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篇關於歷史人物的演講稿!最好長點的 謝謝
歷史人物與武俠人物(金庸演講稿)
作 者: 盧美杏 記錄·整理
◎開場白
一九九四年、我曾經來台北參加一個和楊照先生、詹宏志先生一起的談話會(由「人間」、遠流出版合辦),談話內容相當豐富,是我到過幾個城市中印象最深刻的。聽眾程度極高,而且問題十分深入,很有深度,和台北的朋友見面實在開心。
今天在這里看到這個場面,好像各路英雄好漢來此參加武林大會一樣。其實我本人不大喜歡開演講會,過去我辦《明報》時,若有意見就寫社評,不過這有個缺點,就是一個人自說自話,沒有趕的,講得自以為對了,其實對不對也不知道。所以我不愛演講,但愛對話。
《中國時報》浮世繪版開辦「金庸茶館」,早期本來想叫「金學研究」,但「金學研究」這四個字很不敢當,第一,我的小說不能當成學問,所以金學不成立,但叫「金庸茶館」,讀者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坐下來聊聊天,批評、罵、稱贊都好,今天「金庸茶館」開張,大家坐在這里,對我或我的小說有任何不滿意的,都歡迎提出意見。
我的小說一向寫人物,而歷史又是我一向比較有興趣的,所以將講題定為「歷史人物與武俠人物」,大家來聽演講,想必是對我小說中的人物感興趣。
以前有很多人問過我,我最喜歡哪些歷史人物?如果讓我選,我最想當哪個歷史人物?如果讓我選,我最想當哪個歷史人物?其實中國歷史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一生下來就是皇帝,也沒皇位爭奪問題,也沒做過什麼殺人放火的大事,一生舒舒服服當個太平皇帝,還為中國建立很大的版圖,榮華富貴至死,也沒什麼家庭悲劇,這個人生是很圓滿的。
西方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大家都知道史詩「伊里亞德」的故事:希臘人去打特洛伊城,就為了一個美人海倫,海倫現在成了西方社會中美人的代名詞。在希臘神話中,有三個女神,一個是希臘大神的妻子朱諾、一個是雅典城的守護神雅典娜、一個是愛神維納斯,她們三個一向自認最美,便請特洛伊城的王子評定誰最美麗?這個評定、選舉是經過賄賂的,當然是不公道,說來這種選舉文化不但最差、也最落後。朱諾賄賂王子,要給他全世界最多的金子、財富;雅典娜要給他全世界最大的智慧,成為最聰明的人;維納斯則說,可以給他全世界最美的女人做為愛人。王子心想,他已經是個國王,財富不少,而當個聰明人能幹什麼?所以決定把金蘋果給了維納斯,希望得到全世界最美的女人——他得到了海倫。
如果把這個問題回到自己,你我會做怎樣的選擇?我想選最有財富或最聰明的人都不少,但選最美的人可能希望得到最愛的女人,你愛的女人不一定要最美麗,最美麗的也未必是最好的愛人。西方人的想法和中國人相當不同,如果你問我究竟想當那種人,我總希望自己是有很大的聰明智慧,可以解決人生的很多問題。
世界上的哲學家歸納人生,最後總會發現人生其實很痛苦,有很多問題不能解決。釋迦牟尼講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佛家還提到「怨憎會」,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老是如影隨形跟在旁邊,分也分不了,這是一種痛苦;還有「愛別離」,和自己親密的人分離也是痛苦;還有「求不得」,想得到的東西,最後總是得不到,想研究某種學問,老是弄不懂,想考那個大學考不進去;做生意想賺一筆錢賺不到;想發展很好卻不成功,總之世界有很多事情求不得,因為求不得而有痛苦。
我們知道,佛家解決的方法是得智慧,得智慧後,這些痛苦的事情就能解決,因為看破了人生之痛苦無可避免。智慧與聰明不同,聰明可以解決小問題,智慧卻能解決大問題,如果實在求不得,就不要求他,不求就沒有痛苦。中國人講「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人如果不執著追求一件東西,人品自然會高尚,想爭取,自然要委屈自己,到了什麼都不追求的境界,人品也就清高、逍遙自在。要達到這種境界,當然要有很大的智慧。過去也有人問我想當中國歷史上的那兩個人?我說我想當范蠡和張良這兩個聰明人,他們建立了很大的功業,但後來成功後功成身退,也不貪、也沒做什麼大官,帶著漂亮老婆逍遙自在,這種人很難得。
