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朝代的名字為什麼分「東南西北」
是現代人加上去用於區分歷史時期的。
以東晉西晉為例,本來司馬氏建立了晉朝,但後來晉遭到北方的少數民族進攻,在原來的地方呆不下去了,於是晉的皇帝就逃到了江南,在那裡重建了首都(具體建在哪裡我忘了^_^,好像是在建康),重組了政府,依據長江天險與少數民族建立的北方政權隔江而治。後人為了區別這兩個晉朝的政權,就叫前面那個為西晉,後面那個為東晉,因為在古代東晉的首都所在的那片地盤也叫江東。不過在當時,皇帝是不會說自己是東晉或西晉政權的,都說自己是「晉」。
南北朝的情況比較復雜,東晉被宋 (這個宋不是楊家將包公所在的那個宋,一般我們叫它南朝危?取代之後直到隋朝統一全國之間的時期我們一般叫它為南北朝。 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的時期。所謂的南朝是在江南原來東晉的疆域上先後建立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總稱,而北朝的情況更加復雜,因為經常有N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並列存在,而不象東晉和宋齊梁陳是先後取代的關系,不象東晉西晉那樣是具體朝代的名稱。之所以叫南北朝是因為在北方基本上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而在江南是漢族的政權,此外南方和北方雖有戰爭但漢族與少數民族隔長江而治的格局基本保持不變。
後來北朝統一於隋,隋文帝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自東晉以來中國的長期分裂局面,但隋朝葬送在了隋煬帝這個史上有名的暴君手裡(其實這也是一個滿有趣的暴君),經過隋末農民起義的短暫動亂之後,我國封建王朝的高峰——唐朝建立了!
有本書叫做《細說兩晉南北朝》,作者我忘了,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象西晉東晉這樣的朝代還有西周東周,西漢東漢,北宋南宋,等等。這些朝代的東南西北都是描述他們首都的地理位置的。
② 為什麼朝代要按方位劃分,什麼東南西北,南宋北宋,東周西周的
這些朝代在當抄時不襲叫什麼東南西北的,這都是後代史學家加的,主要以建都的地點來區別。如西周建都鎬京(今西安附近)相對遷都到洛邑(今洛陽附近)的東周在地理上要西面,故前為西周後為東周。同理,西漢建都長安,後劉秀的東漢建於洛陽,故為東西兩漢。還有北宋先建都汴梁(開封),後偏安臨安(杭州),就是南宋了。不是一定先西後東的。
基本是按照首都或國家所處地域來命名的
西、東周和西、東漢是因為前後兩代分別定都長安和洛陽,一在西一在東而得名。
南北宋是因為北宋都開封在北,南宋都臨安(杭州)在南,同時也因為北宋的統治區包括北方,南宋只有南方。
南唐是一個小國,首都金陵(南京),按照當時五代十國正統朝代的地域觀南唐在南,所以叫南唐,同時南京相對於唐朝首都長安也在南面。
③ 歷史上的朝代為什麼分東西或南北歷史上有
歷史上的朝代為什麼分東西或南北?
歷史上有很多朝代分東西或南北,像東、西回周,東、西漢,東、西晉,南答、北宋等等,這是為什麼?誰能詳細幫我描述一下。
解答:
在古代,是沒有西、東、南、北之分的,都是後世為了加以區分,所以才在它們的國號前面加的東南西北。 如西漢先建立,因為它的都城在後繼著東漢的西面,所以它就叫西漢,後者就叫東漢了。南北宋也是一樣的,不同的是,都城的位置從西東關系變成了南北而已。
還有一種命名方式,樓主沒有提到,就是前後。這里的前後,是在同一時期,先後出現了兩個同一個國號的國家。例如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後秦,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後蜀。後世史學家為了更好分辨,才在他們的國號前面加了前後,並不是原來國號里就有前後的。
④ 朝代劃分東西南北
1、商朝沒有像周漢抄晉宋那樣發生政府滅亡,然後流亡到一個角落的一幫人重新組織政權的行為。只有那樣才會劃分東西南北。周漢晉宋是政府滅亡,不是遷都;商朝只是遷都,政府沒有滅亡。
2、「商」並不是國號。只是部落稱號。所以遷都後後世歷史學家對商朝的稱呼變為「殷」,實際上商朝沒有改過國號。所以也不用區分對待。
⑤ 在中國古代,為什麼一些朝代前面都會加上東西南北
人們在朝代之前會加上具體的方位,其實主要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分別這些朝代。在以前其實根本就沒有加上這些東南西北,而這些前綴其實是那些後世的人們為了能夠區分相同國號的不同朝代私自加上去的。比如說當時劉邦建立的朝代是漢朝,但是歷史上還有西漢和東漢之分。由此可以看出,其實在這些朝代上加上那些方位詞,是為了便於後人更好的區分當時的歷史。如果不對這些朝代進行辨別的話,那麼可能讓後世的人根本就不會對當時的事件有一個更好的聯系。
⑥ 朝代為什麼用東西南北等方位詞命名
