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教案怎麼寫模板

歷史教案怎麼寫模板

發布時間:2021-03-03 06:10:33

❶ 歷史教材分析怎麼寫

歷史課是一門涉及面很廣的學科,它涉及哲學,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等個方面的內容.可以說,它無所不包,無所不有,這是歷史的豐富性.但是,也是由於歷史包含過於豐富,所以它也有雜,冗的特點.中學生是一群對社會,對知識有著強烈求知慾的本性.中學歷史教材往往是過去的故事片斷,人物的總的集合.內容上顯得很呆滯,形式上顯得有些枯燥.當然,這不是歷史課程的固有的失誤,事情總是會變化發展的.目前,當歷史課程改革的呼聲很高,但是,怎樣改,怎麼改,歷史教材總不能刪去的.我們作為未來的歷史教師,有責任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廣大的中學生.那麼,怎樣分析好歷史教材,也就是怎樣上好中學歷史課,是事關每一位教師的責任.

一. 歷史事實,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遵循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法律法規.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為的,首先是對國家,對民族有用的人。而黨和中央機關作為國家最高權力的的象徵,是國家長治久安的維護者,我們應當維護它.我們也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對社會充滿責任,對黨和國家忠誠的人.鄧小平同志說過:穩定壓倒一切,中國決不能亂.維護黨和中央的權威,就是維護社會的穩定.在講歷史教材時,可以用西周末年中央權威的下降(也就是周天子),似的個諸侯王紛紛爭做」霸主」.社會動盪不安.而戰亂最受害的還是人民群眾.每一次戰爭過後,往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用這樣的歷史材料向學生傳授,使他們從歷史的事實中得到深切的體會,比那種空洞無物的說教貼切多了.

剛才說過,穩定壓倒一切,沒有穩定,社會就得不到發展,人民就會遭殃.比如,當教師講到東漢末年,由於個地軍閥割據混戰,人民流離失所時,教師可以在袁詔和曹操雙方交戰所造成的財物損失情況,人員傷亡情況,還有由於戰爭造成水利失修,河流損壞而間接使人民傷亡向學生作個大概的介紹,使學生從中受到震撼.

在談到法律法規時,就是要學生樹立守法意識,不能輕視法律.同時也應當講明,封建時代的法律與今天的法律不可同日而已.今天的法律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志,而封建時代的法律主要是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今天的法律宣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而封建時代的法律是」刑不上大夫」的.但也想學生講明,人總是生活在現實之中,封建時代的法律雖然固有的缺陷,但也是維護社會安定所必須的.當講到」大唐律」時,我們從中舉出其中的條款加以分析,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示和覺悟.

二. 設疑而問.學習歷史,疑問實在是太多了,總會遇到許多的為什麼.而學生,特別是中學生,他們正處在長身體,獲取知識的黃金時代,他們對疑問有一種好奇心,這點教師必須要抓好.

比如當教師列舉出中國古代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肥水之戰等.通過分析可使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戰爭勝敗不完全取決於軍隊多少,有時可以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同時進一步從古今中外中探索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有哪些,通過分析討論可以得出:戰爭中往往那正義者得人心者勝,社會形態社會制度優越者勝,經濟和技術先進者勝,智者勇者勝.根據這一規律:應比較1894年與1937年日本兩次侵華的原因,分析中國在兩次戰爭中為何一敗一勝?讓學生從歷史的背景,兩國國力,領導集團態度,抗日路線,人心向背等角度探索,這些,讓學生強烈的思考.

當教師上到漢朝的建立時,可以設置這樣的疑問.例如:漢高祖劉邦採取哪些」休養生息」的政策來發展生產?為什麼要採取這些措施?要讓學生把注意力引導上來.學生在思考後並教師的啟發下答出:漢高祖劉邦參加過農民戰爭,看到農民戰爭的巨大力量,」以亡秦為鑒」,調整生產關系,發展生產力,從而促進了漢初的繁榮.而封建王朝到了後期,統治階級日趨腐朽,生產關系又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又會導致農民起義,致使舊政權的垮台,開始新的王朝.由此得出結論: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集中表現,也是封建社會周期性震盪的根本原因和客觀規律.

