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上的楚河漢界在今天的什麼地方

歷史上的楚河漢界在今天的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2021-03-03 01:11:49

㈠ 歷史上的楚河與漢界指的是哪兒

「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陽(屬鄭州)成皋一帶。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

㈡ 楚河漢界是在現在的哪裡

楚河,位於今哈薩克與吉爾吉斯斯坦境內。西起哈薩克境內巴爾喀什湖以南,向東流入吉爾吉斯境內的伊塞克湖,全長約600公里。
西漢王朝時期,因屢受北方匈奴的長期侵擾,自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一直到漢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歷時近百年,歷經漢武帝、漢宣帝、漢元帝三位皇帝終於將匈奴驅逐到了天山以西鹹海一帶。
西漢王朝分別在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今新疆境內庫車設立西域都護府;又於漢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將分裂的匈奴南部呼韓邪單於部收降使之歸附於漢朝,又將北部匈奴郅支單於驅逐至天山以北今新疆塔城一帶。
漢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漢王朝西域副校尉陳湯奉詔統領西域諸番國(已歸附漢王朝)諸兵及屯田吏士4萬餘人兵分兩路進擊匈奴,殺郅支單於,驅逐北匈奴到鹹海至錫爾河一帶,從而結束了西漢與匈奴的百年大戰。
至此,天山以西喀爾齊斯河與錫爾河流域(史稱兩河流域)廣袤的土地置於西漢王朝的統轄之下,並在兩河流域中的一條小河中游築城駐守,由於當時的將士多為楚人,所以將此河定名為楚河(現仍稱楚河),所築的城也叫楚城(亦即後來唐朝時期的碎葉城,唐朝大詩人李白就生於碎葉城)。現在,哈薩克境內仍有叫「楚」(也叫布爾利克)的小鎮。而被驅逐的北匈奴余部也在鹹海附近錫爾河邊築城而居定名康居城(位置在今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一帶)。
此即「楚河漢界」的真實歷史來源。並不是現在大數人所指的秦朝末年劉邦與項羽爭霸,以鴻溝為界的典故里所指的鴻溝。試想,一條鴻溝又怎麼會變成楚河了呢??
另外,象棋中楚河漢界的對壘雙方亦不是劉邦與項羽,而是西漢王朝的大軍與匈奴大軍,因此,棋盤中的楚河漢界所指的楚河,亦即是今天仍存在的發源於天山以西巴爾喀什湖以南向東流入伊塞克湖的那條楚河了。

㈢ 楚河漢界在哪裡

楚河,抄位於今哈薩克與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源出天山北麓,全長1067公里(663英里), 流域面積6.25萬平方公里。其流域原屬中國,清末被沙俄割占。

楚河漢界是歷史典故,秦末楚漢爭霸時期,公元前205年夏,項羽在彭城(今徐州)大敗漢軍,劉邦退到黃河南岸重鎮滎陽,楚軍乘勝追擊,在滎陽一帶互相攻伐長達兩年之久。

(3)歷史上的楚河漢界在今天的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四面楚歌

項羽兵敗垓下後被劉邦軍四面圍定,劉邦軍在晚上高聲唱起了楚地的歌,項羽軍聽到歌後都非常的傷心,以為劉邦已經平定楚地,項羽軍的軍心也因此被瓦解。

霸王別姬

項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項羽左右,但項羽要率領精騎准備突圍,不得已作歌與虞姬訣別,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與項羽淚別。 霸王別姬後又被改編為戲曲、影視、小說、歌曲等文藝作品。

㈣ 歷史上「楚河漢界」具體指的是什麼地方

「楚河漢界」指的是中原地區今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溝口寬約800米,深專達200米,是古代的一屬處軍事要地。西漢初年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僅在滎陽一帶就爆發了「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因種種原因項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便成了楚漢的邊界。

㈤ 歷史上的「楚河漢界」指的是什麼地方

楚河漢界的具體位置指在河南滎陽城東北的廣武山上,至今還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的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是當年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劉邦與項羽對壘的鴻溝。

㈥ 歷史上真正的『』漢界、楚河『』究競在哪裡呢

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橫亘著一條大河,“河中”一般都會寫有“楚河漢界”四個大字。所謂“楚河漢界”,源於歷史上的“楚漢相爭”。據《史記》記載:“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也就是說,鴻溝就是楚河漢界。“楚河漢界”究竟在哪裡呢?

據記載,歷史上的楚河漢界,是在古代豫州滎陽成皋一帶,它北臨黃河,西依鄺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如今,在河南滎陽城東北的廣武山上,還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的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是當年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劉邦與項羽對壘的鴻溝。

那麼,象棋里的楚河漢界有什麼人文意義呢?兩軍對壘的時候,中間隔著一個“楚河漢界”,敵我雙方分為黑紅,為“九五”而戰,戰局中“鬥智不鬥力”,通力擒拿敵軍的將帥,但將帥並不照面……中國象棋對弈中的這些“法則”,所沿襲的或許正是楚漢之戰的文化底蘊。

㈦ 楚河漢界在今天的什麼地方

楚河漢界漫談——楚河漢界的由來

〔 來源: 大河報 ]
象棋活動浸透社會各種階層,是人類創造的文化現象,可以說,人無論男女老少,地無論城鄉廳幽,都為其魅力所感染、所陶冶,人們尊之為國粹瑰寶,實乃當之無愧。

