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高陵縣有多少年歷史

高陵縣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3 00:38:39

1. 西安高陵縣怎麼樣

看看這個你就知道了~
幸福教育惠民生
沒有一種事業比服務人民更崇高,沒有一種追求比贏得民心更珍貴,感恩群眾,心繫群眾,服務群眾,應該是所有共產黨員的共同追求。在高陵縣第十五次黨代會上,提出了要把每年新增財力的80%投入到民生事業中,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近年來,該縣通過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力度、增強師資隊伍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等一系列舉措,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先後啟動實施「戶均一個大學生工程」、十五年免學費教育、實現「蛋奶工程」全覆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等民生工程,均取得了顯著成果,全縣教育事業駛向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抓民生 落實教育發展之源

為不使任何一個考入大學的高陵籍學生因貧困而輟學,該縣從2008年起,實施了「戶均一個大學生工程」。4年來,已累計發放獎勵資助金1000餘萬元,受益大學生達6581人。今年起,高陵縣委、縣政府決定,加大教育方面的扶持力度,對新考入國民教育序列的本縣戶籍貧困家庭大學生,研究生每人獎勵 7000元,本科生每人獎勵5000元,大專生每人獎勵3000元,高職生每人獎勵2000元。在教育惠民好政策的影響下,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理念在高陵已深入人心。

自2012年春季開學起,在高陵公辦幼兒園和取得合法辦學資質的民辦幼兒園就讀的幼兒,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在校學生,戶籍在高陵的高中學生,都開始享受免費教育,這意味著高陵的孩子從上幼兒園到上高中的15年將全部免費。據了解,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具體標准為:除長慶省級示範園執行每生每年1300元和小學附設學前班執行每生每年350元的減免標准外,其餘幼兒園均按每生每年900元執行減免。對學前三年家庭困難學生,該縣還將給予生活補助,標准為每生每天3元。按照每生每年1600元的標准,免除高中在校學生的學費。十五年免費教育資金由縣財政列入年度預算,為此每年投入2300多萬元。同時,該縣還提出「蛋奶工程」全覆蓋。今春開學,高陵還投入了700餘萬元,為全縣21397名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提供安全美味的免費早餐。

大投入 夯實教育發展之基

高陵教育的快速發展得力於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對於教育事業的大投入,體現著高陵縣委、縣政府的人才強縣的大視野,他們深知:抓經濟建設,人才是關鍵,教育是基礎。該縣先後投入上億元用於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和安全工程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全縣基礎教育設施水平。預計到今年9月,投資2100萬元,按照省級示範幼兒園標准建設的高陵縣第二幼兒園將投入使用。22所新建、改建、擴建的鄉村幼兒園相繼開工,目前7所幼兒園主體已經竣工,正在進行內部裝修;投入3000餘萬元,高標准、高質量完成高陵一中和高陵三中的省級標准化建設;投資2778萬元,建成了7所寄宿制學校。投入7571萬元,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加固校舍面積達77936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積32246平方米,基本消除了校舍安全隱患;全縣規劃實施的10所中小學塑膠操場目前已完成5所。國家發改委2011年批准立項的激光實訓大樓已封頂,預計12月底主體竣工。

強師資 強化教育發展之力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是教育工作中最為關鍵的一環。高陵堅持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多途徑強化師資力量。通過鼓勵教師積極參加進修、培訓、自學考試等繼續教育培訓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與專業技能。目前,全縣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教師的學歷達標率分別達到100%、98.4%、96.43%、89.56%。進一步規范人事管理,嚴格按照學生數量核編教師人數,按需設崗。對全縣教師上崗情況多次進行全面檢查,清退了12名長期未上崗人員,杜絕了「在冊不上崗吃空餉」現象發生。積極實施教師交流機制,通過支教、轉任、跟崗學習等形式促進城鄉教師交流,推動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高陵快速的經濟發展也吸引到越來越多優秀的師范類人才來這片熱土紮根奉獻,近年來,該縣先後新招錄教師700餘名,僅從教育部直屬六所重點師范院校招錄的就有79名教師,充實了教學第一線,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