三. 與時俱進,了解我國中學歷史學科課程目標的發展趨勢.當前,我國中學歷史課程改革十分明顯,這就要求教師改變觀念.2001年的,<<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試驗稿)>>和2002年<<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送審稿)>>規定的課程內容」闊而淺」選擇更重視實用性,聯系比較鬆散,不再強調學科的嚴密性.

歷史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停留在對歷史知識的簡單掌握上,而是希望通過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歷史發展特徵,線索和規律的把握,使歷史教學盡可能與現實生活和時事聯系起來,以增強蓄洪理解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所以,歷史教學要達到」通過歷史更好地認識現象,通過現實加深對歷史的理解」的目的,這是新的課程改革所要求的.

四. 實物考察.使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學生對歷史的感知能力.所謂實物,包括文物古跡,古董,影視電視等.實物考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當教師講到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攻打國民黨的老巢――南京時,為了讓學生更加對這段歷史有更深的體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渡江偵察記>>這部電影.通過看電影,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會

明顯的提高上去.

博物館物藏豐富,很多的文物古籍存有很大的利用價值.教師應當多利用這些歷史文物,使在分析歷史材料上更多地有說服力和渲染力.比如當教師講到孫中山在桂林領導護法運動時,當地教師完全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博物館,特別是革命博物館,讓學生在」無聲勝有聲」,比教師在課堂上的過多的講解效果好多了.

歷史材料包含的內容很多,中學歷史教材內容也很豐富,也可以說很雜亂.但只要我們用心去研究,去考察,我們總會找到其中的規律.我們作為未來的中學歷史教師,面對的是中學生,而中學生又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對中學歷史材料的理解能力又是我們必須關注的.我們要站在課程改革的最前沿,爭取把課上好,這才是我們的真正目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 -

❷ 初中歷史十分鍾試講模板

初中歷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學設計試講模板如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文學三傑」和「藝術三傑」及其代表作,了解人文主義的含義。

2.掌握十四五世紀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原因、性質、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史料研讀、自主閱讀等方法,歸納文藝復興興起的時間、主要人物及其作品。

2.通過小組討論探究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提高對歷史問題探究、分析及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人文主義精神(提倡人性、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巨大貢獻,認識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作品是經歷磨難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的,樹立刻苦鑽研、努力學習、勇於創新的信念和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文藝復興興起的背景、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三傑」、「藝術三傑」的主要作品及特點。

【難點】

文藝復興的實質及影響。

三、教學方法

史料研讀法,自主閱讀法,小組討論法等。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義大利的風光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和藝術品,同時由老師進行講解:提起義大利,人們不禁會浮想聯翩,那裡有最誘人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有世界著名的永恆之城——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和那不勒斯。就在這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達克斯、但丁、達·芬奇、米開朗琪羅、伽利略、馬可·波羅等偉大的人物。這就是義大利——一個神秘的國度。同學們,在14、15世紀的義大利產生了一個影響歐洲歷史進程的文化現象——文藝復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14、15世紀的義大利,探尋文藝復興的足跡。

(板書:第6課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背景

【過渡】通過初中歷史課程的學習,我們知道文藝復興運動首先於義大利興起,那大家是否思考過,為什麼會首先在義大利興起文藝復興運動呢?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26—27頁文字並結合課件展示的有關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原因的史料材料,提問:文藝復興運動在義大利興起的背景是什麼?

