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我借用宋神宗的話,「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慣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吧!盡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⑵ 誰能告訴我學歷史有什麼用
歷史其實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如果你簡單的把它理解為只是記歷史典故、供人消遣的話,那你的認識就不免顯得有些膚淺了。
首先,抽象地說,歷史的價值表現在求真和致用兩方面。具體的表現則是:
一、保存記憶:人類學本體論的需要,大致包括兩方面——自我辨識以維系人類生存的連續性和獲得人生的超越感。
人類生存的聯系性得以維系,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昨日記憶的留存。就此來說,歷史是人類維系人類生存聯系性的工具。
人類生存的基本願望之一是自我辨識,即認識自我。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回首歷史,不是單純地追思往事,而是試圖從前人身上發現自己,從而獲得一種個體連續性。
個人只有從群體的意識中才能找歸屬感。個體需要歸屬於一定的群體,一個群體藉助共同分享歷史的記憶才能更加牢固。
藉助歷史,人們可以跨越時空界限,不但生活在現在,還能生活在過去,從而大大地擴展生命空間。歷史幫助人們克服了自身生命的時間局限,擺脫了個體經驗的空間制約,從而自由地穿梭於古今獲得心靈上的超越。
二、強化民族、國家和文化認同
歷史不僅是個人關於過去生活的回憶,它還是一種集體記憶,是對一個國家、民族集體記憶或共同記憶的保存和整理。歷史中存儲的集體記憶或共同記憶是激活民族精神、發揚國族主義的重要資源,歷史及認同又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前提。
三、維護和普及人類最基本的價值准則
歷史學家在進行歷史研究時,不可避免地會做出道德判斷和價值判斷而這種價值判斷則應該是維護和普及人類最基本的價值准則——譴責非正義、非人性的行為。
四、為預測未來提供參照
人們可以從以往的歷史中對未來的某種事情進行語言,以及通過對若干具體事件的認識做出一般性概括。
⑶ 歷史學是干什麼的可以做什麼工作
歷史館的檔案管理,考古或當老師
⑷ 歷史是用來干什麼的歷史是用來做鏡子做參考的,做平常談笑事的!歷史上鼓舞人心的,後人記下來贊揚一番
歷史也就是故事,就是現在人來對過去的人和事功過是非做評判,做參考,經過時間的推移,證明事情的正確與錯誤。
⑸ 歷史的作用是指什麼
第一:學習歷史可以啟發智能。打個比方,歷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們腦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記憶歷史是沒有用的,只有從歷史中學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第二:學習歷史能審時度勢。這個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歷史學正是為了培養眼光不局限於當代,而能洞徹事物發展脈絡與前因後果的人才,這也就是古人會把歷史學當成是領袖必備教育的原因。
第三:學習歷史會感動人心。歷史是追求真實之道的學問,只有從真實出發才能提煉出真實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動人心,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另外像:了解我們自己國家、民族的過去,發生的各種事情;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無論是學習還是以後的談資都是很有用的。
即便上面的你都不認同,但歷史是考試必考的,這個重要性、必要性就足夠了,你必須學習、學好。
1、歷史等文綜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⑹ 我們為什麼要看歷史,歷史是什麼,懂得歷史後的作用
很多人問,為什麼看歷史,很多人回答,以史為鑒。 現在我來告訴你,以史為鑒,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發現,其實歷史沒有變化,技術變了,衣服變了,飲食變了,這都是外殼,裡面什麼都沒變化,還是幾千年前那些。
⑺ 歷史學得好有什麼用以後可以做什麼
1:泡妞。在你滔滔不絕邏輯嚴謹的歷史講述中,她會徹底愛上你。
2:做內小說的素材。歷史是真實的容,你可以從中吸取養分,構建很多故事在你的小說中。
3:可以跟兒子孫子講故事,增加他們的知識面。
4:可以打發時間。
5:有可能發現一種新的眼光,比如黃仁宇的「大歷史觀」,就是他研究歷史十幾年總結出來的。
總結:歷史,是一門用途很多,但是不能立即見效的學問
太贊同395423755的看法了,建議你把他設為最佳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