重質量 把握教育發展之本

質量是教育發展的永恆主題,同時是留住優良師資和優質生源的核心吸引力。高陵縣教育局圍繞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抓三展備三考」為載體,在全系統內開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學校通過比質量創先進、教師通過比教學爭優秀。以「打造優質教育、建構高效課堂」為中心,積極探索適合高陵縣情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組織縣教研室、縣一中、縣三中赴山東杜郎口中學考察學習,邀請省市專家指導高效課堂課改工作,加強對新課程改革中重點難點研究,提高學校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扎實落實有效教學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精細化教育教學管理,使教育工作和教學質量得以大力度提升。近年來,高陵縣中高考成績喜人,高考文理二本上線人數由2007年的341人增加到2011年的804人,每年凈增加100人左右,四年翻了一番還多。中考成績多年來一直處在四縣三區前列,中考優質生源的穩控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2. 高陵的來歷的作文

,我去博物院。我和爸爸還有娃娃一塊兒去的。
為什麼樂樂沒有來呢?因為他上學去了。要不然,他肯定要追著來的。如果他要跟著,那就要糟糕了,他會一會兒就吆喝著回家。我才不願意帶他來博物院呢。
這下,我就可以安心地,好好地在博物院好好轉一個夠,聽一個夠了。
我進入博物院,第一展廳,講的是我們人的進化。
先是類人猿,然後呢?後面的我就不記得了。反正到最後發展成直立行走的人了。
我們看了舊石器時代的人使用的工具,它們都是一些石頭塊。爸爸說,直到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人們才會自己用石頭製造工具。
第二展廳就開始進入了有朝代的歷史。
第一個朝代是夏朝。他是由夏啟建立的。我把他聽起「下棋」兩個字了。
在夏朝的時候,出現了陶器。什麼是陶器呢?就是用泥巴捏好,然後在火里燒。爸爸說,有機會會帶我去陶吧體驗一下製作陶器的過程。
第三展廳講的是第二個朝代,好像是商朝。這個名字有些怪怪的。
商朝的建立者是湯。這個朝代存在了五百多年。
最後一個王是紂。爸爸說,《封神榜》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哪吒就是這個時期出現的。我真不知道,為什麼哪吒會出現在這個時候。爸爸不是說過嗎?天上是沒有神仙的。
在商朝,開始出現青銅器。
第四展廳講的是第三個朝代,西周。在這個朝代里,青銅器越來越多,並且製作的東西越來越漂亮。
西周是比較安靜的,沒有打仗。可是,接下來的東周時期,就開始亂了起來。
為什麼呢?因為西周的時候,把一些將軍都分到各地建了小國家。這些小國家剛開始的時候,還聽周王的話,但是後來,他們慢慢地,就不再聽周王的話,你搶我的,我搶你的。在東周的時候就開始天下大亂了。
我們在東周的展館里看到了很多的兵器。
接下來,應該是秦始皇統一全國了。但是,爸爸,秦朝的歷史更多發生在西安,所以,在河南博物院里,很難看到秦朝的東西。
對了,忘了告訴你一件事。就是我在博物院見了最早的文字。
那些文字都像畫的畫似的,都刻在龜甲上。所以又叫甲骨文。
周朝的時候,每個諸諸侯國都有自己的文字;後來,就是秦始皇把文字給統一了。全國使用一樣的文字。
接著,我們又看了漢朝的展廳。你猜猜我看到了什麼?
哇,整個展示就像賣房子似的,到處都是房子。
都是陶制的。各種各樣漢朝時期的院子、房子、樓房,我還發現一個豬圈。
在漢朝展示,我還見到了我早就知道,但一直沒見到的:金縷玉衣。(不過是假的哦,仿製品)。
金縷玉衣,是用很多塊玉,用金線連接成一件從頭到腳的衣服。整件衣服,要用到差不多兩千多塊衣服。聽導游說,這樣的衣服,全國只有二十多件。
漢朝之後的一個展廳,有很多關於佛教的東西。那個我被一個展覽品吸引。沒有認真聽爸爸講的佛教歷史。
我只記住了,洛陽龍門石窟,還有少林寺,這些都是那個時候出現的。是被那些相信佛的人弄出

