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認識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主流和本質
中國的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專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屬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2. :如何認識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主流和本質
近現代歷來史的本質就是在人自民的革命和建設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大變革,這也錯誤?我不知道體系內就怎麼了。
體系外的歷史,一些書我看過,一些書我沒看過,但我猜得到一點:大約少不了講講人心,政治,事件,價值觀,各種因果,人物贊論。。。甚至像老蔣那樣空談自由。
像二十四史,不就是這樣,史記,漢書,課本不都有選。沉迷其中,你就會覺得一個朝代的興起,取決於一個英明的好皇帝,衰落表明統治階級的種種失德失策,讓蒼天震怒,天厭之,非換人不可。總之,興衰皆人事,五百年王者興,五百年獨夫死。。。。是劫難,是國運,命乎理乎
這樣俗套的研究就是幾千年永遠的正路?沒有人民,只有帝王將相,沒有經濟基礎,只有國家機器和意識形態,甚至意識形態裡面也只有倫理道德,和機謀策略,好點的話加上價值觀。。。
我不會按照標准答案,但是覺得你的題目是很簡單的道理。看看現在的伊拉克,烏克蘭,阿富汗。。。還有什麼不知道的。在帝國主義發動的戰爭中失去獨立自由,用刀子架在脖子上強加給你一個代理性質的民主,並且有不少國家和地區,也的確正在走向分裂,至少有這樣的很大危險。
3. 如何認識歷史的主流和本質
近現代歷史的本質復就制是在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大變革,這也錯誤?我不知道體系內就怎麼了。
體系外的歷史,一些書我看過,一些書我沒看過,但我猜得到一點:大約少不了講講人心,政治,事件,價值觀,各種因果,人物贊論。。。甚至像老蔣那樣空談自由。
像二十四史,不就是這樣,史記,漢書,課本不都有選。沉迷其中,你就會覺得一個朝代的興起,取決於一個英明的好皇帝,衰落表明統治階級的種種失德失策,讓蒼天震怒,天厭之,非換人不可。總之,興衰皆人事,五百年王者興,五百年獨夫死。。。。是劫難,是國運,命乎理乎
這樣俗套的研究就是幾千年永遠的正路?沒有人民,只有帝王將相,沒有經濟基礎,只有國家機器和意識形態,甚至意識形態裡面也只有倫理道德,和機謀策略,好點的話加上價值觀。
4. 如何認識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主流和本質
近現復代歷史的本質就是制在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大變革,這也錯誤?我不知道體系內就怎麼了。
體系外的歷史,一些書我看過,一些書我沒看過,但我猜得到一點:大約少不了講講人心,政治,事件,價值觀,各種因果,人物贊論。。。甚至像老蔣那樣空談自由。
像二十四史,不就是這樣,史記,漢書,課本不都有選。沉迷其中,你就會覺得一個朝代的興起,取決於一個英明的好皇帝,衰落表明統治階級的種種失德失策,讓蒼天震怒,天厭之,非換人不可。總之,興衰皆人事,五百年王者興,五百年獨夫死。。。。是劫難,是國運,命乎理乎
這樣俗套的研究就是幾千年永遠的正路?沒有人民,只有帝王將相,沒有經濟基礎,只有國家機器和意識形態,甚至意識形態裡面也只有倫理道德,和機謀策略,好點的話加上價值觀。。。
我不會按照標准答案,但是覺得你的題目是很簡單的道理。看看現在的伊拉克,烏克蘭,阿富汗。。。還有什麼不知道的。在帝國主義發動的戰爭中失去獨立自由,用刀子架在脖子上強加給你一個代理性質的民主,並且有不少國家和地區,也的確正在走向分裂,至少有這樣的很大危險。。。
5. 關於我黨90年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以及三大歷史貢獻是什麼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是黨的歷史活動的主要軌跡和脈絡。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也就抓住了黨的歷史的「綱」,綱舉才能目張。9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圍繞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面臨的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不懈奮斗,這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領導核心。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不僅關繫到正確認識和評價黨的歷史,而且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具有重大意義。 (一)主題和主線: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 (二)主流和本質:一部中國共產黨歷史,就是黨圍繞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努力的奮斗探索史、理論創新史和自身建設史,簡稱「三史」。 (三)歷史貢獻:概括起來說就是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具體包括 第二件: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第三件: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6. 中國近代史的主流和本質是什麼
中國近代史的框架體系曾經是以階級斗爭為綱而構建的。即主要包括:兩個過程、三大高潮、十大事件。所謂兩個過程,即帝國主義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和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最後取得勝利的過程;三大高潮,即為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十大事件,即為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革命、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北洋軍閥統治。這樣框架下的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階級斗爭史。或者說只是一部階級斗爭史。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史學界有人提出「一個主流、四個階梯」的新體系說。所謂一個主流,即以資本主義近代化為主流,所謂四個階梯,即近代社會經過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這四個階梯而前進。這個新體系強調以生產力的發展為歷史研究的中心。這個框架下的中國近代史是一部經濟史,它一定程度上糾正了以往研究者對中國資本主義發展這一近代史核心內容的忽視20世紀80
年代以來,也有人主張用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來解釋經濟領域中生產力變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與發展,政治領域中的革命與改良,文化領域中的西學與中學之爭。從而把近代社會發展的過程寫出成「西化」與「反西化」的矛盾運動過程。這是一個新的研究視角。我們認為,要理清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確立近代史的合理框架,就要真正抓住中國近代歷史的本質和內涵,這就是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產生和發展。為此,「把資本主義的發展作為國;近代史的中心線索,這是個本質的提法。」「但是,單純地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則又沒有概括事物本質的全部。」「這個中心線索應該是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不發展。」(汪敬虞2001)中國近代社會的半殖民地性與半封建性。「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不是來自中國封建社會內部新生力量對舊的生產關系的突破,而是來自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入侵的沖擊,是出自中國原來的正常發展過程的中斷,這是造成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不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7. 怎樣科學認識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直流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是黨的歷史活動的主要軌跡和脈絡。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也就抓住了黨的歷史的「綱」,綱舉才能目張。9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圍繞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面臨的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不懈奮斗,這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領導核心。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不僅關繫到正確認識和評價黨的歷史,而且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具有重大意義。 結合中國近現代史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中國共產黨要完成的重要歷史使命。