張良了不起,但有朋友認為范蠡更了不起,因為他帶最漂亮的女人走了,不當官後,變成陶朱公做生意,發大財,聽起來是很理想的人生。但這種想法其實是很自私的,一切的慾望都滿足了,對別人卻沒什麼幫助。范蠡除了幫越國把吳國滅掉這個大貢獻外,便無其他,張良總還幫劉建立起漢朝——也許這兩個有智慧的人基本上都很有成就,但貢獻有別。談到武俠,我認為武俠小說應該正名,改為俠義小說。雖然有武功有打鬥,其實我自己真正喜歡的武俠小說,最重要的不在武功,而在俠氣——人物中的俠義之氣,有俠有義。
台灣流行崇拜關公,關公的武藝高強沒有話說,但他真正受人崇拜,還在於他講義氣,所以民間社會稱他關公,他的地位和帝王爺同高。義氣在中國社會中是相當重要的品德,外國人和親朋好友講LOVE,中國人講情之外,還講義,所以要有情有義,單單有情是不行的。做生意談不成,沒關系,彼此之間的「義」還是在的,所謂「買賣不成仁義在」。武俠小說不管任何情況,這個「義」是始終維持的,歷史人物或武俠人物,「義」都是很重要的批評標准。外國人問我,「俠」的定義是什麼?因為外國人總認為,所謂「俠」只要效忠於某一教會、某一組織,這樣道德便很完美,但中國人的「俠」,包括毫無目的的幫助人家,可能還會犧牲自己。
我寫的武俠小說中,有的自認武功第一,但一心要找人比武、把人打死,這種人無所謂俠不俠的,也不過是想先得到名譽與地位。與人比武爭天下第一不見得是壞事,但也不見得是好事。有人為了朋友,找人報仇,滿足自己一種報仇的心理不壞,但卻也不算好事。在我看來,真正俠義的行為,是自己沒什麼好處可得,也可能會犧牲自己的生命,要為國為民,這也就是「俠之大者」的風范。
這個可以修改一下的
2、淺談《水滸傳》中小人物的塑造及其價值
中國的古典小說,可謂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引起後人不絕的評贊。但是,人們的注意力似乎總願集中到小說的主角身上,對於其中的配角,小人物,大都不夠重視。因為,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小人物常常是沒有自己的獨立價值和地位的。可事實上,一部好小說,其中的配角並非可有可無的附屬品,因為盡管他們是配角,是小人物,可也是活生生的人,是社會的構成部分。就社會而言,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價值,「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李贄語)作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在小人物的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藝術成就。
《水滸傳》的藝術成就,最突出地表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這不僅僅表現於對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也表現於對書中的配角,小人物的傳神描寫與刻畫。《水滸傳》中的眾多小人物,組成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廊。本文擬結合作品對鄆哥、王婆、何九叔三個小人物形象的塑造,談談《水滸傳》中配角的塑造及其在書中的價值。
一、配角的塑造與情節的發展