七、教學反思

❸ 初中歷史試講萬能模板

試講(模擬課堂教學)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復習。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即所授課的名稱。
二、課型、課時
課型是指根據教學任務而劃分出來的課堂教學的類型。按照不同的標准,分類也是多種多樣的。
在教案中常見的有講授課、練習課、復習課、實驗課、示範課、研討課、匯報課、觀摩課、優質課、錄像課等等。課時主要是指授課內容要在幾個課時內完成。
三、教學目標
教 學目標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課題或課時的教學內容而提出的,是指學生在課程結束時應達到的具體目標或教師應完成的教學任務。新 課程理念倡導的教學目標包括三個部分,即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具體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傳授給學生哪些知識,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對學生進行 哪些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切合學生學習實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指在授課時必須著重講解和分析的內容。教學難點,是指學生經過自學還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較大困難的內容。
在編寫教案時,教師既要抓住、抓准教學難點,並考慮採用恰當的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以掃除學生理解教材的障礙;又要抓住、抓准教學重點,正確適當地處理好教材,以保證較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五、教具
教具又稱教具准備,是指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如多媒體、模型、標本、實物、音像等。
六、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課堂的提問、討論、啟發、自學、演示、演講、辯論等。
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制定的具體的教學步驟和措施。教學過程是整個教案的核心和主體,編寫時要根據教學目標及教材的具體情況,該詳則詳,該略則略,做到內容充實、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利於教學。
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要環環相扣、步步銜接,把教學活動連成整體,以保證順利地完成各項預定的教學任務。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導入
導入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從而形成適宜的學習心理准備狀態的教學行為方式。導入的恰當使用對一堂課有導向和奠基的作用。常用的導入方式包括序言導入、嘗試導入、演示導入、故事導入、提問導入、範例導入六種。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盡量使導入新穎活潑,精當概括,吸引學生。
2.講授新課
講授新課是編寫教案的主要環節。教師在設計這一部分時,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設想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學生理解新知;怎麼教會學生掌握重點、難點以及完成課程內容所需的時間和具體的安排。
3.鞏固練習
必要的練習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因此,練習的設計要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具體還要考慮練習的進行方式,是教師還是學生板演。如果是學生,應該讓誰上黑板板演,這一環節應控制在多長時間內等。
4.歸納小結
歸納小結即是在所授課將要結束時,由教師或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要點的回顧。教師在設計時可考慮實際需要,簡單明了,適時總結。
八、作業設計
作 業是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對課堂中的教學內容的掌握,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現有知識水平,有計劃、有步驟地部署課外練習或任務的一種方式。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 續,是實現教學目標不可缺少的環節。作業設計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如書面作業、探究討論式作業、實踐摸索式作業、情境表演式作業、閱讀復習等。教師在設計 作業時應緊扣教學內容,適當聯系舊知,循序漸進。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盡力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學習 成就感。
九、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為了配合講授,在黑板上運用文字、圖畫和表格等視覺符號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它具有提示、強化、示範、解析、直觀、總括的作用。教師在設計板書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布局合理、時機合適,要與講課的內容、進度相結合。
十、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是教案執行情況的經驗總結,其目的在於改進和調整教案,為下一輪授課的進行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學方案。這就要求教師全面審視教學過程,注意對意外發現、點滴收獲以及個別疏漏、補充的方法等內容進行記錄並仔細分析。
十一、答辯
答辯不僅是對筆試測試效果的補充和擴展,而且是考官與考生直接進行「雙向溝通」的過程,是在筆試基礎上進一步考察考生的能力素質、工作經驗等綜合情況的過程,它給了主試一個全面、客觀的立體形象,為選拔合適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據。
答 辯題一般分共性和個性兩類。抽簽答辯題(即共性題)是根據需要試前確定一些要考生回答的問題,製成題簽,考生入場後通過現場抽簽向考官解答題簽上提出的問 題;隨機試題(即個性題)是針對考生的不同經歷,依據崗位要求,制定出能預測考生學習經歷、工作經驗、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狀況或水平的試題,由考官在隨機 提問時提出,並根據臨場情況追問。

❹ 中學歷史教案格式

格式要求是:
(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目標:

2.思想教育目標:
3.能力培養目標: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2.難點:
(三)教學時數: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五)教學過程 :
[復習提問]
[導入 新課]
[講授新課]
[鞏固小結]
(七)作業
(六)板書設計

新老師試講,關鍵不在與教案格式,而在於有沒有新的教育教學思想,能否領會新教材的精髓,能否考慮到學生的情況等。給你一篇文章參考。

「走進新課程,我們怎樣教?」這是從事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教師們應不斷實踐、探索和反思的。根據調研聽課,發現目前在對待教案設計上,教師們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態度和做法。一是精心設計,推陳出新——他們大多是歡迎新課改、有著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和充滿活力、善於接受新理念新事物、敢於實驗的青年教師。另一種是沿襲舊路,老方法教新課程——主要是因為對課改的認識尚不深刻,認為課改不外乎是教材的改變,用舊觀念對待新課改,用老教案備新課,因此教案基本是過去教案的翻版,甚至還有不備詳案、只寫提綱等現象。還有一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缺少實踐,盡管有努力的願望,但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不知如何設計體現新課改理念的教案。