完成兩大歷史任務,之所以成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是由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的。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不斷對中國進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侵略和滲透,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從此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樣,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就必須完成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這兩大任務緊密相連,前一任務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前提條件。為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以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為出發點,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黨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探索。但由於階級局限性,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把中國從危難中拯救出來,都不能改變中國人民的境遇和命運。而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中國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兩大歷史任務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自覺擔負起完成兩大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深刻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中國革命的道路,從而為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辟了通向勝利的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艱苦奮斗,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條件。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這個歷史階段是近代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中介和橋梁,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建國初期是廣大人民群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國民黨殘余勢力之間的矛盾;1952年年底,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特別是土地改革在全國完成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內是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是中國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這就決定了我國既要徹底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下來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又要迅速恢復國民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積極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 1956年,我國創造性地完成了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雖然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但我國是在生產力相對落後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我國社會主義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社會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決定了我國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努力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 縱觀中國近現代史,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90年的歷史,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圍繞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勝利的歷史。 高度重視偏離黨的歷史發展主題和主線的問題 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就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研究黨的歷史,看待黨所走過的路。近年來,一些人打著「反思歷史」的幌子,詆毀和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等等。對於這些偏離黨的歷史發展主題和主線的問題,需要高度重視。 「告別革命論」。「告別革命論」認為革命只起到破壞作用,阻礙社會發展和現代化的實現,從而把革命和現代化完全對立起來,主張以「現代化史觀」取代「革命史觀」。這種觀點的實質,就是要否定中國近代以來的革命,尤其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可否認,革命往往以暴力的形式,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打破原有的社會秩序,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對社會生產力發展、人民生命財產以及社會文化的破壞程度、沖擊程度比較大。但革命的發生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近代以來,中國多次嘗試過改革途徑,但事實證明這種道路根本走不通。只有進行革命,掃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障礙,才能為實現現代化提供前提。中國近代以來的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盡管都未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但都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為實現中國現代化和偉大的民族復興掃除了制度障礙。因而,否定近代以來中國革命歷史的「告別革命論」,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片面誇大黨的歷史錯誤的傾向。有些人不顧黨的歷史的主流和本質,片面誇大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錯誤,否定我們黨領導人民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完全否定新中國前29年的成就。他們的根本要害是通過否定黨的歷史來否定黨的領導。我們黨所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在艱辛的探索歷程中難免發生這樣那樣的失誤,遇到這樣那樣的曲折,甚至付出慘痛的代價。但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主要的,是主流。不能因黨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失誤和挫折,就否定和醜化黨的歷史,刻意渲染和誇大黨的歷史上的錯誤。更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敢於正視所經歷過的失誤和挫折,並善於從中總結和汲取教訓,不斷增長本領。「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個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後果中學習來得快。」中國共產黨正是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才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取得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才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才經受各種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是對人民、對民族負責任的黨,是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黨,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把權力斗爭作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觀點。有些人把黨的歷史描繪成黨的領導人之間為爭奪權力而殘酷斗爭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有黨內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黨的領導幹部都是經過長期認真選拔的,權力斗爭不是也不應該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 將經驗教訓轉化為不斷開拓的智慧和力量 我們黨的歷史不僅同黨的過去相聯系,還同黨的現在和將來相聯系。