其實在當時漢朝和宋朝都是稱漢和宋,所謂的西,東,北,南是後世史學家加上的,為的是區分不同的歷史時期.為什麼會先西漢後東漢,是因為早先劉邦建立漢朝,首都長安,後來劉邦建立的漢朝滅亡了,經過幾年後,劉邦的後裔劉秀重新建立國家,為了表示他的正統身份,他的國家國號也是漢,首都在洛陽但是史學家在研究時為了區分劉邦建立的漢朝和劉秀建立的漢朝就根據兩個王朝首都的方位來加上區別的字,因為長安在洛陽的西面,故劉邦的漢朝就叫西漢,洛陽在長安東面,所以劉秀的漢朝就叫東漢.同樣的道理,宋朝未丟掉北方國土時首都開封在南宋首都杭州的北部,所以史學家就加多個北字,而丟掉北方國土後的宋朝就稱南宋了.同樣的例子還有許多,比如五代十國就有許多國家都有個後字,如後趙,後燕,後蜀,前面的」後」字是史學家為了區分戰國時期的燕,趙等國而加的.否則,只說燕國,很難搞清指的是哪個時期的燕國.這樣的例子還有清朝開國時的國號」後金」,其實清朝統治地位的是女真族,跟北宋時的金國是同族,所以也定國號為金,並不是後金,後人為區分兩個金國就在後來建立的金國前加個後字,變為後金.由此可見,北宋,南宋,東漢,西漢中的東西南北只是後人為區分相同國號的朝代而加上的,當時並不存在.
⑦ 朝代前加東西南北是什麼意思
東西是按復照的意思是同制樣一個朝代,但是首都的位置不一樣。
比如西周首都於鎬京(陝西省西安市西部)
東周的首都在洛邑(大概是河南洛陽)
一個在東一個在西
再比如西漢的首都在長安
東漢在洛陽
還是一個在東一個在西
而南北朝是指中國當時南北對立的兩個政權
北朝包括了北魏、北齊、北周等數個王朝
南朝大致是宋、齊、梁、陳...
⑧ 為什麼歷史上的朝代是先西後東先北後南
先有西周才有東周,先有西漢才有東漢,先有西晉才有東晉,先有北宋才有南宋。
不僅這樣,還有一個規律,就是西周強於東周,西漢強於東漢,西晉強於東晉,北宋強於南宋。而且,這幾組對比中,除了東漢外,東周、東晉、南宋無一例外是被少數民族趕走的。他們是原來政權的王室所建立的朝代,但是由於少數民族的原因,他們無法在原來地方立足,只好南下或者東進。
這不是歷史學家定的,而是中國的地形和歷史文化所決定的。
翻開地圖看一看中國的版圖、我們可以發現,我國西部和北部靠著內陸,東部和南部面臨大海。西部有群山縱橫,北部有蒙古高原。總的來說,中國東部和南部比較適合人類生存,西部和北部自然條件則比較惡劣。
在中國發展的歷程中,東部、南部比較適合人類生存的地區就成為了農耕區,發展出了漢文明的前身,即華夏文明;而西部和北部則發展出了游牧文明。但游牧的本質,卻決定了那些游牧民族不能在固定的地點發展出固定的文明。他們隨著季節遷徙,隨著年月變化。
但是,即使東部和南部的適合農耕的地區,也因為地域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發展方向。比如,實際上一直到漢朝,長江以南都保持了和北方文明的很大不同。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就和北方幾個國家,比如齊國,晉國等,有很大不同。實際上,在黃帝時代,北方其實一直在和南方進行戰爭,比如傳說中的黃帝和蚩尤的戰爭。
相對來講,一直到宋朝,南方的開發水平一直不如北方。南北朝時期南方的文明一度超過北方,但那是以北方被少數民族佔領,發生了倒退為前提的。到了隋唐時期,北方又重新超過南方。這有一方面原因,就是一直在宋朝以前,北方農耕區一直是中國的中心,北方的農作物,比如小麥,一直在中國的糧食中占統治地位。直到宋朝,水稻種植的普及,水稻在中國的地位大大攀升,甚至超過小麥,所以南方才更加繁華。
但是,即使南方繁華程度超過了北方,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由於歷史的慣性,相對於南方,北方還是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的政治上的中心。而且,由於地理的原因,實際上還形成了「北尊南卑」的觀念,比如統治者坐北朝南,「南面而王」。不管怎麼說,人們口中的「中原」就是在北方。
因此,相對於南方,歷代統治者更喜歡在北方定都,因為在北方更顯得「正統」,實際上歷史也證明,在北方建都也更有利於統治。不到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一般是不去南方定都的。而到南方定都的王朝,往往又很短命。東晉也罷,南朝幾個朝代也罷,南宋也罷,它們都是被驅逐到南方的,而且無法把北方奪回來。政權也都很虛弱,而且短命。這,也就是「先北後南」的原因所在吧。
說完了「先北後南」,再說「先西後東」。
說起來,「先西後東」和「先北後南」聯系很大。造成中國歷史上這兩種現象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游牧民族的影響力。
歷史上第一個分出「東西」的朝代,是周朝。而周朝分出「東西」的直接原因,就是犬戎滅掉了西周,並破壞了西周都城,使得它即使在犬戎退出中原以後,它依然不適合作為都城。而另一方面,西部靠近游牧民族聚居地,國力大大衰弱的周王室不可能再把都城向西部遷,只能在東方挑選適合的城市。「西周」、「東周」都是歷史學家按照都城的位置為他們起的國號,目的是區分兩者。實際上,當時它們的國號是完全相同的。兩漢、兩晉、兩宋都是如此。