針對上述情況,更有必要強調認真備課的重要性。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教學組織形式,是課改實踐的主要場地。要把課改的「理想"變為現實,必須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我們強調教學要做到「六認真」,首先是認真備課。認真備課具體反映在精心設計教案。在實施高中歷史新課程中,怎樣設計體現新課改理念、以新的呈現方式撰寫,特提出一些基本思路和從事新課程教學的老師們共同探討。

一、依據課標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融「三維」目標為一體

如果把課程改革比作航程,.那麼課程目標就是引領課改的航標燈。如果不認准目標,課改就會迷失方向。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反映了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明確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目標。而課程目標是要通過具體的教學目標來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科課程目標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上述所說的「三維」目標。

因此,教師在設計新課程每一課教案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首先要考慮確定這節課的具體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指教師和學生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和標准,是教學的總要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化,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出發點,是評價、檢驗課堂教學能否達成目標的依據之一。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要依據學科課程標准,對教師備課的首要工作來說,就是心中時刻要有課標意識,自覺嚴格執行課標,不斷鑽研、理解課標,在教學中細化課標。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歷史課程的「三維」目標,教師要在認真學習、領會課標三個維度的基礎上,制定出「三維」目標在每一課的具體運用。在具體課的設計時。可以分別制定和呈現,但在具體實施教學時,要注意這「三維"目標是不能截然分開的。要把「三維」目標統籌考慮。在不同內容的課中,三個維度的所佔比重也是有所區別的。有的課注重史實教學,有的課思想教育功能較強。只有把「三維」目標融合為一體,才能將「三維」目標真正落實到每一堂歷史課的教學中。

二、鑽研課程內容,細化課標於課堂教學之中

高中歷史課程標准採用「模塊一專題」的形式,力圖構建起一個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的課程結構;在課程內容上,精選有利於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體現出時代性和基礎性,反映了歷史學科與社會進步、學術成果和學生經驗的密切聯系。根據課標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打破了原來的通史形式,分為三個必修模塊、六個選修模塊,共25個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學習專題。由於從過去的通史轉變為專題,每個模塊自成體系,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所學的歷史不成系統、支離破碎,不利於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這就要求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的同時,要鑽研課程內容,在教學中要揭示歷史發展的整體性和規律性,要注意不同模塊、不同專題之間的有機聯系,有的內容還要和其他課程結合。

學習模塊從體系、結構和內容上以新的形式呈現,對教學和教案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歷史必修(I)為例,它是以中國和世界歷史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典型史實為主要內容的模塊,專題的編排先中國後世界、先古代後近現代。這種編排並不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自然時序,事物之間的橫向聯系和完整性也不是很清楚的,這就給備課和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再加上課標的表述是宏觀的、高度概括的,這就尤其需要在備課和設計教學目標時對課標進行細化。

以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I)第八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l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例,課標表述為:(1)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看起來一課課標就有兩條要求,然而在教學中僅就這兩條是無法將這一理論性較強的課講清楚的。有教師在設計具體教學目標時,將上述兩條細化為下列「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理解並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發生的原因、過程,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質,分析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和歷史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分組完成《共產黨宣言》節選資料的探究學習,讓學生初步感知掌握第一手歷史資料對歷史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性,領悟「感知-積累-理解歷史和現實」的過程與方法。

2.通過編制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結構表格和對其失敗原因、經驗教訓的分析與歸納,感知分析、綜合、歸納和概括歷史信息的魅力,學習多角度地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資產階級等勢力對共產主義的敵視與馬、恩對資本主義發展冷靜而客觀的分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理性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

2.以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的反復和曲折作鋪墊、以社會主義運動的曲折發展為線索、以「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調查結論為點睛,讓學生體會社會主義運動在曲折中發展的歷史特點與規律。

盡管這樣的細化還值得進一步推敲,但可以看出教師在學習、研究課標之後進行了再創造,將「三維」目標融為一體,貫穿於教學過程中,有助於落實「三維」目標。

由此可見,不論教科書如何編寫,內容如何變化,在確定具體課堂教學目標時,都應該也必須以課程標准為依據。當然,也不是簡單地、膚淺地理解課標要求,更不能照搬照用教學參考書的現成設計。而是要根據教師對課標的理解、對教材的鑽研、對學生學情的了解,因校因生因課細化課標,使之更具體化,更易操作,同時也是保證課標得到全面的落實。