我們知道,情節是著眼於、服務於人物性格的發展邏輯的,若沒有人物獨特的性格發展,也不可能有生動的情節。因為情節的本質就是人物的性格,情節不過是性格的運動而已。因此,情節與人物的性格應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水滸傳》中的小人物,作者把他們創造出來,並不只是著眼於人物本身的性格和命運,其主要作用之一,是為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鄆哥,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鄆哥是在小說第24回出現的。這是一個市井小人物。他的出現,為的是引出武大得知潘金蓮與西門慶的姦情,武大被西門慶打,造成潘金蓮葯死武大的時機等等情節。這一人物雖小,卻非常關鍵。雖然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鄆哥只是簡單的幾個鏡頭,卻活脫成一個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並由此讓我們看到他在書中的地位和價值。
鄆哥可以說是武氏家庭事件的引爆者。他機智、聰明還極有孝心。這是一個未脫孩子氣的少年。他的最先出場,是由於與西門慶有聯系,正因為如此,他聽說了西門慶與潘金蓮的姦情。在別人的戲弄下,他帶著孩子般的得意和鬧著玩的心情到了王婆家。他清楚地知道王婆是知內情的,可他並不直接點明。有這樣一般對話———王婆:「鄆哥,你來這里做甚麼?」鄆哥道:「要尋大官人賺三五十錢養活老爹。」婆子道:「甚麼大官人?」鄆哥道:「乾娘情知是那個,便只是他那個。」沒有描寫,沒有說明,只簡單的幾句性格化的對話,便顯示出了鄆哥的靈巧。當鄆哥被王婆打罵之後,書中寫道:這小猴子打那虔婆不過,一頭罵,一頭哭,一頭走,一頭街上拾梨兒。這幾個「一頭」,就把一個十五六歲少年的單純、氣惱、無奈和孩子氣,用他那富有特徵的動作,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鄆哥很自然地產生了對王婆的憤恨和報復心理,所以說出了「老咬蟲!我教你不要慌!我不去說與他,不做出來不信!」這樣的話。鄆哥的一舉一動,都顯示了他在社會矛盾中所處的地位,顯示了他的獨特性格以及在特定場合下的心理狀態。若換了別人,或許就不會有與王婆的對打,若沒有與王婆的對打,也許就不會那麼自然,那麼快,那麼合情理地使武大知道真情;如果換一個人,也許會想出更高明點的捉姦方法,若真是這樣,那往後的故事情節很可能就要更改一下了。而正是這個鄆哥,這個在特定環境中形成自己個性的鄆哥,才使武大被打來得這樣自然,這樣順理成章,才引出了「王婆計啜西門慶,淫婦葯鴆武大郎」以及鄆哥大鬧授官廳,武松計殺西門慶等往後的一系列情節,從而很自然地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我們不難看出,就鄆哥而言,塑造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動情節的發展,以便給刻畫故事中的主人提供條件。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鄆哥這個人物也不是隨便寫出來的,作者對他也是精雕細刻的。他個性鮮明,雖只是白描式的描寫,但他那性格化的語言,個性化的動作,卻使這一形象塑造得生動、傳神,並使得故事情節發展得自然、真實,曲折跌宕,引人入勝,從而給主要人物登場創造了極好的條件。因此,鄆哥決不是可有可無的人物,他的成功塑造,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他在書中所起到的作用,決定了他在《水滸傳》中的價值。
二、配角的塑造與主要人物的關系
小說中塑造典型人物是很重要的,典型人物塑造得是否成功,往往關繫到整個小說的成敗。應該這樣說,《水滸傳》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出色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但是,「人要有現實客觀存在,就必須有一個周圍的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沒有一座廟宇來安頓一樣。」(黑格爾語)若沒有這樣一個自然的、社會的「周圍的世界」,小說中的典型本身就會變得很抽象,從而失去他的現實性和真實性。而這個「社會的周圍世界」,就體現在典型人物以外的一些次要人物身上,這些次要人物塑造得好壞,即這個「社會的周圍世界」是否精彩,往往影響著典型人物的塑造。