明代初年,進士曾啟一首詩中寫道:"虞姬歌舞悲垓下,漢將旌旗逼楚城。"詩的神韻,鮮明地揭示了在中華民族輝煌進程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楚漢之戰和象棋的血肉之緣。

滎陽文物管理所館藏的宋代銅質象棋一副,三十二枚棋子中十六枚為赤銅鑄造(紅方)、十六枚為青銅鑄造(黑方),沒有帥、兵、相,只有將、士、象、車、馬、炮、卒。看來,在鑄造之時,已注意黑紅的區分。古人留下的象棋文物遺存和文字圖譜,都證明:兩軍立營,相持對壘,中隔"楚河漢界",色分黑紅,為"九五"而戰,戰局中"鬥智不鬥力",通力擒敵方之"將(帥)"等等,莫不植入楚漢之戰的文化底蘊,而與中華民族劃時代的發展--奠基漢王朝,在歷史、地理、人文形態諸多方面處處吻合。

漢高帝二年(前205年)劉邦乘楚霸王項羽大兵征齊而後方空虛之機,一舉攻下楚都彭城(今徐州)。項羽聞訊,立即回師,在靈璧(在今安徽)一帶大敗劉邦,劉邦僅得數十騎衛護而逃出重圍。五月,劉邦西返到滎陽召集殘部,又會合蕭何從關中送來的人馬,劉邦的兵勢才得以重振。從此,楚、漢在滎陽展開了長達四年(從前205年到前202年)之久的拉鋸戰--你進我退、我進你退地反復爭奪。在此期間,形成了一段極為特殊的戰爭景象;漢高帝四年(前203年)十月,"復取成皋(今滎陽市汜水鎮),軍廣武,就敖倉食。項王已定東海,來西,與漢俱臨廣武而軍,相守數月"(《史記·項羽本紀》)。也就是說,楚據東廣武城,漢據西廣武城,中間隔著廣武澗(古運河鴻溝經廣武山連接黃河的一段)相持。當時的形勢是"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餉,漢王、項羽臨廣武間(同澗)……"(《史記·項羽本紀》)在空前殘酷、激烈的爭戰中勢均力敵,誰也無法逾越鴻溝一步。形勢促使雙方相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史記》)。歷史就這樣使鴻溝成了"楚河漢界",特別令人注目的是"中分天下",那象棋的棋盤不正是這樣嗎?進一步聯繫到象棋的棋制,歷史也在告訴後世:黑、紅兩軍隔河界相持立營,嚴陣對壘,以及擒"將"制勝,並非來自人們的憑空想像,而是植根於中華民族開拓進取、蓬勃發展中一幕極為壯烈、極為震撼人心、極富理念價值、極具深遠影響的史實。

魏惠王十年修築鴻溝,引黃河水東濟圃田;以後又逐漸延長,貫通濟水、汴水至汴梁(今開封)東,折而向南,經由通許等地連通睢水、潁水諸河,直達淮河,整條河統稱鴻溝。這條古運河總長近千里,基本上是北南走向,稍偏東斜。

作為"楚河漢界"的鴻溝,不僅留在滎陽這座"東方名郡",留在中華歷史的燦爛進程中,而且也留在象棋的棋盤上,隨著象棋制藝的傳播更加深入人民大眾的社會生活。 (大河報 滎陽市委宣傳部供稿)

㈧ 楚河漢界在今天什麼地方啊

「楚河漢界」的由來

中國象棋棋盤上有「楚河漢界」,這是怎麼來的呢?「楚河漢界」指的是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溝口寬約800米,深達200米,是古代的一處軍事要地。西漢初年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僅在滎陽一帶就爆發了「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因種種原因項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便成了楚漢的邊界。現在鴻溝兩邊還有當年兩軍對壘的城址,東邊是霸王城,西邊是漢王城。

中國象棋是什麼時候定型的?它的發展歷史有多久?其說法很多。
有人認為,戰國時期宋玉所作的《招魂》里講到了象棋。如從那時算起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但也有人說,象棋是公元前2000年帝舜創造的。他有個名叫象的弟弟,品德不好,無所事事,舜特作棋加以教育,故稱象棋。若果真這樣的話,象棋的歷史就更加悠久,約有4000多年了。
比較可信的說法是,中國象棋又被稱為「象戲」、「桔中戲」,系由先秦時代的博戲演變而來。戰國末期,盛行一種每方六枚棋子的「六博」象棋。唐代象棋有了一些變革,象棋只有「將、馬、車、卒」四個兵種,棋盤和國際象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六十四個方格組成。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除因火葯發明增加了炮以外,還增加了士、象。宋代《士林廣記》就記載著中國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譜,它比西方15世紀出現的最早的國際象棋譜早200多年。這些記載足可以推翻國外長期以來流行的中國象棋起源於印度的說法。
到了明代,有人把一方的「將」改為「帥」,這時的象棋便和現今我們常玩的中國象棋一樣了。
有趣的是,還有一段與中國象棋的發明有關的歷史公案: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以下棋比況歷史上的「楚漢戰爭」。據史料記載,「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xing)陽(屬鄭州)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

㈨ 楚河漢界在今天哪個省

197.「楚河」和「漢界」在今天的哪個省?(B)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歷史上的楚河回漢界,是答在古代豫州滎陽成皋一帶,它北臨黃河,西依鄺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在的中原地區今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楚河漢界在今天的什麼地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