三、轉變教學方式,雙向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要求在此次課改要逐步實現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可以說就是要看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有所轉變。教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相結合的過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指出:「歷史教學應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是學生改進學習方式的前提,是為變革學生學習方式服務的。

在傳統的「滿堂灌」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展開的。教師始終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常常感到學習是乏味的,課堂氣氛是沉悶的。在新一輪課改中,能否在教學方式上來一場「顛覆性的變化」,師生在課堂的角色能否來一個轉換,是擺在從事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的老師們面前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因為課程是要通過學校的課堂教學來實施的,課堂教學最終是由教師來實施。所以,需要教師在更新課程觀念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轉變教學方式。

在實施高中歷史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學方式的轉變勢在必行。在變化了的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應怎樣轉變呢?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教師要由單純的歷史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要由歷史的「權威"轉變為歷史教學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還要由管制式的教學管理者轉變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在高中歷史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僅教師的角色要變,學生的角色也要改變,要由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自主的學習者。角色變了,學習方式也要隨之改變,要學會各種形式的主動學習方式。能否真正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落實高中新課程理念和目標,實現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之一。

因此在設計教案時不能再像以往的那樣,只有以教師活動為中心的教學過程,而是要雙向設計。既有教師的活動,同時有學生的活動,師生互動、師生互補,使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充滿和諧的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積極思考、自由交流、主動探究、大膽質疑,學得輕松,學有所獲,學有長進。課堂不僅僅是教師的講台,更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說的、學生能做的,能自己學會的,都可讓學生完成。即使有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不能完成的,教師也貴在及時點撥,給以思路,不再包辦代替。

這種雙向設計教學活動的教案,在義務教育7-9年級的歷史新課程中已經得到一定的推廣。可以說,義務教育的歷史新課程為高中實施新課程做了准備,值得高中教師學習、借鑒。誠然,高、初中教學是有很大區別的。在高中歷史新課程的教案設計中,還要更注重活動目標的設計和目標達成的檢驗。缺少檢驗反饋是無法把課堂中師生的互動落到實處,因此在設計教案時需同時考慮。還應該提倡對教案設計的同行評價和教師教後的自我總結反思,這樣有助於推動校本教研的開展,讓歷史教師在課改中自身素質得到更好的發展,與新課程同成長,共進步。

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對廣大高中教師來說是一次寶貴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可以這樣說,在先進的課程理念引領下,設計出體現課改理念、具有新的呈現方式的教案,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是確保實施新課程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知易行難,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繼續努力和探索、改進。

❺ 初中歷史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題目,要怎麼寫啊,實在不會

教師資格證考試倒計時46天!你方嗎?
「從未寫過教學設計怎麼瞎編湊字數?
案例分析版都寫滿了還是不給高分為什權么?
高考之後沒寫過作文,當年的腹中錦綉都忘了怎麼辦?」
【山香資格證專項突破班】——「教學設計&案例分析&教育寫作」三大模塊專項講解,講練結合,模板套路,逐一突破,帶你突破70分,輕松拿證!

❻ 歷史習題課教案怎麼寫樣品也好。

有兩個你自己看吧 一個是模板一個是實例,你可以整合一下
-------- 教 案
章節標題:習題課
教學目的:復習立體表面的交線的做法
復習軸測圖的作圖方法
教學難點:立體交線
教學重點:立體交線、軸測圖
授課方法:
教案類別: □習題課
復習題問
復問內容 學生姓名 成績
復習正等軸測圖的繪制
作業及預習要求
作業:練習冊
預習:第六章
組織教學:
復習提問:
§3-4章立體及其表面交線
一、本章重點:
1.平面立體和曲面立體投影的畫法,及立體表面點的投影。
2.立體與平面相交其交線的畫法,既求截交線。
3.兩回轉體軸線垂直相交其交線的畫法。
4.立體的尺寸標注。
二、本章難點:
1.圓球和圓環的投影及表面上點的投影。
2.圓錐、圓球被平面截切後,截交線的畫法。
3.求作相貫線。
三、本章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掌握基本體的三面投影畫法,基本體表面點的投影,能夠分析和繪制常見的截交線和兩回轉體軸線相交時的相貫線,掌握立體的尺寸標注的方法。
四、本章內容:
五、習題講解
第五章 軸 測 圖
一、本章重點
正等測與斜二測的畫法
二、本章難點
1.軸測投影的形成以及有關軸測投影的基本概念;
2.回轉體及組合體的正等測畫法;
3.斜二測圖的畫法。
三、本章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回轉體及組合體正等測與測二測的畫法,了解軸測投影的形成和基本概念。
四、本章內容:
五、教學後記
1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記錄:
2、對本課教學的體會及改進方法