《水滸傳》中,王婆和何九叔都是出現在作者精心創造的武松的性格傳記里的。(前面提到的鄆哥亦不例外)他們對故事情節的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於他們的存在,更襯託了作為典型人物之一武松的性格特點,使得武松本來極富特徵的個性更鮮明。
王婆是一個善於投機鑽營、損人利己的江湖市儈,也是一個串百家門的三姑六婆。她善於揣測人們的心理,能說會道。她能「教唆得織女害相思,調弄得嫦娥尋配偶」,她的性格特點,在她看出西門慶的心事以及為西門慶策劃引誘潘金蓮的兩段描寫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看出西門慶的心事,是王婆憑著自己的經驗。王婆的目的是想從西門慶那裡獲點利。於是她採取欲擒故縱的辦法慢慢引西門慶上鉤,然後從他身上撈一把,「著些甜糖,抹在這廝鼻子上,只叫他舐不著,那廝會討縣里人便宜,且教他來老娘手裡納些敗缺」。王婆的目的達到了,當然西門慶的目的也達到了。王婆那種種布置和推測,大概也只有王婆能想得出。她不露破綻地讓人慢慢走進她布置的圈套中。為了自己得到,她不惜唆使西門慶、潘金蓮毒害武大。這足以見出王婆狡詐、刁鑽、惡毒的品性,這個畸形人物的市儈陰毒性格特點,被作者刻畫得逼真傳神。她的結局,也水到渠成,令人拍手稱快。
如果說王婆是生活在社會下層的一個畸形人物,那麼何九叔則是屬於生活下層中的另一種人了。他精細、圓滑,談不上太壞,也說不上好。他是團頭,管理地方上的殮屍抬埋一類的事,因此他得以廣泛接觸社會各個層次。為了生存,不得不給自己著上各種各樣的保護色。收殮武大屍首,他的精細使他一開始就覺得蹺蹊。平白無故,西門慶突然設酒招待,又給他銀兩。當何九叔看到潘金蓮時,心裡就更有數了,「原來武大卻討著這個老婆,西門慶這十兩銀子有些來歷」,這時,書中並沒有對何九叔的性格作怎樣細致的描寫和說明,只是寫出了何九叔見到武大屍首時在行動上的快速反應:何九叔大叫一聲,望後便倒,口裡噴出血來。但見:指甲青,唇口紫,麵皮黃,眼無光。這種帶有性格特徵的「快速反應」,生動地寫出了何九叔的久經世故,筆墨不多,卻活脫了一個明哲保身的小市民形象。因為應了西門慶,武大有個兄弟,便是景陽岡上打虎的武都頭,「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男子」,若逆了西門慶,「卻不是去撩蜂剔蠍」?誰也不想得罪,誰也不能得罪,又不得逃脫,於是他只有這樣乾脆、迅速地處理眼前的尷尬,並不露一絲破綻,使人們不能不佩服他的圓滑、精細和應變能力,這與前文提到的單純幼稚的鄆哥是多麼鮮明的對比!這種中庸的態度,等到面對著手握尖刀的武松,則表現得更加突出。
王婆和何九叔,盡管都是下層社會中世故圓滑的代表,但卻一個圓滑得很毒、鑽營、損人利己,一個圓滑得中庸,不願招惹是非。兩個同類性格卻又存在鮮明差異的小配角,在充分表現社會生活復雜性的同時,更襯託了武松耿直、勇猛、疾惡如仇的粗獷性格,反襯出武松敢做敢為的豪爽。
這就如同「烘雲托月」的道理。畫雲是為了畫月,雲畫不好,月也就畫不好。當人們被月亮的美所吸引時,可能不再注意到雲彩的美,但這正體現了雲彩美的價值。同樣的,為了「畫」好武松這一形象,作者下功夫畫好了作為烘托武松形象的王婆、何九叔,甚至鄆哥。雖然著墨不多,卻栩栩如生,逼真傳神,使得人們看過《水滸傳》後,被武松的性格特徵所吸引,贊嘆這位力大無比,且極有正義感,敢做敢為的打虎英雄。其實,這不僅僅是因為武松這一典型形象本身塑造得好,當我們回過頭來仔細看看時,卻發現了作為小人物,作為配角的王婆、何九叔、鄆哥等人所起的作用。正是這些小人物的成功塑造,才使得小說的主人們有了生活的空間,才使人們感受到了典型人物的真實,社會的完整和人物性格的鮮明。
總之,一部小說中的配角,決不是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附屬品,他們展現出社會生活的復雜面,展現了生活在社會各階層復雜人物的多樣化性格,也為典型人物的存在營造了精彩的、現實的、社會的「周圍世界」,亦即典型人物賴以生存的真實的空間。