東周以後,第一個統一的王朝是秦朝,但秦朝很特別,它起源於黃土高原西北部,實際上是游牧民族的一部分,因為對東周有功,有了封地。而在中原的各個諸侯國的眼中,秦國實際上是被看不起的。但是,就是它,在數百年的爭霸戰中,一方面和西北游牧民族不斷交戰,一方面和東方諸國糾紛不斷,逐漸成為最強的國家,最後竟然統一了自東周以來的亂世。也因為秦國的強大,在數百年間,秦國所在的關中地區反倒成了當時中國遭受戰亂最少的地區。也因為秦朝,關中地區成為中國後來上千年的政治中心。
而西漢正繼承了這一點,當初楚懷王和諸將約定,先入關中者得天下,結果得到關中的劉邦真的得了天下。於是,關中地區繼續成為漢朝的立國之本。同時,這時關中地區農業比較發達,朝廷補給充足。秦朝雖然短命,但是西漢綿延二百多年,使關中地區作為中國政治中心的觀念深入人心。
王莽纂政導致西漢滅亡,經歷幾十年戰亂之後,東漢建立。由於關中地區被破壞得很嚴重,劉秀只好建都洛陽。但是,和周朝不同的是,都城被迫向東遷移的原因,沒有少數民族的因素,因為漢朝的最大敵人,匈奴已經被西漢強大的騎兵打敗,元氣大傷,遠不能與漢朝為敵。東漢定都洛陽,主要考慮的是經濟方面的原因。因為關中以西,確實基本上屬於蠻荒之地。
由於關中地區作為正統的觀念深入人心,後來晉朝統一以後,依然選擇在長安定都。
後來西晉被少數民族消滅,晉王室南渡,結果就在江南建立了偏安的朝廷,史稱東晉。不管怎麼說,東晉的首都建康確實在長安東面。後來的宋齊梁陳均建都於此,但它們也都和東晉一樣,雖然曾經嘗試過,但始終沒有恢復中原。
不過,東晉成為最後一個冠以「東」的朝代。此後,中國再也沒有出現以「東西」來分的朝代。後世的兩宋和兩晉的情況十分相似,僅僅由於北宋的都城已經靠東,所以沒有以「東西」來分,而以「南北」來分。實際上,客觀地說,兩晉應該稱為「北晉」、「南晉」更合適,因為它們都城的南北方向差別已經很大。
到了北周的時候,它的國力強過了它的鄰國——北齊,於是北齊被消滅。不久以後,隋文帝得到了帝位。統一北方之後,揮師南下,消滅了南陳。而隋文帝也是從黃土高原上的關中地區出發的,於是關中地區再次成為統一的王朝的心臟。
唐朝建都長安,使得關中地區又做了幾百年中國的心臟。但唐朝滅亡,北宋建立以後,長安再也沒有成為統一王朝的首都。南宋之後,北京就開始作為中國的心臟登上了歷史舞台。
⑨ 中國歷史中的南北朝和東西晉等是如何劃分的為什麼以南北東西來分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南朝(420年—589年)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士族、齊民編戶、依附戶及奴婢,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亞、西亞,南到東南亞與南亞。
此時也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進一步加速少數民族封建化(漢化)的步伐。
西晉承襲中原曹魏領土,統一後又佔有孫吳疆域。東晉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北界主要在秦嶺淮河一線。
晉朝(266年-420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9)為什麼歷史上的朝代以東西南北區分擴展閱讀:
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出身於北周八柱國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晉書》,奉南北朝共為正統。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奉南朝為正統。
南朝作為漢族政權和東晉的延續,其各朝皇族主要是士族或次級士族,因為在東晉末期之後,軍職大多由士族或次級士族等擔任。
由於執政者的努力,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國力富盛。皇帝受獲聲譽深重的主流士族擁護,然而士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並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門擔任軍職或次要官職以平衡政治勢力。由於皇室內部也因為爭奪皇位的斗爭,時常發生宗室血腥事件。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兩晉的文化走向多元發展,是一個文化開創、沖突又融合的時代,由於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學、文學、藝術、史學及科技紛紛出現革新,有些成為獨立的學問。
當代思想有由本土發展的玄學、道教及由印度東傳的佛教,士大夫紛紛盛行清談。由於邊疆民族帶來草原文化,東晉則擁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雙方逐漸展開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