第一章習題課
主備人 張永樓
教學目標:1、通過本章學習,認識如何建立運動中的相關概念,並體會用概念去描述相關質點運動的方法。了解質點、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義。
2、並學會用計時器測質點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過學習思考及對質點的認識,了解物理學中模型和工具的特點,體會其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重要作用。如質點的抽象、參考系的選擇、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等。
教學重點:位移、速度、加速度三個基本概念,及對這三個概念的應用。
教學難點:對位移、速度、加速度三個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其矢量性,解決與這三個概念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例1.在研究下列哪些運動時,指定的物體可以看作質點 ( )
A.從廣州到北京運行中的火車 B.研究車輪自轉情況時的車輪.
C.研究地球繞太陽運動時的地球 D.研究地球自轉運動時的地球
解析:物體可簡化為質點的條件是: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的問題中應屬於無關或次要的因素。一般說來,物體平動時或所研究的距離遠大於物體自身的某些幾何尺寸時,便可簡化為質點。
答案:AC
例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時速率是指瞬時速度的大小
C.火車以速度v經過某一段路,v是指瞬時速度
D.子彈以速度v從槍口射,v是平均速度
分析:根據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定義進行判斷。
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瞬時速率就是瞬時速度的大小;火車以速度v經過某一段路,v是指在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彈以速度v從槍口射出,v是指出槍口時的瞬時速度。
答案B
例3.一同學在使用打點計時器時,紙帶上點不是圓點而是一些短線,這可能的原因是(D )
A.接在直流電源上 B.電源電壓不穩
C.電源頻率不穩 D.打點針壓得過緊
解析:A.接在直流電源上不會打點。A錯。
B.打點與電壓是否穩定無關,點痕重輕與電壓有關。B錯。
C.頻率不同打的點仍為圓點。故C錯。
D.打點針壓得過緊。針和紙接觸時間長,打出一些短線。D正確。
1.下列關於質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 A.質點是一個理想化模型,實際上並不存在,所以,引入這個概念沒有多大意義
B.只有體積很小的物體才能看作質點
C.凡輕小的物體,皆可看作質點
D.如果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屬於無關或次要因素時,即可把物體看作質點
2.有關參照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
A.運動的物體不能做參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才能做參照物
C.參照物可以不同,但對於同一個物體,運動的描述必須是相同的
D.要研究某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必須先選定參照物
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在2000 m高空飛行時,發現臉旁有一個小東西他以為是一隻小昆蟲,敏捷地把它一把抓過來,令他吃驚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顆子彈。飛行員能抓到子彈,是因為 ( B )
A.飛行員的反應快 B.子彈相對於飛行員是靜止的
C.子彈已經飛得沒有勁了,快要落在地上了 D.飛行員的手有勁
4.下面的幾個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B ) A.子彈射出槍口的速度是800 m/s,以 790 m/s的速度擊中目標
B.汽車從甲站行駛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汽車通過站牌時的速度是72 km/h
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
5.下列關於打點計時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C )
A.打點計時器使用低壓直流電源
B.打點計時器使用低壓交流電源
C.使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相鄰兩個點的時間間隔為0.02 s
D.使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相鄰兩個點的時間間隔為0.1 s
6.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根據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我們可以從紙帶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B )
A.時間間隔 B.位移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7.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 ……………………………………………………………( BC )
A.能准確地求出某點的瞬時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點的瞬時速度
C.能准確地求出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代表某點的瞬時速度
8.某物體沿一直線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C )