希望對你有幫助
『貳』 歷史人物演講,講哪個比較吸引人
估計你是面對高中以上的學生,所以你得先要分析學生的心理
歌劇魅影和貓王,普萊專斯列雖然經典,但是早已經屬老掉牙了,現在的學生未必聽說。所以我建議首先排除安德魯韋伯
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說,很不錯,但是也不像暮色之城,哈利波特那麼有名,但是你可以從他的著名電影的片段節選來入手,吸引學生的眼球。
夜願,nightwish ,也許受學生的歡迎,哥特金屬,電聲,等等。你也很有講頭,可以從搖滾的歷史,還有樂隊的發展,甚至歌手的花邊新聞等等入手。
以上是個人參考意見,您酌情考慮
才看到你的問題補充,其實,歌劇院幽靈,本身跟音樂渾身不搭界的,我想我的幾個建議足夠你參考的了。別人不好幫你做主,你自己決定
『叄』 如果你們要去演講歷史人物、文學之類的東西,你們會選擇講哪個人物或者哪種文學
講人物:辛棄疾——人中之傑,詞中之龍!文天祥——《正氣歌》盪氣回腸!……
講文學:楚辭與宋詞,愛國題材多不勝數,思想好,境界高……
『肆』 有哪些歷史人物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老師讓我們課前演講,最好是很少人知道的那種。
於謙土木之變抗敵守衛北京城,班超棄筆從戎,伊尹銅宮囚太甲為社稷,霍光廢昌邑,晚明東林黨(楊漣、左光斗)不顧生死彈劾奸宦魏忠賢遭陷害
『伍』 以你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寫一篇演講稿(最好是呂布) 急用
《望月懷遠》
作者: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註解】:
1、滅燭兩句:刻劃相思時心神恍惚,不覺從室內走到室外。愛月滅燭,露涼披衣,
『陸』 演講時講什麼歷史故事好
三國,春秋戰國時期太長了,名人也太多演講不好說
『柒』 6分鍾的演講取什麼材料好些歷史故事人物故事
太平廣記、唐傳奇、宋傳奇、酉陽雜俎這些書里全是志怪小說
下面是一篇唐傳奇:
古鏡記
王度
隋汾陰侯生,天下奇士也。王度常以師禮事之。臨終,贈度以古鏡,曰:「持此則百邪遠人。」度受而寶之。鏡橫徑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繞鼻列四方,龜龍鳳虎,依方陳布。四方外又設八卦,卦外置十二辰位,而具畜焉。辰畜之外,又置二十四字,周繞輪廓,文體似隸,點畫無缺,而非字書所有也。
侯生雲:「二十四氣之象形。」承日照之,則背上文畫,墨入影內,纖毫無失。舉而扣之,清音徐引,竟日方絕。嗟乎,此則非凡鏡之所同也。宜其見賞高賢,自稱靈物。侯生常雲:「昔者吾聞黃帝鑄十五鏡其第一橫徑一尺五寸,法滿月之數也。以其相差各校一寸,此第八鏡也。」雖歲杞悠遠,圖書寂寞,而高人所述,不可誣矣。昔楊氏納環,累代延慶,張公喪劍,其身亦終。今度遭世擾攘,居常郁怏,王室如毀,生涯何地?寶鏡復去,哀哉!今具其異跡,列之於後。數千載之下,倘有得者,知其所由耳。」大業七年五月,度自御史罷歸河東,適遇侯生卒,而得此鏡。至其年六月,度歸長安。至長樂坡,宿於主人程雄家。
雄新受寄一婢,頗甚端麗,名曰鸚鵡。
度既稅駕,將整冠履,引鏡自照。鸚鵡遙見,即便叩頭流血,雲:「不敢住。」
度因召主人問其故,雄雲:「兩月前,有一客攜此婢從東來。時婢病甚,客便寄留,雲,『還日當取。』比不復來,不知其婢由也。」度疑精魅,引鏡逼之。
便雲:「乞命,即變形。」度即掩鏡,曰:「汝先自敘,然後變形,當舍汝命。」婢再拜自陳雲:「某是華山府君廟前長松下千歲老狸,大形變惑,罪合至死。遂為府君搏逐,逃於河渭之間,為下邦陳思恭義女,思恭妻鄭氏蒙養甚厚。嫁鸚鵡與同鄉入柴華。鸚鵡與華意不相愜,逃而東,出韓城縣,為行人李無傲所執。無傲,粗暴丈夫也,遂劫鸚鵡遊行數歲。昨隨至此,忽爾見留。不意遭逢天鏡,隱形無路。」度又謂曰:「汝本老狐,變形為人,豈不害人也?」婢曰:「變形事人,非有害也。但逃匿幻惑,神道所惡,自當至死耳。」度又謂曰:「欲舍汝,可乎?」鸚鵡曰:「辱公厚賜,豈敢忘德。然天鏡一照,不可逃形。但久為人形,羞復故體。願緘於匣,許盡醉而終。」度又謂曰:「緘鏡於匣,汝不逃乎?」鸚鵡笑曰:「公適有美言,尚許相舍。緘鏡而走,豈不終恩?但天鏡一臨,竄跡無路。惟希數刻之命,以盡一生之歡耳。」度登時為匣鏡,又為致酒,悉召雄家鄰里,與宴謔。婢頃大醉,奮衣起舞而歌曰:「寶鏡寶鏡,哀哉予命!自我離形,而今幾姓?生雖可樂,死必不傷。何為眷戀,守此一方!」歌訖,再拜,化為老狸而死。一座驚嘆。