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總結中國共產黨圍繞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而奮斗的經驗教訓,就要將其轉化為不斷開拓的智慧和力量,把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必須堅持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擔當起完成兩大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已經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也取得輝煌成就。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要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以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中國共產黨以其先進性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黨能夠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和共同富裕的目標,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因此,堅持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僅是歷史的選擇,而且是現實的需要。 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經濟發展是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歷史反復說明,什麼時候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國家就會富強,人民就會富裕;什麼時候偏離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國家發展就會延緩,人民生活就會下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的領導核心,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她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富國強、振興中華。當代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還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也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推動科學發展,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堅定不移地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必須大力擴大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爭取民主作為奮斗目標。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結束了長期以來受壓迫和欺凌的歷史,第一次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但是,由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相對落後的經濟文化基礎上的,我國又缺乏民主法治傳統,加上社會主義民主建立的時間還不長,人民民主的具體制度和實現形式還不夠完善,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還受到各種因素限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還要走很長的路。我們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切實保障人民能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必須大力推進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取向。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絕對平均主義,而是全體人民在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共享發展成果。黨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曾經搞過絕對平均主義,結果導致共同貧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總體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貧富差距問題也十分突出,已經逼近社會容忍的「紅線」,成為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這些經驗教訓啟示我們,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充分就業,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逐步實現人民共同富裕。
8. 怎樣科學認識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抄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90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這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這29年歷史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偉大成就的歷史,是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歷史,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經受各種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這就准確揭示了29年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推薦網頁: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1/18/c_12991672_2.htm
9.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是什麼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版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權大歷史任務。90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這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這29年歷史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偉大成就的歷史,是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歷史,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經受各種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這就准確揭示了29年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10. 中國近代史的主流和本質是什麼
中國的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的框架體系曾經是以階級斗爭為綱而構建的。即主要包括:兩個過程、三大高潮、十大事件。
所謂兩個過程,即帝國主義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和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最後取得勝利的過程;三大高潮,即為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十大事件,即為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革命、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北洋軍閥統治。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反侵略、反帝是中華民族和外來侵略者的民族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社會」。在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反侵略發展成為反帝。
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國人民(包括農民、工人、手工業者、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的革命階級)和封建主義或勢力(包括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等)的階級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封建社會」。
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通過斗爭,將民族矛盾化為民族獨立,將階級矛盾化為人民當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