A.第2 s內和第3 s內速度方向相反
B.第2 s內和第3 s內的速度方向相同
C.第3 s內速度方向發生變化
D.第5 s內速度方向與第1 s內速度方向相反
9下面關於加速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CD )
A.加速度就是物體增加的速度
B.加速度就是速度變化的大小
C.加速度是用來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D.加速度的方向要由速度變化的方向來定
10.一質點做勻變速運動,初速度大小為2m/s,3s後末速度大小變為4m/s,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BC )
A.速度變化量的大小可能小於2m/s B.速度變化最的大小可能大於2m/s
C.加速度大小可能小於6m/s2 D.加速度大小一定大於6m/s2
11.關於加速度,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ABC )
A.加速度的大小與速度的大小無必然聯系
B.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C.加速度很大時物體速度可能很小
D.加速度大的物體速度變化一定很大
12.足球守門員在發門球時,將一個靜止的質量為0.4 kg的足球,以10 m/s的速度踢出, 若守門員踢球的時間為0.1s,則足球的平均加速度為___100___________m/s2;足球沿草地作直線運動,速度不斷減小,設加速度大小恆為2m/s2,3s後足球運動到距發球點20 m的後衛隊員處,則此過程中,足球運動的平均速度為______6.7__________m/s,後衛隊員接到球時,足球的速度為____4__m/s
13.某一施工隊執行爆破任務,已知導火索的火焰順著導火索燃燒的速度是0.8 cm/s,為了使點火人在導火索火焰燒到爆炸物以前能夠跑到離點火處120 m遠的安全地方去,導火索需要 0.24 m才行。(假設人跑的速率是4 m/s)
14.計算物體在下列時間段內的加速度:
(1)一輛汽車從車站出發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10s速度達到108 km/h。
(2)以40 m/s的速度運動的汽車,從某時刻起開始剎車,經8 s停下。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 m/s的速度運動的小球,撞牆後以同樣的速率反方向彈回,與牆接觸的時間為0.2 s。
答案:(1)a1=3 m/s2,(2)a2=-5 m/s2,(3)a3=-100 m/s2
15.一個物體做直線運動時的速度圖線如圖 所示,則物體在OA段運動性質是____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m/s2;AB段的運動性質是_____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m/s2;BC 段的運動性質是_____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m/s2。

答案:勻加速直線運動,6.7,勻速直線運動,0,勻減速直線運動,-10;

❼ 求歷史講課PPT的模板,謝謝

教案教學設計模板,適用於教師考試和在職教師參考,可以在原基礎上在進行適當精簡專

本作品是辦屬公資源網的一套中國風歷史知識課堂講解課件通用PPT模板,採用大氣的中國風,附帶詳細的歷史知識講解,可用歷史知識課堂講解,中華文明起源講座,中國歷史學習,歷史課課堂教學等多種場景。

❽ 怎樣寫高中歷史說課搞

高中歷史說課稿模板:《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一、說教材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的第二單元第六課,本課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義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本課的學習是在「西方人文主義思想額起源」一課的基礎上展開的,同時也為下節課「啟蒙運動」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本課在第二單元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深入學習了解西方人文主義內涵及其發展的關鍵,這兩大運動影響深遠,並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當今歐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因此本課內容十分重要。

二、說學情

學情是設計教法的依據之一,經過高一一年的學習,高二學生對於歷史事物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較能力,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自覺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因此,對於他們除了仍要加強以上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礎知識,「文學三傑」和「藝術三傑」的名字及主要作品。

2.理解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背景與性質。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圖片的欣賞分析來提煉觀點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比分析、課堂討論形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歷史人物評價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欣賞比較文藝復興的作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品味;通過對馬丁·路德事跡的講述,體會其敢於創新,不畏強權的精神品格。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中主要人物的作品及其思想,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興起的原因。

【難點】

理解文藝復興的實質,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人文主義內涵。

五、說教學方法

情景式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我採用播放圖片的方式對本課進行導入

展示圖片:中世紀《寶座上的聖母》圖和16世紀義大利拉斐爾作品《草地上的聖母》圖。請學生從人物表情、背景、畫面風格等角度對這兩幅圖畫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不同點,然後我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概括補充,點出其中的變化是「人性的解放」。然後提問: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變化?人性的解放又給當時的社會帶來哪些影響?帶著這些疑問進入教學過程的第二個步驟,新課講授。

【設計意圖】採用圖片對比分析的方式導入新課,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通過對兩幅畫風迥異的聖母圖的對比欣賞,初步感受到了人文主義的魅力,由此順利進入本課的第一目教學。