大業八年四月一日,太陽虧。度時在台直,晝卧廳閣,覺日漸昏。諸吏告度以日蝕甚。整衣時,引鏡出,自覺鏡亦昏昧,無復光色。度以寶鏡之作,合於陰陽光景之妙。不然,豈合以太陽曜而寶鏡以無光乎?嘆怪未已。俄而光彩出,日亦漸明。比及日復,鏡亦精朗如故。自此之後,每日用薄蝕,鏡亦昏昧。其年八月十五日,友人薛俠者獲一銅劍,長四尺,劍連於靶,靶盤龍鳳之狀。左文如火焰,右文如水波。光彩的爍,非常物也。俠持過度,曰:「此劍俠常試之,每月十五日,天地清朗,置之暗室,自然有光,傍照數丈。俠持之有日月矣。明公好奇愛古,如飢如渴,願與君今夕一試。」度喜甚。
其夜,果遇天地清霽。密閉一室,無復脫隙,與俠同宿。度亦出寶鏡,置於座側,俄而鏡上吐光,明照一室,相視如晝。劍橫其側,無復光彩。俠大驚,曰:「請內!」鏡於匣。
度從其言,然後劍乃吐光,不過一二尺耳。俠撫劍,嘆曰:「天下神物,已有相伏之理也。」是後每至月望,則出鏡於暗室,光嘗照數丈。若月影入室,則無光也。豈太陽太陰之耀,不可敵也乎?其年冬,兼著作郎,奉詔撰國史,欲為蘇綽立傳。度家有奴曰豹生,年七十矣。本蘇氏部曲,頻涉史傳,略解屬文。
見度傳草,因悲不自勝,度問其故。謂度曰:「豹生常受蘇公厚遇,今見蘇公言驗,是以悲耳。郎君所有寶鏡,是蘇公友人河南苗季子所遺蘇公者。蘇公愛之甚。蘇公臨亡之歲,戚戚不樂。常召苗生謂曰:「自度死日不久,不知此鏡當入誰手,今欲以蓍筮一卦,先生幸觀之也。」便顧豹生取蓍,蘇生自揲布卦。
卦訖,蘇公曰:「我死十餘年,我家當失此鏡,不知所在。然天地神物,動靜有徵。今河汾之間往往有寶氣,與卦兆相合,鏡其往彼乎?」季子曰:「亦為人所得乎?」蘇公又詳其卦,雲:「先入侯家,復歸王氏。過此以往,莫知所之也。」豹生言訖涕位。度問蘇氏,果雲舊有此鏡。蘇公亮後亦失所在,如豹生之言。故度為蘇公傳,亦具其事於未篇,論蘇公蓍筮絕倫,默而獨用,謂此也。大業九年正月朔旦,有一胡僧行乞而至度家。弟出見之。覺其神采不俗,更邀入室,而為具食,坐語良久,胡僧謂曰:「檀越家似有絕世寶鏡也,可得見耶?」曰:「法師何以得知之?」僧曰:「貧道受明錄秘術,頗識寶氣。檀越宅上每日常有碧光連日,絳氣屬月,此寶鏡氣也。貧道見之兩年矣。今擇良日,故欲一觀。」出之,僧跪捧欣躍。又謂曰:「此鏡有數種靈相,皆當未見。但以金膏塗之,珠粉拭之,舉以照日,必影徹牆壁。」僧又嘆息曰:「更作法試,應照見腑臟,所恨卒無葯耳。但以金煙薰之,玉水洗之,復以金膏珠粉如法拭之,藏之泥中,亦不晦矣。」遂留金煙玉水等法。行之,無不獲驗。而胡僧遂不復見。其年秋,度出兼芮城令。今廳前有一棗樹,圍可數丈,不知幾百年矣,前後令至,皆祠謁此樹,否則殃禍立及也。度以為妖由人興,淫祀宜絕。縣吏皆叩頭請度。
度不得已,為之以祀。然陰念此樹當有精魅所託,人不能除,養成其勢。乃密懸此鏡於樹之間。其夜二鼓許,聞其廳前磊落有聲若雷霆者。遂起視之。則風雨晦瞑,纏繞此樹,電光晃耀,忽上忽下。至明,有一大蛇,紫鱗赤尾,綠頭白角,額上有王字,身被數創,死於樹。度便下收鏡,命吏出蛇,焚於縣門外。仍掘樹,樹心有一穴,於地漸大,有巨蛇蟋泊之跡。既而墳之,妖怪遂絕。其年冬,度以御史帶芮城令,持節河北道,開倉糧賑給陝東。時天下大亂,百姓疾病,蒲陝之間病疫尤甚。有河北人張龍駒,為度下小吏,其家良賤數十口一時遇疾。度憫之,齎此人其家,使龍駒持鏡夜照。諸病者見鏡,皆驚起,雲:「見龍駒持一月來相照,光陰所及,如水著體。冷徹腑臟。」即時熱定,至晚並愈。以為無害於鏡,而所濟於眾。令密持此鏡,遍巡百姓。
