學兵」皆有的城鎮。城內的農民的其本良田均在城外四周,但由於人多地少,所以城內居民,除了務農,還有不少從事其他行業。

Ⅹ 金鄉縣的名人

1王粲(177-217),字仲宣。東漢末年山陽郡高平(今金鄉縣)人。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位居「建安七子」之首,官至侍中。曹操辟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
王粲出身於顯貴家庭,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史稱他和同時代的陳琳、徐幹、阮?、孔融、應?、劉禎為「建安七子」,王粲成就最高。《初征》、《登樓》、《槐賦》、《七哀詩》等詩賦是王粲作品的精華,也是建安時期抒情小賦和詩的代表性作品。《登樓賦》被《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稱之為「魏晉之賦首」。
2王叔和(180-261),名熙,高平(今金鄉縣西)人。東漢名醫張仲景弟子,魏晉著名醫學家。他曾整理編輯了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等書。還對秦漢以來諸家切脈經驗進行了總結,著作《脈經》十卷。對我國的臨床診斷之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公元261(魏元帝景元二年),王叔和去世,葬於湖北省麻城縣老爺山。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醫學家,後人在山上建有葯王廟,其附近的一個村莊改名為葯王沖,以示紀念。

3王弼(226-249),字輔嗣,山陽高平(今金鄉縣)人。據《金鄉縣志・輿地》記載,金鄉縣城北門內西即有「王弼注《易》處」。王弼是魏晉玄學的主要開創者,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王弼的一生只有24歲,毛澤東在讀史時多次贊譽王弼是早熟的才子。王弼雖然只活了24歲,但其著作豐富。主要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論語釋疑》等。在這些著作中,王弼繼承發揮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構築了一個「以無為本」的玄學體系。
王弼對儒學經典的注釋,改變了以往漢儒的繁瑣方法,著重闡發哲理,對後世影響很大。他的《周易注》、《老子注》均被後世人當作標准注釋。
王弼作為魏晉玄學的開創者之一,在中國哲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提出的思想體系和論證方法,創立了一代學風――正始玄學。當時正始玄學以「新學」的面貌出現,呈現出代替兩漢經學之勢,代表了魏晉南北朝的社會思潮。

閱讀全文

與金鄉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