3. 高陵縣涇渭分明歷史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置縣。新莽天鳳二年(公元15)改名千春,更始元年(公元23)復命高陵。三國魏黃初元年(公元220)更名高陸。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又復名高陵,相沿至今。置縣以來,隨著歷代行政建置的改變,縣境屢有增析,變化不定,自清代起基本趨於穩定。
民國時期,縣境亦未有明顯變化。據民國三十年(1941)《高陵縣區保總圖》記載:本縣東西相距36里;南北相距33里,面積1188平方里。東至臨潼縣13里,西至涇陽縣21里,南至長安縣23里,北至三原縣14里,東北至三原、臨潼縣11里,東南至臨潼、長安縣28里,西南至咸陽、長安33里,西北至三原縣20里。距省城70里。
建國後,1953年與鄰縣調整插花地時,將縣東南的惠家場村劃給臨潼縣,換回原鄧、鄧家溝、六家莊3村;將縣渭河南的班家、草店兩村劃給原長安縣,換回馬坊灘、興隆村兩村。1956年5月,又將縣東北的邸家、學楊、劉家莊、灣里趙4村及王化孫的一部分劃給三原縣,換回南任、北任、官村聶、官村劉、蜜蜂王、吳鄭坊馬家、白馬寺灘7村。1958年12月14日,將縣渭河南的耿鎮地區(即今耿鎮,當時稱紅旗耕作區)割歸西安市,1963年8月20日還歸。縣之轄境東西長20.55公里,南北寬20.1公里,總面積為290平方公里,是陝西省地域最小的一個縣。

希望能夠幫到您!

4. 高陵縣在那什麼地方

高陵縣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腹地,位於西安市轄域北部。全縣轄4鎮6鄉,88個行政村,740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94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950人。總人口2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9萬。高陵縣轄4個鎮、6個鄉:鹿苑鎮、通遠鎮、耿鎮、涇渭鎮、崇皇鄉、灣子鄉、榆楚鄉、張卜鄉、姬家鄉、葯溪鄉。 高陵縣始建於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高陵並不是「高大的陵墓」,它的名稱是根據地貌從《爾雅》中來。高陵縣以南有一道堅固而高闊的土山名為奉正塬,塬體高隆,《爾雅》中有:「大阜曰陵」的說法,即「大土山稱為陵」,所以在秦設縣時就有了高陵之名。西漢平帝元始四年,王莽改名千春,東漢初復名高陵,曹魏皇初元年(公元220年)又改名高陸,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復沿用高陵原名至今,屬全國建縣歷史最早的縣份之一。1949年5月13日全縣獲得解放,初屬三原分區。1950年5月,屬咸陽專區。1953年1月改屬渭南專區。1956年10月由省直轄,1961年改屬咸陽專區。1983年10月5日劃歸西安市管轄。 高陵縣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人稱關中的「白菜心」。東靠臨潼區,南接未央、灞橋區,西連咸陽渭城區,北臨閻良區,屬西安市近郊縣,距西安市中心僅20公里,距咸陽國際機場10公里。涇渭二水橫貫東西,西禹、西銅高速公路、210國道及西延鐵路橫貫南北,涇河火車站位於其中。「五區、二水、四線」已緊密地把高陵縣與西安市融為一體。 高陵縣在農業生產上曾創造過無數輝煌。糧食生產先後超「綱要」,過「黃河」,跨「長江」,二十世紀50年代,被國務院授予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80年代中期,曾以養雞聞名全國;90年代初,又以噸糧縣為譽堪稱西北之首。90年代末期,高陵縣立足本縣實際,確立了開放帶動戰略,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求發展,大膽探索工業強縣的路子。 進入二十一世紀特別是縣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建設繁榮文明經濟強縣,努力實現撤縣設區的奮斗目標,積極實施和全力推進涇河工業園帶動戰略、農業產業化經營戰略和城鎮化戰略三大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高陵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2004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16.69億元,同比增長17%;工業總產值完成19.16億元,增長3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17.56億元,增長91.9%;縣級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0009億元,增長4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94億元,增長15.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40元,增長11.1%。上述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市考核評比中居區縣前列,特別是在全市重點工作抓落實考核評比中,高陵取得了一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2005年,高陵縣把建設誠信、高效、廉潔、務實政府作為強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三大戰略」,實現撤縣設區目標的動力和保障,使縣域經濟發展在前三季度繼續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1—9月份,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14.53億元,同比增長1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34億元,同比增長18.2%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03億元,同比增長110.1%,。以上主要經濟指標中,地方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總額的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其它指標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二。特別是財政收入再創佳績,提前兩個月完成全年預算任務,其它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高陵縣始終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積極實施涇河工業園帶動戰略。位於高陵縣境內涇、渭河兩岸的涇河工業園發展勢頭強勁。該工業園自1996年啟動開發以來,全縣上下把它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民心工程和翻身工程真抓實干,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建設,涇河工業園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工業園南區6平方公里開發基本結束,北區25平方公里建設全面拉開,累計入區企業235家,合同投資額104億元。其中過億元的項目18個,過千萬元的項目145個,共計投產企業133家,在建企業65家。同時,涇河工業園也成為高陵經濟的重要支撐。全縣國地稅收入的80%以上在園區,工業總產值的75%以上在園區,固定資產投資的68%以上在園區。僅地方財政收入就由開發之初1995年的1821萬元,增長到2004年的1.0009億元,其增長速度為全市之首,其中工業園為縣財政貢獻6047萬元,占縣財政收入的61%。2005年,涇河工業園繼續被作為高陵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和龍頭,倍受全縣上下方方面面的呵護和關注,工業園發展繼續取得了顯著成效。1—9月,實現工業總產值14.28億元,同比增長60.86%,上繳稅金1.3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0.12%,上繳縣級財政收入4718萬元,佔全縣財政收入的57.83%,預計到2005年底,工業園為財政的貢獻份額將佔到全縣財政的67%。涇河工業園已真正成為西安乃至陝西的一個新亮點。 高陵縣堅持為農增收不動搖,積極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戰略和城鎮化戰略。縣委、縣政府按照「優糧、促果、擴菜、興牧、扶特的工作思路,著力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從2003年開始,縣上每年拿出400多萬元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有力地促進了林果、蔬菜和畜牧業三大特色產業的發展。全縣20畝麥田全部實行了小麥種子統繁統供。形成百畝以上林雜果示範園13個,面積近6萬畝。果蔬生產基地6個,日光溫室大棚發展到6000棟,露地菜發展到5萬畝。建成奶牛、奶山羊養殖示範小區7個,奶牛存欄1.33萬頭,奶山羊存欄6.41萬只,家禽存欄192萬只。同時擁有農業龍頭企業50多家,高陵縣的農業正在向公司+農戶+基地的產業化格局轉變。 高陵縣堅持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不動搖,積極實施城鎮化戰略。縣上按照「擴容、美化、改造、提升」的建設思路,加大縣城建設力度,大力引進和發展三產項目,傾力打造西安新北城。目前已完成改造三平方公里、擴容兩平方公里的建設任務,對縣城內所有城中村的道路進行了硬化,尤其是北環休閑廣場、縣門街廣場和水景公園的竣工投用,鴻禧城市花園等高檔住宅小區的開工建設,高陵將向外界展示一個路平車多、燈亮人多、樓高店多的現代化縣城新貌。另外,高陵還把致力發展農村道路交通事業作為促進工業化、加快城鎮化的重要舉措來抓,先後投入資金近億元,新修改造縣、鄉、村道路300多公里,基本實現了縣鄉村公路與國道省道的有效連接,出村路與縣鄉路的實際對接。同時在全縣范圍內開通了通鄉班車,並為部分村組通上了自來水和天然氣,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 高陵縣和高陵人民正站在新世紀的潮頭,以嶄新的姿態創造著自己美好的未來! 詳細情況請點擊這里:高陵縣政府網站: http://www.gao-ling.gov.cn高陵縣委宣傳部:

5. 陝西西安市高陵歷史上有幾位皇帝埋葬

並沒有皇帝埋在陝西西安市的高陵。陝西西安市的高陵是一個區的名字,並不一個陵墓的名字。

高陵區隸屬陝西省西安市,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腹地,西安市北部,因境內有奉正塬,塬體高隆,稱塬為陵,故名高陵。建於秦孝公12年;地處關中平原,涇河、渭河兩岸。素有關中「白菜心」之美稱。

高陵境內有唐昭慧塔、李晟碑、東渭橋遺址等古文化遺跡,是中國建縣歷史最早的縣份之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5)高陵縣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高陵區發歷史沿革:

1、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置縣。

2、新莽天鳳二年改名千春。

3、更始元年復命高陵。

4、三國魏黃初元年更名高陸。

5、隋大業二年又復名高陵,相沿至今。置縣以來,隨著歷代行政建置的改變,縣境屢有增析,變化不定,自清代起基本趨於穩定。

6、唐高祖武德二年,析本縣涇河以南置鹿苑縣。

7、貞觀元年撤銷,轄地復歸高陵。

8、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析本縣清平鄉以奉庄陵,縣境較前縮小。

9、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涇陽縣並入高陵,次年復立。

10、1958年12月14日,高陵縣渭河南的耿鎮地區割歸西安市,1963年8月20日還歸。高陵縣東西長20.55公里,南北寬20.1公里,總面積為294平方公里。

11、2014年12月13日,國務院關於同意陝西省調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高陵縣,設立西安市高陵區。

6. 歷史上西安市高陵縣余楚是不是有大官

陝西高陵縣60歲幼兒園園長 涉嫌猥褻多名女童-海南新聞網

閱讀全文

與高陵縣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