其夜,鏡於匣中冷然自鳴,聲甚徹遠,良久乃止。度心獨怪。明早,龍駒來謂度曰:「龍駒昨忽夢一人。龍頭蛇身,朱冠紫服:謂龍駒,我即鏡精也,名曰紫珍。常有德於君家,故來相托。為我謝王公,百姓有罪,天與之疾,奈何使我反天救物?且病至後月,當見愈,無為我苦。」度感其靈怪,因此志之。至後月,病果漸愈,如其言也。大業十年,度弟動自六合丞棄官歸,又將遍游山水,以為長往之策。度止之曰:「今天下向亂,盜賊充斥,欲安之乎?且吾與汝同氣,未嘗遠別。此行也,似將高蹈!」。昔尚子平游五嶽,不知所之。汝若追踵前賢,吾所不堪也。」便涕位對曰:「意已決矣,必不可留。兄今之達人,當無所不體。孔子曰:「匹夫不奪其志矣。『人生百年,忽同過隙。得情則樂,失志則悲。安遂其欲,聖人之義也。」度不得已,與之決別,勛曰:「此別也,亦有所求。兄所寶鏡,非塵俗物也。勛將抗志雲路,棲蹤煙霞,欲兄以此為贈。」度曰:「吾何惜於汝也。」即以與之。得鏡,遂行,不言所適。至大業十三年夏六月,始歸長安。以鏡歸,謂度曰:「此鏡真寶物也。辭兄之後,先游嵩!」,降石樑,坐玉壇。屬日暮,遇一嵌岩。有一石堂,可容三五人,棲息止焉。月夜二更後,有兩人,一貌胡,須眉皓而瘦,稱山公。一面闊,白須、眉長,黑而矮,稱毛生,謂曰:「何人斯居也?『曰:「尋幽探穴訪奇者。』二人坐與談久,往往有異義出於言外。疑其精怪,引手潛後開匣取鏡。鏡光出,而二人失聲俯伏。矮者化為龜,胡者化為猿。懸鏡至曉,二身俱殞。龜身帶綠毛,猿身帶白毛。即入箕山,渡穎水,歷太和,視玉井。並傍有池,水湛然綠色。問樵夫,曰:「此靈漱耳。村間每八節—祭之,以祈福佑。若一祭有缺,即池水出黑雲,大雹浸堤壞阜。『引鏡照之,池水沸涌,有雷如震,忽爾池水騰出池中,不遺涓滴。可行二百餘步,水落於地。有一魚,可長丈余,粗細大於臂。首紅額白,身作青黃間色。無鱗有涎,蛇形龍角,嘴尖,狀如鱘魚,動而有光。在於泥水,因而不能遠去。謂蚊也,失水而無能為耳。刃而為炙,甚膏,有味,以充數朝口腹。遂出於宋汴—,汴主人張琦家有女子患,入夜,哀痛之聲實不堪忍。問其故,病來已經年歲。白日即安,夜常如此。
停一宿,及聞女子聲,遂開鏡照之。痛者曰:「戴冠郎被殺。,其病者床下,有大雄雞,死矣。乃是主人家七八歲老雞也。游江南,將渡廣陵揚子江,忽暗雲覆水,黑風波涌。舟子失容,慮有覆沒。攜鏡上舟,照江中數步,明朗徹底。風雲四斂,波濤遂息。須臾之間,達濟天塹。臍攝山—麹芳嶺。或攀絕頂,或入深洞。逢其群鳥,環人而噪。數熊當路而蹲。以鏡揮之,熊鳥奔駭。是時利涉浙江,遇潮出海,濤聲振吼,數百里而聞。舟人曰:「濤既近,未可渡南。若不回舟,吾輩必葬魚腹。『出鏡照,江波下進,屹如雲立。四面江水,豁開五十餘步。水漸清淺,黿鼉散走,舉帆翩翩,直入南浦。然後起視,濤波洪涌,高數十丈,而至所渡之所也。遂登大台,周覽洞壑。夜行佩之山谷,去身百步,四面光徹,纖微皆見,林間宿鳥,驚而亂飛。還履會稽,逢異人張始鸞,授周髀九章及明堂六甲—之事。與陳永同歸。更游豫章!」,見道士許藏秘,雲是旌陽七代孫,有咒登刀履火之木。
說妖怪之次,更言豐城縣倉督李敬慎家,在三女遭魁病,人莫能識。藏秘療之無效。故人曰趙丹,有才器,任豐城縣尉。因過之。丹命祗承人指停處。請曰:「欲得倉督李敬慎家居止。『丹遽命敬慎為主,禮因問其故,敬曰:「三女同居堂內閣子,每至日晚,即靚妝服袨甲。黃昏後,即歸所居閣子,滅燈燭。聽之,竊與人言笑聲。及其曉眠,非喚不覺。日日漸瘦,不能下食。制之下令妝梳,即欲自縊投井,無奈之何。』謂敬曰,『引示閣子之處。』其閣東有窗。恐其門閉,固而難啟,遂晝日先刻斷窗欞四條,卻以物支柱之如舊。至日暮,敬報曰:「妝梳人閣矣。『至一更,聽之,言笑自然。拔窗欞子持鏡人閣照之。三女叫雲:「殺我婿也。』初下見一物,懸鏡至明,有一鼠狼,首尾長一尺三四寸,身無毛齒。有一老鼠亦無毛齒,其肥大可重五斤。又有守宮,大如人手,身披鱗甲,煥爛五色,頭上有兩角,長可半寸,尾長五寸以上,尾頭一寸色白,並於壁孔前死矣。從此病癒。其後尋真至廬山,婆娑數月,或棲息長林,或露宿草莽。虎豹接尾,豺狼連跡。舉鏡視之,莫不竄伏。
廬山處士蘇賓,奇識之士也。洞明《易》道,藏往知來。謂曰:「天下神物,必不久居人間。今宇宙喪亂,他鄉未必可止。吾子此鏡尚在,足下衛,幸速歸家鄉也。『然其言,即時北歸。便遊河北,夜夢鏡謂曰:「我蒙卿兄厚禮,今當舍人間遠去,欲得一別,卿請早歸長安也。』夢中許之。及曉,獨居思之,恍恍發悸,即時西首秦路。今既見兄,不負諾矣。終恐今靈物亦非兄所有。」數月,還河東。大業十三年七月十五日,匣中悲鳴,其聲纖遠。俄而漸大,若龍咆虎吼,良信乃定。開匣視之,即失鏡矣。
『捌』 歷史演講稿 講歷史人物在3-5分鍾之內 最好講高長恭或宇文邕 急!高懸賞!!發郵箱!