環節二:新課教學

在新課教學環節,我充分利用本課涉及歷史人物及成就眾多的特點,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增加學生參與度,我採用了大量的圖片輔助教學,並適時播放相關視頻,深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認識,寓教於樂,提高課堂效率。

(一)義大利資本主義的萌芽

我會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1—2分鍾左右的義大利宣傳片,讓學生感受義大利文明古都的魅力及威尼斯、佛羅倫薩城市的繁榮。然後告知學生早在14世紀,義大利就成為了歐洲資本主義的孕育地,引導學生在結合教材P27頁地內容和視頻材料的基礎上回答「義大利為什麼最早產生了資本主義?」這一問題,我會從經濟、政治、地理位置方面進行提示,讓學生概括總結自己的觀點。

資本主義的萌芽必然給社會帶來很多的影響,我會採用講述法向學生介紹當時中世紀的黑暗,從而讓學生發現新興資產階級和宗教神學之間存在的矛盾以及他們為維護自己利益而採取的反抗——文藝復興運動由此開始。

這樣就進入第二目文藝復興的教學了。

(二)文藝復興

1.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背景

在第一目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當時義大利的政治經濟環境有所了解。因此在本目中側重從文化角度分析文藝復興產生的原因。我會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P27頁第2段的內容,並通過展示義大利地圖和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等圖片來提示學生,請同學們以學生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後總結出文藝復興的背景,我會用板書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有助於讓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一個歷史現象,有助於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思想,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 「文藝復興的內容」

對於這一部分的內容,我將採用表格歸納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了解教材後,完成一張表格,指出重點掌握「文學三傑」,對「美術三傑」和其他方面了解即可。

在文藝復興的內容方面,對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由於人文主義精神的抽象性,學生難於理解其中的內涵。因此,我會通過播放—講解法對《神曲》、《十日談》、《歌集》三部作品進行詳細介紹和分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作品中蘊含的批判教會腐敗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質享受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次完成表格,歸納出人文主義的內涵。

【設計意圖】用表格的形式可以使學習內容簡潔化,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掌握學習重點。在此過程中,也能夠培養學生歸納觀點的綜合能力。

在學生全面了解文藝復興的北京和內容後,教師向學生提問:「文藝復興運動倡導者的階級屬性和主張分別是什麼?」通過對此問題的回答,可以讓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最後得出「文藝復興是反映歐洲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從而解決了「文藝復興的實質」這一教學難點。

3.文藝復興的影響

老師請同學們回顧之前學習的知識並結合PPT課件中出示的資料,思考文藝復興的影響。教師適時的從經濟、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給予提示。最後由學生自主回答教師板書補充。

(三)宗教改革

教師利用學思之窗:「談談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對宗教持什麼態度」提問學生來引入第三目宗教改革的教學

【設計意圖】這一問題的回答說明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對宗教抱有和解的態度,體現出妥協性,因此這就為16世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1.宗教改革爆發的原因

通過文藝復興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分析背景的能力。因此我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及教師補充的材料說出宗教改革爆發的原因,指導學生區分出「教會兜售贖罪券」只是導火索,不是根本原因。

《九十五條論綱》包含著馬丁路德的主要觀點,也是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因此我會通過知識擴展讓學生對《九十五條論綱》有所了解,讓學生思考重要條目的意思,總結出馬丁·路德「因信稱義」等主要觀點,我會用提綱式板書馬丁·路德的觀點,清晰明了的展示宗教改革的內容,便於學生記憶。

2.宗教改革的擴展

根據課標的要求,對於宗教改革的擴展,學生了解各國的基本情況即可,不需要做過多的解釋。

3.宗教改革的影響

教師出示一些對於宗教改革評價的材料,讓學生結合材料和教材能容,思考宗教改革的影響。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板書補充即可。

環節三:鞏固提高

因為課文對於新教中加爾文教和英國國教的描述較少,所以我會出示一些關於加爾文教和英國國教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宗教改革的內容。然後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思考討論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區別。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的學習方法,有助於鍛煉學生交流、合作學習能力,激發學生表達自己思想的積極性。

環節四: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用課堂問答的方式帶領學生按照「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兩部分,分別從原因、內容及影響等方面進行回顧。

最後我設置了探究思考題「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對歐洲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這一題目聯系了整節課的知識點,可以對學生所學的知識加以整合鞏固,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簡潔、直觀、清晰、系統,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教案怎麼寫模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