蘭陵王,,長的風流倜儻,非常的瀟灑,美艷。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蘭陵王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四大美男子之一。他的美麗基本達到了震懾人心的地步。
他太美了,不只長的好看,說話聲音還特別好聽。在疆場上我們知道,震懾敵人的是虎背熊腰、豹頭環眼、鐵齒鋼髯之類的即凶又丑的男人,所以在疆場上,蘭陵王為了威懾敵人,竟不得不戴上猙獰的假面具。
在歷史的演義裡面,我們知道有許多美男子似的將領,象《三國演義》里的呂布,趙雲,《說唐》里的羅成,《薛里征東里》的白袍小將……,但是有哪位好看到,不得不戴假面具,才能威懾住對方的呢?
因為自己的美艷,最後沖上沙場,不得不戴上假面具的,恐怕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僅蘭陵王一人吧?
蘭陵王肯定是貌比潘安,相蓋宋玉。
但是潘安也好,宋玉也罷,他們只是長的好看而已。而蘭陵王除了高貴的出身外,關鍵是武功蓋世呀。
提到武功蓋世的好漢,人們津津樂道的,象什麼趙子龍懷抱阿斗殺退曹兵百萬,張飛呵斷當陽橋,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等等。但是,那些終究加進了許多小說家,吹噓編造的成分。歷史上果有是呼?
而蘭陵王則不然。公元564年,北方強大的突厥王朝和北周,兩路大軍進攻北齊的重鎮洛陽。當時洛陽城被圍,城外是幾十萬兩國的軍隊,而蘭陵王只率五百騎兵,頭戴猙獰的假面具,一馬當先沖入敵陣。一路掩殺,直殺的人仰馬翻,天昏地暗,最後殺到了洛陽城下。蘭陵王這時摘掉了假面具,露出了真容,城裡人看到是蘭陵王殺了進來,頓時倍受鼓舞,打開城門,里應外合,最後終於大敗兩國的軍隊。沿途30里地,堆滿了敗軍的屍體和刀矛器械,取得了最為著名的「邙山大捷」。
勝利後,所有的北齊軍隊,在充滿了血腥味道的戰場上,到處是血肉橫飛,到處是屍橫遍野,到處是哭天搶地,軍人們卻對天高唱蘭陵王殺入敵陣的戰歌,其歌聲響徹雲霄。
其場面感染了無數後來人,以至後來的藝術家為了使這一場景永恆,便誕生了《蘭陵王入陣曲》。
也正是受此感染,也便誕生了京劇的花臉。
『玖』 關於歷史人物的演講
我先把我寫的借給你用吧!!!我寫的是拿破崙~~
成功學之父--拿破崙版.希爾,是一位在世權界捲起成功狂潮的思想家,哲學家.他一波三折,大起大落,數度輝煌的人生經歷和他的成功學,激勵,鼓舞了並一直激勵著無數的追隨者.
拿破崙.希爾是名揚全球的成功學大師,1883年10月26日,他出生在美國佛吉尼亞洲的偏僻小鎮的一個貧困家庭.他從小就生性頑劣,不甘寂寞,抱著一股強烈的成功熱望走出大山,開始了他艱難而曲折的人生之旅.
他不斷的追尋各種可以提升自我的成功之道,從事過煤礦經理,律師,商業記者,推銷員,合夥人等各種職業.但使他費盡周折矢志不渝,最終達致成功的偉大事業,是戴爾.卡耐基交給他的一項艱巨的任務--用20年甚至更長時間探索偉大人物的"成功之道".在整整20年後,他完成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功規律).
你看看這些能不能幫到你~~我寫了3000字的~~太長了~~
『拾』 最崇拜的歷史人物演講稿
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
林肯《葛底斯堡演說》
丹東《國民會議上的演講》
這些都不錯,具體講稿網上都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